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历史皇权膨胀的形成与表现•近代前夜的危机及其社会反应•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危机的关系•结论与展望01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23历史皇权膨胀对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前夜的危机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研究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皇权膨胀和近代前夜危机的深入研究,揭示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内在规律。

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的历史皇权膨胀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时涉及其他朝代和地区的相关历史事件。

受到历史文献质量和数量的限制,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研究范围与限制02历史皇权膨胀的形成与表现历史皇权是指古代至中世纪欧洲的君主权力,其起源可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

历史皇权起源于家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统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绝对权力的君主。

历史皇权的定义与起源VS历史皇权膨胀的过程与特点在中世纪欧洲,历史皇权膨胀的特点表现为君主拥有绝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成为国家的主宰。

历史皇权膨胀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领土扩张、政治联姻、外族入侵等事件。

历史皇权膨胀导致君主集权化,使得君主的个人意志和决策对国家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历史皇权膨胀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领土扩张、政治联姻等;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贸易繁荣等;文化因素包括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

历史皇权膨胀的影响深远,包括政治动荡、社会不公、文化保守等。

历史皇权膨胀的原因与影响03近代前夜的危机及其社会反应近代前夜危机的表现与特点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手工业者破产,商人大量囤积居奇,导致物价飞涨,经济陷入停滞。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2)掌握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3)认识清朝前期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的盛世表现;(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清朝前期危机的原因;(3)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盛世表现(1)政治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文化科技:科举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

2. 清朝前期的危机(1)内部困境:腐败现象、农民起义、民族矛盾;(2)外部压力:西方列强的侵略、闭关锁国政策的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清朝前期的盛世与危机;(2)如何使学生理解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清朝前期的盛世景象;(2)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为何会出现盛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3)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4. 案例分析:(1)展示清朝前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事件对清朝前期盛世与危机的影响。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主题: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概念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探讨近代前夜的危机对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影响。

3. 分析并评价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其效果。

4.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1. 近代前夜的概念和定义。

2. 近代前夜的危机所涉及的领域:政治、经济、思想等。

3. 近代前夜的危机案例研究:法国大革命、俄国社会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

4. 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5. 近代前夜的危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方法:1. 多媒体讲授: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引入并解释近代前夜的危机概念。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并分析不同国家的危机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历史人物,以小组形式进行辩论,探讨他们对危机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在面对近代前夜的危机时的策略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评估方式:1. 小组报告: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某个危机案例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2.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近代前夜的危机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3. 口头回答问题:在讨论和辩论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危机教案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教具。

2. 相关的历史文献、书籍和资料。

3. 角色扮演所需的历史人物资料。

拓展活动:1. 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组织一次近代前夜的危机实地考察活动。

3. 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危机案例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近代前夜的危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学生将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皇权膨胀》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皇权膨胀》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皇权膨胀》教学设计和反思
公开课《皇权膨胀》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实验中学陈青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明代废丞相、设“三司”、确内阁以及清代设军机处等基本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新变化,体现了皇权的高度膨胀;从多角度分析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图表分析和历史比较等方法,探究明清皇权得到强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明清皇权膨胀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危机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明清统治者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

2.难点:分析明清皇权膨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结合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丰富的史料,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3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3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教学设计
对外:闭关自守,边疆地区不断遭受外来侵略,对外活动主要是抗击外来侵略。
拓展提高
比较清与同期西欧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差异,完成下面表格。
(学生各抒己见)
西欧
中国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对外关系上
对比结论
小组讨论,
展示答案。讨论问题,小展示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展示。
(1)分析清政府实现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
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须与外国通商买卖。(统治者愚昧自大)
直接原因: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西方殖民者;防范明末抗清武装)
(2)小组讨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具体做法?
(1)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5.3《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下
学习
目标
1、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2、从清代人口与土地的发展角度分析清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
3、探讨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清末中国和西方国家 的差距,认识到近代前夜的民族危机。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材料,讨论问题,
小组展示
课堂讨论,完成表格,课堂展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近代前夜,是指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的末期时期,自清初至19世纪前半叶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封建制度的弊端愈发显现,社会出现了种种危机。

其中,皇权强化是封建社会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

本次作业将通过对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的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

二、作业目标1.了解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危机;2.掌握皇权强化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原因;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作业内容1.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文献资料和参考书籍,分成小组讨论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危机,以及皇权强化的影响和原因。

2.撰写作业:每个小组撰写一份作业报告,内容包括对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及皇权强化的分析、批判和思考。

3.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业报告,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并进行讨论交流。

4.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撰写个人感想和收获。

四、作业评价1.作业报告内容(包括逻辑性、深度和广度):占评分的50%。

2.课堂展示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占评分的20%。

3.个人思考总结(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占评分的20%。

4.课堂参与和讨论:占评分的10%。

五、作业参考资料1.《近代中国封建社会危机研究》2.《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经济状况》3.《皇权与社会危机: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史》六、作业安排1.准备阶段:老师提供相关资料和书目,分组讨论;2.撰写阶段:小组撰写作业报告,准备展示;3.展示阶段: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报告,进行讨论;4.总结阶段:学生独立总结思考,撰写个人感想和收获。

七、作业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危机,掌握皇权强化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原因,培养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3.1《皇权膨胀》省优获奖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3.1《皇权膨胀》省优获奖教案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立论的创新精神和利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思辩方法。

3、通过分析比较明朝和唐朝科举考试的异同,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2、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到八股取士,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它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加强皇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加强皇权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分组讨论。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俯首帖耳地听从皇帝的指令呢?讨论的结果请各组同学派代表发言,阐述你们的意见。

1、政治方面:①在中央,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知识回顾:丞相制度始于何时?有何职责?②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就是把行中书省总揽的大权分散给三个方面:三司各行其职,不相统属,三者互相牵制,各自直属朝廷;三司长官都是由皇上派遣,事事都需秉承皇帝命令,这也就达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目的。

权利集于皇帝一人手中,君权空前加强。

2、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历史与现实:联系实际,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讨论:比一比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吗?3、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西欧官制有示范作用。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案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案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框皇权膨胀1、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3、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4、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当时中国的经济主体仍是()A.商业B.手工业C.农业D.工商业5、明清时期,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导致了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A.闭关锁国B.重农抑商C.改革开放D.贡使制度6、(2005上海)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制度作了哪些改革?⑵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⑶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第二框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1.清政府实行闭关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的对外贸易B.一概排斥西方事务C.严厉限制对外贸易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2.清朝实行闭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D.维护清朝的统治3.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是实现的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B.明初国力强盛C.指南针的应用D.造船技术高超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D.大西洋沿岸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二、过程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归纳和概括能力;通过明朝与前朝的措施对比,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加深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明朝科举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也束缚了考生思想。

认识到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经趋向衰落。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两首诗引出朱元璋,讲解朱元璋画像之谜。

【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
建立
简要讲解元朝的灭亡、红
巾军起义
明朝建立的三要素:时
间、建立者、都城
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二、明太祖
加强君权的
措施
提问:建立明后明太祖该
怎么样加强君权呢?讲
解三司不同职能和六部
是哪六部。

阅读一则小故
事,引导学生找出加强君
权的机构,介绍该机构作
用。

由历朝加强思想控制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归纳
课本知识点。

通过课件识
图,根据老师引导回答问
题。

的措施导出明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并提问学生
最后列出具体措施
改革行政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废丞相撤中书省设“六部”(中央)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强化思想控制:八股取士4.分藩封王
三、明成祖统治的措施讲解建文帝朱允炆削藩
和明成祖反抗发动“靖难
之役”。

以及朱棣称帝和
加强君权的措施
迁都北京
.继续推行削藩政策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宦官统领
学生积极归纳总结,进一
步思考新问题,提高思想
认识。

巩固小结
教师总结明朝初期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

观看封建社会逐渐衰落视频,分析明朝加
强君权的新特点,让学生得出明朝时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结论。

课堂检测学生讨论明朝社会状况,回答是否愿意回到明朝,为什么?回答老师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