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4连接体问题及解题方法

4连接体问题及处理方法一、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2.连接体题型(1)系统内所有物体相对静止,即运动情况相同,a 也相同------相对静止问题(2)系统内物体相对运动,运动情况不同,a 也不同------相对运动问题二、处理方法1整体法分析系统受力时只分析外力不必分析内力;在用隔离法解题时要注意判明隔离体的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同时为了方便解题,一般我们隔离受力个数少的物体.2.相对静止类:程。
(整体与隔离结合使用)例1.A 、B 两物体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m B =6Kg ,今用水平力F A =6N 推A ,用水平力F B =3N 拉B ,A 、B 有多大?3.相对运动问题:例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 =1.6 m 、质量为M =3 kg 的木板.一个质量为m =1 kg 的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 与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若2s 时两者脱离,则F 为多大?4.判断相对静止还是相对运动:以最容易达到最大加速度的物体作为切入点,进入分析例3.如图所示,m 1=40 kg 的木板放在无摩擦的地板上,木板上又放m 2=10 kg 的石块,石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试问(1)当水平力F =50 N 时,石块与木板间有无相对滑动?(2)当水平力F =100 N 时,石块与木板间有无相对滑动?(g =10 m/s 2)此时m 2的加速度为多大?5.方法总结①.当它们具有共同加速度时,一般是先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再隔离受力个数少的物体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②.当它们的加速度不同且涉及到相对运动问题,一般采用隔离法分别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找它们运动或受力的联系点列辅助条件方程.练习题1.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B 的作用力等于( )A .211m m m + FB .212m m m + FC .FD .21m m F 2.上题若m 1与m 2与水平面间有摩擦力且摩擦因数均为μ则A 对B 作用力等于为( )3.如图所示,光滑平面上以水平恒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若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a ,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于这个过程某同学用以下四个式子来表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正确的是() A.F-Ma B.μma C.μmg D.Ma4.如图所示,物体P置于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连接一个重力G=10N的重物,物体P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1;若细线下端不挂重物,而用F=1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细线下端,这时物体P的加速度为a2,则( )A.a1>a2B.a1=a2C.a1<a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滑块A、B叠放在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A与斜面间、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当A、B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下滑时,B受到摩擦力()A.等于零B.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大小为μ1mgcosθD.大小为μ2mgcosθ6.相同材料的物块m和M用轻绳连接,在M上施加恒力F,使两物块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绳中张力。
3.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连接体问题

3.3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问题
受力分析合力加速度
运动学量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求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根据物体的运动特征,应用运动学公式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求力: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无论哪类问题,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加速度。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要求(按比例)画出物体的受力图,需要正交分解的进行分解,标出角度来,并且标上加速度方向(正方向);运动分析要求根据物体所受合外力和初速度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不论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是通过加速度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枢纽.
专题一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有关运动的物理量.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②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合外力(大小和方向)共线力合成建立符号规则,把矢量运算变成代数运算;非共线力合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解.。
专题05 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和传送带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综合能(002)

专题05 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传送带问题【窗口导航】高频考法1 连接体问题 ........................................................................................................................................... 1 角度1:叠放连接体问题 ....................................................................................................................................... 2 角度2:轻绳连接体问题 ....................................................................................................................................... 3 角度3:轻弹簧连接体问题 ................................................................................................................................... 3 高频考法2 板块模型 ............................................................................................................................................... 4 高频考法3 传送带问题 ........................................................................................................................................... 7 角度1:水平传送带模型 ....................................................................................................................................... 8 角度2:倾斜传送带模型 . (11)高频考法1连接体问题1.常见连接体三种情况中弹簧弹力、绳的张力相同(接触面光滑,或A 、B 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常用隔离法常会出现临界条件2. 连接体的运动特点(1)叠放连接体——常出现临界条件,加速度可能不相等、速度可能不相等。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连接体问题(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得T3-m1g=m1a3,联立解得T3=
F。综上分析可知,细线上拉力始终不变且
大小为
F,选项C正确。
+
+
【变式1】如果将【例题1】中的“拉力”改为“推力”,题目情景如下:将两质量不
同的物体P、Q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上,如图甲所示,在物体P上施加沿斜面
向上的恒力F,使两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为仅将图甲中的斜
在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拉力的大小 ( C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始终不变且大小为
F
+
D.由大变小再变大
解析:在水平面上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1+m2)g=(m1+m2)a1,对
m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1-μm1g=m1a1,联立解得T1=
F;在斜面上时,对整
+
【例】相同材料的物块m和M用轻绳连接,在M上施加恒力 F,使两物块作匀加速
直线运动,求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绳中张力。
(1)地面光滑,FT=?
mF/(m+M)
(2)地面粗糙, FT =?
m
m
M
F
F
M
mF/(m+M)
(3)竖直加速上升(不考虑阻力), FT =?
mF/(m+M)
F
F
M
M
m
(4)斜面光滑,加速上升, FT =?
D.a乙>a甲>a丙,F甲=F乙=F丙
解析: 以P、Q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甲图:F-(mP+mQ)gsin θ=(mP+mQ)a甲,解得:a甲=
乙图:F=(mP+mQ)a乙,解得:a乙=
(+)
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解题技巧—内力公式(解析版)

高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之力学篇03内力公式一、必备知识1.连接体问题母模型如图1所示,光滑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物体通过轻绳连接,水平外力F 作用于m 2上,使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此时轻上的拉力多大?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 =Fm 1+m 2−μg隔离求内力T -μm 1g =m 1a得T =m 1m 1+m 2F二:应用技巧(1).物理场景:轻绳或轻杆或轻弹簧等相连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如下情形求m 2、m 3间作用力,将m 1和m 2看作整体F 23=m 1+m 2m 1+m 2+m 3F整体求加速度a =Fm 1+m 2−μg隔离求内力T -μm 1g =m 1a得T =m 1m 1+m 2F整体求加速度a =Fm 1+m 2−g (sin θ+μcos θ)隔离求内力T -m 1g (sin θ-μcos θ)=m 1a得T =m 1m 1+m 2F整体求加速度a =Fm 1+m 2−g隔离求内力T -m 1g =m 1a得T =m 1m 1+m 2Fa =F 2-F 1m 1+m 2−μg隔离T -F 1-μm 1g =m 1a得T =m 1F 2+m 2F 1m 1+m 2(2)方法总结:(内力公式)如上图所示,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统,若力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 12=m 不m 1+m 2F (其中m 不即为外力不作用的物体的作用)此结论与有无摩擦无关(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同),物体系统沿水平面、斜面、竖直方向运动时,此结论都成立。
两物体的连接物为轻弹簧、轻杆时,此结论不变。
注意:若整体受到多个外力时,可先将多点个外力分别应用内力公式a .两外力相反时,绳中的拉力为T =m 2m 1+m 2F 1+m 1m 1+m 2F2b .两外力相同时绳中的拉力为T =m 2m 1+m 2F 1-m 1m 1+m 2F2三、实战应用(应用技巧解题,提供解析仅供参考)一、单选题1如图,两物块P 、Q 置于水平地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 、2m ,两者之间用水平轻绳连接。
微专题10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之连接体问题

微专题10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之连接体问题【核心要点提示】1.连接体问题的类型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核心方法点拨】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微专题训练】【经典例题选讲】【例题1】(2018·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质量为2m 的物体A 和质量为m 的物体B 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
若对A 施加水平推力F ,使两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若水平面光滑,物体A 的加速度为F 2mB .若水平面光滑,物体A 对B 的作用力为23F C .若物体A 与地面无摩擦,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F -μmg 3D .若物体A 与地面无摩擦,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B 的加速度为F -μmg 3m[解析] 如果水平面光滑,以AB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 +2m=F 3m ,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对B 的作用力:N =ma =F 3,故AB 错误;若物体A 与地面无摩擦,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μmg 3m,以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μmg =ma ′,则物体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N ′=F -μmg 3+μmg ,故C 错误,D 正确。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问题一、连接体概述相互连接并且有共同的加速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可以看作连接体。
如下图所示: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体的模型图,不一一描述。
只以常见的模型为例。
二、问题分类1.已知外力求内力(先整体后隔离)如果已知连接体在合外力的作用下一起运动,可以先把连接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他们共同的加速度;再隔离其中的一个物体,求相互作用力。
2.已知内力求外力(先隔离后整体)如果已知连接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先隔离其中一个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他们共同的加速度;再把连接体系统看成一个整体,求解外力的大小。
2、木块A 和B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m A B 和。
如图所示当水平力F 作用于左端A 上,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时,AB 间的作用力大小为N 1。
当同样大小的力F 水平作用于右端B 上,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时,AB 间作用力大小为N 2,则(ACD )A .两次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 .N N F 12+<;C .N N F 12+=;D .N N m m B A 12::= 1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用细线相连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1和F 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 1<F 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BD )A .若撤去F 1,则甲的加速度一定变大B .若撤去F 1,则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变小C .若撤去F 2,则乙的加速度一定变大D .若撤去F 2,则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变小6、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个三角形木块a ,有一滑块b 沿木块斜面匀速下滑,则下列说 F 图1 F 图2 θ 图3 θ 图4法中正确的是(A)a 保持静止,且没有相对于水平面运动的趋势;(B)a 保持静止,但有相对水平面向右运动的趋势;(C)a 保持静止,但有相对水平面向左运动的趋势;(D)没有数据,无法通过计算判断.4、质量为M 的斜面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问题的类型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3.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4.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例1(多选)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图1所示,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图1A.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5、6节与第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D.与改为4节动车带4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1∶2答案BD解析 列车启动时,乘客随车厢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故乘客受到车厢的作用力方向与车运动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动车组运动的加速度a =2F -8kmg 8m =F4m -kg ,则对6、7、8节车厢的整体有F 56=3ma +3kmg =34F ,对7、8节车厢的整体有F 67=2ma+2kmg =12F ,故5、6节车厢与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F 56∶F 67=3∶2,选项B 正确;关闭发动机后,根据动能定理得12·8m v 2=8kmgx ,解得x =v 22kg ,可见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选项C 错误;8节车厢有2节动车时的最大速度为v m1=2P8kmg ;8节车厢有4节动车时最大速度为v m2=4P8kmg ,则v m1v m2=12,选项D 正确. 例2如图2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 、C 两物体,A 叠放在C 上,A 、B 、C 的质量分别为m 、2m 、3m ,物体B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T ,现用水平拉力F 拉物体B ,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图2A.此过程中物体C 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B.当F 逐渐增大到F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当F 逐渐增大到1.5F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 、C 间的摩擦力为F T 6①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②轻绳刚好被拉断. 答案 C解析 A 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知C 受重力、A 对C 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A 对C 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的作用,故A 错误.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a =F -μ·6mg 6m =F6m -μg ,对A 、C 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T-μ·4mg =4ma ,解得F T =23F ,当F =1.5F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故B 错误,C 正确.水平面光滑,绳刚断时,对A 、C 整体分析,加速度a =F T4m ,隔离A 单独分析,A 受到的摩擦力F f =ma =F T4,故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1,与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
求:
(1)车厢的加速度a;
(2)绳的拉力T;
(3)物体2受到的支持力F N;
(4)物体2受到的摩擦力F f.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若M>m,第一次用水平力F由左向右推M,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为N1,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F由右向左推m,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为N2,则()
A.N1>N2
B.N1=N2
C.N1<N2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用相同材料做成的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相同的拉力F均作用在m1上,使m1、m2作加速运动:①拉力水平,m1、m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②拉力水平,m1、m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③拉力平行于倾角为θ的斜面,m1、m2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加速运动;④拉力平行于倾角为θ的斜面,m1、m2沿粗糙的斜面向上加速运动.以△l1、△l2、△l3、△l4依次表示弹簧在四种情况下的伸长量,则有()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4.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前进.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μ
A.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
3
2μ
B.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
3
C.水平拉力F最大为2μmg
D.水平拉力F最大为6μmg
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
A.mg
μ
5
3
B.mg
μ
4
3
C.mg
μ
2
3
D.mg
μ3
6.如下右图所示一根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两端分别系一个质量为m1、m2的物块.m1放在地面上,m2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当m2的质量发生改变时,m1的加速度a的大小也将随之改变.以下左面的四个图象中,哪个最能正确反映a与m2间的关系()
7.质量相等的物体A和B,用轻绳连接成如图所示,用手托住A使它距离地面h=4m,B 恰在斜面底端,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斜面不光滑.A由静止开始运动经2秒钟到达地面,求:
(1)B能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2)细绳再次拉直的瞬间,B的速度多大?
8.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比赛距离为s,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拍中心,以大小a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0时,再以v0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保持球拍的倾角为θ0 ,如图所示.设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1)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
(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 随球速v变化的关系式;
(3)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率仍为v0,而球拍的倾角比θ0大了β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的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中心为r的下边沿掉落,求β应满足的条件.
m1
m2
9.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 拉着三个物体A 、B 、C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运动.现在中间物 体上另置一小物体,且拉力不变,那么中间物体两端绳的拉力大小T a 和T b 的变化情况 是( )
A .T a 增大,T b 减小
B .T a 增大,T b 增大
C .T a 减小,T b 增大
D .T a 减小,T b 减小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 和
3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 .现用水平拉力F 拉 其中一个质量为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当F 逐渐增大到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 .当F 逐渐增大到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
D .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
11.如图,物体M 与m 紧靠着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 ,现施一 水平力F 作用在M 上,M 和m 共同向上加速运动,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12.如图所示,容器置于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时,容器顶面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容
器顶部有竖直侧壁,有一小球与右端竖直侧壁恰好接触。
今让系统从静止开始下滑, 容器质量为M ,小球质量为m ,所有摩擦不计.求m 对M 侧壁压力的大小.
m 2m 3m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