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
白车身设计规范

白车身设计规范白车身设计规范一、冲压件设计规范1.孔1.1钣金上的冲孔设计要与钣金冲压方向一致。
1.2孔的公差表示方法1.3过线孔1.3.1过线孔翻边1.3.1.1过线孔翻边至少要3mm高。
此翻边对钣金起加强作用,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此孔的密封性。
1.3.1.2如果通过过线孔的零件是面积≤6的固体,或者钣金足够厚,使其在不借助翻边时也能够承受住过线孔安装时的压力,那么此过线孔可以不翻边。
1.3.2过线孔所在平面尺寸1.3.2.1过线孔为圆孔(半径设为Rmm)时,孔周圈的平面半径应为(R+6)mm1.3.2.2过线孔为方孔时,孔周边的平面尺寸应比孔各边尺寸大6mm。
1.4法兰孔1.4.11.5排水孔1.5.1排水孔设计在车身内部空腔的最低处,其直径一般为6.5mm。
1.5.2对于车身内部加固的防撞梁,应同样在其空腔的最低处布置排水孔。
1.5.3在车身结构件的空腔及凹陷处必须布置排水孔。
1.6空调管路过孔1.8管道贯通孔2.圆角3.边3.1密封边3.1.1行李箱下端3.1.1.1.为了使水排出止口,如图所示需要留出3.0mm的间隙。
3.1.1.2安装用止口应该具备恒定的高度和厚度(用于弯角的凸缘除外)。
3.1.1.3车门开口周围的止口厚度变化,包括制造变差的范围通常在1.8mm至6.0mm之间。
厚度的极端值会产生较高的插入作用力和密封条稳定性等问题。
3.1.1.4止口厚度的变化在任何位置不得超过一个金属板的厚度。
如果可能,仅可以使垂直的止口产生厚度变化,绝对不要使弯角半径产生厚度变化。
止口厚度的阶段变化会使密封条托架中的水渗漏。
3.1.1.5应该避免带有焊点的止口出现燃油和其它润滑油,这些物质会降低稳定性。
3.1.1.6止口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3.1.2行李箱上端为了防止水从密封条止口泄漏并且进入行李舱,可按下面结构进行设计:3.1.2.1支架内的胶黏料或可发泡的热熔胶需符合漏水防止设计手册。
白车身专业知识(车身设计规则)

白车身设计规则1.基本原则1.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我们参考一下侧围、车架总成)1.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比如侧围、前罩板总成)1.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1.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2.白车身钣金的材料选取原则汽车覆盖件所用材料一般是冷轧钢板。
2.1按国家标准选取钣金材料2.1.1钣金按表面质量分有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级次之,适用于内板与加强板。
2.1.2钣金按冲压拉延等级分有P,S,Z,F,HF,ZF六级P:普通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浅的零件;S: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一般的零件;Z:最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F: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HF:很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较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ZF:最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非常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2.1.3钣金按强度等级分有: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强度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按其强化机理分为: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组织强化,复合组织强化、热处理硬化型强化、相变强化、冷作强化、时效强化等。
高强度钢板的强化机理定义:固溶强化利用固溶铁中原子产生的格子变形的强化机理。
析出强化使Ti、Nb、V等的碳化物和氮化物以细小的形态析出,由于这些析出物,位错活动受到阻碍,据此形成强化的机理。
组织强化利用将钢从高温的奥氏体急冷时生成硬质的马氏体和贝氏体的强化机理。
白车身公差设计

制定模、夹、检具公差及验收标准
模具设计 制造 冲压
夹具设计 制造 焊装
检具设计 制造
检查
检查
车身公差分配
分配公差的方法 – 从总成向单件分解 (1)概率法 适用于指定单件或总成的公差 公差 = ( A part ) ^2 + ( B part )^2 + ( C part )^2 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白车身公差设计
车身公差分配
原则 根据产品外观质量和功能的要求,考虑工艺、成本和制造 能力,合理地给零部件分配公差。
车身公差分配
不给定公差或公差分配不合理则会产生的结果 如果仪表台零部件图不指定公差: 零件能装到一起吗? 仪表板与CCB的装配孔不符合要求 CCB与安装支架装配孔不符合要求 仪表板不符合要求 导致的结果:仪表台设计无法满足装配的要求
车身公差分配
(2) 极限法 用概率法难以满足要求时 用于要求极为严格的情况
公差 = ( A part ) + ( B part ) + ( C part )
计算公差实例
极限 外观 公差 A零件的公差 A零件的 公差 ±0.35 ±0.23 ±1.0 ±0.5 ±0.33 ±1.5 ±0.75 ±0.5 ±0.5 ±0.33 ±0.23 B零件的公差 C零件的 公差 ±0.35 ±0.23 ±0.5 ±0.33 ±0.75 ±0.5 B零件的公差 A零件的 公差 ±0.5 ±0.4 ±0.7 ±0.58 ±1.06 ±0.86 ±0.86 ±0.58 ±0.4 概率 A零件的公差 B零件的 公差 B零件的公差 C零件的 公差 ±0.5 ±0.4 ±0.7 ±0.58 ±1.06 ±0.86
六、制定孔的公差
若需要设定圆径公差,就采用如下圆径公差 深度的公差 若在图纸上标定,对相应零件已设定深度的话,不用再设 定深度
白车身钣金件紧固用孔的设计规范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xx·xxx-2006白车身钣金件紧固用孔设计规范2006-xx-xx 发布2006-xx-xx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03·101-2006前言本标准规定了白车身设计时紧固件用孔的尺寸及其公差,但不包括内外饰卡扣用孔,内外饰卡扣孔另有规定。
由于制造误差或公差的影响,逆向测量时孔径尺寸往往不是规范值,为了保证品质和便于建模统一,经过认真分析后本着尊重样车的理念对这些孔的取值作出规定。
本标准于2006年x月x日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建国、薛战书1TJI/YJY·xx·xxx-2006 白车身钣金件紧固用孔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车身钣金件设计时紧固件用孔的尺寸及其公差。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为长城汽车公司设计的轿车及其变型车。
其他车型设计,如果没有企业标准的,可以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长城企业标准国标GB/T5280-1995ISO1478-1983自攻螺钉用螺纹3术语和定义3.1 底孔指凸焊螺栓孔和凸焊螺母孔。
3.2 安装孔指被装配零件上的紧固用孔。
3.3过孔指不与紧固件直接接触,只有螺杆穿过的孔。
例如三层板锁紧时中间钣金的孔。
3.4 一般定位安装孔指用做定位的安装孔,用普通螺栓紧固。
3.5 带凸肩的螺栓定位安装孔指用做定位的安装孔,用带凸肩的螺栓紧固。
例如,车门铰链的定位安装孔。
3.6 铆接孔用于铆钉联接的孔。
3.7 翻边螺纹孔指先冲孔后翻边再攻螺纹的孔,用作普通螺钉紧固。
3.8 刺窝孔一序完成的翻边孔,作为自攻螺钉紧固时用的预制孔。
车身孔位设计经验

⑴ 过孔(图1-2-1)凸焊螺母:d2= d1+2mm,如果有第三层或第四层依次类推,特殊情况可调整;凸焊螺栓:d2= d1+2mm,如果有第三层或第四层依次类推,特殊情况可调整;⑵ 卡扣孔⑶ 焊装定位孔⑷ 涂装工艺孔d1=d(螺母公称直径)+0.5mm;如果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钣金,则第二层钣金件的孔直径为:根据电器和内外饰的卡扣规格,卡扣孔分圆孔、方孔和腰形孔三种:公差:-0.2~+0.2M10和M10以下的凸焊螺母在白车身上对应的孔直径(d1)为:d1=d(螺母公称直径)+1mm;M10以上的凸焊螺母在白车身上对应的孔直径(d1)为:如果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钣金,则第二层钣金件的孔直径(d2)为:d1=d(螺母公称直径)+2mm;凸焊螺栓在白车身上对应的孔直径(d1)为:公差:0~+0.2地板漏液孔取φ32、φ35、φ50三种规格的孔,根据车型尺寸选取;涂装夹持孔取φ30(0~+0.2),3.2㎜的翻边;其他部件的涂装工艺孔,根据实际状态确定。
公差:0~+0.2、±0.4,当涂装工艺孔用作焊接工艺孔时公差取0~+0.2,其他取±0.4 。
a 卡扣用的圆孔孔径有以下几种:Φ5、 Φ6.5、Φ7、Φ8、Φ8.5、Φ9、Φ10;公差:±0.2。
公差:±0.2。
公差:±0.2、±0.4,根据安装件的装配精度要求选择公差。
c 卡扣用的腰形孔规格有以下几种:φ5×7、Φ5×8、φ6×8、φ6×11、φ7×10、φ7×11、φ7×12、φ9×14;公差:-0.2~+0.2b 卡扣用的方孔规格有以下几种:L7×7方形孔、L8×8方形孔、L8.5×8.5方形孔、L5×21矩形孔、L5×30矩形孔、L6×11矩形孔、L6×20矩形孔、L6×21矩形孔、L8×13矩形孔、L8×25矩形孔、L10×12矩形孔;焊接定位孔借用其他孔时,孔径即为该孔孔径;当该孔仅为焊接定位用时,根据孔的位置和结构,孔径选取φ6、φ8、φ10、φ12、φ16、φ20、φ26、φ32、φ40的尺寸;⑸ 线束过孔⑹ 自攻螺钉孔根据线束形状和护套尺寸,线束过孔的形状分圆孔和腰形孔两种。
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

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满足国家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的设计规则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其质量为基准质量时,最低座椅的R点与地面的距离不超过700mm 的M1和N1类车辆。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引用了ECE R95、FMVSS 214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引用了我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规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引用了我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规的部分内容。
3规范内容设计满足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即使有足够好的材料来制作缓冲吸能结构,但能用于缓冲和吸能的区间却十分有限。
为使吸能结构充分的发挥作用,常用的改进抗侧碰性能的方法主要是增加缓图1 撞击力传输方向冲吸能区两侧的厚度和加大缓冲吸能区两侧的内部刚度。
根据这一方法,侧面防护的思路是将撞击力有效的转移到车身上具有吸能保护作用的车门、梁、柱、地板、车顶及其部件,以便分散撞击力,吸收碰撞能量。
在进行碰撞试验时,国家侧碰法规对假人的伤害值要求如下表:成员损伤评价指标为头部、胸部、腹部和腰部各损伤值。
头部性能指标HIC 跟假人头部质心加速度相关,除非碰撞时乘员空间有结构突出和假人头部接触,该指标一般很少超标,所以在白车身设计上可不予过多的考虑。
胸部肋骨变形指标与粘性指数可以综合考虑,一般是由车门内板和中立柱内饰板变形产生的,表现在车身上即为侧围内板的侵入量与侵入速度。
由粘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可见:粘性指数VC 不仅跟肋骨变形量相关,还和变形速率相关,极易超标。
为保证乘员必要的生存空间,中立柱的变形是有限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立柱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变形吸能,又要使变形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白车身特殊公差设定规范

工艺设计Q/JQ 16123-2012制定部门: 工艺工程院 企业技术标准 代 替 号标题:白车身特殊公差设定规范第 1 页 共 12页修订标记 文件号更 改 内 容 修订页 修订日期 修订者标准化 会 签 制 定 校 对 审 核 批 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目 次前 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基本原则 ......................................................................... 3 4 术语和定义 ....................................................................... 3 5 白车身特殊公差形式 ............................................................... 4 5.1 冲压件特殊公差 .................................................................. 4 5.2 焊装匹配特殊公差 ................................................................ 6 5.3 工装特殊公差 .................................................................... 9 6 特殊公差的标注方式 .............................................................. 10 6.1冲压件特殊公差标注方式 .......................................................... 10 6.2 特殊公差在MCP 和SQM 中的标注方式 .. (11)工艺设计Q/JQ 16123-2012标题:白车身特殊公差设定规范第2页共12页前言本标准《Q/JQ 16123-2012 白车身特殊公差设定规范》是公司工艺类标准之一。
车身工艺孔的分类及应用

2.1.4 卡子固定孔 卡子固定孔是指安装零部件时卡子穿透的过孔,一般过孔大小有
以下设计规范(表4)。
表4 过孔大小与卡子固定孔设计规范
序号
类型
1
普通线卡孔
2
线束过孔
3
线束过孔
4
塑料螺母卡子孔
5
门槛内饰卡子孔
过孔大小 φ6.8 长圆孔φ34×24 φ20 方孔9×9 长圆孔φ16×8
表2 过孔大小与螺母设计规范
以下设计规范(表2)。
2.1.3 总装螺栓螺母过孔 总装螺母过孔是指安装零部件时螺栓穿透的过孔,一般过孔大小
与螺栓有以下设计规范(表3)。
表3 过孔大小与螺栓设计规范
零件板过孔大小
序号
螺栓大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
M6
φ7
φ8
φ9
2
M8
φ9
φ10
φ11
3
φ12
φ14
φ16
4
M12
φ14
φ16
φ18
遇到雨雪天气,雨水会顺着车门玻璃与挡水条的间隙流入车门 内部。车门排水孔位于车门内板最下部,按照200~400 mm间距布 置,排水孔一般为长圆孔,φ8×12或φ6×12。两侧沥水孔尽量靠近边 缘,且排液孔下边缘保证与外板贴合。 2.4.2 天窗排水孔、行李舱排水孔、侧围下部排水孔
这些排水孔位于部件的最下部,根据制件的尺寸按照一定的间距 布置,侧围排水孔一般为圆孔,直径φ15~φ30 mm。 2.5 工具过孔的功用及设计规范
2 车身工艺孔的功用及设计规范 2.1 安装孔的功用及设计规范 2.1.1 焊接螺栓过孔
焊接螺栓过孔是指穿透性凸焊螺栓过孔,一般过孔大小与螺栓 有以下设计规范(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代替
密级商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
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
2007-9-20制订2007-12-30发布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
前言
本规范根据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而编写,其中设计流程部分参照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现行工作流程。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海清
本规范批准人:
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2007
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汽车密封系统的设计。
本规范规定了轿车白车身各种装配孔、工艺孔的设计要求。
2 BIW过孔分类
3 BIW过孔大小
3.1穿透性凸焊螺栓过孔
3.2凸焊螺母过孔
注:第二、三层零件过孔大小根据实际焊接情况而定,如果焊接误差大则过孔需要相应加大。
3.3总装螺栓螺母过孔
注:第二、三层零件过孔大小根据实际焊接情况而定,如果焊接误差大则过孔需要相应加大。
3.4卡子固定孔大小
注:由于各种线卡、塑料卡子、油管卡子等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所以卡子过孔大小需要根据具体的卡子要求来定;一般来说,如果过孔是方孔,需要倒
R1的角。
3.5焊接用孔
注:焊枪过孔大小需要根据焊点个数和焊枪大小来定;夹具定位孔的大小需要根据零件总成大小来定,总成越大,孔越大。
3.6涂装过孔
注:涂装排水孔大小需要根据密闭腔体和涂装液排出速度而定,对过孔形状没有具体要求,但要考虑堵头形状。
3.7总装工具过孔
总装工具过孔大小需要根据工具的大小、形状而定,如果是套筒或者起子,可以打φ30以上大小的孔。
3.8总装零部件过孔
总装零部件过孔需要根据零部件的大小、形状而定,如玻璃升降器、锁等零件的安装过孔。
3.9 BIW减重孔
BIW减重孔主要作用是减小BIW重量,孔的大小和形状根据零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3.9.1 冲压工艺性要好;
3.9.2 不能影响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3.9.3 不能影响车身的密封性等NVH性能。
4 BIW过孔形状
4.1 BIW过孔形状分类
4.2 过孔翻边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