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原文、释文、译文

《书谱》原文、注释、译文(1):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有钟、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
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
”可谓钟、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发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
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察看。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连续,接着,继承。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朝芝、三国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妙。
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
”可以说自钟繇、芝死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2):又云:“吾书比之钟、,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草犹当雁行〔6〕,然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10〕之。
”此乃推〔11〕迈〔12〕钟之意也。
考〔13〕其专〔14〕擅〔15〕,虽未果〔16〕于前规〔17〕,摭〔18〕以兼通,故无惭〔19〕于即〔20〕事〔21〕。
注释:【1】当:应该。
【2】抗:对等。
抗行:抗衡、并行,犹言不相上下。
【3】或:有的人。
【4】谓:说。
【5】过:超出。
【6】雁行:同等。
【7】池水尽墨:指芝学书的故事。
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寡人:此非专指君王。
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9】耽:爱好,专心于。
【10】:逊于、不如。
【11】推:举荐,指出某人优点。
孙过庭书谱及译文

孙过庭书谱及译文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作品,是他晚年的草书理论巨著,也是我国书法史上一部重要的草书理论著作。
《书谱》全文约700字,以草书书写,论述了书法的起源、发展、变迁、种类、特点、创作方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书谱》的部分原文及其译文:
原文:夫书之有古,所以似之也。
似者,或失于拘局,或失于改体,或失于粗率,或失于枯巧。
五失之中,胡可雷同?盖神异所在,理或存焉。
若乃学不相师,取友之道,资虽不同,而果于有成者,吾知其不拘局也。
资同而道胜,得于心而时行者,吾知其不改体也。
粗率者,非枯朽之谓;枯朽者,实无以立艺之士也。
巧而不拙,岂曰外巧?夫然则艺之致也,未可遗也。
译文:书法之所以有古,是因为它与古人相似。
相似的书法,可能失去了拘局之病,可能改变了体制,可能粗率无度,也可能枯朽无韵。
在这五种失病之中,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其中,神韵之所在,在于理解其中的道理。
如果是通过学习而达到相似之境,那可能是拘局之病;如果是通过朋友之间的交流而达到相似之境,那可能是改变体制之病;如果是粗率无度,那可能是枯朽之病;如果是巧而不拙,那并不是真正的外巧;如果是如此,那么艺术的真谛就在于此,不应该被忽视。
草书之王——孙过庭《书谱》图片及释文附注音分节

草书之王——孙过庭《书谱》图片及释文附注音分节孙过庭书谱及释文附注音分节孙过庭《书谱》释文(附注音、分节)《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
夫(fú)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
”可謂鍾、張云沒(mò,歿),而羲、獻繼之。
又云:“吾書比之鍾、張,鍾當抗行(háng),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háng)。
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
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zhí)以兼通,故無慙(cán,慚)於即(jí)事。
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yán)。
”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
雖書契(qì)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chúnlí)一遷,質文三變,馳蜓馗铮锢沓,弧,F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返)玉輅(lù)於椎(chuí)輪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
”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
且元常專工于隸書,百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擬草則餘眞,比眞則長(cháng)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揔(zǒng,總)其終始,匪(fěi)無乖互。
謝安素善尺櫝(牘),而輕子敬之書。
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
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固)當勝。
”安云:“物論殊不爾。
”子敬又答:“時人那(nǎ)得知~”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shēn)不入。
以子敬之豪(毫)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jīqiú)。
况乃假託神仙,恥崇家範,以斯成學,孰(shú)愈面牆~後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è)。
孙过庭《书谱》译文

孙过庭《书谱》译文孙过庭《书谱》译文《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写。
自古以来~善长书法的人~汉、魏时期~有钟繇,yóu,和张芝的卓绝书艺~晋末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精妙。
王羲之说:“近来研究名家书法~认为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赏。
”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
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与钟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
与张芝的草书比~排在他后面,张芝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下功夫到那个程度~未必赶不过他。
”这是推举张芝、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
考察王羲之书法的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前人法规~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也无愧于书法了。
书法评论者说:“这四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大师~可称得上古今独绝。
但是今人,二王,还是不及古人,钟、张,~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
”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虽然文字的创造~最初只是为了作一些记录~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书风也会不断迁移。
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继承前者并有所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规。
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
所谓“文采与内质相谐和~才是君子的风度”。
何必闲臵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评论者又说:“献之的书法之所以不如羲之~就像羲之的不如钟繇、张芝一样。
”我认为这已评论到问题的要处~但还未能详尽说出它的始末原由。
钟繇专工隶书~张芝精通草体~这两人的擅长~王羲之兼而有之。
比较张芝的草体王还擅于真书~对照钟繇的真书王又长于草体,虽然专精一体的功夫稍差~但是王羲之能广泛涉猎、博采众优。
总的看来~彼此是各有短长的。
谢安素来善写尺牍书~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
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甚为怨恨。
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比你父亲的如何,”答道:“当然超过他。
书谱全文及译文

书谱全文及译文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创作的一篇关于书法理论的骈文。
以下是《书谱》的全文及译文:
原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偏工易效,至于行草,尤须风骨。
”又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使其不变,吾过之矣。
”言变者,非关点画,盖言神采耳。
夫神采之致,非一朝一夕之功,必待学识有源,胸次无染,然后可以言翰墨。
译文:
自古以来,那些擅长书法的人,汉代和魏晋时期有钟繇、张芝的绝妙技艺,晋代末年则称誉二王的精妙。
王羲之曾说:“最近我研究了许多著名的书法作品,钟繇、张芝的确是最为杰出的,但他们的行草方面较易效仿。
”又说:“张芝在池边练习书法,直到池水都变成墨色,如果他能坚持不变,我便无法超越他。
”这里所说的“变”,并非指笔画的变化,而是指神采。
神采的达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胸怀坦荡,不被世俗所污染,这样才可以谈论书法艺术。
请注意,这里的译文仅供参考,由于骈文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可能有所出入。
孙过庭书谱原文及译文

孙过庭书谱原文及译文孙过庭(772-846)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逸高绝”,他的书谱《孙过庭书谱》更是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下面将对孙过庭书谱原文及译文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孙过庭书谱原文孙过庭书谱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包括楷书、行书、草书,下篇则是篆书和隶书。
这里先介绍上篇楷书部分的原文。
1.《孙过庭书谱·楷上》昔人有言,学书以观其先后而不为序,观其多少而不为贵贱。
夫多,所传之笔墨多也;少,所传之家谱少也。
先后,所传之时间有限之理也;贵贱,所传之祖宗有盛衰之数也。
后世若欲求其贵贱,而概其多少,则抵其丰衍之况;推其先后,而不辩证其真伪,则误其背古之意。
凡有声誉者,必历代进行切磋之风也。
仲尼既逝,颜渊得其笔,吾子复得渊笔,三人之间亦不达其意,而况后世小人追齐伦呢?尔来时人,而今非时,岂其心意殊异哉?岂其别有妙用,而不传之于世哉?世儒嗟叹,咸思困于手与书。
笔墨乏材,而心机不足,遂出于《千字文》。
已而编成《论语》,其形而上者,尚不足以启发心且;其形而下者,则可观抑扬顿挫,而论书之纵横矣。
况又庶日万机,无不为书。
初学之时,发受启蒙,毛笔噙囟不止之时,可不从内外相照应,板锉镌磨,窥其大义,览其方圆,斯有所用。
笔墨所作,语言所传,皆为人心所知,情所体者也。
工之为书者,安得不思其妙,而希得于心机之中哉?岂有一纸几笔,独与人心平等哉?天造之物,心皆自有形状,而实质相同也。
故昔时之人,以天命为贵,而不恃文墨;当今以文采为尊,而忘其才气。
始之不深,终以失神;虽有所积,终于成败。
所以至于才气之耗,机心之屈者,由冥合之技而失其神也。
尧、舜亲征,载其德而不随。
今人亦能著书于心,为不必妄扰之术,而灵合异域,自随而得。
岂比于妄从,一则耗力而再则伪巧乃成其营。
今之易安得书,易安得成皆以心为师,而万世不易之道哉!世人恋名清玄,尚不知简陋之妙,空显异趣而不涉实理,博疏巧散,而不协于笔墨之工,未有竹帛可以治世而匡心者也。
孙过庭《书谱》全文及白话译文品读

孙过庭《书谱》全文及白话译文品读一、《书谱》全文昔时萧何因谏孝文帝,乃赋诗三篇,文章备矣。
及卒,碑铭此以遗迹。
至江陵颜延之颇涉文艺,自用凿齿作诗篇,反受囚辱。
文帝即位,宽其罪而流之燕。
及孝明即位,延之谒见,问以文学。
延之对曰:“今时士大夫多不传达传统,不学古之真,惟以嗜好文章,拾人大言,设谈崇词,虽贫力讷,有《儒林》之辞。
故被泽者,多是允才,非盖子也。
”帝曰:“夫书契凡几?”对曰:“玉玺始制,书之纪言,表玺文组,犹喫之食饭酪也。
书夹博,契径错,繁简鵜暴,强弱不均。
不其载怪?于是递代英谋,社倏若神。
余以斯观,文章之法也。
判者不结囹,言渎格、急繁深浅,运商而千变当之,及彻,乃审。
”帝曰:“善哉,似可久矣。
”尝以厚贳遗之。
二、《书谱》白话译文品读从前,萧何因为进谏孝文帝,作了三篇诗,文采都很出色。
后来他去世了,关于他的事迹被刻在碑上留了下来。
后来,江陵的颜延之喜欢文学,用牙齿刻成诗篇,结果反而被囚禁。
后来文帝登基了,宽恕了他的罪并放他到燕国去。
再后来孝明帝登基了,延之来见他,问他关于文学的问题。
延之回答说:“如今的士大夫们很多不传承古人的传统,不学习古代真正的功绩,只是喜欢文章,随便引用别人的高谈阔论,虽然自己贫困愚钝,也能写出《儒林》这种文章。
所以得到官爵的人,很多都是有才华的,不是凭空得来的。
”帝说:“书法是怎么样的?”延之回答说:“玉玺刚开始制作的时候,文字只是用来纪录言语,龙章凤纹的汉印的文字,就像人吃饭喝酪一样。
文字繁缛复杂,印上的字又密又粗,强弱不均。
这些可不是装饰怪异的。
于是经过代代传承的英观和深谋远虑,文字就像神一样不可思议。
我观察这些,看到了文章的规则。
判断者不是固定不变的,言辞应该充满波澜,丰富而深浅各不相同,灵活而变幻莫测,直到把意思表达明白了,才算好文章。
”帝说:“好啊,像这样的话,看来可以长久保存了。
”还送了他许多财物。
三、结语孙过庭的《书谱》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文字艺术的认识和追求。
孙过庭书谱原文释文译文

《书谱》原文、注释、译文(1):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
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张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
”可谓钟、张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发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适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
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观察。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持续,接着,继承。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代张芝、三国曹魏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好。
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列位名家的书迹,钟繇、张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
”可以说自钟繇、张芝身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2):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张草犹当雁行〔6〕,然张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谢〔10〕之。
”此乃推〔11〕张迈〔12〕钟之意也。
考〔13〕其专〔14〕擅〔15〕,虽未果〔16〕于前规〔17〕,摭〔18〕以兼通,故无惭〔19〕于即〔20〕事〔21〕。
注释:【1】当:应该。
【2】抗:对等。
抗行:对抗、并行,犹言八两半斤。
【3】或:有的人。
【4】谓:说。
【5】过:超出。
【6】雁行:同样。
【7】池水尽墨:指张芝学书的故事。
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者,因此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寡人:此非专指君王。
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9】耽:爱好,专心于。
【10】谢:逊于、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