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硬泡配方设计说明书
万华硬泡聚氨酯复合板说明书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产品说明书一、产品简介硬泡聚氨酯复合板是将聚氨酯保温芯材和水泥基界面增强卷材在工厂通过专业连续化生产线加工复合在一起,具有保温功能的板材。
(简称:PIR板)标准尺寸:1200mm*600mm(可私人定制)保温层厚度:20mm-120mm二、产品特点①一材多用兼具防水、保温、隔热功能聚氨酯硬泡体是高密度闭孔的泡沫化合物,吸水率低,节能、隔热效果好,导热系数最低,热阻值最高、节能效果最好,是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中最佳选择。
②抗渗性能优异,粘结性强聚氨酯硬泡体具有强大流动性和渗透性,可进入到屋面基层空隙中发泡,其粘结强度超过聚氨酯硬泡体本身的撕裂强度,从而使硬泡层与屋面基层成为一体,不易脱层,抗风揭和抗负风压性能好。
③自重轻、抗压强度高厚度≥40mm就可以达到节能65%的要求,聚氨酯硬泡体的抗压强度≥300Kpa,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抗压强度到600Kpa以上,满足了工程的各种不同要求④抗老化强度的温度范围大。
聚氨酯硬泡体在低于-50℃情况不脆裂,在高温+150℃情况下不流淌,不粘连,可正常使用,且耐弱酸,弱碱等化学物质侵蚀。
⑤采用先进的无氟发泡技术,绿色环保。
硬泡聚氨酯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用水发泡代替氟利昂发泡的技术,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产生任何臭氧层消耗物质,已通过三星级中国绿色建材认证,绿色节能安全环保。
⑥施工简单方便快捷尤其旧屋面维修翻建,当旧基层未发生脱层、起鼓、可以不铲除旧基层,直接在旧基层上喷涂施工降低了工程强度和难度,节省工程造价及施工时间。
三、生产工艺万华硬泡聚氨酯复合板采用国内先进的连续化生产工艺,与传统的模具法、粘结法生产工艺相比,连续化法更容易实现岩棉层与界面层无空腔粘结。
整个生产过程实时动态监控,产品质量稳定可控,生产效率比传统生产工艺提高10倍。
厂区生产设备经自主技术创新后,产能和质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经改造后的生产线大生产速度达10m/min,单班单线8小时产能4000m2,年产能可达250万m2。
聚氨酯硬泡沫配方及计算

聚氨酯硬泡配方及盘算办法一. 硬泡组合料里最须要盘算的器械是诟谇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似乎叫“异氰酸指数”是否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重量比例混杂的白料和黑料要完整反响完”.是以,白料里所有介入跟-NCO反响的器械都应当斟酌在内.理论各组分消费的-NCO摩尔量盘算如下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通俗硬泡硅油都有羟值,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稀释,部分泡沫稳固剂型硅油还含有氨基)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㈡水:水的配方量W S2 = W÷9 ㈢介入消费-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S3 =K× N/M5)其实以上盘算只是一个最根本的消费量,因为诟谇料反响进程庞杂,实际-NCO 消费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方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形,到底额外消费了若干-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晰.别的,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很轻微;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扬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规模跨度90mgKOH/g,谁人盘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克不及卖力![实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本组合料系统主要请求及解释1.流淌性要好,密度散布“尽量”平均.起首要斟酌粘度,只有系统粘度小了,初期流淌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系统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掌握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掌握防止三聚反响提前,即:系统粘渡过早变大.假如流淌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消失拉丝痕致使泡孔构造橄榄球化,这个地位必定抗不住低温压缩.2.泡孔精密,导热系数要低.不难懂得泡孔精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起首斟酌加有403或某些芬芳胺醚进入系统(它们所起的感化是起首与-NCO反响,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固性晋升,并包管发泡系统初期成核稳固,也就是防止迸泡,从而使泡孔精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构造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肇端的635SA比蔗糖为肇端的1050泡孔要精密平均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肇端剂的835比1050精密,即等于所谓的4110商标的聚醚,含丙二醇肇端的比二甘醇的好.聚醚临盆的聚合催化剂不合,所临盆出的聚醚性状也有差别:氢氧化钾催化的聚醚分子量散布比二甲胺催化的要窄.别的:聚醚临盆时的工艺掌握-----温控.抽真空.PO--也就是环氧丙烷流量掌握.PO原料质量.后处理等等-----也都邑直接影响聚醚发泡的泡孔构造)第三,可以斟酌参加一些可以改良泡孔精密度的聚酯成份.第四,恰当参加低粘度物调剂总体粘度(如210聚醚)3.耐低温抗压缩性要好.这个无须赘言.一是官能度,总体平均要4以上.其次是发泡体成型后空间交联点散布平均(直不雅解释是:主聚醚反响活性尽量相差不大,持续的近似的空间构造要稳固得多.)4.粘结性好.所谓粘结性概况上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粘合,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压缩性,(水份用量.下降总体羟值,添加柔性结构成分,如210.330N之类都可以改良泡沫对壳体的粘附性)5.成本较低.今朝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机能极佳价钱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斟酌(比方芬芳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一些.)6.安然性.这是对环戊烷系统的特殊请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11那样想加若干就加若干,不难懂得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安然隐患)7.包管发泡临盆工艺的持续稳固性冰箱.冷柜持续临盆线一般掌握很稳固,但不消除偶然的工艺参数摇动,比方料温.情形温度高个一两度,诟谇料比例在小规模内摇动等等,所以请求组合料有必定的“狭隘性”8.黑料配伍.各款黑料自身性状.活性不合,那么,白料系统调剂一下有时就显得平常须要.(合营5005的没事,毫不代表与44v20可以随意率性切换)主聚醚聚酯的拔取偏向1.相溶性.指“ 聚醚.聚酯/硅油/水/催化剂/物剃头泡剂”所构成的系统要互溶性好,均相稳固-----至少存放一段时光不克不及分层.2.官能度构成及骨架类型.原则上说官能度越高,所发泡体的物理机能数值(尺寸稳固.抗压强度等)就越“幻想”,但往往官能度高的聚醚粘度偏大(多挂PO也能下降粘度,价钱又下不来),所以,平均一下,4个官能度马纰漏虎可以对于了; 别的,假如聚醚系统中有芬芳构造(苯环)引入,无疑也会晋升泡体的物理机能.3.反响活.含有伯羟基构造的聚醚(和诸如三乙醇胺之类的小分子交联剂)活性高,却多若干少会影响发泡反响的中后期流淌性.所以,其参加量必定要掌握在某环围内.4.羟值搭配.依据水用量.诟谇料比例预设,可以大体反算出主份平均羟值规模,一般为380-410mgKOH/g5.经济性.不但是指聚醚.聚酯倾销价钱低,还应分解其他方面斟酌诟谇料比例,毕竟如今黑料价钱高企.6.市售倾销之便利性.十分困难调剂出一个配方,成果原料市情上只是你有效他人不会问津,除非财大气粗每月用量惊人,不然配料供货能不克不及包管就只得看“友谊”浅陋.匀泡剂(硅油)的选择1.与组合料其它成份的配伍性.这个不难懂得,不然,临盆硅油的厂家就不会编出那么多型号了------什么F11型.141B型.环戊烷型.全水型.聚酯型.蔗糖聚醚型等等.硅油型号选配得当,可以显著掌握导热系数低限化.2.与黑料的配伍性.核化才能.这个存眷的人不久不多.其实多半情形下“泡孔不好”就是硅油对“诟谇料全部别系的乳化才能不敷”所致.3.流淌性.能使发泡系统泡孔精密的硅油可以显著晋升发泡流淌性,同时别的一个佐证是:发泡速度略有加速.4.稳固性及用量.有些硅油碰见水.碱性催化剂.含氯发泡剂或含氯阻燃剂时会逐渐演变;有些则必须加大用量(用量2.5%以上)才会显示它是硅油.5.价位.能用22元/kg搞定的就不必去用进口的45元/kg,要知道每吨组合估中硅油14kg那差价就是过200元了.水份额的肯定1.粘结性.水用量多,泡体概况偏脆,与壳面的粘结性就差,一般冰箱.冷柜料水用量1.7-2.3%(专指141B系统和环戊烷系统)3.经济性.水确切很便宜的,不过它用多了,黑料量就得加上去,于是照样不合算的机遇大(天然,是运用组合料的客户买单.催化系统肯定1.前期请求.以前许多同伙以为乳白起发慢一些,等料子稀哩哗啦地流到各自“岗亭”底下后再直提议来.其实不然,其一:液态料子极易从箱体裂缝中漏出去造成污物粘模;其二:影响泡孔精密度和整体构造,从而拔高泡体导热系数;其三:起发速度加速反而会加速发泡料行进速度. 一般说来,出枪乳白时光6-8秒最好.2.中期流淌.在发泡定型时代,中期流淌时光段(拉丝减去乳白时光)越长越好,可以包管泡体填充箱体各个角落,又不至于泡孔变形轻微.最幻想的状况是拉丝开端前3-5秒钟,泡料已经充填到位,最远端排气孔有显著逸料消失.3.后期固化.这个请求不必太严,横竖持续临盆中模具不是冰冷的,假如临盆线有保温炕道,不怕到期收不了庄稼.4.建议搭配.Am-1 + 环己胺 .工艺确认1.发泡系统肯定:141B的照样环戊烷的.水量/物剃头泡剂量的规模预定2.起首闹清晰目标临盆线的工艺细节:发泡机类型.灌注流量.灌注前的温控数值.炕道保温温控值及保温时光.箱体灌注口在哪及发泡料流经路线行程.灌注后合模封洞操纵进程.3.今朝(工作)情形温度.湿度变更情形.4.向现场功课员.质检员求询今朝现行工艺.原料有什么缺点和请他们提出什么其他具体请求具体实验1.相溶性:①100ml小烧杯加一短玻璃棒,归零,依次倒入主聚醚(聚酯)搅匀看是否透明.②参加硅油.催化剂.水,搅匀,看是否透明.③参加物剃头泡剂搅匀看是否透明(留意搅拌后挥发的物剃头泡剂要补回).④预配的组合料样品要存放至少3天透明不分层才好.⑤组合料样分离放在35.15℃下贮存24hr看是否透明⑥有前提时,须要测设计中的组合料粘度(25℃及正常临盆状况下的温度)看是不是粘度随温度变更有大幅度的摇动.2.抗压缩:自由发泡样1hr后切成规矩方形体,量取定边尺寸后放在-20℃冰柜中24hr看尺寸变更情形,2%以内的线性压缩可以接收3.自由发泡:按设计的诟谇料比例.温控履行自由发泡,存眷料速.芯密度和拉丝陈迹.4.流淌性:自由泡密度.速度肯定后,必定要进行流淌性实验. 简略单纯办法是:定量发泡料(一般为200g)搅匀后立刻在发泡杯口套上稍大一点的长筒塑料袋,拉直垂直向上任由泡料向上发展直至定型(要两小我操纵).杯口至顶高度L与料重G的比值将作为一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组合料的流淌性,L/G 越大,流淌性越好,此后还要分段测取芯密度作为帮助参考(自低向高密度差不克不及太大,不然流淌性也不克不及视作优越,特殊是最高点那一段)其实,假如实验做多了,在正常自由泡发泡时,可以看杯中残留泡的外形来大致断定流淌性的好坏:泡提出杯后越象蘑菇越好,越象直棍则越差.5.工艺前提狭隘性:①履行预设温控+3.-3℃的发泡,看是否还保持优越的流淌性及泡孔构造(“快料”与“慢料”的泡孔不克不及落差太大)②进行白料恒定量,黑料量+10%.-10%的自由发泡实验,常温下30min时泡体没有显著压缩的就算过得去.[试产] 之“冰箱.冷柜”类这个简略了,整桶料子上机试产,按预定(或实际履行)的工艺前提临盆,成品装机打冷,看箱体压缩情形和保温情形.一般程序:试产箱中成品泡体要取样测试导热系数等分解数据.现场须要微调的一般是:泡料温控.诟谇料比例.添加催化剂.熟化温度调剂仿木产品之组合料/工艺掌握(内部评论辩论版)[白料系统请求及成品请求]1.白料粘度:涉及到出枪后的初始流淌性(机发泡型).搅拌混杂后果(包含手工发泡型)以及出枪流量大小和诟谇料比例,原则上不该高于2000mPa.S(25℃,以下同),高密度的(自由泡密度130kg/m3以上者)破例.2.相容性:除非现配现用或是白料整桶上机边搅边打,白料应当均相透明不分层(假如选用浊点较低的硅油白料低温状况下也可能不透明,但不成以分层),手工料更是如斯.3.流淌性:一般仿木柴流淌性请求不太高,这取决于其自身临盆工艺的合理安插.对于特型尺寸闭模浇注产品照样请求料子发泡进程中要有不错的流淌性,至少它会影响产品密度散布.4.顺应黑料品种与诟谇料比例变更:白料系统最好能在稍作工艺参数(料温.管压等)调剂的情形下切换黑料品种(M20S.44V20.5005等)或是在诟谇料比例合理摇动规模内包管束品合乎请求.5.成品外表结皮厚度与硬度:仿木成品至少要包管概况“够硬”,一般都请求表皮有必定的厚度以包管概况硬性.具体指标因为涉及到产品密度要乞降功课情形温度.湿度变更等身分而难以量化.有些特型产品则请求里.外都要刚硬,甚至能打自攻螺丝而不滑丝.6.成品概况光洁度与气泡:成品概况应光洁,不克不及有气泡.针眼.暗泡(有些产品的不和可以下降请求,如画框.壁挂)7.白线:这是最轻易消失的缺点(成品概况消失不规矩的偏白块斑.长线斑,该处显著偏软),要尽量防止,至少白斑处要足够硬.8.泡孔精密度:成品内部泡孔致密.均匀,佼佼不群的大泡眼(直径以上)越少越好.9.上漆及贴金箔:成品喷漆或粘贴金箔后不剥落.鼓泡.10.耐形变:成品稳固,长尺寸毛胚品开模后不但不克不及“见冷回缩”,终产品飘洋过海历经酷暑炎夏也不克不及变形.11.抗冲击:有足够的韧性(平日可耐1米高的平摔.抛摔).12.成品概况耐溶蚀:上漆贴箔前,成品往往须要用溶剂洗去脱模剂.光滑化处理,过不了这关肯定不成[原料拔取简述]一.主聚醚(聚酯):①多半情形是“4110”为主(多半份额是60%以上).作为一个最为普遍运用的硬泡聚醚品种,它具有较为幻想的刚性骨架和柔性长链(蔗糖与二元醇为肇端剂接枝环氧丙烷),价钱也合适.市场上实用于仿木的其实不久不多,至少请求质量稳固,那些掺杂的.羟值/粘度随PO价钱阴晴不定的.泡孔不敷精密的最好不要选用. 就4110的临盆配方来说,最合适做仿木的是[蔗糖+甘油]肇端型(惋惜,截止今朝我只用过两次,如今似乎没得卖),其次是[蔗糖+丙二醇]肇端型,剩下的是[蔗糖+乙二醇或二甘醇]肇端型.其他勾兑型的真的不好用.4110的规格指标也有讲求,粘度:一般是2500-3500mPa.S,用作全水发泡系统的还要低一些.羟值:高于430mgKOH/g的做出来的产品只硬不韧,须要掺加其他低羟值的聚醚合营,最好是380-420mgKOH/g这个规模内的. 色度外不雅:色彩太深的本身就解释聚醚临盆进程中掌握不好,再者由此做出来的产品外不雅也会偏暗并使白线比较更刺眼,多半客户对此不会满足.②403. 建议若干要加一些(3-12%).有了它,泡孔会精密,产品概况的气泡.针眼.暗泡就少得多,产品的整体硬度也会晋升.缺点是太粘晦气于白料粘度掌握.今朝市场上的403也是良莠不齐,真正的403应当是乙二胺肇端的,原料确切贵了一些(似乎是超出20元/kg),就有人打歪主张,肇端剂里加有尿素.甘油,或是把PO量加大来下降成本.加尿素的氨气息很重,泡孔偏粗,加甘油的硬度受影响,多接PO的403粘度较低也是硬性不敷.③山梨醇型.以635系列为代表(10-20%).成本斟酌可以不加,但是用后也可以显著改良产品整体硬度和概况后果(光洁.针眼等什么的).麻烦:这类聚醚粘度不小价钱也偏高.④软泡聚醚.220.210.330N.甚至接枝聚醚(36/28之类).通俗硬质仿木柴可以不加.做高级品.花盆类的必定要加.这类聚醚羟值低,产品柔韧性好,产品的概况结皮厚度会改良.缺点:除了210外,其他的与主聚醚互溶性差,爱分层闹自力.⑤聚酯类.芬芳聚酯类(视原料的质量.品性,5-20%).原则上不勉励运用.添加最大的目标是成本“合算”,不过如果小料合营不当麻烦也多多.酸值偏高会造成泡孔粗.针孔多甚至成品概况会消失“白雾”⑥其他多元醇.(8%以内).有多种天然植物油或其改性衍生物可以用,能改良产品柔韧性,还可以稍微下降成本.风险同⑤,用不好后果自信.⑦其他思绪:假如产品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斟酌用进口的类似聚醚,特殊是全水发泡系统的,国产聚醚原料很难达到Dow的水准.二.帮助小分子物:(0.5-3%)有甘油及其肇端的小分子聚醚.N乙醇胺(N:一.二.三).小分子二元醇类.甚至MOCA(这个致癌,最好别碰)功用是先期反响.整体加硬.或是加表皮厚度硬度.缩短临盆周期.也是要拔取合适型号.用量合理.三.硅油:( 1.5-2.5%)这个是跟着其他原料走的(原料搭配),一般的硬泡硅油都可以用,但要想改良产品的一些品性(泡孔精密.白线.流淌性)照样应当费点.价钱24元/kg以下的最好不要用.尤其留意聚醚(酯)主体变更后硅油型号可能要换.四.催化剂:①前期型的:A-1.Am-1,功用是掌握起发时光,带动其他催化剂施展功能.改良泡孔精密度.改良发泡进程的流淌性.用量0.5%以内,视“水”的用量而定,气象状况稳准时最好是个“定命”②安稳型的:环己胺,用量0.3-0.6%,今朝性价比最高的硬泡催化剂,各期催化才能很平均.③主催化剂:A-33仿木估中必不成少的催化剂,直接影响结皮后果和产品硬度,用量至少0.4%.这里的A-33是指固胺(三乙烯二胺)加小分子二元醇消融的,不是市售的海绵上用品(有许多冒充品).④有机锡:进口的T-12最好,用量极少(万分之一)就可以显著改良结皮后果和缩短开模时光.须要留意的是:当心白料的储存周期,因为通俗有机锡都是不耐水解的,会慢慢掉效,像T-12,用在组合估中一周今后掉效迹象就很显著了,建议动用耐水解型的T-120/T-6.⑤三聚类的:最好用PC-41 (0.3-0.5%)加硬而不影响泡孔构造.有一段时光用过DMP-3达0.5% 后果不太幻想.有人用二甲基乙醇胺,据说蛮好用的,我实验一下发明泡孔有变粗迹象就没敢玩火(不过那时所用4110也太不像是人做出来的).⑥其他类型的:二甲基苄胺(0.5%)改良成品品德其实不好,除非用于较低密度的.尺寸偏长的.闭模灌注的装潢用线角板,可以改良料子的流淌性.材料显示:“N-甲基.二环己胺”可以加厚结皮,惋惜找了好几年我连样品都没弄到手!DBU试用过,可以加厚结皮,太贵了还不如加大A-33用量划算.五.发泡剂合营如今多半是 141B/水发泡系统.水量0.2-0.7%,通俗仿木柴141B一般不要超出10份.141B的运用量会直接影响结皮厚度与硬度,用多了也会造成概况有暗泡六.其他助剂降粘度.色料.抗黄变等可以加点不反响的器械下降白料粘度,比方DBP之类的来个3% .色料.抗氧化剂等直接加进去就行了,无须多虑. 七.填料这里只针敌手工发泡. 可以加惰性细粉类的器械增强刚硬性.留意:不克不及加含水量过高的器械嘿嘿,学会设计配方了(假如懂得当量,那更轻易懂得,惋惜如今的高中大学教材都不教当量,都叫摩尔比,晕逝世)接下来向先生就教几个问题:1.硬泡聚醚的选择4110, 403之类的若何配比2.催化剂选择:三乙醇胺,DMEA,DMCHA,PMDETA若何选,比例精确若干3.硅油和发泡剂的选择4.NCO指数可以在什么规模,为什么有指数2.5的5.%含量。
聚氨酯硬泡配方设计

聚氨酯硬泡配方设计组合料配比之设计、计算、试验、试料1 关于计算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
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1.1 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1.2 水水的配方量wS2 = W÷91.3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K × NS3 = ————————(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MS = S1+S2+S3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到底额外消耗了间交联点分布均匀(直观解释是:主聚醚反应活性尽量相差不大,连续的近似的空间结构要稳定得多。
)2.1.4 粘结性好所谓粘结性表面上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粘合,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收缩性,(水份用量、降低总体羟值,添加柔性结构成分,如210、330N之类都可以改进泡沫对壳体的粘附性)。
2.1.5 成本较低目前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性能极佳价格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考虑(比如芳香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一些)。
2.1.6 安全性这是对环戊烷体系的特别要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那样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不难理解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安全隐患)。
2.1.7 保证发泡生产工艺的连续稳定性冰箱、冷柜连续生产线一般控制很稳定,但不排除偶尔的工艺参数波动,比如料温、环境温度高个一两度,黑白料比例在小范围内波动等等,所以要求组合料有一定的“宽容性” 。
聚氨酯泡沫配方设计

聚氨酯泡沫配方设计
1201高分子
一、产品介绍
分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和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
硬质聚氨酯泡沫主要用于建筑隔热材料、保温材料(管道设施等的保温隔热)、生活用品(床、沙发等的垫材、冰箱,空调等的隔热层和冲浪板等的芯材),以及运输工具(汽车、飞机、铁路车辆的坐垫、顶棚等材料)。
二、配方设计
三、工艺流程
聚氨酯泡沫的形成是一种比任何其它聚氨酯的形成都远为复杂的过程,除在聚合物系统中的化学和物理状态变化之外;泡沫的形成
又增加了胶体系统的特点。
要了解聚氨酯泡沫的形成,还须涉及气体发生和分子增长的高分子化学、核晶过程和稳定泡沫的胶体化学以及聚合体系熟化时的流变学。
聚氨酯泡沫的制造分为三种:预聚体法、半预聚体法和一步法。
本实验主要采用一步法。
一步法发泡即是将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水以及其他助剂如催化剂、泡沫稳定剂等一次加入,使链增长、气体发生及交联等反应在短时间内几乎同时进行。
聚氨酯实用配方(详细含硅油小料配比)

聚氨酯硬泡配方计算方法(实用)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是否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重量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
因此,白料里所有参和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稀释,部分泡沫稳定剂型硅油还含有氨基)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㈡水:水的配方量W S2 = W÷9㈢参和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S3 =K× N/M(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S = 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5)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
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很严重;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
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
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
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和-NCO反应,其生成物和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即便是所谓的4110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
聚氨酯实用配方(详细含硅油小料配比)

聚氨酯硬泡配方计算方法(实用)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是否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重量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
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稀释,部分泡沫稳定剂型硅油还含有氨基)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㈡水:水的配方量W S2 = W÷9㈢参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S3 =K× N/M(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S = 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5)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
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很严重;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
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
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
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反应,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即便是所谓的4110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
聚氨酯硬泡配方设计说明书

组合料配比之设计、计算、试验、试料1 关于计算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
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1.1 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1.2 水水的配方量wS2 = W÷91.3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K × NS3 = ————————(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MS = S1+S2+S3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
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好严重的;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2 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2.1 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2.1.1 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
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1.2 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反应,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料配比之设计、计算、试验、试料1 关于计算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
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1.1 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1.2 水水的配方量wS2 = W÷91.3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K ×NS3 = ————————(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MS = S1+S2+S3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
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好严重的;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2 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2.1 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2.1.1 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
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1.2 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反应,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
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即便是所谓的4110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
聚醚生产的聚合催化剂不同,所生产出的聚醚性状也有差异:氢氧化钾催化的聚醚分子量分布比二甲胺催化的要窄。
另外:聚醚生产时的工艺控制-----温控、拉真空、PO--也就是环氧丙烷流量控制、PO原料质量、后处理等等-----也都会直接影响聚醚发泡的泡孔结构。
第三,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可以改善泡孔细密度的聚酯成份。
第四,适当加入低粘度物调整总体粘度(如210聚醚)。
2.1.3 耐低温抗收缩性要好这个无须赘言。
一是官能度,总体平均要4以上。
其次是发泡体成型后空间交联点分布均匀(直观解释是:主聚醚反应活性尽量相差不大,连续的近似的空间结构要稳定得多。
)2.1.4 粘结性好所谓粘结性表面上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胆之间的粘合,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收缩性,(水份用量、降低总体羟值,添加柔性结构成分,如210、330N之类都可以改进泡沫对壳体的粘附性)。
2.1.5 成本较低目前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性能极佳价格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考虑(比如芳香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一些)。
2.1.6 安全性这是对环戊烷体系的特别要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那样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不难理解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安全隐患)。
2.1.7 保证发泡生产工艺的连续稳定性冰箱、冷柜连续生产线一般控制很稳定,但不排除偶尔的工艺参数波动,比如料温、环境温度高个一两度,黑白料比例在小围波动等等,所以要求组合料有一定的“宽容性”。
2.1.8 黑料配伍各款黑料自身性状、活性不同,那么,白料体系调整一下有时就显得异常必要。
(配合5005的没事,绝不代表与44v20可以任意切换)。
2.2 主聚醚聚酯的选取方向2.2.1 相溶性指“聚醚、聚酯/硅油/水/催化剂/物理发泡剂”所组成的体系要互溶性好,均相稳定——至少存放一段时间不能分层。
2.2.2 官能度构成及骨架类型原则上说官能度越高,所发泡体的物理性能数值(尺寸稳定、抗压强度等)就越“理想”,但往往官能度高的聚醚粘度偏大(多挂PO也能降低粘度,价格又下不来),所以,平均一下,4个官能度马马虎虎可以对付了;另外,如果聚醚体系中有芳香结构(苯环)引入,无疑也会提升泡体的物理性能。
2.2.3 反应活性含有伯羟基结构的聚醚(和诸如三乙醇胺之类的小分子交联剂)活性高,却多多少少会影响发泡反应的中后期流动性。
所以,其加入量一定要控制在某环围。
2.2.4 羟值搭配根据水用量、黑白料比例预设,可以大体反算出主份平均羟值围,一般为380-410mgKOH/g2.2.5 经济性不仅是指聚醚、聚酯采购价格低,还应综合其他方面考虑黑白料比例,毕竟现在黑料价格高些。
2.2.6 市售采购之方便性好不容易调整出一个配方,结果原料市面上只是你有用别人不会问津,除非财大气粗每月用量惊人,否则配料供货能不能保障就只得看“交情”浅薄。
2.3 匀泡剂(硅油)的选择2.3.1 与组合料其它成份的配伍性这个不难理解,否则,生产硅油的厂家就不会编出那么多型号了------什么F11型、141B型、环戊烷型、全水型、聚酯型、蔗糖聚醚型等等。
硅油型号选配得当,可以明显控制导热系数低限化。
2.3.2 与黑料的配伍性、乳化能力这个关注的人不多,其实多数情况下“泡孔不好”就是硅油对“黑白料整个体系的乳化能力不够”所致。
2.3.3 流动性能使发泡体系泡孔细密的硅油可以明显提升发泡流动性,同时另外一个佐证是:发泡速度略有加快。
2.3.4 稳定性及用量有些硅油遇见水、碱性催化剂、含氯发泡剂或含氯阻燃剂时会逐渐变质;有些则必须加大用量(用量2.5%以上)才会显示它是硅油。
2.3.5 价位能用22元/kg搞定的就不必去用进口的45元/kg,要知道每吨组合料中硅油14kg那差价就是过200元了。
2.4 水份额的确定2.4.1 粘结性水用量多,泡体表面偏脆,与壳面的粘结性就差,一般冰箱、冷柜料水用量1.7-2.3%(专指141B体系和环戊烷体系)2.4.2 物理发泡剂体系的选取现在到处喊着环保,141B早就说要限量使用了,可市面下居然还有F11型(或勾兑型F11)组合料交易。
水用量只好随行论价:F11型的——0.6/1.6,141B 型的——1.7/2.2, 环戊烷型的——2.0/2.42.4.3、经济性.水确实很便宜的,不过它用多了,黑料量就得加上去,于是还是不合算的机会大(自然,是使用组合料的客户买单)。
2.5催化体系确定2.5.1 前期要求以前很多朋友认为乳白起发慢一些,等料子稀哩哗啦地流到各自“岗位”底下后再直发起来。
其实不然,其一:液态料子极易从箱体缝隙中漏出去造成污物粘模;其二:影响泡孔细密度和整体结构,从而拔高泡体导热系数;其三:起发速度加快反而会加快发泡料行进速度。
一般说来,出枪乳白时间6-8秒最好。
2.5.2 中期流动在发泡定型期间,中期流动时间段(拉丝减去乳白时间)越长越好,可以保证泡体填充箱体各个角落,又不至于泡孔变形严重。
最理想的状态是拉丝开始前3-5秒钟,泡料已经充填到位,最远端排气孔有明显逸料出现。
2.5.3 后期固化这个要求不必太严,反正连续生产中模具不是冰冷的,如果生产线有保温炕道,不怕到期收不了庄稼。
2.5.4 建议搭配Am-1 + 环己胺。
2.6 工艺确认1、发泡体系确定:141B的还是环戊烷的。
水量/物理发泡剂量的围预定2、首先闹清楚目标生产线的工艺细节:发泡机类型、灌注流量、灌注前的温控数值、炕道保温温控值及保温时间、箱体灌注口在哪及发泡料流经路线行程、灌注后合模封洞操作过程。
3、目前(工作)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情况。
4、向现场作业员、质检员求询目前现行工艺、原料有什么缺陷和请他们提出什么其他具体要求。
2.7 具体试验2.7.1 相溶性①100ml小烧杯加一短玻璃棒,归零,依次倒入主聚醚(聚酯)搅匀看是否透明。
②加入硅油、催化剂、水,搅匀,看是否透明。
③加入物理发泡剂搅匀看是否透明(注意搅拌后挥发的物理发泡剂要补回)。
④预配的组合料样品要存放至少3天透明不分层才好。
⑤组合料样分别放在35、15℃下贮存24h 看是否透明⑥有条件时,需要测设计中的组合料粘度(25℃及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温度)看是不是粘度随温度变化有大幅度的波动。
2.7.2 抗收缩自由发泡样1h 后切成规则方形体,量取定边尺寸后放在-20℃冰柜中24hr 看尺寸变化情况,2%以的线性收缩可以接受。
2.7.3 自由发泡按设计的黑白料比例、温控执行自由发泡,关注料速、芯密度和拉丝痕迹。
2.7.4 流动性自由泡密度、速度确定后,一定要进行流动性试验。
简易方法是:定量发泡料(一般为200g)搅匀后立即在发泡杯口套上稍大一点的长筒塑料袋,拉直垂直向上任由泡料向上生长直至定型(要两个人操作)。
杯口至顶高度L与料重G的比值将作为一个重要参数来评估组合料的流动性,L/G越大,流动性越好,此后还要分段测取芯密度作为辅助参考(自低向高密度差不能太大,否则流动性也不能视作良好,特别是最高点那一段)。
其实,如果试验做多了,在正常自由泡发泡时,可以看杯中残留泡的形状来大致判断流动性的优劣:泡提出杯后越象蘑菇越好,越象直棍则越差。
2.7.5 工艺条件宽容性①执行预设温控+3、-3℃的发泡,看是否还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及泡孔结构(“快料”与“慢料”的泡孔不能落差太大)②进行白料恒定量,黑料量+10%、-10%的自由发泡试验,常温下30min时泡体没有明显收缩的就算过得去。
2.8 试产之“冰箱、冷柜”类这个简单了,整桶料子上机试产,按预定(或现实执行)的工艺条件生产,成品装机打冷,看箱体收缩情况和保温情况。
一般程序:试产箱中成品泡体要取样测试导热系数等综合数据。
现场需要微调的一般是:泡料温控、黑白料比例、添加催化剂、熟化温度调整。
3 仿木产品之组合料/工艺控制3.1 白料体系要求及制品要求3.1.1 白料粘度涉及到出枪后的初始流动性(机发泡型)、搅拌混合效果(包括手工发泡型)以及出枪流量大小和黑白料比例,原则上不应高于2000mPa.S(25℃,以下同),高密度的(自由泡密度130kg/m3以上者)例外。
3.1.2 相容性除非现配现用或是白料整桶上机边搅边打,白料应该均相透明不分层(如果选用浊点较低的硅油白料低温状态下也可能不透明,但不可以分层),手工料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