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发泡资料白料
聚氨酯发泡工艺简介

经化学反响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
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工厂中手工发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手工浇注也是机械浇注的根底。
但在批量大、模具多的情况下手工浇注是不适宜的。
批量生产、规模化施工,一般采用发泡机机械化操作,效率高。
2.一步法及预聚法目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都是用一步法生产的,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发泡成型。
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它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 白料〞,使用时与粗MDI(俗称“ 黑料〞)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于“ 一步法〞,因为在混合发泡之前没有发生化学反响。
早期的聚氨酯硬泡采用预聚法生产。
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TDI-80。
由于TDI 粘度小,与多元醇的粘度不匹配;TDI 在高温下挥发性大;且与多元醇、水等反响放热量大,假设用一步法生产操作困难,故当时多用预聚法。
假设把全部TDI 和多元醇反响,制得的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粘度很高,使用不便。
硬泡生产中所指的预聚法实际上是“ 半预聚法〞。
即首先TDI 与局部多元醇反响,制成的预聚体中NCO 的质量分数一般为20%~25%。
由于TDI大大过量,预聚体的粘度较低。
预聚体再和聚酯或聚醚多元醇、发泡剂、外表活性剂、催化剂等混合,经过发泡反响而制得硬质泡沫塑料。
预聚法优点是:发泡缓和,泡沫中心温度低,适合于模制品;缺点是:步骤复杂、物料流动性差,对薄壁制品及形状复杂的制品不适用。
自从聚合MDI 开发成功后,TDI 已根本上不再用作硬质泡沫塑料的原料,一步法随之取代了预聚法。
浇注成型工艺浇即就是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注入模具或制件的空腔内发泡成型。
聚氨酯硬泡的浇注成型可采用手工发泡或机械发泡,机械发泡可采用间歇法及连续法发泡方式。
机械浇注发泡的原理和手工发泡的相似,差异在于手工发泡是将各种原料依次称入容器中,搅拌混合;而机械浇注发泡那么是由计量泵按配方比例连续将原料输入发泡机的混合室快速混合。
聚氨酯发泡培训资料

环戊烷体系硬质聚氨酯发泡工艺技术培训资料目录一、聚氨酯生产原料1、黑料2、白料3、发泡剂二、发泡工艺原理三、环戊烷发泡工艺参数的控制四、反应速度参数五、聚氨酯泡沫性能要求六、发泡工艺控制要点七、聚氨酯发泡常见问题及决绝措施环戊烷体系硬质聚氨酯发泡工艺技术一、聚氨酯生产原料聚氨酯生产主要原料有:黑料、白料、发泡剂。
1、黑料: 黑料的学名为多异氰酸酯,因其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故俗称黑料。
多异氰酸酯的主要品种有MDI、TDI、PAPI,其中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用于冰箱聚氨酯泡沫生产。
2、白料:工业生产冰箱聚氨酯泡沫时,通常先将组合聚醚型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进行混合,这种混合物是一种白色粘稠液体,俗称白料。
(1)组合聚醚型多元醇:冰箱聚氨酯泡沫所使用的多元醇为聚醚型多元醇。
(2)催化剂: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加速聚氨酯的形成,缩短固化时间,提高发泡质量.(3) 泡沫稳定剂:泡沫稳定剂的主要作用是乳化系统中的各原料组份,保证体系反应顺利进行;促进气泡的成核作用;提高气泡壁稳定性,使制品泡孔均匀细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稳定剂的用量虽然不大,但对泡沫体的泡孔结构、物理性能、制造工艺都有着重大影响.(4)组合聚醚的性能指标(组合聚醚牌号:HY MA021801)3、发泡剂:在聚氨酯发泡中,发泡剂主要作用是产生气体,在聚氨酯中形成均匀分布的细小气泡。
发泡剂本身不参加多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之间的化学反应。
利用氟利昂(如R11、R12)作发泡剂的发泡工艺称为有氟发泡.发泡剂不含氟利昂的发泡工艺称为无氟发泡。
如环戊烷发泡。
二、发泡工艺原理通过高压发泡机的注射枪头把黑料和白料与环戊烷的预混物进行混合,并注入箱体或门体的外壳和内胆之间的夹层内。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多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根(—NCO))与组合聚醚(中的羟基(—OH))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聚氨酯,同时释放大量热量.此时预混在组合聚醚的发泡剂(环戊烷)不断汽化使聚氨酯膨胀填充壳体和内胆之间的空隙。
发泡料配比

硬质聚氨酯发泡工艺技术培训资料目录一、聚氨酯生产原料1、黑料2、白料3、发泡剂二、发泡工艺原理三、环戊烷发泡工艺参数的控制四、反应速度参数五、聚氨酯泡沫性能要求六、发泡工艺控制要点七、聚氨酯发泡常见问题及决绝措施硬质聚氨酯发泡工艺技术一、聚氨酯生产原料反应顺利进行;促进气泡的成核作用;提高气泡壁稳定性,使制品泡孔均匀细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稳定剂的用量虽然不大,但对泡沫体的泡孔结构、物理性匀分布的细小气泡。
发泡剂本身不参加多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之间的化学反应。
利用氟利昂(如R11、R12)作发泡剂的发泡工艺称为有氟发泡。
发泡剂不含氟利昂的发泡工艺称为无氟发泡。
如环戊烷发泡。
a)黑料和白料的配比:3、压缩强度:≥0.20MPa4、导热系数:≤19.6 mw/m·k5、尺寸稳定性(-30℃,24h):≤1.0%6、闭孔率≥97%六、发泡工艺控制要点1、严格控制原液的理化性能黑、白料中的多异氰酸酯、组合聚醚、发泡剂,催化剂及泡沫稳定剂的化学性能直接决定合成聚氨酯的化学反应和泡沫物理性能。
是生产合格的聚氨酯泡沫基本条件。
黑、白料单体应为通明的粘稠液体,无絮状不溶性杂质。
若有不溶性杂质,将会堵塞发泡机的滤网,导致原料流量不稳定,黑白料的配比不符合要求混料不均匀。
甚至堵死发泡机的管路不下料。
我司各线在双班生产的情况下,至少每周将发泡机(及预混机)的黑料和白料滤网及枪头针阀彻底清洗一次。
2、严格控制原液的配比和注射量必须严格控制黑料、组合聚醚和环戊烷的配比。
在总注射量不变的情况下,黑料比例过大则会出现空泡,白料比例过大则出现软泡,环戊烷比例过大则出现涨泡,比例过小则出现空泡。
黑白料的比例失调,将会出现混料不均匀,泡沫出现收缩现象。
注射量的多少应以工艺要求为标准。
注射量低于工艺要求量时将会出现泡体模塑密度低、强度低,甚至出现填充不密实空泡现象。
注射量高于工艺要求时将会出现涨泡和漏泡现象,箱体(门体)出现变形。
pu发泡工艺专业资料

发泡基本知识一、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基本配方及各组分的作用原料名称白料重要作用聚醚、聚酯或其它多元醇重要反映原料气泡原料来源水链增长剂、同时也是发生CO2催化剂(胺或有机锡)催化发泡及凝胶反映泡沫稳定剂使泡沫稳定、控制孔的大小及结构阻燃剂提高阻燃性防老剂抗老化链增长剂改善和调节聚氨酯的性能发泡剂汽化后作为气泡来源并移去反映热,避免泡沫中心因高温而产生“烧焦”颜料制造色彩鲜艳的制品黑料多异氰酸酯重要反映原料二、目前常用发泡料的种类发泡料的种类划分重要是针对白料而言。
目前,白料重要有全氟系列、141b系列及环(/异)戊烷系列,历史上还曾经使用过减氟系列。
这些种类的划分是按照聚醚中混入的发泡剂的特性来分类的。
全氟系列对大气层的破坏最为严重,而环/异戊烷及环戊烷对环境的破坏几乎为零。
根据蒙特利尔协议,到2023年将全面停止全氟、减氟、141b的使用。
三、白料的预混目前使用的白料以前为自配,现改为组合料,由供应商直接提供。
组合料的预混流程如下:环戊烷组合料静态混合器过缸备用环异戊烷发泡剂预混的控制关键:温度、搅拌时间、配比环戊烷/组合料=11-14/100 ≥25min 22±5℃四、手工检测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所配制的白料是否合格。
每缸必检并规定记录。
检测的内容涉及:乳白时间、凝胶时间、失粘时间、密度及泡沫的外观。
具体操作方法:分别取一定量的黑白料并调节到规定的温度,按照规定的比例在台钻上搅拌一定的时间,用秒表记录三个反映时间,用排水法测试自由泡芯部密度。
参数: 1.15(黑料/白料) 25±2℃ 10s 12±2s/68±6s/95±20s 25±1 Kg/m3五、常见问题及解决1、反映时间太慢因素:组合料催化剂不够;解决:加大催化剂的用量;料温偏低;提高料温;黑料加多;使用合理比例;环境温度太低;适当控制环温;2、反映时间太快因素:组合料催化剂过多;解决:减少催化剂的用量;料温偏高;减少料温;黑料过少;使用合理比例;环境温度太高;适当控制环温;3、泡沫发不起因素:组合料出现问题;解决:停止使用;未加发泡剂;按照比例添加;未搅拌;按照规定期间搅拌均匀;4、泡孔粗大因素:组合料出现问题;解决:停止使用;六、安全注意事项环戊烷属于碳氢化合物,沸点49℃,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蒸气比空气重,是一级易燃液体,闪点是-2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是1.5~8.7%(占空气中的体积的百分数),遇明火易爆炸。
聚氨酯发泡资料白料

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是整个聚氨酯反应的最主要两种原料。
而聚酯多元醇就是一种常用的多元醇之一。
需要测定聚酯多元醇的酸值和羟值,对控制聚氨酯反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羟值反应的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酸值大小影响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性。
一:聚酯多元醇酸值一般,聚酯多元醇呈弱酸性,酸值的含义是:每克样品中酸性成分所消耗的KOH的摩尔质量(mg)。
单位是:mgKOH/g。
1)测试聚酯多元醇酸值操作步骤:精确称取聚酯多元醇样品2-4g,加入混合试剂50ml溶液,充分摇均匀,加2-4 d PP指示剂,以0.1N 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直至出现粉红色15 s 不变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值。
同时做空白实验。
2)计算公式:AV(酸值KOHmg/g)=56.1×f ×(V样-V空)÷M样重f:0.1N 标准KOH溶液的修正值。
56.1:KOH的摩尔质量。
3)分析试剂的配制:0.1N 标准KOH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分析级KOH 3.3±0.0001g,加蒸馏水至500ml,摇匀备用。
0.1N 标准KOH溶液的标定(修正值f):精确称取氨基磺酸1.5±0.0001g于三角瓶内,加适量蒸馏水(约90ml)进行溶解,滴入2-4 d PP指示剂,一所配制的0.1N 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值,则F值=W/ V ×103其中W:氨基磺酸称取量V:滴定值混合试剂的配制:a无水乙醇与醋酸乙酯体积比1:1混合均匀即可;b 甲苯与醋酸乙酯体积比1:1混合均匀亦可。
二:聚酯多元醇的羟值在聚氨酯合成中,聚酯多元醇羟值是一个重要指标。
只有明确了解聚酯多元醇的羟值,才能确定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
羟值含义是:每克样品所消耗的K OH摩尔质量数。
单位是mgKOH/g。
1)测试聚酯多元醇羟值的操作步骤(苯酐-吡啶法)。
精确称取聚酯多元醇样品2-5g于磨口锥形三角瓶内,用移液管精确加入苯酐-吡啶酰化剂20ml。
聚胺脂材料性能及使用量说明

聚氨酯发泡材料使用量说明1 材料名称组合聚醚(白料) 容重(1m3)使用量/65㎏2 异氰酸脂(黑料) 容重(1m3)使用量/65㎏3 黑夹克外套按100米计算使用110米内含消耗量4 黑白料合用100米,6公分厚使用170公斤内含消耗量5 注明1:89管+发泡厚度6公分,使用170公斤材料6 注明2:黑夹克外套100长,使用110米内含接头消耗量78黑白料材料性能聚氨酯保温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是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
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又称白料,与聚合MDI共称黑白料。
适于建筑保温、保冷、太阳能、热水器、冷库、恒温库、啤酒罐、冷藏等需要保温保冷的各种场合。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特点是1、独特的隔热保温性能,节电效率高、环保2、重量轻,降低载荷;具优良的防水性能,保温、防水合二为一3、设计简单、效率高、进度快、质量好、寿命长4、无氟发泡,适应环境宽;可用于冷藏车、贮罐、管道、冷库、啤酒发酵罐、保鲜桶的绝热保温保冷、房屋建筑绝热防水,也适用于预制聚氨酯板材、管壳、弧形板等.聚胺脂材料性能技术指标由聚醚单体、匀泡剂、交联剂、催化剂、发泡剂等多种组份组合而成。
特点及使用范围类别项目指标组合聚醚性能外观棕黄色粘稠液体粘度(25,mpa.s)100~300密度(20,g/cm3) 1.10±0.10泡沫物性浇注型喷涂型乳白时间(s)15~353~10拉丝时间(s)40~15010~15不粘时间(s)60~30015~20发泡参数容重(kg/m3)25~6025~60抗压强度(Kpa)≥100≥100吸水率(g/100cm3)≤3≤3导热系数(W/m..k)≤0.025≤0.025尺寸稳定性%≤1自熄性有阻燃要求的能满足自熄性要求特点及使用范围该组合聚醚采用HCFC—141b发泡剂,由于不使用CFC—11,基本不破坏臭氧层,全球变暖系数值很小,发泡参数可根据使用的环境进行调节。
发泡胶白料

发泡胶白料
发泡胶白料通常是指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它是聚氨酯发泡材料中的一种组成部分。
聚氨酯发泡材料由两种主要成分组成,通常被称为“黑白料”。
其中,黑料指的是异氰酸酯,这是一种颜色较深的粘稠液体,通常装在红色的桶中。
而白料,即组合聚醚,是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另一组分,它在混合后会形成聚氨酯泡沫塑料。
此外,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白料)与聚合MDI(黑料)共同使用时,可以制成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这种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1. 隔热保温性能: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独特的隔热保温性能,能有效节电并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
2. 重量轻:这种材料重量轻,可以降低建筑结构的载荷。
3. 应用广泛:适用于建筑保温、保冷、太阳能、热水器、冷库、恒温库、啤酒罐、冷藏等需要保温保冷的各种场合。
综上所述,发泡胶白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与其他组分混合后能够形成具有多种优良性能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保温和保冷工程中。
pu发泡工艺

发泡基本知识一、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基本配方及各组分的作用原料名称白料主要作用聚醚、聚酯或其它多元醇主要反应原料水链增长剂、同时也是发生CO气泡原料来源2催化剂(胺或有机锡)催化发泡及凝胶反应泡沫稳定剂使泡沫稳定、控制孔的大小及结构阻燃剂提高阻燃性防老剂抗老化链增长剂改善和调节聚氨酯的性能发泡剂汽化后作为气泡来源并移去反应热,避免泡沫中心因高温而产生“烧焦”颜料制造色彩鲜艳的制品黑料多异氰酸酯主要反应原料二、目前常用发泡料的种类发泡料的种类划分主要是针对白料而言。
目前,白料主要有全氟系列、141b系列及环(/异)戊烷系列,历史上还曾经使用过减氟系列。
这些种类的划分是按照聚醚中混入的发泡剂的特性来分类的。
全氟系列对大气层的破坏最为严重,而环/异戊烷及环戊烷对环境的破坏几乎为零。
根据蒙特利尔协议,到2005年将全面停止全氟、减氟、141b的使用。
三、白料的预混目前使用的白料以前为自配,现改为组合料,由供应商直接提供。
组合料的预混流程如下:环戊烷组合料静态混合器过缸备用环异戊烷发泡剂预混的控制关键:温度、搅拌时间、配比环戊烷/组合料=11-14/100 ≥25min 22±5℃四、手工检测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所配制的白料是否合格。
每缸必检并要求记录。
检测的内容包括:乳白时间、凝胶时间、失粘时间、密度及泡沫的外观。
具体操作方法:分别取一定量的黑白料并调节到要求的温度,按照要求的比例在台钻上搅拌一定的时间,用秒表记录三个反应时间,用排水法测试自由泡芯部密度。
参数: (黑料/白料) 25±2℃ 10s 12±2s/68±6s/95±20s 25±1 Kg/m3五、常见问题及处理1、反应时间太慢原因:组合料催化剂不够;处理:加大催化剂的用量;料温偏低;提高料温;黑料加多;使用合理比例;环境温度太低;适当控制环温;2、反应时间太快原因:组合料催化剂过多;处理:减少催化剂的用量;料温偏高;降低料温;黑料过少;使用合理比例;环境温度太高;适当控制环温;3、泡沫发不起原因:组合料出现问题;处理:停止使用;未加发泡剂;按照比例添加;未搅拌;按照规定时间搅拌均匀;4、泡孔粗大原因:组合料出现问题;处理:停止使用;六、安全注意事项环戊烷属于碳氢化合物,沸点49℃,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蒸气比空气重,是一级易燃液体,闪点是-2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是~%(占空气中的体积的百分数),遇明火易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是整个聚氨酯反应的最主要两种原料。
而聚酯多元醇就是一种常用的多元醇之一。
需要测定聚酯多元醇的酸值和羟值,对控制聚氨酯反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羟值反应的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酸值大小影响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性。
一:聚酯多元醇酸值一般,聚酯多元醇呈弱酸性,酸值的含义是:每克样品中酸性成分所消耗的KOH的摩尔质量(mg)。
单位是:mgKOH/g。
1)测试聚酯多元醇酸值操作步骤:精确称取聚酯多元醇样品2-4g,加入混合试剂50ml溶液,充分摇均匀,加2-4 d PP指示剂,以0.1N 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直至出现粉红色15 s 不变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值。
同时做空白实验。
2)计算公式:AV(酸值KOHmg/g)=56.1×f ×(V样-V空)÷M样重f:0.1N 标准KOH溶液的修正值。
56.1:KOH的摩尔质量。
3)分析试剂的配制:0.1N 标准KOH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分析级KOH 3.3±0.0001g,加蒸馏水至500ml,摇匀备用。
0.1N 标准KOH溶液的标定(修正值f):精确称取氨基磺酸1.5±0.0001g于三角瓶内,加适量蒸馏水(约90ml)进行溶解,滴入2-4 d PP指示剂,一所配制的0.1N 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值,则F值=W/ V ×103其中W:氨基磺酸称取量V:滴定值混合试剂的配制:a无水乙醇与醋酸乙酯体积比1:1混合均匀即可;b 甲苯与醋酸乙酯体积比1:1混合均匀亦可。
二:聚酯多元醇的羟值在聚氨酯合成中,聚酯多元醇羟值是一个重要指标。
只有明确了解聚酯多元醇的羟值,才能确定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
羟值含义是:每克样品所消耗的K OH摩尔质量数。
单位是mgKOH/g。
1)测试聚酯多元醇羟值的操作步骤(苯酐-吡啶法)。
精确称取聚酯多元醇样品2-5g于磨口锥形三角瓶内,用移液管精确加入苯酐-吡啶酰化剂20ml。
摇匀后于烘箱(120℃)加热一小时,取出冷却后,加入蒸馏水90ml震荡,使之充分溶解。
再以5 ml酰化剂对瓶壁进行清洗。
加2-4 d PP指示剂,以0.5N 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直至出现粉红色15 s不变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值,同一样品分别做两次。
并做空白实验。
2)计算公式:OH(羟值KOHmg/g)=(V空-V样)×f ×56.1/ m样量f:0.5N 标准KOH溶液的修正值。
56.1:KOH的摩尔质量。
3)分析试剂的配制:0.5N 标准KOH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分析级KOH 16.5±0.0001g,加蒸馏水至500ml,摇匀备用。
0.5N 标准KOH溶液的标定(修正值f):精确称取氨基磺酸1.5±0.0001g 于三角瓶内,加适量蒸馏水(约90ml)进行溶解,滴入2-4 d PP指示剂,一所配制的0.5N 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值,则F值=W/ V ×20.6其中W:氨基磺酸称取量V:滴定值苯酐-吡啶酰化剂配制:称取42g邻苯二甲酸酐和6g咪唑溶于300ml吡啶中,混合均匀后贮存于棕色瓶内备用。
注:本法可用于聚醚之酸值和羟值分析检测。
所得数据比其他方法相对要可靠。
三:聚酯多元醇其它分析1)分子量M分子量=56.1×n ×1000/ 聚酯多元醇校正羟值聚酯多元醇校正羟值=羟值+酸值2)水分用水份分析仪检测之。
3)色度用比色法分析之。
4)粘度用粘度仪测定。
聚氨酯计算公式中有关术语及计算方法1. 官能度官能度是指有机化合物结构中反映出特殊性质(即反应活性)的原子团数目。
对聚醚或聚酯多元醇来说,官能度为起始剂含活泼氢的原子数。
2. 羟值在聚酯或聚醚多元醇的产品规格中,通常会提供产品的羟值数据。
从分析角度来说,羟值的定义为:一克样品中的羟值所相当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在我们进行化学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计算公式中的羟值系指校正羟值,即羟值校正= 羟值分析测得数据+ 酸值羟值校正= 羟值分析测得数据-碱值对聚醚来说,因酸值通常很小,故羟值是否校正对化学计算没有什么影响。
但对聚酯多元醇则影响较大,因聚酯多元醇一般酸值较高,在计算时,务必采用校正羟值。
严格来说,计算聚酯羟值时,连聚酯中的水份也应考虑在内。
例,聚酯多元醇测得羟值为224.0,水份含量0.01%,酸值12,求聚酯羟值羟值校正= 224.0 + 1.0 + 12.0 = 257.03. 羟基含量的重量百分率在配方计算时,有时不提供羟值,只给定羟基含量的重量百分率,以OH%表示。
羟值= 羟基含量的重量百分率×33例,聚酯多元醇的OH%为5,求羟值羟值= OH% ×33 = 5 ×33 = 1654. 分子量分子量是指单质或化合物分子的相对重量,它等于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量总和。
(56.1为氢氧化钾的分子量)例,聚氧化丙烯甘油醚羟值为50,求其分子量。
对简单化合物来说,分子量为分子中各原子量总和。
如二乙醇胺,其结构式如下:CH2CH2OHHN<CH2CH2OH分子式中,N原子量为14,C原子量为12,O原子量为16,H原子量为1,则二乙醇胺分子量为:14+4×12+2×16+11×1=1055. 异氰酸基百分含量异氰酸基百分含量通常以NCO%表示,对纯TDI、MDI来说,可通过分子式算出。
式中42为NCO的分子量对预聚体及各种改性TDI、MDI,则是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得。
有时异氰酸基含量也用胺当量表示,胺当量的定义为:在生成相应的脲时,1克分子胺消耗的异氰酸酯的克数。
胺当量和异氰酸酯百分含量的关系是:6. 当量值和当量数当量值是指每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单位官能度所相应的分子量。
如聚氧化丙烯甘油醚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则其当量值在聚醚或聚酯产品规格中,羟值是厂方提供的指标,因此,以羟值的数据直接计算当量值比较方便。
7. 异氰酸酯指数异氰酸酯指数表示聚氨酯配方中异氰酸酯过量的程度,通常用字母R 表示。
式中:W异为异氰酸酯用量W醇为多元醇用量E异为异氰酸酯当量E醇为多元醇当量例,根据下列配方,计算异氰酸酯指数R。
水当量为9聚氨酯泡沫塑料计算公式及其应用1. 聚氨酯泡沫收率计算方法聚氨酯泡沫塑料制造时物料变动情况可按下式表示:上式4个方程式中左边为使用的原料,右边为产物。
⑷式中:A:为催化剂,稳定剂,泡沫稳定剂等物料中不挥发物质。
B:为催化剂,稳定剂,泡沫稳定剂等物料中挥发物质。
从以上方程式看出,聚氨酯化合物是最终产品,CO2与CCL3F在发泡过程中损失,其他助剂要看是属于挥发组份还是非挥发组份。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收率的计算:在实际计算中要分析损失物料:⑴式中实际无损失,⑵式中CO2逸出,⑶式中CCL3F汽化,⑷式中B物质的挥发部分损失。
于⑵式中1公斤克分子的水将损失1公斤克分子的CO2 ,其损失量为W公斤。
即⑶式中损失的为F公斤。
则 F = 发泡剂CCL3F的全量⑷式中损失的组份为B公斤。
则总损失量:W+F+B以上收率用百分率表示:例以普通软泡制备过程为代表做的收率计算。
当发泡配方为:计算:F=5.0B=0从计算说明,按以上配方发泡,当使用原料一百公斤时则制得泡沫塑料为90.5公斤。
2. 异氰酸酯用量的计算在聚氨酯泡沫配方中,异氰酸酯用量是根据配方中多元醇的质量指标、水的用量来计算的。
⑴聚氨酯硬泡配方异氰酸酯用量的计算异氰酸酯用量计算方法每100克多元醇所需的异氰酸酯用量如下:式中:W—异氰酸酯用量G—异氰酸酯当量值g—多元醇当量值TDI的当量值为87、MDI的当量值为125、PAPI的当量值为126~12 7。
则多元醇所需的异氰酸酯用量:式中:W为异氰酸酯用量W醇为多元醇用量与水反应所需的异氰酸酯用量公式式中:G为异氰酸酯当量值W水为水的当量值9为水的当量值发泡配方中所需异氰酸酯总量聚氨酯泡沫制备过程中,除了多元醇和水需用的异氰酸酯用量外,还需考虑异氰酸酯过量程度(即异氰酸酯指数)及纯度。
因此,聚氨酯泡沫塑料中所需异氰酸酯总用量公式如下:式中:W总为所需异氰酸酯重用量G为异氰酸酯当量值W醇为配方中多元醇的总用量W水为配方中水的总用量R为异氰酸酯指数P为异氰酸酯纯度对普通聚氨酯硬泡来说,指数R一般为1.05,异氰酸酯的纯度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若不特别说明,在计算时,PAPI 的纯度通常认定为90%。
例,根据下列配方计算出PAPI的用量:求PAPI用量= 905.6g异氰酸酯用量的简单算法在硬泡中,异氰酸酯通常采用PAPI,则G为126,R一般选用1.05,纯度P为90%,则可简化为:W总=W醇×羟值×0.00263+16×W水例,根据下列配方计算PAPI的用量PAPIW总=W醇×羟值×0.00263+16×W水W总=500×500×0.00263+100×770×0.00263+16×3W总=907g隔热保温层厚度计算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隔热保温材料已广泛用于冷库、油管、保温管道等。
正确地确定隔热层厚度将大大地节省原料,降低材料费用。
绝热工程包括保温和保冷两方面的内容。
经济厚度计算方法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把绝热材料的投资和热冷损失的费用综合考虑后得出一种经济厚度,此时保温与保冷费用和热损失费用之和为最小。
一般控制绝热层表面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不大于规定值。
据国家计委节能局、国家经委能源局召开的全国供热系统节能座谈会提出的“供热系统节能暂行规定”(讨论稿),对于保温管道与设备生产允许最大散热损失为:⑴外径小于或等于1000m/m的设备和管路的厚度计算公式:t s= t a+Aa1式中,D1:保温层外径,mD0:保温层内径,mA:散热量Kcal/m2·h(规定值)λ:保温材料导热系数,Kcal/m·h·℃a1:传热系数Kcal/m2·h·℃t f:管内介质温度,℃t s:保温层表面温度,℃t a:环境温度℃(对保温采用全年平均气温,对保冷、环境温度和相对温度采用夏季平均值)X:保温层厚度,m⑵ 外径大于1000m/m的设备和管道以及平面计算公式:在实际计算中,保温层表面温度t s如何确定与各方面都有关系。
从能耗考虑,t s与大气温度t0越接近越好,但是,相应的其投资费用也越大。
反之,则能源又随投资费用的减少而大幅度的增加。
因此,保温保冷层表面温度应分别高于大气温度和露点温度。
同时,式中a1的值(外部传热系数)对保温的场合往往直接取10,对保冷取7。
例1,某冷库,库内最低温度为-20℃,夏季平均气温为30℃,湿度为85%,采用聚氨酯泡沫作绝热材料,其厚度应为多少?已知t f= -20℃ t a= 30℃λ=0.022 Kcal/m·h·℃ a1=7 Kcal/m 2·h·℃t s的求法:t s为绝热层表面露点温度,查阅饱和蒸汽压表得:3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31.824mmHg柱31.824×0.85=27.05mmHg在27.05mmHg下的饱和温度为27.02℃(查表)因为在保冷时t s应略高于露点温度,故ts=27.2+0.5℃或27.2+1℃,代入:如t s高于露点温度1℃,则:所以,以上冷库的绝热层厚度应为6.5厘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