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血液的处理制度与流程2019-5

合集下载

报废血液的处理制度

报废血液的处理制度

报废血液的处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报废血液的处理制度
1.血液报废标准.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1.2.血袋有破损、漏血;
1.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1.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1.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1.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1.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1.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1.9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及时输注,在2-6℃冰箱保存超过24小时或融化后未输完的新鲜冰冻血浆必须报废。

.洗涤红细胞应及时输注,在2-6℃冰箱保存超过24小时必须报废。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如不能及时输注,应将血液制品放置在正确的温度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编《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安全输血实践的指南和原理》()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或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必须被废弃。

2.血液报废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说明报废原因、品种、数量,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3.批准报废的血液及其成分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要有明显标识,单独存放。

详细记录报废血液品种、献血条码、血型、血袋编号、销毁日期和销毁人员,报废血销毁记录要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医院血液过期、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过期、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过期、报废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报废血液的规范处置,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1 加强对报废血的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报废血的再使用和流失。

2 临床用血科室在使用血液前认真检查血液质量,一旦发现血液有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报损血液的报损申请和保存。

3 输血科为报废血液无害化处理部门。

4 输血科定期开展对报废血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血液报废原因,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的血液报损。

5 严格管理医疗废血,防止流失。

6 一旦发生报废血液(浆)流失事件,知情人应立刻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上报医务部,医务部上报医院主管院长。

7 凡本机构人员违反本管理制度,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分。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具有以下情况并经有关负责人审核确定的可以认为为报废血,包括:
(一)超过保存期限的过期血液(浆);
(二)经仔细检查明确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浆),包括;
1、血液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4、血液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液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呈紫红色。

(三)其他需查证认定为报废血液(浆)的情况。

血液报废审批制度与处理流程

血液报废审批制度与处理流程

**医院输血科
血液报废审批制度
1、储存血液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作报废处理。

1.1血浆层表面产生进行性泡沫。

1.2血浆层或其表面有逐渐增加的雾状物、絮状物、块状物或粗大颗粒。

1.3血浆层进行性变色(呈灰褐色)或浑浊度增加;或出现凝血现象;或未摇动时血浆与血细胞分界线不清楚或溶血者。

1.4红细胞呈稀泥状,或其中出现大量凝血块。

1.5贮血袋有破损或封口不严,血袋标签模糊不清。

1.6超过贮存期限。

1.7其他明显质量问题者。

2.符合以上情况的,报科主任审批进行血液报废处理。

3.报废的血液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的传染性物品类处理,并做好完整的交接记录。

宣城市中心医院血液报废流程
工作人员发现储存血液出现报废情
况时,可提请对该血液作报废处理,
科主任签字确认
批准
血液报废
报废的血液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的
传染性物品类处理,并作好完整的交接记录。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
输血科负责人书写血液报废申请。

1、血浆层表面产生进行性泡沫。

2、血浆层或其表面有逐渐增加的雾状物、絮状物、块状物或粗大颗粒。

3、血浆层进行性变色(呈灰褐色)或浑浊度增加;或出现凝血现象;或未摇动时血浆与血细胞分界线不
清楚或溶血者。

4、红细胞呈稀泥状,或其中出现大量凝血块。

5、贮血袋有破损或封口不严,血袋标签模糊不清。

经科主任确认、批准后再作报废处理。

血液出现右列
情况时,血库管
理人员提请血
液报废。

详细情况做好记录登记在血液报废及处理情况登记本上,经手人必须签字。

血库血液过期处理流程

血库血液过期处理流程

血库血液过期处理流程
由于献血现场检测条件和手段有限,采集的血液运送回血站后,还要按国家标准对血液进行严格的检测,所以有5%左右的血液不合格。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对不合格的血液应视为医疗废弃物处理。

1、由供血科将血液隔离和放行中清理出的不合格血液在待检库电脑程序中的血液报废窗口做报废处理。

2、在报废窗口中选择血液制品的不合格原因、经手人、审批人,然后扫描血液制品上的条形码进行报废,报废完后由另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核对,然后打印《血液报废信息明细》并签名。

3、血液报废登记后的不合格血液制品经质管科审批后将报废血液制品放入报废血专用冰箱。

4、成品库中出现的过期及外观异常的血液制品,填写《不合格品报告》报质管科进行审核,由质管科发出报告后,在成品库管理系统中的血液报废窗口中报废,打印《血液报废信息明细表》,然后将所有的报废血液放入报废血专用冰箱做统一处理。

5、将所有报废血液制品用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密封包装,交后勤科集中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填写《医疗废物交接记录表》。

6、由后勤科将报废血液移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理。

医院废弃血液管理制度

医院废弃血液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废弃血液的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废弃血液的科室、部门及个人。

三、废弃血液的定义废弃血液是指因以下原因不再使用的血液:1. 输血前经检测不合格的血液;2. 输血后因各种原因需要废弃的血液;3. 超过保存期限的血液;4. 其他不再使用的血液。

四、废弃血液的收集1. 废弃血液应使用专用容器收集,容器应具有防渗漏、防破损、防污染等性能。

2. 废弃血液容器应贴有醒目的警示标识,注明“废弃血液”字样。

3. 收集废弃血液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五、废弃血液的暂存1. 废弃血液收集后,应立即送至指定的暂存场所,暂存场所应满足以下要求:a. 通风良好,防止异味扩散;b. 防潮、防尘、防鼠、防蚊蝇;c. 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废弃血液安全。

2. 暂存废弃血液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六、废弃血液的转运1. 废弃血液的转运应由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企业负责,并签订废弃物处理合同。

2. 转运废弃血液时,应使用专用车辆,并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泄漏、污染。

3. 转运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废弃血液安全。

七、废弃血液的处理1. 废弃血液经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企业处理后,应取得相关证明,证明废弃血液已得到妥善处理。

2. 处理废弃血液的企业应定期向我院提供废弃物处理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废弃血液的种类、数量、处理方式等。

八、责任与奖惩1. 医院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废弃血液的管理工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医院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2. 对在废弃血液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医院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液报废管理制度(一)目的明确不合格血液成分报废管理制度,以确保对所有报废血液成分进行规范、安全处置。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及临床输血前发现的所有存在质量缺陷的血液成分的报废管理。

(三)职责1.值班人员、临床输血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共同执行本制度2.质量监督员(1)负责起草血液报废标准(2)负责保存、发放及收回过程中报废血液的判定、审批及数据汇总。

3.组长责对入库后各种血液成分的报废审批。

(四)工作制度1.入库血液质量监督与检查外购血液入库检查:外购血液入库时,严格按照《血液成分接收、入库管理制度》进行,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供血单位,将有质量问题的血液成分退还给供血单位,并登记。

2.库存过程中、血液发出后的报度处理程序(1)值班人员每天应该对存放血液的专用储血冰箱、温度监控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温度监控系统运转正常、冰箱温度符合相关要求,保证血液质量安全.(2)值班人员对库存中发现的不合格血液成分要及时进行隔离存放.对发出后或临床输注前发现的不合格血液成分收回后进行隔离3.不合格血液报废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中任何一项者即为不合格)(1) 经复检后不合格的血液:入库后发现规定的四项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判定为阳性或者ALT不合格。

(2)献血者要求保密性弃血制备的血液成分。

(3)超过保存期的血液成分。

(4) 眼观有严重溶血、凝块;乳糜、破袋、渗漏或采血管、转移管近端口密封不严或启过封的血液成分。

(5)血液颜色呈紫玫瑰色或高锰酸钾色、红细胞呈稀泥状者;(6)标签丢失或破损难辨、模糊不清的血液成分.(7)全血、血小板采集量不足。

(8)血小板成分中红细胞混入量超标、严重聚集或脂肪血。

(9)血浆成分中红细胞混入量超标,严重脂肪血。

(10)无菌培养试验证实为细菌污染的血液成分.(11)确认是输血反应而退回的血液;(12)患者因故未用完而退回输血科的血液。

(13)其他经判定需要报废的血液成分等。

3.废弃血的处理方法,见医院感染消毒管理常规及废弃物处理制度。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1)血液报废判定标准。

①储存时间超过有效期的血液。

②储存温度超过10 C1小时以上的血液。

③血袋标签不清楚或有渗漏的血液。

④外观检查有异常情况的血液: a.血浆层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b.血袋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c.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d.红细胞呈紫黑色。

(2)申请血液报废程序。

①由申请部门填写《血液报废申请》。

②注明报废时间、数量、血型、种类、报废原因,科室负责人签字。

③《血液报废申请》交由医务科,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作报废处理。

(3)报废血液的处理方法。

①对报废的血液必须单独存放,注有明显标记、专人负责。

②按卫生防疫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并详细记录处理的数量、处理方式,处理人要在记录单上签字。

③对因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为造成血液报废的,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人,根据有关制度,给予必要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
一、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一)报废血处置登记
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报废血无害化处置
(三)三方签字、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二、报废血液处理
(一)血液报废管理实行三级管理负责制:院办医、务科、检验科,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检验科主任。

(二)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

(三)血液报废程序
表”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部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四)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五)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
待处理。

(六)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
(七)血库于每年初将上一年血液报损统计及报损情况上报至中心血站。

以便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措施。

上海安达医院检验科(血库)
2019-5
血液报废审批表
上海安达医院检验科(血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