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茶道复习

合集下载

茶文化复习题 (1)

茶文化复习题 (1)

茶文化复习题名词解释:1.茶文化:人们在种茶、制茶、品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的内容。

2.茶艺:冲泡一壶茶的技艺和品饮一杯茶的艺术。

既有物质的层面又有精神的内容,表现为茶艺的冲泡技术与品饮艺术。

3.茶道:人们在制茶、品茶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享受与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表现为品饮者精神世界的升华。

基础知识题:101. 台湾吃茶流” 茶艺程序中“干壶”的主要目的是( B )。

A、给茶壶降温B、避免壶底水滴落杯中C、抑制茶香散发D、保持茶壶温度102. 将乐擂茶常在配料中加一些淡竹叶、金银花,其作用是( A )。

A、清热解暑B、预防感冒C、治疗肠炎D、增加擂茶的香味103.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别是( D )。

A、一苦二回味三甜B、一甜二苦三回味C、一甜二回味三苦D、一苦二甜三回味104. 制作500ml的冰茶,置茶量约需( D )。

A、2~3gB、8~9gC、10~12gD、16~18g 105. 用红碎茶冲泡调饮红茶时,用水量一般以每克茶( D )为宜。

A、10~20m lB、30~40mlC、50~60mlD、70~80ml 106. 冲泡调饮红茶的时间一般以( D )分钟为宜。

A、15~20B、10~15C、5~10D、3~5 107. 白兰地红茶调饮冲泡法中调饮的方法是将( B )。

A、茶与白兰地一起煮沸B、茶汤过滤,再加少量白兰地C、茶与白兰地一起冲泡饮用D、白兰地冲泡茶叶108. 唐代宫廷茶艺通过清明节敬神祭祖、皇帝款待群臣以及( C )等礼仪活动时的饮茶活动来表现。

A、民间文艺汇演B、每日早朝C、喜庆宴D、皇室的日常起居生活109. 清代文人茶艺的代表人物有:周高起、( C )、张潮等。

A、朱权B、唐伯虎C、李渔D、文征明110. 文人茶艺对室内品茗环境要求以( B )为摆设。

A、文房四宝B、书、花、香、石、文具C、梅、兰、竹、菊D、简洁、朴素的家具111. 在寺庙僧侣中流行的禅师茶艺倡导( B )的禅宗文化思想。

茶艺考试复习题

茶艺考试复习题

茶艺考试复习题茶艺是一门结合了历史、文化、艺术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学问,它不仅要求学习者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泡茶的技巧和礼仪。

以下是一些茶艺考试的复习题,帮助同学们全面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茶叶的分类与特点1. 请列举中国六大茶类,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绿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哪些步骤?3. 红茶与乌龙茶在发酵程度上有何不同?二、茶具的选择与使用1. 请说明紫砂壶与瓷器茶具在泡茶时的优缺点。

2. 茶具的清洁和保养有哪些注意事项?3. 如何正确使用茶海(公道杯)进行分茶?三、泡茶的技巧与方法1. 请简述泡茶时水温对茶汤口感的影响。

2. 描述一种你熟悉的泡茶方法,并说明其步骤和要点。

3. 如何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品质调整泡茶的时间和水温?四、茶道与茶文化1. 茶道中的“和、敬、清、寂”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2. 简述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3. 茶艺中有哪些常见的礼仪和禁忌?五、茶与健康1.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茶叶搭配,并说明其健康效果。

3. 为什么说适量饮茶有益健康,过量饮茶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六、茶艺实践操作1. 描述一次完整的茶艺表演流程,包括准备、泡茶、品茶等环节。

2. 在茶艺表演中,如何通过动作和表情传达茶的精神?3. 如何根据季节和场合选择合适的茶叶和茶艺表演形式?七、茶艺的现代发展1. 现代茶艺与传统茶艺在理念和形式上有哪些异同?2. 茶艺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新的应用和发展趋势?3. 描述一种现代茶艺活动,并分析其对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结束语:茶艺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精神修养。

通过学习和实践茶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茶的内涵,享受茶带来的宁静与和谐。

希望以上的复习题能够帮助同学们在茶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验和传承茶文化。

茶叶茶艺茶道的基本知识

茶叶茶艺茶道的基本知识

茶叶茶艺茶道的基本知识一、绿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干燥⑴炒青绿茶:长炒青——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等圆炒青——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松针等⑵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等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⑶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等⑷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二、红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等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三、青茶: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台湾乌龙洞顶乌龙、包种等四、白茶:白芽茶银针等白叶茶白牡丹、供眉等五、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六、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等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滇桂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再加工茶类: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紧压茶黑砖、茯砖、花砖、方茶、饼茶萃取茶速溶茶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的仪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世称姜盐茶,诗人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

”宋初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要色白如乳,《观林诗话》载,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

苏轼有《和蒋夔寄茶》一诗:“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

苏轼本人很注重茶的养生效果,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可解除烦腻。

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

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谈仅是通论,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一、茶叶分类茶叶是由茶树的嫩叶制成,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和乌龙茶六大类。

其中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是发酵不同程度的茶叶,黑茶和乌龙茶是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得来的。

二、茶道基础1.激活茶具:用自来水冲洗茶具,将茶具置于干燥的场地晾干,去除杂质和异味。

2.先热茶器、再热茶叶:热茶器时,直接将茶壶加入到水中煮沸,倒出热水,再加入茶叶,这样可以使茶叶更好的释放出香味。

3.了解茶杯的容量,以便控制冲泡浓淡。

三、茶道礼仪1.茶道礼数:泡茶前,要向主人鞠躬致意,主人也要回以微笑表达感谢。

接下来用三个鼓掌的声音示意茶具准备好了。

主人首先要品茶,然后将茶杯递给客人,客人应该双手接杯,端起杯子饮茶。

2.喝茶动作:端坐挺胸,左手托杯,右手提壶,左右手联动倒茶。

饮茶时,与吃饭类似,要小口慢饮,赞叹一下茶的味道,同时还要注重茶味的韵律感和空间感。

四、茶叶品质评估1.叶底呈红褐色,嫩芽完整(一针一叶),色泽翠绿、滋味鲜醇、水色黄绿清澈的为上品。

2.观察杯中茶水的颜色:绿茶为淡绿色,红茶为红褐色,乌龙茶为浅橙黄色。

颜色的深浅也可以反映茶叶的新鲜程度,深沉鲜明的茶色可能是精根老茶或加了色素。

3.嗅闻香气:以绿茶为例,上品茶的香气有清香、胸膛香和兰花香。

如果闻到明显的青草气味,则可能是茶叶储存时间过长,或茶叶不宜储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

4.品尝味道:口感浓淡、润滑度、余味等都是重要的评判指标。

上品茶的味道和香气协调,喉韵绵长,口感柔滑甘甜,无杂味。

五、茶的保存1.防潮:茶叶保存最忌潮湿,所以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2.避光:茶叶应放在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3.避异味:茶叶很容易吸收其他的气味,所以也要避免和调料或其他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放在一起。

4.密封:茶叶不能过久暴露在空气中,可以将茶叶装在密封的铁罐中,也可以用防潮袋密封保存。

六、茶器介绍1.茶壶:茶壶是用来煮饮茶水的容器,一般用紫砂制成,因其气孔细密、保温性好、且不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很适宜作为茶具。

茶艺复习资料

茶艺复习资料

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中国茶艺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使学生了解茶、认识茶、冲泡茶、品饮茶,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程。

全课程共34学时。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茶艺基本概念,茶的历史、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的保健作用、茶叶冲泡技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通过茶艺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训),使学生掌握茶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茶艺基本概第二章茶叶基本第三章茶具基本知识第四章茶艺基本知识第五章茶叶保健知识第一章茶艺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茶艺定义茶艺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二种。

广义的茶艺: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

狭义的茶艺: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即泡茶与饮茶的技艺。

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系列技艺和程式。

茶艺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技艺、礼法二个部分:1.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2.礼法是指礼仪和规范;“茶艺”一词是在1977年由台湾茶人发明,主要是为了弘扬茶文化和恢复品饮茗茶的民俗。

中华茶艺古已有之,虽无“ 艺”一词,但有一些与茶艺相近的词语或表述。

如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五之煮”记述了煎茶二十四器和煎茶之法,对唐代流行的煎茶茶艺有详细的描述。

陆羽是中华茶艺及茶道的奠基人。

第二节茶艺与茶道、茶俗、泡茶(一)茶艺与茶道中国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括茶艺、茶礼、茶境、茶修四大要素。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

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主要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

茶道是艺、修、道的结合。

(二)茶艺与茶俗茶俗:是指一些地区性、民族性的用茶风俗。

如客家的“擂茶”、广西恭城一带的“打油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

茶艺着重在的茶的泡饮艺术,追求冲泡意境和品饮情趣。

茶道知识大全

茶道知识大全

茶道知识大全
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A. 清、敬、怡、真(答案)
B. 静、雅、韵、和
C. 淡、远、清、幽
D. 和、敬、清、寂(注:此为日本茶道精神)
二、以下哪项不属于传统茶道中的“四艺”?
A. 插花
B. 挂画
C. 点茶(答案)
D. 焚香(注:传统茶道四艺通常指焚香静气、慢慢沏茶、端敬奉茶、品茶吟咏,点茶虽为茶道重要环节,但非“四艺”之一)
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学专著《茶经》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陆游
C. 陆羽(答案)
D. 张岱
四、下列哪种茶属于半发酵茶类?
A. 绿茶
B. 红茶
C. 乌龙茶(答案)
D. 白茶
五、在茶道中,用来温热茶具并提升茶香的过程被称为?
A. 洗茶
B. 淋壶
C. 温杯(答案)
D. 醒茶
六、以下哪个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龙井茶产地?
A. 福建武夷山
B. 云南普洱
C. 浙江西湖龙井村(答案)
D. 四川峨眉山
七、茶道中的“凤凰三点头”是哪种茶艺动作的形象描述?
A. 泡茶时手腕的轻柔旋转(答案)
B. 品茶时的三次点头示意
C. 奉茶时的三次鞠躬
D. 清洗茶具时的特定手法
八、下列哪种茶具是用来过滤茶渣的?
A. 盖碗
B. 公道杯
C. 茶漏(答案)
D. 闻香杯。

中国茶道考试题库

中国茶道考试题库

中国茶道考试题库茶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和优雅的仪式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崇。

为了保护和传承茶道文化,中国茶道协会决定制定一套茶道考试题库,供有兴趣的人员参考和学习。

以下是其中一部分考试题目,希望对你的茶道知识有所启发。

1. 茶道起源于哪个朝代?2.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代表人物?3. 茶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4. 茶道的基本仪式包括哪些步骤?5. 请简述煮茶的基本步骤。

6. 茶道中的“三和”是指什么?7. 茶道中,对于茶具的要求是什么?8. 翻封茶的目的是什么?9. 请简述冲泡龙井茶的基本步骤。

10. 拿捏冲泡时间是冲泡茶叶的重要要素之一,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11. 茶道中用到的主要茶器有哪些?12. 茶礼中的“居敬庵”是哪位茶人的别号?13. 茶道中常用的茶具材质有哪些?14. 茶道中的“静心致远”意味着什么?15. 请解释“夏笳茗寺”这一茶道术语的含义。

16. 茶道中的“品茗”指的是什么?17. 茶道中炒茶叶的工具叫什么?18. 茶道中的“扬尘构茗,源于点茶,前行之衡”是什么意思?19. 请简述绿茶的冲泡方法。

20. 茶道中的“茶头”和“茶尾”是指什么?21. 茶道中的“一己之自悟”是什么意思?22. 茶道的四大名山是哪些?23. 茶道中的“茶仙”是指谁?24. 请简述养护紫砂壶的方法。

25. 茶道中茶艺表演的形式有哪些?26. 茶道中,礼仪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7. 茶道中的“焙火”是指什么?28. 茶道中,对于水质的要求是什么?29. 请简述台湾高山茶的特点以及冲泡方法。

30. 茶道中的“瘦身”是指什么?以上是一部分中国茶道考试题目,希望能够为您的茶道学习提供帮助。

茶道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高水平。

希望您能够享受茶道带来的美妙体验,并为传承和发展中国茶道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祝您茶道之路愉快!。

中国茶道考试试题

中国茶道考试试题

中国茶道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茶道的起源地是?
A. 四川
B. 湖北
C. 福建
D. 上海
2. 下面哪个是中国传统茶道的四大名旦?
A. 龙井、碧螺春、庐山云雾、铁观音
B. 大红袍、白牡丹、黄山毛峰、水仙
C. 珠茶、墨茶、银针、白毫银针
D. 君山银针、黄山绿茶、吴山翠芽、昆仑雪芽
3. “海参碧波”是茶道中哪个流派的代表作?
A. 淡泊清雅派
B. 深情浪漫派
C. 脱俗宁静派
D. 热烈豪放派
4. 茶道艺术的核心理念是:
A. 以茶会友
B. 追求完美
C. 按部就班
D. 宜将剩勇追穷寇
5. 下面哪种茶器不属于茶道必备器具?
A. 茶壶
B. 茶杯
C. 茶船
D. 茶叶罐
二、判断题
1. 茶道的本质是追求精神境界,而非追求物质享受。

正确 / 错误
2. 茶道的礼仪要求饮用者常常与茶壶、茶碗等器具进行互动。

正确 / 错误
3.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正确 / 错误
4. 在茶道中,茶艺师通常会选择最高级别的茶叶进行烹饪和煮沸。

正确 / 错误
5.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唐朝时期。

正确 / 错误
三、简答题
1. 请列举中国茶道中常见的茶具,并简要介绍其功能。

2. 茶道中的“闻香、品茶、赏景”分别代表着什么意义?
3. 请简要介绍茶道的三大流派及其特点。

四、论述题
中国茶道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阐释其原因。

(文章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分类应以制茶的方法为基础我们可以将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基本茶类工艺流程绿茶杀青→揉捻→干燥黄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白茶萎凋→干燥青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制作主要工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我国红茶主产于福建、安徽、江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

品质特征1、全发酵茶。

2、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结匀直,色泽乌润,毫金黄;内质香气馥郁,滋味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

3、红碎茶外形匀整,粒型较小,净度好,内质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鲜爽,香气高锐持久,入口甘醇爽滑。

加牛奶白糖后仍有较强茶味。

红茶的冲泡:(1)茶叶好茶叶应避免潮湿高温,不可与清洁剂、香料、香皂等共同保存,以保持茶叶的纯净。

冲泡一杯红茶的份量,约需一个茶包、一茶匙或3克左右的茶叶。

(2)水质好冲泡用水以泉水为佳,其空气充足,能引发红茶内蕴的香气。

(3)茶具好红茶芬芳的味道,必需用适当的茶具搭配,来衬托出红茶独特的韵味。

(4)温度好先温壶(杯)——将茶壶与茶杯用热水烫过,再将适量的茶加入茶壶中,立刻注入沸腾的开水,水温宜维持在 90~100℃的水温,这样可以提高茶叶内含物的浸出率,充分展示红茶的“色艳、香郁、味浓”的特点。

(5)时间好放入茶叶,注入热水,将壶盖盖上,使红茶的香气与味道能充分的在热水中释放出来。

叶片细小者约浸泡 2~3分钟,叶片较大则宜闷置 3~5分钟,当茶叶绽开,沉在壶底,并不再翻滚时,即可享用。

世界三大高香茶祁红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季节茶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

茶道是以艺术品茶招待宾客的一整套礼节或仪式。

茶道是有关修身养性、观摩学习的礼仪,也是进行社会交际、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特有的风格。

茶道源于唐宋,盛于明清。

茶道原本指“茶之道”,是处于茶技术及艺术之上的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上层领域,是茶文化的目的。

茶道是一门以饮茶为内容的文化艺能,是茶事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社交礼仪、修身养性和道德教化的手段。

茶道的过程:由“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六道顺序组成。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中国茶道要求茶具必须清洗洁净;主张用轻清之水煎茶;讲求水沸适度。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是茶艺,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茶叶:茶以新为贵,优质茶叶是茶道的基本条件之一。

水:泡茶要用软水,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

茶具: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相应的茶具。

火候与汤候:茶道讲究火候与汤候。

火候指煮水的火力,煮水时间的长短与汤候有关。

环境:茶道讲究品茗佳境。

或闹中取静、择街边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厅堂一角,摆下茶几,数人围坐,会友聊天,洽谈生意;讲究的厅里茶几周边,置古色古香的雕花交椅,亦有现代沙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在厅里布置了许多摆设,花瓶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致。

“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文人茶道在陆羽茶道的基础上溶入了琴、棋、书、画,它更注重一种文化氛围和情趣,注重一种人文精神,提倡节俭、淡泊、宁静的人生。

“文人茶道”是一种“艺”(制茶、烹茶、品茶之艺术)和“道”(精神)的完美结合。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

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韩国茶礼:又称茶仪、茶道。

茶艺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

茶艺的包含了技艺、礼法和道三方面:1、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

2、礼法,指礼仪和规范;茶艺包括环境的美、水质的美、茶叶的美、器具的美、艺术的美。

3、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哲学。

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和标准,茶艺可以具体分为以下类型:1.以茶事功能来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型茶艺。

2.以茶叶种类来分,一般是按照基本茶类,即六大茶类再来细分,如红茶茶艺、绿茶茶艺、乌龙茶茶艺等;以茶作为主体来划分茶艺的类型,实质上就是“顺茶性”的体现,因为不同类别的茶,其制作工艺不同,粗嫩程度不同,所以对用来泡茶的水温以及器具的要求也不同。

3.以饮茶器具来分主要有壶泡法、盖碗杯茶艺和玻璃杯茶艺。

壶泡法:乌龙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盖碗杯茶艺:红茶、绿茶及花茶茶艺玻璃杯茶艺:名优绿茶等4.以冲泡方式来分,包括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等。

5.以社会阶层来分,包括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间茶艺等。

现代茶艺的表现形式有两类:休闲型和表演型。

不同的茶艺类型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以及风格都有所差异,大体可分为:1.民族型:以少数民族风情为基调,茶艺表演者身着民族服饰,场面风趣,欢乐活跃,民族风情浓郁。

如云茶苑茶艺队的阿诗玛罐罐茶;白族三道茶;昆明九道茶;福安茶艺队的宝塔茶和新娘茶。

2.宫廷型:以古代茶艺活动为基础,茶艺表演者身着不同朝代的服饰,古香古色,场面富丽堂皇,礼仪庄严有序,是宫廷名茗情境的再现,如上海宋园茶艺的三清茶;陕西省歌舞团表演的清明宴;宁红茶道的太子茶等。

3.地方型:以地方饮茶风习为特色,茶艺表演者身着各地服饰,近代或现代汉族着装,场面比较贴近百姓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民间茶俗的发掘、提炼,如婺源茶艺的农家茶、村姑茶、富室茶、文士茶、黄山茶艺的农家茶。

敬茶时配有舞梅曲调,武夷茶艺的武夷岩茶,安溪茶艺的安溪铁观音,湖南茶艺的高桥银峰,台湾茶艺的白毫乌龙、冻顶乌龙等。

地方茶艺往往受到特定茶类和地域文化的限制,如命名为安溪茶艺则茶品就不宜用西湖龙井。

4.文士型:以特定文化或某一文人为主题。

讲究三雅“饮茶人士之儒雅,饮茶器具之高雅,饮茶环境之清雅”,追求“三清”:汤色清,气韵清,心境清,以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德的境界。

如茶叶博物馆的朱权茶道。

5.寺院型:茶艺表演者身着寺院服饰,表现茶禅一体。

如江西茶艺队的禅茶道。

6.少儿型: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着装美丽,天真活泼,健康向上,如上海的少儿茶艺。

7.科普型:以介绍中国茶叶的品饮方法为主体。

茶艺表演者身着服饰或近代服饰,因茶类、季节而异,显现品茗意境,如浙江农业大学的中国茶品饮。

茶具茶具大致分为:金属、瓷器、漆器、竹木、玻璃、搪瓷、紫砂。

紫砂壶是人们的首选。

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就是诗人对紫砂茶具赏识的表达。

在所有茶具里,紫砂茶具是最好的,这是由其本身特质所决定的。

紫砂泥是从砂精出来的陶,既不奈香又无熟汤气,故用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砂质紫壶能吸收茶汁,增积“茶锈”,所以空壶注入沸水也有香;便于洗涤;冷热急变性好,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涨裂,而且砂质传热绥慢,提握抚拿不会汤手;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炼紫壶也不易爆裂,海外有人称颂中国紫砂壶为“无毒茶具”,这就是古今中外嗜茶者、收藏家特别喜爱紫砂壶的原因。

紫砂壶还有“壶中之冠,陶中之王”的美称。

紫砂壶还需要精心养护。

如收藏量较大,可将众壶放在茶叶水里煮,然后将茶叶倒入壶内存放,夏天一周,春秋十日,冬季半月,如此重复,数载后紫砂壶便能滋润可鉴。

中国饮茶“混饮”:即在茶中加盐、糖、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

“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茶来喝。

.日本茶道四谛:“和”“敬”“清”“寂”中国茶道四谛:“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茶叶命名1.史料对茶叶的命名:荼、茗、舛、茶等2.茶字首见于苏净《本草》(656~660年)3.以产地命名尼诺绿茶、大栗树绿茶、滇青、滇红、祈红、川红、闽红等4.以形状、色、香、味命名雀舌、毛峰、瓜片、黄芽、绿雪、翠兰、银针等5.以茶树品种大红袍、铁观音、水仙、乌龙茶、黄金桂、单枞等6.产茶季节命名春尖、谷花、秋香、冬片等7.以制法命名烘青、炒青、晒青、蒸青、紧压茶等8.以销路命名边销茶、外销茶、内销茶、侨销茶等鲜叶指从一种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Kuntze的山茶科属常绿灌木上采摘下的嫩枝芽叶,又称“生叶”或“青叶”。

鲜叶各类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

茶叶指茶树鲜叶经加工制成的一种底热值、无酒精饮料。

茶叶质量的优次,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

绿茶绿茶属不发酵茶,品种最多、产区最广、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茶类。

绿茶的特点是:干茶色泽绿润,冲泡后清汤绿叶,具有清香或熟板栗香,滋味鲜醇爽口,浓而不涩。

品质特点是“绿叶绿汤”;制法特点是杀青破坏酶促氧化作用。

名优绿茶1、扁型:西湖龙井、徽州大方、敬亭绿雪2、片型:六安瓜片3、针型:雨花茶、安化松针、恩施玉露4、圆型:平水珠茶5、卷曲型: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6、条型:庐山云雾、信阳毛尖杀青: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其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制止茶多酚的氧化,保持绿茶“碧绿的色泽”和“清汤绿叶”的品质特点;二是蒸发鲜叶内的部分水分,使之柔软带粘性,易于揉捻成条;三是去除沸点低的带有青草芳香味的物质,散发良好香气萎凋的目的:又做“萎雕”,制茶工序名称。

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

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水分含量高达75%~80%,萎凋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鲜叶与枝梗的含水量,促进酵素产生复杂之化学变化。

萎凋及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化学作用牵涉范围甚广,与茶叶香气、滋味、汤色有绝对相关。

萎凋目的:A 适当蒸发部分水分,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B 随水分散失,茶浓度增大,酶的活性加强,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为以后工序的正常进行打好基础;C 散失鲜叶青草气,逐渐形成清香味,提高成茶香气的鲜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