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原文呈现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6篇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6篇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6篇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素材

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素材
第1层:总写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原因。
第2层: 写钟子期每次都能够 理解伯牙的琴声中蕴含的意思。
【文章中心】本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 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 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伯牙擅长演奏古琴,钟子期善于聆听琴声。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岩石下,(他)心中十分悲伤,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出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便放下琴感叹 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第六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版:无
原文呈现
参考译 文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c 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lín)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zhé)穷其趣。伯牙乃舍琴 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 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列子》汤问原文及译文

《列子》汤问原文及译文

《列⼦》汤问原⽂及译⽂ 以下是店铺编辑为您整理的《列⼦》汤问原⽂及译⽂,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www./guoxue/)查看。

汤问 作者:列御寇 殷汤问于夏⾰⽈:“古初有物乎?”夏⾰⽈:“古初⽆物,今恶得物?后之⼈将谓今之⽆物,可乎?”殷汤⽈:“然则物⽆先后乎?”夏⾰⽈:“物之终始,初⽆极已。

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物之外,⾃事之先,朕所不知也。

”殷汤⽈:“然则上下⼋⽅有极尽乎?”⾰⽈:“不知也。

”汤固问。

⾰⽈:“⽆则⽆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极之外复⽆⽆极,⽆尽之中复⽆⽆尽。

⽆极复⽆⽆极,⽆尽复⽆⽆尽。

朕以是知其⽆极⽆尽也,⽽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汤⼜问⽈:“四海之外奚有?”⾰⽈:“犹齐州也。

”汤⽈:“汝奚以实之?”⾰⽈:“朕东⾏⾄营,⼈民犹是也。

问营之东,复犹营也。

西⾏⾄豳,⼈民犹是也。

问豳之西,复犹豳也。

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

故⼤⼩相含,⽆穷极也。

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

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极。

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

然则天地亦物也。

物有不⾜,故昔者⼥娲⽒炼五⾊⽯以补其阙;断鳌之⾜以⽴四极。

其后共⼯⽒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之⼭,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潦归焉。

” 汤⼜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渤海之东不知⼏亿万⾥,有⼤壑焉,实惟⽆底之⾕,其下⽆底,名⽈归墟。

⼋纮九野之⽔,天汉之流,莫不注之,⽽⽆增⽆减焉。

其中有五⼭焉:⼀⽈岱舆,⼆⽈员峤,三⽈⽅壶,四⽈瀛洲,五⽈蓬莱。

其⼭⾼下周旋三万⾥,其顶平处九千⾥。

⼭之中间相去七万⾥,以为邻居焉。

其上台观皆⾦⽟,其上禽兽皆纯缟。

珠玕之树皆丛⽣,华实皆有滋味,⾷之皆不⽼不死。

所居之⼈皆仙圣之种;⼀⽇⼀⼣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五⼭之根⽆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

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五举⾸⽽戴之。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素材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素材

第六篇《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版本导航:◎人教版:无◎鄂教版:无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c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lín)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zhé)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擅长演奏古琴,钟子期善于聆听琴声。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岩石下,(他)心中十分悲伤,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出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第1层:总写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原因。

第2层:写钟子期每次都能够理解伯牙的琴声中蕴含的意思。

【文章中心】本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作品赏析: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

先秦吕氏春秋《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吕氏春秋《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吕氏春秋《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伯牙鼓琴
先秦-吕氏春秋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倾听琴声。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过一会儿,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锺子期赞叹道:“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去世后,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知音了。

注释: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

〔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列子二则的原文及翻译新版

列子二则的原文及翻译新版

列子二则的原文及翻译新版《列子》成语故事诵读篇一初二语文·《列子》成语故事诵读(一)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哉?‛【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当伯牙弹唱高山之声时,钟子期说:“妙啊!巍峨的样子好像泰山一样(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一样)。

” 当伯牙奏起流水之音时,钟子期说:“妙啊!流动奔涌的样子好像江河(好像江河在眼前流动奔涌)。

”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一定都能理解。

伯牙在泰山南部游玩,突然遇到暴雨,停在山崖下,心里感到悲伤,于是取出琴鼓起来。

开始是演奏‘小雨’的声音,后来则是‘山崩’之音。

乐曲每次奏起来,钟子期都能理解他的意思、意趣。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奇妙啊,奇妙啊,你听我演奏!是用如我一样的心(思)在想像。

我往哪里逃呢?”【含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二)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

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

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第 1 页 共 1 页
10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6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版本导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20课 ◎鄂教版:无 原文呈现
教参译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c 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
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l ín)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zh
é)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
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
也。

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聆听。

伯牙弹琴,意念(出现)攀登高山的情景。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意念(出现)流动的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盛大像江河!”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上大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里悲伤,就拿过琴来弹奏。

开始弹奏大雨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

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情趣。

伯牙停止弹琴叹息说:“好啊,好啊,您所听到的那(曲子里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
第1层:总写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原因。

第2层:写钟子期每次都能够理解伯牙的琴声中蕴含的意思。

【文章中心】本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