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磷酸化酶a的活性——促进糖原分解2
医学生物化学简答题考场必备

医学生物化学简答题考场必备第十章:1、简述DNA复制的过程.①在拓扑异物酶和解链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结构打开,形成局部单链,DNA结合蛋白与单链DNA结合,使单链DNA不致复性。
②引物酶辨认复制起始点,并利用四种NTP为原料,以单链DNA 为模板,按5′→3′方向合成 RNA引物片段。
③在RNA引物的3′-OH端,DNA聚合酶Ⅲ以单链DNA为模板催化四种dNTP,合成5′→3′方向的DNA。
④在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水解切除RNA引物,并由该酶催化DNA片段继续延长,填补空缺。
⑤由DNA连接酶将相邻的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链。
2、试述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a.半保留复制:复制时,母链的双链DNA解开成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合成新的互补链。
子代细胞的DNA双链,其中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
由于碱基互补,两个子细胞的DNA双链,都和亲代母链DNA碱基序列一致。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b.双向复制:复制时,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原核生物是单个起始点的双向复制,真核生物是多个起始点的双向复制。
c.半不连续性复制: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是反平行的,而DNA 合成的方向只能是5’→3’。
在DNA复制时,1条链的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的前进方向相同,可以连续复制,叫作领头链;而另一条链的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的前进方向正好相反,不能连续复制,只能分成几个片段(冈崎片段)合成,称之为随从链。
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3、何谓反转录作用?它在医学上有何意义?以RNA为模板,以4种dNTP为原料,在RNA指导的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DNA的过程。
逆转录酶存在于所有的致癌RNA病毒中,其功能可能和病毒的恶性转化有关。
病毒的RNA通过逆转录先形成DNA(前病毒),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去,使病毒的遗传信息在宿主细胞中得到表达,即宿主细胞除合成自身蛋白质以外,又能合成病毒特异的某些蛋白质,而后者又和癌症的发生关系密切。
(完整版)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4)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4)第四章糖代谢【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glycolysis) 11.糖原累积症2.糖的有氧氧化 12.糖酵解途径3.磷酸戊糖途径 13.血糖 (blood sugar)4.糖异生(glyconoegenesis) 14.高血糖(hyperglycemin)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5.低血糖(hypoglycemin)6.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 16.肾糖阈7.巴斯德效应 (Pastuer效应) 17.糖尿病8.丙酮酸羧化支路 18.低血糖休克9.乳酸循环(coris循环) 19.活性葡萄糖10.三碳途径 20.底物循环二、填空题21.葡萄糖在体内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有、和。
22.糖酵解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在,最终产物为。
23.糖酵解途径中仅有的脱氢反应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受氢体是。
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酶和酶催化。
24.肝糖原酵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丙酮酸激酶。
25.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是由6—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生成,该酶是一双功能酶同时具有和两种活性。
26.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分子ATP,净生成分子ATP,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27.由于成熟红细胞没有,完全依赖供给能量。
2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含有维生素、、、和。
29.三羧酸循环是由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次脱氢、- 次脱羧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分子ATP。
30.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分别是和。
31.糖有氧氧化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和。
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或分子ATP。
32.6—磷酸果糖激酶—1有两个ATP结合位点,一是 ATP作为底物结合,另一是与ATP亲和能力较低,需较高浓度ATP才能与之结合。
33.人体主要通过途径,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
34.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
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的调控,而肌肉主要受的调控。
35.因肝脏含有酶,故能使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缺乏此酶,故肌糖原分解增强时,生成增多。
4.《生物化学》教案 第四章 糖代谢

【感谢下载支持,整理分享】4.《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4.《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生物化学教案教材名称:授课对象:编写时间:授课日期:教学内容:《生物化学》第七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80学时)201*.1学年/学期:年级/班级:第四章糖代谢每学年(1)临床医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1.糖代谢各途径的细胞定位、关键酶(限速酶)、反应特点及生理意义。
2.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及三羧酸循环的意义。
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以及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
熟悉:各代谢途径的基本过程及相互联络。
了解:1.糖的生理功能和消化汲取。
2.各代谢途径的调节。
【本课内容学习指导】重点:1.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异生。
2.血糖及其调节。
难点:各代谢途径的联络和调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纳启发式、互动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安排】8学时。
其中糖的无氧分解2学时,糖的有氧氧化2学时,磷酸戊糖途径1学时,糖原的合成和分解1学时,糖异生1学时,血糖及其调节1学时。
【自学内容和要点】自学内容:糖的生理功能和消化汲取及血糖的整体调节。
要点:血糖非常的原因。
【课后小结】1.物质代谢概况。
2.糖代谢概况。
3.糖的无氧分解的基本过程。
4.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
5.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6.糖原的种类和作用及其合成和分解。
7.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关键酶、生理意义。
8.调节血糖的激素及其作用。
扩展阅读:生化第四章-糖代谢生化第四章糖代谢一、名词说明1.Glycolysis(糖酵解):Aanaerobicdegradationisuniversalandancientcentralpath wayofglucosecatabolism.Inglycolysisamoleculeofglucoseisdegraded inaseriesofenzymaticreactionstoyieldtwomoleculesofpyruvateorlactate.Thebasicprocessofgly colysiscanbedividedintotwophase:reactionsfromglucosetopyr uvateandfrompyruvatetolactate.2.物质代谢: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摄入O2及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中间代谢,同时不断排出CO2及代谢废物,这种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
西安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0级《生物化学》考试试卷(1035)

西安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0级《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50分,每题5分)1. Tm是DNA的一个重要特性,其定义为:使DNA双螺旋90解开时所需要的温度。
()[湖南农业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解析:Tm是使DNA双螺旋一半解开时所需要的温度。
2. ZDNA可以调控基因转录活性。
()答案:正确解析:3. 一个化合物如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说明这化合物是氨基酸、肽或蛋白质。
()[山东大学2017研]答案:错误解析:具游离α的胺类就可以与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物。
4. G蛋白一定是通过其α亚基发挥作用的。
()答案:错误解析:某些G蛋白是通过其βγ亚基复合物加以控制的。
5. 两性离子氨基酸在溶液中,其正负离子的解离度与溶液pH无关。
()答案:错误解析:6. 生物膜中的糖都与脂或蛋白质共价连接。
()答案:正确解析:7. b折叠是主肽链相当伸展的结构,因此它仅存在于某些纤维状蛋白质中。
()[暨南大学2019研]答案:错误解析:b存折叠除存在于某些纤维状蛋白质中外,也存在于球状蛋白质中。
在纤维状糖类中会β折叠片主要是反平行式的,而球状蛋白质中反平行和平行六种方式几乎同样广泛地众所周知存在;在纤维状糖类中会,β折叠片的氢键主要是在不同肽链之同形成,而球状蛋白质中既可以在不同肽链或不同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也可以在同一肽链的不同肽段之间形成。
8. DNA双螺旋结构中,由氢键连接的碱基对形成一种近似平面的结构。
()答案:正确解析:9. 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直接来源于dPRPP。
()答案:错误解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通过相应核糖核苷酸还原,以H取代其核糖分子中C2上的羟基而生成,而非从脱氧核糖从头合成。
卤代酮此还原作用是在二磷酸核苷酸(NDP)水平上进行的。
生化复习题(1)2

⽣化复习题(1)2《⽣物化学复习题》⼀、选择题1、D氨基酸氧化酶的辅因⼦为①FAD; ②FMN;③NAD; ④NADP。
答(①)2、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学影响①K m不变,V max减⼩;②K m增加,V max不变;③K m减⼩,V max不变;④K m和V max都减⼩答(①)3、⿊⾊素是哪⼀种氨基酸代谢的衍⽣物①Tyr; ②Trp;③His; ④Arg。
答(①)4、⼈体内氨的转运主要是通过①⾕氨酸;②⾕氨酰胺;③天冬酰胺;④天冬氨酸。
答(②)5、溴⼄啶嵌⼊双链DNA会引起:①颠换突变;②缺失突变;③移码突变;④转换突变。
答(③)6、在蛋⽩质合成的后加⼯过程中,⾼尔基体是①形成核⼼寡糖的场所;②信号肽被切除的场所;③糖链加⼯,形成完整糖链的场所;④核糖体结合的部位。
答(③)7、下列氨基酸,哪⼀个不参与⽣成⼀碳基团①Gly; ②Ser;③His; ④Cys。
答(④)8、L氨基酸氧化酶的辅因⼦为:①NADP; ②维⽣素B6;③FMN或FAD; ④NAD。
答(③)9、下列尚未发现与酶活性有关的⼀个⾦属离⼦是①锌;②锰;③铜;④钡。
答(④)10、下图中哪条直线代表⾮竞争性抑制作⽤(图中X 直线代表⽆抑制剂存在时的同⼀酶促反应) ①A; ②B; ③C;④DA B C X D 1v1/[S]答(②)11、下列有关别构酶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①别构酶的速度-底物曲线通常是双曲线;②效应物能改变底物的结合常数,但不影响酶促反应速度;③底物的结合依赖于其浓度,⽽效应物的结合则否;④别构酶分⼦都有⼀个以上的底物结合部位答(③)12、植物⽣长素吲哚⼄酸是哪⼀种氨基酸代谢的衍⽣物①Tyr; ②Trp; ③His; ④Arg 。
答(②) 13、⽣物体利⽤下列哪种氨基酸作为肌⾁到肝脏运送氨的载体①丙氨酸;②⾕氨酸;③⽢氨酸;④赖氨酸答(①) 14、⼤肠杆菌甲酰化酶可以催化下列哪⼀种物质甲酰化:①MettRNA f met ; ②Met; ③MettRNA; ④fMet 。
山东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B卷

山东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B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计32 分)回补反应波尔效应受控比糖异生作用丙酮酸羧化支路嘌呤核苷酸循环固定化酶盐溶作用多酶体系皂化值C 值悖理半不连续DNA 复制魔斑减色效应复制子二、判断题(每题1 分,共计30 分)()1.同一种单糖的α-D-型和β-D-型是一对异头物。
()2.存在于动物皮下的胆固醇在日光或紫外光线作用下可生成VD3。
()3.促进蛋白质产生折叠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
()4.利用还原剂和氧化剂均可拆开二硫键。
()5.加入足够的底物,即使存在非竞争性抑制剂,酶促反应也能达到正常的Vmax。
()6.变构酶的变构中心可与底物结合发挥其催化作用。
()7.Km 值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对于一种酶是一个固定值。
()8.维生素K 是与血液凝固有关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9.胰岛素的作用之一是可以促进细胞的糖异生作用。
()10.凝胶过滤中,分子小的分子首先被洗脱。
()11.每种生物的DNA 都有其特定的碱基组成,但各来源的双链DNA 碱基组成的摩尔比的规律即(A+G)/(T+C)=1是相同的。
()12.若DNA 双螺旋中两条链是反平行关系的,则一条链上的AG 顺序应相当于另一条链上的CT 核苷酸频率相等。
()13.DNA 的热变性是指当T 增到一定值时DNA 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氢键断裂,此过程是爆发式的。
()14.ATP 是GMP 合成的反应物,GTP 是AMP 合成的反应物,因此这两种三磷酸盐中任何一种缺乏时,都会减少另一种的合成。
()15.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二苯胺来测定RNA 含量,用苔黑粉测定DNA 含量。
()16.由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腺苷酸的过程中,Asp 提供氨基后,C 骨架转变成延胡索酸。
()17.转录虽无校正系统,但转录过程具有较高的忠实性。
()18.Q 因子的功能增加RNA 合成效率。
( )19.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延长所需的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 )20.1961 年,Monod 和Jacob 提出来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操纵子模型。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2)【精选文档】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4)第四章糖代谢【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glycolysis) 11.糖原累积症2.糖的有氧氧化12.糖酵解途径3.磷酸戊糖途径13.血糖(blood sugar)4.糖异生(glyconoegenesis) 14.高血糖(hyperglycemin)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5.低血糖(hypoglycemin)6.三羧酸循环(krebs 循环) 16.肾糖阈7.巴斯德效应(Pastuer 效应) 17.糖尿病8.丙酮酸羧化支路18.低血糖休克9.乳酸循环(coris 循环) 19.活性葡萄糖10.三碳途径20.底物循环二、填空题21.葡萄糖在体内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有、和。
22.糖酵解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在,最终产物为.23.糖酵解途径中仅有的脱氢反应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受氢体是。
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酶和酶催化。
24.肝糖原酵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丙酮酸激酶。
25.6—磷酸果糖激酶—1 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是由6—磷酸果糖激酶-2 催化生成,该酶是一双功能酶同时具有和两种活性。
26.1 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分子ATP,净生成分子ATP,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27.由于成熟红细胞没有,完全依赖供给能量.2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含有维生素、、、和.29.三羧酸循环是由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次脱氢、- 次脱羧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分子ATP。
30.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分别是和。
31.糖有氧氧化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和。
1 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 和H2O 净生成或分子ATP。
32.6—磷酸果糖激酶—1 有两个ATP 结合位点,一是ATP 作为底物结合,另一是与ATP 亲和能力较低,需较高浓度ATP 才能与之结合。
33.人体主要通过途径,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34.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
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的调控,而肌肉主要受的调控。
P磷酸化酶a磷酸化酶b磷蛋白磷酸酶

1
cAMP的第二信使作用/信息在细胞内的逐级放大
受体
第一信使
蛋白激酶 A (4聚体)
催化亚基
CC
G蛋白s
RR
腺苷酸环化酶
第二信使
ATP
cAMP
C C + cAMP R R cAMP
cAMP cAMP 调节亚基2聚体
多种靶蛋白的某些丝/苏氨酸残基磷酸 化
2
磷酸化共价修饰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 糖原合成酶:抑制糖原合成 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 糖原磷酸化酶a :促进糖原分解 特点:一 被磷酸化共价修饰的蛋白发生生物效应的空间位
8Q
G LGFRRG
D D D S P P P 181 FIHVM N 11
9NW*WKGACHGQTGMF 10*RNY*VT 11 VNRNV
* proline-rich ligand binding site
13
ME A3IAKYDFKATADDELSFKRGDILKVLNEECDQNWYKAEL
K RH R K 71 EEMLS2 Q
DGAFLI ES3ES4AP5GDFS5LS6V FGNDV
H K R K K HR R S 106 Q F VL DGAG YFLWVV FN 7LNELVDY
S8TS9VS10
R D D ED E* 143 NQQIFL
P P P DIEQV 6QQ 7T YVQALF* F*
NGKDGFIPKNYIE54 MKP57H P59WFFGKIPRAKAEEMLSKQRHDGA
F L I R E S E S A P G D F S L S V K F G N D V Q H F K V L R D G A G K Y F LW V V 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
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按真 糖法测定,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 3.89~6.11mmol/L(70~100mg%)。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消化吸收 肝糖异生 肝糖原分解 氧化供能
血糖
合成糖原
转变为脂肪 或氨基酸 转变为其他 糖类物质
血糖水平的调节
(一)组织器官: 1.肝脏。 2 .肌肉等外周组织。 (二)激素: 1 .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胰岛素。 2 .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 ——胰高血糖 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三)神经系统。
AMP抑制糖原合酶,G6P、ATP激活
Ca2+
胰岛素
+
胰岛素降低血糖:
1、刺激糖原的生成
2、促进葡萄糖的分解
蛋白激酶A对糖原代谢的调节也表现 在两个方面: 1、促进磷酸化酶a的活性——促进糖 原分解 2、促进抑制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的 活性——抑制磷蛋白磷酸酶(PP1) 的活性,使糖原合酶处于磷酸化状态, 抑制糖原合成
1."高能"化合物_________
a. 对高能键水解△G0数值为正的
b. 包括很多有机磷酸化合物,象G-6-P c. 水解是绝对自由能变化大约为1-3kcal/mol d. 在从放能反应到吸能反应的能量转换中作为中间化合物 2.糖酵解中利用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所产生的能量而合成ATP时, 共同中间物为___
蛋白激酶A,cAMP,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Ca离子等 磷酸化 提高血糖浓度
促进糖 原分解
抑制糖 原合成
抑制糖 酵解
促进糖 异生
若是胰岛素呢?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1 . 贮存 能 量 。 2 .调节血糖浓度。 3 .利用乳酸:肝中可经糖异生途径 利用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来合成糖 原。这就是肝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或 间接途径。
糖原合成的特点:
6、从0开始合成时需要生糖原蛋白,起 引物作用,可催化8个UDP-葡萄糖成链 7、分支的意义:增加可溶性和非还原 端数目。 8、若糖原合酶遭到磷酸化则受抑制与 磷酸化酶正好相反
α-1,4
α-1,6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1、磷酸化促进分解
去磷酸化促进合成
2、AMP促进糖原磷酸化酶,G6P、ATP抑制
•3.分支:
•当直链长度达12个葡萄糖残基以上时, 在分支酶(branching enzyme)的催化下, 将距末端6~7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寡糖链 由α-1,4-糖苷键转变为α-1,6-糖苷键, 使糖原出现分支。 •包括α-1,4-糖苷键的切断和α-1,6-糖 苷键的形成
(二)糖原合成的特点:
1.必须以原有糖原分子作为引物; 2.合成反应在糖原的非还原端进行; 3 .合成为一耗能过程,每增加一个葡萄 糖残基,需消耗 2 个高能磷酸键( 2 分子 ATP); 4 . 其 关 键 酶 是 糖 原 合 酶 (glycogen synthase),为一共价修饰酶; 5 .需 UTP 参与(以 UDP 为载体)。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 glycogen) 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
合而成的带有分支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 糖原分子的直链部分借α-1,4- 糖苷键而将 葡萄糖残基连接起来,其支链部分则是借 α-1,6-糖苷键而形成分支。
α-1,6-糖苷键
α-1,4-糖苷键
糖原是一种无还原性的多糖。 糖原合成或分解时,其葡萄糖残基的添
α-1,6-葡萄糖苷酶
(G)n+H2O 所以分支部分生成葡萄糖
(G)n-1 + G
• 2.异构: •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 G-1-P G-6-P • 3.脱磷酸: • 由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催化,生成自由葡萄糖。该酶 只存在于肝及肾中。 • 葡萄糖-6-磷酸酶 G-6-P + H2O G + Pi
加或去除,均在其非还原端进行。
平均每12个葡萄糖出现分支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 肾和肌肉组织细胞的胞液中。
一、糖原的分解代谢
(一)反应过程:
糖原的分解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 1.水解:包括三步反应,循环交替进行。 ⑴ 磷酸解:由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从非还原端催化对α-1,4糖苷键磷酸解,生成G-1-P。
G + ATP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
G-6-P + ADP
• ⑵ 异构:G-6-P转变为G-1-P: •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 G-6-P G-1-P • • ⑶ 转形:G-1-P转变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 • UDPG焦磷酸化酶 • G-1-P + UTP UDPG + PPi
• 2.缩合: 糖原合酶 * • UDPG + (G)n (G)n+1 + UDP • 只延长,但不能重新开始,需要引物生糖 原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存在 • 生糖原蛋白:将8个葡萄糖自催化形成的 糖原分子的核心,从0开始 • 糖原合酶只有与生糖原蛋白结合才发挥作 用 • 合成酶与合酶的差异:前者需要ATP
4.葡萄糖-6-磷酸酶维持血糖的稳定水平 重要 5.磷酸解比水解的效率高,正磷酸也可使 水解
6.水解结果10%葡萄糖,为什么?
7.磷酸化酶a(活性)与磷酸化酶b 8、磷酸解所形成的1-磷酸葡萄糖除了高 效外,在肌细胞内不可自由扩散
二、糖原的合成代谢
• (一)反应过程:与分解完全不同
糖原合成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活化:由葡萄糖生成UDPG(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是一耗能过程。 ⑴ 磷酸化:
为什么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
(二)糖原分解的特点:
1.分解反应在糖原的非还原端进行; 2.是一非耗能过程; 3 . 关 键 酶 是 糖 原 磷 酸 化 酶 (glycogen phosphorylase) ,为一共价修饰酶,其辅酶 是磷酸吡哆醛。在氨基酸代谢中转氨。但机 理不同 4、葡萄糖可以快速动员,优先利用
(G)n+Pi
糖原磷酸化酶
*
(G)n-1 + G-1-P
⑵ 转寡糖链:当糖原被水解到离分支点四个 葡萄糖残基时(极限糊精),由葡聚糖转移 酶催化,将分支链上的三个葡萄糖残基转移 到直链的非还原端,使分支点暴露。 ⑶ 脱支:由α-1,6-葡萄糖苷酶催化。又称脱 支酶,将α-1,6-糖苷键水解,生成一分子 自由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