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蛋艺术简述
彩蛋冷知识

彩蛋冷知识
【最新版】
目录
1.彩蛋的定义与起源
2.彩蛋的类型与应用
3.彩蛋的象征意义
4.彩蛋的趣闻轶事
5.彩蛋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彩蛋的定义与起源】
彩蛋,又称复活节彩蛋,起源于西方的复活节节日。
它是一种精美的装饰品,通常用蛋壳或者塑料制成,表面涂有各种鲜艳的颜色和图案。
彩蛋在节日期间被赠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祝福和关爱。
【彩蛋的类型与应用】
彩蛋的类型繁多,有鸡蛋、鸭蛋、鹅蛋等不同种类。
在应用上,彩蛋广泛用于节日庆典、生日礼物、婚礼等场合。
近年来,彩蛋还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饰品,被用于家居装饰、个人佩戴等。
【彩蛋的象征意义】
彩蛋的象征意义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新生、希望、美好和幸福。
复活节期间,人们把彩蛋视为耶稣复活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诞生和新的开始。
此外,彩蛋还象征着大自然的复苏和丰硕的收获。
【彩蛋的趣闻轶事】
关于彩蛋的趣闻轶事层出不穷。
在古代,人们曾用鸡蛋进行占卜,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
此外,一些国家还举行彩蛋滚蛋比赛,参赛者将彩蛋
从山顶滚下,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获得胜利。
【彩蛋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彩蛋的制作工艺和材料也在不断创新。
未来,彩蛋或将采用更多的高科技材料和环保工艺,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此外,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彩蛋有望成为我国传统节日的一种新兴文化符号。
总之,彩蛋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艺术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民间手工艺品。
它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寓意吉祥、祈求平安的装饰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以其精美的工艺、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通常采用泥塑、木雕、陶瓷、玉石等多种材料制成。
彩蛋的外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绘制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花鸟、山水等。
这些图案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凤图案象征着皇权和贵族地位,花鸟图案则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设计、雕刻、上色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们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采用不同的技法,使彩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泥塑彩蛋需要经过揉捏、拼接、雕刻等步骤,木雕彩蛋则需要运用锯、刨、凿等工具进行精细的雕刻。
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古代,人们会在节日庆典、婚嫁喜事等场合使用彩蛋作为礼品,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如今,彩蛋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和购买。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历代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民间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清明节为什么要画彩蛋

清明节为什么要画彩蛋清明节为什么要画彩蛋清明吃鸡蛋,称为吃“节蛋”。
节蛋分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
画蛋可以吃,雕蛋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蛋雕艺术,融雕刻与绘画于一体,就是在蛋壳表面雕刻出精美的图案。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
传说,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是:“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而生契”,秦始祖大业也与蛋卵有关:“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把各种禽蛋煮熟,涂上颜色,称“五彩蛋”,把五彩蛋放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
明清时期,民间在婚娶、庆寿、得子,满月时,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表示人们对生命和生育的敬畏,同时祈福吉祥如意,人丁兴旺。
还有种说法,祭祖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徵“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出人头地。
寒食节,距清明节一两天,又称冷食节,禁烟节,冷节。
寒食禁火,熟鸡蛋无疑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食物。
踏青游玩,熟鸡蛋也是便携的食品。
民间流传吃了这个时节的煮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
传说古代孝感一带,人们都以打鱼为生。
因为野外作业,许多人得了头痛病。
恰巧神农路过,得知病情,就到处找草药,决心为百姓治病,可惜未果。
三月三这天,神农从山上捡来几个野鸡蛋,又挖了些荠菜,煮给人们充饥。
神奇的是,许多人吃了荠菜煮的鸡蛋后,头痛竟然消失了。
后来,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就延续下来。
民间有谚语说,三月初三,荠菜鸡蛋是灵丹。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可究其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年代,物质极其匮乏,吃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于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找一个充分的理由来犒赏一下空空的肚皮,以此点燃起生活的希望。
适逢春季,生命复苏,万物化育,于是,民俗事象在生命意蕴和人文意蕴之间有了美好而又适宜的契合清明,是教我们在爱中学会告别作家曹文轩曾说过:“大自然是在告别过程中完成它的季节轮替的,人类社会也一样。
清明节彩蛋的习俗

清明节彩蛋的习俗彩蛋是一种用鸡蛋在热水里煮熟后上色制作成的艺术品。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将彩蛋送给亲朋好友,用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怀。
而在一些地方,还有人会在家中自行制作彩蛋,用来装饰自己的家庭祭祀用品。
这一传统习俗早已延续了数千年,如今虽然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但人们依旧保留着这一习俗,传承着这份文化。
清明彩蛋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准备鸡蛋,然后将蛋壳上的膜剥去,放入开水中煮熟。
接着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彩色颜料,将煮熟的鸡蛋上色,可以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最后再用一层油脂将彩蛋表面擦拭干净,使其更加光亮。
由于这一过程简单易学,所以广大群众都能轻松上手,自制彩蛋。
在彩蛋制作过程中,人们会选取各种各样的色彩素材,如红、黄、蓝、绿等。
每种颜色代表着一种祝福,比如红色代表着喜庆,黄色代表着财富,绿色代表着健康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将各种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制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这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既展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寓意着种种美好祝愿,成为了人们表达对亲人朋友的关怀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清明彩蛋的制作还包含着民俗文化和艺术特色。
人们喜欢运用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如剪纸、刻画等,将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彩蛋的制作中。
在东北地区,彩蛋上常常绘制着蒙古族图腾的图案,在西南地区,则常常出现藏族的经文图案等。
这种文化融合既表达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明彩蛋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这项传统手工艺已经流传了成百上千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制作彩蛋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在传统手工艺中寻找快乐,还可以从中感受和传承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
同时,在将彩蛋赠送给亲友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彩蛋在清明节的习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通过彩蛋的赠送,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祝福和关怀。
同时,也通过亲手制作彩蛋,感受和传承了这一传统民俗文化。
画彩蛋的感受和收获

画彩蛋的感受和收获近日,我迷上了画彩蛋这项手工艺。
每当我拿起彩蛋和色彩盘,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世界中。
画彩蛋不仅让我获得了许多美的享受,还给了我一种独特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画彩蛋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通过调配不同的颜料,我可以创造出无尽的色彩组合。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们在彩蛋上交织出美丽的图案和花纹。
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彩蛋上涂抹、绘画,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表达出来。
这种自由创作的过程让我感到非常愉悦,也让我更加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画彩蛋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和减压的方式。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经常感到压力和疲劳。
然而,当我开始画彩蛋时,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似乎烟消云散了。
我可以专注于我的创作,沉浸在画彩蛋的世界中。
这种专注和投入让我完全忘记了外界的纷扰,让我感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除此之外,画彩蛋还让我学会了耐心和坚持。
画彩蛋需要细致的技巧和耐心的心态。
每一笔每一划都需要我慢慢地斟酌和描绘,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有时候,我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我不会轻易放弃。
我会不断尝试,直到达到我满意的效果。
这种坚持和毅力的精神也影响到了我的生活中,让我更加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最重要的是,画彩蛋给了我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每当我完成一颗精美的彩蛋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我会仔细地欣赏自己的作品,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励着我不断探索和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通过画彩蛋,我不仅得到了艺术的享受,还培养了耐心和坚持的品质。
我学会了在细节中发现美,学会了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表达自己。
画彩蛋给了我一种独特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我相信,画彩蛋将继续陪伴我,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让我们一起用彩蛋的美丽装点生活的画卷吧!。
彩蛋绘制——行走在指尖上的艺术

北京纪事60文◎ 刘颖我曾经在艺术品展览上见过彩蛋,蛋壳上绘制的图案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那么栩栩如生、别具一格。
一颗颗看似脆弱的蛋壳,经过匠人的手,竟能变成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让人匪夷所思。
我有幸采访到彩蛋绘制的非遗传承人赵伟老师,听她讲关于彩蛋的古今文化。
文化风采61彩蛋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发展于唐代,繁荣于清代,后被列入72行之一,称为花旦将。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赵老师告诉我,蛋壳与生活息息相关,蛋在古代人心中象征着吉祥,若谁家有了喜事,人们会把蛋抹上红色拿去送祝福。
彩蛋是赵老师的家传手艺,她说:“父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画画非常漂亮,我从小看父亲画彩蛋就很感兴趣,决定这辈子就搞工艺美术了。
后来赶上工人下乡,我不到16岁就去了黑龙江,走的时候除了行李外还随身带了两本很厚的手稿。
那时每天从凌晨三点一直干活到天黑,晚上回去后用仅有的两舀子热水洗洗赶紧休息,特别困的时候嘴里叼着馒头就能睡着。
就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我也要点着油灯画彩蛋,有时候笔尖冻硬了,哈哈气继续画,有时候手冻僵了,笔掉了都不知道。
就因为心里喜欢画彩蛋,所以并不觉得有多苦。
”画彩蛋在那段时间成了赵伟老师的精神支柱,每当想家或是疲劳的时候拿出来画一画,所有的负能量都会消失。
赵老师如今已经60有余,但依然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赵老师凭借家传手艺和对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多年来不断地追求和创新着蛋壳文化,创造出“一蛋双画、一蛋双雕、一蛋双绣”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三绝”。
蛋壳的种类分为鸡、鸭、鹅以及蛇、鸽、鸵鸟几种,最小的是鸽子蛋,也是制作起来最艰苦的。
挑蛋的时候很严格,蛋的品相得好,不能一边大一边小,颜色要好,钙质也要好……在蛋壳的处理上,最传统的是在整个蛋的三分之二处扎个眼儿,再用针管往里打气,打充分后蛋黄蛋清就会往外流,流完后再打进清水反复清洗,控干后把眼儿堵上,从外表看就是一个完整的蛋。
在最开始绘制蛋壳的时候,用的是整个的蛋,后来有人问赵老师,能不能画一对彩蛋?当时赵老师认为,画应该没问题,但困难之处是能否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蛋。
画彩蛋的感受和收获

画彩蛋的感受和收获彩蛋是指在平时的生活中隐藏着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们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喜悦。
而画彩蛋,则是一种将创意和艺术结合起来的活动。
通过绘画和装饰鸡蛋,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能够给他人带来欢乐和惊喜。
首次尝试画彩蛋时,我对这个过程和结果都感到非常好奇。
我选取了一颗普通的鸡蛋,准备用彩色的颜料进行绘画。
在画彩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和创作的愉悦。
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我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画彩蛋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和专注。
画彩蛋需要细致入微的处理和绘画技巧,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我发现自己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专注和耐心。
这种专注和耐心不仅在画彩蛋时有用,也能够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画彩蛋还让我体会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绘画和装饰鸡蛋,我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
每一个彩蛋都是我心灵的一部分,是我对于美的追求和热爱的体现。
当我完成一颗彩蛋时,我感到非常的满足和自豪。
画彩蛋也让我学会了欣赏和分享。
我发现每一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意和独特的方式来装饰彩蛋。
通过欣赏和分享,我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能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画彩蛋的过程也是一种释放和放松自己的方式。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能够暂时抛开生活的烦恼和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
这种专注和沉浸让我感到非常的舒适和放松。
画彩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调剂。
画彩蛋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喜悦,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它教会了我专注、耐心、创意和分享。
它让我体会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它也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和乐趣。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画彩蛋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表达方式,让我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蛋雕工艺礼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蛋雕工艺礼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蛋雕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将普通的鸟蛋或鸟蛋壳转化为华丽的工艺品。
蛋雕工艺礼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承载着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和历史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蛋雕工艺礼品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蛋雕工艺礼品在东方文化中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鸟蛋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蛋雕工艺礼品通常用于装饰和祈福,代表着繁荣、和谐和美好的生活。
在华人社区的传统庆祝活动中,人们会互赠蛋雕工艺礼品,以表达对彼此的美好祝愿。
此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蛋雕工艺礼品也被用作皇家礼品,以表彰功绩或显示统治权威。
在西方文化中,蛋雕工艺礼品也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基督教文化中,鸟蛋代表着复活和新生命的象征。
因此,蛋雕工艺礼品常常与复活节相关联,成为庆祝这一重要宗教节日的装饰品。
另一方面,在希腊和俄罗斯正教会中,彩蛋代表着复活的希望和重生的象征。
人们会用鲜艳的颜色和精心雕刻的设计装饰彩蛋,然后在复活节期间互相赠送。
这种传统一直持续至今。
除了基督教文化,蛋雕工艺礼品在其他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象征角色。
在印度教文化中,孵化的蛋代表着神秘和神圣的孕育。
印度教徒相信,宇宙的起源来自于一个巨大的蛋,称为“梵蛋”。
因此,蛋雕工艺礼品在印度教的庆祝仪式中经常出现,被用作祭祀和祈福的物品。
这些蛋雕艺术品通常以复杂的几何图案和神话故事为主题,展示着丰富的印度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非洲文化中,蛋雕工艺礼品也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埃及文化中,鸟蛋被视为生命和再生的象征。
考古学家在古代埃及的坟墓中发现的装饰蛋显示了当时人们对来世和重生的向往。
这些蛋通常用金属装饰并以壁画形式展现,具有高度精细和富有艺术性的特点。
类似地,在南非祖鲁文化中,鸟蛋被视为家庭和子孙繁衍的象征。
人们会用彩蛋来装饰自己的住所,并在传统节日中将它们互赠。
总的来说,蛋雕工艺礼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彩蛋艺术简论
中国彩蛋艺术简论
张春嘉著
彩蛋是工艺艺术当中的一支艺术奇葩,民族的瑰宝。
一枚寻常而不显眼的蛋壳,总是与垃圾为伍,被人们随手丢弃。
而在世界各地的民间艺人,通过灵巧的双手与智慧,以它为载体,游笔弄刀,在方寸之间纵横驰骋,将它变废为宝,创作出许多珍奇的艺术品,令观者赞赏不已,惊叹彩蛋工艺品的精巧别致,以至于爱不释手。
运用蛋壳制作装饰品,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
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就出现了把蛋皮弄成碎片,然后饰嵌于深沉的大漆之中,形成古朴雅致、变化微妙的图案纹样。
春秋初期齐国上卿,著名政治家管仲在《管子·多靡篇》中曾提到“雕卵然后瀹之”,意思是说把蛋用彩画装饰,然后再煮。
而把整个蛋壳染成红色,或者涂上吉祥的纹样,做为婚嫁喜庆,生儿育女的吉利礼品,是我国民间久已有之的一种风俗。
在北京、山东一些地方,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把鸡蛋涂上色彩煮熟。
到郊外踏青春游时,少女和儿童将彩蛋顺着山坡滚下去,比赛谁的彩蛋滚得最远,以此当作游戏,增添游兴,然后野餐时再食用彩蛋。
至今,广东、福建、四川、河北等地区,在妇女生小孩或老人寿辰时,乡里亲朋、左邻右舍还有馈赠红蛋和吃染红熟鸡蛋的风俗,以表示祝贺。
据说,在清代中叶,北京、苏州等地的庙会上,就有彩蛋出售,上边画有戏剧人物脸谱及猴、鸡、狗、猪、鼠等十二生肖,既供玩赏,又可去皮食用。
此后,一些古玩摊子上也出现了煮熟的彩画蛋,绘制加工的水平,也有了提高,由此而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在清《日下旧闻考》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余尝于灯市见一灯,皆以卵壳为之,为灯、为盖、为坠、凡计数十百枚。
每壳必空四门,每门必有榱栱窗櫺,金碧辉耀,可谓巧绝。
清末,瑞安有一位老人精画彩蛋,五十岁左右时,还能在一个鹅蛋上画出水浒一百零八将,情节生动,人物神态逼真,人们叫他“花蛋叔”。
那时,不论北方或南方,应市应节就有彩蛋,曾流行有“龙灯鸡蛋壳”的说法。
画蛋壳还列入七十二行,对画像的叫:“丹青师”,对画建筑图案的叫“彩画师”,对画彩蛋的叫“蛋花师”。
中国彩蛋艺术自唐宋年间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发展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制作技艺日臻完美,从绘画到装璜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花色品种也增多。
现在的彩蛋已经不是用煮熟的蛋制作了,而是先将蛋清蛋黄取出,在生的空蛋皮上绘画。
这种工艺品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行销国内外。
山东荷泽等国内生产的工艺彩蛋曾出口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
在西方国家当中,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传统基督教节日,其主要装饰品和礼品就是彩蛋,也称复活蛋,家家户户悬挂着彩蛋。
基督教认为,这含有“耶稣复活”的寓意,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彩蛋工艺品在欧洲国家中广为流传,波兰、匈牙利、罗马利亚等国也是出口彩蛋的主要国家。
而澳大利亚政府将其国家特有的鸟类鸸鹋的卵壳雕上精致景物作为礼物赠送给与其结交的国家,以示友好的象征。
彩蛋的品种花色繁多,有单个的,成双的,也有成组成套的,如黄山十二景,红楼十二金钗;也有的排列成方成圆、成宝塔、灯挂、堆山等形式;还有一种立体画彩蛋,即在蛋壳内装有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英男秀女等,再装进一只小灯泡,电路一通,宛如月宫再现;还有雕花式彩蛋,素色图案若隐若现,清雅脱俗,施以色彩绚丽多姿;还有镂雕式彩蛋,更显工艺奇绝,
玲珑剔透,引人入胜;还有刮刻式彩蛋,呈现浮雕效果,或表现各国硬币图案,或表现世界万物各款式样等,琳琳种种,变化无穷,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刺绣彩蛋,就是在脆薄的蛋壳上钻出过千的小孔,再用细若发丝的针在蛋壳上刺绣,通过各色彩线的穿入、穿出构成玲珑精巧的手工蛋绣艺品,堪称一绝。
最精彩的当是将以上各工艺相结合,创作出更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
彩蛋,是在很小的面积上,如邮票一般,以民族传统技法或西洋画等技法描绘,亦可以刀代笔,或写奇峰耸秀,于烟云幻雾之中,江河万里,舟楫往来;或写杏花春雨,夏柳荷塘,秋山红叶,雪岭苍松;或写翠鸟飞燕,喜鹊登枝,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或写天上人间,神佛仙女,巾帼婵娟,历代帝王;或写各国元首,历届政要,战争风云;或写万国卡通,动漫男女,趣稚可人......寸间千里,咫尺万变,层次分明,精致入微。
由于蛋壳本身质地细腻,莹洁如玉,越发显得画面简洁凝重,清秀俏丽,小中见大,别具一格。
彩蛋工艺比较细致、繁琐,选料也十分讲究。
彩蛋的原料来源广泛,鸡、鸭、鹅、鸵鸟等禽类的蛋壳都可以,但从蛋壳的薄厚及表皮的质地,光洁滋润来看,还是选择鸭蛋皮为宜,它细腻晶莹,洁如雪,润如脂,薄如纸,小巧轻盈。
而其它禽类的蛋壳表皮虽然比较粗糙,底色不一,却可籍以表现独特的艺术风格。
彩蛋的加工制作,要经过挑选、抽空、清洗、风干、堵洞、配座、绘制、题款、罩光、包装等工序。
每一环节都极其严格,要是其中一环马虎了,都会使作品前功尽弃。
所以只有认真做好当中的每一步,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精品来的。
我国彩蛋艺术虽然精美绝伦,但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一直以来都处于不入流的状态。
如在民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彩蛋艺术组织,而且在互联网信息里,有许多民间工艺栏目里都没有设置彩
蛋这一专栏,甚至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民众都不知道彩蛋为何物。
因此,如何使丰富多彩的彩蛋艺术能真正的展现她应有的光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十分重视与大力发掘民间各类手工艺术,也相对的组织了各种民间艺术的研究机构,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
加上当今盛世收藏热也刺激了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有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将给我国工艺美术产品走向世界提供绝佳的机遇;而且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相应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对本国以至全世界的本原文化作出有力的保护与推广,而我国目前已经在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先知先觉的明智抉择,对于民间艺术的全面发展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民间艺人不单要乘着这一春风向前发展,最主要的还是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进行再创造,坚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对个人的修养、专业学识的修为与提高,技能上创新与巩固,用料质量与制作工艺的改进,以及包装的考究设计,还有就是用平和的心境,踏踏实实的去做,自强不息,广交同好,相互促进,主动以任何方式展示我们的彩蛋艺术精品,比如各类展览,网站展示等,为中国彩蛋艺术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各国艺术机构进行艺术交流,让更多喜爱美好事物的人们欣赏到精美的彩蛋艺术精品,使中国彩蛋艺术发扬光大,真正成为艺林之中的一支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