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7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7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7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例文略,参考12月11日典例部分。

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的。

【试题分析】要……打开自己”。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代理北大校长智效民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建设需要,远在西南边陲的北京大学等单位需要尽快返回北平。

当时人们把这一行动称为“复员”。

傅斯年逝世后,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在回忆文章中说:“抗战胜利,各校复员,北京大学地位重要。

我和他商量,想请胡适之先生担任校长,他也极力主张。

不过胡先生不能立即回国,结果,又把代理校长推到他的身上。

他当时虽表示不愿,但北大是他的母校,而胡先生又是他的老师,我以大义相劝,他也不得不勉强答应。

”傅斯年在北大校庆时曾经表示:蒋梦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不如胡适之,但他办事的能力也比胡先生强。

因此他半开玩笑地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

”蒋梦麟听到这番话以后,幽默地对他说:“孟真,你这话对极了。

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人是北大的功狗。

”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有两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45年9月,傅斯年以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身份参加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

随后他派遣陈雪屏、郑天挺、杨振声、曾昭抡等人回到北平接收北大校产,为学校复员做准备。

不久傅斯年也抵达北平。

在以后的短短半年中,他还争取到了北大周围的许多敌伪房产和无主民房,其中包括相公府、东厂胡同的黎元洪故居、旧国会大厦等建筑。

为此,他在致敌伪产业处理局等部门的公函中称:“查本校复员在即,需用房屋至为迫切。

高二下语文参考答案 2018.7.9

高二下语文参考答案 2018.7.9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2018.7 1.【答案】D(3分)【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概括文章的内容。

A项原文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在……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把未然说成已然; B项“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说法过于绝对;C项原文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选项说成“在未来都是”,扩大了范围。

2.【答案】B【解析】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错误设置一般为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

答题时注意理清文本的结构,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文中使用的论据以及论证方法。

然后分析各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

B项论据与分论点不对应,论据应证明分论点。

伯克曼·克莱的论据是为了论证分论点“应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3.【答案】C【解析】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形式出现,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C项中“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毫无用武之地”曲解文意。

全国新高考2017-2018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全国新高考2017-2018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8-2019全国新高考高二月考语文试题语文学科高二年级命题人:校对人: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的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②按照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分类法,潮菜因为地处广东而归入了粤菜,但已故的美食家唐振常却不以为然。

他在《饔飨集》中说:“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为什么潮菜不能归入粤菜?为什么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自己的名声?③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7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当地大饭店的名厨整理出版一套6册的“菜点选编”丛书,没有把潮州菜汇编到《广东菜点选编》一书中去,而是与福建菜合编为《福建潮州菜点选编》。

这说明在专家名厨的眼里,潮州菜反而与闽菜存在着更多的共性。

④位于粤东一隅的潮州古属七闽,境内土著与闽越人无异,自秦始皇之后虽隶属广东,移民却多数来自福建,所以宋代的《舆地纪胜》说潮州:“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

”潮菜的很多菜品及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者大同小异的,如蚝烙、生腌成蟹、古法蒸鱼、沙茶酱等;潮菜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索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

只不过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⑤菜系之名,实际是上世纪70年代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属于地域范畴。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月调研考试高二语文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月调研考试高二语文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月调研考试高二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得文字,完成1~3题。

庄子为宋国没落贵族得后代,曹雪芹也出身于没落得贵族。

她与庄子一样,天分极高,年幼时都曾受到系统得传统文化教育,饱读诗书,胸藏锦绣;又都做过短时期得下层职员;庄子为漆园吏,雪芹做内务府笔帖式。

庄子凭借编织草鞋与渔钓以维持生活,雪芹则就是靠着出售书画与扎绘风筝赚取收入。

这样,她们便都有机会了解底层社会,包括一些拒不出仕得畸人、隐者。

曹雪芹厌恶八股文,绝意仕进,她与庄子一样,以极度得清醒,自甘清贫,逍遥于政治泥淖之外。

综观曹雪芹得一生,以贫穷潦倒、维持最低标准得生存状态为代价,换取人格上得自由独立,保持自我得尊严,营造一种诗性得宽松、澹定得心态,祛除一切形器之累,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得陶醉感与轻松感。

这一切,都与庄子相类似。

曹雪芹与庄子都生活在社会危机严重、“艰于呼吸视听”得浊世,这样,她们两人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梦境,借以消解心中得块垒,寄托美好得愿望,展望理想得未来。

作为文人写梦得始祖,庄周托出一个虚幻、美妙得“蝴蝶梦”,将现实追求不到得自由,融入物我合一得理想梦境之中;雪芹乃织梦、述梦、写梦得集大成者,通过荣宁二府中得“浮生一梦”,把审美意识中得心理积淀,连同诗化情感、悲剧体验、泣血生涯与盘托出,在现实之上搭建起一个以女儿为中心得悲凄、净洁、华美得理想世界。

庄子就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争取与捍卫人得自由得思想家。

而雪芹则就是把自由得思想意志当作终身信条,并通过典型人物宝玉来集中阐扬这一精神意旨。

宝玉坚决反对“仕途经济”“八股科举”“程朱理学”,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放纵不羁,自由任性,这样得个性特征,显然带有庄子思想得影子。

曹雪芹接受庄子得影响,接受得就是“一种理想人格得标本”,在吸收与接纳、递嬗与传承得过程中,也体现了其个性化特征。

比如在思想观念方面,迥异于庄子,曹雪芹得佛禅情结、色空观念、悲剧意识广泛地浸染于作品之中,“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是其最具代表性得经典表述。

2017-2018学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 Word版含解析(参考版)

2017-2018学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 Word版含解析(参考版)

2017-2018学年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

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

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

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

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

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

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

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

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

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四次考试题 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四次考试题 答案

2016级高二语文第四次考试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小题1】B【小题2】C【小题3】B解析【小题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B项原文是宋元间人读《资治通鉴》需要有人为扬子津作注,不是胡三省读《资治通鉴》有困难。

胡三省正是作注的人。

【小题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C项原文“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不是江中正对扬子津处;造成航向十分不便也夸大了事实。

【小题3】文中未见“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的相关描述,属无中生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4.【答案】A、【解析】B项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

C项错误在于不是如该项所说“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

D项错误在于还没如该项所说的成为现实。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答案】①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②他从小受到母亲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③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一点2分)【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答案】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

②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

③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

④不为官位和金钱所诱。

(一点2分,任意三点,满分)【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7.B(A“拘谨刻板”的理解不恰当,侯一凡的形象没有这样的特点。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7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7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

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

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

至暮,哭而归,不食。

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饮泣强食。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既饮茗,问其里若姓。

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

”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

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

”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

”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

”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宗质拜曰:“然。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

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

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

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

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

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语文试题 解析版

苏州市2018年阳光指标调硏卷高二语文Ⅰ2018.6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艺术中的“隐”,是为了“现”,为了让自己不便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心迹在自然造化之间无余,这个“隐”需要艺术家自加磨砺。

②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带给人更多的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

③语言是成人的童话,许多优秀的作家,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他们的作品语言丝毫感受不到耄耋之年的,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 坦白耳濡目染老气横秋B. 坦露潜移默化老气横秋C. 坦白潜移默化老态龙钟D. 坦露耳需目染老态龙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

坦白:指如实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或罪行)。

坦露:指坦率地表露出来,常常指人的情感和心意。

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用“坦露”合适。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品性或习惯受到影响、感染而无形中发生变化。

结合“使我们在”分析,用“潜移默化”。

老气模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前者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

结合“他们的作品语言丝毫感受不到耄耋之年的”分析,用“老气横秋”合适。

综合B项正确。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前《自京赴奉先县怀五百字》)B.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白居易《对酒吟》)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D.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秋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A项,“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B项,“红袖”代指美女;C项,“桑麻”代指农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

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

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

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

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

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

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

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

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是巨大的应力考验。

与鸟、蝙蝠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

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

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

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

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

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

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
直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冲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
飞行》)根据文意,下列说话不能支持“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脊髓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参考答案】
C
程学奇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筛选整合信息包括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前者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次留主,通过剪裁把相关信息提取出来;后者指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归纳,使之符合题目要求。

具体考试中主要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题目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戴上一顶非常精密的“仪器帽”,就能在电脑显示屏上清楚地“读”出你在想什么……这种科幻片中常常出现的情景,在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上演,不过,戴“帽子”的是
灰色小老鼠。

小鼠头上戴了一个特殊的“帽子”,这是研究小组研制出的世界上最轻巧的精细微电极推进器,96根比头发丝细得多的微电极就插入小鼠大脑的海马区域,这里是形成长久记忆的关键区域。

这些微电极能够记录到小鼠260个脑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并将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然后,科学家设置了三个恐怖情节。

一是“月黑风高夜”,就是在特定环境中给小鼠背部突然吹一股冷风,让它毛骨悚然;二是“电梯失控下坠”,就是把小鼠放在特制的小电梯中,做自由落体下降,猛然着地;三是“地震刺激”,小鼠被放在特制的小电梯中,然后电梯突然猛烈左右摇晃。

由于这些经历能够产生令人难忘的记忆,研究者猜想大脑中会有许多神经元参与这些记忆的编码,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与新记录技术的结合,来探索和破译大脑编码的奥秘。

科学家们发现,小鼠每次经历“险境”时,在海马区域的许多神经元对这种惊吓刺激有着各式各样的放电反应。

而且,研究人员发现,一小撮神经元能够组成记忆编码的神经网络单元,对于相同的刺激,这一小撮神经元的反应基本相同;而对于另一些刺激,这一小撮神经元可能毫无反应。

科学家们通过这些编码单元的激活与否,把每一种惊吓经历转化成一串二进制数字,这种数字化的编码互动式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对不同的个体乃至不同种群动物的大脑编码活动进行直接比较和分析。

在分析了大量的神经元的活动情况之后,他们现在已经可以根据小鼠神经元的情况,反推出当时小鼠是受到了哪种惊吓刺激,正确率100%。

虽然目前该研究的实验对象只是小鼠,但是,这为人类最终破解大脑的记忆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因为人脑和鼠脑乃至世界上大多数哺乳动物大脑的“海马”所用的编码方式都是一样的,因此,人的大脑很可能利用同样的原理来完成记忆之外的其他高级认知功能。

但是,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人类大脑有140亿个神经元,目前最先进的仪器也只能读到小鼠的260个神经元,所以要研发一种能够监控140亿个神经元的“帽子”难度非常大。

其次,这个“帽子”要戴到脑子里面去,给人的大脑插上电极还有伦理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

实验现场,能听到小鼠的思考“咔嗒咔嗒——”这不是小闹钟的秒针走过的声音,而是一只灰色的小老鼠“思考”的声音。

这只小鼠正在自己的“窝”里玩玩具——几个特制的汽车、娃娃。

从显示器上看,它的大脑神经元活动很平静,“咔嗒咔嗒”的神经元活动声也很均匀。

科学家们坦言,目前,他们也没有完全读懂小鼠的心思,只有几种特定的惊吓情况能够读懂,而一些平和的情绪还有待研究。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1.下列有关小鼠“编码单元”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鼠大脑中会有许多神经元参与这些记忆的编码。

B.小鼠的海马区域的许多神经元对受到的惊吓刺激产生各种放电反应。

C.小鼠的一小撮神经元组成记忆编码的神经网络单元。

D.小鼠对于外界刺激在其同一小撮神经元中表现出来相同的反应。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在小鼠头上戴的一顶精密的“仪器帽”,实际上就是测定小鼠脑神经元活动情况的精细微电极推进器。

B.小鼠神经元对于外界相同的刺激的反应是基本相同的,而对于外界的另一些刺激,则会有不同的反应。

C.研究发现,形成小鼠长久记忆的关键区域,应该是它们大脑的海马区域,这个区域里有260个脑神经元。

D.数字化的编码有助于科学家们对不同个体乃至不同种群动物的大脑编码活动进行直接的比较和分析。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设置了三个恐怖情节,目的是通过测试小鼠脑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进而探索和破译小鼠大脑记忆编码的奥秘。

B.目前大脑思维的推断和记忆密码的破译研究的实验对象主要是小鼠,也逐步迈入了人类大脑记忆密码的最终破解的关键研究阶段。

C.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也只能读到小鼠的260个神经元,所以要研发一种能够监控人类大脑140亿个神经元的“帽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D.通过实验,科学家们能够在显示器上看到并掌握小鼠的神经元活动情况,从而读懂小鼠的各种心思。

1.D
【解析】D项,根据原文“一小撮神经元能够……可能毫无反应”可知,对不同的刺激小鼠的反应不同。

2.C
3.A【解析】B项,“逐步迈入了……研究阶段”把未然当已然。

C项,原文是说“难度非常大”,并非说“绝对不可能”。

D项,原文说“他们也没有完全读懂小鼠的心思”。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