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五课第一框导学案 公开课

合集下载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导学案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导学案

南村中学政治学科导学稿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离开了,文化就会成为,,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一方面,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的发展,为提供了,准备了。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

①文化具有、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②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是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和。

3、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的重要保证。

4、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就应该充分认识时代意义;关注根本利益,理解基本需求,虚心;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二)主干知识**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2、文化创新的作用3、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三)合作探究:材料一:(1)记者下去了,好新闻才能上来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2011年8月2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该文风”活动进行部署。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基层一线,才能汲取养分,不断发展(2)8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了2011年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名单,来自全国各地的24名作家入选。

问题一:新闻工作者、作家为什么要到基层体验生活?问题二: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闻和文学作品?材料二:巴尔扎克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大师,他的箴言是:“观察一切,牢记一切。

文化创新源泉与作用导学案(打印)[1]

文化创新源泉与作用导学案(打印)[1]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导学案●班级___●姓名______●组别___●小组长_____【教师寄语】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文化创新的作用。

【学习难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要求:阅读回顾教材P48—51页知识,完成以下内容,初步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勾划并标注好3、要求: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作者,谁就应该自觉的投身于当中。

只有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人民群众对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预习后我的疑问:-学贵知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他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大批的歌曲,既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

王洛宾为什么能够创作出深受人们喜爱的优秀文化作品?四、合作探究提升能力(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并明白为什么)建○议:请同学们认真夯实基础知识,并结合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合作探究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珍惜时习○学○○间、做好记录。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导学案)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导学案)

姓名 班级第五章文化创新【导学案】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习目标 明确方向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

理解:(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重点、难点)树立文化自信——政治认同(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

承担社会责任——公共参与(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深刻意义(重点),增强法律观念——法治意识运用:联系现实,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重点),培养实践能力——理性精神自主学习 把握基础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

2.文化创新是 的必然要求3.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是文化创新的动力4.创新是 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 ,文化创新能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的重要保证。

5.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 、 、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6.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当中,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 ,虚心向人民群众 ,从人民群众的 和丰富多彩的 中汲取营养, , ,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相关人员介绍孙强的团队,沉下心来埋头做下去。

2016年底,黑暗之中,曙光初现。

孙强说“我们终于发现两种因子的加入,两个关键因素的加入,这个胚胎发育很好,就是优质克隆胚胎,提升了四倍不止。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应该有希望能够移植成功。

”除了胚胎难以发育,猴子的克隆如此艰难。

另一个原因就是灵长类动物细胞核特别脆弱,轻轻挤压都会导致发育失败。

而且替换细胞核的过程,要求苛刻。

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

中科院神经所刘真:“第一次主要是在用这个设备(显微镜、偏光振设备)在找这个细胞核。

找的话就花了很长时间。

几分钟吧!基本上把这个细胞核去除以后,这个卵子就死亡了。

可以清楚的看到,探针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破裂,其中的卵细胞质流失,导致失败。

既要快,又要准。

为此,刘真使用了数千枚卵子进行练习。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学案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学案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教学目标】一、明:(明确任务)1、举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阐述文化创新的意义。

【自主学习】二、知:(基础过关)(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创造出自己特有的。

离开了,文化就会成为、,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提出,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准备了。

(二)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是。

1、文化创新。

(1)文化社会实践,又社会实践的发展。

(2),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原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推动文化、、、,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主体: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文化创新的具体要求(1)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

(2)关注最广大人民的群众的根本利益。

(3)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三、懂:(疑难突破)1、区分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新文化的本质。

2、全面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优秀导学案

5.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优秀导学案

《文化创新地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文化生活》第2单元第5课第1框设计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地实质在于文化创新.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地源泉和动力.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地反作用.4、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地主体、文化创新地主体.5、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生活实际把握事物本质地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地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地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用于创新地热情.2、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重要意义,增强进行文化创新地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教学分析教学重难点: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地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地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三、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启发式”地教学指导思想,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使用多媒体道具,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情境诱发学生地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地积极性.1、探究分析法借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地活字印刷术表演来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表演地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创新”这个概念.2、实例引导法借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地活字印刷术表演、印刷术地发明和发展、京剧地发展等例子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3、案例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采用张艺谋为案例来给学生讨论,调动他们地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激发他们地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4、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整体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背景,让学生明白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之间地关系.除了以上教学方法,我还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常规教学方法并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来评价本堂课地教学效果.2、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地运用效果来评价本堂课地教学效果.六、备注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xHAQX。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导学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导学案

户县第四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高二政治全级)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参考答案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材助读答案(略)独学自测:自测1.这是因为: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③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自测2.C 自测3.D 自测4.D探究点一:问題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文化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文化勘新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问題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文艺工作者应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世界文明成果;③文艺工作者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探究点二问题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①文化产生于社会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正确反映实践的发展、时代的要求,才能为社会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

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

无数事实一再向人们确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并由此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2: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li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导学案

li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导学案

第五课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理解社会实践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意义。

3、感悟文化创新的意义,在各个领域勇于进行文化创新。

【合作探究】探究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与必然性(1)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___________ 。

(2)必然性:文化创新是 _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____________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____________ 、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 ____________ 。

(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____________ ,提出 ____________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____________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____________ 。

探究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文化源于 ____________,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2)推动 ____________ 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1)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_________,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_________。

(2)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_________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探究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_________、体制机制、_________创新,解放和发展_________,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文化创造的主体:_________。

3、文化创造者的作用和责任( 1)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导学案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导学案

页眉内容第五课文化创新第1课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2)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2.能力目标:(1)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2)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①。

2.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③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④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⑤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⑥的繁荣。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⑦,解放和发展⑧,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⑨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起什么作用?2.怎样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3.文化创新的意义一、中国作家协会经常组织作家到基层采风。

作家们通过自己的文字生动记录了基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文章。

请你谈谈作家进行文学采风活动的原因。

二、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中国记协等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前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

你觉得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地位如何?当代文化工作者如何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这是因为( )。

①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文化创新②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④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文化创新的作用。

★预习案★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体及两点作用。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1思考交流;2、3、4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探究案★
材料新中国成立65年来,从起步、成长,直到今天的发展、繁荣,国产动画片给每一代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合作探究(5分钟)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我国的国产动画片能深受喜爱,并成为众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不同时期我国的动画片的主题、形式各异?这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三:有人说,动画片给儿童的一种娱乐,对它创新没有太大的价值。

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四:有人说,中国原创动画的发展振兴,不仅需要动画创作者的坚持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你认同吗?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我国的国产动画片能深受喜爱,并成为众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思考: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自己制作的动画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写意画面,配音与音乐方面也充满时代气息。

创作者以本身的生活体验结合我国传统题材当家,在此基础上更充分地展开想象,注入现代元素。

思考: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
材料:1、萌芽期(1949-1959)特点:初露光芒。

代表作品:《神笔马良》、《猪八戒吃西瓜》、《三毛流浪记》等。

主要类型:木偶片、黑白片。

2、崛起期(1960-1969),特点:美术电影盛行。

代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1960)。

主要类型:水墨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
3、蛰伏期(1970-1979),特点:民族风。

代表作品:《哪吒闹海》(1979)。

主要类型:水墨动画片、剪纸片。

4、繁荣期(1980-1989),特点:百花齐放,代表作品:《葫芦兄弟》(1986,剪纸),主要类型:剪纸片、水墨片、系列片
5、转折期(1990-1999),特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代表作品:《宝莲灯》(1999),主要类型:系列片。

6、活跃期(2000-2014),特点:技术转型,代表作品:《喜洋洋与灰太狼》,主要类型:系列片、flash动画。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不同时期我国的动画片的主题、形式各异?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文化创新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
合作探究三:有人说,动画片给儿童的一种娱乐,对它创新没有太大的价值。

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思考: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何作用? 你是怎样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的?
2、由于动画片中塑造的许多人物,体现正义、亲情,促进孩子的成长。

同时使得我国的动画事业的腾飞,作为一种产业利用起来,吸收先进的创作理念和知识以及技术,发掘和培养人才,争取早日实现新的飞跃。

思考: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有何作用?为什么?
归纳文化创新的作用。

归纳总结.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尽管中国动画曾经有辉煌的过去和骄人的成绩,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今天,中国动漫却令人沮丧地衰弱,其令人悲哀的现状有目共睹:资料表明,现在青少年最喜欢的动漫作品,绝大多数是日本和美国的,而中国原创动漫几乎毫无影响力。

(过渡)谁去创新?我们要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呢?
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探究四:有人说,中国原创动画的发展振兴,不仅需要动画创作者的坚持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你认同吗?
在面对动画创作时,应该保有一颗质朴纯真的童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艺术性、思想性、哲理性、社会性等各方面的表现上进行研究。

真正的实践者是广大的观众,所有的智慧都在观众那里。

只有观众才真正知道自己所需要什么样形式的动画。

思考:
2、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Ⅲ.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文化创新的主体和根本目的分别是()
A.文化工作者发展先进文化
B.艺术工作者彻底抛弃传统文化
C.人民群众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作业:辨析题
有人说,文化作品都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所以文化创新的主体是文艺工作者。

对此你怎样看?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