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原则基本认识

合集下载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念1、含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行政法的根本价值,指导行政法制定、执行、遵守以及解决行政争议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救济各个环节之中。

2、功能主要有二:一是统领与繁衍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体现其中的法律价值和基本理念。

二是补充法律、法规、规章之欠缺,或改善法律适用的僵化不合理状况。

3、来源行政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二是,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

4、基本原则的确定标准(1)法律性(2)特定性(3)普遍性(4)适用性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现状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主客观的统一,各国对其的认识并不相同。

(一)国外英国:议会主权原则、法治原则、越权无效原则和自然公正原则;德国: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法国: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均衡原则;美国:正当程序原则。

(二)国内1、姜明安:实体性基本原则与程序性基本原则。

前者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后者包括: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平原则。

2、张树义:责任行政、行政合法性、行政合理性原则。

3、方世荣:根据国务院2004年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为基本原则为依法行政原则,包括六项子原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高效便民和权责统一。

4、余凌云:依法行政、比例原则、合法预期保护、正当程序。

5、周佑勇:行政法定原则、行政均衡原则、行政正当原则。

三、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1、含义:又可称为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

2、内容法律优位原则(1)概念亦即消极意义的依法行政原则,是指法律处于优越于行政活动的地位,一切行政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内容a、法律的效力等级高于行政立法b、一切行政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法律保留原则(1)概念:是指在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等事项方面,只有法律明确授权,行政机关才能实施相应的管理活动。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
第二章 行政法的 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灵魂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一)含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制 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制行政行为的 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它贯穿于 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 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 •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在行政法调控行政权的历史中 形成的,由行政法学者高度概括出来调整行政关 系的普遍性规范。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 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 《立法法》
吗?
• 妇女权益保障法§40:“禁止对妇女实施性 骚扰。” • 国务院能否制定反性骚扰的行政法规:性骚 扰? • 何为性骚扰,肢体的骚扰、语言的骚扰、还 是信息的骚扰?到什么程度叫骚扰? • 伊湖水《我爱上了王小丫》:小丫是个可爱 的女孩子/要是不去主持电视节目多好/最好 和我一起在山坡上放牛/我放牛的时候,她打 猪草/没人的时候就亲一亲/当然不用避开牛
• 如何理解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 “法”? • 行政合法性原则,指不仅要符合立法机关 的立法,也要符合行政机关的立法。这表 明,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法也在不断发展, 具有时代的内容和特征。 • 在我国现阶段,行政合法原则要求行政机 关进行行政活动时应遵循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 例以及行政规章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性文件。
考虑到对公民自由权和隐私的尊重,新修改的 《婚姻法》和国务院《婚姻登记条例》废止了原来 有关“强制婚检”的规定。但是,一些数据表明, 强制婚检的废止对控制传染病和防止新生儿畸形产 生了负面影响。于是,黑龙江省通过地方立法恢复 了强制婚检的要求,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 婴保健法》。于是对于是否需要强制婚检,《婚姻 法》、《婚姻登记条例》、《母婴保健法》、地方 法规的规定明显不一致。

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绝对保留:某些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其他任何国 家机关都不能行使。
相对保留:某些事项的设定权原属法律,但在特殊 情况下,立法机关可以授权国务院行使。如财产处 罚权。
但目前,我国法律和行政的关系尚未理顺。很多应 当由全国人大立法保留的事项不当的通过行政立法 来实施。
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立法法》第8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一) 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 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 群众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罚;(五)对公 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 罚;(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七)民事基 本制度;(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 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 度;(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的涵义
依法行政原则,又称“行政法治原则”或“行政合 法性原则”,是指行政必须依法实施,受法之拘束。
依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价值观,是关于法治 国家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之基本原则,亦为一切行政 活动必须遵循之首要原则。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优先、 法律保留三项原则。
职权法定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 法律优先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
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职权法定原则
• 职权法定原则,是指任何行政权力的来源与 作用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否则越权 无效,承担法律责任。包括(1)行政职权 来源于法;(2)行政职权受制于法,“法无 授权即禁止”,行政不得自我设权。(3)越 权无效,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二)法律优先原则
法律优先原则,是指以法律形式体现的国家意志,优先 于所有其他形式体现的国家意志。法律优先实质上体现 的是法律的位阶关系。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规章和 具体的行政活动,一切行政法规、规章和具体行政活动 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立法法》第79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 性法规、规章。 *包括行政立法在内的所有的行政活动均适用法律优先 原则,没有例外。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保证行政机关权力合法、公正、有效行使的法律基础。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行政法律体系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重要指导意义的原则。

本文将介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一、法律性原则法律性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法律授权,遵循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必须有法可依,禁止行政机关凭自己的意志或自行创设规则进行行政行为。

法律性原则确保了行政机关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履行各项法定职责,不得滥用权力,不得越权行使权力。

合法性原则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三、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公正、公平、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行政裁量权,不得歧视、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公正性原则是行政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正和权威。

四、权利保护原则权利保护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其享有的权利不受侵犯。

行政机关应当通过依法行政、公平调处、公开透明等方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救济和保护措施。

五、程序正义原则程序正义原则是指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程序正义原则包括听证、公告公示、听取意见等程序保障要求,确保行政机关的决策过程公开、公正、透明,避免滥用权力。

六、效率原则效率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高效、便捷地完成行政行为,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行政机关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简化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行政管理服务。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及特点1.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学者高度概括出的调整行政关系的普遍性规范,一般适用于广泛的行政法律秩序领域,而不是仅限于特别领域的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通常是依附于学说、判例等基础发展而来,因而常与判例法或习惯法呈现相互交错现象。

2.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1)一般性.原则上,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行政权作用的领域。

2)伦理性。

这些原则都蕴含着十分浓厚的伦理色彩,具有十分明确的价值判断性质,富于自然法的意味.3)抽象性。

这些原则涵盖面广,不免抽象.4)情势变更的特性.行政法基本原则,并非封闭,而是随着社会形势、社会思潮和学说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时代的发展中,还可能演化出新的原则.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构成及理解1.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的内涵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公共利益,要求一切国家作用应具合法性,应当服从法律。

依法行政原则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普遍遵守,一方面是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是对人治的否定,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必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另外,依法行政原则对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显然具有很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个原则就要求行政主体能够认清自身在国家法治的道路上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在行政法律规范中体现出这个原则来。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高效便民权责统一。

2.合法行政合法行政原则,就是要求行政权的存在和运行都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

合法行政主要是从是否越权、形式违法角度切入的。

这是法治在行政法领域的体现、要求和反映.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了我国行政机关从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应当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行政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行政法律制度中的根本性原则,可以作为行政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法律要求。

本文将探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法定性原则法定性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原则,它要求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规定。

根据法定性原则,行政机关不得超越法律的限制行使权力,否则将违法,这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2.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指公民和法人在行政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有权自由行使权利、自由选择民事行为。

行政法律制度旨在保障个体的自由,使其在行政权力作用下能够依法自由行事。

3.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意味着国家对所有公民和法人一视同仁,不论其社会地位、性别、民族等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行政权利。

行政法律制度要求行政机关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待所有法律主体。

4.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公正、公平、无私的原则。

行政机关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应遵循公正原则,不得有偏颇、特权等行为。

5.合法原则合法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具备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合法性是行政行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必须基于合法授权,否则将被视为非法行使行政权力。

二、行政法的适用1.行政法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以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为中心的。

行政机关是行政法的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方式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征用等。

行政法在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行政法与行政行为行政法适用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用、行政决定等各种行政行为。

行政法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合理、公正、公平,依法保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法律体系,它还涉及到行政纠纷的解决方式,即行政诉讼。

行政法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必须具备合法性,如果公民或法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权。

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实施和应用的基本准则,它构成了行政法的总体架构。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法律原则、社会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行政公正原则、正当性原则等。

首先,法律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要遵守法律,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办理业务,不得越轨及违法行为。

其次,社会原则是指行政活动应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习惯,要为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和发展服务。

行政机关应以此为准则,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贡献力量。

第三,公平原则是指行政绩效的基本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公平地征求意见,不得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效率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时,应当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合理安排程序,尽可能提高社会效益。

此外,行政公正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应当公平、公正、公开,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不公正行为。

最后,正当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活
动中,除了符合法律规定外,还必须符合正义、合理性和公正性,使行政活动既符合法律,又符合道德和正当性。

总之,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活动的基础,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们不仅确保行政活动的公正性,而且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行政法基本原则名词解释

行政法基本原则名词解释

行政法基本原则名词解释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在行政法领域中被广泛认可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法律原则。

这些原则是行政法制度的基本构成部分,旨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利、规范行政行为,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实现行政公正和行政效率的统一。

下面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几个名词解释:
1. 法治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守法律和法规,不得随意更改、解释或违反法律的规定。

2. 公正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公正,不得偏袒特定人或利益集团,损害其他公民的利益。

3. 公开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公开透明,相关信息应当便于公众查询、了解和监督。

4. 限制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受到合法的限制,不得任意干涉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5. 效率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高效、公正,为公共利益服务,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除了以上的几个原则,还有其他一些行政法基本原则,如保护原则、保障原则、合理原则等。

这些原则的确立和实施,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性、公正性和效率性的确保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基本原则认识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是在行政法调控行政权的历史长期形成的,由行政法学者高度概括出的调整行政关系的普遍性规范。

它的性质有三点: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并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是一种普遍规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规范、调整。

行政法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和学理性,并分成两大类别,一类主要是调整实体关系的称为“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一类主要是调整行政程序关系的,称为“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德国行政法学者认为依法行政原则包括三项内容:法律创制、法律优先、法律保留。

在我国,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
在行政法领域,这一原则要求:第一,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文明和有礼貌地对待相
对人;第二,行政机关应积极履行职权,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自由,包括人身、言论、信仰、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第三,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不得侵犯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包括选举、被选举权、监督、申诉、控告、检举权等;第四,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注重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使用、继承权。

∙越权无效原则
越权无效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不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我国行政法对越权的解释较窄,包括四种情形:无权限、级别越权、事务越权、地域越权。

根据越权无效原则,行政机关所有的越权行为都是无效的,包括无效和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政府对自己做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有四:其一,非有法定事由和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其二,除非会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事后发现的违法情形只要不是因为相对人的过错形成的,不得撤销或改变;其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撤销、废止和变更已经做出的行政行为,但应事先进行利益衡量;其四,如违法情形不是因为相对人的过错,撤销、改变行政行为要对相对人赔偿损失。

∙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
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比例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三: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最小损害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
行政行为,必须遵守正当法律程序。

它的要求有三:其一,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其二,说明理由;其三,听取陈述和申辩。

∙行政公开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一律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行政政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依法公布,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有关行政会议、会议决议、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允许新闻媒体依法采访、报道和评论。

其要求有四:其一、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其二、行政执法行为公开;其三、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其四、行政信息、情报公开。

∙行政公正原则
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精神是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

它的要求有:其一,依法办事,不偏私;其二,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其三,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其四,不单方接触;其五,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情况下做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行政公平原则
行政公平原则与行政公正原则有区别,也有联系。

没有公平就没有公正,实现了公正就必然能保障公平。

但公平是指平等对待,是相对于歧视而言;而公正主要是之公道正派,是相对于偏私而言。

作为部门法,行政法是最具时代精神的部门法,它调整的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行政法基本原则则是指导行政主体依法行政的最基本准则。

我们在运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处理问题时,要把行政法的所有基本原则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对各项利益、目标进行权衡、协调,力求一个合理的、适当的中介点,使国家、社会的公益和个人、组织的私益得到最好的兼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