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刑法分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习题集

第二十章刑法各论概述1.什么是罪状?罪状分几种?怎么认识他们各自的特点?【答案】(1)罪状,是指刑法分则中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对具体犯罪及其主要构成要件的描述。
(2)叙明罪状,在罪状中,对具体犯罪构成的主要特征,做出较为具体的描述。
简单罪状,在罪状中对具体犯罪构成的主要特征进行简单描述而没有超出罪名的概括。
引证罪状,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或者确定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特征空白罪状:又称参见罪状,但其具体特征要参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2.什么是法定刑?法定刑分几种?怎样认识他们各自的特点?【答案】(1)刑法看是规定什么是犯罪及其如何处罚的法律规范。
(2)分为刑法典,单行刑法,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危害国家安全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区别是什么?危害国家安全罪侵害了国家安全,而其他普通的刑事犯罪只是侵害了部分法益。
1、危害国家安全罪特征:(1)犯罪主体:自然人,某些犯罪最需要具有特定的身份。
(2)主观方面:故意(3)客观方面:12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4)犯罪客体:国家安全。
2、刑事犯罪分则:(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包括走私、销售伪劣产品、诈骗等)(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杀人等)(5)侵犯财产罪(抢劫、盗窃等)(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卖淫嫖娼、妨害司法等)(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二、武装叛乱和武装暴乱的区别是什么?武装叛乱与武装暴乱的区别主要是,行为人是否以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为背景。
武装叛乱是投靠或意图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具有投敌叛变之性质,这是犯罪分子的主要倾向;而武装暴乱只是发生在境内直接同国家和政府对抗,而没有投靠境外的意图或联系。
虽然武装暴乱犯罪的过程中也不排除犯罪人可能会与境外组织、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某种联系,但其暴力骚乱活动主要锋芒是针对着国家和政府。
17秋西南大学[0323]《刑法分论》网上作业答案
![17秋西南大学[0323]《刑法分论》网上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55ed4a1c7aa00b52acb60.png)
1、某外贸公司在缴纳了100万元的税款后,采取虚报出口的手段,骗得税务机关退税180万元,后被查获。
.以逃税罪处理.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理.其中的100万元按逃税罪处理,余下的80万元按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理.其中的100万元按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理,余下的80万元按逃税罪处理2、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
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
”于是,张某对钱某“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
”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使用假币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强迫交易罪3、甲男与乙女发生纠纷,乙将脏物泼在甲的身上,甲便揪住乙的上衣,并向乙的下身猛击几拳;乙家圈养的大公狗,在有许多围观村民的情况下,甲扒下乙的裤子,使其当众赤裸身体,并叫狗扑构成何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侮辱罪.公然猥亵罪.诽谤罪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甲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处伪劣商品的行为.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市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在发生重大洪灾中,丁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防疫职责的行为5、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从重处罚.从一重处断.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以故意杀人、绑架或爆炸罪从重处罚6、下列哪一选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证人.证人、鉴定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7、关于组织卖淫罪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强奸后迫使其卖淫的以组织卖淫罪论处.协助组织卖淫的以组织卖淫罪共犯论处.在组织卖淫过程中,有引诱、容留或奸淫行为的不数罪并罚.在组织卖淫过程中有强迫行为的,按组织卖淫罪与强迫卖淫罪数罪并罚8、虚假注册资本罪的主体是.申请公司登记的个人或者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公司登记主管部门.任何个人和单位9、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走私仿真枪并秘密存放,情节严重的,构成.走私武器罪.非法运输武器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武器罪和非法储存枪支罪并罚11、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甲违反海关法规,将大量黄金运输进境,不予申报,逃避关税。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分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分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赵某多次临摹某著名国画大师的一幅名画,然后署上该国画大师姓名并加盖伪造印鉴,谎称真迹售得收入六万元。
对赵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A.按诈骗罪和侵犯著作权罪,数罪并罚B.按侵犯著作权罪处罚C.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D.按非法经营罪处罚2.甲向乙行贿五万元,乙收下后顺手藏于自家沙发垫下,匆忙外出办事。
当晚,丙潜入乙家盗走该五万元。
事后查明,该现金全部为假币。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用假币行贿,其行为成立行贿罪未遂,是实行终了的未遂B.丙的行为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财产,不构成盗窃罪C.乙虽然收受假币,但其行为仍构成受贿罪D.丙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3.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将罪状分为()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4.某晚,崔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的夏利出租车。
当车行至市郊时,崔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元,并将何某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崔某乘机将出租车开走。
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A.持枪抢劫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C.抢劫致人重伤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5.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
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D.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6.结合犯罪构成理论以及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分析,以下案件哪些不构成侵占罪?()A.某游戏厅早上8点刚开门,甲就进入游戏厅玩耍,发现6号游戏机上有一个手机,甲马上装进自己口袋,然后逃离。
事后查明,该手机是游戏厅老板打扫房间时顺手放在游戏机上的。
【西南●最新版】[0323]《刑法分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323]《刑法分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b54f390b4c2e3f572763bf.png)
[0323]《刑法分论》2015年春季第1批次[论述题]陈某见熟人赵某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便产生歹意,勾结高某,谎称赵某欠自己10万元货款未还,请高某协助索要,并承诺要回款项后给高某1万元作为酬谢。
高某同意。
某日,陈某和高某以谈生意为名把赵某诱骗到稻香楼宾馆某房间,共同将赵某扣押,并由高某对赵某进行看管。
次日,陈某和高某对赵某拳打脚踢,强迫赵某拿钱。
赵某迫于无奈给其公司出纳李某打电话,以谈成一笔生意急需10万元现金为由,让李某将现金送到宾馆附近一公园交给陈某。
陈某指派高某到公园取钱。
李某来到约定地点,见来人不认识,就不肯把钱交给高某。
高某威胁李某说:"赵某已被我们扣押,不把钱给我,我们就把赵某给杀了。
”李某不得已将10万元现金交给高某。
高某回到宾馆房间,发现陈某不在,赵某倒在窗前已经死亡。
见此情形,高某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协助司法机关将陈某抓获归案。
事后查明,赵某因爬窗逃跑被陈某用木棒猛击脑部,致赵某身亡.问题:(1)陈某将赵某扣押向其索要10万元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2)高某将赵某扣押向其索要10万元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3)陈某与高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4)高某在公园取得李某10万元的行为是否另外构成敲诈勒索罪?为什么?(5)陈某对赵某的死亡,应当如何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6)高某对赵某的死亡后果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7)高某的投案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与立功?为什么?参考答案:(1)绑架罪的本质特征,是使用暴力等手段将他人作为人质,进而使第三者满足行为人的不法要求。
绑架罪的完整定义应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担忧,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因此,绑架罪只能是向被绑架人以外的第三者索要财物,否则就谈不上将被绑架人作为人质了。
陈某向赵某直接索要财物,没有向第三者勒索财物,也没有要求同案犯高某勒索第三者。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行为B. 犯罪动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答案:B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A. 过失犯罪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无罪推定答案:B4. 刑法中规定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A. 正确B. 错误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故意伤害答案:A、B、C、D2.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A. 正确B. 错误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 犯罪结果已经发生答案:A、C、D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个人利益D. 为了保护他人利益答案:A、B、C、D4.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A. 正确B. 错误C.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D.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A、C、D5.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个人利益D. 为了保护他人利益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都属于犯罪行为。
()答案:正确2.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不构成犯罪。
()答案:正确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分论试题答案

刑法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10题,共10分,每题1分。
1、宋某欠肖某现金3万元,肖某多次向宋某索要,但宋某以种种借口拖延不还。
肖某遂与他人将宋某骗出非法拘禁,使用暴力方法逼其还债,致使宋某左眼伤残,丧失视力。
肖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A.非法拘禁罪B.故意伤害罪C.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D.绑架罪2、某一国有保险公司理赔人季某指使他人故意虚报保险事故,由自己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20余万元据为己有。
季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保险诈骗罪B.虚假理赔罪C.贪污罪D.侵占罪3、某企业生产的一批外贸供货产品因外商原因无法出口,该企业采用伪造出口退税单证和签订虚假买卖合同等方法,骗取出口退税50万元(其中包括该批产品已征的产品税、增值税等税款19万元)。
对该企业应当如何处理?()A.以合同诈骗罪处罚B.以偷税罪处罚C.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D.以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并罚4、甲发现乙刚从银行取款出来,便尾随至人少处,抢下乙的手提包便逃。
乙穷追不舍,快追上时,甲掏出尖刀猛地刺向乙,致乙死亡。
甲的行为构成()A、过失致人死亡罪B、抢劫罪C、抢夺罪和故意杀人罪D、故意杀人罪5、某甲和某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
晚上,某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
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
事后,某甲分3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
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A.不构成犯罪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D.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6、某甲与某乙系国家机关工作的同事,平时有隙。
为报复某乙,某甲向公安机关作虚假匿名举报,诬告某乙曾在一歌舞厅嫖娼,有“陪侍女”某丙为证。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法学专业本科0323刑法分论大作业答案

类别:网教专业:法大作业满分:100 分
以下试题均为论述题,请考生任意选择两道试题做答,每题50分。
一、石某,男,35岁,工人。石某经常虐待妻子。一日,石某的妻子因不堪石某的毒打,在石某走后服毒自杀。邻居发现石某的妻子在床上挣扎,便把石某找回来,要他赶快将妻子送医院抢救。石某既不抢救,也不让邻居抢救,还恶狠狠地说:“我就要看着她死。”最后,邻居们强行将石某的妻子送往医院,但由于时间拖廷太久,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石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石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理由是: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形态。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有能力履行某种义务以阻止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竟不予以履行的行为。本案石某与其妻之间具有法定的扶养义务,在其妻生命垂危时,石某有义务积极予以救助。而石某非但不予救助。而且还不让邻居救助,最终导致其妻死亡,其行为属于不作为的犯罪。
3、潘丽虽然事实上有毒害其父母的行为,但她不知道咖啡有毒,是不能预见的原因导致了损害结果。其实她也算是受害者,只是侥幸没死。《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4、首先,马锋构成重婚罪和故意杀人罪(既遂),应当数罪并罚。虽然他本意是杀死潘丽本人,但是他放任了其他人被毒死的结果的发生。其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放毒的行为,造成了死亡结果(无论死的是谁),所以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既遂。其次,马锋的行为不构成投放危险、毒害物质罪,原因是到他家的客人不具有人数众多和不特定性的特点。
二、马锋系荣宁市钢厂业务员,已婚,有一女3岁。马锋因工作经常出差,在丹阳市联系业务时,与一饭店服务刘娟互有好感。马锋谎称自己未婚,于1993年7月利用空白介绍信填写虚假内容与刘娟登记结婚。一年后,刘娟生一子。久之,马锋之妻潘丽有所觉,多次询问均被马锋否认。马锋恐夜长梦多,即生害妻之心。1997年6月某日,潘丽之友送给她两瓶雀巢咖啡,潘丽每晚必冲饮一杯,说喝了提神。遇人来访,潘丽亦以咖啡待客。潘丽之友知潘丽如此喜爱咖啡,又送其两瓶,马锋即在又送来的两瓶咖啡中放入氰化物,以毒死妻子,且认为可以免除对自己的怀疑。1998年1月20日,潘丽的父母从外地来探望女儿一家。潘丽在饭后即冲了两杯咖啡,让父母饮用,造成其父母死亡。 根据上述情况,现问: 1.马锋的重婚行为是否已超过追诉时效?为什么? 2.刘娟的重婚行为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为什么? 3.潘丽误将父母毒死的行为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为什么? 4.马锋触犯的罪名是什么?
2019年3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3月大作业答案-0323 《刑法分论》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法学 2019年3月课程名称【编号】:《刑法分论》【0323】 (A)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案例分析与辨析题(共五题,每题50分,从五题中至少选择两题进行回答,超过两题的以得分高的两题计入总分)1.案情:国有化工厂车间主任甲与副厂长乙(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在车间的某贵重零件仍能使用时,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该零件报废、需向五金厂(非国有企业)购买的假象(该零件价格26万元),以便非法占有货款。
甲将实情告知五金厂负责人丙,嘱丙接到订单后,只向化工厂寄出供货单、发票而不需要实际供货,等五金厂收到化工厂的货款后,丙再将26万元货款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丙为使五金厂能长期向化工厂供货,便提前将五金厂的26万元现金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乙随即让事后知情的妻子丁去银行取出26万元现金,并让丁将其中的13万元送给甲。
3天后,化工厂会计准备按照乙的指示将26万元汇给五金厂时,因有人举报而未汇出。
甲、乙见事情败露,主动向检察院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罪行,并将26万元上交检察院。
此外,甲还向检察院揭发乙的其他犯罪事实:乙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远房亲戚戊经营的原料公司采购商品,使化工厂损失近300万元;戊为了使乙长期关照原料公司,让乙的妻子丁未出资却享有原料公司10%的股份(乙、丁均知情),虽未进行股权转让登记,但已分给红利58万元,每次分红都是丁去原料公司领取现金。
问题:请分析甲、乙、丙、丁、戊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与法定量刑情节),须答出相应理由。
2.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23)《刑法分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1批次2:第2批次3:第3批次4:第4批次5:第5批次6:第6批次1:[论述题]苏某于1992年被A国间谍机关招募为间谍,经过特工训练后,于1994年受该间谍机关的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了国家机密情报,1999年再次潜人我国境内某市时,被国家安全机关人员抓获,苏某在被抓捕时,开枪拒捕,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一名。
问:苏某的行为构成何罪?参考答案: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2:[多选题]下列各罪中,属叙明罪状的犯罪是( )A:故意杀人罪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C:传授犯罪方法罪D:走私淫秽物品罪参考答案:BD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3:[多选题]下列关于法定刑和宣告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定刑是宣告刑的基础B:宣告刑是法定刑的实际运用C:宣告刑是绝对确定的D:法定刑是绝对不确定的参考答案:ABC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4:[多选题]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把罪状分为(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参考答案:ABCD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5:[单选题]某法院在判决书中以盗窃罪判处甲有期徒刑8年,以强奸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0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5年。
这15年属于( )A:法定刑B:宣告刑C:执行刑D:宣告刑和执行刑参考答案:B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6:[单选题]《刑法》第340条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情节严重的,处……"此罪状属于何种罪状?( )A:空白罪状B:叙明罪状C:简单罪状D:引证罪状参考答案:A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7:[单选题]下列规定法定刑的方式,未被我国刑法采用的是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B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8:[单选题]我国刑法分则条文多数采取( )原则。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参考答案:C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9:[单选题]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 )类犯罪。
A:9B:10C:11D:12参考答案:B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1:[多选题]下列哪种行为构成犯罪?( )A:在春运期间,某甲携带10公斤炸药上了火车。
当乘警询问其所携带的是否危险品时,某甲谎称是大米B:李某是公安局刑警,某日外出时不慎把枪支丢失。
李某害怕受到处分,一直隐瞒未报告上级。
后来犯罪分子使用其丢失的枪支抢劫金店,抢走价值70万元人民币的金银手饰C:运动员某甲获准持有运动气枪一支,经常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D:某甲是银行的保卫人员,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一支,借给他人打猎,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参考答案:ABD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2:[论述题]汽车司机张某驾驶汽车违章超速行驶,将一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带人的刘某、李某撞倒,致刘某当场死亡、李某重伤,张某立即停车将被害人李某抬在自己的车上驶向医院抢救;途中张某见没人发现,就突然停车,将伤者扔在偏僻地段驾车逃窜,致其死亡。
参考答案:(1)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超速行驶,驶入非机动车道上将骑车人撞死、撞伤,属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2)将伤者扔在偏僻地段,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致其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
(3)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规定以及刑法理论关于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张某构成该二罪,应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3:[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形,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成犯罪? ( )A: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B: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报C: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D: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丢失枪支不报参考答案:BC(1)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超速行驶,驶入非机动车道上将骑车人撞死、撞伤,属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2)将伤者扔在偏僻地段,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致其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
(3)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规定以及刑法理论关于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张某构成该二罪,应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4:[多选题]破坏电力设备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在于( )A:二者的主观方面不同B:二者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C:二者作用的犯罪对象不同D:二者的主体要求不同参考答案:BC(1)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超速行驶,驶入非机动车道上将骑车人撞死、撞伤,属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2)将伤者扔在偏僻地段,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致其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
(3)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规定以及刑法理论关于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张某构成该二罪,应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5:[单选题]王某坐赵某的车回家。
赵某经过一路口,贸然闯红灯,撞上经过此路口的行人廖某,王某见状,对赵某说:‘赶紧走,现在没有人看见。
”赵某遂加大油门,狂奔5公里。
廖某因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不幸身亡。
赵某因交通肇事被依法逮捕,请问此时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A:不构成犯罪B:构成交通肇事罪,但不是共同犯罪C:与赵某构成交通肇事共同犯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参考答案:C(1)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超速行驶,驶入非机动车道上将骑车人撞死、撞伤,属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2)将伤者扔在偏僻地段,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致其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
(3)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和罪,应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6:[单选题]被告人李某曾任某厂汽车驾驶员,后被该厂辞退,心存怨恨,意图报复。
于某日用钢丝钳将该车前后刹车油管剪断。
次日,经该车驾驶员张某出车前检查,发现车辆被破坏而停止使用,幸免遇险。
后经公安局鉴定:该车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管路的损坏,能造成该车(行车)制动系统完全失效,李某的行为(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C: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D:因未发生危害结果,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C(1)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超速行驶,驶入非机动车道上将骑车人撞死、撞伤,属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2)将伤者扔在偏僻地段,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致其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
(3)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规定以及刑法理论关于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张某构成该二罪,应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7:[单选题]甲是某工厂的电焊工,在一次维修过程中,未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棉纱和锯末,就进行电焊作业。
高温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棉纱和锯末上,起火灾,造成厂房被烧毁,同时还导致当时在车间内工作的三名工人被大火烧死,甲的行为构成( )A:失火罪B: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参考答案:C(1)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超速行驶,驶入非机动车道上将骑车人撞死、撞伤,属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2)将伤者扔在偏僻地段,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致其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
(3)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和罪,应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8:[单选题]张某私自割下300米电力线路,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供认四个月前曾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线路;而且在1998年8月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铁路调度工作中断。
张某的行为( )A: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通信设备罪B: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军事通信罪和破坏交通设施罪C: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军事通信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D:构成盗窃罪、破坏军事通信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参考答案:B(1)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超速行驶,驶入非机动车道上将骑车人撞死、撞伤,属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过失的心理态度。
(2)将伤者扔在偏僻地段,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致其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
(3)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规定以及刑法理论关于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张某构成该二罪,应对两罪实行数罪并罚。
9:[单选题]下列哪种犯罪要求必须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 )A:投放危险物质罪B:决水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交通肇事罪参考答案:D答案:(1)苏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