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作用精品PPT课件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分布、特性和作用的不同,特定穴各有不同含义和命名。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在选穴配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一、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入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60穴。
古代医家认为,经脉之气的流注运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似,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具有的作用也不同。
这也说明了五输穴的特性,即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同性见表l、表2。
表 1 阴经五输穴表表 2 阴经五输穴表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古代文献对五输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其总的思想是指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其主要是从阴经五输穴五行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的角度,说明五输穴主治作用的。
阴经井穴治疗肝的病变,荥穴治疗心的病变,输穴治疗脾的病变,经穴治疗肺的病变,合穴治疗肾的病变。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
五输穴应用【珍藏】

五输穴应用【珍藏】第一节五输穴之意义五输(输同腧)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点输穴,简称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个穴,因五输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属性,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气血运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个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关于五输穴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
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
这是说五脏(同臓)即肝、心、脾、肺、肾,每经各有五个输穴(井、荥、输、经、合)合计二十五输穴(此外还应包括心包手厥阴经亦有五输,实际六腑应有三十输穴)。
六府(同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经各有六个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合计三十六穴(六脏没有原穴,以输代原,但因原穴与输穴在五行中为同一属性,所以虽有人另立章说明,但仍有人将之列入五行穴述说)。
至于“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它的意思是说:经气所出,如地所出,水的源头,故称井,形容脉气浅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称荥,脉气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经气所灌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脉气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所行部位(经有流行经过之意),像水在通畅的河道中流过,故称经,脉气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经部;经气最后汇集,如百川的汇合入海(合有汇合注入之意,故称合,脉气深大,其穴位于周膝关节附近。
但不超过肘膝关节而言,其穴位“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实用有效。
第二节五输穴属性与原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最大,必须熟记,难经六十六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荧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五输穴讲解

五输穴讲解
五输穴是指人体五个主要的穴位,位于手腕处。
具体的位置如下:
1. 内关穴:位于手掌正中线上,掌横纹的上方两指宽度处。
2. 大陵穴:位于手腕横纹的下方,以掌横纹算出的三指宽度处。
3. 人迎穴:位于手掌与手腕之间的小骨突上方。
4. 中渚穴:位于手腕掌横纹与手臂背纹的交汇点。
5. 外关穴:位于手臂背面的两块骨头突起中间,离掌横纹两指宽度处。
五输穴是中医学上重要的穴位之一。
它们与经络相连接,对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按摩或针灸五输穴,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内脏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治疗相乘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乘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乘 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机体平衡,缓 解症状。
五输穴的相侮配伍
总结词
治疗相侮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侮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侮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 机体平衡,缓解症状。
04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与技巧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
调和阴阳
补虚泻实
五输穴的分布与作用
总结词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 用。
详细描述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每条经脉各有一个井、荥、输、经、合穴。这 些穴位能够调节相应经脉所主脏腑的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于治疗相应 脏腑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五输穴的特性与功能
总结词
五输穴具有五行属性,对应五脏,可以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
详细描述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对应五脏,具有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 输穴可以用来调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同时,五输穴还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人体的 阳气和阴气,以保持身体健康。
五输穴对胃痛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胃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 特定的经络联系和调节作用,在胃痛治疗中 具有显著疗效。根据胃痛的证候类型和疼痛 部位,选取适当的五输穴进行针刺或按摩, 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案例四:五输穴在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五输穴对腰痛具有良好调节作用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特有的经络联系 和调节作用,在腰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针 刺或按摩相关五输穴,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同时,五输穴的应用还可根据腰痛的证候类型和 疼痛部位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五输穴专题知识课件

+ 十二经旳络穴均位于四肢腕、踝关节以上,肘、 膝关节下列,起互联表里经旳作用。脾之大络 大包穴位于胸胁,胃之大络虚里(即乳根穴)位 于前胸,任脉之络鸠尾位于上腹,督脉之络长
强位于尾骶。
+ 这么,十四经脉旳气血经过络穴散布周身。络 穴在生理上联络表里两经,在治疗上就能够治 疗表里两经病证。
+
(四)俞穴
+
(五)募穴
+ 募穴是脏腑经络之气汇集于胸腹部旳十二个经 穴,又称“腹募穴”。其位置也与有关脏腑在 体内所处旳部位相接近。募穴不限于在本经, 十二个募穴中有六个集中在任脉之上,其他六 穴散布于各经。
+ 募穴有驱邪泻实、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旳功能 作用,偏于治疗脏腑旳急性实证。
+
(六)郄穴
+ 郄有空隙之义,郄穴是经脉之气深聚旳部位。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旳阴维脉、阳维脉、阴 跷脉、阳跷脉各有一种郄穴,合计十六穴。
五输穴
+ 荥穴、井穴、经穴、络穴、原穴等旳意思
+ 【提问】肺之募穴、郄穴、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于任脉)、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荥穴、井穴、经穴、络穴、原穴这些穴都是什 么意思啊?都住什么病症?
+ 特定穴共分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 郄穴、八会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十 大类。
-五输穴应用详解

五输穴应用第一节五输穴之意义五输(输同腧)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点输穴,简称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个穴,因五输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属性,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气血运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个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关于五输穴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
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
这是说五脏(同臓)即肝、心、脾、肺、肾,每经各有五个输穴(井、荥、输、经、合)合计二十五输穴(此外还应包括心包手厥阴经亦有五输,实际六腑应有三十输穴)。
六府(同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经各有六个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合计三十六穴(六脏没有原穴,以输代原,但因原穴与输穴在五行中为同一属性,所以虽有人另立章说明,但仍有人将之列入五行穴述说)。
至于“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它的意思是说:经气所出,如地所出,水的源头,故称井,形容脉气浅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称荥,脉气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经气所灌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脉气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所行部位(经有流行经过之意),像水在通畅的河道中流过,故称经,脉气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经部;经气最后汇集,如百川的汇合入海(合有汇合注入之意,故称合,脉气深大,其穴位于周膝关节附近。
但不超过肘膝关节而言,其穴位“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实用有效。
第二节五输穴属性与原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最大,必须熟记,难经六十六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荧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五输穴的临床运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 输穴治疗与脾之病机有关的疾病
输穴属土,内应于脾,脾胃之疾故可取输穴治之。 文献记载如:陷谷:《大成》主面目浮肿,肠鸣腹 泻。太白:《大成》主腹胀食不化,呕吐,泄泻脓血, 霍乱,腹中切痛,肠鸣。
脾主统血,如脾之统血功能失职则可出现各种出血 症,故可取其输穴。文献记载如:太冲:《甲已经》 主女子漏血。太渊:《大成》主咳血、呕血。太白: 《大成》主泻泄脓血。
❖ 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 脉气较盛,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 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 “经”,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臂胫部。
❖ 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象 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多位于肘膝关 节。
1
五输穴从井到合,依次由四肢 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表明五输 穴是人体根部的腧穴,为十二经脉 之气血出入之所,属于人体根部穴、 本部穴,除了能够治疗四肢局部的 病症以外,对经脉循行远端部位 (头面、躯干、内脏)乃至全身性 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取穴
少府
阴谷
太白
大敦
经渠
少府
阴谷
太白
大敦
经渠
1
少商
1
少商:
【别名】鬼信(《备急千金要方》)。 【出处】《灵枢•本输》:手大指端内侧也。 【归经】手太阴肺经。 【定位】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 【释名】少,小也;商,五音之一,肺音为商。穴为肺 经井,所出为井,言其脉气外发似浅小水流,故名少商。 【类属】本经井穴。 【穴性】清肺利咽、开窍苏厥。 【主治】
1
【临床应用】
3.头面、五官病症 (1)腮腺炎:方法1.主穴:少商;配穴:商阳、关冲,轻者只取主穴,重 者加用配穴,点刺出血各3-5滴。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一般治疗 3-5次。 方法2.点刺少商穴与耳尖放血。一侧患病取对侧少商、耳尖穴;两侧患 病取双侧,点刺出血5-6滴,1天1-2次,5次为1疗程。 (2)麦粒肿:方法1.取患侧少商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必要 时隔日重复一次;局部炎症反应剧烈或伴耳前淋巴结肿大者,同时服用清 热解毒中草药。 方法2.点刺少商穴与耳尖放血治疗急性麦粒肿,一侧患病,取对侧少商、 耳尖;两侧患病取双侧,点刺出血5-6滴,重者深点刺出血十余滴,l天12次,5次为1疗程。 (3)鼻炎:取少商、商阳、点刺放血,每周1次。 (4)鼻出血:火柴灸少商治疗鼻出血,交叉取穴,将火柴点燃,待明火熄 灭后用红色火头点灸穴处。 (5)扁桃体炎:取双侧少商穴,点刺出血5-6滴,重者深点刺出血十余滴, 1天l-2次,5次为1疗程。 (6)失音:取少商、内关,少商点刺出血3-5滴,内关针刺后接电针仪刺 激20分钟。每日1次。
五输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教学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 五输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教学课件+ 五输穴是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的总称,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
+ 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 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只提出了五输穴的理论,并未有具体穴名的部位) + 《灵枢本输》详载十一条经脉的五输穴,缺手少阴五穴,心经五输以心包经穴取代。
《灵枢邪客》少阴,心脉也。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客也。
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
+ 至《甲乙经》十二经五输穴始臻完备。
1 / 3五输穴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井穴手足的末端手足的末端(足少阴涌泉外)荥穴多位于指掌或跖趾关节之前多位于掌骨部(手经)足经则在跖趾关节之前(大都、行间)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阳经在腕踝部则多为原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或跖趾关节之后,如太白)经穴位于前臂及小腿部位于前臂及小腿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或以下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或以下 + 五输穴所在的部位与其涵义息息相关,有其象则有其位。
从五输所在的部位既可理解井荥输经合穴脉气变化的精义。
井为水之源头,故在四肢末端的最微小之处;荥穴为经气流动之处,水流尚微,萦迂故在掌跖骨骼细小之处;输为输注之义,其穴多在腕踝关节附近,脉气由小至大,由浅入深,向深部灌注;经为经过,脉气畅通无阻于旺盛之处,故穴在前臂及小腿骨骼悠长宽大,毫无阻滞之处;合穴则为汇合之处,百川入海,由此深入脏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2Biblioteka 谢谢大家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 下的六十个主要经穴,每条经络 各有五个,分属五行,称为井、 荥、输、经、合五输穴。
古人将经脉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流水的动向 作比喻,谓经脉之气的运行,犹如水之流动,即 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用以说明精气在运行过程 中所经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作用也有区别。古 人认为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所出为井”, 主治心下满;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流动 很微,“所注为荥”,主治发热;经气灌注之处 如水流由浅向较深灌注,“所注为输”,主治体 重节节痛;经气经过的部位,如水之流畅通行, “所行为经”,主治喘咳寒热;经气最后汇合而 深入,如江河之入海,“所入为合”,主治逆气 而泄。
如:1、胃旺肝虚右肾亦强常抑郁总想哭,气胀 腋下,取大肠经“二间穴”,只揉2分钟便肚中 肠鸣,连放响屁腹内顿觉舒畅;二间穴是大肠 经“荥水穴”,大肠为金“泻金补水”则金不 克木。补水则水能生木。且泻金即是泻胃土。 使土不侮木,此法皆护肝木,使肝气条达,气 郁之症随屁而解。
2、突然头痛欲裂服止疼药无效,摸其脉心脉旺 脾脉虚,应泻心火而生脾土,取五行中“火生 土”、先按摩整条心经以泻心火、然后掐神门 穴(输土)泻心火而转生脾土,心火旺脾虚脾 经必“虚不受补”、所以先按脾经的大都穴 (荥火穴)以便和心经顺接然后点按脾经太白 穴(输土穴)将心经的能量储存于脾,此导引 过程完成,前后5分钟头痛尽消,治疗并没按头 部经穴。
五输穴是十二经经气出入之所,因 之脏腑有病,都可用五输穴治疗。五输 穴的作用除了上述之外,还可根据五行 的生克制化而应用于临床,如肝经在五 行为“木”,肝经的实、热证,可以针 泻行间,因行间为荥火,是实则泻其子; 肝虚证则补曲泉,曲泉为合水,是虚则 补其母。余可类推。
调节经络的升降顺逆因势利导,以强济弱 便可将体内的多余能量转移到气血虚弱之位, 而无须白白泻掉,其实“邪火”也是身体的能 量,如五脏六腑气血是平衡的,某脏不会偏旺 上火,有偏旺必有脏腑气血偏弱;导引法就是 将气血过旺的多余能量,转化到气血衰弱的脏 腑上,自身转化不会浪费能量,是人体无污染 的绿色能量。
3、更年期肝火旺肾虚引起的高血压、先 按太冲泻肝火、再按曲泉穴(合水)补 肾三天血压明显下降,如有胃胀再按胃 经内庭穴(荥水)胃也明显好转,五脏 相生相克如能用好事半功倍。
运用五行学说即是中医的如门基石又是登 堂入室的捷径。导引法极简单但病因必须明确, 五行必须通晓才好应用,倘若此法精熟于心, 那治病真如顺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