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_莫里森-43页PPT资料
托妮莫里森

人物生平
2008年在纽约演讲 托妮·莫里森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船厂焊接工。母亲是忠实教徒并且参加教 会歌咏队,在白人家帮佣。为了逃避种族歧视,父母从俄州(美国中西部)迁徙到美国南方,又为了工作迁移到 北方。父母都为黑人文化感到骄傲,她从小在家里学会无数的黑人歌曲,听过许多南方黑人的民间传说。在黑人 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她读遍与此相关的书籍,尤其对文学有兴趣。
谢谢观看
托 妮 ·莫 里 森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01 人物生平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获奖记录
目录
02 主要成就 04 人物评价
托妮·莫里森(1931年2月18日-2019年8月5日),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洛雷恩。霍华德大学毕 业。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主要 作品有《最蓝的眼睛》(1970)《苏拉》(1974)《所罗门之歌》(1977)和《柏油娃》(1981)等。1989 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托妮·莫里森 1993年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她的评价是:“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 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
《观察家》报:“当她开口讲话,整个美国都洗耳恭听。”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斯图尔·埃伦:“莫里森“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 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充满活力”。
主题
黑人种族托妮·莫里森新经典中文作品集(9张) 托妮·莫里森自觉地将小说创作与民族解放使命联系起来,用她的 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当今黑人民众的生存境遇,从中揭示出霸权文化对少数族裔文化的破坏。不仅如此,她还力 图通过文学话语呼吁黑人知识分子转向黑人民族文化本身,从过去那些被白人主流文化鄙弃的传统中重新建构民 族意识。同时,身为一名女作家,莫里森又凭借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依托其特殊的女性经历,把黑人女性寻求自 我的历程和重构黑人民族意识的进程紧密相连,形成交互共进的发展趋势。
托妮莫里森《宠儿》解析解析

❖ 托尼-莫里森像个魔术师一样,把不同的声音结合组织起来,构筑成不同的人物形象,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生硬 地塞给读者。她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走进小说里,同她一起品味主人公生活的甘苦,内心世界的奥妙。那 是一个黑人女孩在一个充满丑陋、歧视、欺凌的世界中,在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蓝色眼眸”的诱惑下,对美丽人 生的梦幻。在她身上,你能够看到托尼-莫里森成熟塑造的“苏拉”(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苏拉》的主人 公)的影子。
❖ 萨拉/布莱克本:莫里森依然处于扎起人们对黑人女作家的有限归类中。莫里森才华出众,不应该仅仅把自己停留在超凡 地记录美国乡土生活中的黑人生活中。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五十九分。
矛盾评价的原因
❖ 一是莫里森的作品使她赢得更大范围的认可; ❖ 二是人们开始重新反思所谓“美国”;重新反思盎格鲁-美国文化与非裔美国文化的关系;按四对于文
4、奴隶的反抗之路
❖ 黑尔等四十八个黑奴的逃走;
❖ 塞丝怀孕逃走;
❖ 西克索的反抗; ❖ 塞丝的杀婴;
❖ 斯坦普的沿河送递逃离的奴隶;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五十九分。
❖ 身体的自由
❖ 精神的自由
❖ “林间空地”
5、黑人的自由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五十九分。
二、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八点 五十九分。
荣誉 ❖ 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善于运用不同的叙事技巧来讲故事。
她通过叙事者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控制审美距离。在莫里森的小说世界里,历史、追寻和对语言的处理是不可少的。 通过这些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中黑人文化逐渐被白人主流文化游离、渗透和颠覆,从而对黑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反思和质 询,此外,莫里森还运用黑人传说和神话来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对她几部作品的主题及写作技巧的简要分析,展示 这位美国女作家的艺术风格。
American literaturePPT课件

Nationalistic Orientation (2)
3. “Good” literature: embodiment of American national spirit – e.g. F. O. Matthiessen in American Renaissance (1941) enshrines five writers for their devotion to “democracy”, dismissing Mrs. Stowe’s Uncle Tom’s Cabin (1852) as second rate popular writing only. cf. The Scarlet Letter (1850) Moby Dick (1851) Walden (1854) Leaves of Grass (1855) Americanness vs Excellence
Indians? • Literature most representing American
national spirit by American citizens? • – women’s domestic / private literature? • Literature created by American citizens
Hawthorne: cultural production
1. Evert Duyckinck, who managed the magazine United States Magazine and Democratic Review , advocate of American literary nationalism, proponent of high culture
托尼_莫里森

1、《最蓝的眼睛》:研究主要集中在主 题分析、创作手法和人物分析 主题研究主要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 创作手法:小说的结构评析和对象征意象 的分析 单独对人物分析比较少
2、《秀拉》:国内研究主要是主题分析、 叙述特征分析和女性主义等方面 主题分析主要是女性的自我建构和价值 实现 特征分析中叙事特征分析相对较多
4、爱
莫里森的作品,爱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家庭的 关爱,社区黑人的集体关爱,民族之间的爱, 对自己的爱
5、历史
美国黑人如果不愿意接受历史,无论他们到哪 里,到那块大陆都不会有未来。接受自己的过 去——自己的历史——并不等于要沉溺其中, 而是要学会在其中受益。
6、魔幻与现实交替
将现实主义和黑人神话结合在一起
第三,“娇女”代表了黑人现实中仍就 在遭受的不平等的苦难,是过去苦难的 延伸。 娇女是每个人的娇女,是每个黑人心目 中那段惨痛的历史记忆。
(三)Theme(主题)
1.黑人分裂自我的重新整合。 莫里森:“我热爱我的人民,我首先是 作为一个黑人,一名黑人女性在写作。” 《娇女》的开篇题词“六千万甚至更多” 莫里森:“种族主义的创伤,对种族主 义者和牺牲者,都是自我的严重分裂, 对我来说永远是导致精神病的原因(而 不是症状)”。
访谈录的翻译资料有四篇 1、余正、邹旭东翻译的尼利· 麦凯与莫 里森的访谈录 2、王家湘摘译的“访托尼· 莫里森” 3、少况译的托马斯· 勒克莱尔与莫里森 的访谈录“语言不能流汗” 4、托马斯· 勒克莱尔采访的
莫里森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总体研究
第十一讲《宠儿》

宠儿的意义
• 以少女身份出线的宠儿作为连接过去与现 在的纽带,以历史重负的淡化与解脱逐渐 唤醒塞思,并使之在精神上复活。 • 作为过去的象征——她自己的被谋杀,以 及通过她所回忆起的中央通道的集体恐 怖——宠儿必须首先被“重新-记忆”并 “重新-回归”,又必须被毁灭,使塞思能 重新苏醒,面对过去,并面向未来。
托尼莫里森的创作
• • • • • • • • •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 1970 《秀拉》Sula 1973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 《柏油孩子》Tar Baby 1981 《宠儿》Beloved 1987 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 图书奖 《爵士乐》Jazz 1992 《天堂(乐园)》Paradise 1999 《爱》Love 2003 《怜悯》A Mercy 2008
治愈创伤3-白人的参与
• 爱弥 • 鲍德温兄妹
治愈的主要仪式 —塞思的记忆与面对过去
• 保罗/D的到来迫使塞思面对她的过去(她 作为一个奴隶和一个母亲的不可兼容性) • 宠儿使得塞思孤立在屋子里,迫使塞思承 受过去的痛苦和羞耻 • 塞思仪式上的“干净”:社区的女人们帮 助她摆脱了宠儿的纠缠,赛思体验了与前 不同的创伤场景的重复。
《宠儿》中的口头语与书面语
• 呈现一种语言学表达的关注: • 口头话语 • 书面话语 • 产生了对语言的生产与意义的构建
身体政治
• 奴隶制时期奴隶主对奴隶身体的控制、侵 犯与规训; • 作为奴隶的非裔美国人如何利用自己的身 体——自己受到摧残、损毁的身体——来 确立自己的身份,并化解、颠覆奴隶主的 强制与摧残
奴隶制作为非裔美国人民族的创伤
• “学校老师”与侄子们的残暴 • 隐藏在加纳夫妇行为下的种族歧视
第五讲托妮 · 莫里森

“是她自己撒了慌。恩赐根本不存 在——不论想象的还是真实的——而 ——不论想象的还是真实的——而 ‘林间空地’上阳光中的舞蹈丝毫不能 林间空地’ 改变这个事实。她的忠诚、她的爱、她 的想象力和她那颗伟大的大心,在她的 儿媳妇到来的第28天开始崩溃。” 儿媳妇到来的第28天开始崩溃。” “她下了床,慢悠悠地颤到起居室 的门口,向塞丝和丹芙宣告她从六十年 奴隶生涯和十年自由人的日子中学到的 一课:这世界上除了白人没有别的不 幸。” 幸。”
1. 现实层面:受白人蹂躏的女奴 2. 超现实魔幻层面 :还魂的女儿
一个穿戴整齐的女人从水中走出来。她 好不容易才够到干燥的溪岸,上了岸就立刻 靠着一棵桑树坐下来。整整一天一夜,她就 坐在那里,将头自暴自弃地歇在树干上,草 帽檐都压断了。……她浑身精湿,呼吸急促, 帽檐都压断了。……她浑身精湿,呼吸急促, 一直在同自己发沉的眼皮较量。白天的轻风 吹干她的衣裙;晚风又把衣裙吹皱。没有人 看见她出现,也没有人碰巧从这里经过。即 使有人路过,多半也会踌躇不前。不是因为 她身上湿淋淋的,也不是因为她打着瞌睡或 者发出哮喘似的声音,而是因为她同时一直 在微笑。
“她尽量不去记忆,因为只有这样才 是安全的。” 是安全的。” “记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黑 记忆” 人如何走出“记忆缺失症” 人如何走出“记忆缺失症”造成的麻木、 遗忘,是小说叙事的中心,是小说主要 意涵所在。
“甜蜜之家” 甜蜜之家”
加纳先生 加纳太太 学校老师 塞丝 黑尔 保罗· 保罗·D 保罗· 保罗·A 保罗· 保罗·F 西克索(Six西克索(Six-O)
《最蓝的眼睛》(1970) 最蓝的眼睛》 1970) 《秀拉》(1973) 秀拉》 1973) 《所罗门之歌》(1977) 所罗门之歌》 1977) 《柏油娃》(1981) 柏油娃》 1981) 《宠儿》(1987) 宠儿》 1987) 《爵士乐》(1992) 爵士乐》 1992) 《乐园》(又译《天堂》,1998) 乐园》 又译《天堂》 1998) 《爱》(2003) 2003) 《仁慈》(2008) 仁慈》 2008)
美国黑人文学和托尼莫里森精品PPT课件

黑人文学正从边缘向主流位移
就文学作品本身来说,许多黑人作家从一开 始就着力表现自我的失落,而这一主题亦是 20世纪美国主流文学的关注点。黑人的体 验——在一个自己无能为力的世界中自我的 失落感觉,或被迫处之局外的感觉——引起 社会的共鸣,成为现代人普遍的体验。
以美国黑人的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
女作家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 :长篇 小说《他们眼睛望着上帝》(Their Eyes Were Whiching God》发表于1937年 ,是 30年代美国黑人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赖特
30至40年代美国左翼文学中所谓“抗议小说” 的创始人之一
赖特(Richard Wright)出版短篇小说集 《汤姆叔叔的孩子们》(Uncle Tom,s Children) ,1938,采用传统手法,把黑人 描写成白人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小说方面,赖特(Rich Wright)的《土生子》 是40年代城市现实主义最出色的代表作。十 二年后,艾里森(Ralph Ellison)写出《看
不见的人》,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美国战后 “最杰出的一部作品”。1983年沃克(Alice Walker)的《紫颜色》获普利策图书奖。五 年后,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娇女》也 获得该图书奖。1993年莫里森又荣获诺贝尔 文学奖。
第五节 美国黑人文学和托尼·莫里 森
一、美国黑人文学
在诗歌方面,黑人诗人休斯(Langstm Hughes)、海登(Robert Hayden)、安 吉罗(Maya Angelou)、达夫(Rita Dove) 等人是美国诗坛重要的声音,他们的诗篇大 大拓宽了美国诗歌的领域。
在戏剧方面,汉丝贝丽(L0orraine Hansberry)、福勒(Charles Fuller)、威 尔逊(August Wilson)等人的剧作给美国 剧坛吹来一阵新风。
大学英语一课件--Unit4 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

Unit 4, BK 1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Read the following quotations and give y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one that strikes you as most inspiring.All men who have achieved great things have been great dreamers.------Orison Swett Marden If you can imagine it you can create it. 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become it.----- William Arthur Ward What we need is more people who specialize in the impossible.------ Theodore Roethke Luck is when opportunity knocks and you answer.------Anonymous Go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your dreams! Live the life you've imagined. As you simplify your life, the laws of the universe will be simpler.------ Henry David Thoreau Within our dreams and aspirations we find our opportunities------ Sue Ebaugh If one advances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his dreams, and endeavors to live the life which he has imagined, he will meet with a success unexpected in common hours.------ Henry David Thoreau You see things; and you say "Why?" But I dream things that never were; and I say "Why not?"------George Bernard Shaw Text Organization1. 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into? And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The tex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revolves around the life story of Tony Trivisonno. That is from Para 1 to Para 29.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 is that with determination, vision and perseverance, Tony Trivisonno fulfilled his American dream. The second gives the author’s reflections on the story of Tony. That’s from Para 30 to Para 33.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give s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why Tony could make his dream come true.2. As is already mentioned, the first part of the text centers on the life story of Tony. The story is, actually, made up of several events which go a long way towards Tony’s realizing his ambition. Go through the first part again and list the main events.1)Tony volunteered to work as a help at Mr. Crawford’s house.2)Tony asked for a job clearing snow at Mr. Crawford’s factory.3)Tony learned to become a skilled worker.4)Tony bought a house with Mr. Crawford’s help.5)Tony bought a farm and sent for his family back in Italy.Language Pointscomprehend understand sth. fully 全面了解、理解、领会I cannot comprehend how you could have been so stupid.He comprehends that he must improve his work, or fail the course.比较comprehensible和comprehensivecomprehensible capable of being understood; clear, intelligible能理解的a book that is comprehensible only to specialistsHer writing is quite comprehensible.comprehensive that includes nearly everything(几乎)包罗万象的;全面的She has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the subject.Our company has a comprehensive health plan that covers expenses for doctors, hospital, medicine and dental care.turn away refuse to allow sb. to enter a place; refuse to give help or support to sb. 不准某人进入某处;拒绝帮助或支持某人The security guard turned away people who didn’t have invitations to the party.Hundreds of people had to be turned away from the stadium because it was full.assume accept sth. as true before there is proof 假定;假设;设想;以为I assume th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going to continue.We must assume him to be innocent until he is proved guilty.put on or display sth. falsely; pretend 装作;假装assume ignorance, indifference, an air of concernThe look of innocence she assumed had us all fooled.begin to act in or exercise sth; undertake; take on 开始从事;承担;担任The winner of the election assumed the office of senator.compliment sb. on sth. express praise or admiration of sb.(对某人)表示赞美或敬佩I comprehended her on her skillful performance.She complimented the nine-year-old boy on his good manners.work out calculate sth. 计算;算出I’ve worked out your share of the expenses at $10.develop, formulate 想出;制订出The president worked out a solution to the company’s problems.capacity the ability to contain, hold or absorb 容量,容积a hall with a seating capacity of 2000That restaurant has a 100 seat capacity.ability to produce, experience, understand or learn sth. 生产、体会、理解或学习的能力She has an enormous capacity for hard work.This book is within the capacity of younger readers.turn sb./sth. down reject or refuse to consider (an offer, a proposal, etc. or the person who makes it) 顶回或拒不理会(好意、建议等或提议的人)He tried to join the army but was turned down because of poor health.He asked Jane to marry him but she turned him down/turned down his proposal.delighted very pleased; showing delight 非常高兴的;显示愉快的I’m delighted at your success/to hear of your success/that you succeeded.I am delighted to accept your invitation to dinner.“Will you come to the party?” “I’d be delighted to!”for sale available for purchase 待售;供出售We don’t want our car anymore; it is for sale.比较on sale available for a lower price than usual 廉价出售;降价销售I bought this coat on sale, for $20 less than the original price.wreck sth. or sb. ruined 被严重破坏之物;受到了严重损害的人After the accident, his car was a wreck.He is a wreck after drinking for so many years.a ship lost at sea 海上失事船只Some divers like to dive for wrecks in the ocean.call on visit sb. 拜访,访问We called on our new neighbors last weekend.request that sb. do sth. 要求The governor called on the state residents to conserve water.down payment a part payment at the time of buying sth. 定金We made a down payment on the refrigerator and agreed to monthly payments on the rest.odds and ends a mix of items, bits and pieces 零星东西;残剩的东西We moved all our things from one apartment to another, except for a few odds and ends, like an old lamp.send for ask for sb. to come, summon 派人去叫;召唤send for a taxi, an ambulance, a doctorsend for sb. to repair the TVhunt search for 搜寻;寻找I hunted for my hat everywhere and finally found it.Police are hunting an escaped criminal.chase and capture or kill 打猎Every autumn, many people hunt deer in this area.sponsor a person, business, or group that helps pay for sth.(cultural or sporting event, TV shows, etc) 发起人;赞助者,资助者The sports equipment store is the sponsor of the local baseball team; it pays for uniforms and transportation.act as a sponsor 发起;赞助,资助A beer company sponsored the baseball game by paying for television advertising.pass away die 去世Her father passed away just last week.check on sth. examine sth. to discover if it is true, safe, correct, etc. 检查某事物(是否真实、安全、正确等)I checked on my facts before going to the meeting.see (to it) that make sure that 一定注意到…;务必…See to it that you’re ready on time.homey like home; cosy 像家一样的;舒适惬意的-y 这是一个口语色彩特别浓厚的后缀,常用来构成临时语,表示“有点…的”“带有…味道或色彩的”等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9年,国内的莫里森研究出现重大突破。 王守仁和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
里森的小说创作》 之后,关于莫里森的研究开始丰富起来
主人公 Pecola (佩科 拉 )、叙述者Claudia (克劳蒂亚)
小女孩对蓝眼睛的热望 铭刻着黑人面临白人文 化侵越时思想上的混乱 和价值观的错位。
莫里森用四季来命名小 说的四个部分,其用意 在于要凸现佩科拉悲剧 的不可避免性。
《秀拉》
创作于1973 掀开黑人女性文学
批评的新篇章
《所罗门之歌》
创作于1977年 运用神话和民间传
说以及形象的手法
4、爱
莫里森的作品,爱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家庭的 关爱,社区黑人的集体关爱,民族之间的爱, 对自己的爱
5、历史
美国黑人如果不愿意接受历史,无论他们到哪 里,到那块大陆都不会有未来。接受自己的过 去——自己的历史——并不等于要沉溺其中, 而是要学会在其中受益。
6、魔幻与现实交替
将现实主义和黑人神话结合在一起
写作主题
1、美国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自救
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进入那些不是黑人,不 是女性的人所不能进入的一个感情和感受的宽 广领域
2、种族与苦难
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诸如黑人妇女 这样的双重弱势群体的观照和关怀,为她们和她 们的心灵修史
3、自我追寻和文化定位
莫里森的创作目的是“在这个人人都不同程度 受害的世界上完整的生存”
6、《爵士乐》:主要是从叙事特点角度 去论述。
7、《乐园》 8、《爱》 9、《恩惠》
标志着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继赖特、艾里 森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访谈录的翻译资料有四篇
1、余正、邹旭东翻译的尼利·麦凯与莫 里森的访谈录
2、王家湘摘译的“访托尼·莫里森” 3、少况译的托马斯·勒克莱尔与莫里森
的访谈录“语言不能流汗”
4、托马斯·勒克莱尔采访的
莫里森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总体研究
1、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对莫里森进 行零星介绍
4、编辑出版了黑人丛书以及《种族正义、性 别权力:论安尼塔·希尔,克拉伦斯以社会现实 的建构》(Race-ing Justice, En-Gendering Power: Essays on Anita Hill, Clarence Thom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1993 )
莫里森作品及其研究的译介出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80年到80年代中后期,译介主要限于对 部分书名的翻译和对部分作品的简要介绍
1984年,吴巩展选译了Tar Baby的第九章, 译名是《黑婴》
1993年莫里森获诺贝尔奖后作品开始增加 21世纪,国内译届对莫里森的关注持续升
温
莫里森文论翻译,主要有三篇
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
4、《柏油娃娃》:主要是解读隐喻性和 神话原型以及从性别种族文化方面的分 析。
5、《宠儿》:莫里森分析研究最多的作品。 大多数是从创作手法和思想内容等方面分析
创作手法上关注比较多的是创作角度、叙述策 略和象征意象
思想内容主要是对主题和内容的分析
专门研究《宠儿的论著》,胡笑瑛《不能忘记 的故事;托尼·莫里森<宠儿>的艺术世界》
豪伍德大学 4、还曾任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州立大学阿本尼
分校和拉杰斯大学(Rutgers Univ University ) 5、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古典文学教授。
主要作品
1、小说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s,1970) 《苏拉》(Sula, 1973)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 《柏油娃娃》(Tar Baby,1981) 《宠儿》(Beloved,1988) 《爵士乐》(Jazz,1992)
托尼·莫里森
Toni Morrison (1931 ——),
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获得了诺
贝尔文学家,是诺贝 尔文学史上第一位黑 人女作家
生平
1、1931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诺兰(Loran Ohio) 2、先后受教于豪伍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
康乃尔大学 (Cornell Univrsity) 3、后授书于南德州大学(Texas ) Southern University
1、盛宁节译莫里森的获奖演说词“剥夺的语 言和语言的剥夺”(The Looting of language)
2、陶洁翻译了莫里森的文论《黑暗中的游戏》 中一个章节“令人不安的护士,心底善良的鲨 鱼”(Disturbing Nurses and Kindness of Sharks)
3、陈陆鹰、汪立新翻译了莫里森的文论《黑 人的存在不可忽视》
的分析 单独对人物分析比较少
2、《秀拉》:国内研究主要是主题分析、 叙述特征分析和女性主义等方面
主题分析主要是女性的自我建构和价值 实现
特征分析中叙事特征分析相对较多
3、《所罗门之歌》:主要是研究其主题、 人物、创作手法和神话原型
创作手法的研究很多,视角各异
人物分析从女性和男性两种不同的视角 进入
《乐园》(Paradise,2019) 《爱》(Love,2019) 《恩惠》(A Mercy,2019) 短篇小说《宣叙》(Recitatif,1983)
2、剧本 《梦想与埃默特》(Dreaming Eemmnet,1985)
3、童话诗 大盒子(The Big Box,1988)
《柏油娃娃》
创作于1981 非洲民间和神话故事
的体现
《宠儿》 创作于1987年 历史性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爵士乐》
创作于1992年 到现在最后一部长篇
小说
莫里森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
1、《最蓝的眼睛》:研究主要集中在主 题分析、创作手法和人物分析
主题研究主要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 创作手法:小说的结构评析和对象征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