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修订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项练习(附答案)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答案:D读下图,完成4~6题。
4.②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5.①、②、③、④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更新之中的是()A.④B.②C.①D.③6.图中圈层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B.水C.土壤D.生物解析:由图示可知①地幔,②水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
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整个水圈均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生物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4.D 5.B 6.D7.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关系图,完成(1)~(4)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上C表示________,该面以下E表示____________。
(3)圈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F面是________面。
(4)C层的平均厚度为______千米,主要由________组成,E 层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的硅酸盐类,G层叫______,H层叫__________。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题目可获得以下信息:A、B两波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不同;C~H 在地球内部结构中的位置,并结合波速的大小判断A、B名称,结合地球内部构造进而判断C~H的名称。
上图中,右图是根据左图作出的地球内部构造的判读结果。
例如,根据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地震波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 面为莫霍面。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①为岩石圈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1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B正确。
第2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含①,故丁符合。
2.D读图,完成3~4题。
3.b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4.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B.水C.土壤D.生物,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四大圈层中生物圈有生物存在,是该层中最活跃的因素。
4.D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
据此完成5~6题。
5.“黄山四绝”反映了地球圈层的数量是()A.1个B.2个C.3个D.4个6.某地球圈层不独自占空间,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代表该圈层的地理要素是()A.奇松B.怪石C.云海D.温泉,怪石主要反映岩石圈,云海主要反映大气圈,温泉主要反映水圈。
生物圈不独自占空间,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
6.A等级考提升练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图中任意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度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千米处可以表示()A.海平面B.莫霍界面C.岩石圈底面D.古登堡界面1题,两地相对高度是指两地海拔的差值,而地壳厚度是指莫霍界面至地表的距离,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所以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度,故D正确。
第2题,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更厚,则10千米处可以表示莫霍界面。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4.2009年12月底,菲律宾马荣火山开始喷发。
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B.地壳C.下地幔D.软流层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5~7题。
5.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中国经济信息网2008年3月25日电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 000米超深钻机日前在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川科1井上安装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7.此次科学钻井的最大深度位于( )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8.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2009年南通调研)读图,完成10~11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构造练习题带答案1.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形象地比作鸡蛋,也能够分为三层,地球的最外层是最薄的 ________________,中间一层是 ________________,最里层是 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分为三层,由外向里挨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把它形象地比做鸡蛋是由于,它的薄厚也像鸡蛋同样,蛋皮最薄、蛋清其次、蛋黄最厚。
地球内部三层也由外向里挨次增厚。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2.依据水储蓄空间,地球上最多的水体是水体是 ________________ ,这些淡____________,最多的淡水约有 2/3 储蓄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地域。
思路分析: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大海,其面积约占全世界面积的71%,所以地球上水以咸水为主,此中淡水仅占全世界总水量的3%,这些淡水中有 2/3 储蓄在南极和北极的巨大冰川中。
答案:大海水冰川水南极北极3.读地球外面圈层图(图 1-4-1),图中代表大气圈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球外部圈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图 1-4- 地球外面圈层图思路分析:从地球的外面到内部能够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此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为外面圈层,在图中 A 为大气圈, B 为生物圈, C 为水圈。
答案:AABC4.以下对于岩石圈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岩石圈指地壳部分②岩石圈是地壳加地幔③软流层之上部分为岩石圈④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同为岩石圈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路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主假如对岩石圈观点的理解。
岩石圈指软流层之上的部分,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所以也能够说岩石圈是地壳加上地幔的顶部。
答案: D10 分钟训练(加强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科学家在区分固体地球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时,主要的依据是 ( )A. 地震波流传速度的变化B.科学家向地下打深井而获得的样本成分C.厄尔尼诺现象D.地球上高大山脉的岩层构造思路分析:地震波在不一样的介质中流传的速度不一样;地震波经过不一样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练习(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过关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在墨西哥沿岸近海(北纬15.05度,西经93.90度)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若此时在墨西哥湾海域有一艘海轮正在航行,在海轮上的人和在陆地上的人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A.都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海洋上的人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面两题。
3.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从下往上时的变化是A.均加快,且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B.均加快,且纵波速度小于横波速度C.均减慢,且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D.均减慢,且纵波速度小于横波速度4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A.a层内部B.d层内部C.c层内部D.e层内部下图为某地区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完成下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读“地震波波速”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两题。
6.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A圈层最可能为熔融液态D.B和C圈层共同构成了岩石圈上天容易入地难。
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可谓“上天有路”。
然而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一、单选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水圈是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所以ABD不符合题意,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组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所以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在软流层以上。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图中M界面为()A. 地表B. 莫霍界面C. 软流层D. 古登堡界面4.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 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C. 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第1页/共8页D. 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答案】【小题1】B【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
在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M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M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由于地壳的下限是莫霍界面,所以M也可以表示莫霍界面。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A对;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故B错;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地区为33千米左右,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故C对;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地壳厚度较薄,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故D对。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温度的垂直变化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答案】B【解析】现在人们无法观测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只有通过研究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去推测地球内部状况,用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故选B。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2.岩石圈是指A.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B.地壳和上地幔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答案】C【解析】岩石圈是指由各类岩石组成的圈层,其范围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故选C。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A代表_______层,B代表_______层。
(2)A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其主要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对流运动显著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B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原因是________ 。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4)C层中的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太阳耀斑爆发时,耀斑发射的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从而导致通信。
(5)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_(填字母)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臭氧层是在 (填字母)层。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2)递减(3)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上升(4)电离电磁波中断(5)A B【解析】(1)从A、B、C所处的高度分析,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
(2)分析A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分析,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3)B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较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又因距地面远,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4)C层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当太阳耀斑爆发时,能释放大量能量,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导致通信中断。
(5)A层大气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运动,又因含有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2019年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课时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局部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局部 ,由液态物质组成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局部 ,呈熔融状态答案:B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局部;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局部 ,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局部 ,外核可能为液态或呈熔融状态 ,内核为固态。
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B.平原C.海洋 D.大陆架答案:C解析:海洋是地壳最薄的地方。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读以下图 ,完成3~4题。
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处即为()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答案:3.B 4.B解析:第3题 ,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 ,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第4题 ,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 ,是古登堡界面。
读以下图 ,完成5~7题。
5.该景观图表达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 B.3个C.4个 D.5个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 ,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那么的 ,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开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 ,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答案:5.C 6.B 7.B2019年3月以来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读下列“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 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
当c 处岩层发生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 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 a 岩层内部B . c 岩层内部 C
3. 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
A. a + b + c B . a + c + d C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
4〜6题。
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
①纵波速度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速度加快
④横波速度减慢
80
e
IfM)
f 界面时的变化是
f
4.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 .横波.纵波和横波 D .无法判断
A 5千米处
B .17千米处
C . 33千米处
D . 2 900千米处
6.该地最可能位于(
A.非洲东非大裂谷 B .青藏高原 C .吐鲁番盆地D .太平洋
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 F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8.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可以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岩石圈、上地幔顶
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壳.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 9〜10题。
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
向北逐渐增大
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界面
D. 软流层中部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
回答11〜12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了的地球圈层包括(
A.水圈、生物圈 B .水圈、岩石圈、生物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12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 充分说明了(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3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
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只左右摇晃
C. E、F合为岩石圈
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14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
来地震波的是
(1)图中A 、B 表示地震波,其中 A 表示
波,B 表示
波,其
判断依据是
(2) 图中C — H 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 D 表示界面,其判断依据是
;C 代表
,它的平均厚度为
千米,
主要由 组成。
⑶图中F 处,地震波A 完全
,地震波B 速度
并继续
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 F 面以上的E 物质状态为 态,F 面是
面。
(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G 层叫 ,H 层叫
A.当雄 B .成都 C .上海 D.北京
(2)此次地震, 拉萨有轻微震感, 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
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其研究原理是
2题,软
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所以 A 项是正确的。
8. D 解答该题关键是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而地幔属
于地球内部的一个圈层。
解析:结合等值线分布可知,数值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由地球内
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解析】 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
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 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
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 力能、太阳辐射能。
13.D 解析:图中 A 表示大气圈, B 表示生物圈, C 表示水圈。
地球内部圈层是由 DEFG 组成
4) E 外核 内核
15. 【解析】 第(1) 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
第 (2)
题,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第 (3) 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答案】 (1)A (2)B (3) 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纵波能通过固体、 液体 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参考答案
9.C 10.C 11.D 12.B 14.答案: 1)横 纵 A 波波速慢, B 波波速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17
岩石
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古登堡
1. B
2.C 3 .A 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以下岩层发生地震,地震波由内部向地表传播,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会明显减慢。
第
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为80千米〜400千米。
第3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
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4. B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
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 •s -* 1 * * 4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
5.A解析: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
处。
6.D
7.答案:A 解析:横波速度比纵波慢,且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波速也迅速下降,a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