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瓜类病害ppt课件

合集下载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课件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课件

西瓜白粉病
分布 广泛,危害较重的病害。我国南方和北方无 论温室、大棚及露地栽培的西瓜均有发生, 多发生在结瓜期及成熟期。病害一旦发生, 常发展迅速,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瓜叶枯 焦,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植株早衰,严 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
白粉病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主要危害 叶片,但也危害叶柄和茎,果实一般不受害。 发病初期,叶片和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 斑,以叶片正面最多,以后逐渐向四周扩展, 不久变成为直径1厘米左右的霉斑。环境适宜 时,霉斑迅速扩大连成一片,使全叶满布白 气生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后期白色粉状物逐 渐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受害叶片逐渐褪色。 严重时,叶片枯黄卷缩。后期在叶片边缘出 现许多先黄后黑的小点,这就是病原菌的闭 囊壳。
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
• 症状识别:枯萎病是瓜类作物主要病害之 一,以西瓜受害最重。全生育期均能发病, 但以伸蔓期至结瓜中期发病最重。苗期发 病,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萎蔫 下垂,随后幼苗全株瘫软倒伏,发病1-2天 即可死亡;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 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开始白天萎 蔫,早晚恢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病 蔓基部有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纵裂,并伴 有树脂状胶质溢出,茎部维管束变褐色。
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
• 症状识别:西瓜病毒病分花叶和蕨叶两种 类型。花叶型症状为红叶片上黄绿相间的 花斑,叶面凹凸不平,新生叶畸形,蔓顶 端节间短缩;蕨叶型则表现为新叶狭长、 皱缩和扭曲,花器发育不良,不易座瓜或 形成畸形瓜。
• 防治方法:(1)植病灵800倍+蚜虱清 2000倍或吡虫啉2000倍+病毒希克400倍; (2)消毒一遍净800倍液喷雾防治。
• 防治方法:(1)播种或定植前用600倍地 无菌喷雾作土壤消毒;(2)植株发病初期, 用200-300倍1%多氧或600倍的复活一号灌 根,5-7天灌根一次,连灌2-3次;(3)用 根速康1500倍灌根防治。

《瓜类病害学习资料》PPT课件

《瓜类病害学习资料》PPT课件
上壤缺水缺肥,植株长势差,抗病力降低,病 毒病发生均较重。
主要病原病毒的寄主范围都较广,除瓜类外还 侵染田间多种蔬菜和杂草,因而初侵染的毒源普遍 存在。
生长期间主要通过多种蚜虫,个别通过甲虫, 土壤线虫或土壤真菌和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 一些瓜类病毒还可通过种子带毒成为初侵染源。
医学PPT
9
枯萎病 (fusarium wilt)
上引致鸡爪叶,植株矮化,果实上有扰状鼓突。
西瓜花叶病毒2号(Watermelon mosaic virus-2,
WMV-2),传毒介体为桃蚜、棉蚜等作非持久性
传染,汁液接触亦可传染,种子可能带毒,是中
国新疆哈密瓜花叶病的一种主要病毒,引起系统
花叶。
医学PPT
8
高温干旱、强日照,有利传毒介体的传播和病 毒在植株体内增殖。
医学PPT
11
医学PPT
12
医学PPT
13
病原物有尖孢镰孢的多种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pp.)。
现知瓜类枯萎病菌有7个专化型:即尖孢镰孢 黄瓜专化型、甜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葫芦 专化型、丝瓜专化型、苦瓜专化型和冬瓜专化 型。在不同瓜类作物之间,侵染能力有明显差 异,对原来的寄主致病力最强,西瓜、甜瓜、 黄瓜、冬瓜专化型虽然苗期存在交叉感染,但 其选择致病性很强。黄瓜、甜瓜、西瓜专化型 还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
雨量偏少的年份发病较重。通风及排水不良 地块、氮肥施用过多或缺肥、缺水、生长不良等 均使病情加重。
医学PPT
5
病毒病 (virus diseases)
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常见症状有花叶、黄化、 皱缩、绿斑、坏死等,几种病毒复合侵染后症状 表现复杂,且发病较重。症状有花叶型、皱缩型、 绿斑型、黄化型。

瓜类枯萎病ppt课件

瓜类枯萎病ppt课件
-
除整株枯死外,还有一些 病株表现半边萎蔫而另一 半仍保持正常的现象。这 是由于植株只有部分维管 束受侵染。 还有少数病株表现中上部 或侧蔓的局部萎蔫,这与 地上部受侵染有关,如整 枝、绑蔓等操作造成的伤 口均可被病菌侵入。
症 状
1. 病株茎蔓基部在后 有的主侧根呈指状肿大, 期常表现纵裂,表面 但也有一些病株的根 产生粉红色的胶质物 系没有明显的症状。 及分生孢子层。轻病 3.剥视病茎维管束呈黄 株一般不枯死,仅表 褐色,这是田间诊断 现植株矮化,下部叶 导管型镰刀菌枯萎病 片、叶脉褪绿呈网状 的主要特征之一,半 黄色斑 边枯萎的病株,只有 部分维管束变褐色. 2.拔出病株,多数根系 发育交差,或须根较 少,变黄褐色, -
-
-
-
瓜类枯萎病
• 黄瓜常年发病率一般 在10-30%,严重的可 达80-90%,甚至毁种, 给黄瓜生产造成极大 威胁。 • 黄瓜、西瓜、冬瓜发 病较重,甜瓜次之, 南瓜极少发生。
黄瓜枯萎病造成的损失依 病情轻重及发病早晚不同 而异。轻病株造成植株生 长衰弱,结瓜少,瓜小, 品质差,淡而乏味;轻病 植株留种还可以使一定比 例的种子带菌(带菌体为 0.4-1.2% 兰 州 ) ,成 为 次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
症 状
成株期发病,初病株下部叶 片及茎基表皮变黄,开始 尚不萎蔫,随着病情的发 展,中午气温升高时从下 部叶开始出现似缺水装萎 蔫,傍晚逐渐恢复,次日 午间又表现萎垂且逐渐 往 上部叶片发展,如此反复 数次,如不采取任何防治 措施,发展快的病株 2-3 天使全株枯死不再复原, 慢 的 经 5-7 天 也 会 枯 死 。
-
瓜类枯萎病菌
•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我国大部地区的瓜类枯萎病由 此种引起。主要特征: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 在PDA培养基上底部呈淡黄或淡紫色;小型分 生孢子无色,产生快,量大,长椭圆形,单胞, 偶而有双细胞,大小为 5.0~12.5μm×2.5~4.0μm;大型分生孢子 无色,产生慢,量少,纺锤形或镰刀形,1~5 个隔膜(多为3个隔膜),顶端细胞较长,渐 尖,足胞有或无,大小为 15.0~47.3μm×3.5~4.0μm;厚垣孢子产 生慢,量少,顶生或间生,淡黄色,圆形,直 径5~13μm。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ppt课件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ppt课件

细菌性角斑病1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细菌性角斑病2
冬瓜生产三大杀手
蔓枯病
枯萎病
疫病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杀手一——疫病
茎部初为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失水缢缩,上部叶片萎蔫。
叶片发病呈黄褐色病斑。似枯萎病,但是维管束不变色。 区
别于枯萎病。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生长点受害形成无头苗。
成熟果实近地面部位先发病,出现黄褐色 水浸状斑点,后病斑凹陷,有时开裂,病 部扩大后使瓜腐烂。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发生规律
•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借灌水、气 流、风雨等进行传播蔓延。植地连作、低洼潮湿、 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易诱发本病。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预防治疗
捷宝
极典
安凯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保护
蓝爽
百菌清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杀手二——蔓枯病
主要发生于茎、叶、果实等部位。茎节最易发病,病 部初呈暗褐色,后变黑色。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冬瓜生育期
发芽期 苗期 抽蔓期 花期 坐果期 膨大期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发芽期 苗期 主要病害:
立 枯 病
猝倒病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抽蔓期 主要病害:
枯 萎 病
疫 病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蔓 枯
霉 病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花果期(花期 坐果期 膨果期)
主要病害:抽蔓期主要病害仍然危害,另外细菌性 角斑病也会在此阶段危害冬瓜。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药剂防治:1.卓势+瑞托+好鲜收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

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课件

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课件

白粉病叶片正面
白粉病叶片背面
发病规律:北方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
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以菌丝体或分 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 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 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 染。保护地栽培黄瓜因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高、氮肥施 用过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管理:白粉病发生时,可在黄瓜行间浇小水,提 高空气湿度,同时结合喷药,能一举控制病害。避免过量 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拉秧后清除病残组织等。 3、药剂防治:喷施武灵士1000倍液或丰致800-1000倍液 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3000倍液。 注意事项: A 、白粉病的防治,最佳打药时间为中午11点半—12点 (高温杀菌)。 B、打药时要彻底,叶面叶背一起喷。
黄瓜黑星病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随着我国保护地




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 重。 发病症状: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 点,子叶腐烂,严重时幼苗整株腐烂。侵染嫩叶 时,起初在叶面呈现近圆形褪绿小斑点,进而扩 大为2~5毫米淡黄色病斑,边缘呈星纹状,干枯 后呈黄白色,后期形成边缘有黄晕的星星状孔洞。 嫩茎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菱形斑,后变暗色, 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色霉层。 生长点染病时,心叶枯萎,形成秃桩。 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
霜霉病叶片正面
霜霉病叶片背面
发病规律: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
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 中,人们的农事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 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 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 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 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 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 生 。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 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 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 妥善处理。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ppt课件

冬瓜主要病害防治ppt课件
▪ 后期:用翠苗3000倍+金施乐 600倍+鳌合宝 800 倍叶面及果实喷雾。
.
和他们一样,我们正关注着您的不断成功! 和他们不一样,我们更注重您的不断成长!
并期待着 与您同享收获喜悦的那一刻……
为农民提供最有价值的农药产品 创国内最有价值的农药品牌 做全国最优秀的农药企业
. 深圳瑞德丰 专造放心药
.
药剂防治:1.卓势+瑞托+好鲜收
.
药剂防治:2.大扑因+世典
.
药剂防治:3.炭科+瑞托
.
用药注意事项:蔓枯病多发生于茎基部, 因此重点喷施离地面一米高之内的叶片和 藤部 。 三唑类对瓜类作物敏感,所以使用时要严 格按照规定用量喷施,最好复配好鲜收, 降低对作物的不良影响。
.
杀手三——枯萎病
.
冬瓜怎么做好养叶、保叶措施,提高 产量和品质,采用什么措施?
▪ 冬瓜前期要做好养叶保叶措施、后期做好防病 (炭疽病、白粉病、叶枯病)工作,基部叶片要 “绿、厚、实”,具体措施:
▪ 前期:用捷宝600倍喷雾1到2次(可预防疫病及 霜霉病病);
▪ 中期:用卓势3000倍+润之露 500倍+靓丰素 800 倍叶面喷雾;
受害后根系发黄,茎基部纵裂,剥开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叶片 自下向上萎蔫、发黄,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复,后期整株枯死。
.发Biblioteka 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 从根部伤口或根冠侵入。土壤干旱、重茬、 根结线虫、地下害虫多发病重。
.
提前预防
.
药剂防治:1.润露500倍+根腐宁500倍
.
药剂防治:1.润露500倍+疮溃灵500倍

《部瓜类病害》PPT课件

《部瓜类病害》PPT课件

8
1.症 状
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部位:主要为害叶片。 症状: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
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 病斑 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 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病斑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 片枯黄。
华北、东北、西北等黄瓜区,冬季,病菌在保护地黄瓜上侵 染危害,并产生大量孢子囊,第二年逐渐传播到露地黄瓜上,秋季, 黄瓜上的病菌再传到冬季保护地黄瓜上为害并越冬,以此方式完成 周年循环。
北方高寒地区,全年约有1-4个月不种植黄瓜,目前多数人推 测这一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由发病较早的地区随季风吹来孢子囊 侵染所致。
医学PPT
19
1.症 状
时期: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 受害为主。
部位: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 症状:初为鲜绿色水渍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 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菌脓, 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穿孔。
医学PPT
20
医学PPT
21
医学PPT
22
医学PPT
23
医学PPT
32
传播: 在田间,发病的叶片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
再侵染: 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环境适宜时潜
1919年FUKUI在研究黄瓜霜霉病时发现该病害最先来自于病土,他将稻 草铺在黄瓜基部,以防土壤中病菌飞溅到下部叶片上,结果与对照相比发病率 大大降低。由此他推断霜霉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但究竟以何种方式越冬尚不明 确。
医学PPT
30
1927年KAWADA在采自日本北海道的病斑上发现卵孢子.

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39页PPT

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39页PPT
瓜类蔬菜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
et Cert.) Rost〕.菌丝体在细胞间生 长,以指状吸器深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 分。孢子囊梗由气孔伸出,1-5个丛生, 无色锐角分枝3-6次。末端膨大形成孢 子囊,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具乳状 凸起,内有游动孢子。有性世代产生卵 孢子于寄主组织中,圆形,淡黄色,自
然条件下很少见
.
25
黄瓜霜霉病菌
孢子囊梗
孢子囊
.
26
A
B
C
D
E
A B 病组织中的卵孢子 C 种子中的卵孢子. D E 病叶悬浮液中的卵孢子
27
2.2 细菌性角斑病原
丁香假单孢杆菌黄瓜角斑病
致病变种Pseudomopnas syringae chrymans,属薄
壁菌门假单孢菌属。病原菌短 杆状,极生鞭毛1-5根,菌落灰 白色,扁平,中间凸起。G-, 致死温度50度,Ph5.9-8.8, 6.8最适。存在致病性分化,危 害不同的黄瓜类型。
.
28
3、病害循环
越冬:
1890年TANAKA发现了霜霉病菌的卵孢子,并认为该病菌是以 卵孢子越冬的。
1903年ROSTOWZEW在被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的叶片上发现了半 成熟的卵孢子,并指出卵孢子是在土壤中遗留的病残体上完成其整个侵 染循环的。其后他对发病地区的土壤进行接种试验显示黄瓜接近地面下 部叶片出现褪绿病斑,而无病土栽培黄瓜则保持健康状态,从这些研究 他确信该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 病斑 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 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病斑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 片枯黄。
.
9
黄瓜霜霉. 病苗期症状
10
黄瓜霜霉病幼苗症状
.
11
.
12
黄瓜霜霉病初. 期病叶
13
.
14
黄瓜霜霉病病叶
.
32
传播: 在田间,发病的叶片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
再侵染: 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环境适宜时潜
育期仅为4-5d,环境不适宜潜育期可延长至8-10d。随后,病斑上又产生孢 子囊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为害。
细菌性角斑病菌主要以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传播。气孔、水 口和伤口侵入。
华北、东北、西北等黄瓜区,冬季,病菌在保护地黄瓜上侵 染危害,并产生大量孢子囊,第二年逐渐传播到露地黄瓜上,秋季, 黄瓜上的病菌再传到冬季保护地黄瓜上为害并越冬,以此方式完成 周年循环。
北方高寒地区,全年约有1-4个月不种植黄瓜,目前多数人推 测这一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由发病较早的地区随季风吹来孢子囊 侵染所致。
.
2
附:黄瓜苗期病害
1、黄瓜猝倒病 2、黄瓜立枯病
.
3
黄瓜猝倒病
症状:
苗期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成 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 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 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
.
4
.
5
黄瓜立枯病
时期:多在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 部位: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 症状:初在茎部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 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茎一周,致茎部 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但不折倒。
时期: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 受害为主。
部位: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 症状:初为鲜绿色水渍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 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菌脓, 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穿孔。
.
20
.
21
.
22
.
2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
24
2.病 原
2.1霜霉病原
藻界卵菌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
第三章 葫芦科蔬菜病害
.
1
葫芦科蔬菜病害
葫芦科蔬菜种类:黄瓜、西瓜、甜瓜、南瓜、西 葫芦、丝瓜、苦瓜、节瓜、越瓜等。
全世界100多种病害。黄瓜:20多种;西葫芦、南 瓜等:各有10多种,冬瓜、丝瓜、西瓜等。
主要病害种类:黄瓜、甜瓜的霜霉病,瓜类枯萎 病,瓜类白粉病,瓜类病毒病,瓜类炭疽病,瓜类疫 病,瓜类灰霉病,黄瓜角斑病,瓜类黑星病,瓜类菌 核病等
.
15
.
16
叶片背面的灰色霉层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7
田间危害状
.
18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我国东北、内 蒙古、华北及华东普遍发生,尤其是东北、 内蒙古等保护地黄瓜和华北春大棚发病严 重。病叶率有时高达70%左右,是保护地 黄瓜重要病害之一。黄瓜受害,不仅影响 产量,而且降低品质。
.
19
1.症 状
.
6
.
7
一、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 都有发生,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常因此 病为害而遭受很大损失。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 流行速度快,一两周内即可使叶片枯死,减产 高达30-50%,有的地块因此病为害只采1-2次瓜 后就提早拉秧,菜农称之为“跑马干”。
.
8
1.症 状
时期: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部位:主要为害叶片。 症状: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
其后很少有关于黄瓜霜霉病卵孢子的报道,至于越冬初始菌源 的问题,多数人接受CLINTON的观点。
至今尚无卵孢子萌发及接种成功的报道,且卵孢子在一般情况 下又极少见,所以卵孢子在生活史和病害循环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
31
我国越冬情况:
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 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
.
29
CLINTON一直在研究该病菌的越冬问题,但始终没有发现卵孢子。1905 年推测该病菌可能有两种越冬方式:
(1)在一些地区该病菌在温室中越冬,然后在夏天传播到露地。
(2)在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不 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北方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随季风吹来孢子囊侵染所 致。
1919年FUKUI在研究黄瓜霜霉病时发现该病害最先来自于病土,他将稻 草铺在黄瓜基部,以防土壤中病菌飞溅到下部叶片上,结果与对照相比发病率 大大降低。由此他推断霜霉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但究竟以何种方式越冬尚不明 确。
.
30
1927年KAWADA在采自日本北海道的病斑上发现卵孢子.
1933年HIURA与KAWADA在日本Gifu发现大量卵孢子,对卵 孢子进行了描述,并认为该病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病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