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2020版)

合集下载

2024版银行风险案例分析汇总

2024版银行风险案例分析汇总

流动性危机。
涉及银行及业务类型
案例一
涉及银行为某大型商业银行,业 务类型为信贷业务,主要涉及对
大型企业的授信和贷款发放。
案例二
涉及银行为某城市商业银行,业务 类型为内部交易,主要涉及股票、 债券等金融产品的买卖和利益输送。
案例三
涉及银行为某农村信用社,业务类 型为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涉及存款、 贷款等业务的资金安排和调度。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导致银行相关资产 价值变化,如原油、金属等商品价格 下跌导致相关贷款违约。
典型案例剖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例一
某银行因持有大量高风险债券, 在市场利率上升时面临巨大损失。 该案例揭示了银行在债券投资中 的风险识别和管理不足。
案例二
某银行在外汇交易中因汇率波动 而遭受巨额亏损。该案例暴露了 银行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漏洞 和不当操作。
加强信息与沟通机制建设
银行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确保风险事件发生后能够及 时报告和处理,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05
CATALOGUE
法律风险案例分析
法律风险概述及特点
01
法律风险是指因违反法律法规、监 管要求或合同约定,导致银行面临 财务损失、声誉损害等不利后果的 可能性。
02
法律风险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隐 蔽性等特点,可能涉及多个业务领 域和法律法规。
案例三
某银行因过度投资于股票市场, 在市场下跌时面临巨大损失。该 案例反映了银行在股票投资中的 风险控制和分散投资不足。
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市场风险通过资产价格波动传 导至银行资产负债表,影响银 行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
市场风险可能引发银行流动性 风险,如资产价格下跌导致银 行融资难度增加。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责任缺失风险的传导机制及规避策略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责任缺失风险的传导机制及规避策略

丹 红 ” “ 肉精 ” 牛 肉 膏” “ 业 盐 ” “ 色馒 头 ” 、瘦 到“ 、工 、染 等事
件 死 而 复生 , 品安 全 问题 的集 中爆 发 , 得人 们 不 得不 食 使 对 中国食 品供 应链 中食 品安 全 责任 的 缺失 进 行思 考 。食
品 安 全 责 任 缺 失 将 给 食 品 企 业 带 来 严 重 损 失 。而 且 这 种
1 . 食 品 生 产 环 节 .2 2
收稿 日期 :0 1 0 — 4 2 1- 8 2
天 津 市 重 点 调 研 课 题 , 目编 号 :1 1 3 项 1- 0 。
由于法 律 意识 淡 薄 、 德 观念 缺 乏 、 度标 准 不 明确 道 制
而 引 起 的食 品安 全 法 律 问题 。 会 出现 在 食 品 供应 链 的 亦
员企 业在 经 营活 动 的过 程 中未 履行 其食 品安 全 的责 任 和
义务 。而 食 品安全 责 任 缺失 风 险则 是 指在 一 定条 件 下 和

定 时 期 内 , 于安 全 责任 履行 的不 确 定 性 而 导 致企 业 由
企 业 社 会 责 任 ( op rt S ca R so s it C R) C roae oil ep ni ly, S bi
策略 , 期望为食品行业相关部 门提供决策参考。
[ 关键 词 ] 品供 应链 ; 品安 全 责任缺 失 ; 险传 导机 制 ; 险规避 策 略 食 食 风 风
近 年来 , 品安 全事 件 屡禁 不 止 , “ 聚氰 胺 ” “ 食 从 三 、苏
食 品 生产 过 程 要 严 格 符 合食 品安 全 质 量 标 准 . 格 严
3 0 2 ;. 0 2 2 2天津 科技 大学 经济 与管 理学 院 , 天津

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

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

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作者: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15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重点围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提升价格治理能力。

到2025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科学定价机制全面确立,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价格政策基本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价格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方案》强调,要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充分研究论证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民生保障措施;坚持将成本监审作为政府制定和调整价格的重要程序;完善价格法治体系,推进价格管理机制化、制度化。

同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扎实推进“十四五”时期价格机制改革,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其中明确,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依照程序建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情况纳入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

《意见》指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从加强信息共享、增强金融承载力、健全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推动发展信用贷款、拓宽抵押质押物范围、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信贷风险监测分担补偿机制、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强化政策激励等方面,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2020年第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外汇管理政策的演变与发展马宇,张婷婷(3)……………………集体产权、资源禀赋与农村政治生态优化研究张毅,董江爱(14)………………………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基于省域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陈堂,陈光(21)………………………………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金融”耦合的异质性研究范文祥,李将军(32)………………………中国金融结构演进、信用中介链条与金融稳定朱凯(41)…………………………………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和金融化相关股价崩盘风险王贞洁,徐静(54)………………………政治关联、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罗天正,关皓(67)……………………………………要素市场扭曲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数据的实证分析于明超,吴淑媛(78)…………………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耿晔强,常德鸿(89)……………………………云南地级市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基于“密度、距离、分割、依赖”的角度陆亚琴,李静(102)……………………2020年第2期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基于新经济生产方式的考量董翔宇,赵守国,王忠民(3)…………………………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风险防范研究王雨薇,国世平(12)………………………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陈智颖,钱崇秀,陈苗臻(19)………环境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央地关系的调节作用罗斌,凌鸿程(32)……………………………………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周少甫,陈哲(49)……………………………………公司丑闻的强制披露是否影响内外部投资人“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金缦(60)…………市场竞争、并购商誉与投资效率张安军(74)…………………………………………………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中国70个城市的实证杨刚强,程恒祥,吴斯(89)…………………………外资占比、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邢震,梁君(101)……………………………………2020年第3期论贸易优势理论的当代发展吴杨伟,李晓丹(3)………………………………………………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十大关系”曾繁华,吴阳芬(11)……………………要素市场扭曲的增长方式效应研究解晋(20)………………………………………………大数据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吗吕明元,苗效东(31)………………………………保障性住房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分析郑芳,王建生,位梦蕊(43)…………………………遗产继承是否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的积累———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韦宏耀,杨政怡,钟涨宝(54)…………………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基于拔靴滚动因果方法尹晓娜,李静萍,苏志伟(67)………………………………多中心空间演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吗陈秀英,刘胜(79)……………政府补贴、寻租与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张志昌,任淮秀(92)……………………………管理者特征对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宋哲,于克信(104)………………………………………2020年第4期发展中国家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基于跨越低收入均衡和中等收入均衡视角周文(3)…………………………………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基于碳排放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的经验证据刘梦,胡汉辉(19)………………………FDI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基于区域外部性的扩展模型刘清杰,任德孝,刘倩(36)……………………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绿色经济效率损失张政,李雪松,王冲(51)…………………………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十分位点的分层省级数据分析宫锡强(64)……………………………………政治和经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周志方,李瑾瑾,曾辉祥(72)………………………金融去杠杆与企业风险承担———来自民营企业的证据覃飞,石小霞(89)…………………………………………靠“关系”还是靠“学历”?———私营企业员工薪酬中的亲属关联效应和文凭效应研究赵秋成,马洪旭(101)………2020年第5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效能的空间差异及演化趋势的实证研究罗海平,艾主河,何志文(3)………………中国科技进步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研究徐淑红(15)………………………………………中国财政支出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赵哲,谭建立(24)…………………………内部人减持对高送转的影响———基于媒体关注视角康明惠,陈佳敏,苗苗(37)……………………………………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云南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杨虹,张柯(52)……………………………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水平———一个基于我国农业领域中“关系”的实证研究刘胜春,阮萍(66)…………………服务主导逻辑下价值共创影响研究———平台能力的中介作用杨路明,张惠恒,许文东(76)…………………………………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情感理论的研究视角何雨珊,陈鹏宇,陶向南,彭达枫(92)…………………精准视角下扶贫绩效模糊综合评价———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柳志,王善平(104)………………………………2020年第6期土地租税与土地财政演进———基于公共物品融资的经济逻辑张垒磊,闫晨(3)…………………………………地方政府“土地生税”研究:基于工业用地视角李学增,郭贯成,崔久富(17)………………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陈海龙,陈小昆(29)……………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朱风慧,刘立峰(42)………………………………行政分权、财政分权与金融资源配置厉华威(54)……………………………………………党组织嵌入、审计监督与预算松弛———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代彬,谈星辰,刘怡(64)………………………企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杨玥,张强,江新会(80)……………………………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综合评估研究———基于仪器设备视角冷松(92)……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调节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谭立力,刘小莞(104)……………………………………2020年第7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王伟,孔繁利(3)………………城市群发展战略下中心城市金融溢出效应研究罗小伟(17)…………………………………交通信息高度联通下的西南地区旅游增长新特征及其验证黄书雷,方行明,全诗凡(28)……技术创新、金融约束与产业结构研究庄雷,王飞(40)…………………………………股权集中或股权制衡能否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的束缚———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张力派,于文领,陈玲玲,郭晓华(5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健康———基于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双重视角的研究黄倩,李宽,熊德平(66)……………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杨晓亮,李冬,王维红(81)………………知识积累、开放式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新产品绩效研究杨立生,陈倩(98)………………………2020年第8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影响与间接效应———来自OECD 成员国的经验证据张文爱(3)…………………………………………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对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兼议突破全球价值链治理困境的政策逻辑陈秀英(18)………………………………中国居民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严艳,陈磊(26)………………………城市化和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王健,赵凯(38)…………………………………………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黄晶(55)………………………………………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可得性的脱贫效应分析马骥,杨振宇,马金书(68)…………………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需求结构转变视角陈欢,庄尚文,周密(80)………………………………如何识别R&D 税收激励效应?———从创新数量与质量视角说起姜安,黄惠丹,吴松彬(92)…………………………新时代矿产资源国有化模式的探讨王中庆,王继军(104)……………………………………2020年第9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寇冬雪(3)………………………………………不动产供给数量结构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加速效应研究赵华平,侯碧瑶,张所地(18)………P2P 平台合规化转型对平台运营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于博,董怡然(31)…………………基于国际视角的人口结构变迁与寿险消费:理论梳理与实证检验袁成,崔慧(49)…………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程道金,张东辉,成力为(6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廖婧琳,胡妍,项后军(73)………………………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政治周期吗?梅正午,孙玉栋(88)……………………………………收入不平等与公共服务质量———基于CGSS 数据的经验分析李振,吴柏钧,王丹阳(99)…………………………2020年第10期繁荣的诅咒:对金融部门扩张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一个分析框架杨宇焰,张柏杨(3)…………………………制度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对“制度接近性”假说的再检验聂爱云,何小钢,朱国悦,李建体(20)…………产业扶贫降低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LDS 的准实验研究王志涛,徐兵霞(32)……………………………………过度负债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吗廉永辉,褚冬晓(45)…………………………………卖空机制真的可以抑制公司违规吗———基于中国式融资融券的实证分析武晨,王可第(62)……………………………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周国富,柴宏蕊,方云龙(76)…………………………高管学术背景、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投入何旭,马如飞(88)…………………………企业轻资产运营与全要素生产率盛明泉,冯天宇,谢睿(101)……………………………2020年第11期试析中国现阶段是否具备有效开征房产税的前提和条件周文豪(3)…………………………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贸易比较优势的视角龚梦琪,尤喆,刘海云,成金华(15)…………………教育水平、相对剥夺与流动人口健康成前,李月(26)…………………………………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缪小林,李闵(36)………………………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基于中国西南地区6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冯朝睿,李昊泽(46)……………中国操纵汇率了吗———基于汇率宏观基本面模型的实证分析王盼盼,石建勋(57)………………………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孙芹,宋夏云(70)…………………………守住底线还是拓展空间:来自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证据胡明霞(80)…………………………文化距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尹忠明,秦蕾(90)………………………………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刘永松,王婉楠,于东平(100)……………2020年第12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刘佩,孙立娟(3)………………………………………基于劳动力就业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理论与实践郭兆晖,孙金山,郭路(19)…………基于QCA 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为例何涌,陈梦颖(27)…………………………………………………中国金融周期的再测度———基于动态因子法的分析刘璐,王晋斌(39)………………………………………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姚婷,宋良荣(53)………………………市场化债转股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李志军,陈龙(64)……………………………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价值提升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袁蓓,夏昊(75)…………………………………股权激励水平内部差距与企业创新陈鹏程(8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治理研究———基于“两微”舆论风险的视角李贞,李栋(10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0.03.14•【文号】国市监质监〔2020〕40号•【施行日期】2020.03.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国市监质监〔2020〕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为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关于“制定实施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的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在总结《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19年版)》实施经验,综合分析监督抽查、生产许可、风险监测、执法打假、国内召回通报、网络舆情报道等数据,并征集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防范疫情工作中反映出的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监督抽查合格率低、各方面反映问题较为突出、涉及重大质量安全或国家有关政策文件要求重点监管的工业产品,制定了《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结合实际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要在贯彻执行《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监管、技术保障能力等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论证,进一步研究制定本辖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要突出抓好流通领域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二、加强安全评估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从日常监管、检验检测、召回通报、投诉举报等渠道,广泛采集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加强质量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找准找实质量安全问题,推动实现精准监管。

三、加强分类监管在安全评估基础上,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高低,分类采取加强监督抽查、生产许可、执法打假、认证认可、风险监测、缺陷产品召回等措施。

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

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
101
儿童用品
其他儿童用品
102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旅游鞋
103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皮鞋
104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雪地靴
105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橡塑凉拖鞋
106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鞋底
107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羊绒针织衫
108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西服、大衣
109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针织内衣
110
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
其他电子及信息技术产品
19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电冰箱
20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电烤箱及烘烤器具
21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吸油烟机
22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家用电动洗衣机
23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电磁灶
24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液体加热器
25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室内加热器
26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厨房机械
27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电热水壶
28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
29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房间空气调节器
30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食具消毒柜
31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真空吸尘器
32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快热式电热水器
33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风扇
34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自动电饭锅
35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电热毯
36
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2.03.17•【字号】鄂市监质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市场监管局,省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各有关检验检测机构:《湖北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3月17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风险信息采集第三章风险信息处理第四章风险预警管理第五章风险预警处置第六章风险监测结果应用第七章附则湖北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维护相关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与安全,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质量提升为核心,建立完善全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持续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工业产品(以下简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是指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开展信息采集、分析研判、风险监测,以及对潜在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处置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指产品质量存在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企业公示标准以及该产品应当具有的重要性能指标和功能属性,或者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上海市质检院交流材料.

上海市质检院交流材料.
派员参 加工作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 验技术研究院
派员参加工作并 负责日常管理
上海市纤维检验所
派员参 加工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海市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
上海市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设在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心主任由上 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院长兼任,在市局领导下,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中心副
主任分别由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主任和上海市纤维检验所所长兼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三、“中心”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工作情况
(一)制度建设
二、风险监测管理 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办法》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程序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建议书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上报表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专家评审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采样单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研究报告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实施情况汇报
上海市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
二O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主要内容
一、领导对风险监控工作的关怀
二、 “中心”基本情况介绍
三、 “中心”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工作情况 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结果)的应对与处置
一、总局市局领导对风险监控工作的高度重视
2013年6月,在全国协作网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上,魏传忠副局长作了题为“加快推 进风险监控工作 努力实现风险防范在前”的讲话,并对今后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 工作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落实好风险预警处置新突破、风险监测常态化、实验评估新进 展、信息化水平新提高。 孙会川副司长在会上对协作网一年多来的在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 成员单位部署了开展风险监测的下一步工作要求:一是在项目选择上下功夫,二是在监测 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上下工夫,三是在监控措施的研究上下工夫,四是在展示成果上下 工夫。 上海市安全评估中心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认真领会与积极落实魏局长及孙司长的讲话 精神,做好每一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2020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2020版)摘要:如何通过分析风险传导机制来有效管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事关各方的利益和经济稳定。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虽然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但其负面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本身。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载体,在利益、信息、制度标准和品牌信誉等风险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不同的风险传导路径向受险节点企业进行传导。

为了有效管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企业需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采取措施优化企业利润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等。

关键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台湾地沟油事件;传导机制一、引言近年来,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三聚氰胺""毒胶囊""丰田汽车召回门"和"地沟油"等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既危害消费者的权益,又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消费者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心理,从而导致事件风险加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1-2]。

为了有效防范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做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工作,加强此类风险传导机制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Stephenetal通过食品安全案例研究了公共物品和产品质量监管价值之间的关系[3];程国平等运用企业基因和产品基因理论对产品质量风险的传导进行了研究,他们按照生物遗传的机理,分析了供应链上产品质量风险基因遗传过程[4];肖依永等借助质量供需链的概念,运用质量屋特有的需求和技术转化功能,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风险传递模型[5];张汉江等分析了质量安全风险产生与传递的诱因,建立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与消费者组成的四级三阶段供应链博弈模型[6]。

现有文献对于产品质量风险传导的研究过于关注模型本身,涉及风险传导特点和传导动力的研究比较少。

此外,假设条件的限定以及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的困难使得模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适用性不足。

本文在分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特点、传导要素、传导驱动力和传导机理方面深入剖析其传导机制,提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研究框架,并结合台湾地沟油事件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念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产品质量风险指的是产品预期质量与实际质量的差异给企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通常人们关注的产品质量风险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一致的。

本文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定义为: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给消费者、企业、社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从经济活动过程来看,企业、产品消费者和社会均会受到产品质量的影响。

对消费者而言,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会造成人身上的伤害;对企业而言,出售此类问题产品,一经发现,企业的正面形象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除了要支付巨额赔偿外,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社会而言,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等。

如"三聚氰胺"事件就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使得消费者对国家形象的认可度以及本土品牌的偏好都有所下降,众多消费者丧失了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心[7]。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在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作、包装运输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

在产品设计方面,由于企业在产品设计之初对相关信息搜集和分析不够周全,导致产品设计本身就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这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极大的人身伤害。

如手机电路设计不合理易引起手机发热,甚至会产生手机自燃等风险。

在物料采购方面,多层级的供应链系统使得企业所采购产品的质量可追溯性比较低,风险可视性小,存在质量风险的产品很容易流入到企业当中[8]。

此外,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采购价格低廉而质量却没有保证的产品,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质量安全风险产生。

在生产制作方面,工人操作不当极有可能诱发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如生产过程中,员工没有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进行生产,一些添加剂使用过量,未在无尘环境下进行操作等。

此外,生产设备本身存在问题以及生产标准不合理等,都有可能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在包装运输方面,包装运输食品或精密电子元件都有着严格要求,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不合格的包装运输容易使食品变质。

包装不合格也会提高其他类型产品被侵蚀的几率,运输方式和方法的专业化程度低会使得产品在运输中受到损伤,进而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如一些电子器件的运输,要做好防压、防潮、防水等准备,否则这些产品就会有损伤,成为有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

在管理制度方面,企业对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作、包装运输等方面监管不力,或者企业自身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如材料入库时只核对数量而未对质量进行核查,就会使得质量安全风险流入企业。

实际上,管理制度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良好的自我监管能力对减少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发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五个方面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只做好某个方面的工作并不能有效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企业应从自身特点出发,找出需要重点监管区域,这样既可以节约监督成本,也可以提高监督效率。

对于食品类企业,物料采购、生产制作和包装运输等过程是企业应该重点监控的对象,对于汽车制造类企业,重点监控的对象应该是产品设计和物料采购两个方面。

当然,企业在加强重点对象监控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应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多方面协调配合监管。

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特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具有选择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当风险产生于供应链上某一节点企业时,它倾向于向企业相关程度高、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企业传导。

当风险发生传导时,存在风险的节点企业并不能将风险完全地转移出去,自身仍然存在风险,同时下一节点企业将被"感染"。

供应链环境下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具有逐级传递并向下扩大的趋势效应,其传导呈现出扩散性的特点[9]。

在不同时刻,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状况不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会随着时间维度不断地变化。

同时,各节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相互联系的,因此风险既能在企业内部扩散,也能从一个节点企业扩散到另一个节点企业,直观上呈现空间维度上的扩散。

实际上,风险是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同时进行扩散的,随着扩散的进行,风险愈是接近消费者,其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其扩散形式如图1所示。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要素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载体。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载体主要有三种:物料载体、资金载体和信息载体。

物料载体比较直观,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包装等。

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直接存在于物料之中,当这些物品在供应链中流动时,风险随之发生传导。

资金载体是指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可以通过双方之间资金流关系进行传导。

企业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进而会影响相关企业的资金流,相关企业在生产制作过程中缺乏资金的支持,产品就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质量安全风险因而会以资金为载体传导到其他企业。

信息很容易成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载体,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善,缺乏对产品质量的正确认知,都会造成质量安全风险在企业之间进行传导。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节点。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节点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节点和路径节点两类。

企业内部节点是指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四个阶段;路径节点是风险传导路径上的节点企业,一般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终端顾客等。

传导节点是风险产生和传导的主体,也是其他不同风险来源的汇聚点。

企业相关性程度的大小和节点企业抵御、承受风险的能力,对于风险的传导方向和传导效果有很大影响。

风险在传导时,倾向于向相关性程度较高的节点企业进行传导,而拥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节点企业则能够有效地阻止风险的传导[10]。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路径。

风险在传导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渠道和途径,这就是风险的传导路径。

一般来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有四种传导路径:串行式、发散式、集中式和交互式[11]。

串行式是最为常见的传导路径,如图2所示,它是风险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销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的简单传导。

发散式是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会传导给多个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处于施险企业的下游、上游或者同一层次。

集中式与发散式相对,它是指多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都传导到同一个企业。

发散式和集中式的路径如图3所示。

交互式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传导,其传导路径如图4所示。

当施险企业将风险传导到受险企业时,后者会对前者有一种反馈作用,受险企业并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施险企业传导的风险,通常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如零部件的采购方要求供应方承担退换不合格产品的义务。

交互式路径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研究表明,宽松的退货政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效用[12]。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驱动力风险的传导离不开驱动力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之所以会持续传导下去,而没有发生风险断流,就在于传导驱动力发挥了效用。

传导路径上的节点企业在利益、信息、制度标准、品牌信誉等因素的影响下所选择的组织行为,就是风险传导驱动力发挥效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1、利益。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决策单位,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在各自的经济活动中,它们常常只考虑自身的发展,甚至不惜以摒弃社会责任感、伤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趋利避害地去寻求和接受有质量缺陷的产品,以此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的目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迅速地通过传导载体,并沿着传导路径在各节点企业之间传导。

企业利益关系不仅仅牵扯某一条价值链,通常还涉及到整个行业或者地区。

因此,利益不可忽视地成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传导驱动力。

2、信息。

由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经常使得企业做出错误的产品决策,让一些有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随着供应链流向各个相关企业,信息的缺失或失真成为风险传导的驱动力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