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一
《分析化学》第1章 绪论ppt课件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定义:
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
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作用: 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在工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任务分: 定性分析 :鉴定组成 定量分析:测定含量 结构分析:结构研究
• 例行分析:例行分析是指一般化验 室日常生产中的分析
•
• 仲裁分析:是指不同单位对分析结 果有争议时请权威单位进行裁判的 分析
• 第三节 分析化学发展历史
• 第一次变革:20-30年代溶液四大 平衡理论的建立 技术 → 科学
• 第二次变革:40-60年代经典分析 化学(化学分析)→ 现代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为主)
• 第三次变革:由70年代末至今提供 组成、结构、含量、分布、形态等 全面信息, 成为当代最富活力的学科 之一
按对象分: 无机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组成和测定含量 有机分析:官能团的分析和 结构鉴定
按测定原理分:
化学分析:重量分析,滴定分析等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电分析,色谱 分析,NMR,MS,电子显微镜,x-射线分 析
按试样用量和操作规模分:
常量分析 :S > 0.1g , V > 10mL 半微量分析:S 0.01~0.1g , V 1~10mL 微量分析:S 0.1~10mg , V 0.01~1mL 超微量分析:S < 0.1mg , V < 0.01mL
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

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在大一的分析化学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实验技术。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的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区别与应用3. 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 示波法和光电法等电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2.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方法3.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如萃取、沉淀和气相色谱三、常用分析仪器的操作和原理1.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和原理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原理3. 火焰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操作和原理4.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和原理四、常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1. 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2.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3. 比色法的原理和应用4. 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应用五、质量分析和分析误差处理1. 质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分析误差的种类和处理方法3.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4. 置信度和可靠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六、化学计算和数据处理1. 分析化学常用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2. 浓度计算和稀释计算的方法3. 统计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4. 实验结果的处理和报告方法七、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1. 实验室常见危险物质和安全措施2. 实验室器材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3.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保护意识总结起来,大一的分析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可以理解分析化学的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科学实验和实际问题中。
同时,实验室安全和数据处理能力也是大一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科学精神。
希望这份归纳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大一的知识点。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一) 序言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
序言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是:、、。
二、分析化学可以分为:、、。
他们的任务分别是:;;。
三、无机分析的侧重点是:;
有机分析的侧重的是:。
四、化学分析又称为:,它是以为基础。
五、物理化学分析又称为。
它是以为基础。
七、根据待测组分含量高低不同,分析方法又可以分为:
、、。
他们的待测组分含量分别为:、、。
分析化学其余复习资料将陆续上传,敬请关注:327179013,谢谢。
参考答案:
一、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量各组分的含量、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
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三、鉴定物质的组成和测量各组分的含量;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
四、经典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
五、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
六、
七、常量分析、微量分析、痕量分析
常量分析(质量分数>1%)
微量分析(质量分数0.01%--1%)
痕量分析(质量分数<0.01%)。
分析化学第一章

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
精密度是测量值的一致性,即多次测量结果 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与偏差的关系
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小;精密度越低,偏差 越大。
偏差
偏差是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即平均偏差。
精密度和偏差的评估方法
通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评估精密 度和偏差的大小。
灵敏度与检测限
灵敏度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 测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的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以及各种传感器 和遥感技术。
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的定义
食品分析的方法
食品分析是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 加剂、污染物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药物分析的重要性
02
药物分析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药品监管的重要手段。
药物分析的方法
03
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以及各种光谱
和核磁共振技术。
工业生产控制
工业生产控制的定义
工业生产控制是对原料、中间体和最终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分析化学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如炼金术、 制药等。
近代分析化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分析化学逐渐 从实验化学中独立出来,发展出 各种分析方法和仪器,如光谱法、 色谱法等。
现代分析化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进 步,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 时代,出现了许多高通量、高灵 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和技 术。
分析化学1章

【分析化学-第 1 章定量分析化学概念】测试总分:111分1.填空题:分析某试样允许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若试样称取量为2g左右,则应称至小数点后位,记录应保留位有效数字。
2.填空题:用分度值为0.1 g的台秤称取约20 g的物品, 最多可记录位有效数字。
如用来测定土壤水分, 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2%,至少应称取土壤试样g。
3.填空题:平行四次测定某溶液的浓度(mol/L),结果分别为0.2041, 0.2049, 0.2039,0.2043。
则其平均值=,标准差s=, 变异系数CV=,平均值的标准差=。
4.单选题: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表述-----------( )A. 置信水平愈高,测定的可靠性愈高B. 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C. 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D. 置信水平愈高,置信区间愈宽5.单选题:测定某有机物, 称取0.2000 g, 溶解后加入0.01000 mol/L I2标准溶液10.00 mL,回滴I2时消耗0.01000 mol/L Na2S2O319.20 mL, 则此测定的相对误差约是--------( )A. 百分之百B. 百分之几C. 百分之几十D. 千分之几6.填空题:正态分布曲线反映出误差分布的规律性;总体平均值μ表示测量值分布的。
在不存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 μ就是;总体标准差σ表示测量值分布的。
7.单选题: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随机误差小的是---------()A. 高精密度B. 与已知的质量分数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C. 标准差大D. 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8.填空题:测定明矾中铝的质量分数,经九次测定得= 10.79%, s= 0.042%, 查表知t0.05,8 =2.31, 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
9.单选题:在量度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 应采用的统计量是----------( )A. 变异系数CVB. 全距RC. 平均值的标准差 s(x-)D. 标准差s10.填空题:根据随机误差的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某测定值出现在u= ±1.0之间的概率为68.3%, 则此测定值出现在u>1.0之外的概率为。
分析化学 (1)

分析化学1. 48.酸碱滴定中需要用溶液润洗的器皿是 [单选题] * A)锥形瓶B)移液管C)滴定管D)以上B和C(正确答案)E)烧杯2. 49.下列属于两性溶剂的是 [单选题] *A)乙二胺B).乙醇(正确答案)(C)丁胺乙酸D.乙酸E)乙醛3. 50.下列属于惰性溶剤的是 [单选题] *( A)乙二肢B)乙醇C)苯(正确答案)D)乙酸E)乙挙4. 17.下列属于緘性溶剤的是 [单选题] *A)乙二按(正确答案)B)乙醇C)笨D乙酸E)乙醛5. 18.下列属于酸性溶剤是 [单选题] *A乙二按B)乙醇C)苯(D)乙酸(正确答案)E)乙至6. 19.能作高氣酸、硫酸、益酸、硝酸区分性溶剤的是 [单选题] *(A乙二按B)乙醇C)苯D)冰醋酸(正确答案)E)丙胴7. 20.能作高氣酸、硫酸、益酸、硝酸均化溶剤的是 [单选题] *A)甲酸B)乙醇C)苯D)水(正确答案)E)乙醛8. 21.下列物质若作溶剂,其中使滴定突跃范围改变最大的是 [单选题] * ( A)乙醇(Ksp=7.9x10 -20)B)冰醋酸(Ksp=3.6x10-15)C)甲酸(Ksp = 6x10-7)D )乙睛(Ksp= 3x10-27)(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对9. 22.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中既能增强样品的溶解性又能增大滴定突跃的溶剂是 [单选题] *A)混合溶剂B)两性溶剂(正确答案)C)惰性溶剂D)质子性溶剂E)非质子性溶剂.10. 24.若要测定B不同强度混合酸的总量应利用 [单选题] *A)均化效应.(正确答案)B)盐效应C)区分效应D)同离子效应E)以上都不对11. 25.若要测定混合酸中各组份的含量应选择下列哪种方法 [单选题] *A)均化效应B)盐效应.C)区分效应(正确答案)D)同离子效应E)以上都是12. 26.除去冰醋酸中少量的水,常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 *A)加热B)加干燥剂C)蒸馏D)加入醋酐(正确答案)E)萃取13. 28.配制高氯酸滴定液时醋酐的加入量不能过多其原因是 [单选题] *A)增强高氯酸的酸性B)除去高氯酸中的水C)增大滴定突跃D)避免发生乙酰化反应(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14. 29.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测定乳酸钠,应选用的溶剂为 [单选题] *A)乙二胺B)乙醇C)苯D)冰醋酸(正确答案)E)丙酮15. 30.下列酸在冰醋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单选题] *A)高氯酸.(正确答案)B)次氯酸C)硫酸D)盐酸E)硝酸16. 31.在下列哪种溶剂中苯甲酸、醋酸、硝酸的酸性相似 [单选题] *(A)乙二胺(正确答案)B)乙醇C)苯D)盐酸E)碳酸17. 32.高氯酸冰醋酸滴定液在测定样品时和标定时的温度若有差别,则应重新标定或将浓度重新校正,其原因为 [单选题] *A)高氯酸具有挥发性B )冰醋酸具有挥发性C)样品具有挥发性D)冰醋酸的体膨胀系数较大(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对18. 33.用邻苯= -甲酸氢钾作为标定高氯酸的基准物,根据非水滴定的特点在标定前估算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称量范围,是以消耗高氯酸的体积多少作为依据 [单选题] * A) 20~25mI(正确答案)B10~ 25mlC)8~ 10m1D)5~I0mlE ) 10~15ml19. 34.已知某二酸其(K1/K2)= 103,若用非水滴定分别测定各级酸的含量,应选用的溶剂是 [单选题] *(A)乙醇(正确答案)B)甲基异丁酮C)液氨D)水E)乙醛20. 37.对于酸碱指示剂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单选题] *A)指示剂本身是一种有机弱.酸B)指示剂本身是一种有机弱碱C)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溶液的pH有关D)指示剂的变色与其KHIn有关E)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全部落在突跃范围内(正确答案)21. 40.下列哪一-种酸不能用NaOH滴定液直接滴定 [单选题] *A) HCOOH(Ka=1.77x10-4)B)H3BO3(Ka=7.3x10-10)(正确答案)C)H2C4O4(Ka1=6.4x10-5,Ka2=2.7x10-6)( D )苯甲酸(Ka=6.46x10-5)( E)以上A和C都不可以22. 43.用HCI滴定硼砂溶液其计量点时的pH =5.0,若要使终点误差最小,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单选题] *A)甲基橙B)甲基红(正确答案)C)酚酞(D)百里酚酞E)以上A和D都可以23. 47.下列关于指示剂的论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B)指示剂的用量应适当(C)只能用混合指示剂(正确答案)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恰好在突跃范围内(E)以上都是错误的24. 49.滴定分析中需要用待装溶液润洗的量器是 [单选题] *A)锥形瓶(B容量瓶C)滴定管(正确答案)D)量筒E)以上A和C都可以25. 50.用NaOH(0.1000mol/L)测定苯甲酸0.2500g,需NaOH滴定液多少毫升?(M=122g/mol) [单选题] *( A ) 19.98mlB)20.50m|C)21.50m|D)30.20mlE ) 20.0ml(正确答案)26. 5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可能含有NaOH、Na2C03、NaHCO3或它们的混合物,若用盐酸滴定液滴定至酚酞变色时消耗盐酸滴定液的体积为V1ml,滴定至甲基橙变色时消耗盐酸滴定液的体积为V2ml,已知V1=V2,试判断物质的组成 [单选题] *A)NaOHB)Na2CO3(正确答案)( C ) NaOH+ Na2CO3D)Na2CO3 + NaHCO3 (E) NaOH+ NaHCO327. 54.下列物质若作溶剂,其中可使滴定突跃范围改变最大的是 [单选题] *A )乙醇(Ks=7.9x10-20B )乙腈(Ks=3x10-27)(正确答案)C)甲酸(Ks=6x10-7)D乙二胺(Ks=5x10-16)E )以上都不对28. 59.当HCI溶于液氨时溶液中最强酸是 [单选题] *A) H3O+B)HCIC)NH3D)N H4+(正确答案)( E)以上A和D29. 60.工业氨基Z酸含量的测定可采用冰乙酸作溶剂,以HCIO4标准滴定溶液进行非水滴定。
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

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1常量分析与半微量分析划分界限是:被测物质量分数高于__1__%为常量分析;称取试样质量高于__0.1__g为常量分析。
2试液体积在1mL~10mL的分析称为半微量 _分析。
3试样用量在0.1mg~10mg的分析称为_ 微量_分析。
4试样用量为0.1 ~ 10 mg的分析称为( C )(A) 常量分析 (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 (D) 痕量分析5试液体积在1 ~ 10 mL的分析称为 ( B )(A) 常量分析 (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 (D) 痕量分析6若每1000g水中含有50 mg Pb2+, 则可将Pb2+的质量浓度表示为__50_μg/g。
7已知某溶液含71 μg/g Cl-,其密度为1.0 g/mL,则该溶液中Cl-的浓度为__2.0×10-3__ mol/L。
[A r(Cl)=35.5] (71/35.5)×1.0×10-3 8某水样中含有0.0025 mol/L Ca2+, 其密度为1.002 g/mL, 则该水样中Ca为__100__μg/g。
[A r(Ca)=40.08] 0.0025×40.08×1000/1.0029准确移取1.0 mg/mL铜的标准溶液2.50 mL,于容量瓶中稀释至500 mL, 则稀释后的溶液含铜(μg/mL)为 ( C )(A) 0.5 (B) 2.5 (C) 5.0 (D) 25注意:稀释至500 mL,计算时必乘2,答案只能是A C10海水平均含1.08×103μg/g Na+和270 μg/g SO42-,海水平均密度为1.02g/mL, 则海水中Na+和SO42-浓度(mol/L)为( D )已知A r(Na)=23.0, M r(SO42-)=96.1(A) 4.79×10-5, 2.87×10-6 (B) 1.10×10-3, 2.75×10-4(C) 4.60×10-2, 2.76×10-3 (D) 4.79×10-2, 2.87×10-3Na:1.08×103/1000/23.0/1.0211 海水平均含 1.08×103 μg/g Na+和 270 μg/g SO42-, 海水平均密度为1.02g/mL。
分析化学01第1章概论-01

分析化学
第二个重要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仪器分析的发展。 分析化学与物理学及电子学结合的时代。 原子能和半导体技术兴起,如要求超纯材 料,99.99999%,砷化镓,要测定其杂质, 化学分析法无法解决,促进了仪器分析和 各种分离方法的发展。
分析化学
第三个重要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分析化学发展到分析 科学阶段
分析化学
仲裁分析及例行分析: 例行分析Routine analysis:一般化验室日常 生产中的分析。 仲裁分析Referee analysis:不同单位对分 析结果有争论时,请权威的单位进行裁判 的分析工作.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选择: 方法的选择应从下面几点考虑:测定的具体要求,源自测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欲测 组分的性质;
教 材: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 邓珍灵主编:现代分析化学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北京大学: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 2 李克安,金钦汉等译,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锡瑜等编著,化学分析原理,分析化学丛书第一卷,第一册, 科学出版社,1991 4 武汉大学:定量分析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1999 5 汪尔康,21世纪的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1999 6 R. Kellner et al., (FECS) Analytical Chemistry(中译本:分 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 J. A. Dean: (世界图书出版社)Analytical Chemistry Handbook 8 D. Harvey: (McGraw Hill ) 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学习方式
预习、听讲、复习、做作业、课堂讨论、答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学习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要求:预习、笔记、习题、实验报告 考核形式:实验(30%),作业
(10%), 期末考试(60%)。
第1页/共31页
第一章 绪论
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任务: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
第8页/共31页
滴定分析方法:将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 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发生 反应,而加入的试剂量恰好为完成反应所必需 的,根据试剂的浓度和加入的准确体积,计算 出待测组分的含量,这样的分析方法称为滴定 分析法。
滴定分析方法分类:酸碱滴定法、沉淀滴 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将较大的偏差显著的表现出来。 (2)区分样本标准偏差S与总体标准偏差σ (3)误差与偏差的区别与联系
第18页/共31页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精密
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在确定消除了系统误 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可表达准确度。 (2)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3)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定量分析:是准确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 含量。
结构分析: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者晶 体结构。(次要)
第7页/共31页
2.2 化学分析方法
定义: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称为化学分析方法。如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P3)
重量分析法: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步骤 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化 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从而计 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或者质量分数,这样的分析方 法称为重量分析方法。例如:测定试液中的SO42含量。
第21页/共31页
①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a.方法误差 b.仪器和试剂误差 c.操作误差 d.主观误差(即个人误差)
②系统误差的性质: a.重复性 b.单向性 c.误差大小基本不变并且可测。
第22页/共31页
③校正系统误差的方法
a.分析方法的选择; 回收实验;
c.校准仪器;
b.进行空白试验、对照实验、 d.采用校正值等等。
绝对误差: E xi
(1-1)
相对误差:Er
xi
100 %
(1-2)
第12页/共31页
关于误差注意以下几点: (1)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同。 (2)用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比用绝对误 差更确切。 (3)误差为正值表示分析结果偏高,负值表示分析结
果偏低。
➢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x与真实值 μ相接近的 程度。常用误差大小表示。
✓ 第二次变革:40~60年代 经典分析化学(化学分析) → 现代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为主)
✓ 第三次变革:由70年代末至今 提供组成、结构、含量、分布、形态等 全面信息, 成为当代最富活力的学科之一
第11页/共31页
4. 定量分析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4.1误差和准确度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用来衡量分析 结果的准确度。
(1-7)
(1-8)
第16页/共31页
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CV:此时用百分率或者千 分率表示)。
Sr S x
(1-9)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各次分析结果相互
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以用偏差、重复性和再现
性表示。
第17页/共31页
关于偏差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更合理,前者可以
➢ 按测定原理分 化学分析:重量分析,滴定分析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电分析,色谱分析 NMR,MS,电子显微镜,x-射线分析
第4页/共31页
➢ 按试样用量和操作规模分 常量分析: S > 0.1g , V > 10mL 半微量分析:S 0.01~0.1g , V 1~10mL 微量分析: S 0.1~10mg , V 0.01~1mL 超微量分析:S < 0.1mg , V < 0.01mL
精密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重现性。
第19页/共31页
第20页/共31页
4.3 误差差(可测误差)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或者不可测误差)
4.3.1 系统误差(可测误差)
(1)系统误差: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的,使测定 的结果系统偏高或者偏低,当重复测量时它会重复 出现。
第13页/共31页
4.2 精密度与偏差
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绝对偏差: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di xi x
(1-3)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di 100 % xi x 100 % (1-4)
x
x
第14页/共31页
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偏差):各偏差值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xi x
d n
(1-5)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d 100% xi x 100%(1-6)
x
nx
第15页/共31页
总体标准偏差(又称均方根 样本标准偏差:当测定次 偏差):当测定次数趋于 数有限时。
无限多时称为总体标准 偏差。
n
(xi )2
i1
n
n
(xi x)2
S i1 n 1
第5页/共31页
➢ 按具体要求分 例行分析:是指一般化验室日常生产中的分析 仲裁分析:是指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 请权威单位进行裁判的分析
➢ 按对象分 无机分析 :鉴定组成和测定含量 有机分析 :官能团的分析和结构鉴定
第6页/共31页
2.1 定量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 团或者化合物所组成。
第9页/共31页
2.3 仪器分析
定义: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由于这一类方法都需 要比较特殊的仪器,通常称为仪器分析法。
分类: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 析法、质谱分析法等。
第10页/共31页
3 . 分析化学的发展概况
✓ 第一次变革:20~30年代 溶液四大平衡理论的建立 分析化学 由 技术 → 科学
化学结构(结构分析)、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定量分析)。
作用:工农业生产、尖端科学和国防科技
第2页/共31页
2. 分析方法的分类 ❖ 按任务分 ❖ 按测定原理分 ❖ 按研究对象分 ❖ 按试样用量和操作规模分 ❖ 按具体要求分
第3页/共31页
➢ 按任务分 定性分析:鉴定组成 定量分析:测定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