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免检制度终结的多源流分析
ny1106—2010

ny1106—2010
(原创版)
目录
1.概述
2.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3.标准的主要内容
4.标准的实施和影响
正文
1.概述
Y1106-2010 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编号,该标准是我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
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对于规范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2.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规范使用,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3.标准的主要内容
Y1106-2010 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包括了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等常用农药。
标准对不同类别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粮食、肉类等,都规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限量。
标准还规定了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以及农药残留的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4.标准的实施和影响
Y1106-2010 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农药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准的实施,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有了明确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7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附件62017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序号食品大类(一级)食品亚类(二级)食品品种(三级)食品细类(四级)检验项目检验方法a备注1 粮食加工品小麦粉小麦粉通用小麦粉、专用小麦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SN/T 3855-2014《出口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衍生物(3A-DON、15A-DON)SN/T 3137-2012《出口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伏马毒素B1、伏马毒素B2GB 5009.2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曲酸指定检验方法T-2毒素GB/T 5009.118-2008《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马拉硫磷GB/T 5009.145-2003《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毒死蜱GB/T 5009.145-2003《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敌敌畏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嘧菌环胺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取均质后30g样品置85℃烘箱中干燥4h,取出在干燥器中放置到室温之后,采用GB/T 23374-2009《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规定的方法检测。
苯并[a]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报批稿)序号食品大类(一级)食品亚类(二级)食品品种(三级)食品细类(四级)检验项目检验方法a备注1 粮食加工品大米大米大米玉米赤霉烯酮GB/T 5009.209-2008《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T-2毒素GB/T 5009.118-2008《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溴氰菊酯GB/T 5009.110-2003《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戊唑醇GB/T 20770-2008《粮谷中486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毒死蜱GB/T 5009.145-2003《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三唑磷GB/T 19649-2006《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异丙甲草胺和精异丙甲草胺(以异丙甲草胺计)GB/T 19649-2006《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苯并[a]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报批稿)挂面挂面普通挂面、手工面硼酸GB/T 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第一法)乙二胺四乙酸二钠SN/T 3855-2014《出口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GB/T 23503-2009《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取均质后30g样品置85℃烘箱中干燥4h,取出在干燥器中放置到室温之后,采用GB/T 23374-2009《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规定的方法检测。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张国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12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提取食物样本,再检测抽样食品的营养、添加剂、农药等含量,并对比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具体规定,判定其是否安全、合格。
我国现有食品种类丰富,生产来源广,想要对这些流入市场的食品进行有效监管,抽检是十分必要的环节。
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已经系统化,但是抽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抽检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好保障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监督抽檢的重要性近年来,“毒奶粉”“土坑酸菜”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社会安定。
作为把控食品安全的主要部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有责任从源头杜绝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指政府或相关部门通过随机抽样检测食品,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安全标准。
这种监督措施有助于防止不合格或有害食品进入市场,从而保护消费者健康。
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的常见问题(一)重复抽检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饮食,关乎群众的生命健康。
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要从食品抽检的规定、流程、抽样、检测,以及公布和处罚等一系列环节中做出明确规定,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涉及的主体、范围、标准、职责等进行完善与优化,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但从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来看,相关部门的联动不够紧密,重复抽检问题较为严重。
具体而言,不同部门间由于缺乏及时联络与沟通而导致的信息差,造成检验资源浪费、抽验结果缺乏参考价值。
重复抽检消耗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财力资源,不仅会增加监管机构的成本,还会导致监管资源分散,削弱监管机构对其他风险更高食品的监督力度,降低整体监管效率。
对同一批次食品进行多次抽检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负担,影响其生产和经营。
如果消费者和企业感觉监管机构对同一批次食品进行了多次抽检,可能会对监管机构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产生怀疑,降低对监管结果的信任度。
国家标准GBT 21316—2007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摘要对国家标准GB/T 21316—2007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和《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CNAS-GL006:2019)中的规定,建立测定鳗鱼肉中磺胺残留量测定的数学模型,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以磺胺甲基嘧啶为例,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和分析。
评定结果表明,当样品磺胺甲基嘧啶含量检测结果为10.4μg/kg 时,扩展不确定度为3.4μg/kg 。
不确定度按照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标准曲线最小二乘法拟合、测量重复性、回收率、标准溶液制备、LC/MS/MS 定量重复性、样品定容、样品称量。
关键词国家标准;GB/T 21316—2007;动物源性食品;磺胺;不确定度评定中图分类号S85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01-0224-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Uncertainty Evalu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Sulfonamide Residues in Animal-derived Foods by National StandardGB/T 21316-2007CHEN Zhang-jie(Fujian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Quality Control ,Fuzhou Fujian 350001)Abstract The uncertainty of determination of sulfonamide residues in animal-derived foods by GB/T 21316-2007was evaluated.According to "Evaluation and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JJF 1059.1-2012)and "Guidance on Quantifying Uncertainty in Chemical Analysis"(CNAS -GL006:2019),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determination of sulfonamide residues in eel meat wa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sources of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each uncertainty of sulfamethazine as an example was evaluated and analyzed.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ended uncertainty was 3.4μg/kg when the test result of sulfamethazine content in samples was 10.4μg/kg.The uncertainty was arranged in order from large to small ,which were least squares calibration ,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 ,recovery rate ,standard solution preparation ,LC/MS/MS quantitative repeatability ,sample volume determination and sample weighing.Key words national standard ;GB/T 21316-2007;animal-derived food ;sulfonamide ;uncertainty evaluation国家标准GB/T 21316—2007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陈章捷(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磺胺类药物是以对位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为基本结构的一类人工合成抗生素的总称,具有抗菌谱广、吸收迅速、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人类医学和畜牧行业。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第一篇:会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1.对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的初探2.展示设计的空间形态与意境传达3.商业空间动态展示设计方法的分析与应用4.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5.展示设计之专卖店的店面布置6.如何通过商品展示设计提高商业营销力的探讨7.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8.浅谈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9.企业色彩在商业展会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0.虚拟展示设计研究11.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艺术设计探析12.家具展览会展示设计初探13.浅析商业展览的程式与技巧14.浅析构架现代传媒展览中的艺术性与现代性15.中国发展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商业展览礼仪与企业形象浅析17.现代商业展示传统纹样应用18.虚拟商品三维展示系统的设计19.浅析构架现代传媒展览中的艺术性与现代性20.浅谈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21.会展、展览企业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22.论发达国家会展业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借鉴23.浅析电子商务对会展业的影响24.会展视觉形象设计研究25.论会展设计中的空间处理26.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27.材料在会展设计中的重要地位28.大型会展场馆后续利用分析29.浅谈现代会展的展馆设计与城市规划30.论现代展示设计中信息的有效传播31.浅析展示设计中如何体现材料的环保意识32.展示设计与视觉艺术的最佳结合点33.展示设计中灯光的运用34.静态服装展示设计的研究35.橱窗陈列展示设计构成要素之探讨36.浅析视觉元素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的运用37.展示——时尚奢侈品牌专卖店的展示设计研究38.私家菜馆中展示设计的初探39.符号与展示设计40.发达国家展览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及其启示41.商业展示设计项目的施工与管理42.网络展览会的优势研究43.构架现代传媒展览中的艺术性与现代性第二篇:2010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文)09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2010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说明:以下选题供参考,请运用管理学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根据选题方向选择具体的会展区域与组织进行基础理论或实证分析。
金登多源流模式理论及其启示_评述多源流模式理论

第15卷 第5期2010年10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R NAL OF HUNAN UN I VERS I TY OF TEC HNOL OGY S OC I AL SC I ENCE ED I T I ONVol 15No 5Oct .2010金登多源流模式理论及其启示评述多源流模式理论李建华,谢 敏(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 要:金登的多源流模式理论对!社会问题缘何走向政策议程∀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描述政策制定动态本质的多源流分析框架。
多源流模式理论倡导的三条独立的溪流 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相互结合冲开政策之窗,最终走向政策议程的理论模式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启示。
在我国政策议程的设置日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应通过拓宽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增加社会突发事件信息的透明度,丰富政策制定主体等方式完善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金登;多源流模式;公共政策;政策议程中图分类号:D 5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 (2010)05-0036-04I ntroduction and Inspiration of K ingdon 's 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A Revie w of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LI Jianhua ,XI E M in(School of Ad m i n istra ti o n ,C entral South U niversity ,Changsha ,H unan ,410083)Abst ract :K i n gdon 's M u lti p 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 concentrates on the issue of "the reason w hy socia l issues change into the po licy agenda"and proposes an anaysis fra m e w ork of the M ulti p le Strea m sw hich descri b es t h e dy na m ic po licy fo r m ulation .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 r y initiates three separate strea m s--proble m strea m,po licy strea m and po litical strea m,w h ic h co mb i n e to open the po licy w i n dow s and fina ll y lead the socia l issues to policy a genda .Th is theory i n sp ires us to m ake the public policy .In the pr ocess ofm ak i n g the po licy agenda m ore scientific and de mocratic i n Ch i n a ,w e shou ld broaden the channe ls for expressi n g the public i n teres,t i n crease the transpar ency o f the co mm un ity e m ergency infor m ati o n and rich po licy-m akers ,all o f these w ill i m prove the for mu lation of public po licy .K ey w ords :K i n gdon ;M u ltiple Strea m sM ode;l pub lic po licy ;po licy agenda 公共政策科学的研究至拉斯韦尔提出!政策科学∀这一概念之后被学者们广泛关注,早期的政治理论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伊斯顿等提出了!问题 方案 决策∀的阶段式政策过程模式,该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植物源性食品中乙基多杀菌素残留测定

乙基多杀菌素可以有效防治鳞翅目幼虫、蓟马、潜叶蝇、小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等农业害虫,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1-3]。
乙基多杀菌素产品自2009年4月首次在我国农药登记以来,广泛应用于植物源性食品中[4-8],随之带来了乙基多杀菌素植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问题[9-11]。
因此,关于乙基多杀菌素在各类植物源性食品中的安全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是根据我国农药残留试验及监测数据、居民膳食消费数据、农药毒理学数据等,经过科学风险评估后制定的,是开展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判定依据,也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现行有效GB 2763—2021与首次发布的GB 2763—2012相比,对食品中乙基多杀菌素最大残留限量由1个类别3个品种增加到8个类别48个品种,最大残留限量范围从(0.1~0.5)mg·kg -1到(0.01~10)mg·kg -1。
由此可见,我国对部分品种的乙基多杀菌素最大残留限量要求越来越严,因而建立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乙基多杀菌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乙基多杀菌素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分析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12-15]、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16-23],但目前样品基质主要围绕土壤、药材植物(党参、枸杞)、谷物(水稻)和动物源性产品(牛奶、鸡肉、猪脂肪)等开展研究,对植物源性产品基质中乙基多杀菌素农药残留量检测分析的研究目前鲜见报道。
QuEChERS 预处理方法具有快速、简单、廉价、有效、可靠和安全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在植物源性产品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分析[24-28]。
公共政策ghj

国民情绪、公共舆论 选举结果、政体变化 重要的人事调整、利益集团 达成一致
•
政治源流
Political stream
奥巴马2000亿减税计划 为中期选举表经济决心
•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9月8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 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发表演讲,公布了一项总额约2000亿美 元的企业减税计划。这是奥巴马继本周一宣布总额500亿 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后又一经济刺激措施。 多半的人认为这是奥巴马政府为了期中选举而发出 的一个信号,共和党明白表示,他们不会通过有关的这些 法案。
2008年9月,媒体爆出三鹿奶粉事件,社会一时哗然,国家质检 的公信力一落千丈,也将公众对于“免检”产品的信心集体被摧毁。 至此,食品免检制度的存废开始从公众议程提升到政府议程。
•
• 政策源流 • 当政策问题凸显,并被一部分人关注时,围绕这个问题 的解决,政策共同体会提出许多方案和建议,从而形成政策 源流。从食品免检制度问题的政策源流来看,学术界的研究 人员很早就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对产品免检制度表示了质疑。 早在2004年,国内一批权威的经济学家、法学专家和律师就 对产品质量国家免检提出质疑,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取 消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 • 在各民主党派和执政党的内部,很多有识之士也对产品 免检制度提出了反对意见。在200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 协委员丁瑜就曾提案,呼吁取消免检制度。2008年的“两会” 期间,重庆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又向大 会提交议案,呼吁废除食品免检制度。
•
或者说,一个社会公共问题要能得到政策制定 者的重视,需要怎样的条件?
•
根据罗杰·科布的研究,需要三个条件:
• (1)该问题被广泛关注; • (2)有相当多的公众要求采取行动; • (3)该问题必须为一个适当的政府部门所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食品免检制度终结的多源流分析
多源流框架是由金顿提出的,他把政策过程看作看作三股源流所构成的过程: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
根据他的观点,这三种源流彼此独立运行,只有当“机会窗户”打开时,才允许政策企业家将不同的源流配对。
如果企业家取得成功,那么结果就是重大的政策变化。
三鹿奶粉事件所引起的国际食品免检制度终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免检是指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产品免于政府部门实施的质量监督检查的活动。
我国国家产品免检制度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一些地方的技术监督部门对本地连续数年检查合格的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免于监督检查。
1999年,免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激活并启动。
当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符合条件的产品,“可确定为免检产品。
”2000年3月,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同年,第一批免检产品名单出炉。
免检产品的评定工作每年举行一次。
200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发新的《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免检产品名单越来越膨胀。
截至2006年,共有105大类产品、2 152家企业获得国家免检资格,几乎涵盖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出现了众多损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却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制止的重大事件,如:“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事件”等,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再度把舆论的焦点引向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相关的国家产品免检制度。
三鹿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免检制度的质疑,叫停食品免检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8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通知,国家质检总局废止免检管理办法。
首先,从问题流分析。
免检制度在推出之初确实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也愈来愈远离设计当初的本意。
一方面,企业认识到免检这一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千方百计想挤进免检名录,手段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出于利益一致性的要求,也不遗余力为企业大开绿灯,只要关系勾兑得融洽,免检的层层审批也变成了摆设。
而质检总局,出于扶持和引导的需要,也会特事特办。
其次,从政治流分析。
要求废止免检制度,少数公民发起的呼声迅速得到了广大公众的认同,呼声开始一浪高过一浪,政府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一批法学专家也开始加入到声援队伍,他们从立法的合理合法性角度指出免检制度的法律缺陷。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鹿奶粉高度重视,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专门做出部署,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至此,食品免检制度的终结已迫在眉睫。
再者,从政策流分析。
国家对一些产品实行免检,就是国家在为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经济担保,这在经济学上来讲是没有道理的。
消费者优先选择免检产品,并不是出于对生产免检产品企业的一种信任,而是相信国家。
免检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政府以自己的信誉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作担保,政府承担了企业本应承担的质量风险。
国家的这种变相担保行为,也必然导致国家赔偿的产生。
2008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印发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该规定对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做了部分调整,规定其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进一步减少直接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
三鹿奶粉事件推动了食品领域免检制度的废除,也就是说政策时机已较为成熟。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和免检管理办法废止的问题流、政治流、政策流加速会合前行,不仅政治气候和问题意识都已充分具备,并且也基本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此时便形成了政策机会,政策窗随之打开,终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2008年9月17日,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从当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的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