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动物通讯行为
动物行为学 第六章 动物的通讯行为

动物乐园动物行为学 第六章 通讯行为动物乐园 /dongwuxingweixue 2009-11-29 20:41:08第六章通讯行为动物不能像人那样说话,但它们一样地能够进行交流,其交流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我们可以通过某个动物以自己的行为或气味或色彩影响另外的动物的行为来得知它们之间存在着交流,并能以此认识到这种交流的一些规律。
这是行为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这种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同种动物和异种动物在一个生境中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我们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可以用社会生物学的角度来认识我们人类自身一些行为的起源。
第一节 通讯行为的种类一般地说,动物通讯的事例大多是互利的,甚至关系到一个种群的发展。
雄性蜘蛛通过拨动蛛网探知雌性蜘蛛有没有交配的意思,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食物之源在哪儿,狗通过吠叫警告入侵者等等。
有通讯信号后还得有一个接收系统,只有这样通讯才有可能改变对方的行为,另外信号还必须具有多样性通讯的效率才会更高更准确。
一、视觉通讯视觉形象是通讯的一种手段,通常这方面是指身体上的标志、颜色、结构、动作、姿态等。
动物有些行为有视觉表示功能,这些行为可以传递种属、年龄或性别等信息。
动物的有些视觉行为害能传递情感和动机信息。
在灵长目动物那里一般会用某种表情来配合声音。
狼在愤怒时会将上牙床和上齿完全暴露在外,用以警告不友好的同伴或其它入侵者。
牧蚜蚁通常会用膝状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以刺激对方排泄蜜露。
萤火虫则以腹部特有的发光组织闪光,每个种都有其自己的闪亮代码,雄性个体的发光强度、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有明显的种的特征来告诉同伴自己的位置、现在是否有交配的要求等。
雌性个体的响应方式也存在种的特征。
散养家鸡,早上刚放出笼的鸡,公鸡会跑到母鸡身边一边发出有节奏的低声的咯咯声,一边将一侧的翅膀伸出向下,脚则不停地痉挛,如果母鸡有下蹲的姿势则立即会完成一次交配,如果母鸡趾高气扬地走着,公鸡会转向其它母鸡重复这个风情万种的动作。
动物的社会通信

动物的社会通信动物作为地球上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人类不同的是,动物之间的交流多依赖于非语言方式,通过各种信号和行为来传递信息。
本文将探讨不同动物种类之间的社会通信方式,从声音、行为、化学物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声音的传播与意义很多动物以声音作为主要的社会通信手段。
例如,鸟类以啼鸣来表达警告、求偶和领地防卫等信息。
鸟类的鸣叫声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同种类的鸟类拥有独特的鸣叫方式,这使它们能够在同一环境中相互区分。
此外,狗发出的吠声可以表达不同的需求,如警示、愤怒和欢迎等。
除了鸟类和狗,其他动物也使用声音进行社会通信。
例如,虫类通过摩擦翅膀或身体来发出振动声,用于求偶或领地宣示。
鲸鱼以及海豚等海洋动物则通过鸣叫声进行远距离的交流和定位。
二、行为的交流方式除了声音,动物还通过各种行为来传递信息。
一些哺乳动物使用姿势和动作来传达社会地位和意图。
例如,猫通过抬起尾巴以及身体的姿态来表达友好或敌对的情绪,而雄性雉鸡通过展开尾羽和蓄势待发的姿势来展示自身的魅力。
另外,许多动物也使用化学物质来进行社会通信。
例如,蚂蚁通过释放信息素来指引同伴寻找食物或报告危险。
一些哺乳动物通过尿液或粪便中的化学物质来标记领地或吸引异性。
甚至蜜蜂还通过蜜腹的摆动频率来向同伴传递花粉的位置和丰富度。
三、动物社会通信的意义动物之间的社会通信对于个体和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社会通信可以帮助动物识别同类和异类,从而维持种群的稳定和避免误交。
同时,社会通信也有助于动物协调行动和分工,提高猎食、繁殖和领地防守的效率。
此外,社会通信还可以传递对环境的重要信息。
例如,动物通过预警信号告知其他群体成员潜在的危险,帮助其他个体避免威胁。
动物之间的社会通信也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协助合作,例如狮子的集体狩猎和蜜蜂的协作建巢。
总结:动物的社会通信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声音、行为、化学物质等。
这些通信方式不仅帮助动物传递信息,还有助于维护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提高繁殖和求偶效率以及适应环境。
动物的通讯行为

动物的通讯行为通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
在动物的生活中,没有动物能够真正单独生活,即使是独居个体,也要定期回到同类群中去繁殖,这就需要同种个体之间具有特有的“通讯”方式。
动物常见的通讯行为有: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化学通讯、触觉通讯和电场通讯。
视觉通讯:视觉通讯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动物的很多外表特征都是向同类或敌人发出的视觉信号。
变色龙的肤色会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雄性变色龙会将暗黑的保护色变成明亮的颜色,以警告其它变色龙离开自己的领地;有些变色龙还会将平静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吓敌人。
从而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
变色能躲避天敌,传情达意,类似人类语言。
视觉通讯的形式还包括动物的肢体语言。
如经常出没于非洲草原灌木丛的阳光长尾猴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同伴们在高高的灌木丛中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会将自己长长的尾巴高高地翘起。
阳光长尾猴的尾尖颜色非常鲜艳,就如太阳的光辉一般。
阳光长尾猴通过这种方法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队伍而不致走丢。
视觉通讯简单、准确、迅速,但也有很多的局限性。
视觉信号只能直线传播,易为环境中的物体所遮挡,又受光线影响;一般借助反射光的动物只能在白日通讯,而自发光的动物如萤火虫则只能在夜间通讯。
在自然界仅仅以视觉通讯作为主要通讯手段的动物是很少的,它们往往以视觉通讯方式和其他通讯方式共同使用,发送或获取准确的信息。
听觉通讯:动物的发音机制不同,产生的声音也大相径庭。
哺乳动物依靠喉管,鸟类依靠鸣管,昆虫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动,而青蛙却依赖于声囊发声,还有一些动物通过超声波来进行通讯和捕食,如蝙蝠和海豚等。
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发声的频率多样组合又为各种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基础。
同样的发声器官只要做出略微的调整就能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声音的传播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
动物的通讯行为

动物的通讯行为吴青媚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通讯行为是动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维持社群结构、协同捕食、逃避敌害以及繁衍后代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为。
而自然界中生物形态各异,生存环境千差万别,各种生物的通讯策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那么,我们来看看动物的通讯行为存在哪些分类,这些不同样式的通讯行为又有哪些功能呢?关键词:动物通讯行为分类功能大自然神态各异的野生动物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
小鸟每天清晨会齐声婉转鸣唱;猫每天蹲守在老鼠洞口,只是为了捕到一只老鼠;燕子会飞来南方过冬、、、总之,大自然中动物的行为是千奇百怪的。
那么,什么才是动物行为呢?我们所说的动物行为就是动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活动,也可以说,是动作和动作的变化、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及个体之间的行为互作。
而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不同类)、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行为帮助动物更好地生存繁衍。
而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
当然,很多人会存在这么一些疑问:动物之间是怎么样交流的呢?在收获食物时,它们是怎样通知自己的伙伴的呢?这些疑问,就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问题,而这也涉及到动物之间的传递信息,即通讯行为。
通讯行为指动物社群中要依靠信息的传递来达到行动的一致,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包括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化学通讯、触觉通讯和电场通讯。
视觉通讯:视觉信号具有一定的作用距离,它总是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可被光感受性可确定。
虽然视觉通讯一般是在光线的环境中视觉的作用才能够发挥,但是有些动物的视觉展示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让信宿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信源进行精确定位,我们熟知的萤火虫就有这种功能。
萤火虫腹部有特化的发光组织,在夜间可见其发亮。
萤科的一些种类的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很特别,每个种都有其闪亮代码,雄性个体的发光强度、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和间隔时间有明显的种的特征,雌性个体的响应方式同样也存在种的特征。
动物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动物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动物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一、引言动物之间信息交流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以人类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去理解动物之间信息的传递。
本文将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出发,探讨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二、听觉信息交流1. 调频鸣叫: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鸟类的信息交流方式。
通过调整鸣叫频率和音调的变化,鸟类能够传递出不同的信息,例如相互识别、领地宣示等。
2. 吼叫声:吼叫声常见于猿类和大型哺乳动物。
它们通过强有力的声音传递领地警示、求偶以及争斗信息。
大象的吼叫声甚至可以在几英里之外被其他大象听到。
3. 音调和音频变化:有些动物可以通过变化的音调和音频表达不同的情感和需求。
狗的不同吠声可以传递出对主人的喜好、恐惧或者需要外出等。
4. 语调和音律:某些类人猿也具备语调和音律的能力,通过模仿人类的语言和音乐表达情感和需求,如钢琴鸟模仿钢琴的声音。
三、视觉信息交流1. 身体姿势:动物通过身体的姿势传递信息,这种交流方式在群居动物中尤为常见。
狗使用摇尾巴表达友好、鸽子通过翅膀的扩张表达威胁等。
2. 毛发、羽毛和皮肤颜色:许多动物通过改变毛发、羽毛和皮肤颜色来传递信息,比如变色龙和鹦鹉。
3. 运动方式:某些物种会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来传递信息,例如鳄鱼的尾巴甩动和天鹅的优美滑行。
四、嗅觉信息交流1. 气味标记:动物通过释放特定化学物质或粪便标记自己的领地,以示警示或求偶。
这种信息交流方式在许多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
2. 嗅闻社交:动物可以通过嗅闻来辨别同种或异种、识别亲属、选择合适的伴侣等。
狗可以通过闻尿液等物致命信息。
3. 藏匿和欺骗:一些动物通过释放特定的气味来隐藏自己或欺骗捕食者。
臭猴会释放难闻的气味来对抗潜在的威胁。
五、深度解析与个人观点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方式都与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密切相关。
听觉信息交流在群居动物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模仿能够有效传递信息。
动物世界丰富多彩的通讯方式

动物世界丰富多彩的通讯方式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如果将语言视为一种交流工具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动物之间也存在着“语言”,而且这些“语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只不过有些动物在相互沟通时,并非和人类一样采取声音或者手势作为通讯方式。
正因为动物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远远超出了“语言”所能涵盖的范围,所以动物学家更乐意使用“通讯行为”这一词汇。
听觉通讯,最直接的语言是声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青蛙或蟾蜍的鸣叫,在夏夜的池塘边,怎一个喧闹了得!声音作为最普通、最直接也最为广泛应用的通讯手段,所表达的含义主要在于吸引雌性,以及保卫领域。
以牛蛙为例,雌雄牛蛙各有特殊的鸣声,可以相互唱和,而当雄蛙的领地被其他雄蛙占据时,它们会发出另外一种声音加以警告,如果侵犯者仍不退却,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利用声音作为通讯手段,大多出现在较为高等的动物中,其中人类关注最多、研究最为深入的是鸟类利用声音进行的沟通。
世界上约有1.2万种鸟类,其中哑巴鸟极其罕见。
不同于蛙类单调而吵闹的声音,鸟鸣包含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它们在与同伴、配偶、子女等不同对象交流时,所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甚至不同种鸟类有时也可互通“语言”。
在一个区域内生活的几种鸟类,所发出的报警信号常常会趋于相似,比如大山雀、蓝山雀、燕雀、乌鸫就可“听懂”相互之间发出的警报。
我们或许为了英语考试而头疼,为了听不懂原版动画片中的日语而遗憾,甚至同在中国,一些地方的方言也并不容易理解。
方言造成沟通隔阂,并非仅仅困扰着人类,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鸟类,也会因为方言不同而无法沟通。
北美松雀的北部亚种和西部亚种,分别生活在北美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上的隔绝,经过长期演化,属于同一物种的北美松雀在“语言”上也产生了隔阂。
动物学家甚至利用鸟类的方言,重新划归它们的分类地位:直嘴夏威夷管舌鸟曾被认为是单一种,生活在夏威夷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后来人们发现,不同岛屿上的鸟彼此之间互不往来,而且各有各的土语,于是原先的1个物种被划分出了5个新种来。
动物通讯论文1 (2)最终

动物行为社会学论文题目:动物通讯二级学院___商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 市场营销______________ 年级___11级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2011124144___________ 姓名___ 刘浩__________________ 2013 年6 月1 日动物通讯论文刘浩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自然界中生存的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学家估计现在生存的约有150余万种。
在这多姿多彩的动物界中,动物彼此间总要互相联系,进行通讯,才能生存,才能繁殖后代。
动物通讯的方法越多,彼此协调的越巧妙,动物适应环境的本领就愈强,获取食物机遇愈多,抵御天敌或捕食者的能力愈大,生殖的效率也就愈高。
下面论述一下动物通讯行为。
关键词:动物通讯信息化学通讯animal communication paperLiu Hao学院英文名,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jiang, 524048Abstract: Various types of animals live in the nature,Material scientists estimates that about 150 now live ten thousand kinds. In this colorful animal kingdom, animals always contact each other between each other, to communicate, to survive, to reproduce. Animal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 more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s clever, animals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bility is stronger, the more opportunity access to food, to resist the ability of the natural enemies or predator is larger,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is higher. Discuss anim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under the surface.Key word: Anim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1.引言经过一个学期对《动物行为社会学》的学习,学到了许多动物的行为学,比如动物的求偶、交配、繁殖、鸣叫等行为,了解到动物学界许多奇特现象。
动物的社会通信

动物的社会通信动物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拥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社会通信方式。
社会通信在动物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动物个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社交互动以及协调行为。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社会通信方式来探讨动物之间的社交和信息传递。
一、化学通信许多动物使用化学信号来进行社会通信。
这些信号通常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如动物排出的尿液、粪便、腺体分泌物等。
例如,狗会在尿液中留下个体特定的气味,用于标记自己的领地或吸引异性。
一些昆虫也会释放信息素来吸引异性配对或警示同类。
二、视觉通信视觉通信在许多动物中广泛存在,尤其是鸟类和哺乳动物。
这种通信方式主要通过动物的体态、颜色和动作来传递信息。
比如,孔雀通过炫目的尾羽显示自己的健康和繁殖能力,吸引异性配对。
猴子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社交意图。
三、声音通信声音通信是许多动物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
动物通过发出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鸟类的鸣叫、大象的叫声、狗的吠叫等。
这些声音具有不同的含义,可以表示警示、求偶、威胁、呼唤等。
例如,海豚通过发出高频声音来与同伴进行距离感知和交流。
四、触觉通信触觉通信是一种通过身体接触传递信息的方式。
许多动物利用触觉来表达亲近、警戒或争斗的意图。
例如,大猩猩之间常常通过互相拥抱、握手等身体接触方式来加强社会联系和亲密关系。
五、电信通信电信通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通信方式,主要存在于水生生物中,如鱼类和某些无脊椎动物。
这种通信方式通过发出电信号来传递信息,帮助动物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进行定位、警示或求偶。
综上所述,动物社会通信具有多种形式和途径,它在动物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环境条件决定了它们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动物社会通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和它们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动物通讯行为姓名:武凯班级:电气1104 学号:201011631430摘要: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然界中,它们总是组成一个小的生活群体,尽管有一些喜欢独来独往,但至少它们在交配时需要与异性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它们的鸣叫,彼此间互相的触摸,甚至一些化学物质的释放,使得它们声息相通,行动一致,无论是在捕食活动中,还是在对配偶的争夺上都井然有序。
这些都是与动物之间存在的通讯行为分不开的。
关键词:动物通讯通讯方式意义一.动物通讯所谓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
二.动物的通讯方式通讯可涉及动物的任何一种感觉通道,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化学物质和电场等。
每一种感觉通道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某一特定信号所采用的感觉通道将决定于该种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和它所在生活环境以及传递该信号的功能。
下面来详细介绍几种动物的通讯方式。
(1)视觉通讯视觉通讯在动物界是十分普遍的一种通讯方式,具有简单、准确、迅速等优点。
但是这种通讯方式也有很多的局限性。
在自然界仅仅以视觉通讯作为主要通讯手段的动物是很少的,它们往往以视觉通讯方式和其他通讯方式共同使用,发送或获取准确的信息。
视觉通讯的形式是比较广泛的,雄性驯鹿头上硕大的犄角,草原上雄性狮子颈部漂亮的长鬃毛,这些动物的外表特征都是向雌性同类发出的视觉信号。
青蛙在草丛中呈现碧绿的体色,而潮一、的保护色往往是通过散布错误的视觉信息来迷惑天敌或猎物的。
视觉通讯的形式还包括动物的肢体语言。
拟态使得落叶蝶化作一片枯叶,欺骗了鸟类的双眼。
猎狗面对对手时,头部前伸、前肢前趴、身体下伏、后肢蹬地、露出牙齿、两耳竖起以示对对方的威吓。
而在主人面前,猎狗便会俯首贴耳、摇动尾巴,一副顺从的模样。
雄蜂源在向雌蜂蝶求爱时,会表现出一个相当复杂的仪式:将最漂亮的体色显现出来,向着雌妹饭的方向用尾巴拨动水流,并且水中带着雄峰燃身上一种特殊的气味。
雌蛾螺便同时获得了视觉、嗅觉和触觉三方面的刺激。
视觉通讯对于人类来讲也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联系方式。
无论是杨贵妃的回眸一笑,还是张翼德的吹胡子瞪眼,恋人之间含情脉脉的对视以及反目成仇的怒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视觉通讯的作用。
在动物园里常会看见游客向孔雀园中的雄孔雀鼓掌拍手,孔雀听到掌声,会为游客表演孔雀开屏。
然而,孔雀向人们竖起美丽的羽毛,可能是在向雌孔雀示爱,或者是在向同种雄孔雀示威,也许是在向人们发出警告。
它那五颜六色的羽毛其实就是它展示自己,吓唬敌人的武器。
孔雀是在通过展示尾羽传播某种视觉信息,可惜,在场的游客却错误地接受并传递了另一种含义的信息[1]。
(2)听觉通讯听觉通讯是听觉器官发达的动物之间的通讯方式,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即白天和晚上均可进行,其信号是声音。
同一种动物发出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信息,如求偶、报警、召唤、炫耀等。
声音作为动物最普通、最直接也最为广泛应用的通讯手段,所表达的含义主要在于吸引雌性,以及保卫领域。
以牛蛙为例,雌雄牛蛙各有特殊的鸣声,可以相互唱和;而当雄蛙的领地被其他雄蛙占据时,它们会发出另外一种声音加以警告,如果侵犯者仍不退却,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世界上约有1.2万种鸟类,其中哑巴鸟极其罕见。
鸟鸣包含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它们在与同伴、配偶、子女等不同对象交流时,所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甚至不同种鸟类有时也可互通“语言”——在一个区域内生活的几种鸟类,所发出的报警信号常常会趋于相似,比如大山雀、蓝山雀、燕雀、乌鸫就可“听懂”相互之间发出的警报。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鸟类,也会因为方言不同而无法沟通。
鸟类为吸引异性排斥同性,宣告领地占有的歌声以及警告捕食者来到的尖叫声都是听觉通讯。
法德、的住物学家记录下乌鸦的种种叫声集”。
他们开着放音车在村子周围移动,通过播放其中一种乌鸦的叫声,终于解决了该村长期困扰村民的乌鸦问题。
这其中就巧妙的运用了听觉通讯的原理。
由于动物的发音机制不同,产生的种种奇妙的声音也大相径庭。
哺乳动物依靠喉管,鸟类依靠鸣管,昆虫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动,而青蛙却依赖于声囊发声。
因为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发声的频率多样组合又为各种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基础。
同样的发声器官只要做出略微的调整就能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声音的传播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
然而,声音的传播又具有瞬间性,稍纵即逝。
当然,在动物世界里有一些动物是依靠超声波来进行通讯与捕食的,如人们熟悉的编幅和海豚,就是利用超声波通讯的[2]。
(3)触觉通讯触觉通讯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通讯方式。
对于视觉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无法利用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来说,触觉通讯往往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触觉通讯常在那些视觉器官不发达的动物或视觉通讯难以进行的地方发生。
某些生活在深海区域中的鱼类,由于光线很弱,视力退化了,但它们往往具有非常发达的鳍刺和触须,上面布满了敏感的神经,在水中游动时,它们可以感知水流的变化,寻觅与捕捉猎物和接收性信号。
触觉通讯也可以通过其他物体作为媒介,以振动或者波动的形式来传播信息。
雄蜘蛛想要进行交配必须到网上寻找对象,上网前雄蜘蛛会做出一种类似“拨弦”的动作,拨动网丝发出一定的振动,据此雌蜘蛛可以判断出是猎物,还是求爱对象。
不仅低等动物依靠触觉作为通讯方式,在高等动物中触觉通讯也相当普遍与重要。
在猴子的社会群体中,猴儿们常会彼此相互梳理毛发,这其中既有母猴出于对幼猴的怜爱,又有出于对猴王的奉承,当然还有猴王嚣张的戏弄。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将刚刚出生的小猴从它的母亲身边抱走,由专门的机器人来抚养,那么即便身体健康,它的反应能力和智力与正常的小猴相比,也显得比较低下。
如果人们经常抚摸或者抱抱它,情况则会有很大的改观。
从这里不难看出,幼年时,对小猴的经常抚摸、搂抱,可以使它的反应提高,更具有生气。
对于人类来说,父母们在孩子幼年时多给一些爱抚,比起成天以婴儿车和玩具熊来应付孩子,更有益于孩子的生长发育[3]。
(4)化学通讯化学通讯就是动物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
化学通讯有时会影响整个动物群体的活动甚至调节整个种群。
这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激素。
有文献报道,外激素可能是最为原始的通讯信号,在蓝藻、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之间是惟一的通讯方式。
动物释放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还能影响到生理。
如蜂后会分泌一种称为“蜂王浆”物质的化合物,能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
另外,化学通讯还是维持群体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蚂蚁群中,蚁后不能养活自己,但它可以分泌一种外激素,来引诱工蚁,使工蚁积极喂养蚁后。
蚂蚁的卵和幼虫也能分泌一种物质。
蚂蚁幼虫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湿度变小,它们便停止分泌外激素,而工蚁会很快的将其转移到潮湿的地方,这样幼虫便能重新分泌对工蚁来说堪称“美味佳肴”的化学物质了。
谈到化学通讯,似乎我们应该为狗随地小便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一下辩解。
其实这并非狗的不文明表现,而是它在行使自己的化学通讯手段。
狗往往并不是由于膀眈充盈而到处排泄,实际上它只是在向别的同类宣布:这里已经是我的地盘了。
这是一种依靠化学物质抢占领地的做法,当一条狗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对着马路上的消防龙头排尿时,说明它已经用尿液的气味将消防龙头划为己有了。
而狗真正的排尿姿势是四肢平铺蹲在地上的[4]。
(5)电通讯电通讯是动物靠自身的电场变化,来测试周围环境的物体,感受周围的信息。
这主要是一些低等的动物,它们在水里面,像鱼类,在水里面就是通过发散这种电力线。
发散电力线以后,周围的物体可能要切割它这个电力线,那么它就能感受到这个物体它的性质是石头还是木头,是小鱼是猎物,还是敌人呢。
这是一种,就是感知这个周围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彼此之间要进行交流,尤其在生殖季节,要相互识别呀。
对方是雌的还是雄的,个体是大是小,适合不适合自己。
如果不适合自己一个庞大的个体来了,像是同类,结果把自己吃掉,那不行,也得回避呀。
所以它们也要门当户对,大小要适宜的。
所以就通过这种电力线,电力线的大小密度都能让对方感受自己的性状,性质。
电通讯常出现在鱼类中。
电信号是由专门的发电器官产生的,而大多数种类的电器官均由肌肉衍生而来,除了热带淡水中南美洲裸背鳗科的裸背鳗外。
当正常肌肉细胞收缩时或神经细胞产生脉冲时就会产生弱电流。
在电器官中经过改造的肌肉细胞或神经细胞也能产生弱电流,因为它们是成堆成排的,所以它们产生的弱电流就会比较强。
当器官发电时,电器官所在的鱼的尾端相对于头端就会瞬间转变为负级,这样在鱼的周围就会产生一个电场。
下面这个事例就可以说明了电通讯的存在性。
在发现美洲大陆后,许多冒险家都前往那里寻找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
有一个西班牙探险队伍,在当地印第安人带领下,进人了亚马孙河上游的一个低洼地,这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塘。
印第安人止步了,白人不理解,这里不可能有食人鱼,当然也不可能有鳄鱼和大蟒蛇。
一个白人挺身而出,要给印第安人作榜样,可是没走多远,就大叫一声,直挺挺地仰面倒下,几个同伴上前去救他,也跌倒在水塘里。
过了好一会儿,其余的同伴才将他们救出来。
几个小时后,这些人才从僵直的状态下恢复。
到底是什么袭击了他们?原来在热带混浊的水塘中,生活着依靠体表放电来进行彼此交流和捕食的特殊鱼类——电鳗。
那几个探险家就是被水塘中电鳗施放的电流所击倒的。
它们施放出的电压往往可以达到600伏特。
自然界中不仅有电鳗、电路利用身体发电器官产生很强的电流猎取食物,深水中的鲶鱼、鳄鱼也可以依靠体表电感器进行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5]。
三.动物通讯行为的意义动物的通讯行为是通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的,每一类通讯行为往往有着特殊的功能与进化过程。
这一过程历经了许多艰辛,在不同的环境下,因物制宜,形成了适应自己的交流方式。
可以说通讯方式、环境以及某些器官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关联网,相互作用下,使得彼此达到协调的状态。
往往越是高等的动物,越具有较多的通讯方式,这样就可以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仍可以交流信息,与同伴共同渡过难关。
而那些依靠单一通讯行为进行交流的生物,此时则会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研究动物通讯不但有理论意义(有助于研究动物进化和人类语言的形成等),在生产实践中也起作用。
如用声音捕鱼;在家禽饲养中播放雄体鸣声以提高雌体的产卵率和受精率;消灭害虫害兽(如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野生动物管理(如利用海鸥、乌鸦的警戒信号驱散机场周围的这些鸟群);甚至启发人们设计通讯系统。
总之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将无法取得联系。
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