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七.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七组织文化与环境:拘束力量一、管理者:全能的仍是象征性的1.为何管理全能论在管理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答:全能论在管理理论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它以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将管理者视为组织的砥柱中流。
由于它反应了管理学理论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假定: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自己的素质。
也就是说,组织的成效和效率的差异,在于组织中管理者的决议和行动。
2.论述管理象征论。
答:象征论指出,组织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没法控制的外面力量,管理者对组织成就仅起着极为有限的作用,换句话说,是外面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就。
可是,管理者是控制和影响的象征。
3.哪一种看法——全能论或象征论——在现实中更拥有可取性?试议论之。
答:现实是两种看法的综合,管理者既不是脆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
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议的内部拘束力量(组织文化和外面拘束力量(组织的环境。
但,这些拘束力量其实不意味着管理者的手脚被约束住了,管理者有可能改变和影响他们所处的文化和环境,由此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扩展他们可自由商酌决定的范围。
二、组织文化4.什么是组织文化?答:它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系统。
这一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对文化的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文化是一种感知。
其次,只管个人拥有不一样的背景或处于不一样的等级,他们仍常常采纳相似的术语来描述组织的文化。
这就是文化的共有方面。
最后,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与成员如何对待组织有关,是描述而不是评论。
5.描述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
答:研究表示,能够用七个维度正确地表述组织文化的精华。
创新与风险蒙受力、关注细节、成就导向、职工导向、团队导向、进步性、稳固性。
每一个特色都是由低到高连续改动的。
在很多组织中,特别是强文化的组织,此中的一个文化维度往常会高于其余维度,并从实质上塑造该组织的个性以及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1章知识

当代的组织设计团队结构:整个组织由工作小组或工作团队构成并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组织结构。
矩阵结构:一种组织结构,指的是把来自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员分派去从事各种工作项目。
项目结构:一种组织结构,指的是员工持续不断地从事各种项目,并没有所属的正式部门。
无边界组织:不被各种预先设定的横向、纵向或外部边界所定义或限制的一种组织。
虚拟组织:由作为核心的少量全职员工以及工作项目需要时被临时雇用的外部专业人员构成的组织。
网络组织:利用自己的员工来从事某些工作活动并且利用外部供应商网络来提供其他必需的产品部件或工作流程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已经培养出持续学习、适应和改变的能力的组织。
●内部协作跨职能团队:由来自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特别行动组(或者是特别委员会):为解决某个具体的、影响许多部门的短期问题而组建的临时委员会或工作团队实践社区:共同关注某个事项或一系列问题,或者对某个主题怀有激情,而且通过持续不断的互动和交流来深化自己该该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群人员。
●外部协作开放式创新:把研究工作向组织之外的其他人员和组织开放,以获得各种新的创意,并且允许创新可以轻而易举地朝其他方向转移。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通过把彼此的资源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实现某个商业目的。
●灵活的工作安排远程办公:一种允许员工在家办公并通过电脑与公司办公场所相连的工作安排压缩工作周:员工在一个工作周中每天工作更长时间但只工作较少的天数弹性工作时间:一种要求员工每周必须完成固定数量的工时但可以在特定的限制范围内自由改变具体工作时间的工作排班体系工作分享:由两个或者更多人分担一份全职工作●灵活就业的员工队伍灵活就业工人:其工作岗位取决于雇主需要的临时工、自由职业者或合同工当今的组织设计面临的挑战使员工紧密联系起来管理全球的组织结构事项。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0章知识

●设计组织结构组织(Organizing):安排和设计工作任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一个组织内正式的工作安排组织设计:一个涉及以下六项关键要素的决策过程·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和分权、正规化●组织结构工作专门化:把工作活动划分为各项单独的工作任务,以便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
部门化:工作岗位组合到一起,从而使员工能够以一种协调的、整体的方式。
指挥链:从组织的最高层延伸到最底层、用以界定谁向谁汇报工作的职权链。
管理跨度:一位管理者能够有效率、有效果地监管多少名直接下属。
集权:决策发生在组织高层的程度;分权:组织允许直接负责行动的管理者制定决策的程度正规化:一个组织中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以及员工受规则和程序指导的程度●工作专门化过度专门化能够导致人力的非经济性,例如枯燥、疲劳、压力、糟糕的质量、更高的缺勤率和离职率●部门化的类型职能部门化:根据职能来组合工作岗位产品部门化:根据产品线来组合工作岗位地区部门化:根据地理区域来组合工作岗位过程部门化:根据产品或顾客的流动来组合工作岗位顾客部门化:根据顾客特定或独特的需求来组合工作岗位●指挥链职权:某个管理岗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利·直线职权--向管理者授予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权利·幕僚职权—提供帮助、支援和建议,并总体上减少他们在信息和情报方面的负担。
职责:履行任务的义务或期望统一指挥:一个人应该有且只有一位顶头上司●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管理者的能力和技能员工的特征员工所从事的工作的特征下属工作任务的相似性下属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下属工作地点的间隔距离下属工作任务的标准化程度组织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组织文化的强度管理者偏好的管理风格●集权和分权集权·最高层管理者制定所有决策,而低层员工只是执行命令,这在组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分权·员工授权--增强员工的决策权●正规化高度正规化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如何从事工作任务只提供很少的自主权较低的正规化程度意味着对员工如何从事工作任务的约束较少●机械式和有机式结构机械式组织:综合前述六项组织设计要素的自然产物。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0章知识

●设计组织结构组织(Organizing):安排和设计工作任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一个组织内正式的工作安排组织设计:一个涉及以下六项关键要素的决策过程·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和分权、正规化●组织结构工作专门化:把工作活动划分为各项单独的工作任务,以便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
部门化:工作岗位组合到一起,从而使员工能够以一种协调的、整体的方式。
指挥链:从组织的最高层延伸到最底层、用以界定谁向谁汇报工作的职权链。
管理跨度:一位管理者能够有效率、有效果地监管多少名直接下属。
集权:决策发生在组织高层的程度;分权:组织允许直接负责行动的管理者制定决策的程度正规化:一个组织中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以及员工受规则和程序指导的程度●工作专门化过度专门化能够导致人力的非经济性,例如枯燥、疲劳、压力、糟糕的质量、更高的缺勤率和离职率●部门化的类型职能部门化:根据职能来组合工作岗位产品部门化:根据产品线来组合工作岗位地区部门化:根据地理区域来组合工作岗位过程部门化:根据产品或顾客的流动来组合工作岗位顾客部门化:根据顾客特定或独特的需求来组合工作岗位●指挥链职权:某个管理岗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利·直线职权--向管理者授予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权利·幕僚职权—提供帮助、支援和建议,并总体上减少他们在信息和情报方面的负担。
职责:履行任务的义务或期望统一指挥:一个人应该有且只有一位顶头上司●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管理者的能力和技能员工的特征员工所从事的工作的特征下属工作任务的相似性下属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下属工作地点的间隔距离下属工作任务的标准化程度组织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组织文化的强度管理者偏好的管理风格●集权和分权集权·最高层管理者制定所有决策,而低层员工只是执行命令,这在组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分权·员工授权--增强员工的决策权●正规化高度正规化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如何从事工作任务只提供很少的自主权较低的正规化程度意味着对员工如何从事工作任务的约束较少●机械式和有机式结构机械式组织:综合前述六项组织设计要素的自然产物。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

《管理学》第11版罗宾斯Sail我是2014年参加的浙财会计学学硕考试,在考研的路上,也经过了许多波折坎坷,但总是告诉自己,前面就是光明。
时间在不断流逝,我们的心是否还依旧平稳,不管如何,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让自己后悔,有一段话,献给在考研路上努力奋斗着的童鞋们:贵在主动,重在过程,有心有序,有度有恒,求实求真,躬身力行。
我希望在你们挥汗奋斗的日子里,我能够带给你们一定的光明和正能量,相信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加油!A Blueprint for AchievementPractice while others are complaining.Believe while others are doubting.Plan while others are playing.Study while others are sleeping.Decide while others are delaying.Prepare while others are daydreaming.Begin while others are procrastinating.Work while others are waiting.Save while others are wasting.Listen while others are talking.Smile while others are frowning.Compliment while others are criticizing.Persist while others are quitting.Progress while others are lagging behind.Then, you will succeed while others are failing.目录第一篇管理导论 2第1章管理与组织领导 21.1管理者为什么对组织很重要? 21.2谁是管理者以及他们在那里工作? 21.3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知识

●运营管理的角色运营管理:把各种资源转化为成品和效劳的转换过程运营管理对组织和管理者都非常重要:它涵盖效劳业和制造业;它对有效率、有效果地管理消费率至关重要;它对组织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
●效劳和制造制造型组织:消费有形的物质产品的组织效劳型组织:以效劳的形式消费非物质产出的组织●对消费率的管理消费率—产品或效劳的总产出除以创造该总产出所需的投入—由人员变量和运营变量组合而成消费率进步所带来的利益—经济增长和开展—获得更高的工资和利润而不导致通货膨胀—由于更低的本钱而增强竞争才能●运营管理的战略角色如今制造业起源于100多年前的美国二战后,美国制造商主要关注于其他职能领域,而不是制造领域到20世纪70年代末时,外国竞争者对制造技术进展了整合,正在消费物美价廉的产品美国制造商做出了应对:投入巨资来改进制造技术,对组织进展重组,在战略规划中包含对消费的要求●采用价值链管理来施行运营管理价值:顾客愿意放弃资源〔通常是金钱〕来换取的产品或效劳的性能特征、特性、属性以及其他任何方面价值链:整个组织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个步骤中依次可以增加价值的工作活动集合价值链管理:沿着整个价值链来有序管理各种工作活动和信息的完好过程●价值链管理价值链管理的要求·协调与协作·对信息技术的投资·组织过程的变革·指导层的支持·灵敏的工作岗位以及适应才能强的优秀员工·可以提供支持的组织文化和态度●价值链战略组织过程:组织完成其工作的方式●价值链管理面临的障碍组织障碍·回绝或不愿意分享信息·不愿意改变现状·对工作保障的担忧文化态度·缺乏信任或者信任太多·担忧失去决策权才能要求·缺乏或无法开发出必需的技能来施行价值链管理人员·缺乏坚决不移的承诺和执行·回绝采用灵敏的措施来满足新情况的要求·没有动机来实现更高绩效·缺乏训练有素的管理者来指导价值链管理●当今的运营管理事项技术在制造中的作用—进步消费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和整合程度,更有效地控制本钱·预知性维修、远程诊断和设施本钱节省质量:产品或效劳非常可靠地到达预期要求并满足顾客期望的才能—改进质量的各种措施·为质量而方案·为质量而组织和指导·为质量而控制●质量目的ISO 9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的一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这些标准为制造流程制定统一的指导方针,以确保产品符合顾客的要求六西格玛:一种被设计用来减少瑕疵率以帮助降低本钱、节省时间和进步顾客满意度的质量方案●批量定制和精益组织批量定制:为顾客在他们希望的时间和地点、以他们希望的方式提供某种产品。
(完整版)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4章知识

●组织行为学行为:人们的活动组织行为学: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组织行为学的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在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时,我们尤其关注六种重要行为:·员工生产率: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绩效测量工具。
·缺勤: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
·离职:自愿或非自愿地永远退出某个组织。
·组织公民行为:一种并不属于员工正式工作要求但可以促进组织有效运行的自愿行为。
·工作满意度:员工对自己工作所持的总体态度。
·工作场所不当行为:员工实施的可能会对组织或组织成员产生产生伤害的故意行为。
●态度和工作绩效态度:对物体、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性陈述。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感情成分、行为成分。
认识成分:个体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
情感成分: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对某人或某事采取行动的意向。
●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工作以及重视工作绩效的程度。
组织承诺:员工认同所在组织及其目标并愿意留在该组织中的程度。
组织支持感:员工对组织多么重视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切身利益的总体看法。
●员工敬业度员工敬业度:员工关心和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对工作感到满意的程度。
敬业度高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激情,而且工作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指出,我们为减少失调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三件事情:(1)造成这次失调的那些因素的重要性(2)个体认为自己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3)这次失调所包含的奖赏●态度调查态度调查:向员工提出一系列陈述或问题来了解员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工作群体、上司或组织。
●人格人格:个体情感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独特组合。
这些模式会影响该个体如何应对各种情况以及其他人互动。
两种最著名的方法:(1)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外向型(E)vs内向型(I) ·领悟型(S)vs直觉型(F)·思维型(T)vs情感型(F) ·判断型(J)vs感知型(P)(2)五大人格模型①外倾性:个体喜爱交际、健谈、果断以及善于和他人相处的程度。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八)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分享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十八)第Ⅴ篇领导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一、为什么要了解个体行为1.界定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领域中尤其关注的是在组织中工作的人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两大领域。
其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
这个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心理学家的贡献,包括态度、人格、认知、学习、激励等课题。
其二,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行为,包括群体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和冲突等课题。
有关群体行为的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工作。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与个体单独活动时的行为并不一样。
2.把组织看做"一座冰山",为什么对理解组织行为十分重要? 答:理解组织行为的困难之一在于它针对那些并非明显可见的问题。
组织犹如一座冰山--组织行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清楚可见的,而相当大量的内容是隐藏起来的。
--①可见部分:战略、目标、政策与程序、技术、正式权威、命令链;②隐藏部分:态度、知觉、群体规范、非正式互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3.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由于管理者通过其他人而完成工作,如果它们能够了解行为,则会使管理工作更为有效。
管理者必须能够解释员工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不是那样的行为,能够预测员工会对管理者所采取的各种活动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并能够进一步影响员工实施具体的行为。
管理者关心的重点是员工的生产率、出勤率和流动率,还考察工作满意度。
二、态度4.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什么? 答:态度是指对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们反映了个体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的三种成分分别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①认知成分由一个人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构成。
②情感成分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③行为成分是指个人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作出行动的意向。
把态度看成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组成,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态度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时代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管理者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管理者对组织举足轻重。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管理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正确地做事)效果是指完成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做正确的事)三种描述管理者做什么的方法: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职能:亨利.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当今本教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卡茨关于管理技能的理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面临的变化:数字化、对组织和管理伦理的更多强调、更激烈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顾客重要性的提升、创新重要性的提升、可持续性重要性的提升。
为什么学管理?管理的普遍性;工作的现实;管理者的回报。
附加模块——管理史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
管理方法的四个时期:古典方法(科学管理,一般管理)——定量方法——行为方法(早期倡导者,霍桑研究,组织行为)——当代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以及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科学管理——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生铁块搬运实验,砌砖实验吉尔布雷斯夫妇——测微计时表的发明一般管理理论——更多地关注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行为。
法约尔——管理职能,14条管理原则马克思.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认为理想的组织类型是官僚行政组织——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
组织行为学——对工作中的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研究领域。
早期倡导者(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罗伯特.欧文、雨果.芒斯特博格、玛丽.福莱特、切斯特.巴纳德。
霍桑实验——社会规范或群体标准是个体工作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提出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定量管理——采用定量技术来改进决策。
(管理科学)定量方法——统计学、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运用于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专注于持续改进以及对顾客的希望和需求作出回应。
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当管理者协调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工作活动时,他们需要确保所有这些部分都在共同努力,以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系统方法意味着组织的某个部分的决策和行为将会影响组织的其他部分。
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并不是自给自足的。
系统方法认为,一个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输入,将这些资源转化或加工为输出,而这些输出又被分配到环境中。
权变方法——认为组织各不相同,面临着不同的情况,因而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
第二章理解管理的情境:约束与挑战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对成败承担直接责任。
管理象征论——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文化对管理权限进行约束。
外部环境——组织之外能够对该组织的绩效产生影响对因素和力量。
外部环境对管理者形成约束和挑战的三种形式:通过它对工作岗位和就业的影响;通过当前的环境不确定性;通过组织与其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关系。
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评估包括两个维度:变化程度和复杂性。
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外部环境中被组织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能够影响其行为方式的价值观、原则、传统和做事方式。
强文化——其核心价值观呗组织成员强烈坚持喝广泛共享的文化。
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创新与风险承受力;关注细节;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稳定性。
组织文化的来源及持续:组织创建者的哲学——甄选标准——最高管理层/社会化——组织文化。
员工通过故事、仪式、物质符号和人工景观以及语言学习组织文化。
职场精神——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组织的价值观提倡员工通过在集体环境中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来获得对目的的感知。
具有职场精神的组织往往具备五种文化特征:强烈的目的感;对个人发展的关注;信任和开放;员工授权;对员工意见的包容。
对职场精神对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正当性(组织是否有权把精神层面的价值观施加给员工)和经济性(职场精神和利润是否兼容)。
第三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狭隘主义——仅仅用自己的眼睛和视角来看待世界。
民族中心论——认为自己母国的工作方法和实践是最佳方法和实践的狭隘观点。
多国中心论——认为东道国的员工知道如何以最佳方法和实践来经营其业务的观点。
全球中心论——一种全球取向的观点,强调使用来自全世界的最佳方法和人员。
影响全球贸易的两种力量:区域性贸易联盟;确保全球贸易能够发生的贸易机制。
区域性贸易联盟:欧盟——由27个欧洲民主国家组成的一种经济和政治伙伴关系。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消除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关税、进口许可证、海关服务费。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贸易联盟。
全球贸易机制:世界贸易组织——由153个成员组成的负责处理国家间贸易规则的全球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185个国家组成的组织,目标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并且为成员国实现和维护金融稳定、加强经济实力提供政策建议、临时贷款和技术支持。
世界银行——由5家紧密相连的机构组成的银行,目标是通过为成员国提供技术和金融支持来促进长期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经济组织,使命是帮助30个成员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并且在维持金融稳定的同时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任何类型的国际公司。
多国化公司(反映多国中心论)——把管理权和其他决策权下放到东道国的跨国公司。
全球公司(反映民族中心论)——把管理权和其他决策权都集中在母公司的跨国公司。
无国界公司(反映全球中心论)——消除人为地理线的跨国公司。
随着组织投资全球市场,管理者们也在承担着更大风险。
第一层全球采购(全球外包)——从全世界最廉价的地方采购原材料或劳动力。
第二层产品进出口;许可证经营(制造业组织);特许经营(服务业组织)。
第三层战略同盟(一个组织与外国公司建立的一种伙伴关系,使双方在开发新产品或建设生产设施时可以分享资源和知识);合资企业;外国子公司。
关于民族文化,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大于企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民族文化维度框架包括: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女性化;长期导向/短期导向。
全球领导和组织行为效力(Glob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ffectiveness, GLOBE)研究计划扩展了霍夫斯泰德的研究成果,并且为管理者提供了其他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管理文化差异。
管理全球员工需要文化智能,其包括三个主要维度:对文化这个概念的理解——文化如何变化记忆如何影响行为;警觉——察觉到不同的跨文化情境中的各种信号和反应的能力;行为技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警觉来选择合适的行为以应对这些情境。
另一些学者认为,需要全球心智,包括社会资本——与不同于你的人建立联系并形成信任关系的能力;心理资本——对新的观点、理念和经验持开放态度;智力资本——对全球商务的了解,以及理解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运转的能力。
第四章对多样性的管理员工多样性——使得组织中的成员彼此不同或相似的所有方法。
表层多样性——人们的惯性思维会立刻想到的、容易被人们观察到的,但是并不必然反映人们如何思考或感知的那些差异。
深层多样性——价值观、个性和工作偏好方面的差异。
多样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战略层面。
全球劳动力的变化——总人口方面和老龄化方面。
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people)偏见,bias——对某种特定观点或意识形态所持的一种倾向或偏好。
成见,prejudice——对一个人或一群人所持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
刻板印象,stereotyping——根据自己对对方所属群体的印象和看法来判断对方。
歧视——以有偏见的态度对待其偏见对象。
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将一些人(通常为少数族裔或女性员工)与最高管理层职位隔离开来的无形障碍。
可持续的多样性和兼容并蓄战略必须在最高管理层的决策中发挥核心作用,并且扩散到公司的每个层级。
辅导制——让经验丰富的组织成员(导师)向欠缺经验的成员(门徒)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
导师通常能够提供职业发展和社会支持两方面的帮助。
其他多样性的支持政策包括开展多样性技能培训和支持创办员工协会。
第五章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管理从义务到响应到责任古典观点:社会义务——管理方的唯一义务就是使利润最大化。
社会经济学观点:社会响应——公司为应对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的社会活动。
社会经济学观点:社会责任——一个组织在其法律和经济义务之外愿意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行事的意愿。
我们称管理者考虑组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绿色管理。
从浅绿到深绿:法律方式——市场方式——利益相关群体方式——活动家方式道德,ethics——对决策和行为的是非对错予以定义的原则、价值观和理念。
在道德的各发展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会变得越来越内在化并独立于外界影响。
道德的各发展阶段:前习俗——习俗——原则影响员工是否用有道德的方式行事的两种个人特征是价值观和性格。
价值观——体现了对是非对错的基本信条。
性格变量:自我强度,ego strength——一个人所持信念的力量。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人们相信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程度。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外控者认为自己的遭遇是因为运气或者偶然。
影响员工是否用有道德的方式行事的组织结构的变量包括:组织结构设计,目标,绩效评估体系,报酬分配方式,组织文化等。
管理者的行为是影响员工个体实施有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事项的严重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鼓励有道德行为的方式包括:员工甄选;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领导;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估;道德培训;独立的社会审计;保护机制。
管理者能做的重要的两种工作是:做一个有道德的领导;保护提出道德问题的员工。
社会企业家——通过使用切合实际的、创新的和可持续的方法来设法改善整个社会的个体或组织。
“商业企业家追求经济性,社会企业家追求变革。
”为促进积极的社会变化,公司可以举办慈善活动,员工个体可以从事志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