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管理团队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和组织导论)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和组织导论)总结第一篇:罗宾斯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和组织导论)总结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这是一个过程(过程是指一系列正在进行中的相互关联者的活动,此处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目标。
这些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强调效率和效果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不浪费资源,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完成任务而使组织达到目标。
效率注重过程,效果注重结果。
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效率与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效率和效果同等重要不可偏颇,两者相辅相成。
①效率和效果的优劣反映管理者的素质。
②效率和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或组织的未来发展。
③效率和效果的优劣影响着企业和组织成员的士气(④个体差异:例如赫塞•布兰查德的情景理论根据人的成熟度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领导风格。
)管理者的定义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一个团队的活动。
(非管理类员工是指那些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必负有责任地去协调和监督他人工作的那些员工)管理的职能(P-O-L-C)1)计划: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
(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的两大任务。
)2)组织:管理者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结构:一种框架体系,能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
组织结构有三层含义:复杂化,正规化,集权化。
复杂化:组织分化的程度正规化:组织内部人员行为规范化的程度集权化:制定决策的权力在谁手上3)领导: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完成目标,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等。
高效团队

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San Diego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1994)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作为一支高效团队,罗宾斯给出了以下8个基本特征:
一、是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目标所包含的重大现实意义.
二、是相关的技能.团队成员具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良好合作.
三、是相互间信任.每个人对团队内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
四、是共同的诺言.这是团队成员对完成目标的奉献精神.
五、是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间拥有畅通的信息交流.
六、是谈判的技能.高效的团队内部成员间角色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要求团队成员具有充分
的谈判技能.
七、是合适的领导.高效团队的领导往往担任的是教练或起着后盾的作用,他们对团队提供指
导和支持,而不是试图去控制下属;
八、是内部与外部的支持.既包括内部合理的基础结构.也包括外部给予必要的资源条件.。
罗宾斯管理学

罗宾斯管理学
罗宾斯管理学是一种由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提出的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让员工感到被重视和尊重,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罗宾斯管理学的主要思想包括:
1.关注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将人作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并将其视为组织的核心资产。
2.关注员工的需要和动机: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并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3.注重团队合作: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合作和支持,从而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团队。
4.实践“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应该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即通过沟通、培训和激励等方式让员工感到愉悦和满意。
5.重视员工的发展: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晋升机会,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支持和关心,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为组织工作。
罗宾斯管理学认为,组织的绩效不仅取决于硬件设施和技术水平,还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
因此,管理者应该注重人性化管理,让员工感到被尊重和关心,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罗宾斯《管理学》读后感

罗宾斯《管理学》读后感在翻开罗宾斯的《管理学》之前,我对管理学的认知还停留在模糊的概念阶段,觉得这大概就是一堆枯燥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拼凑起来的一门学科。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其中,却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惊喜和启发的奇妙世界。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它的实用性。
罗宾斯并没有局限于抽象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将管理学的原理融入到实际的商业场景中。
这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企业的决策现场,亲眼目睹着管理者们如何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技巧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其中有一个关于团队管理的案例让我感触颇深。
这是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团队成员们都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项目负责人试图通过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时间节点来提高效率,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成员们感到压力巨大,沟通也出现了障碍,团队氛围变得紧张压抑。
这时候,公司的管理者站了出来。
他没有选择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而是静下心来与每个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倾听大家的想法和困惑,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并非是成员们不够努力,而是分工方式不合理,导致一些成员承担了过重的任务,而另一些成员的能力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于是,管理者重新调整了分工,根据成员们的专长和兴趣进行了更合理的分配。
他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比如,他们会在周末一起去郊外进行拓展训练,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挑战,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解。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也特别注重沟通方式。
他不再是简单地下达命令,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大家探讨问题,鼓励成员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当有人遇到困难时,他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引导大家一起思考,共同寻找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努力,这个团队的氛围焕然一新。
成员们不再感到压抑和焦虑,而是充满了干劲和创造力。
项目也得以顺利推进,最终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
从这个案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还要善于倾听、沟通和协调,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潜力。
罗宾斯创新管理最新笔记

罗宾斯创新管理最新笔记罗宾斯创新管理最新完整版笔记引言本文档是对罗宾斯创新管理的最新完整版笔记进行总结和记录。
罗宾斯创新管理是一种管理理论和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创造、发展和推动创新。
本文档将涵盖罗宾斯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重要原则和实施方法。
基本概念- 创新:指在组织内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和实践,以创造更好的价值和解决问题。
- 创新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工具来促进和引导创新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和增长。
重要原则1. 鼓励创新文化:组织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并为创新提供支持和资源。
创造积极的创新氛围是推动创新的关键。
2. 建立创新团队:组织应该设立专门的团队来负责创新管理,包括设立创新委员会或专员,提供资源和支持来推动创新项目。
3. 管理创新过程:创新应该被视为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步骤。
组织应该对创新过程进行规划、执行和监控。
4. 激励创新行为:组织应该采取激励措施,如奖励和认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提出新想法。
5. 研究和适应:创新是一个不断研究和适应的过程。
组织应该从失败和成功中研究,并及时调整创新策略和方法。
实施方法1. 制定创新战略: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创新目标和战略,包括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投资计划。
2. 提供培训和资源: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有关创新管理的培训和资源,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知识。
3. 鼓励多样化和合作:组织应该鼓励多样化的观点和合作,以促进创新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4. 建立创新评估机制:组织应该建立评估创新项目和结果的机制,以识别成功的创新和改进不成功的创新。
5. 持续改进和创新:创新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组织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创新策略和方法。
结论罗宾斯创新管理是组织实现创新和增长的重要工具。
通过遵循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重要原则和实施方法,组织可以建立创新文化,提高创新能力,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时代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管理者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管理者对组织举足轻重。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管理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正确地做事)效果是指完成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做正确的事)三种描述管理者做什么的方法: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职能:亨利。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当今本教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卡茨关于管理技能的理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面临的变化:数字化、对组织和管理伦理的更多强调、更激烈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顾客重要性的提升、创新重要性的提升、可持续性重要性的提升。
为什么学管理?管理的普遍性;工作的现实;管理者的回报。
附加模块——管理史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
管理方法的四个时期:古典方法(科学管理,一般管理)——定量方法—-行为方法(早期倡导者,霍桑研究,组织行为)—-当代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
泰勒以及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
吉尔布雷斯科学管理——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生铁块搬运实验,砌砖实验吉尔布雷斯夫妇——测微计时表的发明一般管理理论——更多地关注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行为.法约尔—-管理职能,14条管理原则马克思.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认为理想的组织类型是官僚行政组织——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归纳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工作并指挥别人工作(d e)人.组织(de)特性:任何组织都有明确(de)目(de);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de);任何组织都发育出一种系统性结构.组织也可表述为:具有明确目(de)、由人组成(de)和具有系统性结构(de)实体.管理者与操作者管理者(Managers):是在组织中工作并指挥别人工作(de)人.作为管理者一定有下属.操作者(Operatives):是在组织中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de)职责(de)人.操作者没有下属.什么是管理与管理者(de)工作1.什么是管理管理(Management):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组织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de)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发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de)有效性:管理效率与管理效果(de)统一性a)效率(Efficiency):指输入与输出(de)关系.在既定输入条件下,输出越大,效率越高.在管理中输入(de)是具有稀缺性(de)资源,提高效率意味着对稀缺性资源(de)有效利用.b)效果(Effectiveness):指管理活动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所达到(de)结果. 2.管理者(de)工作管理者(de)工作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具体做什么存在两种基本理论:管理职能理论;管理者角色理论.a)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理论:从管理过程(de)角度表述管理者是做什么(de).许多管理学者对此有自己(de)看法.b)管理者角色(Management roles)理论:60年代末期,亨利·明茨伯格提出.从管理者在管理中充当(de)角色来表述管理者是做什么(de).斯蒂芬·P·罗宾斯(de)关于管理(de)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5.管理者工作(de)特殊性不同(de)管理层次、同(de)组织类型、同(de)组织规模、同国度(de)组织早期(de)管理实践与思想(——19世纪末)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 1776年发表(de)国富论着作中提出,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de)光辉论断.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前半期四大流派:1.科学管理学派奠基人:美国(de)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2.一般行政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法国(de)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代表作: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明确提出管理工作(de)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代表人物:德国(de)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de)理论3.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管理学派早期(de)倡导者 (Early advocates)①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他认为关心雇员既能为管理当局带来高利润,同时又能减轻人们(de)痛苦.②雨果·明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 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开创了工业心理学领域,研究如何使生产率和个人心理调适达到最大.③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认为管理者(de)任务是调和与协调群体(de)努力,管理者和工人应将他们看作是共同群体(de)一部分.④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Barnard)--经理(de)职能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要提高效率需要人们之间(de)合作.从而将古典管理观点与人力资源联系起来.人际关系学说(de)创立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 Elton Mayo 1880-1949)霍桑试验:第1阶段:变换照明条件试验(1924—1927)——照明强度增加或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de)产量都增加.只有当光线降到月光水平时,试验组(de)产量才降低.——结论:(1)工场(de)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效率(de)一项微不足道(de)因素(2)照明对产量(de)影响无法准确测量,即工作条件(de)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第2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试验各种工作条件(de)变动对小组生产率(de)影响:如改进材料供应方法、增加工间休息、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作时间、实行团体计件工资制等,在工作时间内大家可以互相自由交谈,产量上升.取消了这些条件之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上.结论:督导方法(de)改变使工人(de)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第3阶段:大规模(de)访问与调查(1928—1931)两年多时间里,两万多人次(de)普查与访问.结论:任何一位员工(de)工作绩效,都受到其他人(de)影响第4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采取集体计件工资制刺激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标准7312个接点实际6000—6600个接点(1)怕标准再度提高(2)怕失业(3)保护速度慢(de)同伴工人对不同(de)上级持不同态度成员中存在着一些小派系结论:人们(de)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物质条件和环境(de)影响更重要(de)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de)影响.霍桑试验(de)结论1)由“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2)生产率(de)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人(de)士气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4)新型(de)领导在于提高工人(de)满足度,从而激发工人(de)劳动积极性4.定量管理学派(方法)管理理论在当代面临(de)挑战与变化管理(de)全球化与工作人员多样化要激励、提高效率、满足需要就必须认识、尊重承认多样化(de)差别跨文化管理中(de)沟通与激励道德问题例如,道德(de)功利观(即完全按照成果、利润来制定决策(de)道德观点)受到资源浪费、损害环境和应该承担社会责任(de)挑战依照社会公正又比依照效率和利润有更多(de)模糊性管理中(de)道德下滑,曾被看作不道德、应受谴责(de)行为至今变得可以接受或必要(de)做法(歪曲会计信息、利用知情者(de)信息获取利润等)激励创新和变革面临变动(de)环境与竞争,如何推动技术、组织、管理创新,如何处理组织文化变革中(de)阻力处理员工面临(de)变革压力管理者只有改变管理风格,变计划、指挥为关注激励、指导和鼓励,才能管理得更有效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授权工人所受(de)教育和培训比泰罗时代高很多,管理者完全可以更多授权下属、团队或工人决策,改进质量、效率和责任感.授权与控制,分权与集权(de)矛盾.工作人员(de)两极化目前,大多数组织(de)政策都是偏向激励工资较高(de)高技能(de)工人.如何激励、给予挑战那些从事低技能工作(de)人,鼓励他们提高生产率公司裁员与解雇公司成员,无论是裁掉(de)或者留下(de),都必定面临不确定性、焦虑与不安.人们会反思,自己会不会是“下一批”,生产率与质量会因此而下降,直到再度认为安全为止问题是,公司必须精干,人员要减少.管理者在裁员(de)形式下研究新(de)管理方法,如何沟通如何领导如何激励都是非常重要(de).知识时代(de)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知识经济(de)到来使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de)战略资源,而信息技术(de)发展又为获取这些资源提供了可能.顾客(de)个性化、消费(de)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只有能够合理组织全球资源,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de)投票,才有生存和发展(de)可能.建立学习型组织.彼德·圣吉(P. M. Senge)所着(de)第五项修炼(1990)---:企业惟一持久(de)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de)能力.公司核心能力与虚拟组织.1990年美国战略学家C普拉哈拉德与英国加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de)论文,建议公司将经营(de)焦点放在不易被抄袭(de)“核心能力”上,由此引发后来(de)"虚拟组织"热.虚拟组织与传统(de)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与全球企业进行互补、互利(de)合作,合作目(de)达到后,合作关系随即解散.1994年出版(de)由史蒂文·L·戈德曼、罗杰·N·内格尔及肯尼斯·普瑞斯合着(de)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是反映虚拟组织理论与实践(de)较有代表性(de)着作.管理万能论认为组织(de)管理者能够克服万难去实现组织(de)目标,管理者要对管理绩效负全责.组织(de)效果和绩效(de)差别,在于组织中管理者(de)决策和能力.组织中(de)最高管理者被认为是组织(de)中流砥柱.管理象征论组织(de)成果受到大量(de)管理者无法控制因素(de)影响,而管理者对实际成果(de)控制极为有限.因此,管理者作用只是象征性(de),其能力是有限(de)或者是无能(de).两种观点(de)现实综合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万能(de),也不是软弱无能(de).每一个组织都存在限制管理者进行决策(de)约束力量.组织文化(de)意义与作用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自觉形成(de)并为广大员工恪守(de)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是组织独具特色(de)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作用形象、凝聚、激励、导向、规范.是组织文化是企业(de)一种无形资产,也称它为组织(de)“灵魂法”.产生(de)原因:a)科技发展,人(de)智力因素加大作用b)更好调动员工积极性以适应激烈竞争 c)组织规模扩大,需要强化管理组织文化主要由以下三个相互作用(de)层次构成:1.显性(表层)(de)物质文化,体现在形象(de)设计与塑造上,也称形象文化;2.次层(中层)(de)标准文化,体现在制度(de)制订与执行上,也称制度文化;3.核心(深层)(de)认知文化,体现在观念(de)形成与固化上,也称理念文化.国内学者认为组织文化(de)特征1、稳定性2、隐形性3、潜移性4、继承性文化对管理(de)影响1.组织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管理要求2.组织文化直接影响管理者(de)行为3.组织文化影响管理职能实施(de)全过程什么组织环境组织环境(Environment):对组织绩效发挥潜在影响(de)外部机构或力量(因素)(de)总和.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硬环境与软环境.组织环境(de)特性a)不确定性:动态环境:不确定性大稳态环境:不确定性小b)复杂性:环境因素很多.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c)层次性:一般环境;具体环境海尔企业文化模式剖析1.自始至终(de)高起点,超前(de)观念体系,争取最大运作空间.2.融欧、日、美、中管理思想于一体,创造自我独特优势.3.因势利导、实事求是(de)运作程序.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丝不苟(de)运作方式.5.以观念创新为龙头,强化系统整合,保持可持续发展.6.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具(de)指针和利剑作用.7.兼并、联合中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de)“吃休克鱼”理论.什么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主要是指组织特别是工商企业应社会承担(de)责任.关于社会责任(de)两种相反观点a)古典观(纯经济观)重要(de)倡导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工商企业是经济组织,公司(de)管理者应对股东负责,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当公司将资源用于“社会利益”时,他们是在削弱市场机制(de)基础.社会责任会引起公司(de)额外成本,从而会对公司(de)生存产生威胁.b)社会经济观认为公司是社会法律允许存在与维持(de)社会组织机构,它不仅仅是经济机构,它不能只对股东负责,还要对社会负有责任.认为古典观强调(de)是公司(de)短期资本收益最大化,忽视了长期资本收益最大化以及它与社会(de)关系.社会干预(de)层次社会义务符合经济和法律责任社会响应对社会环境变化(de)适应社会责任符合社会道德规则什么是管理道德道德(Ethics)通常是指规定行为是非(de)惯例\规则或原则.属于法律范畴之外(de)思想精神领域.我国提出“以德治国”,认为道德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对一个公司来说,也有道德(de)问题存在,即公司道德.在公司管理者决策中和组织(de)运转中都会涉及道德(de)问题.2.四种不同(de)道德观a)道德(de)功利观---管理者决策目标是为大部分人提供最大化利益,对少数人利益可以忽视.例如,解雇少数员工,而维护公司利益.b)道德(de)权利观---管理者决策要保护个人权利与隐私.例如要尊重妇女工作(de)权力.c)道德(de)公正观---管理者要公平公正地决策,对所有(de)利益攸关者(de)利益都给予重视.例如对新工人最低工资标准(de)执行.d)社会契约整合理论---管理者行为适合社会与区域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管理决策基本概念:从两个以上(de)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de)过程.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de)方向、内容及方式(de)选择或调整过程.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及利用机会(de)过程.决策(de)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决策影响因素: 环境传统决策方式决策者对风险(de)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决策制定过程步骤1:识别问题步骤2:确定决策标准步骤3: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重步骤4:拟定方案步骤5:分析方案步骤6:选择方案步骤7:实施方案步骤8:评价决策效果两种类型(de)问题a)结构良好问题:直观、熟悉或易确定(de)问题.接近理性假设.b)结构不良问题:新问题或非常规(de)问题.关于问题(de)信息是含糊(de)或不完整(de).两种类型(de)决策a)程序化决策——适用于结构良好问题.运用例行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程序化决策要求建立程序、规则和政策.b)非程序化决策——适用于结构不良问题.运用例外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在现实决策中,两种决策存在于各级管理中,但程度有差异.由于程序化决策可以提高决策效率,管理者通常制定制度、规则而将非程序化决策转化为程序化决策.确定性决策方案分析由于每一个方案(de)结果是可以确定(de),所以管理者可以做出精确决策.例如:某公司拟生产一新产品,需投资100万元,可形成每年5000件(de)生产能力,单件产品成本500元,好(de)市场前景可以确定,并有把握以每件600元价格售出,该公司希望3年内收回投资,试分析该公司是否应进行这一新产品(de)生产每年利润:(600—500)×5000 = 50(万元)收回投资年限: 100÷50 = 2(年)< 3年决策:该公司可以进行这一新产品(de)生产.风险性决策方案分析风险性决策方案(de)风险来自于多种客观自然状态出现(de)可能性不能完全确定,只能有个大概(de)估计.在此情况下,方案(de)选择是有一定(de)风险(de).例如:某公司拟生产一新产品,拟定了两个方案:一是新建一个车间,需投资300万元;另一个是对原来(de)车间进行改造,需投资120万元.两方案(de)使用期均为10年.依据以下资料进行方案选择.应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新建车间方案期望值:100×0.7×10+(-20)×0.3×10-300 = 340(万元)改造车间方案期望值:30× 0.7 × 10 +10× 0.3 × 10 -120 = 120(万元)决策:选择新建车间方案不确定性决策方案分析当决策方案(de)自然状态出现(de)概率也不知道时,决策者面临(de)是不确定性决策方案分析.这时决策结果更多地受到决策者心理导向因素(de)影响.有三种基本情况:⒈乐观(de)决策者会按照“大中取大”原则进行决策;⒉悲观(de)决策者会按照“小中取大”原则进行决策;⒊希望决策遗憾最小(de)决策者按照“后悔值法”进行决策.例如:某公司开发一新产品,有关决策资料如下表:按照“大中取大”原则:大批生产方案(800万元/年)按照“小中取大”原则:小批生产方案( 90万元/年)按照“后悔值法”如何进行决策后悔值矩阵0 50 190200 0 90400 150 0最大后悔值190200400 最小后悔值 {190} 大批生产群体决策优点:提供更完整(de)信息产生更多(de)方案增加对方案(de)接受性提高合法性缺点:消耗时间少数人统治屈从压力责任不清计划是管理(de)首要职能.计划(de)定义:组织在预测基础上为实现其预期目标而对未来活动进行(de)事先规划(动词) .计划是一个组织活动(de)纲领性文件(名词) .组织必须有正式计划,但同时存在大量(de)非正式计划.正式计划是我们研究(de)对象.影响计划(de)因素1.组织层次2.组织生命周期3.环境不确定性程度4.未来许诺期限什么是目标目标(objectives):组织或个人期望达到(de)结果.由于组织是为一定目(de)而存在(de),所以组织(de)目标在管理中有很重要(de)作用.目标(de)作用①决策(de)方向;②衡量实际绩效(de)标准;③激励和凝聚组织中成员(de)力量;④计划包含(de)内容部分.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一个成功(de)企业应在八个方面建立自己(de)多目标体系:(1)市场目标 (2)技术改进与发展目标 (3)提高生产力目标 (4)物质和金融资源目标(5)利润目标 (6)人力资源目标 (7)职工积极性发挥 (8)社会责任目标管理(MBO)由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de)着作管理实践中提出(de)一种管理思想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de)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de)管理方法;是一个组织中上级管理人员同下级管理人员,以及同职工一起共同制定组织目标;使目标同组织内每个人(de)责任和成果相互密切联系,并明确地规定了每个人(de)职责范围,并用目标来激励、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个成员(de)贡献和奖励报酬等.因此,目标管理就是一个组织(de)上下级管理人员和组织内(de)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共同实施目标(de)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MBO)(de)共同要素: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绩效.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是组织中正式确定(de)使工作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de)框架体系.即:是描述组织结构(de)框架.组织结构特征:复杂性,正规化,集权化机械式组织结构设计选择1.职能型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通过将同类专家组合在一起,从劳动分工中取得效率.如会计、营销、生产、研发等(de)分工.最早由泰勒倡导.2.分部型结构(divisional structure):设计并建立自我包容(de)自治单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杜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de).分部型结构中(de)每一个单位或事业部一般都是自治(de),分部经理对绩效全面负责,同时拥有充分(de)战略和运营决策(de)权利.有机式组织设计选择1.简单结构(simple structure):低复杂性、低正规化、通常只要两三个层次和职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de)“扁平化”组织结构.优点:反应快速、灵活、运营成本低、责任明确.缺点:当组织发展之后原有(de)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职权集中将出现不适应. 2.矩阵结构(matrix structure):将产品部门化对结果(de)重视和责任感与职能专业化(de)优势结合起来(de)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de)“统一指挥原则”,建立了双重指挥链.优点:兼收了职能专业化和产品部门化(de)优点.缺点:容易产生混乱,双重指挥,协调工作量大.具有激励作用(de)职务设计一、职务扩大化扩大职务范围增加任务数量降低任务频率二、职务丰富化增加职务深度扩大员工自我控制及时反馈沟通(de)定义: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de)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de)过程沟通(de)基本模型和要素(1)传送者与接收者(2)编码和解码(3)传送器与接收器(4)通道与噪音(5)反馈沟通(de)障碍(一)传送者(de)障碍1.目(de)不明;2.表达模糊;3.选择失误;4.形式不当.(二)接收者(de)障碍1.过度加工;2.知觉偏差;3.心理障碍;4.思想差异.(三)克服沟通障碍策略1.使用恰当(de)沟通通路;2.考虑接收者(de)观点和立场;3.充分利用反馈机制;4.以行动强化言语;5.避免一味说教管理沟通是围绕企业经营而进行(de)信息、知识与情报(de)传递过程,也是企业有效动作(de)润滑剂.管理沟通(de)基本作用:降低经营模糊性、实现有效管理、满足员工对信息量(de)需要、构建工作关系.管理沟通(de)功能管理沟通是润滑剂管理沟通是黏合剂管理沟通是催化剂招聘方式选择内部搜寻广告应征员工推荐公共就业机构私人就业机构学校招聘临时性支援服务借用员工单独合同解聘方式选择解雇调换提前退休临时解雇减少工作周工作分享员工定向(de)目标是什么减少新员工(de)焦虑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工作促进外部人向内部人(de)转变成功生涯管理(de)步骤审慎地选择第一项职业做好工作展现正确(de)形象了解权力结构获取对组织资源(de)控制保持可见度不要在一个职位上停留太久继续学习找个导师支持你(de)上司保持流动性考虑横向发展建立一个关系网络管理变革:公司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de)自身改变.变革特征:变革(de)系统性变革(de)复杂性变革(de)创新性变革(de)群众性变革(de)持久性两种变革方式:渐进式变革:以改进、完善现有系统为主要目标,在一个相当长(de)时期内缓慢地变革,变革过程比较稳定,波动较小,对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进工艺、提高绩效,经常可以取得好成绩.优点:一次性投入(de)资源较少、见效快、阻力小、风险少,易于成功;缺点:分散(de)局部变革可能影响整体变革目标不能达到最优,整体变革(de)分散实施可能增加变革(de)成本.急进式变革:一种快速(de)、急风暴雨式(de)变革,其特点是对现有系统(de)冲击力度大,不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创新程度也大,可以在较短(de)时间内收效.优点是:容易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de)阻碍,迅速提升企业(de)竞争能力,适应外部环境(de)变化达到整体最优.其缺点是:急剧(de)变化不易为职工和相关人员接受与适应,可能产生较大(de)阻力,因而可能引发较大(de)摩擦成本,变革(de)风险也比渐进式变革大.个体行为分析——态度态度(attitudes):是人们关于事物、事件和人(de)评价性陈述.态度(de)三种成分:认知由人持有(de)信念、观点、知识和信息组成.如:“我认为认真做事比较好.”情感人(de)态度中(de)情感部分.如:“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做事马虎.”行为以某方式对某人某事作出反应(de)意向.如:因为他做事马虎,我拒绝与他共事.态度(de)特性1态度是后天学习(de)过程 2态度必须指向特定对象 3态度是一种内在(de)心理结构4态度(de)协调性和不一致性 5态度(de)协调性;稳定性;可变性6态度(de)核心成分是价值观个性在先天生理(de)基础上,在一定(de)社会历史条件下(de)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de)比较稳定(de)区别于他人(de)个体倾向(如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和个体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等)(de)总和.气质(脾气、秉性、性情)是人所固有(de)一种典型而稳定(de)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活动进行(de)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特性:遗传性、先天性类型:1.希波克拉特(公元前460~前322年) 体液分类黄胆汁-——胆汁质: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言语发生急而快,率直热情,易怒,急燥果敢,思想难转弯,没有忍性.。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心得(通用9篇)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心得(通用9篇)罗宾斯管理学读书心得篇1《管理学》阅读心得在《管理学》一书中,罗宾斯提到: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真正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达到控制员工行为、激励员工的功能,更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
据悉,美国曾对500家企业中的191名管理者进行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企业导致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技术或能力上的欠缺,而是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无法将最好的想法和计划,通过沟通进行传达和实施。
在《管理学》中强调,沟通与管理的成效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管理者每天都离不开沟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沟通,为了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沟通的技能及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是管理者必修的一门课。
有两个数字可以直观地反映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两个70%。
第一个70%,是指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有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
开会、谈话、做报告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沟通的方式,对外各种拜访、约见也都是沟通的表现形式,管理者大约有70%的时间花在此类沟通上。
第二个70%,是指企业管理中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
例如:企业中最常见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往往是有了问题后,大家没有沟通或不懂如何沟通所引起的。
另外,执行力差、领导力不强的问题,归根到底,都与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企业管理艺术的精髓。
有效沟通不但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更能维系整个企业的融洽氛围。
通过良好的沟通,一方面为管理者在决策前提供了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达到人际关系和谐;另一方面为决策后的有效执行奠定了基础,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有效沟通是管理者必备的一种高尚品质。
它不仅是企业整体的凝聚剂,更是管理者实现管理基本职能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7-2 Managing Teams管理团队•Contents1. Groups and Group Development群体和群体的发展2. Work Group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3. Turning Groups into Effective Teams4. Current Challenges in Managing Teams1.Groups and Group Development 群体和群体的发展1. 1 Definition of Groups•Group 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非正式群体(社会团体)组独立形成满足其成员的社会需求。
•正式组织工作组定义的组织结构,有指定的工作任务和任务。
D Group 群体•Work Team 工作团队为了实现一个共同而具体的目标,个体成员通过他们正面的协同效应、个体和相互的责任以及互补的技能组合而成的正式群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群体行为不仅仅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行为的总和。
•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同于他们独处时的行为。
Exhibit 13–1 Examples of Formal Groups Exhibit 13–1 Examples of Formal Groups任务组任务型群体—由个人组成的小组一起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他们的存在通常是暂时的,因为一旦任务完成,团队就解散。
跨职能团队交叉职能团队—将来自不同工作领域或团体的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聚集在一起的团体,他们的成员被训练来完成彼此的工作。
Exhibit 13–2 Stages of Group Development命令组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图确定的组,由直接向指定经理报告的个人组成。
自我管理团队自我管理团队—那些本质上是独立的,除了自己的任务之外,承担传统的责任,比如招聘、计划和安排,以及绩效评估1.2集团的发展阶段1 . 工作形成形成成员加入,开始的过程定义组织的目的,结构,和领导。
2.风暴震荡发生部冲突作为个人抵制由集团控制,领导不同意。
3 . 项目规化规亲密关系发展的团体凝聚力和建立规可接受的行为。
4.执行执行完全官能团结构允该组织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5.延期解体集团准备解散,不再关心高水平的性能。
2.工作小组的表现和满意度•最成功的“团队”——披头士•分组的大小❖冲突的水平❖成员部压力符合集团的标准•决定团队绩效和满意度的组件2.1对集团施加的外部条件➢总体战略➢权威关系(结构)➢正式的规则和条例➢组织资源的可用性➢员工选择标准➢绩效管理系统(评估)➢组织文化➢一般物理布局2.2集团成员资源✓成员的知识、能力、技能和个性特征✓人际关系技巧,尤其是管理和解决冲突,合作解决问题,和沟通✓积极人格提高生产率;消极的性格,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2.3组群结构体结构(1)角色针对社会组织中某一特定位置上的人的行为模式期待,期待其行为能够帮助群体完成任务或维护群体成员的满足感。
❖角色指向:完成任务或维持成员的满意度❖个体扮演多种角色,并需要调整其角色以适应他们所属的群体角色冲突:体验不同的角色期望Ex:任课老师的角色冲突(2)规规——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标准例:“到达仪式”科尔曼信任Inc .喝酒和聊天在工作当员工到来之前在办公室。
——常见的规类型努力和性能;包括输出水平,旷工,迅速(敏捷程度),社交如礼服/忠诚——消极面: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反社会行为。
例:更容易作弊,偷窃、撒谎(3)从众遵从——是个人遵循以被群体接受。
个体为了被群体接受的服从行为。
❖组压力可以影响个体成员的判断和态度。
❖从众的效果并不像以前那么强烈,尽管仍然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Groupthink 群体思维Two sources:❖他人的广泛压力强凝聚力或威胁组导致个体成员的改变他们的观点符合集团。
❖明确身份,小组成员持有一个积极的形象的,他们想要保护,该组织认为集体威胁这正面的形象(4) Status System 地位系统——群体中所处的威望等级,位置或头衔。
❖正式和非正式的地位正式和非正式的地位关系的一致性问题❖正式地位系统有效个人的感知到的排名和地位象征赋予个人全等。
··(5)群体结构:群体规模•小团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比更大的群体。
❖更有效利用的事实。
❖有效的采取行动:两个比萨哲学,七国集团大群❖解决问题比小群体。
❖有益于获得多样化的输入。
❖在调查更有效。
组织大小:大群或小组?•积极:4 >1+1+1+ 1的市场研究团队的前绩效•社会惰化——与单独工作相比,个人在集体工作时付出更少的努力。
(6)团队凝聚力群体聚力D . 群体互相吸引,及共同参与群体目标的程度❖通常,高聚组比少粘性更有效和高效组当他们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并不是那么简单•凝聚力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2.4集团流程群体运行过程如•沟通•决策•冲突管理对绩效和满意度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吗?(1)群体决策•优势产生更完整的信息和知识。
生成更多样的选择。
增加接受的解决案。
增加决策的合法性。
•缺点耗费时间少数统治压力一致模棱两可的责任责任不明•小组和个人决策❖组的大小影响群体决策的有效性❖五或七,是最有效的决策——总的来说更有创造性的组织决策的技术(2)差异管理D Conflict➢The perceived incompatible differences in a group resulting in some form of interference with or opposition to its assigned tasks.由于某种不一致或对立状况而使人们感知到彼此不相融合的差异。
①Traditional view 传统观点: conflict must be avoided.②Human relations view 人际关系观点: conflict is a natural and inevitable outcome in anygroup.③Interactionist view 交互作用观点: conflict can be a positive force and is absolutelynecessary for effective group performance.Group Processes: Conflict Management团队流程:冲突管理•According to Inter-actionist view交互作用观点:•There are two kinds of conflicts➢Functional conflicts (积极冲突或功能性冲突)are constructive.➢Dysfunctional conflicts (消极冲突或非功能性冲突)are destructive.•Types of Conflict➢Task conflict 任务冲突:❖content and goals of the work工作的容和目标➢Relationship conflict 关系冲突:❖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Process conflict 过程冲突:❖how the work gets done工作如完成•Types of Conflict➢Task conflict 任务冲突:❖Low to moderate task conflict is functional 低到中等程度的任务冲突的功能➢Relationship conflict 关系冲突:❖Dysfunctional conflicts功能失调的冲突➢Process conflict 过程冲突:❖Minimal process conflict is functional, otherwise, dysfunctional 最小冲突功能过程,否则,不正常•Exhibit 13–7 Conflict and Group Performance•Techniques to Reduce Conflict: 减少冲突的技巧➢Avoidance 回避➢Accommodation 迁就➢Forcing 强制➢Compromise 妥协➢Collaboration 协作•Exhibit 13–8 Conflict-Management Techniques2.5小组任务和小组效率•简单任务-常规和标准化•复杂的任务——新奇的或非常规的高度复杂和相互依赖的任务需要:❖有效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
❖控制冲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
•通过自己学习3 .项目把团队变成有效的团队3.1什么是工作团队?D Work Team 工作团队➢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正式群体,其成员通过他们正面的协同效应、个体和相互的责任以及互补的技能为实现一个共同而具体的目标而认真工作。
• D Group 群体Two or more interacting and interdependent individuals who come together to achieve specific goals.(Formal groups/Informal groups)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使用团队的优势•工作团队的受欢迎程度❖80%的财富500强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团队❖70%美国公司使用的工作团队❖利用团队优势❖团队比个人。
❖团队提供一种法来更好地利用员工的人才。
❖团队更加灵活和响应。
❖团队可以快速❖组装、部署❖重新和解散。
•Work Team 工作团队•Types of Teams➢Problem-solving teams 问题解决团队➢Self-managed work teams 自我管理团队➢Cross-functional teams 跨职能团队➢Virtual teams 虚拟团队3.2 Types of Work Teams•Problem-solving Teams 问题解决团队❖Employees from the same department and functional area who are involved in efforts to improve work activities or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Self-managed Work Teams 自我管理团队❖ A formal group of employees who operate without a manager and responsible for a complete work process or segment.➢30-50% of US employers now use this form of term.•Cross-functional Teams 跨职能团队❖ A hybrid grouping of individuals who are experts in various specialties and who work together on various tasks.➢EX: treatment team in hospital•Virtual Teams 虚拟团队❖Teams that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to link physically dispersed members in order to achieve a common goal.•Exhibit 13–9 Groups versus Teams•Exhibit 13–10 C 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Teams4. Current Challenges in Managing Teams管理团队的当前挑战•管理全球团队•小组成员资源❖团队成员的独特的文化特征❖避免刻板印象•组织结构conformity-less群体思维status-varies文化间的重要性社会loafing-predominately西偏见•cohesiveness-more难以实现Group processes 群体过程❖Challenging for managers—capitalize on diverse ideas❖Collaborative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 can be most effective •Manager’s role 管理者角色❖ a communicator sensitive to the type of globe team to use.•Exhibit 13–11 D rawbacks and Benefits of Global Teams4.2 Understanding Social Networks了解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The patterns of informal connections among individuals within groups非正式群体部个体之间的连接的模式•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Networks社交网络的重要性➢Relationships can help or hinder team effectiveness关系可以帮助或阻碍团队的有效性➢Relationships improve team goal attainment and increase member commitment to the team. 关系改善团队目标实现和增加成员对团队的承诺•Current Challenges in Managing Teams管理团队的当前挑战•Building team skills: 构建团队技能➢Cooperate with others与他人合作➢Share information分享信息➢Confront differences面对差异➢Sublimate personal interest for the greater good of the team升华个人利益更好的团队Terms to Know•group•forming•storming•norming•performing•adjourning•role•norms•groupthink•status•social loafing•group cohesiveness•conflict•traditional view of conflict•human relations view of conflict•interactionist view of conflict•functional conflicts•dysfunctional conflicts•task conflict•relationship conflict•process conflict•work teams•Terms to Know•problem-solving team•self-managed work team•cross-functional team•virtual team•social network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