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化花岗岩识别
岩石风化程度及岩体分级

岩石风化程度及岩体分级
一、《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附录A
2、风化系数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4、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5、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Ⅰ类岩体为软岩、较软岩时,应降为Ⅱ类岩体;
2、当地下水发育时,Ⅱ、Ⅲ类岩体可视情况降低一档;
3、强风化岩和极软岩可划为Ⅳ类岩体;
4、表中外倾结构面系指倾向与坡向的夹角<30°的结构面;
5、岩体完整程度按附表A-2确定。
五、《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24-98)
)
六、《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H 岩体风化带划分
八、《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
附录F 岩体风化带划分
风化程度划分。
岩石风化程度辨别

岩石风化程度辨别岩石风化程度辨别 2012年01月06日 1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
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即可判定是全风化。
如果岩芯大部分呈块状、碎块状,手不可掰开,或者用力才能掰开,锤击声闷,即可判定为强风化。
若岩芯颜色新鲜,很少矿物质,多呈柱状,锤击声脆,即可判定是弱风化或微风化。
2花岗岩就可以用力学指标去判定,其它的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判定。
主要还是根据各类岩石岩性,其风化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来判定。
我在江西南昌,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强风化就表现出泥土状及碎片状,强度很低,手可折断;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层面多见Fe、Me质,而且泥质成分肉眼就可感觉偏多;余下划分的基本就需靠岩石强度去调整了。
3岩体风化程度划分分级颜色光泽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破碎情况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锤击声全风化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组织结构己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次生矿物浸水崩解,与松软土体的特性近似哑声强风化颜色改变,唯岩块的断口中心尚保持原有颜色外观具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其他矿物仍部分保持原矿物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具有莱些半坚硬岩石的特性,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哑声弱风化表面和沿节理面大部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特点组织结构大部完好,但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风化剧烈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风化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岩体的软化系数与承载强度变小发声不够清脆微风化沿节理面略有变色组织结构未变,除构造节理外,一般风化裂隙不易察觉矿物组织未变,仅沿节理面有时有铁、锰质渲染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力学强度略有减弱发声清脆 6判断基岩风化程度主要有定性、定量的方法。
例如野外经验法,即根据颜色、采取率、节理发育情况、断口、锤击声并根据工程经验、地区经验综合判断,另可根据波速测试成果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判断。
花岗岩风化带的特点

花岗岩风化带的特点风化作用对岩体的破坏程度自地表往下各有不同,根据解体和变化程度可划分为: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未风化六级别。
有关规范采用地质定性及定量数据来界定风化分带,概括性地描述了岩石一般存在的风化特征。
一、风化分带及地质特征1、早期的残积土地质分带仅局限于砖红色、灰黄色及红、黄、白混色网纹结构且不具母岩结构特征的风化带顶部粘土层。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发布以后,工程勘察中普遍将似母岩结构的粘性土风化层归入残积土,已属于工程分带概念。
2、似母岩结构的粘性土层地质特征表现为:矿物中长石已全部风化成散状高岭土,黑云母已消失石英颗粒保持母岩状态。
颜色以灰黄褐黄或灰白色为主。
3、残积土层自上而下具有:顶部粘土层坚硬~硬塑,标贯击数一般8~14击;其下刚进入似母岩结构的粘土层段强度较低呈可塑~硬塑,标贯击数一般9~11击;再往下因风化程度减弱强度逐渐增加,标贯击数也随深度而递增。
与下部全风化带的主要区别为:顶部表层不具母岩结构,下部母岩结构不清晰,无黑云母,铁锹可以挖掘。
标贯击数参考国标规范取小于30击。
二、全风化花岗岩1、颜色以灰黄、褐黄或灰白色为主母岩结构已清晰辨认,岩体呈不具粘性的砂土状。
矿物中长石已风化成粉末状高岭土,石英颗粒保持母岩状态,可见黑云母风化残余标贯击数可参考国标规范取30~50击自然剖面可见铁锰质渲染节理裂隙面痕迹。
2、此层与上部残积土的主要区别在于:母岩结构清晰,砂土无粘,挖掘已无法用铁锹,用镐易挖,可见黑云母残片;与下部强风化带的区别主要在于:长石已风化成粉末状高岭土岩体呈砂土状,岩块浸泡在水中3~5min可否崩解是与强风化带最简单的区分方法。
三、强风化花岗岩1、颜色以灰黄、褐黄色为主,矿物颜色及硬度变化显著,斜长石风化剧烈,正长石及黑云母基本完好,风化裂隙发育。
标贯击数大于50击。
此带可再分为上部散体(砂土)状强风化和下部碎裂(碎石)状强风化两段。
2、散体(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母岩体已完全破坏分解,呈砂状组合体,用镐易挖掘,开挖扰动后呈散状砂砾,含细粉质颗粒较少。
强风化花岗岩压缩模量

强风化花岗岩压缩模量
强风化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类型,它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地质学中,岩石的压缩模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描述岩石在受到压力时的变形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强风化花岗岩的压缩模量及其相关性质。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强风化花岗岩。
强风化花岗岩是一种经过长时间风化作用的花岗岩,它的颗粒已经被风化成了细小的颗粒,因此它的物理性质与普通花岗岩有所不同。
强风化花岗岩的压缩模量通常比普通花岗岩要小,这是由于其颗粒细小、孔隙度大的特点所致。
压缩模量是一个描述岩石在受到压力时的变形能力的参数。
它通常用来描述岩石在地质构造中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地质学中,压缩模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计算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性质。
对于强风化花岗岩来说,由于其颗粒细小、孔隙度大的特点,其压缩模量通常比普通花岗岩要小。
除了压缩模量,强风化花岗岩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物理性质。
例如,它的孔隙度通常比普通花岗岩要大,这意味着它的渗透性更强。
此外,强风化花岗岩的强度通常也比普通花岗岩要低,这是由于其颗粒细小、孔隙度大的特点所致。
强风化花岗岩的压缩模量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参数,它可以用来描述岩石在受到压力时的变形能力。
由于其颗粒细小、孔隙度大的特点,
强风化花岗岩的压缩模量通常比普通花岗岩要小。
此外,强风化花岗岩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物理性质,例如孔隙度和强度等。
对于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来说,了解这些性质对于研究和开发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区分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

要区分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一般根据肉眼观察、实践经验、试验指标来区别。
1.肉眼观察判断:首先从风化程度判断,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岩块通体风化,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均已明显风化蚀变,而中风化花岗岩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矿物胶结较好,风化较弱,仅裂隙部位能见风化迹象。
其次从岩芯完整性判断,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碎裂状结构,岩芯呈碎块状、饼状;而中风化花岗岩大多呈镶嵌碎裂结构,岩芯呈短柱状或块状。
2.实践经验判断: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用合金钻头能钻进,岩质较软,岩块手折可断,锤击即碎,声哑,泡水软化较快;而中风化花岗岩用合金钻头难以钻进,岩质较坚硬,岩块手折不断,锤击不易碎,声较脆哑,泡水软化缓慢。
3.试验指标判断: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30MPa,剪切波速<800m/s;中风化花岗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30~60MPa,剪切波速一般800~2000m/s。
首先你得读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地层分布要非常理解。
看报告对岩石的性状是怎么描述的,施工人员应该从这几方面判断:1、颜色一般含铁的岩石都是红褐色的,含锰的都是黑色的。
2、硬度强风化岩石通常很软,很容易碎,拧碎后有好多石粉,中风化岩石碎后棱角分明,划手有刀割感觉。
最好的方法是拿到勘察时候取上的岩芯,拿来对比就不会错了。
青岛地区花岗岩风化带划分

青岛地区花岗岩风化带划分摘要;岩石风化是地壳表层大陆化时期较为普遍的动力地质作用,它与工程选址布局、岩土体稳定、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施工期限、工程造价等关系极为密切。
分析研究了青岛地区花岗岩的机械破碎程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充填物、岩石颜色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等地质特征,根据岩体地质特征、标准贯入击数、岩体纵波波速等综合方法,系统研究分析了青岛花岗岩风化带的划分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青岛花岗岩;风化带;标准贯入击数;纵波波速前言根据岩石的机械破碎程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充填物(次生矿物和渲染,如方解石、铁质、泥质)、岩石颜色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等地质特征,不同规范对岩石的风化带的划分,给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等规范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5个等级;[2]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3个等级。
李日运,吴林峰[3]建立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的判据,给出的定量指标很好地反映了风化岩石质量,且与反映岩石风化程度的一些物理力学指标存在良好相关性;赵善国、李景山、田春竹[4]等分析了影响岩体风化的因素,介绍了岩体风化带的化分及风化效应,得出了定量指标进行岩体风化程度的分带;禹峰、吴礼年、李跃升等[5]对岩体风化程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冯庆祖、陈龙、聂德新等[6]对岩体风化程度进行了量化分带研究。
青岛地区花岗岩风化带的研究成果不多,孟庆诗、刘庆祥[7]探讨了高压旁压试验在青岛地区强风化花岗岩中的应用;贾永刚、谭长伟、刘红军[8]对青岛花岗岩工程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划分标准,笔者从花岗岩地质特征、标准贯入击数、岩体纵波波速等方面,对青岛花岗岩风化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对岩土工程勘察具有指导意义。
强风化花岗岩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经验值

强风化花岗岩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经验值强风化花岗岩,听着就有点“威风”吧?不过,别看它名字这么硬核,这种石头其实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
尤其在工程上,大家都知道,花岗岩这种硬邦邦的东西,做个基础啥的,用它的确稳妥,可要是遇到风化过的花岗岩,那可就得小心了。
大家可能不太明白,强风化花岗岩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经过了长时间风化,表面变得比较松散、疏松,力学性能也大打折扣的花岗岩。
所以,一些原本看起来“坚不可摧”的石头,到了风化程度较高的时候,稳定性就差了,工程施工要小心谨慎。
这不,研究人员为了搞清楚这种风化花岗岩的“脾气”,就专门去研究它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想弄清楚它在承受力学荷载时的表现。
说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听上去可能有点抽象,没关系,我给大家讲个简单的故事。
粘聚力其实就是“黏糊糊的”那种力,能让材料牢牢粘在一起。
就像你去吃烤串,串里的肉如果没粘在竹签上,那不就容易掉了嘛?所以我们说粘聚力其实就是让材料“黏合”得更紧的那股力。
内摩擦角呢,其实就是材料之间摩擦力的角度。
就好像你和别人推车子,如果你们俩之间的摩擦大,那推起来就费劲;如果摩擦小,推起来就轻松。
所以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决定了它在工程中能不能稳住,能不能撑得住重物,能不能扛得住外界压力。
问题来了,这些数值到底该怎么估算?其实吧,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化程度,给出的数值可能都不一样。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强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一般都偏低。
这是因为它表面风化,里面的结构松散了,粘合力自然就弱了。
你想想,原本紧密排列的颗粒因为风化变得松散,它们之间就没那么容易粘在一起了。
就像是一袋米倒出来,米粒之间的粘合力就不如袋子里那样紧凑,撒开了的米就随风而散了。
所以,强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通常比正常的花岗岩低很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属于弱粘聚类型。
而内摩擦角呢,因为风化严重,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会下降,所以内摩擦角也会降低。
你说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有点无聊?但其实它关系到我们生活中很多工程的安全。
岩石风化区分

请大家来谈谈基岩风化程度的划分依据1沿海花岗岩地区分带明显且厚度大,具备定量划分的条件,其他岩性不好说2用标贯可确定。
n 30残积土,30 =n= 50全风化,n 50强风化楼上给出的老岩土规范的划分标准,而且不修正的,实践中看,n 50不修正作为强风化上限多数是土状的东西用标贯是不准确的,有两个方面:1、标贯操作有误差,工作人员一般不热心打标贯。
2, 是标贯超过20米(有的说是25米),标贯数据误差比较大,通过修正也不能完全反应地层情况。
3根据钻孔用肉眼判定岩层的风化程度,各个行业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岩芯呈土状或土柱状,或者大部分呈土状或土柱状,手可搓碎,即可判定是全风化。
如果岩芯大部分呈块状、碎块状,手不可掰开,或者用力才能掰开,锤击声闷,即可判定为强风化。
若岩芯颜色新鲜,很少矿物质,多呈柱状,锤击声脆,即可判定是弱风化或微风化。
4我想各个地质区域的岩性其划分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花岗岩就可以用力学指标去判定,其它的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判定。
主要还是根据各类岩石岩性,其风化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来判定。
我在江西南昌,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强风化就表现出泥土状及碎片状,强度很低,手可折断;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层面多见Fe、Me质,而且泥质成分肉眼就可感觉偏多;余下划分的基本就需靠岩石强度去调整了。
5岩体风化程度划分分级颜色光泽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破碎情况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锤击声全风化颜色已全改变光泽消失组织结构己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次生矿物浸水崩解,与松软土体的特性近似哑声强风化颜色改变,唯岩块的断口中心尚保持原有颜色外观具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其他矿物仍部分保持原矿物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具有莱些半坚硬岩石的特性,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哑声弱风化表面和沿节理面大部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特点组织结构大部完好,但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风化剧烈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风化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岩体的软化系数与承载强度变小发声不够清脆微风化沿节理面略有变色组织结构未变,除构造节理外,一般风化裂隙不易察觉矿物组织未变,仅沿节理面有时有铁、锰质渲染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力学强度略有减弱发声清脆6判断基岩风化程度主要有定性、定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风化花岗岩识别摘要:强风化花岗岩层往往是电力工程的目标层,本文在对花岗岩的风化过程、风化影响因素、风化地层分带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强风化花岗岩的识别方法。
关键词:花岗岩强风化识别方法1 引言在花岗岩地区修建电力工程,强风化层往往是目标层位。
在上部土层无法满足天然地基条件的情况下,强风化层具有高承载力和低压缩性,对于电厂的重要建筑物和特高压输电线路而言,使其成为较好的桩端持力层。
本文首先对花岗岩的风化特定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花岗岩强风化层识别方法2花岗岩风化的特点2.1 花岗岩风化过程岩石风化首先经过崩解阶段(即物理风化),使矿物颗粒的比表面积逐步增大,加强了与水、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接触,经历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作用及生物风化等作用,由于不同深度风化条件的差异,使花岗岩不同深度的风化方式与程度有所不同,形成具有不同组分与结构特性的风化层,构成具有垂直分带性(即多层结构)的风化剖面,但这种风化剖面是在原地风化逐渐形成的,是一个有次序、连续的地质建造,在风化剖面上一般没有阶坎式的突变和跳跃式的风化,每层均具各自特性,层间是逐渐过渡的,故层间界面一般很难准确确定[1]。
2.2 花岗岩风化的影响因素:(1)矿物成分与结构受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成分和围岩物质成分的控制和影响,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的花岗岩类在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总体而言,酸性矿物比碱性矿物抗风化能力强,细粒结构比粗粒结构抗风化能力强。
对于花岗岩而言,石英稳定性最高,长石类风化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次之为黑云母、角闪石等。
在花岗岩类岩石中最先发生水化作用的是黑色矿物及普通角闪石。
偏中性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黑色矿物大大超过酸性花岗岩,因此在同等条件下花岗闪长岩等偏中性岩的风化程度和风化土厚度大于酸性花岗岩,由于其石英含量较少,因此相对粘土质矿物含量较高,其风化完全程度也高于酸性花岗岩。
(2)地形地貌花岗岩类风化土除受岩性约束外,还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特别受到地貌位置的影响。
下面以广东地区为例,广东各河系侵蚀河谷的基面高程大致为45m~50m,同时结合广东较低的几级侵蚀面的高程,从平面分布上可以大致地把广东花岗岩类风化土厚度特征与地貌形态分为3个类区:(a)高程在100m以内的残丘、低山和高程在40m内的河谷阶地的风化土为正常风化土区,其特点是风化均匀,不含或含很少的球状风化体,风化土表层常有一层带坡积性质的红褐色粘性土,有时还夹有一层含铁锰质结核的呈网纹状结构的风化土。
(b)高程在100m以上和相对高差在100m以内的低、中山的含大量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风化土区,其特点是多分布在山坡,在其表面或土层中夹有大量直径几十厘米甚至达十几米的球状风化体,其厚度变化大,土层风化不均匀(c)高程在100m以上的峡谷河床及两岸陡坡段,相对高差大于200m以上的陡峻中、高山的风化土区,该类区基本属于侵蚀区,其风化土层很薄,河床及陡岸均为岩石露头,山谷和陡坡有岩石露头及堆积大量球状体[2]。
(3)岩体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分布稀疏的花岗岩抗侵蚀能力强,风化过程很难深入;而节理裂隙密集的花岗岩抗侵蚀能力大减,地表水地下水沿节理裂隙活动,特别是沿垂直节理裂隙,水和具风化性的化学物质可以长驱直入,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这是我国东南部花岗岩地貌的一大特点。
风化槽和风化囊的形成也与花岗岩的结构构造有关[3]。
(4)环境气候环境气候是岩石风化的主要外在影响因素,总体来说北方以机械(物理)风化为主,南方以化学风化为主,这也造成两者风化产物、风化深度等多个方面的不同。
比如红色风化壳是南方花岗岩特有的风化产物。
2.3地层分带我国东南地区花岗岩风化作用一般是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力学性质应随之增强,颜色由浅变深,原岩结构、构造由无法辨别过渡到清晰可辨。
其典型的剖面如下图,其具体描述如下:残积土,不具原岩结构,石英颗粒分布均匀,呈网纹结构,含氧化铁结核,一般呈红色;全风化花岗岩,尚见原岩结构,长石均已风化成高岭土,石英颗粒基本保持原岩的形态;强风化花岗岩,斜长石、云母已风化成高岭土或粘土,正长石用手可捏成砂状,呈半岩半土状,残留少量母岩岩块,用手易折碎;弱风化花岗岩斜长石风化较深,正长石、云母风化轻微,岩石普遍改变颜色,岩块用手不易折断,锤击声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花岗岩存在差异风化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全风化岩层中存在球状风化以及微风化界面起伏,这是花岗岩风化的一个特点,在实际勘察工程中。
一旦遇到风化等级突变的岩块,可根据相邻钻孔的风化层厚度、顶面标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作出判断[4]。
图1 花岗岩的风化剖面图3 识别的手段根据花岗岩风化的特点,对强风化花岗岩的识别方法归纳如下:3.1 野外露头在充分掌握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踏勘查清工程所在地的花岗岩类型,如果野外有较为完整的露头,那么对鉴别工程地下的花岗岩风化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3.2 钻进过程钻机钻进过程是识别风化程度的第一手资料,不同风化程度的花岗岩在钻进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归纳如下:残积土,无循环泥浆易钻进;全风化花岗岩,无循环泥浆可钻进0.5m以上;强风化花岗岩,钻进过程中钻杆轻微跳动,无循环泥浆仅可钻进0.1m~0.5m;弱风化花岗岩钻进过程中钻杆剧烈跳动,合金钻头钻进较易,无循环泥浆不能钻进。
微风化花岗岩,合金钻头较难钻进,一般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
在香港地区,开展了花岗岩地区的钻孔过程参数的解译方法与地层特性之间响应关系方面的研究,发现钻进过程中用于破碎岩石的能量主要来自钻进系统的动能,钻进系统用于破碎岩石的能量分配与地层强度特性有关。
在风化程度较低或新鲜岩层中钻进时,破碎岩石98%以上的能量来自系统的动能,而轴压力推动钻头位移所给出的能量不到2%;在土层或全风化岩层中,轴压力所做的功达到22%以上,且明显随风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说明钻进系统动能与轴力功可用以表征地层的可钻性[5]。
但目前该种方法还不足够成熟,在进行大量实验和结合地区经验的基础上,该种方法可以为强风化识别消除人为主观误差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3.2 岩芯识别通过岩芯外观识别强风化花岗岩,主要通过岩块内矿物的风化程度,除石英外,斜长石、云母已风化成高岭土或粘土,正长石用手可捏成砂状。
岩芯总体呈半岩半土状,残留少量母岩岩块。
但是由于岩体的破碎性,岩芯极易发生破坏,且浸水后加剧破坏程度,多数情况下难以观察到碎块状岩芯。
3.3 标准贯入试验规范中规定可采用未经修正的标准贯入试验击数超过50击来确定强风化,这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而且通过贯入器内岩样和击数对应,可以更进一步建立对应关系,帮助进行判断。
也有人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的对应关系尝试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判断强风化,同时由于资料有限,动力触探锤击数与标贯试验锤击数的关系方程及承载力的确定尚须进一步深入研究[6]。
3.4 物理勘探应用于岩石风化划分的常见的物理勘探方法有:波速测试、高密度电阻率法,现分别阐述如下。
(a)波速测试在相关规范上规定了波速比K V划分风化岩石风化程度,而波速比K 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波速之比,并且已有工程采用该方法取得了成果[7],但该方法对对岩样要求高,就花岗岩强风化而言,强风化完整岩样难以取得。
亦有工程在钻孔内进行波速测试,直接量测岩体波速、波速比。
在文献[8]中对三个工程的波速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认为: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除受岩体风化程度影响外,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其性状更起控制作用,以波速指标划分岩体风化程度时,应分别统计各工程岩体中的小值平均波速值、大值平均波速值、波速变化幅度,小值代表结构面波速,大值代表结构体波速,波速变化幅度反应该岩体均一性。
文献[9]采用波速、波速比进行岩体风化程度划分得到较好结果,认为对于全风化-微风化岩石,岩体的波速主要由风化程度决定,按岩体纵波与横波的波速比划分的风化带与钻孔揭露的风化带基本一致,因此利用岩体纵波与横波的波速比划分风化度是可行的。
作者认为采用波速进行花岗岩风化程度划分一方面需要与钻孔划分风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采用合理的波速数值;另一方面需要搜集当地已有勘测经验,如福建省就给出花岗岩风化层的波速划分标准[10]。
(b)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近年来也被用到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相比其他方法高密度电法具有节约、速度快、结果直观的有点,但是该方法具有影响因素多、解译复杂的特点。
文献[11]中采用高密度电法,结合钻探成果对存在风化岩的区域进行了划分,分出了风化程度基本相同、基岩完整性较好和风化变化程度较大的三个部分,对后续的勘探点布置起到了指导作用;我院吴志伟在核电选址阶段,将高密度电法和联合剖面法结合起来,在划分岩石风化界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为核电厂选址勘察提供直观的地层分布特征[12]。
3.4 化学识别尚彦军等人通过对香港地区花岗岩样品微观特征的观察研究和矿物成分、微孔隙率以及综合显微岩石指标(Ip)进行了描述和定量分析,发现其中一些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这些化学指标和微观特征相关的统计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定量表征花岗岩的风化程度,即:随风化作用进行,碱、碱土金属组分逐渐淋失,脱硅、富铝铁化作用逐渐加强;相应地,先是钠长石风化成高岭石,其次为云母和钾长石的风化。
粘土矿物所占体积百分比随风化程度增高而变大,至残积土(Ⅳ级)时已达50%左右;Ip指标值下降,微孔隙率增高。
文章综合出各个风化级别的指标变化范围及平均值供花岗岩分布区花岗岩风化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参考[13]。
4 结论花岗岩风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花岗岩风化作用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在确立了花岗岩典型风化剖面的基础上,将多种识别手段归纳总结,文章对花岗岩地区强风化层识别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曹伯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陈泳周,黄绍派,周东,张定邦. 广东花岗岩类岩石风化土的工程地质特征[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03:263-268.[3]吴能森,赵尘,侯伟生. 花岗岩残积土的成因、分布及工程特性研究[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04:1-4.[4]陈明晓. 广东沿海地区花岗岩风化剖面及其差异风化现象的特征分析[J]. 广东公路交通,2003,01:59-63.[5]谭卓英,岳中琦,蔡美峰. 风化花岗岩地层旋转钻进中的能量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03:478-483.[6]蓝琼,吴飞,蒙胜武.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广东花岗岩地区的应用[J]. 人民珠江,2002,04:19-21.[7] 季秀万. 波速测试技术在青岛海湾大桥基岩风化评价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2011,43(4)[8] 潘祖弼. 风化岩体中的波速特征[J].水利发点,1988.10:39-41[9] 邵长云,钟庆华等. 利用岩体波速定量划分岩石风化度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2.03:87-90[10] DBJ13-84-200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11] 刘发祥,何鹏,肖允凯.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风化岩地基勘察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6,20(5)[12] 吴志伟,齐建国,王凤和.综合电法勘探在某核电厂选址勘察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10,(6)[13] 尚彦军,吴宏伟,曲永新. 花岗岩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及微观特征对比——以香港九龙地区为例[J]. 地质科学,2001,03:2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