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球状风化图解
5、花岗岩地貌详解

形成原因:
一些花岗岩高山,由于花岗岩体呈岩株构造,又受 断块抬升作用影响,地势高拔,山体顶部岩体裸露,沿节 理、断裂所形成的冰裂与雪蚀的机械作用,形成山峰群立 在高海拔的山顶,处于0℃以下 的地貌景观。(黄山) 的时间更长,这是形态奇异的 多方向的节理; 岩柱、石林、怪石一般集中在 断块抬升,促使山地中的河流强烈下切和溯源侵蚀; 山顶的原因之一。 冰劈作用。
各种矿物抗风化的能力也不同,如石英是最稳定矿物,在风化过 地势起伏不大,植被覆盖较好,地表径流作用不强,而地下 程中几乎不发生分解,只有机械破碎,形成石英砂,而长石、黑云 母等则易化学分解; 水埋藏较深以及水垂直循环作用强烈进行的地段。 花岗岩常被三组近于直交的节理切成若干方块,在棱和角的地方, 岩石的自由表面积最大,首先遭受风化,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 形成球状风化。
金龟探海
四、花岗岩丘陵区崩岗侵蚀地貌
红土丘陵——整个丘陵基本上全部或大部分为红色风化壳 所组成。
花岗岩红土丘陵在我国东南部分布面积广泛,最容易发生
散流冲刷与暴流侵蚀,并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一种独特的灾害 地貌,“崩岗”地貌
1、“崩岗”地貌:
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
所以能形成高峻的山地。 坚硬致密,属于不透水的岩石,容易产生地表散流 3与暴流的冲蚀。 、具有丰富的节理和裂隙
岩石中的节理和裂隙是水溶液、气体和生物活动的通道和场所, 可以促进风化作用,如: (1)地表水与地下水沿节理活动,逐步发育了比较密集的沟谷和河谷 (2)沿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
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
貌。 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
04地表形态的塑造之花岗岩地貌-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课件(24张)

运动类型 岩层运 动方向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使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举例
相互 关系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 变迁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典型例题
【答案】(1)地 运动导致黄 原有沉积岩层断层发育;伴随断层的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 岗岩;花岗岩块体隆升,风化作用对上覆岩层的剥蚀加剧,花岗岩穹状 体出露。
(2)花岗岩 峰由穹状 体四周向中心发展; 峰相对高差增大;由缓丘向高 峡谷发育。
(3)穹状 体的出现使得黄 形成了放射状水系;放射状水系对穹状 体进行溯源侵蚀,边缘 出现起伏和缓的花岗岩 峰;在河流侵蚀作用下,花岗岩 峰落差增大,穹状 体被切制,花岗岩 峰向中心发展。
(4)若地 快速抬升,致使新的花岗岩穹状 体出露地面,在河流溯源侵蚀作用下将再次出 现原有地貌特征;若地 保持稳定或下沉,则难以再次形成。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岭景区地处江西省中北部,南昌市西侧,为锦江和修水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发育典型的花岗岩地貌 景观。地 抬升等因素引起的夷平事件是地形的主要控制因素,与我国华南地区大部分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过 程类似。研究表明,梅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夷平地形、低 丘陵和基岩残丘三个时期,最后形成了具 有自然特色的“球形”风化岩。此外,梅岭景观中还存在花岗岩流水潜蚀地貌景观。左图示意梅岭地貌景观 的形成过程,右图示意梅岭区域的“球形”风化岩。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72张)

外力作用
搬运是过程
没有地貌
风化
岩石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侵蚀
外力作用
岩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堆积
流水 海浪 风力
流体:堆积过程具有分选性
流速下降 风速下降
搬运能力渐弱 搬运能力渐弱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释放的过程,是一种强烈 的岩浆活动形式,属于内力作用,故选C。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一般特点是
A.高大绵长 C.山顶有积雪
B.多直立的陡崖
√D.锥形山体
火山喷发后,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挟带的固体碎屑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 锥形体,故火山山体大多为锥形山体,D正确。
12.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
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石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
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石核
√A.①⑤④③
B.①⑤③④
C.②③⑤④
D.②⑤④③
由材料可知石球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所以最后一个为③,故排除B、C。 石球和石蛋易碎,不可能为岩浆岩,A正确。
岩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作用力 风 | 流水 | 冰川 | 生物
表现形式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堆积 | 固结成岩
厦门岛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分布规律统计分析

厦门岛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分布规律统计分析许贵华;林树枝【摘要】Granit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on Xiamen islands. The problems caused by spheroidal weathering granite bodies, commonly known as the boulders, are ver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subways, Xiamen No. 1 subway line And Xiamen No. 2 subway lin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boulder samples is made,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along Xiamen Metro lines the growth rates of boulders vary from different interval tunnels. The boulder weathering level is intermediary weathered, mainly distributed on strong weathered laye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boulder obeys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The boulder central elevation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from - 35m to 15m.The thicknesses of boulders are from 0m to 4m.%厦门岛花岗岩分布广泛,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 问题十分突出.文章基于某地铁(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和厦门市轨道交通2 号线一期工程),对地铁沿线孤石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厦门地铁沿线各车站区间内孤石发育率各不相同,孤石风化程度以中风化为主,主要分布在强风化层中,孤石竖向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孤石中心高程主要分布在-35m ~ 15m(黄海高程) 区间内,孤石厚度集中在0m ~ 4m 范围内.【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厦门岛;孤石;分布规律【作者】许贵华;林树枝【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市建设局福建厦门 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0 引言厦门岛处于“闽东燕山断坳带”东侧与闽东沿海变质带相接部位的中部,受地质变化影响,花岗岩广泛分布。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课时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知识梳理
风化作用
• 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 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在原地形成许多的松散物质。
温度、水、 大气、生物
破碎崩解 化学分解 生物分解
.物理风化 (1)含义: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物 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颗粒的过程
变质作用
1.定义:岩石受温度、压力(高温、高压)等因素的影响, 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强大的挤压作用,也会使岩石 发生变质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 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
称构造运动
水平运动 基本形式
①受风力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气流中近地面 含沙量大,磨蚀作用更强 ②基岩的底部岩性更软
二、外力作用—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案例2】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尤其是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 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 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 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①盆地边缘的雪山,积雪融化后河水带 来的碎屑物在盆地边缘堆积;
②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侵 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质,留下粗大砾石 覆盖地面后形成戈壁滩。
二、外力作用—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案例3】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地区)一种风蚀地
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 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 地貌组合。
5、花岗岩地貌

分选性;
冲(洪)积扇——是由流水作用将崩岗内(主要是崩积堆) 松散土体冲刷、搬运后沉积下来形成的扇状地形,顶部物 质较粗,整体地势较平缓,具有一定的流水沉积结构(具 有一定的分选性)。
3、“崩岗”地貌形成因素 :
(1)岩性与构造因素——松而厚的花岗岩风化壳是崩岗侵蚀地 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2)气候条件——热带、亚热带气候,有利于厚层风化壳的形
(2)不同深度,由于地下水特性和物理、化学特征的差异,使 花岗岩在不同深度所受的风化作用的程度不同; 所以形成多层具有不同组分和结构特点的风化层,构成具
有多层结构的风化剖面。(层与层之间的界面一般很难明确
确定)
2、花岗岩风化壳剖面构型的基本特征 :
风化壳剖面层次的发育还与风化壳的年龄有关
三、花岗岩峰林地貌
花岗岩红土丘陵在我国东南部分布面积广泛最容易发生散流冲刷与暴流侵蚀并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一种独特的灾害地貌崩岗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
第五章 花岗岩地貌
一、花岗岩的分布与岩性 (一)花岗岩的分布:
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
貌。 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
2、崩岗侵蚀地貌的组成要素:
崩壁——是崩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风化壳土体在重力 与水的作用下发生倾倒、滑塌等失稳变化而产生的近乎垂
直的陡壁,高度通常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
崩积堆——是崩壁崩塌后在底部形成的松散堆积体,通常 具有较大的休止角,保留有部分风化体的原始结构,不具
(1)广泛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地
广州地区花岗岩球状风化特征及地貌景观——以火炉山森林公园为例

广州地区花岗岩球状风化特征及地貌景观——以火炉山森林公园为例郭小飞;周云【摘要】广州地区现有众多森林公园如火炉山、凤凰山、帽峰山森林公园,其中花岗岩广泛发育,是很好的地质遗迹,并且区域内花岗岩普遍发生了球状风化.通过对火炉山森林公园内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地质考察与分析,总结了一系列花岗岩球状风化的特征,简要阐述了球状风化体的形成机制,并认为它们是兼具科学和美学价值的地质景观,值得进一步保护和开发.%There are many forest parks in Guangzhou,such as the Huolushan Forest Park,Fenghuangshan Forest Park and Maofengshan Forest Park,where granites are widely developed.The granites,generally occur in spheroidal weathering,are valuable geoheritages.With geolog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spheroidal weathered granite bodies in Huolushan Forest Park,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ite spheroidal weathering,as well as its formation mechanism,are summarized.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pheroidal weathering bodies are worthy of furthe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s scientific and aesthetic geological landscape.【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7(026)005【总页数】5页(P525-528,514)【关键词】火炉山森林公园;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机制;广州【作者】郭小飞;周云【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1花岗岩地貌景观古已有之,五岳之中属于花岗岩的名山占大多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亦如是,比这些名气小的山更是数不胜数.位于广州地区众多森林公园,如火炉山、凤凰山、帽峰山森林公园内的花岗岩,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现象就是球状风化,虽不及诸多名山的雄奇险峻,但也能形成壮美的奇观,自有一番风味.为什么花岗岩能够产生这种现象?花岗岩的凝固深度虽然深浅不一,均是在地下深处强大压力下的熔岩冷却而成,当岩体上升时,只要上覆沉积岩被剥去,就会露出大面积的花岗岩岩体[1-2].花岗岩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受到构造应力和风化应力等作用的影响节理发育,当花岗岩接近地面或暴露时,由于块状岩石的突出棱角部位逐渐被磨平,形成了近似于球形的风化体,这种过程可以称之为球状风化.这种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孤石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可以在地表裸露,也可以隐伏于地下,有些时候因为受到地表搬运作用的影响而堆积起来成为孤石堆,还有些块度很小与其他种类花岗岩共生成为“石蛋群”[3-5].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广州地区花岗岩球状风化分布特征(图1),向世人展示球状风化花岗岩地貌的壮美景观,并详细分析了花岗岩球状风化的形成过程,指出了广州地区花岗岩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让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之时,能够收到寓教于乐的体验.广州市周边森林公园主要有白云区帽峰山森林公园,天河区火炉山、龙眼洞、凤凰山森林公园,黄埔区龙头山森林公园,萝岗区金坑、天鹿湖森林公园,番禺区大夫山、滴水岩、十八罗汉森林公园,南沙区黄山鲁森林公园,花都区九龙潭森林公园,从化市风云岭、石门森林公园,增城市蕉石岭、南香山、白洞森林公园等.火炉山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广汕公路南侧,西接华南植物园,北临广东树木公园,东隔大观路,与世界大观、航天奇观2个大型娱乐场所遥遥相对,涵盖沙河镇的柯木村、岑村,东圃镇的凌塘村[7].长约3 km,面积600 hm2,自然气息浓厚,空气清新,林木繁盛,水源富饶[8],其中白架顶、猪头石、鸡枕石三个高点海拔分别为327、240和236.8 m.通过对火炉山森林公园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火炉山到龙眼洞沿线山峰、岩壁、沟谷等处大量分布球形风化体(图2),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分布及特征.1)球形风化体多出现在冲刷强烈的地点,如山坡和山顶坡度转折的地方,分布位置包括山腰、山顶,多呈椭圆形、次圆形、偶见纺锤形(图2D).石蛋直径大小不一,既有完全裸露在外也有隐伏产出的(图2F),最大的球形风化体当属鸡枕石(图2E).其总体分布趋势具有上多下少,上大下小的特征.2)花岗岩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构成,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图2A).风化程度不一,从球状风化体表面可以看出,在风化过程中主要残存石英和钾长石斑晶(图2B、C).3)出露地表的球形风化体呈灰黄色或褐红色,物理、化学、生物等风化严重的球体表面可见层层剥落(图2H).花岗岩从岩浆形成、上升到定位,在动力作用下形成各种各样的构造,如褶皱、断层、劈理、节理(图2G、I),成为花岗岩景观的重要基础.体积巨大、堆叠高耸的裸剥型石蛋,它的形成,既有球状风化又有流水冲刷的作用[2],其成因是岩浆中的石英等富集部分不容易风化所致[5].当花岗岩体形成之后上升接近地面或暴露时压力松弛,在物理、化学、生物的风化作用下,沿着节理呈现球状层层剥落,遗下外观以石英、长石等抗风化能力强为主的孤立岩块[1].从图3的示意图可以大体看出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形成过程,具体来讲,花岗岩球状风化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控制.1)岩性.花岗岩岩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块状结构、不透水性和矿物成分构成.块状的、致密的结晶结构使风化作用只能在岩石表面进行,由外表再向内层层深入;不透水性使得雨量能在岩体表面发生径流,加强了表层冲刷和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当岩体上的红色风化壳被剥蚀之后,流水就沿着节理下渗,巨大的花岗岩体被分离开来,成为巨大石蛋地形的初期状态.随着风化作用的深入,块状岩体的棱角脱落、消失,方块状的岩体就向圆滑的外形转变[9].此外,岩体中不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不同,花岗岩中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和角闪石等.一般来说,石英、长石的抗风化能力要优于云母类和角闪石,这也是我们野外能看到的大多数球形风化体大都具有石英、钾长石残斑的原因.这和学者[10]认为真正出类拔萃的景观和二氧化硅与钾含量较高的花岗岩体有关相吻合,他认为这些岩体往往是岩浆演化序列晚期的产物,岩石成分和结构的纯度更高,岩体的整体性更好,抗风化能力更强,似乎也更有利于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貌景观的塑造.2)构造.事实上,花岗岩作为一种深成侵入岩,其形成就位均是在地下深处,之所以我们能够见过如此之多的花岗岩地貌,其本身必定经历过构造抬升至近地表或完全暴露.构造活动性的升降或者断层作用造成的地形起伏,可以形成地垒地堑式的布局形态.这样一来,造成花岗岩节理发育非常明显,由此为花岗岩球状风化提供了地质基础.在以后的地质历史中,众多菱格状节理构造系统破坏了花岗岩本身的坚固性和不透水性.地下水和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都可随垂直或水平节理透入[9].在具有厚层风化壳的花岗岩丘陵上,往往形成强烈割切的沟谷;在花岗岩山地的顶部,表层风化土冲走后,通过球状剥落,散布成巨大的石蛋[2].3)气候.气候对花岗岩风化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湿热条件下可发生高度风化,因为大多数化学反应均是在高温下发生的;在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中,主要发生物理风化,碎裂成小碎块[11].广州地区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水热同期,雨量充沛,还时常遭受台风影响.花岗岩受到雨水冲刷,表面的细颗粒矿物被大量的冲刷走,长时间如此就演变为冲刷沟槽,这对花岗岩球状风化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4].园区内球状风化花岗岩,发育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是全方位观察研究球状风化的有利地区,可以作为基础地质科普教育的试点地区.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从岩土工程方面来讲,球状风化区不利于施工建设.因为孤石通常存在于自稳能力不好的残积层,相对于孤石的强度,周边风化土层强度小得多,且容易遇水软化崩解,甚至泥化[5].待到工程施工、隧道挖掘时非常容易造成地质灾害[4].随着工程建设的增多,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影响,极其容易出现崩塌滑坡以及塌方等工程地质灾害问题.如前所述,花岗岩景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其中花岗岩球形风化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形成了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广州地区花岗岩球状风化区同样也不例外,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城市休闲地.生活在都市中的人越来越多地选择户外锻炼,诸如徒步、骑行、越野等方式来放松身体与精神享受,而广州地区花岗岩球状风化所在的地方则得天独厚,良好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多条经典的徒步路线,如火龙、火凤、火帽线等.人们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能愉悦身心. 花岗岩球状风化现象广泛分布于广州地区,对其进行初步的考察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球状风化花岗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主要分布在山坡和山顶坡度转折的地方如山腰和山顶,节理等发育有利于球状风化体的形成.2)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自身岩性特征、所处构造背景以及当地气候条件.花岗岩体形成之后上升接近地面或暴露,在物理、化学、生物的风化作用下,沿着节理呈现球状层层剥落,遗下外观以石英、长石等抗风化能力强为主的孤立岩块.3)这些球状风化花岗岩具有一定的科学与美学价值,在保证当地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加以宣传与保护并做进一步的合理开发.(/Continued on Page 514)(/Continued from Page 528)【相关文献】[1]施雅风.韩同林的“冰臼论”是对花岗岩类岩石“负球状风化”的误解[J].地质论评,2010,56(3):349-354.[2]彭璐,王晓芳.花岗岩地貌及其地质灾害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导刊,2009,6(11):66-67.[3]叶起行.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建议[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8):51-51.[4]刘虎.关于花岗岩球状风化不良地质发育特征及其工程地质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83-83.[5]刘乐元.盾构机通过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掘进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10,19(4):180-182.[6]YANG Dong-sheng,LI Xian-hua,LI Wu-xian,et al.U-Pb and40Ar-39Ar geochronology of the Baiyunshan gneiss(central Guangdong,south China):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Early Palaeozoic and Mesozoic tectonothermal events in the Wuyun(Wuyi-Yunkai)Orogen[J].Geological Magazine,2010,147(4):481-496. [7]吴翠雯.火炉山森林公园溪涧叠石建设[J].现代园艺,2015(20):178-179.[8]陈旭铭.广州火炉山生态旅游规划面临的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3):67-67.[9]杨逸畴,尹泽生.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兼述花岗岩地貌的系列研究和创新[J].地质论评,2007,53(B8):125-131.[10]范晓.奇丽迷幻,发现新疆阿尔泰山的花岗岩景观[J].中国国家地理,2015(5):54-65.[11]魏罕蓉,张招崇.花岗岩地貌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J].地质论评,2007,53(S1):147-159.。
花岗岩球状风化图解

这些花岗岩在大约6500万年以前就由岩浆冷凝而形成了,但当时还深埋于地下,并未形成现在的山峰。
到距今约数百万年的新近纪晚期,随着阿尔泰山的崛起,这些花岗岩体逐渐被抬升剥蚀暴露于地表。
由于这些花岗岩体中存在着一定走向的裂隙(地质学上称节理),特别是像一层层洋葱那样的同心穹状节理,加上这里地处内陆寒温带,寒冻风化作用强烈,花岗岩体在反复的冻结融化和风化作用下,最容易像剥洋葱那样,沿着一层一层的节理面剥离分解崩塌。
又由于这些穹状节理面的倾斜角度很陡,多在60°—75°以上,所以最终形成了既圆滑又陡峭的山坡面和山峰。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花岗岩在大约6500万年以前就由岩浆冷凝而形成了,但当时还深埋于地下,并未形成现在的山峰。
到距今约数百万年的新近纪晚期,随着阿尔泰山的崛起,这些花岗岩体逐渐被抬升剥蚀暴露于地表。
由于这些花岗岩体中存在着一定走向的裂隙(地质学上称节理),特别是像一层层洋葱那样的同心穹状节理,加上这里地处内陆寒温带,寒冻风化作用强烈,花岗岩体在反复的冻结融化和风化作用下,最容易像剥洋葱那样,沿着一层一层的节理面剥离分解崩塌。
又由于这些穹状节理面的倾斜角度很陡,多在60°—75°以上,所以最终形成了
既圆滑又陡峭的山坡面和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