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1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1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1“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每次阅读这首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磅礴霸气之感,便仿佛让我忽感穿越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忽感仿佛正在鸟瞰着那浩浩汤汤的大明江山。

现在想来,明朝的创建似乎本身就是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一个要饭的和尚成为了至尊,成为了天下的统治者,管辖着上百个附属国,创造了对世界及其有影响力的朝代……是的,要不是有如此之多的历史记载,谁会去相信呢?可就像明月先生所说的一样,“纵观历史,总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

”对于一个在揭去皇帝的面具后,身份是一个和尚的人。

我们不得不发问: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用自己一手创造的朝代统治我们276年呢?他到底做出了什么卓越的事情,被历史如此牢牢地铭记呢?那就不妨在下说说我眼中的大明太祖朱元璋。

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有大智慧、大谋略、目光十分长远的.勇敢的人,因为他善于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善于将各种手段运用到各种地方。

他也没有张士诚和徐寿辉那种足以导致自己死亡的“小富即安”的心理,在称王天下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的导演着一幕幕“惨剧”。

而且就像明月所说,“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也是他永不改变的人生信条。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足以置人于死地而无声的可怕之处——喜怒不形于色。

你永远拿捏不准朱元璋面对着你时他的心里正在琢磨些什么,你甚至不知道你是怎样被朱元璋害死的。

这也是我后来莫名的觉得朱元璋令人不寒而栗的原因。

但认真看看他称王之后导演的洪武四大案,也不得不发出如此感慨!农民终究是农民!无论后世的借口再怎么“堂皇”,事实就摆在那里,他无法做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宽厚,而只能和同他一样是农民出身的刘邦一样大杀功臣。

“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赵匡胤在酒宴上的一番话总是时不时的跃然我的眼前。

同样,他的另一个缺点也同样突出:他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试图用自己的制度控制着整个大明的生生世世。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最近,班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特别火,听同学说好看的不得了,我经不住诱惑,也买了一套看。

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时不时蹦出来点《三国杀》之类的小插曲也让人觉得十分亲切,这才促使我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了明朝从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军入关,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在这条长河中有于谦、杨涟这些忠臣,有死太监王振、魏忠贤这些奸臣,有浙党和宦党、东林党和庵党的明争暗斗,有严嵩和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的首辅之争。

在忠臣里,我最喜欢于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会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可当他站在城楼上决定与也先决一死战的时候他还是没带兵打仗过得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

我想敌众我寡,于谦绝对不会赢的。

可是当他报出自己的作战计划时所有人都团结一心,最终大获全胜,也先不知道,这叫决心和信念。

在皇帝里我最喜欢朱元璋,从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农到建立了27年的王朝的明太祖。

把元朝的领地一点点的收入囊中,最后建立了明朝,表现出了他过人的能力。

在奸臣里,我最讨厌魏忠贤,没有他,明朝可能就不会灭亡。

这都是因为不管事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如果我是朱由校,早就把他拉出去凌迟灭九族了。

当然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历史就是是用来借古喻今,告诫后人的。

总之,《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大家可以去多看看哦!《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洪武大帝》,他让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朱元璋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混混变成了一位一言九鼎的明朝开国皇帝。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You must do what others don't want to do today, so that tomorrow you can have things that others can't.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落没,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

”——当年明月我喜欢历史,历史有时可以用来回忆,有时可以用来探讨,有时可以用来调侃,最重要的是我能从历史的人物和事件中获得一些启迪。

我利用了暑假的时间,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总共有玖部。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功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写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被称为“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

作者当年明月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风趣,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拉进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进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体会到古人的情境和内心。

书中还有图,表,参考信息,使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历史事件的背景,情境,使故事更加有趣,精彩,所以,我十分喜爱这本书。

这本书记叙了明朝的辉煌历史,从建国,到兴盛,再到衰败,最后被清朝爱新觉罗氏取而代之。

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奸臣”王振,严嵩,魏忠贤,张献忠,李自成……;“民族英雄”俞大猷,戚继光,孙承宗,袁崇焕……“忠良”于谦,王守仁,徐阶,张居正……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他们的精彩。

有的被人唾骂,令人作呕,他们为了权势,地位,财富不惜一切代价伤害他人,甚至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伴。

有的人却为了正义,希望,真理,忠诚,气节,或许只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国家,以及那些和他毫不相干的平民百姓,默默的承受着孤独,残暴与邪恶,他们正是我们敬佩与学习的楷模,那是时代的进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王阳明,没错,也就是王守仁。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1】童年的我,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而这本书,像是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美丽而全新的风景。

识得它,只是一个偶然。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们结束了上海的旅行,返程途中,在火车上,从一位素不相识的哥哥那里,我借得了一本书,本只是想打发旅途无聊的时光。

没想到,只是几页,我的眼睛和心灵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回家后不久便将全套书籍收入囊中。

它——《明朝那些事》便这样偶然的走进了我的世界。

以至于后来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它。

《明朝那些事》全套共有七册,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史事。

全书用独特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诸多人物进行了细致刻画和全景展示。

有人说:经典名著体现的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普通小说传达的则是故事情节的魅力。

其实,历史不是残台短瓦、古庙荒冢,更不是那些发黄的书本,生涩的文字,历史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是一个扣人心弦的传奇。

然而,如今,许多历史题材的书籍,或是只限于史料,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或是脱离正史,天花乱坠、荒诞不经。

《明朝那些事》算是一个突破。

它以正史为地基,以一些笔记杂谈为支柱,以小说笔法为砖瓦,以个人评论、感受为雕饰,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故事情节的魅力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筑成了一座坚实牢固而又华丽精美的大厦。

它的语言质朴平实,不故作高深,语调轻松愉悦,巧妙运用许多现代流行语汇,通俗易懂;多是幽默风趣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

在写到一些复杂问题时总会旁征博引,或采用推论手法,解释真相。

如今,我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那句话: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他才写出了这样一套书——一部真实的小说,一部轻松的史书,这样的书,又怎能不被读者喜爱呢?历史是精彩的,但历史亦是复杂的。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对于一件事,一个人,难免会有不同的记载观点和评价,唯有跳出个人爱憎,以客观严谨的眼光看待历史,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通用3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记得这个暑假一直在家里看《明朝那些事儿》,当时的版本是前三册的合订本。

记得以前读爸爸的那些很专业的历史书《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西方文明史》等等时,虽然是厚厚的枯燥的书,当时的自己看得津津有味。

现在还依稀记得其中的一些内容。

到了大学之后,找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古文观止》,看得如痴如醉。

至于《孙子兵法》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是爸爸的手抄本。

再到后来,很久没有看过这么让人看得下去的历史类书籍了。

直到这个暑假,我和弟弟在家里抢着看《明朝那些事儿》。

看到时候,我想说,最重要的一点,他可以让你看下去,不会让你起厌恶之心。

而且,他写的不仅仅是历史中的人,也写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写在中华文化中浸淫的中国人。

许多的情节,让人很喜欢。

至少我觉得让我这个变俗了的人喜欢。

不能说文章没有缺点,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看他的优点要好一些。

这本书我觉得太好了,导致我对于许多的事情看得太透彻,许多的事情看得太开。

反而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乐趣。

人生应该是在一场场的欢笑与哭闹中度过,太理智了,少了许多的生气。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爸爸妈妈常说:“那些历史片子在电视上放出来虽有趣,却体现不出它的奥妙,但是在书中描写出来,每一个精炼的动作,每一处优美的景色,都美轮美奂,生动具体。

”这几天,我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洪武大帝,初次见识到如此的智慧。

他讲述了一个朱元璋怎样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村小孩,坐上龙椅与他的子孙争夺皇位的故事。

作者自己也说最讨厌那种故作高深的文章,他用非常朴素的方法来描述,而最开始心理描写最多,读到好句时,我会把它划下来。

朱重八已经没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可怜的尊严,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保护。

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那个更重要?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书群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2】只见那人,勒住马头,迎着落日的最后一缕阳光,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仰天长笑:我本淮右布衣,江山于我何加焉!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大明史上的第一幕完美谢场。

在当年明月的笔下,我认识了很多人,领悟了很多道理。

瘦弱的于谦教会我:秉持着信念的军队不会畏惧任何敌人,是不可战胜的!他的手下败将也先让我知晓:挑起战争的侵略者终归会失败。

狡诈的严嵩的成功史也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在最终胜负显现之前,绝不能压上所有的筹码。

郑和七次下西洋让我深深感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朱重八的逆袭记让我晓得: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让朱棣吃了不少亏的弱书生铁铉用命教我感知:人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残台断瓦、古庙荒冢,是发黄的书卷,是宫廷中永无止尽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宠夺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却也隽永着几丝清流——穿越那被仇恨、偏见纠缠不清的岁月,在被俘虏的朱祁镇与伯颜帖木儿之间,我看到的是真挚无私的友情!在万贵妃大权独揽的情况下,我却看到了:最底层的人们放弃私欲和阴谋,保守秘密。

也正是他们,大明史的历程得以延续,大明史上才能有得朱佑樘的辉煌统治。

欺骗,背叛,恶毒的人心,歹毒的计谋,善良的灵魂,这些一丝一缕的交织着,错杂着,在一切斗争都尘埃落定后,只见朱见深衣袖一挥,算了,饶恕了他们吧。

这一次,不再是软弱,而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前总认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刚正不阿的人,才是正人君子,那是值得敬佩的人。

现如今却发现,能够为了天下,为了他人站在风口浪尖被人戳着脊梁骨也在所不惜的人,才是好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是英雄,坚守心中的善意而敢于挑战权贵的一位为皇帝梳头的太监,我认为也是英雄。

没有青史留名又如何?我已不负天下!不负自己的初心!此生已足矣。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最新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最新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最新5篇《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事情。

每一章节以充足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主要人物为主线,对明朝十七个皇帝和其他王公官丞进行叙述。

下面给您带来《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明朝那些事儿》,由当年明月创作的史学小说,叙述了百余年前曾经鼎盛一时的明王朝种种的血雨腥风。

当历史老师第一次向我介绍它的时候,我便爱上了这本勾人心弦的小说,我一直为它牵挂。

一次偶然,我同学在书城里发现了它,把它收入囊中。

一天后,她将它带到了我的面前,我兴奋不已!喊着求着的,才好不容易把它借了过来。

那一晚上,我都是兴致盎然的读着它。

它在我心里早已不是一本普通的书了,而更像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孜孜不倦的和我探索着明朝的过往烟云。

当年明月不愧于他的那些头衔荣耀,他是真正做到了把枯燥的史实写成了故事,让不懂历史的人看了都能懂的故事。

我仔细地看着他写出来的字里行间,每次有历史逻辑的时候,他都要向人们解释明白,这些话语虽然浅显易懂,但这才是最难得的,我仿佛看到了他在思索表达方式时那眉头紧皱、处处堪忧的样子。

很明显这本书证明他想通了,他顿悟了——其实,小说不需要华丽的修饰词,也不是写给某个人看的,它是给予每个人的,每个热爱它并为之着迷的追求者的。

只有大众的热爱,才能使它成名,才能使当年明月成功!当一个想要服务大众的人明白这些道理了之后,他就可能成功了!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我非常爱看的历史读物,尤其是第一部。

这一本书先是由朱元璋的农民出身开始讲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为止。

叙述了明朝人民起义军艰难的开国过程。

名将如云的朱元璋pk拥有千军万马的陈友谅,龙虎之间的战争,刀光剑影,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惊天动地的太湖大决战。

卧榻之侧埋恶虎,用计铲除器小的张士诚。

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势如破竹,乘胜逐北直破北元王朝。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笔记1 这件武器,从一道命令开始。

布置完防务后,袁崇焕叫来下属,让他立即到山海关,找到高第,向他请求一件事。

这位部下清楚,这是去讨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此行必定无果,援兵是不会来的。

”袁崇焕镇定地回答:“我要你去,不是讨援兵的。

”“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

”“如发现任何自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决心。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

这就是我的决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战争即将开始之前,袁崇焕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

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

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

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在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笔记2 这是一本有趣的历史读物,流畅的文笔,有趣的语言,良好的历史观,清晰的思路,值得多刷,明朝的人物是最有特点的,也是最复杂的,朱元璋,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朱棣,姚广孝,郑和,王振,朱瞻基,杨一清,于谦,海瑞,张居正,戚继光,申时行,刘谨,魏忠贤,王阳明,严嵩父子,袁崇焕……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明朝,这个无数人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的朝代,无数人为一己私利尔虞我诈的朝代,既有人才辈出,灿若星河,又有奸臣当道,妖孽横行,仁人志士与奸佞小人轮番登场,似乎很矛盾,然而这便是历史的真相,历史,总是坏人当道,总是让人遗憾,即便如此,在我看来,明朝是最有气节的朝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文死谏,武死战,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无论什么情况,绝不认输,然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大厦将倾,无人能力挽狂澜,历史正是有无数个偶然构成的,人力有限,天道无常,这是历史规律,最后看到明朝灭亡,想起一句话,宋亡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莫名的心疼,心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前段时间迷上了这本叫《明朝那些事儿》的书。

勾起我读书的兴趣的是网络,是一个叫林子的网友,她最近正在读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在网上也很火。

于是,我便对着我的同学说,谁看过《明朝那些事儿》。

果然有同学向我推荐这本书,而且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

于是乎,我抱着好奇的心态来读书。

读这本网友写,网友读,网友藏的书。

读历史书,向来是枯燥的。

特别是那些正史,资治通鉴我看过几个章节,二十五史我有台湾文白译本,但都没有通读,因为看着看着就升入半空的烟花,在坠落中熄灭。

不过《明朝那些事儿》例外,我可以不上网,可以不吃饭,可以晚上读到十二点以后,可以早晨四点起来接着读,可以读着读着就咧开嘴笑,可以读着读着就皱起来眉头,可以读着读着就眼睛湿润,情感都在其中。

这是一部正史,以《明史》、《明实录》为蓝本,用口语化的文字来解读明史。

如果说一般的正史如一具尸骨,那这部书就是神奇的复原专家,把这些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以前读过于谦的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当时只以为他是个刚直爱国的诗人,没想到一读书,才知道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栋梁,一个力挽狂澜的巨人,一个读书人的楷模,一个足以传送千秋的廉政模范。

还有很多很多,我难以一一道来。

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是前期的朱元璋和陈友谅。

这是两个足智多谋的人。

在以前的电视剧里,我看过的陈友谅总是那种在小事上算来算去的人,好像根本就没有偷天换日的能力。

可是在这部历史著作里,我看到了一个才智过人,不拘小节的乱世枭雄,和曹操有点相似,是一个可以改朝换代的人,也只有他才能对朱元璋构成真正的威胁,作者用幽默的口语化的语言对这个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全面的剖析,这其中还参杂他自己对这个人物的个人评价,进一步的帮助
了我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和思考。

而朱元璋,前期可以说他就是后时代的曹操,有着卓越的领军能力,即使没有出众的外表,或者没有多大的亲和力,但是他的智慧填补了这个空白,虽然很多书中提到朱元璋的胜利是天命所归,但是我还是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切的胜利都是靠他自己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换来的,绝不会是上天的安排。

这也告诉我们,就算你是天命所归,如果你不能珍惜这个机会,把天作为自己最终的依靠,相信无论怎么失败都有天命相助,那么你就是天注定的失败者。

失败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最终的决定者不是天,而是我们自己,每个人的手掌里都有所谓的生命线,如果真的有天命,那么我们就是握着天命的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我们的人生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走别人铺好的就不算是真正的人生。

机制1012班 吴方文 学号:2010116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