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完整word版)织物组织与结构学复习资料..

第四章联合组织1.条格组织(1)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左右、上下)或成格型间跳或纵横条联合。
条格组织外观效应形成原理:由于组织不同,织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不同,从而使织物表面呈现清晰的条格效应。
因此,为使效应明显,关键在于两种组织配置得当。
(2)条格组织分类:条纹组织(纵条纹和横条纹)、格组织(方格组织和格子组织)(3)设计要点①基础组织选择恰当(经面—纬面、平纹—斜纹、缎纹并列等)②两条纹的分界处界限分明:分界处两经纱经纬组织点配置一般采用“底片翻转法”在两条纹间添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但不可因此而增加综页数。
如:2/2 与5/2经缎并列,加一根2/2经重平组织的纱线③各条子经纱的织缩率尽量接近交错次数和纱线粗细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给织造造成困难(这时需采用双轴制织)。
为了省去采用两轴的麻烦,一般有下列办法:1、调整经纱密度(即组织紧的穿入数小,组织松的穿入数大) 如平纹 + 缎纹 2入 4入 2、变化织前准备工序中经纱张力(即组织松的张力大组织紧的张力小)2、方格组织(Square Weave)织物外观呈现方格效应,选用经面或纬面组织为基础组织,沿着经向和纬向间隔配置而获得格形,所表现方格大小可相等,也可不等.构成:利用经面和纬面两种组织沿经向和纬向成格形间跳配置而成特点:处于对角位置的两部分配置相同的组织设计要求: 经纱交织次数不宜相差太大;界限分明:相邻两格子交换处的组织点相反;组织连续:沿对角线排列的方格组织其起始点相同,保持组织连续,花纹清晰。
组织图绘作:填绘组织,采用底片翻转法,首先画出基础组织,然后分别以经向和纬向为轴进行翻转而成.组织起始点的选择?3、格子组织(check weave)构成:由纵条纹组织和横条纹组织联合组织安排:①地组织(即大面积出现的组织)——尽量选择简单组织,如平纹②纵条组织—-使用较多的是四枚经面破斜纹或六枚经面破斜纹、五枚经面缎纹③横条组织—-与纵条相对应的纬面组织设计要点①纵条盖横条,即纵条是连续的②纵、横交错的地方用重纬缎.因为在横条交错的地方纬密大于别处,故经浮长相应缩短,使纵条在外观上出现断痕,使用重纬缎后可使经浮长增加,接近于其他地方的浮长。
织物组织与结构

(2)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他
均为纬(经)组织点。 这就决定了原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必然等于组织循环 纬纱数。亦即Rj=Rw=R。
原组织包括:平纹、斜纹和缎纹三种组织。因而称这三种
组织为三原组织,它是各种织物组织的基础。 在三原组织的织物中,在其他条件(纱线的性质、线密度、 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组织循环中的每根纱线只与另 一系统纱线纱线交织一次,因而组织循环纱线数(R)愈
在一个组织循环中,组织循环经纱数顺序是从左至右;组
织循环纬纱数顺序是从下至上。在绘制组织循环图时,一
般都以第一根经纱和第一根纬纱的相交处作为组织循环的 起始点。一般情况下,组织图用一个组织循环表示,或者 表示为组织循环的整数倍。
三、织物的纵横截面示意图
纵向截面示意图是表示沿着织物中某根经纱正中间将织物
相交的方格作为起始点。单起平纹、双起平纹。习惯上均
以经组织点作为起始点来平纹组织图。
在织造经密较小的平纹织物里,可采用两页综的顺穿法; 一般织造中等密度的平纹织物,如市布,采用两页复列式 综页飞穿法;在织经密很大的平纹织物,如细布和府绸, 可采用两页四列式综页,或四页复列式综页用双踏盘织造。
二、平纹组织的应用 平纹组织的经纬纱每间隔一根纱线就进行一次交织,因此 纱线在织物中的交织最频繁,屈曲最多,能使织物挺括、 坚牢,因此在织物中应用最为广泛。如棉织物中的细布、
机)。其横行数等于组织图中的纬纱根数。纹板图的画法
是:根据组织图中经纱穿入综片的次序依次按该经纱组织 点交错规律填入纹板图对应的纵行中。
在钉植纹钉时,考虑减少经纱开口张力及操作方便,应使
用机前部分的纹钉。 由于多臂龙头挂置纹板时花筒只有八个槽,所以花筒所挂 纹板数至少应为八块,不够时应使nRw是大于16的偶数。
织物组织与结构培训教材(PPT270页)

5.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经纱根数称为组织循环经纱 数,用Rj表示;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纬纱根数称为 组织循环纬纱数,用Rw表示。 6.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当其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时 称为同面组织,当其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时称为经 面组织,当其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里称为纬面组织。 组织循环有大小之别,其大小取决于组织循环纱线数的多
第六章 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一节 表、里接结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二节 表、里换层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七章 起毛起绒组织 第一节 纬起绒组织 第二节 毛巾组织
第八章 织物分析
第一章 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
第一节 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
一、织物组织的概念
1.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 物组织。 2.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 3.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组 织点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4.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 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
穿综的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 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 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其 不一个穿综循环。
现将常用的穿综方法分述于下。 1、顺穿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组织循环中的各根经纱逐一地顺次穿在 每一页综片上,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Rj)等于所需的 综片页数(Z)。此种方法的穿综循环经纱数(r)也与Rj、 Z相等,即Rj=Z=r。
第二节 织物的上机图
1.上机图是表示织上机织造工艺条件是图解。生产,仿造 或创新织物时均需绘制与编制上机图。
2.上机图是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上机图中各组成部分排列的位 置,随各个工厂的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五章 重组织

二、绘制经二重组织的方法 在绘制复杂组织时,不可能同时绘出织物表里两系统纱线的
交织情况,因此假设表里经纱位于同一平面上。
(一)确定里组织:为了使织物的正面和反面都不露出另一个 系统经纱的短浮点(称接结痕迹),或借助于辅助图确定里 组织的组织点配置。 在表面组织上,将已知表里组织与表里经纱排列比结合“里
穿法。 (二)因为经二重组织经密较大,为了使织物表面不显露接结 痕迹,一组表里经纱必须穿入同一筘齿内,以便表里经纱相 互重叠。当表里经纱排列比为1:1时,按经密可2根(1表1
里)、4根(2表2里)或6根(3表3里)穿入一筘齿中;当表
里经纱排列比为2:1时,可3根(2表1里)或6根(4表2里) 穿入一筘齿中。
一、设计纬二重组织的原则
(一)表面组织与里组织的选择:纬二重组织的织物正反两面 均显纬面效应,其基础组织可相同或不同但表面组织多是纬 面组织,反面组织也是纬面组织,因此里组织必是经组织。
(二)为了在织物正反面具有良好的纬面效应,表纬的纬浮
线必须是将里纬的纬组织点遮盖住,这必须是里纬的短纬
浮长配置在相邻表纬的两浮长线之间。经纬纱之间配置是 否合理,可以通过纵向与横向截面图进行观察。 (三)表里纬排列比的选择,取决于表里纬纱的线密度、基 础组织的特性以及织机梭箱装置的条件等。一般常用的排
组织的短经浮长配置在相邻表经两浮长线之间的”原则。
(二)按已知表面组织与里组织及表里经纱排列比求得Rj,Rw
(三)在一组织循环范围内,按表里经纱排列比划分表里 区,并用数字分别标出。阿拉伯数字1、2、3……为表经 纱,罗马数字Ⅰ、Ⅱ、Ⅲ……为里经纱。 (四)表经与纬纱相交处填入表里组织,里经与纬纱相交
第一节 经二重组织
第一、二章上机图、三原组织

分析组织图
第一节
平纹组织及其织物(plain weaves)
一、组织图的表示方法
组织参数: 平纹组织属于同面组织。
返回
织物样品
二、平纹组织的上机图
当Pj 要求较小时采用顺穿法;Pj 要求较大时采用飞 穿法。
顺穿法
两页复列式飞穿法
四页复列式飞穿法
三、常见的平纹组织织物
因平纹组织的经纬纱每间隔一根纱线就进行一次 交织,交织最频繁,屈曲最多,使织物挺括(布 料挺,触摸弹性好,有反拨力),结构紧密,质 地坚牢,平整,手感较硬。 棉织物:细布、平布、粗布、府绸
一、织物的形成原理
二、织物组织概述
(一)织物组织的概念与组织循环
(二)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
(三)织物的纵横截面示意图 (四)组织点飞数
返回
一、织物的形成原理
1织轴;2经纱; 3后梁; 4停经片; 5综框; 6综丝眼; 7钢筘; 8梭口; 9纬纱; 10织口; 11胸梁; 12卷取辊; 13导布辊; 14卷布辊
3、照图穿法(省综穿法)
适用于组织循环较大,且在一个组织循环中有 若干根经纱的交织规律相同。为了减少综片数, 把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穿入同一片综中。对于 例图乙也叫做山形穿法。 优点:节省综片; 缺点:操作不易记忆;易出现各片上穿综 的综丝数不等。
返回
照图穿法
山形穿法
4、间断穿法
适用于两种组织合并成的条格组织织物。第一种组 织按照其经纱运动规律穿若干个循环后另一种组织按照 其规律穿入另一区,每个穿综规律称为一个穿综区,每 个区中有各自的穿综循环。
b、当经密较大时,综丝密度变大,纱线受 磨损易断头。 返回
顺穿法
2、飞穿法 一页综丝上有2—4列综丝,为复列式综框。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

组织配置特征: 固结组织:简单组织起固结浮长线的作 用,并形成织物的正面 。 基础组织:利用其浮长线使固结组织拱起。 其浮线长度决定着凸条的宽度 。
凸条效应的形成
凸条效应的形成
二、基本凸条组织的绘制方法:
选定基础组织和固结组织。 确定完全组织的大小。 填绘组织图。
加入平纹的凸条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蓝条配色花纹织物 局
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2)
红、白两色纵、横条纹
联合组织类织物
红白条纹织物 局部放
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3)
毛粗纺花呢,犬牙形花纹.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4)
毛粗纺花呢
基本概念
配色模纹:利用不同颜色的经纬纱线与织 物组织相配合而构成的花形图案。 色经排列顺序 色纬排列顺序 色经循环 色纬循环
(一)纵条纹组织的绘制要点:
3.在设计纵条纹组织时,必须注意:各种组织的交 错数不要差异过大,否则造成经缩的显著不同, 而使织物表面松紧不一致。如遇这种情况,解决 方法有二: (1)双织轴织造 上机复杂,受设备限制,应尽 量避免。 (2)单织轴织造 调整密度,交错少的经密大,交错多的经密小。 经纱预伸长,交错少的给予大张力预伸长;交 错多的给予较小的张力。以此均衡经纱的需要量。
二、小提花组织的设计要点
5、每次开口的提综数应尽量均匀;可以采 用省综法设计,用较少的综页制织出花型 较大、变化较多的花纹。 6、因起花部分只起点缀作用,不是织物的 主体,所以织物的密度,一般与基础组织 织物基本相同。
三、小提花组织举例
平纹地小提花举例
小提花组织举例
平纹地小提花举例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之透孔ppt课件

编辑版pppt
4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设计一种透孔组织,要求R=14. 请画出一款平纹+透孔的花式透孔织物上机图。
编辑版pppt
5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完全纱线数等于6的透孔组织
编辑版pppt
6
联合组织类织物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完全纱线数等于8的透孔组织
13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3)局部放大
编辑版pppt
14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
JIZHIWU LIANHE ZUZHI
第三节 透孔组织
南通职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编辑版pppt
1
1. 基本知识点
第三节 透孔组织
透孔布,花式透孔提花织物
明显的“孔”洞
织物表面均匀 分布着小孔。
设计思路
织物中使一部分纱线分别向两侧靠拢, 则这二部分纱线之间就形成一定的间隙, 若此间隙处由组织点固定,则这此处将 形成永久性的孔洞,我们称之为透孔。
编辑版pppt
2
第三节 透孔组织
2. 透孔组织的绘制方法
确定组织循环
划分完全组织
等份经纬为奇
翻转组织图
确定完全组织的 大小。透孔组织 的完全经、纬纱 数相等,即:
Rj = Rw, 通常6.10.14 也 有取8的;
将绘制好的完全 组织划分成四个 相等田字形
要求每一等份的 经纬纱数为奇 数,先在左下角 的区域内填平 纹,再将其中偶 数根经纬纱全部 改成经(纬)组 织点。
编辑版pppt
8
8枚透孔组织织物 局部放大
编辑版pppt
9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组织(1)
织物组织与结构

第一节 平纹组织 一、平纹组织的组织参数及上机图 平纹组织是所有织物组织中最简单的一种。其组织参数为 Rj=Rw=2,Sj=Sw=+-1; 属同面组织。平纹组织可用分式来表示,其中分子表示经 组织点,分母表示纬组织点。习惯 称平纹组织为一上一下。
一般画组织图时,均以左下角第一根经纱和第一根纬纱相交的方格作为起始点。单起平纹、双 起平纹。习惯上均以经组织点作为起始点来平纹组织图。
织物组织与结构
1
第一章 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 第一节 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 第二节 织物的上机图
第二章 三原组织 第一节 平纹组织 第二节 斜纹组织 第三节 缎纹组织 第四节 原组织的特性与比较
目录
第三章 变化组织 第一节 平纹变化组织 第二节 斜纹变化组织 第三节 缎纹变化组织 第四节 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第四章 联合组织 第一节 条格组织 第二节 绉组织 第三节 透空组织 第四节 蜂巢组织 第五节 凸条组织 第六节 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第七节 色纱与组织的配合
第五章 重组织 第一节 重经组织 第二节 重纬组织
第六章 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一节 表、里接结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二节 表、里换层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七章 起毛起绒组织 第一节 纬起绒组织 第二节 毛巾组织
选择小的穿入数会使筘号增大,虽有利于经纱均匀分布。但会增加筘片与经纱间的摩擦而增加 断片。如选择大的穿入数,则筘号减少,经纱分布不匀,筘路明显。因此,在选用每筘穿入 数时;一般对经密大的织物,穿入数可取大些;色织布和直接销售的坯布,穿入数宜小些; 经过后处理的织物,穿入数可大些。但选其数值尽可能其组织循环经纱数或是组织循环经纱 数的约数或倍数。
(3)在用数字法表示穿综和穿筘方法中,空筘用“0”表示,如(3)可写成[12130]3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简单组织与复杂组织的区别:
简单组织由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而复杂组织中至少有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组成。
第一节重组织
重组织可增加织物的厚度,可使织物正反面有不同的颜色和组织。
一、经二重组织
1、经二重的组成:
由两组经纱与一组纬纱交织而成。
表组织——表经与纬纱交织里组织——里经与纬纱交织
反组织——里组织的反面:
2、设计经二重组织的原则:[重点、难点]
(1)表、里组织的选择:要求织物正反面均具有经面效应。
表组织——经面组织里组织——纬面组织
反组织——经面组织
(2)表组织的经浮长应大于里组织的经浮长,且里组织经浮长尽可能配置在表组织经浮长中间。
(3)表、里组织点排列方向相同。
(4)表、里经纱排列比m:n:
m:n=1:1(表、里经纱线密度和密度接近)
m:n=2:1(里经粗且差)
(5)Rj、Rw计算:
3、组织图绘制:
[例]某经二重织物,表组织为3/1↗,反组织为3/1↖,m:n=1:1,试作出组织图。
Rj=8 Rw=4
[练习] 某经二重织物,表组织为5/2j,里组织为5/3w,m:n=1:1,试作出组织图。
4、上机要点:
(1)穿综采用分区穿,提升次数多的表经穿在前综。
(2)穿筘:每筘齿穿入数= (m+n)的倍数,以便一组表、里经纱相互重叠。
二、纬二重组织
1、纬二重的组成:
由两组纬纱与一组经纱交织而成。
表组织——表纬与经纱交织里组织——里纬与经纱交织
反组织——里组织的反面
2、设计纬二重组织的原则:[重点、难点]
(1)表、里组织的选择:要求织物正反面均具有纬面效应。
表组织——纬面组织里组织——经面组织
反组织——纬面组织
(2)表组织的纬浮长应大于里组织的纬浮长,且里组织纬浮长尽可能配置在表组织纬浮长中间。
(3)表、里组织点排列方向相同。
(4)表、里经纱排列比m:n:
m:n=1:1(表、里纬纱线密度和密度接近)
m:n=2:1(里纬粗且差)
(5)Rj、Rw计算:
3、组织图绘制:
[例]某纬二重织物,表组织为1/3↗,反组织为1/3↖,m:n=1:1,试作出组织图。
Rj=8 Rw=4
[练习]某纬二重织物,表组织为8/5 w,里组织为3/1↗,m:n=1:1,试作出组织图。
4、上机要点:
穿综采用顺穿。
穿筘2—4齿/筘。
三、重经、重纬组织的比较
1、组织结构方面:
重经组织:经密较大,外观呈双面经效应。
织物表面平整、细密。
重纬组织:纬密较大,外观呈双面纬效应。
织物表面丰满、光亮。
2、上机织造方面:
(1)生产效率:重纬织物因纬纱产生重叠,故生产效率低。
(2)品种适应性:重经织物因经纱采用分区穿,故品种适应性差。
重经织物需附加双织轴,重纬织物需附加多梭箱。
第二节双层组织
由两组经纱分别与两组纬纱交织而成。
一、双层组织
1、形成双层组织的必要条件:[重点、难点]
(1)投表纬织上层时,里经全部沉在梭口下部不与表纬交织。
(2)投里纬织下层时,表经全部提升不与里纬交织。
2、双层组织图的绘制:
(1)确定表里组织:表、里组织交错次数应接近。
(2)表、里经纱和表、里纬纱排列比:1:1,2:2,2:1。
(3)同一组表、里经纱应穿入同一筘齿,以便相互重叠。
(4)Rj、Rw
计算:
[例]已知表组织为2/2↗斜纹,里组织为2/2↗斜纹,m:n=1:1,试画
出双层组织图。
[例]已知表组织为3/3↗斜纹,里组织为2/1↗斜纹,
(1)m:n=1:1;(2)m:n=2:1;试画出双层组织图。
3、上机要点:
二、表里接结组织
接结方法的分类:
(1)“下接
上”法(2)“上
接下”法
(3)联合接结法(4)附加线接结法
下面介绍“下接上”法双层接结组织。
1、接结组织点的确定:
接结经组织点应配置在表经经浮长中间。
2、组织图绘制:
[例]以2/1↗斜纹为表组织,1/2↗斜纹为里组织,接结组织为1/2↗斜纹,m:n=1:1,试作出“下接上”双层接结组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