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说明书

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说明书
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说明书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高位自卸汽车

学院:工学院

姓名:刘译文

学号:20124319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202

指导教师:林金龙职称:讲师

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录

摘要 ..................................................................................................................................... - 3 - 1基本要求 ..................................................................................................................... - 4 - 1.1设计要求 .............................................................................................................. - 4 - 1.2设计提示 .................................................................................................................. - 5 - 2机构选型设计 ................................................................................................................. - 6 - 2.1举升机构基本要求 .................................................................................................. - 6 - 2.2举升机构方案比较 .................................................................................................. - 6 -

2.2.1平行四边形举升机构 ....................................................................................... - 6 -

2.2.2双滑块推动举升机构 ....................................................................................... - 7 -

2.2.3剪式举升机构 ................................................................................................... - 8 - 2.3翻转机构基本要求 .................................................................................................. - 9 - 2.4翻转机构方案比较 .............................................................................................. - 9 -

2.4.1车厢直推滑块翻转机构 ................................................................................... - 9 -

2.4.2连杆直推滑块翻转机构 ................................................................................. - 10 -

2.4.3连杆斜推滑块翻转机构 ................................................................................. - 10 - 2.6后箱门打开机构方案比较 .................................................................................... - 11 -

2.6.1直杆联动顶开机构 ......................................................................................... - 12 -

2.6.2直杆伸缩顶开机构 ......................................................................................... - 12 -

2.6.3圆弧联动顶开机构 ......................................................................................... - 13 - 3总体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验证 ............................................................................... - 14 -

3.1总体机构运动简图 ................................................................................................ - 14 - 3.2机构自由度验证 .................................................................................................... - 15 -

3.2.1举升机构 ......................................................................................................... - 15 -

3.2.2翻转机构 ......................................................................................................... - 16 -

3.2.3后箱门打开机构 ............................................................................................. - 17 - 4机构尺度综合分析 ....................................................................................................... - 17 -

4.1举升机构尺度分析 ................................................................................................ - 18 - 4.2翻转机构尺度分析 ................................................................................................ - 18 - 4.3后箱门打开机构尺度分析 .................................................................................... - 19 - 5机构运动分析 ............................................................................................................... - 21 -

5.1举升机构运动分析 ................................................................................................ - 21 - 5.2翻转机构运动分析 ................................................................................................ - 22 - 5.3后箱门打开机构运动分析 .................................................................................... - 23 - 5.4机构运动线图 ........................................................................................................ - 24 - 5.5机构运动循环图 .................................................................................................... - 24 - 结论与体会 ....................................................................................................................... - 25 - 参考文献 ........................................................................................................................... - 26 - 附录 ................................................................................................................................... - 27 - 致谢 ................................................................................................................................... - 28 -

摘要

我们在生活中看过许多自卸汽车,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都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卸下,这样一来卸货的高度就被固定的,如果需要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堆积的较高些,尤其是当汽车直接向火车车厢卸料以及在建筑、矿产等其他场合,这些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为此需设计一种高位自卸汽车,它能通过一定的机构运动平稳地将车厢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再倾斜车厢卸货,并且卸货过程中始终保持后箱门垂直地面,从而保持卸货时的安全与平稳,为此我们准备设计高位自卸汽车的举升机构、翻转机构以及后箱门打开机构。

关键词:高位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翻转机构、后箱门打开机构

1基本要求

1.1设计要求

(1)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

(2)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max见表1-1。

(3)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1-1。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max不得超过1.2a。

(4)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5)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后厢门和车厢的相对位置见图1-3。

(6)举升和倾斜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

(7)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图1-1高位自卸汽车原始状态

图1-2高位自卸汽车卸货状态

图1-3高位自卸汽车后厢门与车厢相对位置

1.2设计提示

高位自卸汽车中的举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后箱门打开机构都具有行程较大,做往复运动及承受较大的载荷的共同特点。齿轮机构比较适合连续的回转运动,凸轮机构适合行程和受力都不太大的场合,因此齿轮机构与凸轮机构都不太适用,连杆机构比较适合在这里的应用。

2机构选型设计

2.1举升机构基本要求

因为在众多场合,受到场地因素,普通自卸汽车的卸载高度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设计的举升机构要能使得车厢能够升到将近2m的位置并且水平平稳的上移。另外货物会在下落过程中堆积成圆锥形状,所以车厢在水平上升的过程中要带有一定的向后移动。

2.2举升机构方案比较

经过我们小组的分析,我们查询并设计了三种以下举升机构。

2.2.1平行四边形举升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2.2

.2

块推动举升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2.2

.3

升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3翻转机构基本要求

因为车厢往往装载5吨多的重量,所以翻转机构的动力以及平稳性都很重要。另外翻转的角度也有要求,最大为55°,所以杆件长度也要求精度很高。

2.4翻转机构方案比较

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及设计分析,设计了以下三种翻转机构。

2.4.1车厢直推滑块翻转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2.4.2 连杆直

推滑块翻转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2.4.3 连杆斜推滑块

翻转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5

机构基本要求

车厢在卸料过程中,因为货物质量一般很大,所以要限制其下落的轨迹,即在车厢倾倒的过程中后箱门要始终与地面垂直,在设计中就必须使得车厢翻转和后箱门打开时同步进行的,我们可以用连杆把翻转机构与后箱门打开机构联接,并且设计要求我们后箱门打开机构安装面不吵过车厢侧面,所以只能设计在车厢底部。

2.6后箱门打开机构方案比较

经过我们小组模拟实验,设计查询了以下三种后箱门打开机构。

2.6.1直杆联动顶开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2.6

.2

伸缩顶开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2.6

.3

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3

图及自由度验证

3.1总体机构运动简图

总体机构运动简图初始位置

总体机构运动简图结束位置

3.2机构自由度验证

3.2.1举升机构

因为5为虚约束,所以只有5个构件

N=5,P

L =7,P

H

=0,F=3×5-2×7-0×1=1

1为主动件,水平方向运动,动力由电动机或液压缸提供。

3.2.2翻转机构

N=3,P

L =4,P

H

=0,F=3×3-2×4-0×1=1

1为主动件,沿机架向右上运动,动力由液压缸提供。

3.2.3后箱门打开机构

N=3,P

L =4,P

H

=0,F=3×3-2×4-0×1=1

1为主动件,有1个自由度,由翻转机构提供。

总结:整个车厢有2个自由度: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

4机构尺度综合分析

我们选择如下数据作为分析计算

4.1 举升机构尺度分析

已知各杆件长度,计算A 0A 1长度以及B 0B 1、D 0D 1水平相对在B 0D 0上的位移。

2566)3001950(3413)(22200121212111=+-=+-=-=F D D D F B F D F B D B

4743602566340011110010=--=--=E D D B D B B B

83436047411101101010=+=+=-=-=E D B B D B F A F A F A A A

总结:符合一般液压缸行程要求。

4.2 翻转机构尺度分析

已知∠DCE 大小最大为55°,其他杆件长度已知,验证A 0B 0与A 1B 1长度误差小于3%。

101410001702

2202011=+=+=C B B A C A

?=∠+?=∠+∠=∠63arccos 551111ECA ECA DCE CA B

1052

cos 22cos 2121111111112

11212111=++∠???-=???-+=

∠C A C B CA B C A C B A B C

A C

B A B

C A C B CA B

970

)170470(1015)(2

2

2010201202000=--?--=-=B A F A A A F A B A F B

107847097022202000=+=+=F A F B A B

%3%4.2%1001078

10521078001100≤=?-=-=?=

A B A B A B l l ε

总结:符合材料性能要求

4.3 后箱门打开机构尺度分析

已知各点坐标,验证杆件的长度变形率小于3%,

以及D 0、D 1是否共圆。

()()()()367,1249,0,784,861,605,212,01010B B A A

8127842122200=+=B A

()()81136786112496052

211=-+-=

B A

%3%1.0%100812

811

812001100≤=?-=-=?=

A B A B A B l l ε ()()()263,1369,98,1885,367,136910-O D D

()[]63026336702

20=--+=O D

()()[]63026398136918852

21=--+-=

O D

O D O D 10=

总结:符合材料性能要求

hq5110xlc冷板式冷藏汽车改装设计本科学位论文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HQ5100XLC冷板式冷藏汽车改装设计 院系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07-4 学生姓名:张亚男 指导教师:赵雨旸 职称:副教授 黑龙江工程学院 二○一一年六月

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 Refitting Design of Refrigerating Automobile on HQ5100XLC Cooling-plate Refrigeration Candidate:Zhang Yanan Specialty:Vehicle Engineering Class:07-4 Supervisor:Associate Prof. Zhao Yuya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1-06·Harbin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冷藏车运输越来越显示出其快速发展的趋势。因为运输的集装化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货物运输不仅要求其运输的快捷安全,而且要求被运输货物的质量能保鲜。因此对冷藏车的生产与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改装设计的冷藏汽车总质量为10吨,制冷温度为-5℃,续航时间为4小时,是在一汽集团生产的CA1103P9K2LE型底盘的基础上改装设计的,主要包括制冷装置、隔热车厢和副车架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非独立式冷板制冷的制冷方式,配合地面制冷机组使用,减轻了整车质量,隔热车厢选择分片式,用车厢底板直接做副车架,制造工艺简单并且节约成本,满足了中短途运输中对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双重需求。 关键词:专用车设计;冷藏汽车;冷板;制冷量;隔热车厢;副车架

汽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车辆工程 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总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综合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2013年 12 月 30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系):机械工程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起迄日期:12 月20 日~ 1 月 3 日 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 年12月2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使学生了解以前所学理论知识和参加过得金工实习、工艺实习及专业生产实习等环节,都是为今后的专业设计、生产做准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培养一名合格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而设置,车辆工程专业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汽车驱动桥的主减速器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的、全面的、科学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3)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学会查找、翻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等。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 2、具体参数: 车型7 长宽高 /mm 前悬/后悬 /mm 前轮距/后轮 距 / mm 轴距 /mm 总质 量/kg 整备质 量/kg 一汽大众宝来4376 1735 1446 873/990 1513/1494 2513 1830 1280 额定 承 载人数发动机 型号 排量 /mL 发动机功率 /kW 轴数 最高车速 /(km/h) 轮胎规格 5 BJH 1595 74 2 182 195/65R15 3、要求: 为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汽车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布置草图和乘员舱布置草图。(1)驱动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驱动形式,布置形式,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2)发动机的选择 (3)外形设计及总体布置: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各部件的布置3.课程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完成内容: (1)总布置草图1张(1号图) (2)驾驶舱布置草图1张(3号图) (3)零件图1张(3号图) (4)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重型自卸车主副一体式专用车架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重型自卸车主副一体式车架的设计 摘要 目前,国内公路型重型载货自卸汽车整车的生产,主要由改装车厂在整车厂提供的基本型载货汽车平台上派生的自卸汽车底盘上,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自卸作业系统的设计和改装生产,实现最终的自卸汽车整车。随着我国重型载货汽车快速发展,专业用户对自卸汽车综合性能及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改装设计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自卸汽车细分市场的发展需求。将重型自卸汽车以底盘与上装一体化设计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取消副车架自卸车的设计不仅能实现轻量化,而且可降低整车的重心,提高行驶稳定性,因此,进行取消副车架的重型自卸车主副一体式车架的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从重型自卸汽车车架与上装作业部分一体化设计为主线,通过对装有副车架的TY-1型自卸车车架为分析对象,提出设计硬点参数,在此基础上,取消副车架,提出直接与上装作业部分实现对接的专用自卸车车架总成结构设计方案,并进行分析,为专用自卸汽车整车一体化设计,提供核心部件的设计参考依据。 首先以装有副车架的TY-1型自卸车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静载工况、卸载初工况和货箱举升至45°工况的结构强度分析,并分析其自由模态,获得该车架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动态特性,并对该车架进行了模态试验,得到车架前8阶自由模态频率和振型,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信性。在此基础上,取消了副车架,并重新设计主副一体式车架。该车 I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架纵梁的结构形式为工字型,基于等强度考虑,纵梁前部采用变截面结构,论文设计了四种纵梁截面尺寸的车架结构,且车架的静弯曲应力都能满足强度要求。 其次,对所设计的新车架进行相同工况下稳态力学分析,并比较各车架结构参数,通过综合分析对比,确定TY-G3型车架为所设计车架形式,该车架的强度优于TY-1型车架,重心降低14.35%,重量降低11.18%,满足设计要求。TY-G3型车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显示,车架的一阶频率有所提高,动态性能得以改善。 最后,结合尺寸优化和拓扑优化的方法对TY-G3车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车架的重量减少了0.29t,降低幅度为19.2%,在实现车架轻量化的同时,车架的材料布置更加合理,强度也得以提高。 关键词:低重心,重型自卸车,副车架,变截面,优化设计 II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汇本说明书

海南大学 《汽车理论》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 学号:20140507310069 姓名:郭东东 年级:2014级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系别:汽车系 专业: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张建珍 完成日期:2017年6月1日

目录 1. 题目要求 (1) 1.1. 题目要求 (3) 1.2. 车型参数 (4) 2. 计算步骤 (5) 2.1. 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5) 2.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7) 2.3. 绘制动力特性图 (11) 2.4.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14) 2.5.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 (21) 2.5.1. 二挡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曲线 (22) 2.5.2. 最高档和次高档超车加速时间 (26) 3. 结论分析 (32) 3.1. 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 (32) 3.2. 汽车的加速时间t (32) 3.3.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max (33) 4. 心得体会 (33) 参考资料34

1.题目要求 1.1.题目要求 (1)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3)绘制动力特性图; (4)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5)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 GB/T12543-2009规定选取,并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 (6)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1.2.车型参数 汽车发动机使用外特性-n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式中,T q为发动机转矩(N·m);n为发动机转速(r/min)。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n min=600r/min,最高转速n max=4000r/min 装载质量2000kg 整车装备质量1800kg 总质量3880kg 车轮半径0.367m 传动系机械效率ηT=0.84 滚动阻力系数f=0.016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C D A=2.77m2 主减速器传动比i0=5.97 飞轮转动惯量I f=0.218kg·m2 二前轮转动惯量I W1=1.798kg·m2

汽车正向设计

汽车正向设计 新车型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它需要几百号人花费上3、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 程有所不同,我们下面讲述的是正向开发的量产汽车一般的研发流程。以满足车友对汽车研发流程的好奇感研发流程包括管理、设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辅助流程,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 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

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部分。 1. 总体布置草图 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是汽车总体设计和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活塞设计说明书(精)

山东农业大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设计课题:活塞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指导老师:吕钊钦 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3班姓名:高超学号: 20120667 2014年 12月 11日 序言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活塞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目录 序言 (3) 一. 零件分析 (4)

1.1 零件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 工艺规程设计 (6)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2.2基面的选择 (7) 2.3制定工艺路线 (10)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 三夹具设计 (16) 3.1问题的提出 (16)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7) 3.3定位误差分析 (19) 3.4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20 总结 (21) 参考文献…………………………………………………………22 (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绪论 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汽车的动力部分也在不断改进,内燃机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动力源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塞是内燃机的关键零

汽车总布置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I 第1章、汽车形式的选择 . (1) 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 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 1 1.1.2质量系数ηmo ............................................ 1 1.1.3整车整备质量m o ......................................... 1 1.1.4汽车总质量m a ........................................... 1 1.2汽车轮胎的选择 ............................................... 2 1.3驱动形式的选择 ............................................... 2 1.4轴数的选择 ................................................... 3 1.5货车布置形式 ................................................. 3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4) 2.1发动机最大功率 max e P (4) 2.2选择发动机 ................................................... 4 第3章、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 (7) 3.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 3.1.1外廓尺寸 ............................................... 7 3.1.2轴距L .................................................. 7 3.1.3前轮距B 1和后轮距B 2 ..................................... 7 3.1.4前悬L F 和后悬L R ......................................... 8 3.1.5货车车头长度 ........................................... 8 3.1.6货车车箱尺寸 ........................................... 8 3.2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8 第4章.传动比的计算和选 .. (13) 4.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选择 (13) 4.2变速器传动比 g i 的选择 (14) 4.2.1变速器头档传动比 1 g i 的选择 (14) 4.2.2变速器的选择 .......................................... 14 第5章.动力性能计算 (15) 5.1驱动平衡计算 (15) 5.1.1驱动力计算 ............................................ 15 5.1.2行驶阻力计算 .......................................... 15 5.1.3力的平衡方程 .......................................... 17 5.2动力特性计算 (17) 5.2.1动力因数D 的计算 (17)

自卸车设计说明书

自卸车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输入: 整车型号 轴距:4250+1350mm; 载质量:65t;厢体质量:5t;整备质量:15.79t;容积:22m3 举升型式:前顶四级缸举升形式。 二、整车布置: 见图1 布置型式:油缸上支座固定在前板上(见图1) 经过作图2得出,车箱内长为6000mm,举升48°后板离地高度为444mm。 图2 三、方案计算说明 1、分析整车爬坡时是否存在后翻的可能性(见图3) 通过得知满载最大爬坡度35%,经计算坡度等于19.3°。经过作图得知,在坡度为19.3°的坡上货物重心在后轮与地面支撑点之前,故车辆满载爬19.3°的坡时不会后翻。 图3 2、选用柳汽前举升四级缸4TG-E185×4650,该油缸参数为:额定压力 为 16MPa,工作容积为82.4L,总行程为4650mm,油缸各级杆径分别为185 mm、160 mm、135 mm、110 mm,在额定压力16MPa下油缸推力分别为43 t、32t、22.9t、15.2t 油缸受力见图4,F为油缸推力,G为车箱自重加货物后的总质量 根据力矩平衡可以得出,如果要顺利举升货物必须满足以下公式:

F ×b > G ×a 图4 表1(载重65t ) 表2(载重80t ) 故:满足F 4×b 4>G ×a 4 3.系统压力计算 根据油缸所需推力及活塞杆的截面积,可以得出油缸的内压力: 载重65t 情况下: 载重80t 情况下: 4. 选用CB-J2100型油泵,该油泵参数为:额定转速为2300转/分,额定压力为20MPa ,驱动功率为66.28kW ,液压系统容积效率通常取0.9,校核举升时间 油缸举升所需时间:88.239.060 100 2300104.823 =???=  t 秒 5. 传动轴的计算 根据9550 T n P ?= 可以得出油泵额定压力(20 MPa )时所需的扭矩: 2772300 82.6695509550=?=?=n P T N ·M 油泵在20MPa 额定工作时所需的扭矩为277N ·M ; 选用取力器为QH50,输出额定扭矩为500N ·M ;

汽车转向桥桥设计说明书

汽车转向桥设计说明书 任务书要求: (1)了解汽车转向桥的结构,功能 (2)进行汽车转向桥的受力分析 (3)总体方案设计 (4)画出转向节的零件图 (5)画出转向桥的总装图 一、概述 转向桥是利用转向节使车轮偏转一定的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同时还承受和传递汽车与车架及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形成的力矩。转向桥通常位于汽车的前部,因此也常称为前桥。 各类汽车的转向桥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有前轴(梁)、转向节、主销和轮毂 (1)前轴:由中碳钢锻造,采用抗弯性较好的工字形断面。为了提高抗扭强度,接近两端略呈方形。前轴中部下凹使发动机的位置得以降低,进而降低汽车质心,扩展驾驶员视野,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下凹部分的两端制有带通孔的加宽平面,用以安装钢板弹簧。前轴两端向上翘起,各有一个呈拳形的加粗部分,并制有通孔。 (2)主销:即插入前轴的主销孔内。为防止主销在孔内转动,用带有螺纹的楔形销将其固定。 (3)转向节:转向节上的两耳制有销孔,销孔套装在主销伸出的两端头,使转向节连同前轮可以绕主销偏转,实现汽车转向。为了限制前轮最大偏转角,在前轴两端还制有最大转向角限位凸块(或安装限位螺钉)。 转向节的两个销孔,要求有较高的同心度,以保证主销的安装精度和转向灵活。为了减少磨损,在销孔内压入青铜或尼龙衬套。衬套上开有润滑油槽,由安装在转向节上的油嘴注入润滑脂润滑。为使转向灵活轻便,还在转向节下耳的上方与前轴之间装有推力轴承11;在转向节上耳与前轴之间,装有调整垫片8,用以调整轴向间隙。

左转向节的上耳装有与转向节臂9制成一体的凸缘,在下耳上装有与转向节下臂制成一体的凸缘。两凸缘上均制有一矩形键与左转向节上、下耳处的键槽相配合,转向节即通过矩形键及带有键形套的双头螺栓与转向节上下臂连接。 (4)轮毂:轮毂通过内外两个滚锥轴承套装在转向节轴颈上。轴承的松紧度可以由调整螺母调整,调好后的轮毂应能正、反方向自由转动而无明显的摆动。然后用锁紧垫圈锁紧。在锁紧垫圈外端还装有止推垫圈和锁紧螺母,拧紧后应把止推垫圈弯曲包住锁紧螺母或用开口销锁住,以防自行松动。 轮毂外端装有冲压的金属端盖,防止泥水或尘土浸入。轮毂内侧装有油封(有的油封装在转向节轴颈的根部),有的还装有挡油盘。一旦油封失效,则外面的挡油盘仍可防止润滑脂进入制动器内。 本文设计的是JY1061A型采用前置后轮驱动的载货汽车转向桥,因此该转向桥为从动桥。从动桥的功用:从动桥也称非驱动桥,又称从动车轴。它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联,两端安装从动车轮,用以承受和传递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力(垂直力、纵向力、横向力)和力矩。并保证转向轮作正确的转向运动 1、设计要求: (1)保证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可靠的承受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作用力。 (2)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以使车轮定位参数不变。 (3)保证转向轮有正确的定位角度:以使转向轮运动稳定,操纵轻便并减轻轮胎的磨损。 (4)转向桥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以减少非簧上质量,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通过对CJ1061A型前桥的设计,可以加深我们的设计思想,即: (1)处理好设计的先进性和生产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2)协调好产品的继承性和产品的“三化”之间的关系。 2、结构参数选择 JY1061A型汽车总布置整车参数见表1:

东风尖头140自卸汽车改装设计

摘要 去年以来,我国专用车市场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全国395家改装车企业改装汽车23.06万辆,销售23.05万辆。自卸汽车27125辆,占总量的11.76%。其中中型自卸车占据了很大比重,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中型自卸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车”,主要应用地区是广大农村及建筑行业,消费对象是广大农民及建筑工地,功能是以县、乡级道路短途运输为主,其他作业为辅,专门为乡镇道路设计。 本人通过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中型自卸汽车的车厢和举升机构进行了较详细地了解,确认了东风尖头140自卸汽车的车厢和举升机构的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自卸车设计和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给生产、改装自卸汽车的生产企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首先对自卸车的设计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相关的概述。接着,从车厢的设计、举升机构的设计、液压系统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东风尖头140自卸车的总体设计。其中,车厢设计主要有外形及自动开闭机构的设计,举升机构设计中对举升机构进行了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然后在液压系统设计中,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并通过计算得出合理的液压装置。最后对自卸车副车架进行了设计。 关键字:自卸汽车;车厢;副车架;举升机构;液压系统

ABSTRACT Since last year, our country private car market has obtained the good operating results, the national 395 stock car enterprises re-equips automobile 230,600, sells 230,500. Dump truck 27125, account for the total quantity 11.76%. And the medium dump truck occupied the very great proportion, because our country is the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 therefore the medium dump truck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he national condition vehicle”, mainly applies the area is the general c ountrysides and the building profession, expends the object is the general farm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site, the function is by the county, the township level path short haul primarily, other works for auxiliary, specially for villages and towns road design. Myself through each kind of medium dump truck's compartment which and the lifting organization appeared to the market in carry on had understood in detail that confirmed the east wind tip 140 dump truck's compartments and the lifting organization's design proposal, has solved the dump truck design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high question well, for the production, the re-equipping dump truck's Production enterprise has provided one kind of new mentality. This article first has made the related outline to dump truck's design feature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n, from compartment's design, lifting organization's design, hydraulic system's aspects and so on design has carried on the east wind tip 140 dump truck's system designs. And, the compartment design mainly had the contour and the automatic switching mechanism design, in the lifting organization design has carried on the movement analysis and the stress analysis to the lifting organization, then in the hydraulic system design, has carried on the explanation to its principle of work and obtains the reasonable hydraulic unit through the computation. Finally has carried on the design to the dump truck sub-frame. Key words:Dump truck; Compartment; Sub-frame; Lifting mechanism; Hydraulic system

车身设计考试题

1 什么是安全汽车? 安全汽车是指综合运用当代最新汽车安全技术成果,以汽车专用电脑控制、指令、协调汽车各安全机构,保证最佳安全性能的汽车。安全汽车装有防抱死(ABS),防滑系统(ARS),乘员保护系统(SRS)等安全装置。(CEI)覆盖件是指车身外壳,车门,玻璃,坐椅装饰这些, 结构件就是基本,车身的底盘,大梁,纵横杠,这些。 2 车身类型一般按什么分类,可分为哪几类?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一般可以分为哪几类? 一般可以按用途和所有材料来分类,然而从结构和设计观点按车身承载型式来分,可以认为是较为合理和准确的。可分为承载式非承载式和半承载式三大类;非承载式车身一般可以分为框式车架、脊梁式车架、综合式车架三大类。 3 边梁式、周边式、脊梁式、X式车架的用途及其特点?轿车车身特点分类有哪些?轿车造型分类有哪些? 边梁式车架结构便于安装车身和不知其他总成,有利于满足改装变型和发展多品种的需要,所以被广泛采用在货车、大多数专用汽车和直接利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大客车以及早期生产东的轿车上。 周边式车架实际上是适应轿车车身地板从边梁式派生出来的。其特点是前、后狭窄端系通过所谓的“缓冲臂”或“抗扭盒”与中部纵梁焊接相连,前缓冲臂位于前围板下部倾斜踏板前方,后缓冲板位于后座下方。容许缓冲臂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可以吸收来自不平路面的冲击和降低车内的噪声。 脊梁式车架采用在某些高越野车性汽车上。特点是这种车架是由一根位于车身对称中心线上的较粗的纵向钢管和若干根横向悬伸架构成,其特点是具有很大的抗扭刚度,结构上容许车轮有较大的跳动空间。 X形车架多采用于轿车。特点是,是车架的前、后端均近似于边梁式车架,中部为一短脊梁管,前、后两端便于分别安装发动机和或驱动桥。中部脊梁的宽度和高度较大,可以提高抗扭刚度。 第二章 1 什么是车身主图板、车身主模型?制作主模型有那些相关要求? ----“车身主图板”一词可以理解为车身主要轮廓和结构的图版。能够反映出1)车身的主要轮廓线。2)车身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3)车身上各零件的结构截面。4)可动件(如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舱盖等)运动轨迹的校核。 主模型是根据主图片、车身零件图和样板等制造的1:1实体模型,它是重要的设计资料之一,同时也是作为制造冲模、胎具、装焊夹具、检验样架的主要依据,它还是大批量生产汽车车身时不可缺少的依据。制造主模型按车身覆盖件分块,其分块原则上应当与车身 2传统车身设计的特点是什么?国外产品现代设计方法一般可分为哪两个阶段来进行? 答:在外形和结构上,车身壳体是有些多具有空间曲面外形的大型覆盖件所组成。对整车外形来说,即要求其整体协调给人以美感,又必须保证必要的流线型在装合这些大型覆盖件时,对互换性和装配准确度也有严格要求;当前国外的产品设计通常分为概念设计和工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日期:2104/12/1

题目: 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固体物料,载重质量20t 的重型货运汽车。 整车尺寸:11980mm×2465mm×3530mm 轴数:4;驱动型式:8×4;轴距:1950mm+4550mm+135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1000kg 公路最高行驶速度:90km/h 最大爬坡度:大于30% 设计任务: 1)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 驱动桥、车轮匹配和选型; 2) 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估算,实现整车的优化匹配; 3) 绘制车辆总体布置说明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本说明书将从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整车性能计算、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四部分来介绍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过程。

1.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发动机的选择 1.1.1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设计要求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是9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13max max max a D a a T e u A C u f g m P ?+??≥ η (1-1) 式中 m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T η——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参考传动部件传动效 率计算得:95%95%98%96%84.9%T η=???=,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见表1-1; 表1-1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部 件 名 称 传动效率(%) 4-6档变速器 95 辅助变速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 95 单级减速主减速器 96 传动轴万向节 98 a m ——汽车总质量,a m =31 000kg (整备质量11 000kg,载重20 000kg ); g ——重力加速度,g =9.81m /s 2 ; f ——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轮胎结构、 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有较大影响,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见表1-2。取0.012f =。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轮胎种类 滚动阻力系数 中重型载货车用子午线轮胎 0.007-0.008 中重型载货车用斜交轮胎 0.010-0.012 轻型载货车用子午线轮胎 0.008-0.009 轻型载货车用斜交轮胎 0.010-0.012 轿车用子午线轮胎 0.012-0.017 轿车用斜交轮胎 0.015-0.025 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D C =0.9;一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轻型货车或大客车0.6~0.8;

普通自卸汽车结构设计

前言 汽车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而产生的,但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把它理解为单纯的行的手段.因为“汽车化”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它已经成为当代物质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及文明形态的一种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振兴也必然会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繁荣经济,促进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与地球上近四分之一的人类进步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现在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繁荣,交通的变革与发展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产生对社会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汽车化”,大大地扩大了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扩大并加速了地区间、国际间的交往,成倍地提高了人们外出办事的效率,极大地加速了人们的活动节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与人类的快速进步,开创了现代“汽车社会”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 据统计:在以前蒸汽机轮船与蒸汽机车的问世曾推动了当时的产生革命。继蒸汽机轮船与火车出现之后,1886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与奔茨二人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分别独立地制成了最早的实用汽车。190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创建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推出了“T”型车,并于1913年建成了流水作业装配线进行汽车的大批量生产。这项大生产技术的出现,为提高汽车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以后的汽车工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1921年“T”型汽车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达200万辆。1927年夏。“T”型车成为历史,共售出1500多万辆。 汽车问世百余年来,特别是从汽车产品的大批生产以及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以来,汽车已经为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为人类进入现代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掀起了时代的革命. 汽车的作用对国际化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首先,以美国为例:美国汽车工业早已经发展成为与钢铁、建筑并列的三个最大的行业之一.如今美国的信息产业与高薪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但汽车工业仍不失为美国产业最主要的支柱之一.在全球的汽车保有量中,美国生产的汽车占34.8%.日本汽车工业在1941年已经有5万辆的年产能力,1955年就能达到15万辆.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在旧中国没有真正的制造汽车的工业.只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亲自参与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决策,在前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中列入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并在中央重工业部下属机器工业局筹备组建期间,开始了筹建的前期工作。1953年7月,毛主席亲笔

专用车设计制造与验收1

专用汽车制造与验收技术条件 (第一次修订) JT 湖北江山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2009年4月

前言 本稿为征求意见稿,请公司领导及研发部、质管部、制造部提出修改意见,在原稿上直接修改并签名。 参加修订人员:徐伟、刘江河、王洪斌、杨国斌、魏猛、李力、张佳、杨华伟、何伟军、纪海洋、赵钧、吴江、车作华。 2009年4月28日

1.主题内容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专用汽车制造与验收的通用技术要求,适用于本公司专用汽车产品设计、制造与验收。 2.引用标准 GB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4785-1998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 GB/T3766-2001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5-1987 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11567.1-200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GB/T11567.2-2001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JB/T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C/T268-1999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QC/T518-2007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拧紧扭矩规范 QC/T2910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 3.通用技术要求 3.1 机械零部件要求 3.1.1 机加零件未注尺寸公差按IT14级制造,孔类零件为:基本尺寸+IT14 ;轴类零 件为:基本尺寸0 -IT14;非孔轴类零件为:基本尺寸+1/2IT14 -1/2IT14 。 3.1.2 焊接件的技术要求按JB/T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执行。 3.1.3 冲压、弯形零件未注尺寸公差按 QC/T268-1999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执行。 3.1.4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的公差等级L执行,以垂直度未注公差值为例,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垂直度未注公差值

汽车设计说明书_-)K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1 汽车的总体设计 (1) 1.1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1) 1.2布置形式 (4) 1.3轴数选择 (4) 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 2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5) 2.1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5)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5) 2.1.2 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5) 2.1.3 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5) 2.1.4 汽车的轴荷分配 (5)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5) 2.2.1汽车的主要尺寸 (5) 2.2.2 汽车的外廓尺寸 (6) 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6) 2.3.1 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6) 2.3.2 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6) 2.3.3 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6) 3 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及布置 (7) 3.1 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7) 3.1.1 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7) 3.1.2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7) 3.2轮胎的选择 (10) 3.3离合器的选择 (10) 3.4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10) 3.5主减速器的选择 (10) 4 总体布置的计算 (11) 4.1 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11) 4.1.1平静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 (11) 4.1.2 水平路面上汽车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3) 4.1.3 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4) 4.2 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5) 4.3 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5) 4.3.1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的选择 (15) 4.3.2 变速器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15) 5 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计算 (17) 5.1 汽车动力性能的计算 (17) 5.1.1驱动平衡的计算 (17) 5.1.2动力特性的计算 (19) 5.2功率平衡计算 (22)

6米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标准设计修改

厢式运输车 设计规范 编号:编制: 审核:批准: 2018 年X月 厢式运输车设计规范 1、术语和定义 GB/T 3730.3 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 GB 3847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1564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 GB 11567.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GB 11567.2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GB 12676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5084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GB 1769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 GB/T 1841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 GB 23254 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 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C/T 252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 453 厢式运输车 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 QC/T 518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C/T 900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QC/T 29058 载货汽车车箱技术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