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项目四 透视厂商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 任务18 成本理论1
经济学基础 项目四 透视厂商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任务3 收益

际上是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企
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也就是为社会作出贡
献,增进社会利益的过程。
案例导入
小股东与总裁之争
❖ 航班的票价是500美元/人,飞机上有200个座位。
❖ 在飞机起飞前10分钟还有10张机票尚未售出,杰克愿意以 300美元的价格购买一张机票,公司总裁爽快地答应了杰 克的请求。可变成本为100美元
1.利润定义 利润就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的差额,
利润就是厂商获得的净盈利或实得收益。
利润=TR-TC
利润分为正常利润与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企业利润)=总收益 - 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 - 经济成本 =总收益 -(显明成本+正常利润) =会计利润 - 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 能的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厦航售机票的收益
Q P TR AR MR 1 900 900 900 900 2 800 1600 800 700 3 700 2100 700 500 4 600 2400 600 300 5 500 2500 500 100 6 400 2400 400 -100 7 300 2100 300 -300 8 200 1600 200 -500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关系
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
经
济
会
成
计
本
成
本
会计利润
会 计 成 本
2.厂商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分析
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MC
P(价格)
P0
MC
当产量为Q1时, MR>MC 增
加产量能增加利润→说明没
经济学基础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 基础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阐述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加深理解供
给定理。了解生产函数的涵义,总产量、平均产 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区别,边际报酬递减规 律,理解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定义,边际技 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 理解显成本、隐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含义,会计利 润和经济利润的区别,各种短期成本的涵义及曲 线特点,了解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 边际成本的定义、曲线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掌握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涵义及其与规模 报酬的区别。
2.规模经济
经济学 基础
❖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是指在技术 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厂商生产规模扩大而使经济 效益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y of scale)是指厂 商在一定的规模下再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而造 成经济效益下降。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生产规 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 基础
TP 30 25 20 15 10
5
6
0
2
4
❖ 总产量曲线
AP MP 20
TP 15 10
8L
5 AP
6
0
2
4
8L
MP
❖ 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 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
系 经济学 基础
❖ 第一,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 的关系。根据边际产量公式, 总产量曲线TP上任意一点的切 线的斜率就是该点对应的相应 的边际产量。
经济学 基础
❖4.1 生产及生产要素 ❖4.2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
入
❖4.3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 入
经济学基础4--生产者行为理论

6
7 8 9
540
580 610 610
90
83 76 68
60
40 30 0
10
580
58
-30
TP D
F2 F1 MP AP O L L 1 2 L3 L
C APL O L1 L2
L3
MPL
L
4、三条产量曲线特点及相互关系 1)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平均产量,就是 自原点至该点射线的斜率。总产量曲线上 任一点的边际产量,就是该点切线的斜率, 即MP=dQ/dL。 2)三者的变化有一共同特点:随着生产要素 投入量的增加,它们都趋于上升,然后达 到最高点,最后趋于下降。 3)在OL1的生产要素范围内,总产量以增量 递增的形式增加,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不 断增加。当总产量到达F1点时,增量由递 增变为递减,平均产量继续增加,边际产 量达到最大值。 4)在L1L3的生产要素变化范围内,总产量以 增量递减的形式增加,平均产量继续增加 到最大值,然后开始减少;边际产量不断 减少。当总产量到达D点时,增长率等于 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这时平均产量继 续减少,边际产量等于零。 5)在L3右方的生产要素变化范围内,三者全 部趋于减少。 6)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 MPL曲线和APL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 高点C点。当MPL>APL时,APL曲线上升; 当MPL<APL时,APL曲线下降。
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曲线
由于AC=AFC+AVC,根据AFC和AVC曲线在相应产量上的垂直距离之和, 即可导出AC曲线。
AC曲线呈U字型,并且始终位于AVC曲线之上,与AVC曲线的垂直距离等于 AFC。
短期成本函数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函数——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 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 时间周期。
划分的标准是,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 量的数量。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是固定的。
Q=aL+bK
2.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条件要求:完全信息 。
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
定的。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
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第二节
生产
一、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
要素。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 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2.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
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Q AL K
经济学基础 项目四 透视厂商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 任务2 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

在制订目前的决策时应该忽略沉没成本,因为它 属于已经放弃的事项。
沉没成本=3000+1500=4500元
2.机会成本
——把某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而必 须放弃的将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可 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作机会成本。
案例 你有100元钱
方案一:你可以把100元存入银行,一年可得利息2 元。
1.沉没成本
——是一种过去支付的成本,不管 你目前的决策是什么,该成本都不 会变化。
假设你去年花3 000元买了一台二手电 脑,当年为各种修理支付了1 500元,现在 电脑又出故障,无法正常使用。一位你信 赖的电脑修理商告诉你电脑需要换硬件, 要花费4000元。另外,这个电脑修理商知 道有人在以3500元的价格出售同样配置的 二手电脑,且该电脑没有故障。
C.会计成本
D.显性成本
2.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A)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固定成本
D.可变成本
3.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
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
视为:(B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经济利润
D.会计成本
5.会计成本
——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 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均可以 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例如:房租等费 用。——显性成本
Q TC
本
VC 成本
成本
成本
本
FC
AC AFC
AVC MC
0
2
1
3
2
3.8
3
4.4
4
4.8
21
0
经济学基础项目四透视厂商行为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 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厂商的目标与存在的必要条件;理解 生产函数;掌握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规模 经济理论与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
边际要素成本 (MFC)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边际产值 (VMP)
— 400 760 1000 1120 1120 1000 760 400 -80 -680
一、个别生产要素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P
B
❖ 问题:
❖ 品牌的意义在于企业的骄傲与优势,当公司成立后,品牌力就因为服 务或品质,形成无形的商业定位。品牌首先是独占性的商业符号,也 就是商标,然后,这一符号需要被人所认知,也就是具有意义。
❖ 品牌的范畴大于商标,但商标是一个品牌的核心。品牌是虚拟的一个 概念,有价植;商标就指那个LOGO。 商标是品牌的一种实物表现。 品牌具有价值,有时可折算成钱,但没人说商标具有价值。
能够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生产出受顾客欢迎的产 品;能够合理解释生产生活中三个和尚为什么没 有水喝的现象;能够利用规模经济效应安排生产 及解释生活中1+1>2的现象。
导入案例
在欧美与日本,公司因为资源价格上涨而日显疲态的境况下, 丰田公司却因丰田生产方式TPS逆势而上。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处于 同样严酷的环境,按理说,在困境中突围的丰田生产方式应该为中国 企业所效法,而且每年到丰田公司参观考察的人车水马龙,可是迄今 中国企业学习丰田成功的案例很少。为什么?
经济学基础 项目四 透视厂商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 学习任务一 探知企业经营的目的

项目四透视厂商行为1.本项目教学时间:6学时2.本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厂商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含义与表示,理解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意义,掌握生产规律。
3.本项目教学重点: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掌握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和生产要素的最有组合;理解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变动的原因;能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生产产量。
4.本项目教学难点:如何讲清理论,如何将经济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解决实践问题。
5.本项目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实例导入、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互动教学法、实训教学法、课堂实验法。
6.本项目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项目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应用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学习任务一探知企业经营的目的【案例导入】三季稻不如两季稻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年代,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
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
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不足。
这样,三季稻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
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
思考:1、高投入能否带来高产出?是否投入越多、产出越大?2、高产出能否带来高收益?是否产出越多、效益越好?前几年可口可乐的老板们为了扩大可口可乐的销售量,异想天开地修改了可囗可乐的配方,本想用新口味刺激销售量,不料新配方的可乐一上市,就遭到老顾客的强烈反对,这些消费者甚至上街游行,抗议老板们修改老配方,他们拒绝购买新配方可乐,迫使老板们不得不收回修改配方的命令,恢复老配方,才平息了一场危机。
经济学基础 项目四 透视厂商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 任务2 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

学习任务目录
学习任务一 探知企业经营的目的——生产理论 学习任务二 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
学习任务三
收益
学习任务二 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含义及分类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成本分析
案 ❖某私营业主小王用自己的20万元资金办了一
你该怎么办?是选择修理电脑还是另外 再买?
在制订目前的决策时应该忽略沉没成本,因为它 属于已经放弃的事项。
沉没成本=3000+1500=4500元
2.机会成本
——把某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而必 须放弃的将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可 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作机会成本。
案例 你有100元钱
方案一:你可以把100元存入银行,一年可得利息2 元。
1.沉没成本
——是一种过去支付的成本,不管 你目前的决策是什么,该成本都不 会变化。
假设你去年花3 000元买了一台二手电 脑,当年为各种修理支付了1 500元,现在 电脑又出故障,无法正常使用。一位你信 赖的电脑修理商告诉你电脑需要换硬件, 要花费4000元。另外,这个电脑修理商知 道有人在以3500元的价格出售同样配置的 二手电脑,且该电脑没有故障。
100万 10万 11万 40万 6万 25万 5万 3万 1万
总成本 利润
101万 -1万
根据案例,可以看出经济学家与会计师计算的成本与利润不同,为什么?
一、成本的含义及分类
(一)成本的含义 ❖成本——指厂商在生产活动中所
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假定厂商的生产开支已经确定,那
案
么它只能在固定的开支下选择生产要素 的组合方式。
4.隐性成本——是指本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 不存在货币支出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 素的报酬。它未计入会计账户,因为没有货币 支出,无法反映。但这部分仍然是一种成本, 只是隐含在利润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18 成本理论1学习任务二寻求增加利润的途径——成本理论【旧课复习】1.生产的规模报酬类型2.影响生产的规模报酬的原因【内容提要】一、成本的含义二、成本的分类1.沉没成本2.机会成本3.显性成本4.隐性成本5.会计成本6.经济成本三、短期成本的构成1.总成本2.固定成本(FC)3.可变成本4.边际成本(MC)5.平均成本6.边际成本【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厂商成本函数的含义与表示,理解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的内涵,掌握短期成本类型及公式;【知识目标】各类短期成本的概念【能力目标】如何提高学生应用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案例导入】经济学家与会计师计算的成本与利润为什么不同?某私营业主小王用自己的20万元资金办了一个服装厂,年终到了,会计拿来会计报表,如表4-3“会计报表栏”所示,他的经济学家朋友看了报表后,也列出了一张报表如表4-5“经济学家的报表”栏所示。
表4-5 某服装厂经济报表根据案例,可以看出经济学家与会计师计算的成本与利润不同,会计师算的是赚了3万元,而经济学家算的是亏了1万元,为什么?由于二者的对成本含义的理解不同,导致对利润计算的结果也不同。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它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都要衡量付出和回报,即成本和收益,下面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认识成本。
【教学过程】一、成本的含义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所以成本包括工资、地租、利息和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二、成本的分类1.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一种过去支付的成本,不管你目前的决策是什么,该成本都不会变化。
在制订目前的决策时应该忽略沉没成本,因为它属于已经放弃的事项。
假设你去年花3 000元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当年为各种修理支付了1 500元,现在电脑又出故障,无法正常使用。
一位你信赖的电脑修理商告诉你电脑需要换硬件,要花费4000元。
另外,这个电脑修理商知道有人在以3500元的价格出售同样配置的二手电脑,且该电脑没有故障。
你该怎么办?是选择修理电脑还是另外再买?有些人可能会选择修理电脑。
他们的理由是:电脑的成本为4500元(3000元的购买费加上1500元的修理费)所以花4000元修理这台电脑是值得的。
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错误的理由,因为对你而言以前支付的4500元是一种沉没成本。
无论你是购买另一台电脑,还是修理电脑,你;已经支付了4500元,不可能再收回,所以它们不是你决策时应该考虑的成本,惟一与现在相关的成本是那些随你决策发生变化的成本。
由于修理费为4000元,但是买一台相同配置的电脑只需要3500元,因此重新买一台更划算。
2.机会成本把某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而必须放弃的将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作机会成本。
3.显性成本——是指能在会计账面上直接反映、作为成本项目列出的费用,主要是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的费用,是一种很明显的货币支出,这些费用在厂商的会计账面明显就能看出来。
4.隐性成本——是指本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不存在货币支出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它未计入会计账户,因为没有货币支出,无法反映。
但这部分仍然是一种成本,只是隐含在利润中。
案例分析:有—对夫妻,开了—家饮食店,店铺是自家房子改的店面,店铺价值8000元(即租出去可以获得8000元租金),店主夫妇每天工作10小时,购买冰箱、碗筷、桌子等耗费5000元,平常营业购买米、菜等原材料及交纳税金一年花10 000元。
5.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均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例如:房租等费用。
——显成本6.经济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代价。
——显成本+隐成本【案例分析】例: 小贩经营下列哪种商品才是最佳决策?(见课件)机会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它不是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是用来衡量作出某种选择所必须放弃的次优选择的价值。
机会成本为经济社会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了一个技术手段。
通过机会成本分析,可以对定量资源的不同经营方向的投资效果进行比较择优,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运用机会成本这个工具,人们进行选择和决策会变得明智的多。
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数额精确地计算,它只是告诉我们无论选择什么都要付出代价,选择实际上是权衡目标与代价,并作出判断,确定这种选择是否值得,尽量减少企业投资决策的风险性。
【案例分析】我当小法官上小学的欣欣一天在学校上体育课,由于体育老师不正确的操作,导致欣欣在模拟跑步姿势时不小心摔倒导致右胳膊骨折。
欣欣的被父母送到医院治疗。
由于没法上课,欣欣请假3个月。
欣欣的父母都是企业员工,他们请了三个月的假来照顾欣欣。
欣欣的姥姥退休在家,每天都给欣欣买好多好吃的和营养品。
欣欣父母的同事都认为此次事故由体育老师不正确的指导导致。
欣欣的父母也咨询了律师朋友,确定此次事故体育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于是,欣欣的父母向学校提出索赔。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法官,你认为体育老师应该赔偿多少钱?如何计算的?三、短期成本的构成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要素不能全部根据生产规模变动进行调整,产品成本变动特点是一部分费用可变、一部分费用相对不变。
在短期成本分析中,主要研究由于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以及由此决定的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确定等问题。
总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表(表4-6)表示。
表4-6 成本的各种衡量:张三的炸鸡店(单位:元)产量Q总成本TC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VC平均总成本A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0 2 2 0 ----1 32 13 2 1 12 3.8 2 1.8 1.9 1 0.9 0.83 4.4 2 2.4 1.47 0.67 0.8 0.64 4.8 2 2.8 1.2 0.5 0.7 0.45 5.2 2 3.2 1.04 0.4 0.64 0.46 5.8 2 3.8 0.96 0.33 0.63 0.67 6.6 2 4.6 0.95 0.29 0.66 0.88 7.6 2 5.6 0.95 0.25 0.7 19 8.8 2 6.8 0.98 0.22 0.76 1.210 10.2 2 8.2 1.02 0.2 0.82 1.411 11.8 2 9.8 1.07 0.18 0.89 1.612 13.6 2 11.6 1.14 0.17 0.97 1.813 15.6 2 13.6 1.2 0.15 1.05 214 17.8 2 15.8 1.27 0.14 1.13 2.21.总成本(TC)总成本(TC)是指生产一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额,它随产量的上升而上升。
在短期内,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在长期中全部都是变动成本,总成本就是总变动成本。
见表4-6。
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因此,总成本曲线是由固定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纵向相加而成。
(1)固定成本(FC)——是指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固定成本是一个常量,即使企业停产,也必须支付。
例如:借入资金的利息,租用厂房或设备的租金,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停工期间无法解雇的雇员的薪金及保险费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
在长期内,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
因此,但凡提及固定成本的生产一律属于短期生产的范畴。
在短期内,企业的固定投入是不变的,因此,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
(2)可变成本(VC)可变成本(VC)是指随着产出(产量)水平变化而变动的开支。
例如:原材料、工资和燃料等。
可变成本曲线一直呈上升趋势。
2.平均成本平均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其公式为:=TCQ总成本平均成本(AC)总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一样,平均成本也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降后增,他的曲线也呈U型。
(1)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固定成本。
AFC TFCQ =总固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产量由于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当厂商生产的产量逐渐增加时,由于不变的固定成本分摊到越来越多的产量上,单位产量所耗费的固定成本就越来越少。
(2)平均可变成本(AVC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变动成本TVCAVC Q ==总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产量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是一条U 型曲线。
3.边际成本(MC )边际成本(MC )是指生产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
用公式表示:TCMC Q ∆==∆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大家能发现它们分别是什么变化趋势吗? 观察每一列找到不同曲线的变化规律。
由表4-7可作出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图。
在图中,固定成本(FC )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这是因为在短期固定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化。
可变成本(VC )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且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先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增的速率增加。
总成本(TC )曲线是产量为零时,固定成本的高度,它随产量变动向右上方倾斜,与VC 的形状相同,总成本曲线先以递减速度增加,后以递增速度增加,与VC 曲线之间的距离是FC 。
从表4-3中,我们发现边际成本曲线变动取决于可变成本,因为所增加的成本只是可变成本,它的变动规律是: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
边际成本的变化趋势也呈U 型,随着产量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
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表4-6来表示。
四、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1.曲线呈U形状2.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五、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1.总成本、总可变成本与总产量2.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3.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六、长期成本分析1.长期总成本2.长期平均成本3.长期边际成本(L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