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宗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1. 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和广泛传播的宗教信仰之一。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

儒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其价值观在政治、教育和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

2.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强调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道家哲学提倡“道”为宇宙之根本原则,通过修炼和悟道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和谐。

道教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作用,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医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 佛教: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五大宗教之一。

佛教强调修行、悟道和解脱,通过禅定和般若智慧追求解脱和升华。

佛教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二、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主张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品质,并提倡君主立国和礼制教育。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及教育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道和自然之道的追寻。

道家哲学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强调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和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权力运用,主张严明法纪和明确利益关系。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政治和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法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

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涉及到中国的医学、命理、风水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了众多的宗教信仰。

在中国的宗教体系中,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

这些宗教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信仰方式,也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五大宗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佛教佛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佛教强调解脱生死轮回、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智慧。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与社会。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和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信仰。

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长生不老和精神的超脱。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智慧。

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达到过巅峰,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也发展出了丰富的修行方式和仪式,如炼丹、养生和神仙信仰等。

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儒教主张以仁爱、礼治和道德修养为基础,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经典是《论语》和《大学》,这两部经典都强调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人类完善自身的目标。

儒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伦理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起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中国的西北边境传播。

伊斯兰教强调信仰独一主义,即“只有真主可崇拜”。

在中国,伊斯兰教的信徒主要分布在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中。

伊斯兰教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法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伊斯兰教教派也在中国形成了多样化,如逊尼派和什叶派等。

基督教基督教是近现代传入中国的宗教之一,起源于1世纪的古代以色列地区。

中国三大宗教是什么

中国三大宗教是什么

中国三大宗教中国三大宗教分别是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

尊孔子为先师,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故孔子亦被尊为儒教圣教主。

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

在中国古代,儒教(孔教)始终居于社会或国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个别皇帝或国家官吏崇拜佛教、道教,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不代表国家。

中国古代国家,从汉代开始,一直是把儒教(孔)教作为国家宗教。

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已有2500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

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中国宗教信仰顺序表(大全)

中国宗教信仰顺序表(大全)

中国宗教信仰顺序表(大全)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中国宗教的详细信息。

下面是中国宗教的顺序表:1. 中国 (Taoism)- 简介: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体系。

其核心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要实践:祭祀、修炼、道家医学等。

2. 中国 (Buddhism)- 简介: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宗教,起源于印度。

强调人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 主要实践:念佛、坐禅、诵经等。

3. 中国 (Islam in China)- 简介: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由清真寺及其宗教活动组成。

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国文化中。

- 主要实践:五齐礼、斋戒月、朝觐等。

4. 中国教 (Christianity in China)- 简介: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有各种教派和教堂。

教的核心是和。

- 主要实践:礼拜、阅读、教堂聚会等。

5. 中国民间 (Chinese Folk Religion)- 简介:中国民间包括各种超自然的和俗。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

- 主要实践:拜神、祭祀、祈福等。

6. 中国其他宗教传统 (Other Chinese Religious Traditions)- 简介:此处列举了其他一些在中国流传的传统宗教,如儒家、道家、孔教等。

- 主要实践:儒家经典研究、养生、尊孔活动等。

请注意,上述顺序表仅为一般性参考,不代表宗教的重要性或权重。

中国宗教之间常有交融和共存的现象,实践也因地区和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

该顺序表旨在提供对中国宗教的基本了解。

如需详细了解每个宗教的具体信息,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请注意,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并不涉及对宗教的评价或推广。

鼓励尊重和包容各个宗教信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中国的主要宗教

中国的主要宗教

中国的主要宗教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涵盖了多个主要宗教。

这些宗教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信仰的方向。

以下是中国的主要宗教:儒教:儒教是中国最主要的宗教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规范。

儒家经典《论语》和《大学》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道教倡导追求长生不老和修炼内丹以达到永生的境界。

道教经典《道德经》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佛教在中国传入后深受人们的崇拜和追随。

佛教强调解脱和智慧的修行,提倡慈悲和无私的行为。

中国的佛教文化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如佛教寺庙、佛塔等。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五大主要宗教之一,主要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

伊斯兰教强调信仰真主和遵守《可兰经》的教义。

中国的伊斯兰教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的教义。

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了中西文化,逐渐形成了中国基督教的独特风格。

目前,基督教在中国仍然有广泛的信徒群体。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其他宗教,如天师道、回教、摩尼教等。

这些宗教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元的宗教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的主要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它们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支持和信仰寄托。

这些宗教相互影响、互相交融,共同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五大宗教

中国的五大宗教

中国的五大宗教中国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国具有一定历史影响,形成中华民族风范,拥有一定规模性和区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别,它们分别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

中国人习惯上称之为中国五大宗教。

(注: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不是两个宗教,而是一个宗教的两个派别,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派别同属基督教(基督宗教),中国五大宗教所称的基督教并非是指包括三大派别的基督教(基督宗教)总称,而是专指“新教”,这是中文的特有现象。

)1、佛教:在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到唐朝时达到鼎盛阶段,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汉传佛教,是我国佛教的主体。

按地域和语言划分,传入我国的佛教还有: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以及云南上座部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属于南传佛教。

2、道教:道教是五大教中唯一一个本土宗教,是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等文化演化而成的。

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等道教团体开始大量出现,最后由祖师张道陵正式成立教团组织,创立道教,张道陵被奉为“张天师”称号。

道教的经典很多,大都收藏在《道藏》之中。

道教在唐宋元时期,在帝王的尊崇和政府的扶植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从明清时代开始,逐渐进入相对衰落的时期。

到了现代,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道教又开始逐渐兴盛。

3、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由穆罕默德创建。

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岛西部麦加古来氏部落的一个成员,在四十岁时得到启示,开始传教。

伊斯兰教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在元朝时期达到鼎盛,风靡天山南北,在新疆全境占有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相信真主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和养育者,是世界万物唯一的主宰,他们的根本经典是《古兰经》,穆斯林称为“天经”。

据统计,现在遍布全国的清真寺,大大小小有三万多座,教职人员大约四万余人。

4、天主教:就是罗马公教,我们中国人习惯叫天主教。

在明朝末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他在尊重中国传统信仰的基础上,把他们的宗教观念和中国的传统宗教观念相结合,把他们信奉的神,翻译为“上帝”、“天主”、“天”,最后由罗马教廷定名为“天主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宗教与信仰一直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是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

1. 儒教——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中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教强调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通过“仁爱”、“孝道”、“礼仪”等核心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儒教的信仰源自于尊崇先祖和思考人类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这种信仰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 佛教——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广泛,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佛教强调修行,通过正念和禅修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苦、集、灭、道”,即人们必须面对人生的苦难,了解苦难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八正道来达到解脱的道路。

佛教的信徒追求解脱和慈悲,并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戒律。

3. 道教——追寻自然与长生道教是中国特有的宗教与哲学,强调顺应自然,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们应该与自然亲近并融合于其中。

道教的信仰源自于“道”的概念,即大道至简、无为而治。

信徒通过修炼内丹、炼气养生和修习道德行为追求超凡入圣的境界。

道教也倡导个人修养、自我反省和内心的宁静,以达到心灵的超脱和自由。

4. 神话与民间信仰——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和民间信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神话包括对山川河流的崇拜、对花草植物的尊重,以及对历史人物和神明的敬仰。

人们通过祭祀和礼仪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并寻求神明的庇佑和保护。

此外,中国民间信仰也与传统医学、占卜和风水等实践密切相关,它们为中国人带来希望、信心和安慰。

综上所述,宗教与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儒教、佛教、道教以及神话和民间信仰等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伦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摩尼教
祆教
犹太教
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
本教
东巴教
一、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公元1世纪 左右,相当于西汉末东汉初的时候传入中国。佛教 刚传入时,中国人只是把它看作神仙方术的一种, 信仰的人不多。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 传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们饱受战争的痛苦, 需要寻求精神寄托,佛教为来生修行的教义正好符 合这一要求,使佛教的传播有了社会的基础;二是 此时流行的魏晋玄学认为现实世界是虚无的,和佛 教的出世思想产生共鸣,使佛教易于被人接受;三 是统治阶级对于佛教非常热衷。
道教最早的组织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公元184年, 太平道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参加者用黄巾包头, 史称“黄巾起义”。起义遭到统治者镇压后失败。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走上理论化、上层化的 道路。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撰写了 不少道教著作,使道教的宗教理论得以形成。
隋唐至宋元时期,道教得到统治阶级的尊崇,发展 兴盛。道教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宗派,后来,各宗 派逐渐合流,形成“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宗 派,正一道主要流行于南方,全真道则流行于北方。
道教对民俗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间节日的许多活动与道教有关,
拿春节来说,贴春联、年画、门神,祭灶, 迎财神等许多节俗都有道教的因素。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节日也有很 多展现道教风采的习俗。道教深刻影响民间 的信仰习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文昌帝 君、关帝圣君等许多道教神仙是民众普遍的 崇拜偶像,祭祀城隍、土地、关帝的城隍庙、 土地庙、关帝庙几乎遍及全国各个地区,民 众无论是否信仰道教,都对这些神灵有敬畏 和崇敬之情。
中国的土生宗教除了道教以外,还有弥勒教、 大乘教、白莲教、罗教、黄天教、弘阳教、 八卦教等许多民间宗教。此外,少数民族中 有萨满教、本教、东巴教等流行。这些宗教 全部加起来数量约有百种以上。
中国的宗教虽然很多,然而,真正得到广泛 传布,影响深远的是佛教和道教。伊斯兰教 和基督教在古代流传虽然不广,但是有自己 特色,此外,民间宗教亦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民间宗教中有许多是反政府的秘密组 织,它们和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有密切的关 系,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元朝末年的红巾 军起义、清朝中叶的白莲教起义,以及太平 天国运动、捻军和义和团运动都和民间宗教 有关。因此,民间宗教常常受到政府的打击 和镇压。当然,民间宗教中也有一些投靠政 府,力图使地位合法化的。因此,不能把民 间宗教和中国的农民运动画等号。
怎样的理解? 传统文化对宗教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举例说明。
本章文化词汇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犹太教、 弥勒教、大乘教、白莲教、罗教、黄天教、弘阳教、 八卦教、萨满教、本教、东巴教、大同云冈石窟、洛 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无量寿经》、《阿弥陀 经》、南无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藏传佛教、南 传上座部佛教、喇嘛教、西藏、内蒙、缅甸、神仙方 术、黄老之学、谶纬神学、五斗米道、太平道、东汉 顺帝、张陵、东汉灵帝、张角、黄巾起义、寇谦之、 陆修静、陶弘景、正一道、全真道、阿拉伯半岛、波 斯湾、阿拉伯海、广州、泉州、扬州、
唐代以后,禅宗和净土宗继续盛行,其他佛教宗派 日趋没落。至明清时代,除了禅宗和净土宗以外, 其他宗派已基本沉寂。
洛阳白马寺 中国佛教的祖庭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中国的佛教有三个系统,汉传佛教以外,中 国还有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藏传佛 教俗称喇嘛教,是公元7世纪从中国汉地和印 度分别传入的佛教融合而成,主要流行于西 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内蒙等地区。 南传上座部佛教约在公元11世纪从缅甸传入 云南,流行于云南南部地区。这两种佛教各 有自己的特色,信众主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明清时期,道教在上层阶级中的地位下降,逐渐走 向衰微。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老子像
北京白云观
道教做法事
三、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之后沿陆路、海路两条路线传入中国。
最初给中国带来伊斯兰教的多数是来华经商 的商人和外交使者,他们中有些人在中国定 居,成为在中国的伊斯兰信徒。唐朝中期, 中国发生“安史之乱”,向阿拉伯借兵平叛, 战争结束后,平叛部队中有些信仰伊斯兰教 的士兵留在了中国。宋朝时期,来华经商的 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商人有的也选择 在华定居。
南北朝时,南方建造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北方开凿 了许多佛教石窟,著名的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 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都开凿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 还有大量的佛经被翻译成汉文。
佛教在隋唐两代,特别是唐代达到发展的高潮。隋 唐的帝王大多笃信佛教,采取积极扶持佛教的政策。 唐代的佛经翻译大多由国家主持,所译佛经的数量 和质量超越前代,达到最高成就。唐代还出现了众 多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 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这些宗派的出 现适应了社会各阶层人群对于佛教的需要,其中以 禅宗、净土宗的传播和影响最广。
元朝建立之前,蒙古军队远征中亚和西亚, 把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当地人编入蒙古军队, 元朝建立之后,那些军队被派驻中国各地。 元朝灭亡了,他们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在中 国定居下来,和唐宋时期就来到中国的伊斯 兰教徒一起形成中国的一个新的民族——回 族。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除了回族外,还有维吾 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 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这些 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其信仰的 伊斯兰教是在10世纪至14世纪由中亚经陆路 传入的。
中国的塔将印度塔与中国的楼阁式建筑相结 合,使塔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2、佛教的绘画和雕塑技法与中国原有的方法 有所不同,佛教的传入推动了绘画和雕塑的 发展,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建于辽朝的山西应县木塔
建于北魏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塔
建于北宋的上海龙华塔
唐 佚名 《引路菩萨图》 (敦煌藏经洞发现)
第十一章 中国的传统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与文化有着十分密 切的关系,正如了解基督教是了解西方 文化的密钥一样,了解中国的传统宗教 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必由途径。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宗教的概况
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从 来没有一种宗教的势力能够超越世俗王权。 但是,中国又是一个宗教极其丰富的国家,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存在,后来 出现道教这一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世界三 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古代都先 后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还有摩尼 教、祆教、犹太教等。
汉传佛教 嵩山少林寺
藏传佛教 大昭寺
南传佛教 云南瑞丽姐勒金塔
四川乐山大佛
佛教礼忏祈福法会
二、道教
道教是一种崇拜神仙的宗教,它以道家理论 为基本教义,把春秋时代的道家创始人老子 奉为道教的神。老子以外,道教还崇拜其他 众多的神仙,是一种多神教。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叶,比佛教传入中国的时 间晚,但是它的渊源却很早,原始时代的鬼 神崇拜和巫术、春秋时代的道家和墨家思想、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秦汉之际的黄老之学, 以及汉代的谶纬神学都是道教产生的渊源。
明末清初,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是由天 主教耶稣会等修会派出传教士来华传教。
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已是鸦片战争以后了, 这是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方传教士再次 来华。此时来到中国的基督教派别不仅有天 主教,还有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在这些宗教 中,中国人习惯上把基督新教称为基督教, 或称耶稣教。由于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 教都是属于基督教系统的宗教,因而中国人 又把它们统称为基督教。
汉语语音的四声变化,开始提倡诗歌格律, 从而使中国诗歌进入了格律诗的新时代。唐 朝是中国诗歌的全盛时代,唐诗主要是格律 诗。唐诗的内容与佛教也有相当关系,《全 唐诗》收录的近5万首唐诗中,约有十分之一 与佛教有关。诗歌之外,佛教还对中国的小 说和戏曲有相当影响。
佛教对艺术的影响 1、塔是佛寺建筑的标志,印度佛教中就有,
中国传统宗教的特点
宗教势力不能超越世俗权力 民众的宗教观念相对淡薄 各种宗教能兼容并存 外来宗教必须和中国文化结合,才能被中
国人接受
北魏鎏金铜观音像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 观世音菩萨
送子观音
第三节 中国传统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文化的影响 1、对哲学的影响:是隋唐时期哲学思想的标志;
穆斯林做礼拜
宁夏清真老华寺
新疆艾提尕尔清真寺
四、基督教
基督教在历史上曾经四次传入中国,第一次是 在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波斯传入, 中国人称其为景教。
基督教第二次传入中国是在元代,由于蒙古西 征,东西方的交通得到沟通,景教和罗马天主 教等西方的基督教因而进入中国,元朝将其统 称为“也里可温”,由朝廷设崇福司管理。
道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1、道教描绘的神仙世界,被历代文人写进了诗歌、小
说、戏曲中。唐代诗人李白一生写过很多和神仙有 关的诗,因此后人称他为“诗仙”。此类展现道教思 想的诗后来形成诗歌中的一大类型,称作游仙诗。 2、道教的内容在小说中大量出现,中国古代的著名小 说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红楼梦》、《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都富有 道教的色彩。 3、道教还为民间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产生 了“八仙过海”、“钟馗打鬼”等流传广泛的民间文 学 故事。
对宋明理学的形成有巨大作用;填补了中 国哲学关于“彼岸世界”的空白。 2、丰富了中国哲学“爱”的观念,促进了人们 乐善好施、积德行善的思想与行为,对人 们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也产生了积极影 响。
佛教对语言的影响 1、佛经的词语大量进入汉语, 据研究,汉语
吸收来自佛经的词语大约有35000条 。 2、南朝学者沈约受梵文的发音启发,发现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徐光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