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
新版语文教科书删掉了课文

新版语文教科书删掉了课文
新版语文教科书中删掉课文的原因
1、课文大多状况僵化,贴近不上现实,深入人心路径窄,没有实际启发。
2、学习者课外阅读量多,从水井里往外拉也往往失去新鲜感,而且容
易联想不到课本单一的课文,导致孩子对文学的喜爱缺失。
3、课文作文贴切度低,孩子读来没有契合感,既没有体会到文学带来
的乐趣,也无法得出深刻的启发。
4、书面语言的熟悉度低,能力不足的孩子,即便做过大量的课文练习,也往往难以与老师达到预期的高度,孩子们对写作能力、文学修养都
比较吃亏。
5、比较遥远的课文,对近代孩子意义不够深刻,他们更能够受用的却
是课程直接相关的切题作文,实用教育作用更强,同时丰富了他们的
文学知识量。
6、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一些正统的文言及文学样式的使用更加稀少,
民间文学和新媒体文字成为新时代孩子普遍认可的文字使用方式,若
用老式课文行文方式,仅可用来强化君子之礼,而不足以激发孩子文
学创作热情。
7、文本内容让学生思维局限,没有实换新颖观点,故此,常规性太强
的文字,容易令孩子失去真我写作趣味。
8、孩子现在读书是半自主的,若把内容搞得太死,会影响孩子兴趣,
影响阅读興趣,也影响未来深入了解人文精神的可能性。
9、内容因各方表达的不一致,造成不少误解,可搅乱孩子的正确思路,从而影响孩子文学理解能力的培养。
10、更关键的是,表述一致性问题,无论是以各种经典古文为教材,
新老版本的教科书较大可能性都会有彼此之间的混淆,无法做到真正
的精准性。
新一版教材删除的文言文

新一版教材删除的文言文1. 语文新教材被删除的鲁讯的文章是那些剔除:《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雷雨》《南州六月荔枝丹》《陈焕生进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牛郎织女》新增: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杜甫的《咏怀古迹》、柳永的《望海潮》、苏轼的《定风波》、辛弃疾的《水龙吟》、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2. 台教科书删除文言文著作国台办是怎么说的台教科书删除文言文著作国台办:拿传家宝往外扔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5日上午举行例行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在会上表示,中华文化是我们两岸民众共同的宝贵财富,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人却拿着家中的宝贝往外扔,我想最终伤害的是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台湾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础。
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不顾岛内各界的强烈反对,加快在教育领域的“去中国化”动作,日前把文言文的经典著作《台湾通史序》从推荐选文删掉,引发新一轮争议,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马晓光表示,正如你在提问中所评论的,这些“去中国化”的动作实际上引发了台湾岛内社会矛盾和广泛的争议,是不得人心的。
中华文化是我们两岸民众共同的宝贵财富,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人却拿着家中的宝贝往外扔,我想最终伤害的是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台湾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础。
3. 一年级语文新课本为什么删掉古诗对现在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
不仅仅是一年级的教材,且大量生字集中在入学准备后的三个月内。
“第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所面对的学习任务是很少的,大量的活动、游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适应小学生活,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产生阅读障碍。
为此,上海市政协委员,一线语文老师们认为,朱乃楣建议,体现年级之间的衔接。
人教版已删除文言文

人教版已删除文言文1、杜甫名作《石壕吏》被删除。
旧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包括了《望岳》《春望》《石壕吏》。
最新版教科书中,《望岳》被移至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春望》被移至八年级上册(第24课),《石壕吏》不再选入。
2、白居易名作《卖炭翁》重新被选入教科书。
2010版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曾删除过《卖炭翁》一文;最新版教科书将之重新收入,放置于八年级下册(第24课)。
3、《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被“富贵不能淫”取代。
旧人教版共收录《孟子》三章,分别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放置于九年级下册(第18、19两课)。
新教材也收录了《孟子》三章,分别是:《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前两篇放置于八年级上册(第21课),后一篇放置于九年级下册(第9课)。
4、《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被替换成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主要内容就是骂劫掠圆明园的联军是强盗。
5、回应教材删除鲁迅文章:调整并不是删除,而是将其安排在最适合教学的地方对于报道中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删除鲁迅文章”,2013年9月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各套教材中,鲁迅作品都占了较大比重。
在这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入选作品数量排在课文作家首位。
在2001年版的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把鲁迅先生的《风筝》编入七年级上册以“亲情”为主题的单元。
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反映,鲁迅的《风筝》一文部分段落涉及的思想背景超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力,影响到学生对主题的把握。
因此,在这次调整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尊重教师的意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风筝》换下,以避免教学困难。
对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安排,编者是有通盘考虑的。
我们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学段、不同册次的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相关作品,慎重放入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

10月7日,《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发布会在杭州晓风书店举行。
该书以教材点评的方式,对目前使用最广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母亲与母爱的文章进行了点评,认为存在“四大缺失”,分别是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中国青年报》10月20日)该书的主要作者曾邀我参加发布会,因故没去,却听了9日在绍兴南方书店举行的郭初阳的讲座。
郭初阳在讲座的最后,提到了一个隐蔽课程问题,即三套教材大量地引进了有关旨在意识形态灌输的文本,并以人教版为例,通过幻灯片逐一念出每一册所选的此类课文,12册共计46篇,平均每册4篇,涉及毛泽东的有7篇。
并说,经过这样6年的教育,有两点突出的成果:其一是问学生最推崇的人是谁,学生答“毛泽东”;其二是在一系列战争故事和暴力教育中,传递了对于日本人的仇恨。
从对人教版第十套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蒯福棣的专访中可知,此类课文对学生的影响很深,且深受学生欢迎。
蒯福棣从学生的回信里,摘录了这样的话:“《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特别感人,一读就想流泪,好像自己也去送总理”;“《倔强的小红军》中的小红军和我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很敬佩他这种舍己为人的品德”等等。
蒯主编借此说明他们很尊重学生的反馈,随时对教材进行“挖改”,字里行间不乏自得之意。
韩国教授高英根在研究大陆中小学生政治社会化课题中认为,“大陆中小学教育制度下,任何一门课的教材都会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政治教育的意义,即通过每门教材使中小学生形成共产主义的价值观。
”此乃教材编写的一大原则。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保证入选的篇目数量。
但要找如此之多的经典文本谈何容易,于是只能靠编撰与虚构(如《陈毅探母》),或者来个滥竽充数,将一些非经典的描述领袖和英雄人物事迹的文章也选入。
这才导致“四大缺失”。
我同意郭初阳的判断,随着多次教科书的修改,语文教科书作为年轻一代的政治手册功能已有所淡化,但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科书。
那么,小学语文教材到底有无必要选编如此多的旨在意识形态灌输的文本?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小学语文的功能说起。
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你都知道吗

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你都知道吗(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2.八篇被删减的经典课文介绍1) 《岳阳楼记》2) 《滕王阁序》3) 《陈涉世家》4) 《史记·项羽本纪》5) 《归园田居》6) 《梦游天姥吟留别》7) 《平凡的世界》8) 《百年孤独》3.被删减的原因分析4.对被删减的课文的看法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了解被删减的课文的重要性正文你知道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吗?这些课文曾经在我们的课本中出现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被删减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八篇被删减的经典课文。
首先,《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名篇,描述了岳阳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其次,《滕王阁序》是唐代王勃创作的名篇,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邃的哲理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再者,《陈涉世家》出自《史记》,描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还有,《史记·项羽本纪》也是《史记》中的名篇,详细描绘了项羽的一生。
另外,《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创作的诗篇,以其奇幻的想象和奔放的个性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长篇小说,描述了平凡人的生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主题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那么,这些课文为什么会被删减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篇幅过长,不适合作为课文;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内容较为深奥,不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被删减的课文,我认为我们应该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
虽然它们被删减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它们,去阅读它们。
了解这些课文,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总的来说,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它们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课文,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去了解它们,阅读它们。
那些被删掉的经典课文

那些被删掉的经典课文摘要:一、引言二、经典课文被删减的原因1.教育改革2.课程设置调整3.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三、被删减的经典课文示例1.《背影》2.《荷塘月色》4.《春》四、被删减课文的影响1.学生对经典文学的认知缺失2.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扰3.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五、结论正文: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课文被选入教材,成为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经典课文被从教材中删减,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这些经典课文为何会被删减呢?删减这些课文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首先,经典课文被删减的原因主要有教育改革、课程设置调整和文化价值观的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和目标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材的编写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设置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此外,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变迁,一些课文可能不再符合当今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因此也会被删减。
在众多被删减的经典课文中,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朱自清的《春》等文章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这些文章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无法在课本中读到这些文章了。
这无疑使他们在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被删减的课文对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失去了接触和学习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机会,可能导致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局限。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根据现有的教材进行调整,可能无法全面地传授文学知识。
总的来说,删减经典课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影响。
语文课本删除经典文章

语文课本删除经典文章《语文课本删除经典文章》
1、《送杜少府之任署州》(王勃)
2、《黄鹤楼》(崔颢)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泊秦淮》(杜牧)
5、《夜雨寄北》(李商隐)
6、《愚公移山》(《列子》)
7、《陋室铭》(刘禹锡)
8、《爱莲说》(周敦颐)
9、《黔之驴》(柳宗元)
10、《工之乔献琴》(刘基)
11、《龟虽寿》(曹操)
12、《石壕吏》(杜甫)
13、《相见欢》(李煜)
14、《观书有感》(朱熹)
15、《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16、《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17、《驿路梨花》(彭荆风)
18、《一面》(阿累)
1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20、《荔枝蜜》(杨朔)
21、《猫》(郑振译)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2、《静夜》(郭沫若)
23、《纸船》(冰心)
24、《我是一条河》(冯至)
25、《色彩》(闻一多)
26、《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27、《乡愁》(余光中)
28、《乡愁》(席慕容)
2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30、《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31、《三峡》(郦道元)
3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3、《闲情记趣》(沈复)
34、《周处》(刘义庆)
35、《晏子故事两篇》(《晏子春秋》)
36、《使至塞上》(王维)
3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8、《春望》(杜甫)
39、《登飞来峰》(王安石)
40、《论诗》(赵翼)
4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42、《小石潭记》(柳宗元)。
高考作文素材:中学教材减少鲁迅作品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引争议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
人民教育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X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在某某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来自全国的学者和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就新时代如何读鲁迅作品再度展开了探讨。
鲁迅作品成了语文课的“鸡肋”?论坛现场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教师,他们带来了很多来自校园的声音,很多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
”“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
”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
”某某某某中学语文老师陈剑告诉记者:“鲁迅的作品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读懂的,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体会都不同,还要融合在当时的大背景中来解读这些文学作品。
拿《阿Q正传》来说,我觉得就可以讲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短短的几堂课时间太短了,也难怪学生难以理解。
”某某陈毅中学的X明辉老师表示:“其实,即使课本里减少点鲁迅作品也没什么,我们照样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学习鲁迅的精神。
”人民教育新版语文教材要减少鲁迅作品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叫好者不乏人在。
有网友表示,“中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的,太痛苦了。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感叹,其实孩子不爱学鲁迅的文章,还是现在教育的出发点出现了问题,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孩子们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
这种误读,大部分是教学中带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 《药》、《阿Q正传》、《记念
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 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朱德的扁担》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 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20多篇经典课文一列出来,既让网友 开始怀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让网友唏 嘘感慨,更有网友质疑,既然是“经典”, 为何要撤?而本报记者从广东教
尽管有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比 如“阿Q”,离开了新教材,但也有一些新 面孔加入——根据彭博
的总结,现代文部分中,课本新增了反映
“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飞向太空的航 程》,呼唤奉献精神的《寻找时传祥—— 重访精神高原》,反映香港回归的通
讯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等作品。散 文方面,则有巴金的《小狗包弟》,这是 一篇反映“文革”的“反思文学”,这篇 文章选自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
《药》会被踢出来?!当年它带给我的震 撼是相当大的!难道说如今再提人血馒头 已经过时?还是不敢让祖国的花朵直面鲜 血淋漓的人生?”一位叫“官窑没人
”的网友说:“中国教育需要改革,可是 有点矫枉过正了,删除了不少佳作。”但 也有相当部分网友力挺新语文教材。网友 “本来老六”说:“那么多年课文一
直不更改才叫人沮丧呢,哪怕这些作家其 他的文意义了,应该 更换。”记者了解到,发轫于本世
该散文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巴金用“自我忏 悔的形式,从反省自己的软弱开始,逐渐 进入对全民族的灵魂的拷问”。这是巴金 写《随想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古
代诗文也新增了诸如柳永的《望海潮》、 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的《水龙 吟》、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等作品。 “小说部分,则选入了‘先锋派’作家余
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这是一篇‘荒 诞小说’,写的是一个18岁的年轻人第一 次走出家门在外面的遭遇,全文都在用一 个18岁孩子的口吻进行叙述。阅
特色,收入经济学教授王则柯的《钱》和 沈杰《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等文章, 被视为一大创举。昨天,广东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广
东今年语文教材也有改动,比如增加了现 代文《论握手》、古诗文《兰亭序》等。 在有争议的鲁迅作品方面,广东方面则做 了保留,但是将《药》换成了《祝福
》。“我们认为祥林嫂更符合典型的小说 人物形象。”而网友热议的《记念刘和珍 君》,广东版语文课本本来就没有收录。 至于“朱自清的散文,我们没有讯背
影》,一直选的是《荷塘月色》”。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向标
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处了解到,广 东今年的语文教材也有改动,依然保留鲁 迅作品,但是把《药》换成了《祝福》。 文/本报记者李颖 武威遭遇“大撤
退”网友为鲁迅叫屈很多网友认为,删除 大量经典作品无论对于老师教学还是学生 学习都不利。一位叫做“阴谋小集团”的 网友为鲁迅“叫屈”:“为什么鲁迅
先生被踢掉这么多好的文章,从小他的文 章就是重点学习的内容,现在突然来个大 转弯,真的是对学生好吗?”一位叫“末 小瓶”的网友愤愤地表示:“为什么
读这篇小说的高中生也差不多处于那个年 龄阶段,所以他们会觉得有同感,读来很 亲切。”彭博说。广东今年也有改动保留 鲁迅《祝福》换《药》事实上,自高
中课改以来,每年都会引起关于语文课文 删改的争论。去年就曾经因为鲁迅的文章 大幅减少,而引起舆论的广泛争议。今年, 亦有专家提出应删除《背影》,理
由竟是文章里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横穿
纪初的普通高中新课改,率先在广东、海 南等四省(区)启动,按教育部规定的时间 表,今年,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甘 肃等也陆续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
革实验阶段。阿Q走了,余华来了巴金反 思散文入选一位名叫彭博的四川教师拿到 了人教的新教材。他透露,与此前相比, 新课本“现当代作品及外国作品54
篇,其中新选课文35篇,占总数的64.8%”。
轨道。此次引起争议的是“人教版”的语 文教材。而早在2004年,当时广东省在选 择高中课改的教材时,就首次打
破了多年来高中教材由“人教版”一统天 下的局面;广州市高一年级语文、物理两 门课程选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这也是解放以来,广东省第一套通过
国家教育部审定的教材。当时,粤教版新 版语文课本新课文占了54%,做了大力度 的改革。以第五册为例,在国内首次推出 “走进经济”单元,充分展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