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法律与电影论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合集下载

2024年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范文(5篇)

2024年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范文(5篇)

2024年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范文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

感触颇多。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

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

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

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

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

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

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

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

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

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

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

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

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

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

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

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

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

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

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

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

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

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

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

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

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

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

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记得第一次观看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在高三那年。

偌大的篮球场内坐满了或斗志昂扬,或无精打采,或翘首以待的年轻人,倒也实是应景,高考这个压在我们心头的重担,这把悬于我们头顶的德谟克利斯之剑,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心墙,不是让我们日渐习惯、逐渐依赖的肖申克监狱高墙呢。

但所幸的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并非那样不堪,而我们的自由也未曾远离。

相较之下,主人公的遭遇便坎坷曲折得多。

也正是在他悲惨经历的映衬之下,自由显得更为可贵,希望的讴歌也更为振聋发聩。

如果说主人公入狱是制度的错漏与黑暗,那么他的出逃则是对体制化的一种赤裸打击,是在绝望中丛生出的希望,一抹耀眼的光亮,足以解放被囚禁的灵魂。

安迪的卓然,正是体现于此,在无尽黑暗将其笼罩并紧紧包裹的时候,光明和希望却从未从他心头逝去,自由的渴望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也许真像瑞德所说,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他们来说,对监狱内的每个无罪的囚犯来说。

他们不是死囚,所以他们必须抛弃任何希望地活着。

一次或者多次的终身监禁让他们永远也只能生活在这四面高墙之内。

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恐惧到逐渐的适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赖,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

没有希望,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这里面活着,一直到死去。

但直到安迪的出现,直到另一种全新的心态在他们的面前展现,一切曾经的自欺欺人、曾经的麻木不仁仿佛都在一瞬被攻破,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对自由的渴望和那从未熄灭的希望都在这简短有力的话语中得以体现。

说到转变,电影中瑞德关于自由的生动描述,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

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的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这朴素而又动人的话语用一种直白的语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自由的美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迪对自由的强烈情感,对周围人的思维影响。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合集5篇)看完之后,就是看完一部电影,连续剧或者参观展览之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启示写成文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合集5篇),欢迎品鉴!【篇1】《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当你跟别人谈论电影的时候,让其说出自己喜欢的一部作品的时候,很多人答案相同的那部作品,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值得你去好好再看一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无疑就是那样的一部作品,上映至今点击量过几百万次,而且是一部你可以反复看几遍不会觉得腻的电影。

我在很早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记得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你太年轻的时候,就读了它或者看了它,以为是“读过了”或“看过了”其实是“错过了”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东西是看不出或者读不出味道的,当你到了需要它的年纪的时候,却没能再次跟它相逢,这是一件遗憾的事,当年看了这部影片就觉得情节安排的有新意,有意思但对里面的深意一点没有感觉,直到再此看它,才觉得当时忽略了好多的感受,今天想要来分享一下。

错误的时间里对的人故事围绕的一起谋杀案展开,影片精彩的地方也正在此处,一个无辜的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可以说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锒铛入狱,从而在高墙铁窗下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安迪这个年轻的银行家,冷静的看着这一切,在本不该自己存在的世界和时间中生存,可虽然在错误的时间里,但他却是对的人,所以他会为修理屋顶的狱友申请啤酒,在肖申克的监狱里从来么有过的,他会为狱友申请扩大图书管而积极写信,他会问死去胖子的名字,虽然别人觉得无所谓了,他会将门锁上给所有狱友放莫扎特,即便会关禁闭,可这一切都是一个对的人该去做的,虽然力量微不足道,可依旧给灰色的监狱带来了一丝丝色彩,当然他也在赎罪,他说他也有罪,虽然抢不是他打的,但是他不善于表达的性格将自己的妻子逼走了,所以他在错误的时间里在救赎自己的错误。

对的时间里错误的人影片的叙述是瑞德的旁白声,故事的开头就是瑞德申请假释又被拒绝,从这个满眼期待的中年男人身上你能感觉到他多希望可以顺利通过,这个男人已经在这里关了三十年了,他太渴望出去了,曾经有一个对话是他和安迪询问对方是否是无辜的,当时安迪说自己没有杀害自己的妻子像别人一样是无罪的,然后转而问瑞德,瑞德说我可能是肖申克这所监狱里唯一有罪的人,他关押在监狱里属于罪有应得,他的过错让他属于这里,在这里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老头子,他在这里赎罪,最后一次假释的时候,他说了很多内心的话,有一段我记忆很深,他说他很想跟当年那个年轻人讲讲道理,可是他发现那个年轻人已经不见了,只剩下现在这个老头子,无奈和悔恨也许都有吧,有人说经验和忠告的最大的意义就是把它告诉其它人,所以才有他能在很多人以为布鲁斯疯了的时候说出他只是被体制化了的核心。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最大的意义不仅仅有主人公的坚忍,还包括人应当坚持心中法律之信仰。

影片的开始,主人公因为没有不在场证据或证人而被法官错误地判为有罪,尔后被送入鲨堡监狱,开始其漫长的牢狱生涯。

看着狱友平日无所事是的生活,主人公并没有消沉,而是默默地坚持自己心中对于真相的认定和对于自由生活的执著,并且冷看人世间的龌龊和悲剧的一幕一幕上演。

对于主人公的坚忍我们无须再多说,那么多年来的电影评论,多次被评为优秀影片的祝贺词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对于主人公的敬佩当然不止于此。

作为一个男人,当处在人生低谷之时应当何如面对,一直是值得讨论和效仿的,但是究竟有几人可以那样践行自己的豪言壮语?或许更多的时候,男人应当默默履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和暗自对自己许下的诺言。

凡此为之,方可谓真丈夫。

当然,对于法律切不可失去信心,尤其是社会不够成熟的时候。

主人公无奈吞下了法律纰漏而生的恶果,消化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生命时长,却坚信自己乃是清白。

一般来说,遇此不幸,凡人都会妥协,纵使心中有过反抗与斗争的想法,却终究是难敌现实之无奈。

然而,主人公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于法律之信仰,坚持每日挖通涵道之一点,坚持把典狱长往罪恶深渊推一点。

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修成了正果。

我不是说越狱这种事情值得褒扬,而是,当法律无以维系正常之社会秩序,应当允许受害人尤其是无法获得救济的受害人自行行使一定权力来救济自己。

这不是对法律的曲解和亵渎,而是一种讽刺。

法律究竟教会人们什么?说到底,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对这种信念的信仰。

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说的:为权利而斗争!他指出,为权利而斗争不仅是个人的义务,而且是社会的义务,更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

由此观之,《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为了真理,我们再所不辞。

而片中的真理就是所有怨锁在鲨堡监狱里人的自由和青春。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40篇)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40篇)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40篇)《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篇1《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

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

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

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救赎自己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

(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

(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

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

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

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

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

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篇)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篇)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电影主人公安迪因莫须有的谋杀罪而被判无期,他在狱中结识了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的瑞德,心怀希望的安迪一边帮忙改善监狱里沉闷麻木的氛围,一边用小鹤嘴锄挖洞,二十年如一日终得自由,和获释的老友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

人生多变幻,命途多坎坷,在影片中监狱里的灰暗色调和残酷规章制度中透出的希望之光则更能直射人心,正如安迪在留给瑞德的纸条上所写的一样: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是永不消逝的。

一个人不论在处境多么糟糕的时候,也要提醒自己别丢掉了希望,哪怕心灵承受着重压,也要让希望在胸口搏动,希望不灭,未来仍然可见。

安迪的狱室里有一本藏鹤嘴锄的《圣经》和三张用来遮住洞的女星海报,书的第一页上写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这代表着安迪心中对自由的向往;而海报上玛丽莲·梦露的微笑背后,则是一条耗时二十年成就的自由之路,诸多小细节都展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

心怀希望的人常有伟大力量,能抛开岁月伤痛,抛开鄙夷眼光,不卑不亢、一往无前地直达心中彼岸。

希望是种种美好事物的开端,试想安迪若不试着用小锄触及那面墙,他便不会发现连散落在地上的碎泥里,都满是自由的味道,也更不会拥有一片宽广的碧海蓝天。

“坚强的人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拯救他人”当安迪在狱中放起歌剧唱片,那些被命令禁锢着的人们抬头注视着老旧的广播喇叭,一颗颗沉沦已久的心灵,在这一刻都挣脱枷锁飞向深邃天空。

要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希望的确并非易事,但看看当下,我们正活在一个榜样层出不穷的年代,周围总有美好事物在感染你我,就如同在黑暗中举起火把总能照亮身边人们的脸庞,希望就像火光,照亮的是一群人,温暖许多颗心,只要愿意,我们随时都能选择做一个以希望为人生信条的精神传递者去温暖更多的人。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肯定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期望,在无望中找期望更是困难。

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

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别背景来呈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消逝、环境改造的惧怕。

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挽救自己,也挽救了他的狱友。

面对狱友的挽救体现在精神上的挽救,他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期望的可贵,这两个人,在安迪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三次就是而演。

第一次安迪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破;第二次,他在预警榜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呈现音乐的美;而第三次,则是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其经费是安迪以每个礼拜两封信向州长申请的,这是个划时代的胜利。

后来,消失了来一个扭转乾坤的年轻犯人,他知道关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这个年轻人被杀害了。

这时,瑞德以为安迪会在使我中选择自杀,恰好相反,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会选择另一条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

真凶自由应当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经对那个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忙着或,就是忙着死。

”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连续生存下去,当面对是无望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苦痛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憧憬,所以他胜利了,获得了自由。

其实,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鉴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它就是期望就在我们心里,放弃了期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期望是苦痛的根源。

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一言:克服你内心的惧怕,转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通用19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1上帝,或者说,更广义的神,和人类的美德、正义,不是来自外部的对人类的要求,不是纸上的条文,不是为各种利益而打出的旗号。

相反,它们产生于人类内心的需要,是对一种永恒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不断变幻的客观世界的审阅和发现。

也只有这样,上帝,或者说宗教和信奉,才会指引您,完成自身的救赎和突破。

我近来在读佛教的《坛经》,六祖慧能能够创立“明心见性”的中国型的禅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掌握了禅不再是一种方式,一种理论,一种金科玉律,不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人生体悟,从而体现了宗教公道性的本质。

与东方的佛陀追求空灵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执著于原罪和救赎,但二者都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安迪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毅力,终于完成了越狱的奇迹,并让典狱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出狱后,他为什么不遵循一般好莱坞片子的逻辑往努力证实自己无罪,而是遥走他乡?由于,上帝,就存在于内心。

罪与非罪,在灵魂的层面,只有不停地审阅自已,而无需证实!当瑞德被假释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彻底改造的询问时,他坦然地说:“彻底改造?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了。

实在我过往天天都在悔恨,不是由于我关在这里,或者您们以为我应该忏悔。

我想告诉过往那个犯罪的年青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白叟”。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片子,指出了救赎之路。

上帝时刻与人类的灵魂同行!《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2当记忆仍然新鲜,感觉是最真实的时候,写下这部经典作品的感觉。

《肖申克的救赎》,我很久没看过这么精彩的电影了。

这是一部鼓舞人心的作品。

读完之后,主持人的主题句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只要我有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安迪,一个大银行家,对数学和数字有天生的敏感性。

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被谋杀了,但他被误认为是凶手。

他被判处肖申克监狱两次终身监禁。

于是二十年的监狱生活开始了!正如剧中所说,他并不认为入狱是一种痛苦,而是觉得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如此平静!这20年是安迪20年的自我拯救,锤子,海报,以及帮助典狱长“逃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之前看过斯蒂芬.金写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

一直对这部电影抱有很大的兴趣,想看看在小说中被塑造的代表着希望和自由的安迪是什么样的。

终于在这个学期的法律与电影选修课上,我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的影片,并产生了很多感想。

首先,我想到的是法律的公平与正义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银行家,名叫安迪,他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终没有下手。

然而那晚却另外有一个人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并获判判无期徒刑。

作为影片观看者,我们都知道安迪是无辜的,然而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安迪谋杀妻子的罪名是完全成立的,因为,案发现场留下的证据完全可以认定他就是凶手。

安迪是一个很理智的人,他深知法律的冰冷与无情,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他无力改变终身监禁这残酷的现实。

我认为这件冤案的错误在于程序违法,而违法的程序却又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所被公允的。

可法律就是如此,立法者在设立法律时主要是将其作为裁判规范而不是行为规范来考虑的。

这一如辛普森杀妻案一样,虽然百分九十的美国民众都认为辛普森犯下了杀妻之罪,然而法官能做的却只能是严格遵守法律,证据不足就只能疑罪从无。

因此,我想法律的公平正义性是相对的,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公平,那些无法量化的行为准则只能依靠法律加以约束并对违反准则的人施以惩罚。

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才能使大部分人有安全感。

其次我对安迪刚刚入狱时候的经历很是震撼:他被“三姐妹”性虐待,被其他犯人殴打,因为他不回服从,不“听话”。

监狱监管者的做法更让人发指,他们纵容罪犯的暴力行为,甚至在一定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成为“良好”的帮凶,很清楚的记得,在安迪入狱的第一天晚上,那个没被囚犯打死却被狱警打死的胖子,监管者的血腥统治不禁让我去思索:这是为什么?他们就没有人性了,还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太久了,染上了罪犯的习性?经过在网上的查询,我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监狱是法律暴力的执行者。

监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的里面聚集的都是对社会产生过极大危害和不良影响的人,他们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即使在监狱这样的背景之下,他们也不是弱者,时刻有可能展现其血腥和人性缺乏的一面。

而作为他们的监管者,狱方要做的便是以暴制暴,压制犯人们的罪恶的一面,让他们害怕、让他们服从、让他们接受洗心革面的教育并对自己的行为有发自内心的悔改。

然而这样的目的无疑是理想化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犯人有多少可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又或者是一经教化便放下屠刀而恍然顿悟的呢?实际上并不多,因此,监管者的作用便变了形,失去了其本来的面目,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那种暴力的局面。

本来来说,以暴力来制服暴力并使之悔改就不是一个能够量化的过程,再加上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之下,监管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甚至于是能够掌握犯人生命的权利,于是监狱成为了暴力和罪恶的代名词。

当暴力遇上暴力,产生的只有悲剧,我想这边是很多犯人惨死在监狱之中的根本原因。

我们都知道在电影中有个小伙子叫汤米,它因盗窃入狱,很快成为安迪和瑞德的好朋友。

安迪认为汤米头脑聪明,很有底子,决心教他学文化,让他出狱后能用正当手段谋生。

于是安迪便成为了汤米的老师,在监狱的图书馆里教汤米读

书写字,而汤米也从最开始的无法写出26个字母到最后通过了等级考试。

我们暂且不去管后来汤米因典狱长的一己私欲而惨死的后事,从安迪教汤米读书这件事中,我思考了监狱的更重要的职责。

试想,这个教化犯人,帮助犯人学习的工作不正是监管者应该努力去做的吗?他们忘却了自己本来的职责,忽视了自己的道义,而一味去谋取利益。

而电影中的安排也是很巧妙的,替他们行使这一职责的恰恰是被冤枉而入狱的安迪。

我想这是对司法、对监狱不良风气的一种讽刺,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他们提出了大众的期望,人们所希望的监狱绝对不是黑暗和暴力的场所,人性的所在让我们更容易去接受改过自新的犯罪者,所以监狱要行使好这一职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思考还有对自由的追寻。

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在影片中有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

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

喝着啤酒,借用这个空闲享受短暂的自由。

我想监狱里的犯人对安迪的尊敬是从这里开始的,他带给他们了久违甚至于在心里已经消失了的自由之感。

最初入狱的时候安迪表现的一直很平静,因为他是一个很理智的人,他知道在那时候的证据之下,他没有办法获取自由。

所以他坚强的忍耐着,但是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由的追寻,也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对自由的强烈的渴望支撑着他完成了越狱之路。

我们可以看到,安迪在从汤米那里得知自己被冤枉的真相之后,还是企图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得到自由,那时候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

狱长以不可能成功为理由拒绝了安迪,安迪为此与狱长争执,狱长对他说别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且将安迪关小黑屋一个月。

这一个月中,狱长谋杀了告诉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的汤米,到了安迪出小黑屋时又以汤米因逃狱而被狱警杀死的理由欺骗安迪,但安迪知道汤米是被害死的。

狱长又给了他一个月,并叫他好好思量该怎么做。

我想这时候,安迪才开始走上了他一直不愿去做的越狱之事,那条通道也许早已被他挖好了,为什么这么久之后才决定行动?因为在这件事之后,安迪明白了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自由是不不可能的,他对他所存有着热切希望的法律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决定走极端的路。

安迪越狱是通过自己挖的隧道到达排污管,再爬过排污管到外面的小河。

我想站在外面自由天地里,呼吸着新鲜空气的安迪是最能体会自由的幸福的。

从中,我懂得,永远不要对自己丧生信心,永远要珍惜拥有的自由。

通过安迪越狱之后的做法,我体会到个人对维护法律尊严的贡献。

安迪他痛恨周围的高墙,痛恨万恶的典狱长,然而他只是领走了帮典狱长洗的那些钱,然后将典狱长涉嫌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

随后,大批警察和记者蜂拥来到肖申克,绝望的典狱长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最后开枪自杀。

通过这,我们可以看到,安迪还是把自己非常痛恨的典狱长交给了深深伤害过他的法律来制裁,我想,即使对法律信心不足甚至早就失去了最后的信心,安迪还是能够做出这样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事情是十分可敬的。

这也给我们以启示,法律的公平正义虽然不是每个时候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够得以体现,但是对待这样一种出于维护公众利益的目的而制定的制度还是要有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

我们可以不去高喊口号去宣扬法律的好处,但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让法律来出面解决问题而不是凭借一己私心而做事是人类的一种进步。

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