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协议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协议1. 引言本文档描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目的是确保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一致性。
本协议适用于任何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和升级。
2. 定义•视频监控系统:指由摄像机、录像机、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设备组成的一套用于监视、记录和管理特定区域的系统。
•摄像机:指视频监控系统中用于捕捉图像和视频的设备。
•录像机:指视频监控系统中用于存储和播放视频录像的设备。
•服务器:指视频监控系统中用于存储和管理视频数据的中央处理单元。
•网络设备:指视频监控系统中实现摄像机、录像机、服务器之间通信的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 技术规范3.1 硬件规格视频监控系统必须满足以下硬件规格要求:•摄像机:支持高清视频输出,具备良好的图像质量和低照度性能。
•录像机:具备足够的存储容量和可靠的数据写入能力,支持多通道录像功能。
•服务器: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大容量的存储空间,支持视频数据的备份和管理。
•网络设备:具备高带宽、低时延和稳定性强的网络传输能力。
3.2 软件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必须具备以下软件功能:•实时监控:支持对监控区域的实时视频监视,能够实时传输监控数据。
•远程访问:支持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监控画面和录像,提供安全的远程登录接口。
•视频录像:支持对监控区域的视频录像功能,能够按时间、事件或预设条件进行录像。
•视频回放:支持对录像数据的回放功能,能够按时间、通道、事件等条件进行选择回放。
•告警管理:支持对监控区域的异常事件进行告警处理,通过声音、图像或通知等方式进行告警。
•数据备份:支持对监控数据的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用户权限管理:支持对系统的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4. 技术要求4.1 视频分辨率视频监控系统必须支持最低1080p的高清视频分辨率,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4.2 网络带宽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带宽要求为每通道至少2Mbps,以保证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稳定性。
G681_110kV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专用技术规范标准[详]
![G681_110kV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专用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af7371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f.png)
G681_110kV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专用技术规范标准[详]一、总则1.1 编制目的本技术规范标准旨在为G681_110kV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满足变电站安全生产和智能化管理的需求。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G681_110kV变电站新建或改建工程中的视频监控系统。
其他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执行。
1.3 规范依据本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规程以及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现状编制而成。
二、系统设计要求2.1 设计原则(1)先进性: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2)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
(3)安全性: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防止非法侵入和恶意破坏。
(4)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扩容和升级需求。
2.2 系统组成(1)前端设备:包括摄像头、云台、防护罩等。
(2)传输设备:包括光端机、光纤、同轴电缆等。
(3)中心控制设备:包括视频服务器、存储设备、监控工作站等。
(4)辅助设备:包括电源、防雷、接地等。
2.3 系统功能(1)实时监控:对变电站现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2)录像存储:对监控画面进行录像存储,便于事后查询。
(3)远程访问:支持远程客户端访问,实现远程监控。
(4)报警联动:与变电站其他系统(如安防、消防等)实现报警联动。
三、设备技术要求3.1 前端设备(2)云台:具备水平和垂直方向转动功能,运行平稳,响应速度快。
(3)防护罩:具备防水、防尘、防腐蚀等功能,适应户外恶劣环境。
3.2 传输设备(1)光端机: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2)光纤:采用单模或多模光纤,满足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
(3)同轴电缆:采用符合国标的高性能同轴电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3.3 中心控制设备(1)视频服务器:具备高处理能力,支持多路视频信号接入和存储。
视频监控技术规范

驻马店市亚玛顿70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技术规范书2016年06月1 适用范围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针对驻马店市亚玛顿70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提出基本的要求,主要包含系统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试验、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要求。
1.2 投标人提供设备必须是全新、新型设备,并保证设备满足使用地电网相关要求及相应规程规范。
1.4 投标方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包括商务和技术部分的所有规定。
由投标者提供的设备的技术规范应与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投标者也可以推荐满足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类似的定型产品,但必须提出详细的技术偏差。
1.5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者应提供符合IEC最新版本的标准和本规范书要求的成熟系统和优质产品。
当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 如果投标者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系统及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应在投标书中以“对技术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7 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8 本技术规范书中涉及的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9 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1.13 全部设备要求在年月日到货(到货指运至项目现场)。
1.14 投标方供应的全部供应设备及配件需提供 2年质保。
1.15 供货清单所列设备仅为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的主要设备,投标方需提供为使系统能够正常投运的全部附件并负责安装调试,保证系统能顺利投运并通过验收。
如所供设备无法满足要求,投标方有义务无偿调换及补充。
因设备原因造成项目无法按期投运,招标方有权索赔。
监控技术规范

监控技术规范监控技术规范是指为了保障监控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规定。
以下是监控技术规范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监控设备选择1. 设备品牌和型号应为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售后服务。
2. 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如GB/T 2828-2012《产品检验抽样方案及抽样程序》。
3. 设备应具备基本的功能要求,包括视频监控、图像存储和远程操作等。
4. 设备选型时需考虑实际需求和场地要求,如摄像头的视野范围、分辨率和防水等级等。
二、监控布局规范1. 监控设备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布置,确保监控区域的有效覆盖。
2. 设备布置应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避免设备被破坏或拆卸。
3. 设备布局应遵循隐蔽性原则,尽量减少设备的暴露,防止被破坏或盗窃。
三、监控设备安装规范1. 设备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安装稳固可靠。
2. 安装位置应选择固定牢固的建筑物或结构上,避免设备移动或摇晃。
3. 设备布线应隐藏在墙壁或天花板内,尽量不暴露在外部,防止被破坏。
4. 设备的电源和网络连接应使用合格的电源线和网线,并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四、视频传输和存储规范1. 视频传输应采用可靠的传输方式,如高速网络、光纤等。
2. 视频存储应具备足够的容量,保证存储期限满足实际需求。
3. 存储设备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五、监控数据处理和管理规范1. 监控数据处理软件应具备图像分析、报警处理和数据统计等功能。
2. 监控数据应进行分类和标注,方便日后检索和分析。
3. 监控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应定期进行,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六、监控设备维护和检修规范1. 设备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良好。
2. 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设备,以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定期进行监控设备的技术检测和评估,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
总结起来,监控技术规范包括设备选择、布局规范、安装规范、传输和存储规范、数据处理和管理规范、设备维护和检修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1. 引言1.1 该文档旨在规范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功能规格。
1.2 本规格书面向设计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用于指导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实施和测试。
2. 系统概述2.1 系统目标2.1.1 提供全天候、高清晰度、可靠性强的视频监控系统。
2.1.2 支持实时监控、录像回放、报警处理等基本功能。
2.1.3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2 系统组成2.2.1 视频监控摄像头2.2.2 视频录像设备2.2.3 视频存储设备2.2.4 视频监控服务器2.2.5 视频监控客户端2.2.6 视频监控管理软件3. 技术要求3.1 视频监控摄像头3.1.1 支持高清晰度图像传输3.1.2 具备良好的夜视效果3.1.3 支持远程控制和调整3.1.4 具备防尘、防水、抗干扰等功能3.2 视频录像设备3.2.1 支持多通道录像同时进行3.2.2 支持高清晰度图像录制3.2.3 具备远程控制和管理功能3.2.4 支持动态压缩和存储3.3 视频存储设备3.3.1 具备大容量存储空间3.3.2 支持可扩展性3.3.3 支持高速数据读写3.3.4 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3.4 视频监控服务器3.4.1 具备高性能处理能力3.4.2 具备稳定的操作系统和服务支持3.4.3 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3.4.4 具备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传输能力3.5 视频监控客户端3.5.1 支持实时监控和录像回放3.5.2 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3.5.3 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Linux等) 3.5.4 支持远程访问和控制3.6 视频监控管理软件3.6.1 具备图像识别和分析功能3.6.2 支持报警事件的处理和记录3.6.3 具备权限管理和用户身份验证3.6.4 支持系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4. 法律名词及注释4.1 依据国家《安全保卫法》,视频监控系统应满足安全保卫需求。
4.2 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法》,视频监控系统应保障信息安全。
广东网吧视频监控技术规范

广东网吧视频监控技术规范1. 引言为了维护广东网吧的秩序与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广东网吧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维工作。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的所有网吧。
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要求2.1 摄像头位置安排•摄像头应覆盖网吧的入口、出口、服务区、机房、娱乐区和通道等关键区域。
•摄像头安装位置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保证画面能够清晰、稳定。
2.2 分辨率和图像质量•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以便能够准确识别人脸和相关细节。
•摄像头的分辨率应不低于1080P,且支持自动调节图像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等参数。
2.3 存储设备和数据备份•视频监控系统应采用稳定可靠的存储设备,保证视频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检索。
•应定期进行视频数据的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可读性和完整性。
2.4 视频监控系统联网•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联网功能,允许监控中心和相关部门实时查看监控画面。
•网吧应与公安部门建立联网机制,确保视频监控数据的及时共享和有效运用。
3. 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要求3.1 设备选型和安装•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摄像头、存储设备和监控主机等设备进行安装。
•安装摄像头时应注意避免死角和监控盲区,并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调整性。
3.2 电源和线缆布线•电源线和监控线缆应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确保设备的供电和信号传输质量。
•线缆布线应整齐美观,避免交叉干扰和损坏风险,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3.3 视频监控系统软件设置•配置视频监控系统软件,设置视频分辨率、图像质量和存储周期等参数。
•设定合理的权限控制,保证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视频监控系统。
4. 视频监控系统运维要求4.1 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对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功能检测,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及时修复或更换故障设备,保证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对视频数据进行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完整版)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买方:卖方:2016 年12 月目录1. 总则 (1)2. 技术要求 (1)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1)2.2 环境条件 (2)2.3 系统规模 (3)2.4 技术性能要求 (3)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2.6 屏体要求 (7)2.7 基本技术指标 (8)3. 技术服务 (11)3.1 项目管理 (11)3.2 技术文件 (11)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3.4 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3.5 其它 (14)4. 买方工作 (14)5. 工作安排 (14)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5)6.1 备品备件 (15)6.2 专用工具 (15)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7.1 质量保证 (15)7.2 现场试验 (16)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附件 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附件 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
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规范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规范4.4.2.2 视频探测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
环境照度不满足食品监测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
4.4.2.3 视频探测设备的防护措施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具有相应的设备防护等级。
4.4.2.4 视频探测设备应与观察范围相适应,必要时,固定目标监视与移动目标跟踪配合使用。
4.4.3 控制4.4.3.1 根据系统规模,可设置独立的视频监控室,也可与其他系统共同设置联合监控室,监控室内放置中心控制设备,并为值班人员提供值守场所。
4.4.3.2 监控室应有保证设备和值班人员安全的防范设施。
4.4.3.3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功能操作应在控制台上进行。
4.4.3.4 大型系统应能对前端视频信号进行监测,并能给出食品信号丢失的报警信息。
4.4.3.5 系统应能手动或自动操作,对摄像机、云台、镜头、防护罩等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
4.4.3.6 系统应能手动切换或编程自动切换,对所有的视频输入信号在指定的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
4.4.3.7 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存储功能,在市电中断或关机时,对所有编程设置、摄像机号、时间、地址等信息均可保持。
4.4.3.8 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与报警控制器联动的借口,报警发生时能切换出相应部位摄像机的图像,予以显示和记录。
4.4.3.9 系统其他功能配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和冗余度要求。
4.4.3.10 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与音频同步切换的能力。
4.4.3.11 根据用户使用要求,系统可设立分控设施,分控设施通常应包括控制设备和显示设备。
4.4.3.12 系统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s。
4.4.4 信号传输4.4.4.1 信号传输可以采用有线和/或无线介质,利用调制解调等方法;可以利用专线或公共通信网路传输。
4.4.4.2 各种传输方式,均应力求视频信号输出与输入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详见4.3.4.1。
4.4.4.3 信号传输应保证图像质量和控制信号的准确性(响应及时和防止误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监控技术规范书第一章概述与总体技术要求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
1.1.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报警与监控系统。
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控的监控综合系统。
利用该系统,可对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
2.监控设备。
用于监控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
3.监控资源。
监控设备和各类监控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资源信息,主要分为社会监控资源和公安监控资源。
社会监控资源,指社会各企事业、个人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公安监控资源,指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4.监控平台。
对联网系统内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对设备和网络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的平台。
用户通过调用监控平台的服务来进行监控管理、业务处理。
5.监控中心。
对各类报警与监控资源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场所。
6.用户。
是资源使用者,通过共享平台的接口访问,来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业务处理。
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应用系统。
7.视频专网。
专用于承载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并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8.流媒体。
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连续传输、以稳定的码流速率输出、可连续实施播放的数字视频、音频数据流。
9.卡口监控系统。
利用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10.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率。
卡口前端摄像机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卡口的车辆数的百分比。
11.号牌捕获率。
号牌被自动识别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的百分比。
12.SIP协议。
由IETF组织制定的多方多媒体通信的框架协议。
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13.SIP设备。
支持通信协议SIP的监控资源和设备,主要有网络摄像机、编码器、报警、出入口控制与存储设备等。
14.SIP网关。
负责在SIP网络和非SIP网络之间协议转换,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
用于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之间对接的协议转换。
15.边界接入平台。
保证与监控平台不在同一安全域内的监控资源接入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不在同一个安全域内的资源的系统不能直接接入和进行访问,需要通过边界接入平台才能进行IP方式的接入。
16.高清视频。
由美国影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指经过视频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含)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的监控图像。
17.高清摄像机。
指摄像机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本规范未指明的均为1080P以上的高清摄像机。
18.网络摄像机。
网络摄像机是拥有独立的IP地址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它可以通过LAN,或者是无线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网络上。
1.1.2 符号及缩略语720P 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1080I分辨率为1920×1080隔行扫描的视频图像1080P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ANR(Automatic Network Restore)自动网络恢复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标准化图像格式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数字视频录像机(通称为硬盘录像机)DVS(Digital Video Server)数字视频服务器(又称为数字视频编码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PC(IP Camera)网络摄像机IP -SAN(IP-Storage Area Network)IP存储区域网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附网存储NGN(Next-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网络视频录像机PGIS(Poli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TZ(Pan/Tilt/Zoom)云台全方位上下、左右移动及镜头变焦控制QCIF(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四分之一标准化图像格式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盘阵列RTCP(Real Time 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实时传送控制协议RTP(Real Time Transfer Protocol)实时传送协议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1.2各类监控系统与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关系全省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是将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作为核心,各类监控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将各类监控资源汇聚到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中。
全省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架构为多级纵向级联组网架构,各类监控系统(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接入省级平台或市级平台。
视频监控专网和公安信息网组成横向的两个传输与应用网络。
省公安厅、设区市公安局、县(区)公安局(分局)和派出所的监控中心组成纵向的多级监控结构。
监控系统不处于公安信息网中的,联网建设时必须考虑公安信息网的安全接入问题。
1.3各类监控系统建设内容要求监控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前端报警监控点建设、监控平台建设、存储系统建设、传输网络建设及图像接入建设。
第二章前端监控点技术要求2.1 布点设计杆体摄像机立杆原则采取独立立杆。
立杆采用专用镀锌管,下底部的管径≥350mm,上部管径≥150mm,管壁厚度≥6mm。
立杆时做灌筑基础,基础深度≥800mm。
立杆高度6米-8米(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总体不能低于上述标准,高度不包括避雷系统),电杆可承受40米/秒的风速。
使用年限达50年。
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安全性和便于对电杆上设备的维护。
(基本式样如下)室外摄像机离地高度不少于4.5米,室内摄像机离地高度不少于2.5米,设备箱离地高度不少于3.5米。
前端设备具备接地防雷装置,防雷接地电阻≤4Ω。
机箱中应能放置光端机、电源等设备,机箱具备防风、防雨、防破坏等功能。
机箱应设置门磁开关、振动探测器等,防止非法开启箱门。
采取底部进线,出入线口,加防水密封圈。
机箱和立杆统一接地接地电阻≤4Ω。
杆体的设计基准不少于50年。
杆体所用钢材,宜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Q345低合金结构钢,其质量必须符合GB/T700-2006.防腐质量应符合GB/T9790-1988,焊接质量应符合GB/T1591-1994和GB/T985-2008的相关要求,喷涂质量应符合GB/T6739-2006。
杆体装好摄像机后在≤6级风时不晃动,摄像机的输出图像不抖动。
杆体必须加装避雷针和避雷设备,有较粗金属线接地,地线埋深为1.5-2米。
立杆、基础设计立杆是前端监控点的物理支柱,室外环境的恶劣加上各种不可预测的天气情况,要求室外立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牢固度,因此立杆由变径钢管制成。
1、监控杆基本要求(1)杆体的设计基准期应为50年。
(2)视频监控系统前端建设的抗震设防烈度应按7度设计。
(3)杆体所承受的风荷载计算方法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的相关规定执行。
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监控杆基本设计风压应按50年一遇的风压0.50kPa考虑。
(4)杆体所用的钢材,宜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Q345低合金结构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的相关要求。
(5)前端设备安装紧固螺栓宜采用C级螺栓,性能等级为4.8级及以上。
(6)地脚锚栓宜采用Q235钢或Q345钢。
(7)杆体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杆应一次性焊接成型,中间不得出现杆驳接(底板、横臂除外),杆形流畅美观,采用自动氩气保护焊接成型或自动埋弧焊接成形,焊缝均匀,焊缝宽度约为4~6mm,融透深度不小于3/4板厚,焊接表面光滑,无堆焊、无气孔、无咬边,无影响强度的裂纹、夹渣、焊瘤、毛刺、漏焊、烧穿及褶皱现象,底板法兰盘与主杆间采用上下两条焊缝的焊接方式,焊缝均匀饱满。
2)角焊缝连接时构件端部的焊缝宜采用围焊,所有围焊的转角处必须连续施焊,焊条宜采用E43。
3)焊接质量应符合《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GB/T1591-1994)及《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条缝破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985-2008)的相关要求。
(8)杆体防腐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腐质量应符合《金属覆盖层及其他有关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GB/T9790-1988)、《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GB/T 36011-1989)和《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GB/T11373-1989)的相关要求。
2)构件热镀锌之前必须进行酸洗除锈处理。
3)镀件厚度小于5mm时,镀锌厚度不小于65µm;镀件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时,镀锌厚度不小于80µm;镀锌厚度偏差应小于10µm,表面无发黑、粗糙、流痕、锌粒、锌渣现象。
4)外表面宜采用室外耐候性纯聚酯粉末,经高压静电喷涂,塑层平均厚度在70µm以上。
杆体表面颜色一致、光滑、无微粒、无桔皮现象。
5)喷涂质量应符合《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5210—2006)和《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6739-2006)的相关要求。
(9)杆体外形设计应采用简洁、流畅的线条,做到美观大方,具有现代感;杆体颜色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一般采用浅灰色。
(10)杆上配电门设计应合理,杆的地线穿孔大小应合适,且在穿孔处需要有额外的加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