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专项施工方案

援毛里塔尼亚基法卫生中心项目水塔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5月17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3)

第二章编制依据 (5)

第三章施工部署 (5)

第四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8)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9)

第六章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方案措施 (11)

第七章脚手架工程 (14)

第八章施工力量计划及布置 (29)

第九章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30)

第十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31)

第十一章主要材料、构件用量计划 (32)

第十二章主要机具使用计划 (32)

第十三章附表 (34)

第十四章计算书 (37)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1.2、水塔概况

本工程为300m3/45°钢筋混凝土倒锥壳水塔,其容量为300立方米,有效高度为25米(内存最低水位)。水塔的水箱外表为花瓣图案,配上细长的筒身,造型美观、结构合理。整座水塔采用现浇施工工艺,施工场地较大,施工简便,质量可靠,省工省料,施工安全。倒锥壳水塔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基础,筒身和水箱三大部分组成。

1)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倒锥壳不保温水塔》(04S802-2)图集中的基础,型号:J30030-6a,基础为整板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埋深3.0米,底板外缘半径9.6米,砼标号C30,用量为618m 3。地基以③2层中风化石英砂岩夹页岩为基础持力层。

2) 筒身为等截面筒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为

2400mm,壁厚为180mm,筒身纵向两侧每隔5米设有圆形窗1个,内设有平台、爬梯等。砼标号C30,砼用量241m3。

3)水箱为倒锥壳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水箱外部由气窗顶盖、上环梁、正锥壳(水箱上壳)、中环梁、倒锥壳(水箱下壳)及下环梁组合而成。水箱上面外缘直径为13204mm,上壳厚80mm,下壳厚130mm。下壳壳体角度为45 度。上壳壳体矢跨比为1:4,顶盖厚80 mm,壳体矢跨比为1:5 ,水箱混凝土为C30,抗渗等级S8,砼用量为170.9m3。

1.3、脚手架概况

脚手架用于水塔支筒和上部水箱模板支架及防护架。脚手架搭设高度33m,采用扣件式落地钢管脚手架。

1.4、模板概况

支筒模板为弧形钢板模板,焊接连接,对拉螺栓、钢管柱箍固定。

水箱模板支设在高度25m以上,采用15mm厚层板做面板,按水箱轮廓尺寸支模,用钢筋环箍固定,木方做小楞,钢管做大楞固定于支撑架上。

1.5、本工程特点与施工关键

1)脚手架搭设高度较高且用作模板支撑,需承受架子自重、风荷载、模板荷载、钢筋混凝土荷载及施工荷载的联合作用。对整个架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2)脚手架搭设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搭设,根

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构造措施。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各自工种的安全操作规范要求施工,正确佩戴、使用安全防护设施。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

3)、《施工手册》;

4)、《钢筋混凝土倒锥壳不保温水塔》(04S802-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 162-2008);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10)、施工图纸。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施工管理目标

①施工部署的原则是:实行项目法管理,积极开发、引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精心操作,优质、高速、低耗、安全、文明完成本工程施工。

②质量目标:积极推行质量体系管理,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确保该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③工期目标: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制订月、旬、周工期目标,确保本工程150天完成承包范围内的工程量。

④安全生产目标:杜绝重大设备损坏事故,杜绝人身重伤和死亡事故,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生主要责任交通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事故。

⑤服务目标:在施工阶段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图纸、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履约守信、优质服务。工程竣工后,定期进行工程回访,如有质量问题,接业主通知后,在24小时内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服务到位,虚心接受设计、监理等各方的指导和监督.

3.2、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组建高效务实的施工技术组,由徐志林工程师担任施工技术组组长,杨卫民高级工程师为技术负责人。甘正坤、张友作、鲁炜、申庆鹏、殷洪平负责现场的组织。

施工技术组下设工程部、财务部、物资部、机务大队,全面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设备、资金、生活服务等管理工作。

组织机构图:

3.3、协调配合:

1)协调好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做到不相互影响,不相互扯皮。

2)积极配合监理方、设计方,一切行动听从监理方、设计方的指挥,确保工程按计划、按要求进行。

3)认真配合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办好各种签证手续,力保工程按照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

4)有命令立即执行,有情况立即报告,互通信息,共同把

关。

5)及时办理中间交换,全力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4、管理体制:

1)为了加强施工技术组的责任,公司与施工技术组、施工技术组与作业等班组签订质量责任合同,实行横向承包到边,纵向承包到底,责任到人的承包形式,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

2)为保证按期竣工,砂石、水泥和钢筋堆放尽量布置在水塔附近,以减少二次搬运,混凝土搅拌机布置在水塔和砂石堆放之间,使拌合物出料处与浇筑点距离最短,保证砼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各种材料有计划的采购,准备充分,在施工时做好各工种的交叉作业,统筹安排,土建与水电等协调配合施工,避免返工补修,减少二次用工。

第四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根据施工图等资料和工程实际勘探情况,工程施工场地作如下布置:

1)、护栏:生产区用铁丝网隔离,确保现场封闭施工。在办公区外、生产区入口处挂“五牌一图”及有关宣传标语。

2)、生产设施:

(1)砼、砂浆搅拌布置:在施工现场布置一台JS750型砼搅拌机,搅拌机旁设置一个水泥库房,砂石堆场紧邻搅拌棚堆放。

(2)钢筋、木工棚:钢筋、木材进行集中加工,钢筋堆放

时采用架空堆放,分类堆码整齐。

3)、办公、生活设施:

办公及宿舍、食堂等临建采用配套工程统一临建设施。

4)、施工临时用水:

施工用水由经施工组织设计中指定的地点接入。

5)、施工临时用电:

经施工组织设计中指定的地点接入,由环形电缆引至各用电点。电线采用架空敷设,布线采用三相五线制。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质量目标:确保一次验收合格。

为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特采取如下组织和技术措施:

1)、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严格按GB/TI9002-ISO9002标准的质量体系,建立一套严谨、完整、行之有效的质量体系,我公司在本工程中将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以优异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2)建立施工技术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并对施工技术组领导及职能部门按质量体系要素进行分工,建立各岗位责任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3)成立以施工技术组组长为首的全面质量领导小组,形成行政上支持、技术上把关的良性循环,并负责工程总体质量控制。

2)、人员方面保证措施:

(1)选择专业水平高、技术好、管理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

(2)施工技术组设专人负责情报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搜集、传递、整理、分类与归档,保证施工规范、标准的有效性,确保工程质量。

(3)重要岗位安排专人持证上岗,并保证人员相对稳定。

3)、机械设备方面的保证措施:

(1)采用性能稳定可靠的设备进行本项目施工,配备修理人员跟班作业,出现故障及时抢修,使工程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2)在施工现场配备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砼用量实行计量,所有计量测试仪器定期检查、校正,避免由于仪器的误差影响工程质量。

4)、材料管理保证措施:

(1)施工技术组进行物资采购时,其供货方必须是经评审合格的物资分供方,提供的产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原材料检验报告。

(2)对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半成品,施工技术组试验按规定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验及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5)、主要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1)定位测量:建立本工程轴线、标高控制点,标高和坐标控制点用砼保护好,并做好测量成果标识和记录。

(2)钢筋工程: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提供质保书或产品质量证明书以及检验合格证后方可下料加工。

(3)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均通过计算确定,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砼工程: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设计通知书配料拌制,砼浇灌前必须用水湿润模板,砼施工过程中,按要求进行振捣,防止漏振和欠振现象。

(5)定点放线工作要认真复核、检查,严格防止轴线偏移,尺寸错误。

(6)内外装饰、防水施工及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要认真做好已完项目的保护工作,对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必须返工。

(7)每隔5m进行沉降观察一次。(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基础杯口上面A、B、C、D点四个位置上。)

第六章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方案措施

6.1、施工顺序与施工起点流向

1)、分部工程划分及顺序

本工程为钢筋砼结构,分项工程划分即按施工顺序分为:基础、支筒主体、水箱、水电管网安装和内外装饰,水箱主体完成,中期质量验收后各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外装饰按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施工起点流向

基础—支筒主体—-平台、爬梯-—水箱主体—管道安装—试压试水—塔内外装饰

6.2、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及技术措施

1)、基础工程:机械挖土石方、混凝土垫层、钢筋焊接绑扎、支模、砼的浇筑、拆模、管道配合、回填土等工序。

①挖土:基础埋深3.0米,按图纸尺寸加1:1.5放坡面宽度线,采用机械开挖土石方,留置需要回填的土,其余土外运。

②垫层及基础砼基坑内搭简易脚手架,沿坑对称浇捣混凝土,垫层施工前,先用水准仪找平打上水平桩,利用水平桩控制其厚度,平板振动器振捣,基础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基坑回填土方沿基坑对称回填,每填30cm厚用机械夯实。

③技术要求及措施:在基坑开挖时如发现不良地质情况,应及时通知施工监理及现场设计代表确认修改;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由施工监理、勘探部门及设计代表共同验槽,校核基础轴线,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处理修正,合格后及时施工垫层;混凝土的标号和钢筋的搭接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抽样试验;基础钢筋分三层,施工时要用ф16钢筋做支撑,间距1米。在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均做出技术检查和质量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支筒主体:划分为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支模、焊接、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技术要求及措施:

3)、水箱:分为底板支模、钢筋焊接、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钢筋按要求搭接,必须符合设计(图纸会审)要求,水箱下壳使用C30现场自拌普通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其最大水灰比不宜超过0.55,一般按小于0.52,塌落度以3-5cm为好,水泥以混凝土强度达到C30的用量为准,水泥标号不低于P.O42.5,含砂率不少于35%,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厘米,骨料中杂质含量应限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即砂中含泥量不大于3%,石中含泥量为不大于1%,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不能采用人工振捣,必须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平板振捣器配合使用并仔细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欠振。水箱浇筑时混凝土要连续施工,浇筑砼时,必须在水箱的两边沿对称方向下料,以防模板变形,水箱顶盖模板支撑要可靠,保证混凝土在浇灌时,模板不下垂变形,要求预先起拱2-3cm左右。内表面抹灰按五层防水做法,严格控制质量。

4)、装饰工程:水箱外表用1:2的水泥砂浆找平压光,支筒内外用1:2水泥砂浆随浇压光,水箱花饰及支筒外装饰所采用的涂料品牌由设计认可,各种施工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5)、管线工程:基础完成后,回填土之前,各种地下给排水管线均一道配合施工,留出地面管道做好封口,水箱主体完成以后,由下而上安装水管一次完成,在浇筑支筒同时,留好预留空

洞,安装好各种预埋件,避免二次打洞修补。

第七章脚手架工程

7.1、脚手架设计

1)、构件选型

⑴脚手架钢管采用?48×3.5钢管;外径d=48mm;壁厚t =3.5mm;每米长质量=3.84kg/m;

⑵扣件采用可锻铸铁扣件;

⑶脚手板采用50mm厚木脚手板;

⑷连墙件采用钢管刚性连接;

2)、脚手架方案设计

筒身防护架、水箱模板支撑架采用钢管扣件落地架形式,搭设为15排,内侧14排同时用作支筒施工及水箱模板支撑,到上部水箱处外挑1排用作水箱施工围护架。立杆横距0.9m、纵距1m,步距1.5m。架体与筒身做刚性拉结,拉结方法为用钢管抱箍支筒和在支筒窗子处设刚性拉墙件,每二个步距必须与筒身拉接。脚手板布置2层,在架体上只允许同时作业2层。

设置之字形斜道作为人员和材料上下通道。脚手架四角在16m高、24m高处分别设置4根缆风绳,与地面成45°、60°夹角。

⑴脚手架基础

①外架基础必须回填夯实并浇100mm厚混凝土垫层,立杆下设4000×300×50mm的木垫块。沿基础外侧挖300×200浅

排水沟。

②脚手架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100mm。

③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脚手架的柱距、排距要求进行放线、定位。

⑵立杆横距0.9m、立杆纵距1m、立杆步距1.5m。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搭设四排架。

⑶纵、横水平杆的纵向水平杆设置于横向水平杆上面,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主节点处必须设置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连接。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连接。

⑷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⑸架体最外侧剪刀撑在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与地面夹角为56°,长度7.5m,接长采用搭接。水平剪刀撑设置于扫地杆、每个纵向剪刀撑底部、中间及顶部。横向剪刀撑在四边与中间每隔四跨设置一道,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斜支撑在四角及中间每隔四跨从底到定连续设置。

⑹脚手板距离水塔120mm,与横杆绑扎牢固。脚手板铺设2层,只允许同时施工作业2层。

⑺架体用立网封闭,每4步设置一道平网。

⑻基础回填土分层夯实,密实度达到0.94以上,架基及周围无积水。脚手架垫板采用50mm*300mm*4000mm长木板。

3)、拉结

间隔每2步用钢管抱箍支筒,在支筒窗子处设刚性拉墙件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4)、上下斜道

采用之字型布置,斜道宽1m,坡度1:6,拐弯处设1.5m宽平台,坡道满铺脚手板。

5)、缆风绳

采用?11mm钢丝绳设置于架体四角1/2高和3/4高处做揽风绳,与地面成45°与60°夹角,固定架体。

7.2、施工准备与材料配置计划

1)、准备工作:

⑴技术组按照施工方案及有关规范、标准、要求,逐级向架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⑵按验收标准对钢管、扣件、脚手板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经检查合格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⑶当脚手架基础下设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得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⑷清除地面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

2)、材料配置计划

脚手架材料用量计划

7.3、脚手架的搭设要求

1)、脚手架搭设顺序:

根据需要选料、备料→地面平整夯实,摆放扫地杆→逐根树立杆,随即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或扫地杆扣紧→安第一步横向水平杆与各立杆扣紧→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小横杆→架子设临时斜撑杆→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连墙杆→接立杆→架子设剪刀撑→铺脚手板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3)、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4)、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5)、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6)、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800mm。

7)、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8)、当外架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接件。

9)、立杆的接长对接扣件连接。

10)、架体顶端防护栏杆高出建筑物的高度:1.5米

11)、纵向水平杆的搭设要求:

①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②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12)、横向水平杆的搭设要求:

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在施工过程中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离不应大于150mm。靠墙一端的横向钢管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500mm。

13)、剪刀撑的搭设要求:

①每道剪刀撑跨越5根立柱,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0~600之间。

②脚手架外侧立面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③剪刀撑斜杆接头采用旋转扣件连接。

④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柱上,旋转扣件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14)、连墙件的设置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在支筒窗子处。连墙件做法为在支筒窗子上下的筒壁内预埋4块100×100×10mm钢板,在窗内立2根?4.8钢管与预埋的2块钢板焊接,将架体连墙杆与窗内的竖向钢管扣件连接,使之成为刚性连墙件,连墙杆必须水平与窗内钢管相连。做法见下图:

除在窗子处设置连墙件外,架体每隔2步用钢管设置井字形抱箍与水塔支筒刚性相连,增强架体同结构的拉结。井字形抱箍从第一步开始设置。做法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