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共识建议: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管理 王帅 译

合集下载

肝肾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肝肾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肝肾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梁家琦,刘 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北京100010摘要:肝肾综合征(HRS)是终末期肝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在严重肝病基础上发生的功能性急性肾衰竭,是以肾功能不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和动脉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HRS较为理想的治疗是肝移植或同时肾移植,优化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方法是治疗HRS的关键。

本文对目前中西医诊断和治疗HRS的现状予以回顾总结。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诊断;中西医结合疗法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diagnosisandtreatmentofhepatorenalsyndromeLIANGJiaqi,LIUWen.(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Beij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1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Wen,lwsxp2@126.com(ORCID:0000-0003-1669-4855)Abstract:Asacommoncomplicationofend-stageliverdisease,hepatorenalsyndrome(HRS)isfunctionalacuterenalfailurethatoccursonthebasisofsevereliverdiseasesandisagroupofclinicalsyndromescharacterizedbyrenalinsufficiency,abnormalendogenousvascularsubstances,andhemodynamicchangesofarterialcirculation.TheidealtreatmentmethodforHRSislivertransplantationorsimultaneouskidneytransplantation,andoptimizationofdrugandnon-drugtherapiesisthekeytothetreatmentofHRS.Thisarticlereviewsthecurrentstatusofth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diagnosisandtreatmentofHRS.Keywords:HepatorenalSyndrome;Diagnosis;TCMWMTherapy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9.005收稿日期:2022-05-31;录用日期:2022-07-01通信作者:刘汶,lwsxp2@126.com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是一种在严重肝病基础上导致全身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恶化疾病,作为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其预后差,存活率低。

肝硬化肝肾综合征型急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 宋廷雪

肝硬化肝肾综合征型急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 宋廷雪
1 0 ] y a l 等[ 对比特利加压素、 安慰剂分别联合白蛋白治
㊀㊀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出现少尿和水钠潴留, 且需使 用利尿 剂 以 增 加 尿 量, 故 收 集 到 的 尿 量 并 不 准 确。 I C A的 A K I 诊断标准对尿量未作出明确要求。肝硬
8 ] C r 常维持在稳定水平 [ , 故I C A的 A K I 诊断 化患者 S
K e yw o r d s : l i v e c i r r h o s i s ;h e p a t o r e n a l s y n d r o m e ;d i a g n o s i s ;t h e r a p y ;r e v i e w
㊀㊀在中国, 急性肾损伤( a c u t ek i d n e yi n j u r y , A K I ) 诊 断常被延误 倍
3 ] 持肾脏血流灌注 [ , 治疗 H R S-A K I 。常用血管收缩
剂包括特利加压素、 米多君、 奥曲肽、 多巴胺和去甲肾 上腺素。 3 . 1 ㊀特利加压素㊀特利加压素是一种抗利尿激素的 衍生物, 通过作用于 V 1受体加强血管收缩, 增加内脏 血管阻力而使血流重新分布, 进而增加肾脏灌注, 改 善肾功能。肝硬化患者血浆白蛋白减少, 应用白蛋白 主要在于提高胶体渗透压, 以改善血流动力学。 S a n
[ 2 ] [ 1 ]
于肝硬化所导致的肾功能性病变, 故未列入本文的讨 论范畴。 1 ㊀肝硬化 A K I 定义 国际腹水俱乐部( I C A ) 于2 0 1 5年对肝硬化 A K I
7 ] 作出了定义 [ : 4 8h内 S C r 水平增长超过 0 . 3m g / d l
, 每延误 1 2h , 其住院病死率增加 2 . 7

特利加压素在7种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特利加压素在7种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特利加压素在7种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应用1.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指导声明1 推荐特利加压素用于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其最常见的病因。

特利加压素已被推荐用于肝硬化伴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药物治疗。

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和美国肝病学会指南推荐,特利加压素的常用剂量为2 mg/次,每4 h 1次,静脉注射,持续2~5 d。

有研究表明,持续静脉输注特利加压素可以使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更加平稳,防止用药间期门静脉压力反弹,提高治疗成功率。

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情况,推荐首次剂量为4 h内1~2 mg,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需>1 min)或静脉持续输注;维持剂量为1~2 mg/次,每6 h 1次,静脉持续输注,持续3~5 d,可根据出血严重情况和患者状态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长,一般用药时长≤5 d,每日最大剂量≤150 μg/kg。

指导声明2 对于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若怀疑出血来源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则可在内镜检查前考虑使用特利加压素。

肝硬化患者中,一部分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为非静脉曲张性,包括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性疾病等。

内镜检查是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重要手段。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并非所有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都接受了急诊内镜检查,尤其是在一些缺少内镜设备和(或)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的基层医院。

真实世界研究也显示,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60%~80%接受了内镜检查。

因此,仍有一部分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未能明确。

虽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一线治疗药物为高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但考虑到肝硬化患者的急性消化道出血60%以上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所致,故临床医师在接诊尚未明确病因的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时也常立即予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在内镜检查后再调整治疗方案。

肝肾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肝肾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ChineseHepatology,Jan.2020,Vol.25,No.1·综 述·肝肾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张军昌 牟劲松 林芳 陈素红 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重症医学中心通信作者:牟劲松,Email:Jinsongmu@126.com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是发生在重症肝病如肝硬化合并腹水、急性肝衰竭和酒精性肝炎患者中以肾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1]。

目前治疗HRS的主要药物是血管收缩剂如特利加压素和人血白蛋白,其治疗有效率仅为40%~50%,而且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有50%可能会复发。

所有HRS患者在没有禁忌证时都应考虑首选行肝移植手术[2]。

HRS是临床诊断,其定义根据最近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标准进行了更新并且使用生物标志物来帮助鉴别诊断。

关于对HRS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HRS诊断的准确性及探求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一、HRS流行病学Fede等学者研究报道,大约有20%肝硬化合并腹水而且对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有可能发展为HRS[3]。

Ginès等学者研究,229例肝硬化患者中,在一年内有18%患者发展为HRS,在确诊后的5年内上升到39%[4]。

Wong等学者研究报道,HRS发病率随着肝脏疾病进展而增加,在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中其发病率为48%[5]。

尽管文献数据存在差异,但近年来肝肾综合征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对其病理生理学和临床治疗办法的更好理解[6]。

二、HRS诊断目前最新的诊断标准是国际腹水俱乐部(theInternationalClubofAscites,ICA)制定的,肝硬化HRS AKI诊断标准具体如下[7]:①肝硬化和腹水诊断明确;②符合ICA AKI诊断标准;③停用利尿剂并输注白蛋白(1g/kg)两天无效;④无休克;⑤目前或近期未使用肾毒性药物;⑥无蛋白尿(尿蛋白≤500mg/d)、无微量血尿(≤50红细胞/高倍视野),肾脏超声检查正常。

【共识意见】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

【共识意见】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

【共识意见】辨证论治:肝硬化腹⽔肝硬化腹⽔是⼀种常见的慢性进⾏性、弥漫性肝病终末期阶段的并发症,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吸⾍病等引起。

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50 ml)时称为腹⽔。

中国武汉地区的年均肝硬化住院率为23/10万,年死亡率8.5/10万。

腹⽔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占住院肝硬化患者的67.3%;约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内会出现腹⽔,有腹⽔的患者预后差,肝硬化腹⽔患者1年后病死率为15%,5年病死率可⾼达44%。

中医药治疗对促进腹⽔消退、预防腹⽔复发等⽅⾯具有重要作⽤。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2年公布了《肝硬化腹⽔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

随着肝硬化腹⽔中医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对该诊疗共识意见进⾏更新,以满⾜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需要。

辨证论治⽓滞⽔停证治法:疏肝理⽓,⾏⽔散满。

主⽅: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胃苓汤(《普济⽅》)。

药物:柴胡、枳壳、芍药、⽢草、⾹附、川芎、茯苓、苍术、陈⽪、⽩术、官桂、厚朴、泽泻、猪苓、⽣姜、⼤枣。

加减:腹胀明显者,加⼤腹⽪、莱菔⼦、⽊⾹;两胁胀满疼痛者,加郁⾦、延胡索、苏⽊。

脾虚⽔停证治法:温中健脾,⾏⽓利⽔。

主⽅:四君⼦汤(《太平惠民和剂局⽅》)合实脾饮(《济⽣⽅》)。

药物:⼈参、⽩术、茯苓、炙⽢草、附⼦、⼲姜、厚朴、⽊⾹、草果、槟榔、⽊⽠、⽣姜、⼤枣。

加减:湿浊中阻,恶⼼呕吐者,加陈⽪、⽵茹;肢体沉困,⼩便短少者,加车前⼦、泽泻。

湿热⽔停证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

主⽅:中消分满丸(《兰室秘藏》)合茵陈蒿汤(《伤寒论》)。

药物:厚朴、枳实、黄芩、黄连、知母、法半夏、陈⽪、茯苓、猪苓、泽泻、砂仁、⼲姜、姜黄、⼈参、⽩术、⽢草。

加减:⼩便⾚涩不利者,加滑⽯、通草;下肢浮肿明显者,加车前草、⾚⼩⾖。

⾎瘀⽔停证治法:活⾎化瘀,⾏⽓利⽔。

主⽅:调营饮(《证治准绳》)或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急性肾损伤的肾功能的检测评估新进展

急性肾损伤的肾功能的检测评估新进展

急性肾损伤的肾功能的检测评估新进展作者:朱峰王智峰李峻岭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9期【摘要】随着对急性肾损伤认识的不断深化,如何早期评定肾脏功能,相关检测方法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从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等目前流行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性概述,希冀为急性肾损伤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急性肾损伤是一个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使两肾排泄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到数周)迅速减退,肾小球滤过功能短期内迅速下降,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急性尿毒症症状。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直接指标,是肾功能分期的主要依据,准确的检测和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对于急性肾衰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随访观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GFR不能直接测定,但可以通过测定某种滤过标志物的滤过率得到。

其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前者包括菊粉、同位素标记物,后者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及低分子量蛋白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ystatin C、α1-MG、-MG等,但小分子蛋白质被肾小球滤过后,将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解代谢,只能测血清浓度来反映小球滤过功能,而不能测其血浆清除率。

1 菊粉清除率Homer Smith于1938年提出用菊粉清除率(Cin)检测GFR。

菊粉为从植物块茎中提取的不带电荷的果糖聚合物,分子量5200 d。

其清除只从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或排泌,体内不能合成也不能分解。

2 BUN、Cr及其清除率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反映肾功能指标。

Ccr经典测定法:素食3 d 后,收集24 h全部尿液,在收集尿液结束时取血,测血、尿肌酐定量,按Ucr*V/Pcr公式计算Ccr,并根据体表面积校正[1]。

采取测清晨空腹血及取血前后共4 h全部尿进行Ccr测定以减小上述误差。

目前提出了大量用血肌酐计算GFR和肌酐清除率的方程,如Cockroft-Gault和MDRD公式,但其应用的前提要求机体处于稳态,并能够估算肌酐的平均生成量,如果GFR是快速变化的,那么这样的估算就是不可靠的。

2015肝硬化腹水知识讲座解析

2015肝硬化腹水知识讲座解析



限钠

限制钠盐可以减少利尿剂用量,更快缓解腹水,缩短住院 时间。饮食钠盐应限制在90mmol/d(5.2g盐)。

一些药物,尤其是泡腾片,钠含量较高。静脉应用的抗生 素通常每克含2.1-3.6mmol钠,环丙沙星每200ml(400mg) 含30mmol钠。 原则上腹水患者避免输入含钠盐的液体,但有些情况,如 肝肾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伴严重低钠血症时,应当输入晶 体液和胶体液进行扩容。对肝肾综合征患者,国际腹水协 会推荐输入正常钠盐。
利尿治疗中低钠血症的处理
低钠血症:<135mmol/l
血钠>125mmol/l 血钠≤125mmol/l
血钠>125mmol/l

腹水患者若血钠>125mmol/l,不必限水,可 安全使用利尿剂,只要肾功能没有明显恶化。
血钠≤125mmol/l
中度低钠血症(血钠121-125mmol/l)有争议。 英国的意见是,一旦血钠≤125mmol/l,应停用利尿剂并继 续观察。本领域的共识是血钠≤120mmol/l是必须停用利尿 剂。 如果血肌酐明显升高或血肌酐>150μmmol/l,建议扩容。 琥珀明胶(Gelofusine)、聚明胶肽(Haemaccel)、4.5% 的白蛋白溶液,含有和生理盐水相同的钠浓度。 扩容会加重水钠潴留,但正常肾功能伴有腹水比肾衰好。
腹穿步骤


腹穿要严格无菌,穿刺套管应多孔以防止肠管阻 塞。 通常采用Z型轨道穿入,即垂直穿入皮肤后斜进针, 再垂直穿透腹膜,以保证皮肤和腹膜的穿刺孔不 重叠,防止渗漏。 腹穿后如有渗漏,应反向卧位2h,穿刺点周围缝 合(最好荷包缝线)。
腹水检查



中性粒细胞计数 SBP 培养 蛋白 SA-AG 淀粉酶 细胞学

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处理-34页精选文档

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处理-34页精选文档

EASL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处理欧洲肝脏研究学会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其病程中,约6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10年内发生腹水[1]。

腹水仅在门脉高压形成时才会出现[2],主要与无法排泄适量的钠进入尿液有关,从而导致正钠平衡。

大量证据表明,肝硬化患者肾钠潴留继发于内脏动脉血管舒张,随动脉和心肺容量受体激活导致有效动脉血容量下降,以及血管收缩神经和钠潴留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稳态激活。

肾钠潴留引起细胞外液体量增加以及腹水和水肿的形成[3-5]。

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与不良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受损有关[6,7]。

因此,腹水的患者一般应考虑转诊行肝移植。

由于成功的治疗可以改善转归和症状,处理肝硬化患者的腹水就有明确的理由。

在2019—2009年期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理事会选择的一个专家小组举行了若干次会议,讨论并撰写了这些指南。

指南根据从PubMed检索到的已发表研究文献而撰写。

指南中提及的证据和推荐意见按照GRADE系统(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进行分级。

表1;证据质量和建议 (改编自GRADE系统)注释证据质量高(A)进一步研究不可能改变我们在疗效评估中的信心中(B)进一步研究可能对我们在疗效评估中的信心有重要影响,并且可改变评估低或非常低(C)进一步研究非常可能对我们在疗效评估中的信心有重要影响,并且可能改变评估,任何疗效评估都是不确定的分级建议强(1)影响推荐强度的因素包括:证据质量、推测的患者重要转归,和费用弱(2)意愿和价值观具有可变性,或更多的不确定性,更可能的弱的推荐。

推荐强度不确定,高费用或资源消耗证据强度分为3种水平:A,高;B,中;C,低质量证据,同时推荐意见分为2种:强与弱(见表1)。

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这些推荐意见则基于文献中和写作委员会中专家们的共识意见无并发症的腹水腹水患者的评估大约75%的西欧或美国腹水患者有肝硬化这一基础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帅, 等. 2 0 1 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共识建议: 1 9
准值得探讨。由于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尿量采集的不准确性, S C r 的动态变化则成为诊断 A K I 的关键。对肝硬化患者来说, 以上这些新标准和常规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 ( 1 ) S C r 的绝对 值增加受到重视;( 2 ) 放弃了 S C r .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 ≥1 3 ) 以相对较长时间段 S C r 变化为基础建立 这一临界值标准; ( 了新的 A K I 分期系统, 并将此时间段设定为 7d , 从而能够评 估A K I 分期的进展( 改良自 A K I N标准) 和恢复( 表1 ) 。对于 大样本的肝硬化住院患者( 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垂危患 者) , A K I N标准已成为其病死率的良好预测因子。最近研究 K I N标准 发现, 对于收住普通病房的肝硬化患者, 如果依据 A 确诊 A K I , 其病死率显著升高。并且, 患者 A K I 分期的进展( 如 从 1期到 2期或 2期到 3期) 与其病死率增加密切相关。2 0 1 1 年I C A建议, 比较 A K I 常规标准和新标准对肝硬化患者预后 判断的准确性对于 A K I 管理系统的建立非常重要。 S C r 临界值 1 .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仍然得到许多 但是, 临床医师的认可。最近两项前瞻性研究发现, S C r 达到临界值 1 .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 对预测 A K I 的进展和肝硬化患者预后 很有价值。因此, S C r .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 成为由最初 A K I ≥1 分期( 采用 A K I N标准开始评估时的 A K I 分期) 进展至较高 A K I 分期( A K I 的最高分期) 的唯一预测因子。这也提示当患者 S C r 处于 A K I 1 期的最高点时, 此临界值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 A K I 1 期的患者可以分成 2组: S C r 峰值未超过 1 . 5m g / d l 组 ( s t a g e 1 - A ) , 其短期病死率与未发生 A K I 的患者接近, 并且其 A K I 常常可以恢复; S C r 峰值超过 1 . 5m g / d l 组( s t a g e 1- B ) , 其 短期病死率高于未发生 A K I 的患者。 A K I 2期和 3期的患者 病死率最高。但是, 这些结果是否适用于所有肝硬化住院患者 仍需进一步研究。就 A K I 1期对住院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而言, K I 的患者, 合并 1期 A K I 最近有学者研究了因细菌感染导致 A 且最终 S C r .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 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比未 ≤1 合并 A K I 的患者要高。另外有研究( 非住院患者) 发现, 尽管 进展期肝硬化患者中大多数的 A K I 发作能够恢复( A K I 分期 下降) , 但随访期间患者 S C r 逐渐并显著升高, 平均动脉压逐渐 K I 的患者相比, 其中期生存率也显著降低。 降低, 与未发生 A K I N标准的应用提示, 即使是 S C r 的轻微升高, 都要 因此, 对A 及早发现并给予尽可能的早期干预。 2 为什么要改变 A K I 的常规诊断标准? 近期一篇关于肝硬化患者并发 A K I 的述评中提出: “ 是否 应该对目前肝硬化合并肾衰竭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作出改变? ” 目前对肝硬化患者合并 A K I 的研究表明, 如果以 S C r 绝对值升 高≥0 . 3m g / d l ( 2 6 . 5μ m o l / L ) 和( 或) 较基线值升高 ≥5 0 %为 标准定义 A K I , 则患者 A K I 的发生与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比率、 住院时间、 住院率、 9 0d 和中期病死率密切相关。在此证据的 基础上, 专家一致同意应该对肾衰竭的概念进行更新, 新标准 应以肝硬化并发 A K I 的K D I G O标准为基础来建立( 表2 ) 。在 关于 A K I 诊断的 I C A新标准中, 已经剔除了尿排出量指标, 原
K e yw o r d s :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 ;k i d n e yf a i l u r e ,a c u t e ;d i a g n o s i s ;g u i d e l i n e s
急性肾衰竭( a c u t ek i d n e yf a i l u r e ,A R F ) 是失代偿期肝硬 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患者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于 1 9 9 6年颁布, 此后又多次进行更新。在这些标准中, A R F被定 义为血清肌酐( S C r ) 升高基线水平的 5 0 % 以上, 并最终升至 1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 以上。然而, 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 衰竭的 S C r 临界值定为 1 .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争议颇多。而 且, 除了Ⅰ型肝肾综合征( h e p a t o r e n a l s y n d r o m e ,H R S ) 以外, 急、 慢性肾衰竭的时限界定也未明确。同时, 非肝硬化患者 A R F的 新标准已被提议并确定, 其命名亦被急性肾损伤( A K I ) 所代替。 K I 近年来, 这些新标准也被部分专家推荐应用于肝硬化患者 A 的诊断。鉴于此, 国际腹水俱乐部(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l u bo f A s c i t e s , I C A ) 于2 0 1 2 年1 1 月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共识会议, 主题即为 确定肝硬化患者 A K I 的新定义。由于专家在此问题的关键点 上意见不一, 他们通过在线或会议等方式讨论了 2 年之久。 本文介绍了肝硬化患者 A K I 诊断及治疗的最新推荐建议, 此 建议具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 也得到了绝大多数专家的认可。 1 肝硬化患者 A K I 的诊断标准和应用 肾小球滤过率( g l o m e r u l a r f i l t r a t i o nr a t e ,G F R ) 急性显著下 降即为 A K I 。一直以来, S C r 一直是反映 A R F ( 有或无肝硬化) 患者肾功能最实用的生物标志物。但是, 由于受体质量、 种族、 年龄及性别等因素影响, S C r 作为肾功能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 具有许多局限性。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 S C r 的应用还受到下 列因素的影响: ( 1 ) 由于患者的肌肉萎缩, 导致肌酸来源的肌 酐生成减少; ( 2 ) 肾小管分泌肌酐的功能增强;( 3 ) 肝硬化患 C r 被稀释; ( 4 )胆红素的升高对肌 者容量分布的增加可能使 S 酐的含量测定造成影响。因此, 依据 S C r 水平可能会对肝硬化 患者的 G F R或肾功能估计过高。同时, 把S C r 1 . 5m g / d l ( 1 3 3 m o l / L )作为肝硬化 A K I 的固定临界值值得商榷, 其中涉及 μ 首先是 S C r 值1 .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 以下 2个关键性问题: 通常表示 G F R明显下降( 低至 3 0m l / m i n ) ; 另外, 此固定临界值并 未考虑到过去数天或数周 S C r 的动态变化情况, 而区分急性和慢 C r 值不足以确诊 性肾损伤需要了解这些情况。由于采用单一的 S A K I , 其动态标准确定为 S C r 急性升高并超过基线水平的 5 0 %, 并 最终≥1 . 5m g / d l ( 1 3 3μ m o l / L ) 。此标准在几项关于肝硬化患者 ) 。根据此标准诊断的 A K I 已成为肝硬 的临床研究中被采用( 表1 化住院患者病死率的有效预测因子。近年来, 上述标准已被推荐 R F ( 目前称作 A K I ) 的诊断。特别是两个独 用于非肝硬化患者 A 立的研究团队分别发布了意见一致的 A K I 定义: 急性透析质量倡 议工作组( a c u t e d i a l y s i s q u a l i t y i n i t i a t i v e g r o u p , A D Q I ) 颁布的肾功 r i s k ,i n j u r y ,f a i l u r e ,l o s s 能风险、 损伤、 衰竭、 丧失及终末期肾病( o f r e n a l f u n c t i o na n de n d - s t a g e r e n a l d i s e a s e ,R I F L E ) 标准; 急性肾 损伤网络( a c u t e k i d n e y i n j u r y n e t w o r k , A K I N ) 工作组颁布的 A K I N 标准( 表1 ) 。新近有专家建议, 将A K I N标准的部分内容[ 4 8h 内 S C r 升高 0 . 3m g / d l ( 2 6 . 5μ m o l / L ) 或升高≥基线值 5 0 %, 并且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5 . 0 7 . 0 0 5 收稿日期: 2 0 1 5- 0 5- 2 6 ; 修回日期: 2 0 1 5- 0 5- 3 0 。 作者简介: 王帅( 1 9 7 3- ) , 男,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慢性肝病的防 治研究。
- 1 - 1 尿量 < 0 . 5m l ·k g ·h 达 6h以上] 和R I F L E标准的一部
分( S C r 7d 内升高 ≥ 基线值 5 0 % 或者 G F R下降 > 2 5 %, 并且
- 1 - 1 0 . 5m l ·k g ·h 达 6h以上) 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了 尿量 <
关键词: 肝硬化; 肾功能衰竭, 急性; 诊断; 指南 中图分类号: R 5 7 5 . 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5 ) 0 7- 1 0 1 8- 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