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民俗文化与文化保留

合集下载

佛山的文化简介

佛山的文化简介

佛山的文化简介
佛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其兴盛之地。

佛山的城市精神是崇文尚武,这一精神在咏春、龙舟及舞狮等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运动在全球都享有盛誉。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此外,陶瓷、剪纸、秋色等传统文化也在此地得以发扬光大。

被誉为“艺术之乡”的佛山,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精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佛山是岭南武术的重要发源地。

明朝初期,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到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

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

此外,著名的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也在佛山。

由于对武术的贡献,2004年,佛山被授予了“武术之城”的称号。

综上,佛山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特色,赢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术之城”、“粤剧之乡”等多个荣誉称号。

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佛山的文化传承有哪些)

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佛山的文化传承有哪些)

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佛山的文化传承有哪些)今天给各位分享佛山十大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佛山的文化传承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佛山历史文化2、佛山民间艺术有哪些?3、佛山传统文化4、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5、佛山春节习俗的习俗特色佛山历史文化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

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

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

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

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

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

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

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

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

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

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

佛山乡土人情

佛山乡土人情

佛山乡土人情一、地理位置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通肇庆,南连江门、中山,北接清远,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佛山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佛山市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

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新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

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二、名称由来佛山古称季华乡。

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

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

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

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

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

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来。

后来,世人传诵着这样一句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三、人文特色1、佛山新八景: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2、康有为故居:康有为故居在南海丹灶镇银河乡苏村,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西樵山人,人称康南海先生。

佛山的风土人情

佛山的风土人情

佛山的风土人情
佛山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

以下是一些关于佛山的风土人情的描述:
1. 美食文化:佛山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

当地的传统烹饪技艺悠久,以烧腊、点心和小吃为特色。

例如,佛山的叉烧、烧鹅和水晶包子等都备受赞誉。

此外,佛山还有许多传统茶楼,人们可以在那里品尝到正宗的广东茶文化。

2. 传统手工艺:佛山自古以来就以制作工艺品而闻名。

陶瓷、瓷器和木雕是佛山的传统手工艺品,代表了当地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游客可以参观陶瓷和瓷器工坊,了解制作过程并购买精美的艺术品。

3. 南方武术:佛山是南方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尤以南拳和佛山南少林寺著名。

南拳注重内外兼修,追求技击的柔中带刚和气质的和谐。

在佛山,你可以找到一些武馆和学校,提供南拳的培训和表演。

4. 慢生活态度:佛山人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态度,强调慢节奏、享受当下。

他们注重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喜欢在公园或广场上聚会、唱歌、跳舞,体验休闲的生活方式。

5. 岭南建筑风格:佛山的建筑风格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以其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而著名。

岭南建筑注重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装饰,以及对阳光、空气和自然环境的利用。

游客可以参观一些古老的府邸和宗祠,欣赏岭南建筑的精美细节。

总的来说,佛山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人情味道的城市。

它的美食、手工艺、武术、慢生活态度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佛山独特的风土人情。

如果你有机会到佛山,不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2023年佛山市非物质遗产名录

2023年佛山市非物质遗产名录

2023年佛山市非物质遗产名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形式,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成为了当地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城市之一,佛山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不断挖掘和保护着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

2023年,佛山市公布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众多具有代表性和文化价值的项目。

以下将从不同的方面为大家介绍这些非遗项目。

一、传统表演类1. 黄飞鸿醒狮:“黄飞鸿醒狮”是佛山市的一种传统庆典活动,通过醒狮表演,传达着对新一年的祝福和美好祈愿。

这一项目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传承历史,成为了佛山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2. 佛山木偶戏:“佛山木偶戏”作为一种地方特色戏曲表演形式,以其丰富的戏剧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手工艺类1. 佛山南风古灶:“佛山南风古灶”是佛山市传统手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融合了佛山地区的建筑、雕刻、雕塑等多种工艺特色,成为了佛山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 佛山陶瓷:陶瓷制作的传统技艺在佛山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大亮点。

三、传统节庆类1.盐街年货市场:每年春节期间,佛山市都会举办盐街年货市场,这一市场是佛山当地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和选购年货,成为了佛山市年味十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千年古镇南风古灶镇冬至庙会:冬至庙会是佛山市南风古灶镇的一项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感受传统节庆的魅力,在这一节庆活动中,人们可以品尝传统美食、观赏民间表演、体验传统手工艺等。

四、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佛山农耕文化:佛山农耕文化作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几近完整地保存了当地古老的耕作方式、种植文化和民间传统农耕技艺,这一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为佛山地区的农耕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广东佛山当地的婚嫁风俗

广东佛山当地的婚嫁风俗

广东佛山当地的婚嫁风俗广东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南海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独特的城市。

婚嫁习俗作为传承千年的地方文化,成为了广东佛山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婚夫妇的婚礼庆典也在不断变化,但古老的传统仍然被悉心保留和传承,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佛山婚嫁文化。

以下是关于广东佛山婚嫁风俗的详细介绍:1.婚礼筹备阶段在传统当地,婚礼准备通常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期间新娘家庭需要准备相当多的工作,包括:-选定日期:选择吉日吉时,通常需要请专门的人士进行卜算。

-订婚:男方拜见女方父母,并送上订婚金。

-嫁妆准备:新娘需要准备一些礼节品,如灯笼、盆栽、姜汁糖等。

此外,还要准备起居用品、家具等嫁妆。

2.婚礼当天传统佛山婚礼有“三朝大拜天、六和齐奏乐、七步成花轿、八仙迎贵宾”的神仙钦点仪式,由此可见仪式之盛大。

以下是婚礼当天的具体内容:-新娘出门:踩着红地毯出门,揭开门锁,抛下锁匙,表达了离开父母家要迎接新生活的决心与信心。

-三朝大拜天:三种面点放在天坛上祭拜,表示对天地神灵之虔诚敬意。

-亲戚敬茶:新婚夫妇向前辈亲友敬茶,以表达崇敬之意并请得吉祥一生。

-迎亲:新郎到新娘家中接亲。

-花轿:新郎新娘在花轿中完成七步成婚的仪式。

-敬酒:男女双方家庭围坐一起,通过敬酒联谊,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出嫁:新娘乘花轿,随夫君回婆家,完成婚礼仪式。

3.婚礼习俗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佛山婚礼习俗逐渐在演变,新加入了一些新元素。

比如,在现代佛山婚礼上,婚礼筹备时间通常缩短到两三个月,甚至仅需数天。

此外,传统的花轿换成了豪华车队;婚礼场合则从传统的家中举办转移到了拥有化妆造型和专业摄像设备的婚宴酒店。

然而,古老的传统依然被保留和传承,比如三朝大拜天、六和齐奏乐等传统元素,仍然是佛山婚礼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总的来说,佛山婚嫁风俗是佛山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有现代元素的不断加入,传统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仍然得以保存。

佛山三水人文风情介绍

佛山三水人文风情介绍

佛山三水人文风情介绍
佛山三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风情的地方。

三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首先,三水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这里的饮食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原汁原味的风味。

在三水,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传统粤菜,如烧鹅、腊味、糖水等。

同时,这里还有许多特色的地方菜,如山水豆腐、三水黑叉烧等,每一道菜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其次,三水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有名的。

这里的舞狮、舞龙、粤剧等民间艺术表演活动非常丰富,经常有各种演出在三水的街头巷尾举行。

这些表演活动不仅展示了三水人民的才艺和热情,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三水还有着独特的建筑文化。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这些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充满了岭南建筑的特色和韵味。

这些古建筑和传统民居不仅是三水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风景线。

最后,三水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这里的传统节日和习俗非常多,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活动。

在三水,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氛围。

总之,佛山三水是一个充满人文风情的地方。

这里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都为这个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如果你想体验岭南的风情和传统文化,那么三水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1、[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走通济桥——“行通济”的风俗习惯。

每年元宵节至正月十六,市民都到这里步行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使这一风俗与慈善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齐心向善”的良好风气。

后有“正月十六行通济,行过通济无‘闭翳’(方言,无烦恼)”的传言。

2、[佛山祖庙北帝诞]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为佛山祖庙北帝神诞,在诞期不仅要建醮贺诞,而且还举办各种祀神庆典活动。

改革开放后,民间自发恢复起北帝诞活动,并呈现出一年比一年兴旺的景象。

北帝诞作为佛山最大的群体性祭祀和娱乐活动,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极力表现北帝诞生时“繁华鼎盛”的宗教性和辐射海内外的广泛影响力,是海内外佛山人认同的精神维系。

从2000年起,佛山每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日,祖庙都会举办庙会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

3、[佛山秋色]“佛山秋色”是佛山独有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

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表现形式分为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

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通过游行的形式来展出,并表演各种节目助兴,让群众观赏评议。

年复一年,技艺越来越高超,规模越来越大。

工艺品精巧绝伦,节目丰富多彩。

欢迎大家到佛山来,你会在艺术中感受佛山,在佛山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4、 [佛山舞龙]
5、[龙舟竞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的民俗文化与文化保留
11食品钟韵媚
在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屹立着一座古老的城市,佛山。

而我,就是这座城市孕育出来的孩子。

佛山是怎么来的呢?据了解佛山本来叫季华乡,在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

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

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寺,供奉三尊铜佛。

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作为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佛山有着属于它的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民俗虽然有些渐行渐远,但是,只要你有心去挖掘,在佛山的每个角落里总会找到属于佛山人的故事。

佛山是著名的“艺术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是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的圣地,技术精致的佛山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素负盛名。

一切的文化从艺术开始,佛山的民间工艺渊远流长,分别有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

首先,剪纸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

其主要用途是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装饰、刺绣雕刻图样、产品商标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的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时至今天,剪纸在佛山的大街小巷中可能已经见不到身影了,也有很多人家在过年的时候大多没有挂剪纸的习惯了,可是佛山有一些中学却始终保留着剪纸这个课程,虽然说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剪纸高手,但是却给了我们佛山人一个传承和学习传统剪纸的机会,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教育史做得很好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趋势上,我认为地方政府还是需要加大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指导。

其次,木板年画也是佛山的一大传统民俗工艺,是一种通过对神的美化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寄托和祝愿。

但是木板年画并没有像剪纸那样作为一个传承和保护的对象,曾经一度因为没有人愿意学习继承而差点消失,佛山的冯氏木板年画颇为出名,他们的手工艺创作者也是同为传承这个问题而头疼不已,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对这种不起眼的民俗加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不要等到有一天这门技艺消失的时候才来惋惜我们曾经拥有过得传统。

讲到粤剧,这是我们佛山人不得不骄傲的一件事情,在佛山的任何一个公园或者稍大一点的娱乐公众场所,你或许会听到一群粤剧爱好者在张罗起鼓地唱起他们最爱的粤剧。

佛山,也是粤剧发源地之一,在禅城区兆祥路兆祥公园就修葺了一座粤剧博物馆,开馆当天,乃至全世界的粤剧爱好者来到这里一起参加我爱粤剧文化的这个盛大活动,我也是参与其中的一员,虽然我们是年轻的一代,虽然我们并没有认为粤剧是那样的动听,但是我们能从粤剧的音韵了听出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历史。

在佛山,粤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曲种,也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今天,同样也有很多家长从小培养他们的孩子学习粤剧,只要我们都热爱自己的本土文化,我们的文化就可以新和继承。

佛山,听起这座城市的名字,我们的班主任第一反应就是问我:“你会打拳么?”佛山作为一个武术之乡,能被这么多人认知,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

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武术,除了他应该有的功能以外,他也属于一种内在的民俗文化,表现在人们练习武术的时候注重武术的精神,刚健有为和侠,注重德的培养,也是为什么佛山人有着一种慈祥和爱的心来对待事物。

现今,
世界各地的很多朋友都因为佛山的武术慕名而来,而我们对于名人的故居,武术的文化还是保存得相当不错,在祖庙里就建起了叶问宗师的博物馆。

其实佛山还有很多很多的民俗,这里就难以一一列举出来,石湾的陶瓷,佛山的舞狮都是举世闻名的,但是因为这些的保存都比较好,所以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最后,唯佛山独有的一个盛大的风俗习惯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有“行通济”的习惯,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

佛山人认为“行通济,无弊矣”(用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济无忧愁)。

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期待来年能够心想事成,每一年,走通济的人会超过20万人以上,当天的晚上,几乎万人空巷,一条街都是闪烁着人们的各种风车,听说,走通济这个习俗一定要走够三年才会开始转运,所以如果你第一年走并没有转到什么好运就要继续坚持,直到三年以上,所以渐渐地,这也就成为了一个老习惯,凡是有走通济这个习惯的佛山人就会一直走下去,从不间断。

上面介绍完佛山的一些民俗习惯和传统,接下来,我想要介绍的就是佛山的传统建筑了。

佛山的传统建筑是以“群”的方式坐落在一个片区里,但是由于城市的各种改造,我们的早期建筑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被拆除了。

其中,在东华里片区的改造曾经一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街内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招氏宗祠”、“招雨田祠”、“敬儒堂”等建筑。

街之后段多是三间两廊住宅,两旁各有小巷四条,镬耳式的封火墙连绵起伏。

但是今天我们打着改造的旗号,把很多属于历史的建筑都拆毁了,虽然我们建设的商业街会按照原来的风格保存下来,可是我认为已经没有了历史沧桑的味道,你很难想象那种似乎有着历史味道的仿真建筑,在红砖绿瓦之间你已经闻不到细缝里夹杂着青苔的那股腥味,小巷里你不会再看见老人们拿着大葵扇在家里的前庭歇凉的闲情逸致,取而代之,是现代化的商品加上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我们只是为其铺上一层所谓历史名街的外套,当历史的建筑混进了现代的味道,那就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感觉。

原有的沧桑是不能被复制的,原有的故事或许随着他们的消失而消失。

所以作为一个佛山人,我们对此都十分的不满,我们认为一个城市文化的根都被拆掉了,我们的文化你还会期待它新鲜靓丽多久呢?因此,我强烈地建议,停止拆迁有价值的老房屋,还我们一个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
归根到底,民俗文化虽然看上去是虚无的,但是如果得不到重视,却很有可能会消失,作为一个家乡人,谁都热爱属于自己的本土文化,我们都应该为继承和保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也一样,必须要发挥到他应该有的职能,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只有城市钢筋水泥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