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究法

合集下载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详细内容: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

一、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1. 文献的概念文献的现代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 文献的种类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1)零次文献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也可视为第一手文献(primary documents),这类教育研究文献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纪录。

(2)一次文献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3)二次文献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4)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此类文献不同于一次文献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献的客观报导性,但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

二、文献法的概念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对现状的研究,不可能全部通过观察与调查,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内容分析中的抽样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 首先是名称的抽样。例如,从所有报纸中抽取若 干种报纸,从所有杂志中抽取若十种杂志,从所 有的电视台小抽取若干个电视台等。在进行名称 抽样时,经常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而常用的分 层标准有:(1)地域分布:(2)受众类型:(3)编辑 方向:(4)重要性或规模;(5)播发时间。当然, 有时名称的抽样采用的是目的抽样,而非随机抽 样。其次是期号的抽样,即从期刊或报纸的所有 期号中抽取若干期号,或从电视台所有时段中抽 取不同的时段,或是从所有栏目中抽取不同的栏 目等。最后是内容的抽样,即从所抽中的期号、 时段或栏目中抽取所分析的内容。
2.图书馆查询:去校图书室还是需要去更大 一些的图书馆查找(查找的范围由近及远 逐渐扩大) 3.向老师或相关专家咨询,由他们给出建议 查找的书目
收集和占有文献资料阶段
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有一定的阅读方法: 精读、泛读 浏览
有一定的记录方法: 写批语、做记号、做摘录、 写提要、做札记、写综述 等
3、文献研究法的特点
优点 可研究无法接触的对象 无反应性
优点
研究费用低
保险系数相对较大
缺点:
1 倾向性常常会使文献部分 偏离其描述和反映的事实 选择性常常使得研究对象 的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信息的有限性并且 有些 资料难以获得
2
3
4、文献研究的适用范围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来使用, 同时也是任何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研 究方法或必要阶段,尽管它这时可能只是 作为一种辅助的研究方法来使用。 文献研究有两种情形:
一、文献研究法概述
1、什么是文献研究?
定义: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 理,最后得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 方法。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 • • • 1.确定检索的问题和范围 2.选择数据库 3.确定关键词 4.从已经查阅到的文献资料后面的参考文献 中获得信息,进一步查找文献。 • 5.如果需要,可进一步扩大查找范围。
数据库的选择:一般通过学校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检索。 常用的数据库有: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硕博士论文全文 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查找外文资料一般步骤:进入外网 查阅的数据库 找到“教育索引” 进入授权或允许
文献检索的方法:
• 1. 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是文 献检索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 2. 追溯法
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工具,而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 列的参考文献,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引文”的一种最简便的扩大情 报来源的方法。它还可以从查到的“引文”中再追溯查找“引文”, 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越来越多的内容相关文 献。
三、文献研究法的特点
• 优点: 研究资料的抗干扰性;相对低廉性;研究对象 的间接性;时间跨度的拓展性。 • 缺点: 许多文献的质量难以保证;有些资料不易获得; 存在抽样偏差;由于缺乏标准格式因而难以编录 和分析。
四、文献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全面正确地掌握研究问题 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 定研究方向和课题。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 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文献 帮助我们了解国内外最新 研究成果、技术和方法。 3.避免重复。 表1 不同学科项目研究活动 所用时间的比例(%)
综述的特点
•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 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 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 •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 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 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文献资料研究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

政策制定
政策背景研究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对相关 领域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等进 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文献资料研 究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全面了 解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历史,为制 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国际经验借鉴
通过查阅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 政策文献,可以了解其在相关领 域的政策实践和经验教训,为我 国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历史借鉴,避免重蹈覆辙。
06 文献资料研究法的未来发展
CHAPTER
数字化与网络化
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资料将更 多地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方便存储、 检索和分享。数字化文献资料将提高 研究效率,减少纸质资料的浪费。
网络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献资料更加容易 获取和传播。研究者可以通过网络获 取全球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加强国际 学术交流与合作。
状和发展趋势。
客观性
由于文献资料是已经存在的信息,研 究者可以从中获取客观的数据和事实。
局限性
文献资料可能存在主观性和偏见,因 此研究者需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批判性 的分析和评价。
02 文献资料研究法的应用范围Fra bibliotekCHAPTER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文献资料研究法是学术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深入探究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发展历程和趋势。通过查阅和分 析文献资料,研究者可以系统地梳理相关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启示。
市场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制定案例
总结词
文献资料研究法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历 史经验。
详细描述
政策制定案例中,政府机构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学术研究、实践经验 等文献资料,了解政策背景、目标、实施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政府机构 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效率。文献资料研究法还

文献研究法定义

文献研究法定义

文献研究法定义引言:文献研究法是一种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文献的方法论。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领域的文献,以获取对研究问题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在各个学科领域,文献研究法都是开展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深入研究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本文将对文献研究法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定义、特点、应用范围和操作步骤等。

一、文献研究法的定义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研究领域的书籍、期刊、论文、报告、文集、专著等各种文献材料,从中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评价、综合和归纳总结,得出有关研究问题的结论和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可以成为开展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文献研究法的特点1. 综合性:文献研究法可以收集和综合各类文献材料,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2. 系统性:文献研究法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操作,使研究结果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灵活性:文献研究法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文献策略和方法,灵活调整研究过程和结果。

4. 实用性:文献研究法可以为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为学术界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三、文献研究法的应用范围文献研究法在各个学科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研究:文献研究法可以帮助学者了解并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研究动向,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科学发展:文献研究法可以对特定领域内的科学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发展方向和优化方案。

3. 政策制定:文献研究法可以对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和意见。

4. 业务实践:文献研究法可以从文献中获取实践经验和案例,为业务实践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文献研究法的操作步骤文献研究法的操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的文献搜集和分析提供方向。

文献法和文献研究法的区别

文献法和文献研究法的区别

文献法和文献研究法的区别
文献法和文献研究法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文献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通过收集文献材料,识别其中的内容和关系,形成文献资料,最后利用文献资料来探讨、阐释、或论证相关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和推断等研究过程,探讨社会科学现象,搜索、挖掘出社会科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基本原理不同
文献法的基本原理是查阅文献资料,形成文献档案,由此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推断新的观点。

文献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是分析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文献内容,比较文献内容的差异,从而推断出研究结果。

三、研究目的不同
文献法的目的是查阅文献资料,研究事物的发展及变化,加深学者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文献研究法的目的是分析文献资料,搜索和挖掘出有价值的文献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主见,发表新的见解。

四、信息来源不同
文献法的信息来源是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文章、报刊杂志等,
它们都是由其他学者所发表的。

文献研究法的信息来源也是文献资料,但也可以从实地调查、实验观察、视频剪辑和专家访谈等其他方面获取信息。

五、研究方式不同
文献法是静态的,主要是比较表面的文献内容,着重画外在的形象。

文献研究法是动态的,不仅是比较文献内容,而且要用自己的观点去认识和分析文献资料,着重深入的运用文献资料来探究研究问题。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在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中,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方法是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探究,它通过对已存在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展的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不可避免地采用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一、文献的分类文献的分类按信息加工程度分类,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按文献性质分类,分为学术文献和资料性文献;按实物形态分类,分为文字类、音像、网络资料等。

一次文献:包括图书、期刊、论文、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实验报告,是实践的记录与总结,具有原创性。

二次文献:是由一次文献提炼出来的,如目录,索引,文摘等。

在二次文献中,我们不能获得作者的观点,只是为了研究者提供检索的方便,使我们更快地找到所要的东西。

三次文献:是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检索、筛选、综合分析而成的,如综述与述评。

二、如何进行文献研究1.文献综述的特征和意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而专题性的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手段的。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

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

对于具体科研工作而言,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严密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在某种意义上,它起着总结过去、指导提出新课题和推动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作用。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特点-3
3.
继承性和创造性
文献法的运用本身就是一种继承与批判 的过程。文献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比较和借 鉴,通过检索、收集、鉴别以及研究与运用 这一系统化过程,最终实现对某一时代或社 会教育现象的某些特点进行描述的评论,分 析其形成的客观原因;对原有文献加以重新 组合、升华、从而找出事物间的新联系、新 规律、形成新观点、创造出新理论。

文献研究法-案例
国际运动服饰品牌建设特征分析
摘要:本研究以《消费者品牌百科全书》为文献资料, 对其中收录的 12 个国际运动服饰品牌的品牌建设经 验进行分析、概括。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国际运动服 饰品牌的成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较长的品牌创 建历史;能瞄准市场目标, 科学定位品牌;重视产 品研发;注意品牌名字与品牌标识相互统一;重视运 动明 星代言,广告投入,体育营销特别是奥运营销 这一系列市场推广方式;从发达国 家开始进行国际 市场开拓;重视品牌的维护。 关键词:运动服饰;品牌建设;文献分析
[13] 李笑男.耐克的可持续广告—交流构筑品牌关系[J]. 市场观察,2002(7).P52-57 [14]熊彩虹,鲁盛潭.耐克的启示:培养适应变化的战 略思维.江苏商论.2003(5). P65-66 [15]刘兆华.耐克,何以风靡世界.中外鞋 业,2000(2).P85-86 [16]高山.耐克成功始于足下.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5).P40-41 [17]曾江洪,欧阳伟建.腾飞的“李宁”[J].连锁与特 许,2005(8).P34-35 [18]袁可飞,赵剑.打造中国品牌 李宁超越自我—浅议李 宁专业化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 通报,2005(6).P2-4 [19] 黄合水.一五一十成名牌[J].中国名牌,2005 (9).P10-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獻研究法吳統雄一、文獻研究的目的反映科學知識產生的程序。

是一切方法的方法。

是收集資料的第一步,如同站在巨人的肩頭向前看。

建構理論不必都從「凡物皆可燃」開始。

可尋找問題的定位、經驗的基礎、未來進一步研究方向的理由。

言而有據。

表達研究的誠實、誠信與對先行者的尊重。

應該從文獻經驗建構理論;而非事後找文獻湊數。

嚴謹的讀書報告,尌是「學術研究」中單獨「文獻研究」的部分。

沒有文獻研究的著作,可能暗示作者對研究問題沒有深入了解,對研究程序考慮不夠周詳,對可能面臨的阻礙欠缺準備,這樣的作品是很可能不足信賴的。

二、學術文獻與其類型文獻研究的對象應以學術文獻為主。

特定目的或學術文獻不足時,亦可酌用非學術文獻。

所謂「學術文獻」應以追尋「科學知識」為唯一目標。

因此,應表現一定的科學方法與程序,而常具備以下的格式:1.引-索引2.注-注解3.文獻摘要表4.參考書目5.常見的章節結構不過,學術的格式,也有可能「儀式化」,具備學術的格式,不一定有學術的價值-產生了知識或新理論。

但是,不具備學術格式的文獻,則不易產生了知識或新理論。

學術文獻依媒體(出版)的型式,又可分作以下類型:三、文獻研究作法範例內容:整理、歸納、重點說明已確定的知識與未確定的問題,作為未來創新的基礎。

(一)單一文獻: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文獻書目Kerr, Elaine B. & Starr Roxanne Hiltz1982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Status and Evaluation; NY: Academic; ch.1,3,5或[1]Kerr, Elaine B. & Starr Roxanne Hiltz;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Status and Evaluation; NY: Academic; ch.1,3,5 1982摘要電腦中介傳播是一種新型態的媒體活動,可以廣泛應用在各種企業、政府、教育、和「在家上班」的人士中,以獲得各種新聞性、交換性的資訊。

本研究使用「大慧調查(Delphi)」法探討了21項建立與使用電腦中介傳播系統,包括:電傳會議、電子郵遞、以及各種自動化系統的研究。

歸納指出研究電腦中介傳播的關聯因素有4方面:--系統需求;--系統親和性;--對使用者個人與組織的衝擊;--對使用者學習後回饋、與改變的評估。

簡介1、中心概念主要理論:歸納有關「大慧調查(Delphi)」與研究文獻的結論,發現如何建立電腦中介傳播與各種自動化系統,有4項共同的概念性架構:--系統需求必需重視易接觸性、親和性、與互動性;在實際操作方面,則系統的資料編輯能力最為重要。

--在促進使用者的表現能力方面,有兩項最佳的預測變項:原來尌有從事傳播活動的必要;以及使用者組織的良好氣氛。

也有研究認為,使用意願、電腦知識,以及若干人口因素也有影響。

--使用電腦中介傳播與各種自動化系統,對使用者的工作表現與生活品質,都有正面效果。

--未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發展更新的測量工具,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

2、研究方法採用「大慧調查(Delphi)」法與文獻研究法,受訪對象是21項有關電腦中介傳播媒體的領導人,訪問主題是各種自動化系統的使用者研究。

3、主要結論與建議(1)電腦中介傳播媒體的定義:具有以下能力的電腦系統:--電傳資訊;--電傳會議;--電傳檔案;--電傳布告;--文字資料編輯。

(2)系統的設計與需求:--一般電腦系統需求:如易使用性等;--電腦中介傳播系統特殊需求:如文字編輯能力等;--組織需求:作業程序設計等。

(3)影響系統接受與使用:有4項因素:使用者個人;使用者的組織;使用作業;系統本身。

(4)電腦中介傳播系統對個人與組織的衝擊:譬如:具有知識階級者上升;資訊產量快速增加;人生理想變遷;……等,亦即有關「資訊社會」的衝擊。

(5)電腦系統與使用者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使用者調查;--自動化調查﹙亦即線上電腦輔助調查﹚;--參與觀察;--實驗室研究;--以系統本身作為實地觀察準實驗。

未來可發展的新研究方法包括:--使用者操作資料的內容分析;--使用行為電腦自動記錄統計。

(二)綜合文獻對甄試公平認同的態度*一般人對甄詴公帄程度的態度與認知為何?姚霞玲等[2] 對「推薦甄選入學面詴類型與其評量方式」的研究報告,指出大學教授中肯定面詴各種優點的,約有67% ;但同時也有剛好一半50% 的教授擔心面詴會有「人情壓力」,也尌是公帄的問題。

蕭次融等[5] 的「八十四學年度推薦甄選追蹤調查研究」,則發現一個有趣而又矛盾、對比的現象:在高中生方面,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甄選適於採用面詴,但是相信、與不相信面詴會公帄的學生卻各半,甚至後者還略多。

而在已獲甄選入學的推案生方面,也是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甄選適於採用面詴,但是肯定面詴公帄性的學生卻只超過60% ,而超過4分之一的學生認為並不公帄。

在學校的個案研究方面,任建葳等[1]在交通大學發現,已獲甄選入學的推案生,肯定甄詴項目中筆詴公帄性的占絕大多數;但懷疑面詴、資料審查公帄性的達到3分之一,憂慮小論文公帄性的更近2分之一。

郭旭崧[4] 針對陽明大學醫學系推案生所作的研究,也是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甄選適於採用面詴,但是肯定、與否定面詴公帄性的學生又是各占一半的情形。

臺北師範學院的張玉成等[3],沒有區別甄詴的項目,發現推案生同意甄詴能公帄選拔人才的有78.12%,不同意的則為21.87%。

甄詴項目如果全部回歸筆詴,可能失去了甄詴的原意。

然而,以上的資料,卻又綜合說明了:學生、老師都贊成面詴或小論文等的彈性,但也都憂慮其評審的公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個案的研究對象,都是已經獲甄選入學的推案生、成功者,考量未獲入學的受詴者、失敗者,從心理層面預測,懷疑甄詴公帄程度的比例可能更高。

以上是各方面對認同甄詴公帄性的態度。

那麼,各校系在處理公帄的行為到底如何?將是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之一。

[1]任建葳、張鎮華;﹤八十四學年度推薦甄選追蹤調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臺北:大學入學考詴中心;大學入學考詴中心之研究計畫報告; 1996*本研究曾接受大學考詴中心研究補助,特此致謝。

[2]姚霞玲、蕭次融、區雅倫、舒琮慧; ﹤推薦甄選入學面詴類型與其評量方式﹥;臺北:學人; ch.3-5; 1992[3]張玉成、賴慶三;八十四學年度推薦甄選追蹤調查研究; ﹤師範教育﹥;Vol.3,No.2:22-8; 1996[4]郭旭崧;八十四學年度推薦甄選追蹤調查研究; 在曾小朗(編)﹤陽明大學醫學系論文集﹥;臺北:陽明大學;p.114-9; 1996[5]蕭次融、林秀紅、姚霞玲; 八十四學年度推薦甄選追蹤調查研究; 在蕭次融等(編)﹤推薦甄選之研討﹥;臺北:三民;ch.9; 1996四、引-索引引用的目的:區別「依據」與「創見」。

表現嚴謹。

1、格式格式1:人(年)(常見管理、社會學科領域):Kerr et al.(1982)格式2:人[編號](常見資訊、理工學科領域):Kerr et al.[1]2、引內容,括弧附作者、年代或編號。

範例:根據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一書(Kerr et al., 1982)。

3、直接引作者,附年代或編號。

範例:Kerr et al.[1]曾介紹電腦媒體傳播觀念。

五、注-注解注解的目的:題外申論:解釋、補充、批評、銘謝。

1、腳注(如前例)2、文(章節)後注3、注的標示,可用符號或編號。

4、舊體例:ibid., loc. cit., op. cit. 因引注不分、且重複不便,建議盡量避免用。

(唯有些人文學科仍常用)六、參考書目書目的目的:言而有據。

有充分的資料基礎,不是即興之作。

反映求真的過程。

包括書目「8+1」項格式要件。

文獻類型與書目格式的關係如下:(一)中文1.作者或編譯者[甲,乙,丙](編、譯);2.主題:副題;3.在…(等)(編);4.<主刊名:副刊名>;5.出版發行地[(國,州,)市][網址][媒體所在地]:6.出版發行者[媒體所有者];7.(篇,)章(,節)[卷,期(,頁):10-9][…論文(研究報告)][媒體位址]8.年[a]9.(附注)(二)西文1. 作者或編譯者[姓,名(,名姓,名姓&/and名姓;)](ed.、eds.、trans.)2.主題:副題;3.in…(et al.)(ed.、eds.)4.主刊名:副刊名;或主刊名:副刊名5.出版發行地[市(,州,國)] [URL] [媒體所在地]:6.出版發行者[媒體所有者];7.(part,)ch. [vol.,no.(,p.):10-9] [paper(dissertation) at…] [媒體位址]8.年[a]9.(附注)(三)注意與慎用事項符號與分節號的意義():可能、或可省略狀況;[]:條件狀況。

;項目之間。

,項目之內。

:題、刊、出版發行地、頁。

. 使用英文縮寫時。

年以文獻相同版本的年代為準。

亦即非初版之年。

通常以西元為主。

出版者保留主要名稱,省略通稱﹣如書局、出版社、Publications,Inc.,...。

出版發行publish打字完稿typeset, composition印刷print, imprint經銷distribution有卷、期時,頁可省。

各項書目要件的順序:可有不同(四)文字、符號與段落處理英文:注意大小寫字首大寫。

冠詞、介詞,除為句首外,小寫。

應使用半形通常免斷字字與字,字與符號之間應空格。

數字:常用半形,中文個位字可用全形。

常用阿拉伯字,而少用羅馬字。

標點符號:內文中文用全形,英文用半形。

參考文獻用半形整齊線:齊頭尾。

字體一般字體:中文:新細明(細明);英文:Times New Roman參考文獻排列順序:(1)中文:筆畫(2)西文:字母期刊如用簡稱,最後必頇注明全名。

(p.213)七、文獻摘要表摘要表目的:將類別型資料準數量化、可比較化。

最先進之發明:關聯式電腦資料庫。

即史記之「表」。

資訊管理的源起核心技術在「資料庫」,在一九六0年代,企業發現組織內有許多複雜的、非數量化、非結構性的資料,又是頇要在部門間互相流通與共用的。

如何簡單的整理與呈現這些資料,降低資料重複性、增加一致性,並提升查詢效益,變成重要的課題。

學者於是發明了「關聯式資料庫」,更因為推廣應用資料庫,而催生了資訊管理這個教育領域。

在一千多年前,司馬遷也面臨了相同的問題,他要記述春秋戰國史蹟的時候,有這麼多國家、在漫長的時間、發生了那麼多複雜的事件,他要如何簡單的整理與呈現這些資料呢?他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尌是史記中的「表」,他掌握住「地理」與「時間」兩個核心因素,分別作為表的「列」與「欄」,然後將事件填入表中的細格中,解決了問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