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特征分析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
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好发于下腰椎椎体上下缘,以L4发病率最高,椎体破坏与骨质增生硬化同时存在,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周围有明显硬化带,反应性新生骨内又见新破坏灶,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少数可见椎旁脓肿。
结论加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特征的认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及早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波浪热、马耳他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具传染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布病在我国有回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1],应引起高度重视。
布氏杆菌侵及脊柱者占20%~40%,虽然X线检查是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但早期有很大限制,且其重叠影较多,X 线不具特征性,CT可弥补其不足[2]。
现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1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能力,减少误诊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32~61岁,平均45岁,均居住农牧区,7例农民、2例牧民、1例兽医,其中1例食用过病死的羊肉,1例发病前处理过羊腹中死胎,8例有羊、牛饲养接触史。
本组10例均有间断发热、多汗、乏力、食欲不振、腰痛,腰痛以下腰痛为主,有时向下肢放射,4例多个关节游走性疼痛,1例伴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血沉增快9例,10例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
1.2CT检查方法使用美国GE Prospeed AI型螺旋CT检查3例,采用与椎间盘平行角度扫描,层厚3mm;7例使用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扫描,螺距1.0,层厚2 mm,重建间隔2mm,扫描结束后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多方位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结构。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CT表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CT表现张鹏;杨军妍;丁世斌;宋继业【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及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43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及CT表现.结果:①43例行MRI扫描,检出椎体炎32例,表现为椎体内大片状异常信号影24例,8例椎体边缘小斑片影;椎间盘炎及终板炎10例;2例骶髂关节面异常信号;23例合并有椎旁受累.②19例行CT检查,其中椎体破坏11例,表现为椎体周缘小破坏灶、边角缺如、大片状缺损等,病灶周边增生硬化;椎间盘炎伴膨出8例;合并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4例,骶髂关节炎1例.③累及单个椎体5例(11.6%),2个及2个以上椎体受累30例(69.8%);腰椎病变32例,以L4、L5椎体发病率最高(53.1%).结论:布氏杆菌感染致脊柱炎有较为特征的CT及MRI表现,对于侵及椎体的早期病变,MRI检出率优于CT.【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6(027)004【总页数】4页(P278-281)【关键词】脊柱炎;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张鹏;杨军妍;丁世斌;宋继业【作者单位】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6;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6;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6;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1;R445.2;R814.42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近些年,我国布氏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该病常侵袭骨关节系统,脊椎受累引起脊柱炎[1],患者被迫处于固定体位,临床极易误诊为脊柱结核及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时机。
熟悉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脊柱炎的影像学改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回顾性分析43例布氏杆菌病合并脊柱炎的CT、MRI表现,并加以总结,旨在提高对改病的认识。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分析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分析作者:乔聚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23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3.73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4例,均行CT和MR检查,以及血清凝集试验。
结果:病变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最高。
特征性表现:骨破坏灶小而多发,且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灶周增生硬化,新生骨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体边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样表现。
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腰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炎;CT检查;磁共振成像;诊断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aging diagnosis of brucella spondylitisQiao Juy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partment,Orthopaedic Hospital of Nanyang City,Henan 473000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aging diagnosis of brucella spondyliti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the disease.Methods:14 cases with brucella spondylitis were selected.They all underwent CT and MR examination,and serum agglutination test.Results:Distribution of lesions was the lumbar.Among them,the incidence of L4 was the highest.Features:bone destruction range was small,and it was multiple.They were limited to the edge of the vertebral body.Peripheral was sclerosis.In new bone,there were new damage range.There was a "lace vertebral" appearance formed by the new bone at the edge of the vertebral body and the destruction of lesion.Conclusion:Brucella spondylitis have characteristic imagingfeatures.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cludes lumbar tuberculosis and suppurative spondylitis.Key words Brucellosis;Spondylitis;CT examina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agnosis布氏杆菌病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称波状热,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分析及鉴别诊断

3 . 1 流行病 学 ] :布 氏杆菌病在流行病学 上属于地方性疾病 ,多发生于 牧 区 ,在我 国东北 、内蒙 古及西北农 牧地 区为主要疫 区。患者几 乎均
有 与牛羊 或相 关产 品接触 史 ,羊是 主要 传染源 ,其 次是牛和 猪。在春 末夏初 发病高峰季节该病 可呈点状 暴发流行 。 临 床表现 :临 床常见症状 为发热 、多汗 、关节痛 、肌 肉酸痛 、骨 关节损 害等 。波状 热 ( 多 >3 8℃ ,最高可 达4 O℃)及游走性 关节痛
7 8 ・临 床 研 究 ・
J a n u a r y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1
布 氏杆 菌脊柱炎 的影像 学分析及鉴别诊 断
郑 旭
( 沈阳市胸 科医院放 射科 ,辽 宁 沈阳 1 1 0 0 4 4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布 氏杆 菌脊柱 炎 的临床 影像 学特 点 ,以提 高此 病 的诊 断及 鉴别诊 断 水平 。方法 回顾 分 析 1 4例布 氏杆 菌脊柱 炎患者 临床 表现 , 影像 学特 点及 实验 室检 查情 况。结果 临床 表现 常 见波状 热 , 明显腰 痛 , 乏 力, 影像 学表现 主要 是 布 氏杆 菌脊柱 炎病 灶主要 分布于腰 椎 ,
3 . 2鉴别诊 断 :临床工作 中 ,布 氏杆菌最易被 误诊为 腰椎结 核 ,其原 因有 :①二者 均为慢性病变 。临床表现及病 变部位相 似。 ②布 氏杆菌
脊柱炎为少见地方性病变 ,牧区以外的的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
肿 局 限于病 变 椎体 旁 。
3讨 论
布 氏杆菌脊柱炎 与结核性脊 柱炎的鉴别 要点 :①结 核性脊柱 炎原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CT及MRI诊断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CT及MRI诊断
吴广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4(000)036
【摘要】布氏杆菌病又称马耳他热、波状热,是由各型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身传染性及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呈弛张型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贫血,有些病例还出现肺部、胃肠道、皮下组织、睾丸、附睾、卵巢、胆囊、肾及脑部感染。
可以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多发性、游走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痛,以后表现为骨骼受累,其中脊柱受累最常见,尤其是腰椎。
其临床症状及CT、MRI表现与脊柱结核等其他脊柱疾病相似,易引起误诊、误治,因此,熟悉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对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20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的CT、MRI表现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67-67)
【作者】吴广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20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布氏杆菌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的MRI诊断 [J], 杨立文;李社军;霍建峰;张建平;孟宪辉
2.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诊断 [J], 王伟;王姗姗;周君
3.MRI联合CT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 [J], 赵万寅
4.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诊断 [J], 于培锋;于小航;邱绍玲;牟新勇
5.CT、MRI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 [J], 杨可乐;王鹏;郭淑栋;唐翔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

高, 掌 握 该 病 的流 行 病 学特 点 及 影 像 学 表 现对 早 期 确诊 、 及 时治 疗 具 有重 要 意义 。本 文 收集 了 2 0 1 2年
1 月至 2 0 1 4年 7月 间经我 院诊治 的 8例 布 氏杆 菌性
2 . 2 影 像 学 表 现 本 组 8例 共 1 5个 椎 体 受 累 , 1 4 个椎 体 骨 质破 坏 从边 缘 开始 , C T表现 为 多发 小 类 圆 形 或斑 片样 低 密度 灶 , 小部 分 病灶 呈 “ 虫 蚀样 ” 改变 。
2 5 ~5 1 岁, 平均 3 7岁 。 患 者均居 住在 农村 , 3例有 养
殖牛、 羊史 , 且 均有 为羊 或 牛接生 经历 ; 2例 为屠 宰专
业 户 。患者 均 因腰痛 、 乏力 就诊 : 5例有 间 断发热 , 体 温 >3 8 . 5℃ , 伴多汗 , 应 用 抗 生 素 后 可退 热 , 其中 1 例 以睾 丸肿 痛首 诊 。8例 血清 布 氏 杆 菌凝 集试 验均 呈 阳性 ; 5例血 细 菌培 养检 出布 氏杆菌 。5例 椎 体破
结核 可 达 3 0 . 9 5 %。随着布 氏杆 菌性 脊椎 炎发 病 率增
4 mm, 层距 O . 4 m m。4例 行 G d — D T P A增强 扫描 。
2 结 果
2 . 1 病 变部 位 8例 中 , 1 例 单 椎 体受 累 。 余 7例 均 为 2个相 邻 椎 体受 累 ; 其中L 5 单 椎 体 受 累 1例 , L 3 ~ 椎 体 受 累 2例 , L 4 ~ 椎 体 受 累 5例 , 以L 4 椎体 受 累最
流注趋势 , 其 中 3例 并 发 椎 管 内硬 膜 外 脓 肿 , 脓 肿壁 厚 薄 不 均 , 增强扫描 骨质破坏 区及脓肿壁 中度 至明显强化 。结论 : 布 氏杆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CT诊断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CT诊断
郑久荣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17(030)006
【摘要】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CT表现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或免疫学试验证实的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的CT表现征象,分别观察受侵椎体、邻近椎间盘、椎小关节、椎旁脓肿及双侧腰大肌的改变,且进行统计对照.结果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病灶多分布于腰椎,以单个椎体破坏最明显,其中L4发病率最高(75%,9/12),CT表现典型征象有"花边椎"和环征;破坏区无死骨或钙化灶,椎间盘破坏轻;椎旁脓肿无流注征象.结论 CT平扫加图像重建能早期、全面的显示布鲁杆菌病侵蚀椎体、椎间盘;结合其典型CT征象与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总页数】2页(P132-133)
【作者】郑久荣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 CT室甘肃平凉 7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3
【相关文献】
1.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CT及MRI诊断 [J], 吴广
2.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J], 唐丽丽;刘白鹭;舒圣捷;王海波;刘丽丽;殷雪
3.典型胸椎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一例 [J], 李大鹏;张海霞;原硕萌;郭元;黄占柱;郭颖;胡亚兰;王满
4.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分析 [J], 孙长青; 李天金; 马建青
5.维生素D缺乏对新疆地区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患者局部病灶中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 [J], 阿不都乃比·艾力;艾里坎木·司马义;李磊;张裕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的皮肤侵入人体而引起 发&临床
发热、
脊柱突 & 期 确诊断、及时科学治疗对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年6月第22卷第3期 JPMI, June 2021, YoL22.No.3
・235・
预后至关重要。
3.2影像学表现:MRI可以早期发现骨和周围累及 的软组织信号异常,而X线及CT对破坏灶周围的 增生硬化、小关节的破坏及增生硬化的显示有明显
与其后复诊时的MRI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①病变起始于下腰椎椎体边缘(前缘 后缘)生骨组织中 新的破 ,破
骨形成。椎体中
,椎体中 的破
并 硬化。椎 破 ,椎体
,
椎节
&③椎 炎性 组织椎 硬 炎性
&④ 期
炎MRI表
的
T* 影,
布氏杆菌脊柱炎中
性。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一定的
o④椎 炎:早期椎
T2WI上及
椎 信号增高。
发椎 破坏变,
,MRI
部信号增
高。 现椎 炎: MRI
增生
X 显示椎
、增高。CT j
,椎 破坏
影。⑤骨
性 现, X 及 CT 椎 边 骨
钙化,唇骨,新生骨加
的破坏灶,构“花边椎”之 性现。⑥椎旁炎
性肉芽组织及椎管硬外炎性肉芽组织:MRI
T1W1 现
信号, T2WI
64 CT , 扫描采用 厚 3 mm, 距 3 mm&
本组15例患者初次就诊时均行X线 、CT检查 MRI 检查, 2B3 月 复查行 位 MRI 检
查及CT检查。
检查,院后均米用标准血清
・234・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年6月第22卷第3期 JPMI, Ju+e 2021, Vol. 22. N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39
资料与方法
2007~2008年经临床确诊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2~63岁,平均51岁。
均有不同程度牲畜接触史,且均伴有间断性低热、乏力、盗汗,以病变区疼痛时有向下肢放射为主要症状。
其中4例行x光或ct误诊为结核,行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现脓肿等,椎体周围为肉芽肿样物质,经实验室和当地防疫部门血清学检查,布氏杆菌抗体均为阳性。
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机,自t12~s1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摄软组织和骨窗进行观察。
结果
20例中:2个椎体受累者14例,均为l4~5椎体受累;3个椎体受累者6例:l2~4受累者4例,l3~5受累者2例。
20例患者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与增生共存,椎间隙轻度变窄者5例,椎旁不同程度肿胀者18例,前纵韧带或棘间韧带钙化者10例。
其中1例患者c5~6椎体同时发病,2例骶髂关节同时受累,3例椎小关节同时受累。
受累椎体中腰4发病率最高。
讨论
人感染布氏杆菌后,病菌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
运动系统除侵及脊柱外还可侵及骶髂、髋、膝、肩关节。
临床表现:弛张型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贫血,有些病例还出现肺部、胃肠道、皮下组织、睾丸、附睾、卵巢、胆囊、肾及脑部感染。
可伴肝脾淋巴结肿大,多发性、游走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痛,以后表现为骨骼受累,其中脊柱受累最常见,尤其是腰椎。
受累部位出现持续性腰痛及下背痛。
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可帮助确诊及鉴别诊断。
ct表现:布氏杆菌多侵犯腰椎,以l4发病率较高。
①骨改变:早期骨小梁稀疏、粗大紊乱、结构不清,数周后出现骨质缺损。
病灶小(多在2~5mm),多发,呈虫蚀状、小囊样低密度骨质破坏。
破坏较大病灶可呈“岛屿”样改变。
部分破坏灶边缘硬化。
椎体边缘明显增生、呈锯齿状,其中可见新破坏灶。
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或前、中部。
椎小关节骨改变亦表现为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
但该病变多无死骨存在及椎弓根破坏。
②椎间盘改变:可轻度受累,受累的同时可有纤维组织增生,故椎间隙可不变窄或轻微变窄。
ct表现为等密度影,骨关节面增生硬化。
③骨膜改变:椎体骨膜肥厚,由中间向两侧膨出,使椎体呈斑驳样不同密度增高,梭状变形。
椎体边缘骨膜增生肥厚、钙化,形成“唇”样骨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之特征性表现。
钙化的骨膜与椎体间仍清晰可辨,相邻椎体骨赘连接形成椎体侧方融合,有时横突的骨膜表现为横突顶部帽状增厚。
④韧带改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主要表现为前纵韧带和棘间韧带钙化。
⑤椎旁脓肿: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极
少有寒性脓肿,无脓肿流注现象,仅表现为软组织轻微肿胀。
总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骨改变多为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但很少见到死骨存在,破坏灶边缘硬化;椎间隙不变窄或可轻度变窄;椎旁软组织肿胀,但很少有寒性脓肿,即使有脓肿内也不会有斑点状死骨影(这些特点可与典型的脊柱结核加以鉴别)。
虽然该病在ct 影像中有其一定的特征,但应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进行诊断,ct做为辅助检查,需慎与脊柱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伤寒性脊柱炎等鉴别。
明确诊断,早期敏感抗菌素结合维生素疗法非常重要,以防止本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邓国华,主编.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241.
2 罗端德.布氏杆菌病.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174.
3 谢秀丽,徐英春.血培养对布氏杆菌病诊治的意义.中国处方药,2005,5(3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