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钻具分级使用技术规定
讲座-钻具使用、管理、失效与预防

2、钻具组合设计原则
1)、 在钻机提升能力及井眼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宜选择大尺寸钻具。 2)、 在钻具的抗拉强度满足安全的前提下,钻具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原则。 3)、 原则上采用同一钢级钻杆,不同井深钻杆钢级选用见表。
表2 不同井深钻杆钢级选用推荐表
完井井深(m) ≤2500
2500~4500 ≥4500
4、 不合格钻具应明确标识、单独存放并登记。
5、 应选用与钻具尺寸相匹配的井口工具。不应在钻杆中使用 滤清器。
6、 应清洗干净钻具螺纹,配戴护丝;钻具上下钻台轻吊轻放, 防止碰坏螺纹及台肩面;在鼠洞接单根应扣吊卡;上扣应保证 钻具螺纹清洁,均匀涂敷钻具螺纹脂。
7、 钻具新螺纹应磨扣2次,不应使用液气大钳或旋扣器磨扣。 钻铤磨合3次,每次磨合后应清洁螺纹并涂螺纹脂。
钻杆钢级 E 或G G 或 (G+S)
S 或 (G+S)
4)、 含硫化氢油气井原则上设计抗硫钻具。
5)、 大斜度井、大位移井、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和深井、超深井,宜设计 高级别钻具或高抗扭钻具。
6)、 下部钻具组合的强度、刚性应满足钻井施工、井眼条件的要求,设计 时应考虑:
(1)弯曲强度比(BSR):内螺纹截面模量与外螺纹截面模量之比。钻铤、转 换接头、稳定器、螺杆等钻具抗弯曲强度比宜符合表的规定。
3、采用合理的钻具管理制度 1)钻具实行成套定队管理和分级成套管理 a、成套定队管理 根据钻井队钻机设计钻深能力和配套标准配一套新钻杆固定该队使用,钻 具在使用过程中检修、修复、倒运、转运等均需保持该套钻具的稳定,不 得打乱。这种管理制度规定对不仅便于对钻杆进行维护和管理,显著降低 钻杆事故,而且对钻井队爱护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推荐弯曲强度比(BSR)范围
钻具检测分级标准

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要求 (1)4 在用钻具的要求、检验与分级评价 (2)5 检验规则 (8)附录 A 钻杆接头分级参数 (9)附录B 钻铤磨损后接头台肩面宽度极限尺寸参数 (11)附录C 钻具接头螺纹纵波直探头端面超声波探试块尺寸 (12)附录D 钻具接头螺纹涡流探伤试块尺寸 (13)附录E 钻具接头螺纹电磁探伤试块 (13)前言本标准修订并替代Q/ SHXB 0021—2005《钻具检测与分级评价》。
本标准对技术内容的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增加直径和壁厚测量方法的规定;——增加对方钻杆,加重钻杆的制造要求;——更改钻铤报废或停止使用的长度规定;——增加方钻杆报废或停止使用的规定;——增加加重钻杆报废或停止使用的规定;——增加加重钻杆接头报废或停止使用的规定;——增加接头螺纹探伤的规定;——增加钻杆管体电磁感应检测的规定;——增加附录D和附录E规范电磁探伤和过渡带探伤人工对比试块;——删除了涡流探伤相关内容。
钻具检测与分级评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施工地区在用钻具的使用、维修、检测与分级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地区使用的钻杆、加重钻杆、钻铤、方钻杆、钻具扶正器、钻柱转换接头等钻井管具。
本标准不适用于新钻具的验收检验,新钻具的检验应采用相关产品标准和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512.2 旋转台肩式螺纹连接的加工与测量GB/T 20659 石油天然气工业铝合金钻杆SY/T5051-91 钻具稳定器SY/T5144 -2007 钻铤SY/T5146 -2006 整体加重钻杆SY/T5200-2002 钻柱转换接头SY/T5290 -2000 石油钻杆接头SY/T5369 -94 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方钻杆、钻杆、钻铤SY/T5446-9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钻杆焊缝超声波探伤SY/T5447-9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测厚SY/T5448-9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钻具螺纹磁粉探伤SY/T5824-93 钻杆分级检验方法SY/T5956-2004 钻具报废技术规定SY/T5987 钻杆国外订货技术条件SY/T 6427 钻柱设计和操作限度的推荐作法SY/T6474 新套管、油管和平端钻杆现场检验方法SY/T6508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非铁磁体螺纹渗透探伤API Spec 5D 钻杆规范3 要求3.1使用过的钻具,应进行尺寸检测和探伤检测,包括接头体、管体、接头螺纹的结构尺寸和损伤检验,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级评价,未经检验或不满足要求的钻具应停止使用。
钻具管理及使用培训

PH 值
进尺(m)
本井 累计
甲队
A
120
120
230
230
乙队
B
256
376
415
645
探伤及修扣规则:探伤和修扣周期执行分公司钻具管理标准标准、 规定。 钻具修扣内外双修方可归零,若为单边修扣,两边分别累计,一边 到达修扣时间必须修扣。
四、钻具档案
检验日期 2008.12.2 检验项目 超声、磁粉 级别 修扣日期 修扣记录 备注
四、钻具档案
2、钻具档案 建立健全钻具档案,钻具管理采用一、二级管理,钻具租赁方填写 钻具卡片,使用结束后钻具卡片随钻具收回,由管具公司进行使用 时间的统计。以7 ″钻铤为例:
队号 井 号 纯钻时间(h)
盐水泥浆 非盐水泥 浆 直 井 非直井 累计
含CO2井 使用时间 (h)
含H2S井 使用时间 (h)
一、钻具分级及标识
3)报废钻具 报废钻具在钻杆母接头处用红漆两圈标识。 ①方钻杆保护接头;纯钻时间>500小时,应强制淘汰。
②各种规格的钻铤长度在8.5m以下的在工区内禁止使用;
培训提纲
一、钻具分级与标识
二、钻具探伤与检测 三、钻具修扣 四、钻具档案
五、钻具使用
二、钻具探伤与检测
1、钻铤 钻铤投产2年以内: a) 4 3/4″及以下(含4 3/4″):纯钻时间375±25h。 b) 4 3/4″至7″(不含4 3/4″和7″):纯钻时间475±25h。 c) 7″及以上:纯钻时间475±25h。 钻铤投产超过2-4年以内: a) 4 3/4″及以下(含4 3/4″):纯钻时间275±25h。 b) 4 3/4″至7″(不含4 3/4″和7″):纯钻时间375±25h。 c) 7″及以上:纯钻时间375±25h。 钻铤投产超过4-5年以内: a) 4 3/4″及以下(含4 3/4″):纯钻时间175±25h。 b) 4 3/4″至7″(不含4 3/4″和7″):纯钻时间275±25h。 c) 7″及以上:纯钻时间275±25h。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

第一部分钻进阶段技术管理规定一、钻表层1.表层井深应根据设计和到井套管的数量来确定。
表层井深应等于到井表层套管的总长度+表层套管联入+1~2米的口袋。
表层联入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完井井口要求来确定。
2.钻表层前,钻井队技术员应落实好钻头、接头、井口工具、固表层工具、固井水、到井表套和钻具,校正好指重表,向班组明确表层钻深和最后一根单根号及方入,明确钻表层的参数,开好单井施工技术措施交底会,排好单井施工运行,把单井施工技术措施和运行图张贴上墙。
3.表层开眼时,应先用方钻杆接上钻头,采用 5~10KN的钻压、105~120rpm 的转速、50~60L/S 的排量的参数打完方入,然后再接第一号钻铤单根钻进,以确保表层井眼开正。
4.钻表层应按设计要求接够钻铤,随着井下钻铤单根数量的增加,钻表层钻压可由10KN逐步增加至50KN,但最大钻压不得超过50KN,以确保表层井眼吊直。
5.钻表层采用105~120rpm 的转速和50~60L/S 的排量。
6.钻表层必须采用钻井液开钻。
在含砾的表层中钻进时,钻井液必须有较高的粘度和切力。
7.钻表层过程中,每接 3根钻杆或 1根钻铤要校对一次指重表,以确保指重表反映的钻压真实可靠。
8.钻表层要选择好钻头水眼,以起钻泵压达到8~10MPa为宜。
二、全面钻进(一)钻头选择与喷咀组合1.凡是二开直井,二开第一只钻头应尽量使用HAT127或PDC钻头,采用高转速、高泵压、大排量钻进。
2.在井深小于2200米的井段尽量使用HAT127或PDC钻头。
在井深超过2200米的井段要大力使用 J 系列镶齿牙轮钻头。
3.在不含砾石、玄武岩、花岗岩、黄铁矿等硬质岩性的中深地层中应选用机械钻速高的PDC钻头钻进。
4.定向、扭方位、导向钻进时,应选用能适合井下马达高转速的钻头,如:(1)在井深小于1000米的上部地层中定向时,应选用P2或J2牙轮钻头;(2)在井深超过1000米的地层中定向时,应选用FJT127、HJ517系列钻头或 PDC钻头。
钻井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规定

钻井工程技术管理规定材,其规格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第二条:检查钻具规格,丈量钻具和表层套管长度。
第三条:检查各种配合接头和规格,其中包括长度、内径、外径、螺纹类型,并做好原始记录。
第五条:准备好井场用各种生产报表。
第六条:按技术规定调校好各种仪表,保证灵活、准确。
第七条:井场钻具应摆放在管架台上,排放整齐、丝扣清洁、水眼畅通。
第八条:做好循环系统试压工作,保证不刺、不漏。
钻井液准备第一条:检查并调试好钻井液性能测定仪器。
第二条:调整并应配制好足够的钻井液,性能到达设计要求。
第三条:探井、高压井除配足正常钻井所需的钻井液外,根据井的情况,备有足够的加重材料。
第四条:根据设计要求将各种符合技术要求的处理剂一次到位。
第二章钻井过程中技术管理制度第一条:表层井段必须打直,天车、转盘、井口必须找正,采用轻压吊打,防止上部井斜。
第二条:冲鼠洞前钻台下面必须清理干净。
杜绝钻台下落物,保证井眼干净无落物。
长度确定,套管鞋深度到大井眼深度的距离要小于2米,需要电测的探井用二开钻头打20米口袋测井。
第四条:表层下套管及固井施工要严格执行《固井工作管理规定》,严禁将错扣套管下入井内,防止发生断套管事故,水泥要设计要求到达返高〔或者返到地面〕。
第五条:二开前要将出水导管找正拉紧,钻水泥塞要选择和套管内径相近的钻头,防止水泥环脱落给下步施工带来后患。
第六条:二开后必须本着快速钻进的原则,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设计。
第七条:∮311和∮40-55升/秒,始终保证井眼清洁,返砂良好。
第八条:坚持短起下钻制度为了防止缩径,钻头在井下工作40小时或进尺超过300米,必须进行短起钻,每次短起的深度要起到上次起钻或短起位置以上50——150米。
如有其它不正常现象要继椟上起,直到正常为止。
第九条:循环泥浆制度1、每次起钻前要大排量充分洗井2一3周,振动筛除砂器必须使用,泥浆性能到达要求,井眼充分净化方可起钻。
2、为了有效防止井塌,严禁定点循环泥浆,尤其不在易塌井段循环。
2024年钻具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三篇)

2024年钻具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1、井场钻具的管理由井队工程师负责。
2、钻具丝扣不清洁,水眼不通,丝扣损坏,接头磨薄,本体有伤及磨损,弯曲度超过使用标准时,一律不得下井使用。
3、钻具丝扣油应符合规定。
4、入井钻具应做到:(1)钻具上下钻台必须带好护丝,运行平稳。
大门前的钻具要及时撬走,不得互相碰撞。
方钻杆进出鼠洞时,操作要平稳。
(2)钻具上扣要上紧。
(3)钻铤接头新车的丝扣,要坚持磨合到光滑无毛刺才能下井(丝扣表面已磷化的则不需磨合)。
(4)入井钻具必须量好长度、内外径(钻铤、接头及打捞工具等要准确测量),并做好详细记录。
5、严格执行钻具探伤、试压、倒换错扣有关制度(1)按规定对钻具进行探伤。
若遇严重溜钻、顿钻、卡钻事故等解除后应立即探伤。
具体探伤规定如下:a探伤前认真清洗探伤部位。
b探伤仪应在标准试块上校验后才能使用。
c第一次发现缺陷后应进行重复检查。
d在对焊部位探伤时,出现缺陷信号后应重复探测,并划出伤部界限。
e分为一、二级两种探伤标准。
确定伤级要根据在标准试块上进行的仪器综合灵敏度分辨能力确定,以超过讯号高度的一半为判定伤级的依据。
用带有D1.6mm人工缺陷孔试样的讯号为准,对钻杆对焊处进行探测,若缺陷讯号低于试样讯号者定为一级伤;高于或等于试样讯号者,定为二级伤。
(2)钻杆必须按规定进行试泵。
不渗不漏为合格。
试泵压力一般要求为200kg/cm2,蹩压时间不少于30s。
(3)起钻时钻杆应错扣检查,以防粘扣。
钻铤在使用3只钻头后,应将所有的丝扣卸开清洗检查一次。
倒换钻杆时要成组倒换,一般在使用3-5只钻头后倒换一次(指普通牙轮钻头)。
6、起钻做到四检查四检查:井架工检查钻具弯曲;内钳工检查钻具母扣;外钳工检查钻具公扣;内外钳工共同检查钻具有无损伤、刺漏等情况。
7、短卡瓦使用时,D114.3mm(41/2)以上的钻杆不超过1000m;D88.9mm(31/2)以下钻杆不超过xxm。
xxm以上的深井、超深井起下钻应用双吊卡或加长式卡瓦。
钻具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二篇)

钻具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1、井场钻具的管理由井队工程师负责。
2、钻具丝扣不清洁,水眼不通,丝扣损坏,接头磨薄,本体有伤及磨损,弯曲度超过使用标准时,一律不得下井使用。
3、钻具丝扣油应符合规定。
4、入井钻具应做到:(1)钻具上下钻台必须带好护丝,运行平稳。
大门前的钻具要及时撬走,不得互相碰撞。
方钻杆进出鼠洞时,操作要平稳。
(2)钻具上扣要上紧。
(3)钻铤接头新车的丝扣,要坚持磨合到光滑无毛刺才能下井(丝扣表面已磷化的则不需磨合)。
(4)入井钻具必须量好长度、内外径(钻铤、接头及打捞工具等要准确测量),并做好详细记录。
5、严格执行钻具探伤、试压、倒换错扣有关制度(1)按规定对钻具进行探伤。
若遇严重溜钻、顿钻、卡钻事故等解除后应立即探伤。
具体探伤规定如下:a探伤前认真清洗探伤部位。
b探伤仪应在标准试块上校验后才能使用。
c第一次发现缺陷后应进行重复检查。
d在对焊部位探伤时,出现缺陷信号后应重复探测,并划出伤部界限。
e分为一、二级两种探伤标准。
确定伤级要根据在标准试块上进行的仪器综合灵敏度分辨能力确定,以超过讯号高度的一半为判定伤级的依据。
用带有D1.6mm人工缺陷孔试样的讯号为准,对钻杆对焊处进行探测,若缺陷讯号低于试样讯号者定为一级伤;高于或等于试样讯号者,定为二级伤。
(2)钻杆必须按规定进行试泵。
不渗不漏为合格。
试泵压力一般要求为200kg/cm2,蹩压时间不少于30s。
(3)起钻时钻杆应错扣检查,以防粘扣。
钻铤在使用3只钻头后,应将所有的丝扣卸开清洗检查一次。
倒换钻杆时要成组倒换,一般在使用3-5只钻头后倒换一次(指普通牙轮钻头)。
6、起钻做到四检查四检查:井架工检查钻具弯曲;内钳工检查钻具母扣;外钳工检查钻具公扣;内外钳工共同检查钻具有无损伤、刺漏等情况。
7、短卡瓦使用时,D114.3mm(41/2)以上的钻杆不超过1000m;D88.9mm(31/2)以下钻杆不超过xxm。
xxm以上的深井、超深井起下钻应用双吊卡或加长式卡瓦。
钻具管理办法

钻具管理规定一、钻具探伤管理1.探伤周期要求:1.1钻杆及短钻杆每6个月或纯钻时间800(±25)小时,以先到为准安排探伤。
1.2钻铤每开使用后或纯钻时间250(±25)小时,以先到为准安排探伤。
1.3钻具接头每开使用后或纯钻时间250(±25)小时,以先到为准安排探伤。
1.4扶正器等井下钻具每开使用后或纯钻时间250(±25)小时,以先到为准安排探伤。
1.5方钻杆每6个月或纯钻时间675±25小时,以先到为准安排探伤。
2.钻具修扣,为降低钻铤疲劳破坏,对钻挺定期修扣,每次两头同时修扣2—3cm,修扣周期如下:2.1 4 3/4″及以下(含4 3/4″):纯钻时间500±25h.2.2 4 3/4″以上:纯钻时间700±25h.2.3配合接头:纯钻时间700±25h。
2.4方钻杆保护接头,纯钻时间>500h,应淘汰。
2.5修扣后进行磷化或镀铜表面处理,磷化或镀铜表面处理前进行超声波和磁粉探伤。
二、钻具存放管理1. 钻具按规格分类存放在离地面0.5米以上的管架上。
应保证至少有2个支撑点,钻具两端探出不超过1.5米,方钻杆至少有3个支撑点.2.钻具分类排放,按内螺纹接头朝钻台方向排齐.3.钻具上面不得放置重物及酸、碱性化学药品,不得在上面进行电、气焊作业,电焊作业不得将地线搭接钻具不用的钻具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
4.不用的钻具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
5.在转井、回收、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必须戴好护丝。
6。
待修钻具必须及时组织修理,单独存放,不许带接头和各种工具,尤其钻铤上的提升短节必须卸掉,因粘扣无法卸开的钻具,经上报同意后,从内螺纹割开,不能损坏本体。
7. 方钻杆、取芯筒运输时,短途应使用专用架子,长途应装在专用套管内,两头栓牢。
三、钻具使用管理1.无探伤合格报告及超过探伤周期的钻具一律不能入井.2.入井前的检查:钻具入井前应对螺纹、接头、耐磨带、本体、水眼、内涂层的状况进行检查,如有缺陷,应当剔出,进行修理或报废处理.3.钻铤及特殊工具(如减震器、随钻震击器、扶正器及打捞工具等)入井前应测量打捞尺寸,并画出草图;如钻具档案中已经有草图,可与钢印号对应参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钻具分级使用技术规定文件编号:CNPC-GWDC-ZJ/WD19-2013版本/修改状态:B/0编校:审核:批准:发放编号:2013-04-30 发布2013-04-30 实施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具公司发布目录方钻杆技术规定———————————————————————————2 钻杆分级技术规定——————————————————————————3 加重钻杆分级技术规定————————————————————————6 钻铤、无磁钻铤、螺旋钻铤分级技术规定————————————————7 钻具各级别适用井深—————————————————————————9 钻具的选择—————————————————————————————10 检验方法及步骤———————————————————————————12 附录:钻具各种常用数据表——————————————————————13钻具分级使用技术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钻井用钻杆、对焊钻杆、加重钻杆、钻铤的分级与使用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钻具公司企业内部现有各种规格钻具的分级。
2 引用标准SY/T 5369-94 石油钻具的使用与维护方钻杆、钻杆、钻铤SY/T 5956-2004 钻具报废技术条件SY/T 5824-93 钻杆分级检验方法SY/T 5146-2006 整体加重钻杆SY/T 5144-2007 钻铤SY/T 6288-2007 钻杆和钻铤的选用做法3 方钻杆技术规定3.1 方钻杆表面不应有裂纹、结疤、剥层,不允许在表面焊补缺陷或焊标尺。
3.2 5-1/4″方钻杆对边宽不得大于136mm。
3.3 管体方部和圆角要平整。
3.4 表面磨损后,大于或等于5-1/4″(133.4mm)的方钻杆其对边宽减少量不得大于12mm;小于或等于4-1/4″(108mm)的方钻杆其对边宽减少量不得大于8mm。
3.5 方钻杆螺纹、台肩使用标准与钻铤相同。
3.6 方钻杆扭曲后应用套筒量规检查。
见以下套筒量规尺寸表:表1 方钻杆套筒量规尺寸(单位:mm)3.7 方钻杆直线度不得超过下表规定范围。
表2 方钻杆允许直线度 (单位:mm )3.8 方钻杆本体折断或弯曲无法校直、有刺穿、水眼堵塞无法通开、经无损探伤有裂纹的应予报废。
3.9 方钻杆应对加厚部位、驱动过渡段和螺纹进行无损探伤,探伤周期1000±100小时。
3.10 方钻杆公接头长不得少于160mm ,母接头长不得少于180mm 。
3.11 方钻杆公接头外径限定尺寸。
表3 方钻杆公接头外径限定尺寸4 钻杆分级技术规定钻杆探伤检验分级参照SY/T5824-93标准,结合钻具公司现有钻杆状况执行企业内部标准,287英寸及以下钻杆参考SY/T5824-93标准按钢级分类。
4.1 钻杆分级技术规定表4 5英寸(127mm )钻杆分级数据表表5 521英寸(139.7mm )钻杆分级数据表表6 321英寸(88.9mm )钻杆分级数据表4.2 小钻杆检验技术规定表7 321英寸E75及以下钻杆磨损后的最小尺寸数据表4.3 对焊钻杆分级技术规定表8 对焊钻杆分级数据表4.4 钻杆接头体长度最小值技术规定表9 钻杆接头体长度最小值标准4.5 管体外伤及内外腐蚀坑4.5.1 一级:管体外部凹伤、压痕、缩颈、变粗、卡瓦损伤及其直径减小不得超过公称外径的3%;刻痕、铲凿其深度不超过平均临界壁厚的10%,内外腐蚀坑其剩余壁厚不小于同尺寸的最小壁厚值。
4.5.2 二级:管体外部凹伤、压痕、缩颈、变粗、卡瓦损伤及其直径减小不得超过公称外径的4%;刻痕、铲凿其深度不超过平均临界壁厚的20%,内外腐蚀坑其剩余壁厚不小于同尺寸的最小壁厚值。
4.5.3 钻具管体内外腐蚀的判定,原则上按SY/T5824-93《钻杆分级检测方法》表2执行,对于部分管体腐蚀面积大坑又较深,影响使用的视情况降级使用。
4.5.3.1管体内壁必须逐根检查腐蚀情况,发现内涂层脱落已形成腐蚀坑的,必须设法测量坑深,当坑深大于1.8mm应判为三级,小于或等于1.8mm应判为二级,小于1.0mm判为一级,两端0.8m以内坑深超1.0mm判为三级。
4.5.3.2 外表腐蚀坑深大于 2.3mm判三级,大于 1.4mm判二级,小于或等于1.4mm判一级。
4.5.3.3 大面积腐蚀坑是指互相贯通,呈块状,其宽度大于15mm、深度大于1.5mm,周向长超过圆周1/2判三级,坑深小于1.5mm,周向长小于圆周1/2判二级,坑深小于1.0mm,周向长小于圆周1/2判一级。
4.5.3.4 腐蚀坑较密集,但未相互贯通,也未成块,间接形成轴向长大于300mm,宽大于30mm,坑深大于1.8mm,判三级,小于或等于1.8mm判二级,小于1.0mm判一级。
4.6钻杆允许直线度表10 钻杆允许直线度单位mm4.7 钻杆螺纹台肩技术规定4.7.1接头螺纹密封台肩因粘接或碰撞呈凸凹不平状,用专用工具修磨时,内外螺纹的台肩面最大修磨量应小于0.8mm,修磨后,修磨面应从里向外连续完整,修磨后环形面宽,对于钻杆应大于标准面宽的60%;其余部分允许有不影响密封的个别凹痕、划痕;修磨面与螺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平面度公差为0.2mm.4.7.2台肩面必须平整无毛刺,如遇有飞边毛刺、金属堆积物等不平者可用平挫将其沿圆周挫平。
4.7.3 台肩面在满足最小宽度要求下,其余部分允许有不贯通的划痕、磨痕或弧形凹痕,但深度不得超过0.5mm,宽度不得超过1.5mm。
4.7.4 螺纹正常磨损后,剩余牙顶宽度小于表18的规定必须修扣。
磨尖牙数不超过4扣。
4.7.5 螺纹粘扣、严重腐蚀或有泥浆刺痕的必须修扣。
4.7.6 外螺纹轻度外伤,可用三角锉刀修复,其缺陷长度不得大于10mm深度不得超过原扣得1/3,连续缺损不得超过2扣。
4.7.7 内螺纹镗孔处因撞击等原因径向变形,镗孔大端直径不得超过±1.5mm,对于2-3/8″、2-7/8″钻杆和3-1/2″钻铤不得超过±1.2mm。
4.7.8 发生外螺纹伸长,当外螺纹螺距伸长量在50.8mm内超过0.15mm必须修扣。
4.8钻杆报废的判定:参照钻具报废标准。
5 加重钻杆分级技术规定5.1 一级加重钻杆(新加重钻杆及接头外径和管体外径符合下列要求)表115.2 二级加重钻杆(接头外径和管体外径符合下列要求)表125.3 三级加重钻杆表135.4 对焊加重钻杆分级技术规定:表14 对焊加重钻杆分级数据表5.5加重钻杆直线度全长不得超过5mm.5.6 加重钻杆公接头长不得低于180mm,母接头长不得低于200mm。
6 钻铤、无磁钻铤、螺旋钻铤分级技术规定6.1钻铤分级数据表表15a 经过多次修复的无磁钻铤长度在8~8.5米之间(单根长度不足应对接,但不得超过9.5米)。
其他钻铤长度不小于8.2米。
b 螺旋钻铤公母扣密封端面距螺旋终止端面不能小于200mm,否则报废。
c 当钻铤外径均匀磨损到小一级别钻铤外径且其内径与小一级别内径相同时,应将螺纹改为小一尺寸螺纹,该钻铤按小一尺寸钻铤使用。
钻铤只允许减小一次尺寸,允许减小尺寸的钻铤见表中带“﹡”者。
6.2钻铤工作参数表16 钻铤尺寸及工作参数(单位:mm)6.3 钻铤允许直线度表17 钻铤允许直线度单位:mm6.4、钻铤螺纹台肩面如因粘接或撞击呈凸凹不平、在靠内沿处应保持完好;其保持完好部分应达到表16数值的75%以上;凡凸出处必须磨平。
6.5钻铤螺纹台肩宽度不小于表16的规定。
6.6钻铤管体伤痕不超过表16的规定。
6.7钻铤螺纹磨损后用梳齿规检查,磨损量不得超过表18所列的尺寸。
表18 钻具接头螺纹正常磨损允许量单位: mm6.8 螺旋钻铤两端大钳空间圆柱部分长:公接头端不得低于180mm,母接头端不得低于200mm。
7 钻具各级别适用井深7.1.钻杆分级别适合井深表197.2.对焊钻杆分级别适合井深7.3.加重钻杆分级别适合井深7.4 对焊加重钻杆分级别适合井深7.5、钻铤分级别适用井深7.6特殊工艺井使用高一级别钻具或新钻具。
8 钻具的选择8.1 钻杆的选择8.1.1 钻杆钢级的选择:在选择钻杆时,必须遵循在安全的基础上减低成本的原则。
在低级钢能够满足钻井工程需要时不宜选择高级钢。
8.1.1.1 完井深度在3200m以内时,应选用E级钻杆或对焊钻杆。
8.1.1.2 完井深度在3200m~4500m时,应选用G级钻杆或G级钻杆加S级钻杆的复合钻柱。
8.1.1.3 完井深度超过4500m时,应选用S级钻杆或G级钻杆加S级钻杆的复合钻柱。
8.1.1.4 含HS腐蚀介质环境钻井用钻杆的选择,应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尽2量选用低级钢,也可选用非API标准系列特殊钢级的抗硫钻杆。
8.1.2 钻杆规格选择8.1.2.1 在选择钻杆规格时,应根据钻井方式、井深结构及管理水平,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钻柱循环水力损失的钻杆。
8.1.2.2 在井眼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直径较大的钻杆,推荐使用上部大规格钻杆、下部小规格钻杆的复合钻柱。
如对于660.4mm,508mm,374.7mm的井眼,应选用139.7(5½")钻杆,甚至可选用更大规格的非标准钻杆。
8.2 钻铤的选用8.2.1钻铤尺寸的确定.表24 钻头直径与对应的钻铤尺寸8.2.2 在190.5mm(721in)以上的井眼中,应采用复合(塔式)钻铤结构,但不同外径相邻两段钻铤外径差一般不应大于25.4mm(1in),其最上一段钻铤外径等于或接近于相连接的钻杆或加重钻杆接头外径,否则应以转换接头进行过渡。
8.3 螺旋钻铤的选用8.3.1 为有效防止软地层钻井时的压差卡钻,提高钻井液上返时携带岩屑的效果,可选用螺旋钻铤。
螺旋钻铤的重量比同规格普通圆柱钻铤的重量减轻约4%。
8.3.2为了保证螺旋钻铤在使用过程中的修复螺纹量的要求,两端不开槽部分长度可适当放宽,并要在订货合同中注明。
9 检验方法及步骤9.1 准备工作9.1.1 将待检钻杆除去护箍,清洁管体内外表面和接头,特别要彻底清洁螺纹和台肩部位。
9.1.2 将钻杆按内螺纹接头在管架上排齐,管架高度是操作方便而定。
9.2 接头检验9.2.1 测定接头外径在距内、外螺纹密封台肩面25mm处,沿圆周方向每隔120°测量一次外径。
所用量具示值精度0.5mm。
9.2.2 测定内螺纹台肩面最小宽度沿圆周方向每隔120°测量一次台肩面最小宽度,取最小值,如有偏磨可直接量取最小值。
所用量具示值精度0.1mm。
9.3 管体检验9.3.1 管体整体探伤,根据用试块设定的分级标准,电脑会自动显示钻杆管体分级,并要在内外表面最大腐蚀和磨损处用测厚仪测量最小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