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精整车间危险源辨识评价总
轧钢岗位危险源辨识

1
1
7
14
四
在与地面人员以及其他操作台协同作业时未进行必须时联系与确认
作业班组
30.
√
湿手操作设备或者插拔电源插头
触电
1
2
8
16
四
禁止湿手操作设备或插拔电源插头
作业班组
31.
√
休息不足,思想不集中
机械伤害
0.5
2
7
7
五
由于操作失误可能导致其它意想不到的人身伤害事故
作业班组
32.
√
操作台上放置水杯
作业班组
24.
√
生产、换辊或检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启动高压除鳞设备、液压润滑设备前未对设备上以及设备周围是否有人工作进行确认
机械伤害
1
1
15
15
四
生产、换辊或检修过程中,当班操作人员启动高压除鳞设备、液压润滑设备前必须对设备上以及设备周围是否有人工作进行确认
作业班组
25.
√
生产、换辊或检修过程中,设备各种冷却水、压缩空气启停前后未及时与相关人员确认和沟通联系
2
7
14
四
增加安全梯,人员两人以上,互相防护
作业班组
12.
√
处理回炉坯未带防护面罩、手套
灼烫
1
2
7
14
四
高温防护用品穿戴齐全
作业班组
13.
√
生产时,通过安全过桥
飞溅、灼烫
1
2
7
14
四
在生产时严禁通过安全桥
作业班组
14.
√
跨越辊道
车辆伤害
1
2
7
钢板厂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坠落
√
触电
√
134
防护缺陷
机械伤害
√
135
违章操作
机械伤害
√
设备维 修
136
工具摆放不当
137
手持电动工具漏电
138
未办理动火手续
139
未进行风险分析
140
未采取防护措施
141
无人监护
142
无防护设施
143
违章作业
144
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45 电气焊 焊渣阴燃引起明火
146
电焊机未单独设置开关和保护装置
23
座位下的开关电源漏电或失火
24
空调内水体产生病毒
25
饮用水不卫生
26
长时间连续作业/接触计算机
27
驾驶车辆未注意过往行人
28
制动故障
29
超载超限行驶
30
厂内牵引车行驶过快
31
叉车没有安时保养和维修
32
叉车行驶过快
33
司机疲劳驾驶
34
司机酒后驾驶
35
方向器故障依然出行
36 机动车 方向灯故障依然出行
起重伤害
√
58
维修时未采取防护措施
坠落
√
59
歪拉斜吊
起重伤害
√
60
行车零件坠落
起重伤害
√
61
吊钩、吊件和钢丝绳接触滑线
坠落伤人
√
62
违反操作规程带电作业
触电
√
63
漏电保护器失效
触电
√
64
在运转的机器或起吊的货物上站人
机械伤害
√
钢铁冶炼公司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制度模版

1 目的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进行控制,持续有效地改善安全状况,确保生产安全与企业职工人生财产和企业财产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物流管理公司所有职能部门及库区。
3 管理职责3.1分管经理负责组织本公司开展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督促库区和科室落实危险源控制点管理办法与措施。
3.2各库区对本库区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以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危险源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登记表》。
3.3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开展危险源控制点分级控制管理,制订、落时实施办法,综合管理对危险控制点失控而发生的各类事故,查清责任并及时报告领导。
3.4对风险评价进行动态管理。
每年由安全环保部组织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情况进行回顾,并且完成风险回顾总结报告。
3.5在内部或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各库区的有关人员组成二次评价小组,开展危险源二次评价,形成新的登记表。
3.6对风险评价进行动态管理。
每半年由安全员组织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情况进行回顾,并且完成风险回顾总结报告。
3.7安全环保部按危险单元、主要设备、危险作业开展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并形成重大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应的登记表。
3.8 辨识及评价的方法、流程及分级原则3.8.1 判断法。
用判断法评价重大危险源,判定重要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3.8.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D = 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风险值。
3.8.3流程及分级原则参照附录。
3.8.4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被评价为三级以上风险的,采取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或隔离、管理措施、个体防护等原则,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4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重大风险的确定4.1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由各库区组织相关人员采用LEC法或直接判断法进行初始评价,制定控制措施,报安全技术科汇总、评审,并填写《危险源辨识清单》。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辨识和评价危险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就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论述。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并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定量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专家评估等。
通过危险源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判断风险的大小,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由于其性质、规模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而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门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管理层责任、监督检查、紧急预案等。
通过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结语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识别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确保制度的落地和执行,以确保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与预防控制措施(最终版 )

钢坯来料、堆垛、退库、上料
钢坯垛间穿行、上下
摔伤、撞伤
护品齐全,现场确认
32
吊物下穿行、停留
物体打击
安全确认,及时避让
33
钢坯夹散料
物体打击
安全确认,站在安全位置指挥
34
车辆间穿行、上下
车辆伤害、摔伤
安全确认,加强联络
35
翻钢
物体打击、挤伤
安全确认,正确操作
36
处理热送卡钢
高温钢坯
烫烧伤
护品齐全、按规操作
44
加热炉放样
焊接样把太短,没调小火焰
烧伤
放样时及时通知加热炉并调小火焰
45
轧机试样
试样喂钢反夹钳
轧机夹伤
试样喂钢时用专用工具
46
使用大锤戴手套和站位不当
物体打击
使用大锤时不戴手套并做好人员安排
47
轧机后人未离开
轧件伤人
轧机后不能站人
48
K1量辊缝
在进口进行,出口人未离开
夹伤 轧件伤人
出口不能有人,在出口钩量
严格按规操作,专人监护
25
跑号
未按指定路线行走、轧线飞钢
飞钢伤害
按指定路线通过,注意力高度集中
26
吊物下穿行
物体打击
安全确认,及时避让
27
上下楼梯
滑跌
把扶踩稳
28
现场查料
吊物下穿行、停留
物体打击
安全确认,及时避让
29
车辆间穿行
车辆伤害
安全确认,加强联络
30
钢坯垛上、下查炉号
摔伤、撞伤
安全确认,踩稳踏实
94
站在台架或链条上挑短尺
精整轧钢厂危险源辨识与预防控制措施表

穿戴好防护用品,现场要有专人指挥,有人 监护 推钢时要通知操作人员做好确认,不得剪切 平台油质要及时清理 随时注意站位安全;吊短尺要指挥到位; 短尺要捆绑结实;指挥天车要注意周围其它人员安全站位 严禁用手直接去拉,要用钩子 必须严格按气割装置安规操作 挑短尺时应对周围环境、人员确认 严禁用手直接剪切时取样应使用工具 按规程操作指挥、严禁歪拉斜吊 应远离输入输出辊道、时刻注意成品钢走向 挑乱尺时应对周围环境确认 严禁站在非定尺辊道上作业 严禁随意跨越辊道、走安全过桥 作业时必须使用手套 严禁站在平台链条上作业
应远离成品辊道
必须穿好注意钢带使用,防止划伤
必须以操作台联系配合好,指挥得当
严禁跨越辊道
时刻注意天车作业要站在安全位置
地面油质要及时清理,交接要到位
打标牌时必须戴手套 必须检查焊机是否正确接地,焊枪是否有漏电情况、穿好 防护用品
挂绳时要专人指挥天车,时刻注意天车作业动向要站在安全位置 必须检查吊具、吊勾、钢丝绳使用情况,及时更换修复 必须让操作台人员禁止送输 必须严格按气割装置安规操作 作业人员必须在地面进行,要使用专用工具,四周严禁站人 地面油质要及时清理,交接要到位 吊捆缷绳、挂绳要保持距离以免烫伤 放垛位时要专人指挥天车,用专用工具进行挂转 定期检查按钮,带手套作业 进出小车操作时必须先观察四周人员情况 必须检查吊具、吊勾、钢丝绳使用情况,及时更换修复 随时观察天车检修、作业动向,站位要合理 作业人员必须在地面进行,要使用专用工具,四周严禁站人 地面油质要及时清理,交接要到位
剪切取样 用天车吊运冷床上的乱钢 输入输出辊道顶钢窜出 挑乱尺时没观察周围环境 输送非定尺时站在非定尺辊道上
车间危险源辨识评价报告

xxx车间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报告xxxx车间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开展了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工作,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5月1日至10日,组织员工对危险源的概念、什么是危险因素、危险源评价的意义进行了宣传、学习,组织各岗位进行了危险源的初步辨识,经内部评定,整理出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一览表》,并按照要求进行了初步辨识。
5月16日,我车间举行危险源风险评价会,参加人员包括部门负责人xxx、安全员xxxx、生产管理员xxx、设备管理员xxx、工艺技术员xxx。
安全处长xx、生产处xxx应邀参加。
会议对车间初步辨识出的255项安全检查危险源,及365项作业条件危险源进行了风险评价讨论,经过安全处的专业指导及大家的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安全检查危险源为195项,作业条件危险源为363项。
其中安全检查风险达到三级的危险源有7项,作业条件危险源达到三级的有6项,共达到三级的危险源为15项,并制定控制措施。
与去年相比重大危险源作业条件危险减少7起,减少的主要原因为:车间从管理上加强检查力度,对于危险作业场所防护用品的不规范佩戴的人员加大处罚力度。
重大危险源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减少9起,主要减少原因是将危险设备管线加防护措施减少对人员伤害。
任何工业生产系统中都存在许多危险源,受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彻底消除或完全控制危险源,只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消除或控制风险较大的危险源。
车间对评价出来的危险源确定了控制措施,划定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同时,对车间存在的低风险危险源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针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以提高员工对风险的防范、分析、辨识意识,全面保障生产工作的安全运行。
通过以上工作的进行,使车间员工认识到面对安全生产中不断涌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各种安全生产的问题,由被动防范事故向主动控制源头并往本质安全化方面转变。
同样,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是预防重大事故工作的出发点,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钢轧厂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表

钢轧厂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表摘要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尤其是在火工危险较高的钢铁冶金行业。
本文以钢轧厂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为研究内容,提出了辨识和评价表的具体设计方案,对于钢轧厂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生产作为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钢轧厂是典型的重要危险源,各种设备、炉火、化学药品等对工人都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因此,科学有效地辨识和评价钢轧厂危险源,可以帮助钢轧厂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措施,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健康。
钢轧厂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表设计危险源的确定第一步,需要明确钢轧厂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种类。
一般来说,钢轧厂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备:机械设备通常是钢轧厂最显著的危险源之一,包括轧机、起重设备等。
2.化学药品:包括酸、碱、化学试剂等。
3.高温热源:高温热源包括锅炉、烘箱和熔炉等。
4.其他危险源:如高噪声、粉尘、电击等。
危险源的辨识第二步,需要详细了解每一种危险源的具体特点,以便更好地识别它们的辨识标准。
这些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应该具有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例如:机械设备的辨识标准:1.机械设备内部有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
2.机械设备有助于生产的功能。
3.机械设备有安全锁等装置。
4.制造商提供了合适的维修和保养指南。
危险源的评价第三步,需要对每一种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危险源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识别危害——确定可能的原因——评价风险——采取控制措施。
评价的结果可以划分为高、中、低风险,以便钢轧厂员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例如:机械设备的评价标准:1.高风险:机械设备内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易引起伤害。
2.中风险:机械设备内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易引起轻微伤害。
3.低风险:机械设备安全系数较高,很少发生安全事故。
危险源的控制第四步,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一系列控制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轧钢车间精整区域危险源辨识评价总结
一、精整区域概况:
1、工艺流程:
2、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有两台矫直机、七台剪板机、两台自动喷号机。
是轧钢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集团公司中板生产线上的最后一道工序,生产线长度占的2/3,承担钢板的矫直、剪切、标识、收集和本区域设备的自检自修任务。
3、主要人员设置:
精整区域人员配备比较复杂,既有正式职工也有部分劳务工,其中生产线上有36名平阴工,12名钢结构人员。
四班三运转制。
二、辨识和评价情况:
1、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分厂下发的《关于开展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的工作
通知》,先在班组内部各个岗位开展危险源辨识,做到全员参与,制造一个浓厚的氛围,让全体员工都要重视这次辨识工作,了解自己身边、自己岗位上存在的危险源。
2、根据各班上报的危险源情况,再组织由车间领导、熟悉工艺、设备情况的工程技术人员、各班生产骨干参加的辨识评价小组,认真组织评价人员学习危险源辨识程序及要求,并结合2011年的辨识情况、现场实际存在的危险源、职工在现场存在的习惯性违章情况开展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确保此次危险源辨识覆盖全作业岗位、全作业过程及全部作业场所。
3、在重点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同时,要侧重人、机、物、料、法、环六大环节中的人、机、料、物、环的危险源辨识,使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更加充分、合理。
三、辨识评价单元划分:
辨识评价单元的划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充分性有直接的影响。
在对精整作业区辨识评价单元划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工艺操作过程、正常运行阶段、检修阶段的各个环节。
为保证划分的全面性、合理性,督导组人员又在辨识前,现场对划分的作业活动单元进行了逐一对照确认,划分结果见下表:
四、危险源辨识
根据作业活动划分,督导工作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了细致的危险源辨识。
辨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行为、误操作、冒险作业等),设备设施、工具、物料等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不到位(包括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各方面的因素,并参考相关的事故案例教训,对每一项作业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危险源辨识。
经整理、汇总,共辨识出各类危险源123条。
五、危险源评价
对危险源的评价采用MES打分评价法。
经打分评价,四级危险源40项,五级危险源83项。
六、下一步改进建议
从此次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中,发现我区域危险源辨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1、各岗位人员对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很多人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这次各岗位人员辨识出的危害不够全面,存在应付车间工作的情况。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能力有待提高。
辨识工作中发现,很多现场生产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时,往往辨识的并不全面。
如忽视异常、紧急状态下的设备故障、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评价赋分不合理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再就是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辨识和评价方法。
车间就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3、危险源辨识的成果没有被有效的应用到安全工作中去。
车间班组应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结果的管理,要将其和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各类危险源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控,以有效控制期风险。
单位:轧钢车间精整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