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

合集下载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问答题】名词解释:数学教育活动目标2.【单选题】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A.条件不清楚B.结构不完整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3.【问答题】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4.【问答题】名词解释:数守恒5.【单选题】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A.观察法B.临床法C.测试法D.作业分析法6.【单选题】让3岁儿童拿5个桔子,他数到5个桔子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

说明儿童没有形成()A.一一对应观念B.数的包含关系C.序列观念D.类比观念7.【单选题】幼儿一般在( )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

A.3 岁半B.4岁C.5岁D.6岁8.【填空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可以划分为( )( )( )三个纬度。

9.【单选题】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A.教育目标的确定B.材料的提供和活动规则的确定C.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D.教师的指导和评价10.【单选题】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提供若干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A.自主意识B.规则意识C.活动意识D.合作意识11.【单选题】数学问题是一个()A.逻辑问题B.事实问题C.理论问题D.实践问题12.【单选题】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A.函数B.互补C.可逆D.多少13.【单选题】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A.3 ——4 岁B.4——4 岁半C.5——6 岁D.7 岁14.【填空题】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过渡到____运算;从____过渡到____;从____过渡到____;从____到____。

15.【单选题】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同化到顺应,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的()A.知识掌握发展的过程B.能力水平发展的过程C.个性特征发展的过程D.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16.【问答题】案例分析题:一名幼儿在做辨认三角形的游戏时,只能把等边三角形挑选出来,而不能把其它的三角形也挑选出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附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附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到(),从()到(),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2.幼儿数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包括()原则,()原则和()原则。

3.观察法是指儿童凭借(),对周围世界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它们的()的方法。

4. 数学游戏的特征是()性,()性,()性,()性,重复性,探索性。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9分)1. 制定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A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B 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C 数学的学科特点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D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2. 2岁左右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A 大部分对于差异明显的物体能够做出反应B 对于差别较小的物体的感知不明显C 能够理解物体在长度、面积、容积等方面的守恒现象。

D 不能用语言表达物体量的差别。

3.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发展过程包括()。

A 辨别空间方位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左右→前后→上下B 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的发展变化过程:近的、不连续区域→远的、连续区域C 辨别空间方位的参照基准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D 辨别空间方位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上下→前后→左右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序数:2、分类:3、操作法:四.简答题(共30分)1.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是什么?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和任务是什么?3. 什么是操作法?使用操作法时应该注意什么?五.论述题(20分)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2.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幼儿学习量的排序和量的守恒?参考答案一、1、个别一般同化顺应2、客观性全面性参照性3、自身感官性质和关系4、趣味社会自主假象二、1、ABCD2、ABD3、BCD三、1.序数:表示有限集合中每个元素的位置的自然数称为序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有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有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幼儿数学教育评价有( )、( )、( )的原则。

2.数学游戏的特征( )、( )、( )、( )、( )。

3. 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 )分钟;中班的( )分钟;大班的( )分钟。

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主体性等原则。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15分)1. 数学游戏的原则包括( )。

A 联系生活实际原则B 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C 直观形象性原则D 针对性,启发性原则2. 6~7岁年龄段数学教育认知目标包括( )。

A 学习按物体二~三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 逐级分类。

B 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C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D 学习5以内的数数(实物、点子),能说出总数,并能 手口一致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3. 是中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 按物体量的某一特征(高矮、粗细、厚薄)进行分类B 以对应方法比较不同类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C 学习10以内的序数,学习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D 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 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4、书写数字是结合( )教学进行的 ( ) A 数的组成 B 加减法 C 基数 D 相邻数5、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计数2.数学区3.启发探究法 4、按物点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4、“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学前儿童量的概念发展过程是()、()、()2.“一一对应”比较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3.计数发展的过程包括()()( ) ( )。

4.运用各种感官比较物体的量的方法有()( ) ( )( )。

5.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15分)1、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A智力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C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思维能力2、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A 任务分析 B问卷调查 C观察 D谈话3、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发展过程()。

A 从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B 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C 从局部到整体,从粗糙到细致D 从具体实物到几何图形,再到具体实物4.下列是分类的方法的是()。

A 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B 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C 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

D 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5. “1”和“许多”的教育方法( ABC )A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再运用观察比较法让儿童理解“1”和“许多”的意义。

B 利用游戏,让儿童愉快地在游戏中进行操作,深入理解“1”和“许多”的意义和关系。

C 联系日常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1”和“许多”,巩固“1”和“许多”的认识D 让幼儿自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自然测量2.情感目标3、观察法4、重叠法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幼儿数学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2. 简述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特点。

3.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方法一般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1”和“许多”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2.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有哪些?答案:一、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从特征的绝对性到相对性、从不精确表述到逐渐精确表述重叠比较法、并放比较法、连线比较法。

3、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4、观察比较、触摸比较、运动感知比较、各种感官联合感知比较计数二、1、D2、C3、ABCD4、ABCD5、ABC三、1.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测试题(5套,含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测试题(5套,含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试卷A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帮助学前儿童归纳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或经验,使之概念化、条理化,最适合采用()。

A.辨别性讨论法B.修正性讨论法C.交流性讨论法D.归纳性讨论法2.将10以内的双数集合表示为{2,4,6,8,10},这是采用了()表示集合。

A.列举法B.描述法C.文氏图法D.韦恩图法3.“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的幼儿处于()阶段。

A.笼统知觉集合B.感知集合界限C.感知集合元素D.感知集合包含关系4.“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对应”是指()。

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按群计数D.接数5.“把10以内数字和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配对”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6.幼儿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的发展处于()。

A.数量的感知阶段B.数词与单位实体间的联系建立阶段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D.数的运算阶段7.“运用数序排出10以内自然数数列,并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8.“认识到进行加减运算不一定需要操作实物,而可以通过数数来完成”这表明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处于()。

A.符号运算阶段B.实物运算阶段C.表象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9.教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时,教师应()。

A.先教加法、后教减法B.先教减法、后教加法C.加法与减法同时教D.加法与减法穿插讲授10.下列量概念的教育要求适合于中班幼儿()。

A.按物体的量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B.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C.按次序规则或特定规则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D.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11.“5根小棒可以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体现的是量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主观性、含糊性、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2、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有重叠对应排序、并置对应排序、独立排序。

3、幼儿在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4、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对数量的感知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5、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又称作数的(分合;。

它是指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合成一个(总数)。

6、集与子集的关系是(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7、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过程包括(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三个环节。

8、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写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的、情感态度的、动作技能的。

)。

9、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类型有(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系列性原则。

)。

11、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

12、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

学前儿童要掌握和获得数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准备。

13、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

14、组成儿童早期数认知能力结构的五个维度是(数、计数、测量、空间、模式)。

15、列乌申娜关于学前儿童早期数学教学的方法有(游戏、操作、小实验16、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第纳斯的数学学习主张是(强调学习者的经验),让儿童通过游戏或实验得到经验。

17、凯米认为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形式有(日常生活情境,团体游戏)。

18、皮亚杰将知识分为(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社会知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试卷(含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试卷(含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试卷C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学前儿童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C.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D.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幼儿的()。

A.抽象思维能力B.掌握数学知识C.基本的数学素养D.刻苦钻研精神3.“不能看到集合的明显界限,也不能一个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不能精确地意识到元素数量”的幼儿处于()阶段。

A.笼统知觉集合B.感知集合界限C.感知集合元素D.感知集合包含关系4.()的实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A.基数B.计数C.数序D.序数5.下列数概念的教育要求适合于中班幼儿的是()。

A.学会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0以内)B.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C.感知数的守恒D.认识单双数6.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

A.幼儿自己的探索与操作B.教师的讲解C.教师的演示D.家庭教育的配合7.“学习10以内的序数,使其会用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所有幼儿8.“在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把代表被加数和加数的全部物体逐一地数一遍,进而获得两个数的和”这表明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处于()。

A.实物运算阶段B.符号运算阶段C.表象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9.()岁的幼儿通常处于抽象运算阶段。

A.2~3 B.3~4 C.4~5 D.5~610.幼儿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了学前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的过程。

A.从个别到一般B.从同化到顺应C.从不自觉到自觉D.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11.通常,()的幼儿逐渐能对差异不太明显的量进行认识和区分,能够根据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排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培养儿童的计算能力B. 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C. 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个活动不适合作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A. 玩积木B. 唱歌C. 做数学游戏D. 阅读数学故事书答案:B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以下哪个概念是最重要的?A. 数字B. 形状C. 量度D. 计算答案:A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以下哪个活动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多”和“少”的概念?A. 比较不同大小的球B. 画不同颜色的画C. 听不同节奏的音乐D. 玩不同种类的玩具答案:A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以下哪个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A. 玩拼图B. 唱歌C. 跳绳D. 画画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以________为基础。

答案:游戏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________是培养儿童数学兴趣的关键。

答案:互动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________能力。

答案:问题解决4.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________是帮助儿童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工具。

答案:教具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鼓励儿童进行________,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答案:探索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兴趣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儿童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 描述一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化学习、故事讲述、互动式教学、使用教具和实物操作等。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引入数字概念?答案:可以通过日常活动,如数数、比较数量、排序和分类等,来有效地引入数字概念。

同时,利用教具如积木、计数器等,可以帮助儿童直观地理解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农十二师电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2011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中试卷A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班级:09(1) 制卷人:颜川山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1、 “完整儿童”: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3、操作法:
4、集合
1、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 、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B 、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 、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D 、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下列选项中不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的是( )。

A 、儿童的发展 B 、社会的要求 C 、学科的特性 D 、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 、集体活动形式 B 、小组活动形式
C 、个人活动形式
D 、集体与小组活动结合的形
4、下列不是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正式数学活动)的特点的是( ) A 、事先经过缜密的筹划 B 、教师是活动的主体 C 、内容是专门指向数学的 D 、形式一般以集体活动的方式
5、列乌申娜明确指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离不开( ) A 、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现实 B 、游戏 C 、操作 D 、小实验
6、不是皮亚杰认为的儿童守恒概念掌握的标志的是( )
A 、恒同性
B 、可逆性 C、补偿性 D、系统性 7、两个集合间存在 关系和 关系。

A 、包含、相等 B 、包含于、相等
C 、包含、不相等
D 、包含于、不相等 8、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在 。

A 、3岁前
B 、3岁后
C 、4岁左右
D 、5岁以后 9、 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A 、感知集合
B 、笼统感知
C 、计数
D 、认数 10、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 )进行。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班、中班、大班
1、常见的分类形式(8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12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38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计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10分)
3、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0分)
4、什么是“教有法而无定法”?(10分)
结合某一主体内容,设计一则渗透的数学活动案例。

得 分 评卷人
四、分析题(共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