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荷载

合集下载

第六章行车荷载

第六章行车荷载

4、路面的结构层次与材料要求
路基垫层:垫层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它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
状况、使面层与基层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的不良影响或保护土基
处于稳定状态;同时,也可扩散基层传递的荷载应力,减小土基的 应力与变形,并可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一般垫层修于特定状况道
路工程结构中,如防砂土基础挤入基层、软土地基扩散应力、冻土
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泥灰结石、块料等材料。
4、路面的结构层次与材料要求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垂直力并将其扩散到下面的
垫层及土基,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对于沥青路面)或重要功
能层(对于水泥砼路面)。 特点: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并应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
力;基层受大气影响较面层小,但仍可能被面层渗入雨水浸湿或地
概述
1.路面材料的几种强度 2)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摩尔—库仑强度理论: c tan 其中c和φ是表征路面材料抗剪强度的两项参数,可以通过直剪试 验或三轴压缩试验测定。
三轴试验确定c,φ
概述
1.路面材料的几种强度 3)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 指试样在无侧向压力条件下,抵抗轴向压力的极限应力。材料经 过标准成型和养生后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测定的强度。
3、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的基本原则: ①等破坏原则: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在使用末期 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破坏状态); ②等厚度原则:用不同标准轴载设计的路面结构厚度相同。
轴载换算系数公式:
3、轴载换算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
3、轴载换算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
3、轴载换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公式:Fra bibliotek2、车辆的种类与作用特点

第二章 行车荷载分析

第二章  行车荷载分析
下图为不分车道混合行驶的公路上实测到的频率曲线: 下图为不分车道混合行驶的公路上实测到的频率曲线:
可以看出,行车道上频率曲线的图形由双峰变为单峰; 可以看出,行车道上频率曲线的图形由双峰变为单峰;近 中心线(车道内侧边缘)的频率较高。 中心线(车道内侧边缘)的频率较高。
2、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形状如下图2-2所 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形状如下 示,它的轮廓近似于椭圆形,因其长轴与 短轴的差别不大,在工程设计中以圆形接 触面积来表示。
车轮荷载计算图式: 车轮荷载计算图式: a)单圆图式;b)双圆图式 a)单圆图式;b)双圆图式
3、将车轮荷载简化成当量的圆形均布荷载,并采用轮胎内压 力作为轮胎接触压力p。当量圆的半径δ 力作为轮胎接触压力p。当量圆的半径δ可以确定为:
3. 轮载作用的瞬时性
车轮通过路面的时间约为0.01~0.1s左右, 车轮通过路面的时间约为0.01~0.1s左右, 当应力出现的时间很短时,来不及传递分布,其 变形不能像静载作用那样充分。 车速同路面变形的关系如图: 车速同路面变形的关系如图:
1-刚性路面,角隅弯沉量或边缘 刚性路面, 应变量随车速的变化; 应变量随车速的变化; 2-柔性路面,表面总弯沉量随车速的变化 柔性路面,
汽车的总重量通过车轴和车轮传递给路面,所以路面结构设计主要以 汽车的总重量通过车轴和车轮传递给路面,所以路面结构设计主要以 轴重作为荷载标准。因此,在众多的车辆组合中,重型货车和大客车 轴重作为荷载标准。因此,在众多的车辆组合中,重型货车和大客车 起决定作用。对于小客车,则主要对路面的表面特性如:平整性、抗 起决定作用。对于小客车,则主要对路面的表面特性如:平整性、抗 滑性等,提出较高的要求。
P δ= πp
4、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一个圆表示,称为单 圆荷载;如 圆荷载;如用二个圆表示,则称为双圆荷载 ;双圆荷载的当 量圆直径d和单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分别按下式计算: ,分别按下式计算: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特性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特性

土质路基湿度增大 ----模量 土质路基湿度增大 ----模量和强度降低 模量和强度降低
二、路面温度状况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 主要为气候条件 ) 气温 太阳辐射 风速 降水和蒸发等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路面结构层的热特性 ) 材料的导热系数 比热容 材料对辐射热的吸收率等
材料的种类、内部结构、孔隙率、 主要表现在 : 材料的种类、内部结构、孔隙率、 湿度及表面特性等方面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 材料的力学特性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 材料的力学特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行车荷载 环境因素影响 土基的力学强度特性 土基的承载能力 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 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及疲劳特性
行车荷载的主要研究内容:
汽车的轮重与轴重; 不同车型的车轴布置; 设计期限内,汽车的轴型分布及汽车年通过量 的逐年变化; 汽车的静态荷载与动态荷载特性比较。
一、车辆的种类
道路上通行的车辆主要分为客车与货车两大类。 客车:小客车、中客车、大客车; 客车:小客车、中客车、大客车; 货车:整车、牵引式半挂车、牵引式挂车。 货车:整车、牵引式半挂车、牵引式挂车。
一. 车轮对路面的静态作用 1. 垂直接触压力(即接地压强) 垂直接触压力(即接地压强) 轮载大小 轮胎内压 (轮胎内的气压) 轮胎内的气压)
p
pi
有关
p 的大小与
轮胎的弹性 轮胎接触面的面积 轮胎的花纹
车辆在不同的行驶状态 p = (0.8 ~ 1.3) pi 通常轮胎内压 pi = 0.4 ~ 0.7 Mpa 考虑综合影响后,在路面结构设计中一般取 考虑综合影响后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一般取 p = pi

《行车荷载分析》课件

《行车荷载分析》课件

动态分析方法
01
动态分析方法考虑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效应,通过模拟 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和冲击,对道路结构进行更精确的受力分析。
02
动态分析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道路结构的实际受力情 况,适用于对复杂道路结构和特殊车辆行驶情况进行精确分析。
03
动态分析方法的缺点是计算复杂,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 时间。
性。
铁路桥梁的行车荷载分析
01
02
03
04
铁路桥梁的特点
承载能力要求高、结构稳定性 要求严格、列车行驶速度高。
列车类型与分布
不同类型列车的重量、尺寸、 轴重等参数,以及在铁路线上
的分布情况。
列车行驶状态
列车行驶速度、制动、加速等 对桥梁结构的动态影响。
桥梁响应分析
通过分析桥梁的振动、变形和 应力等响应,评估铁路桥梁的
05
行车荷载的优化设计
行车荷载的合理分布
总结词
优化行车荷载分布是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车辆的重量、尺寸和行驶轨迹,合理分布 行车荷载,避免出现应力集中或过载的情况,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行车冲击可以降低对桥梁结 构的损伤,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
04
行车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行车荷载引起的振动
振动类型
行车荷载引起的振动包括垂直振动、水平振动和扭转振动。这些 振动会对结构产生疲劳损伤和共振效应。
疲劳损伤
长期受到行车荷载振动的结构会出现疲劳损伤,导致结构强度降低 和寿命缩短。
共振效应
当行车荷载的频率与结构的自振频率相近时,会产生共振效应,放 大振幅,对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桥面平整度

第2章 行车荷载分析-3

第2章 行车荷载分析-3

交通量(万辆) 90 95.4 103.2 105.8 115.2 120.5
?
年增长率(%) — 6.0 8.2 4.6 7.5 6.0
?
行车荷载 刘红坡
t
i 1
Ni
N1
1 t
1
33
交通量随时间的变化
设计年限内累计交通量Ne :
Ne
365 N1
1 t
1
Ne ——设计年限内的累计交通量 N1——设计初始年年平均日交通量 Nt——设计末年年平均日交通量
在,而且水泥路面的刚度很大,车辆的振动较大,对 路面的冲击力也大,必须考虑车辆的冲击力对路面的 损害。
行车荷载 刘红坡
24
轮胎对道路的动态影响—瞬时性
km/h
路面深度
行车荷载 刘红坡
行驶的汽车对路面施 加的荷载有瞬时性, 车轮通过路面上任一 点,路面承受荷载的 时间大约只有0.01— 0.10s。
行车荷载 刘红坡
23
轮胎对道路的动态影响—动态变动
❖ 振动荷载的最大峰值与静载之比称为冲击系数。 ❖ 影响冲击系数的因素:
▪ 车速,车辆的减振性能以及路面平整的平整度。 ❖ 在设计沥青路面时,由于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粘弹
性和减振作用,以静轮载作为设计荷载。 ❖ 在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时,由于水泥路面上接缝的存
❖ ⑷车辆在曲线上行驶时,作用在路面上的横向水平力 约为0.1 P 。
❖T2 ,T3远大于T1,所以在经常启动、制动路段,设计时 必须考虑轮胎给道路的水平力。
行车荷载 刘红坡
20
轮胎对道路的水平力
❖ 对于沥青路面,过大的水平应力能够引起面层产生拥 包和剪切破坏等。
行车荷载 刘红坡
21

路基路面工程-行车荷载的分析

路基路面工程-行车荷载的分析

第二章2-1 车辆荷载的分析一、车辆的类型:1.小型客车:包括小卧车、小面包车等,它们的车速高,重量小,总重一般大于12KN,最高车速一般大于100km/h,6m长,2m高,1.8宽.2.大型客车:用于城市交通或城乡运营,有些地方还使用铰接式大客车。

满载重量一般大于100KN,最小车速常不小于60km/h3. 载货汽车:有一般载货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及被牵引的拖挂车、平板车和集装箱车等。

一般总重为50~150KN,最高车速约为70-80km/h.自卸车总重为150~500KN以上,多用于矿山内部运输及施工工地的材料运输,一般不作长途运输,最高车速约为40-50km/h.牵引车自重约为50KN,被牵引的拖挂车,平板车,集装箱车的最大重量大于1000KN.在路面设计中,一般将特种工程车辆视为载货汽车.在路面结构设计及路基稳定性验算中,主要考虑大型客车及载货汽车的作用。

而在评定路面的表面特性(如平整度,抗滑性)时,应考虑小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变差系数:标准离差与静载的比值。

通常变差系数﹤0.3动荷载与静载的比值称为冲击系数µ,µ常为1.3(在较平整路面上,车速50km/h时)设计时:设计轮载=µ·静轮载二、轮载作用的瞬时性:使路面变形量↓,意味着路面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刚度)和强度↑行车以一定速率行经路面时,路表面上任一点所经受轮载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0.01-0.1秒。

路表面下不同深度处应力持续作用时间稍长些,但仍很短。

见P14如此短的荷载作用时间,使路面结构中的应力来不及传递分布,其变形不会像静载时那样充分。

美国公路工作者协会(AASHO)曾经做过试验发现:不同车速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的变形进行过实测,表明:当车速由3.2km/h→56km/h时,柔性路面的总弯沉量f(变形)减少了36-38%;而当车速由3.2km/h→96.7km/h时,刚性路面的板角挠度f和板边应变量ε降低了29%左右。

行车荷载

行车荷载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第一节行车荷载汽车是路基路面的服务对象,路基路面的主要功能是长期保证车辆快速、安全、平稳地通行。

而其中汽车荷载是造成路基路面结构损伤的主要成因。

一.车辆的种类道路上通行的汽车车辆主要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

其中:客车:小客车、中客车、大客车货车:整车、牵引式挂车、牵引术半挂车汽车的总荷载通过车辆与车轮传递给路面,所以路面结构的设计主要以轴载作为荷载的标准。

二. 汽车的轴型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均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

整车客货车:1.前轴:两个单轮组成的单轴约占1/3/。

极少数为双轴单轮约占1/2。

2.后轴:有单轴、双轴、三轴类型。

大部分为双轴双轮。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1.定义: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可分为停驻状态和行驶状态。

当汽车处于停住状态时,对路面的作用为静态压力主要是由轮胎传给路面的垂直压力p,它的大小受下述因素的影响。

2.影响因素:a.汽车轮胎的内力pi;b.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态;c.轮载的大小。

3.半径: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形状近似于椭圆,且a、b差别不大。

路面设计中以圆表示。

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因为路面不平整车身震动,车轮实际上是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在路面上跳动,轮载成动态波动。

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弹性材料:疲劳性质弹塑性材料:变形累积五.交通分析1.交通量: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量。

对于路面结构设计不仅要求收集交通总量,还必须区分不同车型2.轮载的组成和等效换算:标准: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轮载。

等效原则换算:某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荷载的作用下达到相同的破坏程度为根据的。

第二节环境因素影响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受温度、湿度影响大。

温度的影响作用1.影响机理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会随着路基路面结构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产生膨胀和收缩。

由于温度和湿度在路基路面结构内部的变化沿深度方向是不均匀的,所以不同深度处胀缩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2] 行车荷载

[2] 行车荷载

五、交通分析
路面结构设计中,要考虑设计年限内,车辆对 路面的综合累计损伤作用,必须对现有的交通量、 轴载组成及增长规律进行调查和预估,并通过适 当的方式将它们换算成当量标准轴载的累积作用 次数。
交通量调查,将车辆分成11类:小型货车、中型 货车、大型货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拖挂车、 小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自行车、人力车和 畜力车。
不同轴型货车代表车型:
二轴车 三轴车
四轴车
五轴车 六轴车
拖挂车代表车型:
三轴车 五轴车
四轴车 六轴车
2. 交通(轴载)量调查方法
根据实测道路通过轴载次数和重量,获得典型轴载谱。
轴载谱
方法一(以轴型为基础):
按照不同的轴轮类型把车轴分类(单轴单轮、单轴双轮、双 联轴双轮、三联轴双轮),然后对所有车轴进行称重调查, 按照轴型归类得到各类轴的轴载谱;
设计车道为道路行车道内承受交通最繁重的一个车道,是整个路面的最不利车道。 初期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双向)乘以方向分配系数和车道分配系数,即为设计 车道的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ADTT)。
2) 以车辆类型为基础进行各种轴型的轴载称重和统计时, 可将2轴6轮及以上车辆分为整车、半挂和多挂3大类, 每类车再按轴数细分,分别按车型称重后得到单轴轴载 谱。
方法(1)的直接对象是轴,适合于对轴型有较好识别能力的 快速自动称重仪器。
方法二(以车辆类型为基础):
把车辆按照轴型组成和轴数进行分类(如三轴整车、三轴半 挂等),分别调查各类车辆的通过数,并在各类车辆中抽取 一定数量进行称重调查,再统计得到各类轴的轴载谱。
方法(2)把车辆按照轴型进行分类,调查时统计的是车辆数, 便于识别,适合于人工配合进行的移动或慢速固定设备测 定,并与交通量观测数据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车荷载汽车是路基路面的服务对象,路基路面的主要功能是长期保证车辆快速、安全、平稳地通行。

汽车荷载又是造成路基路面结构损伤的主要成因。

因此,为了保证设计的路基、路面结构达到预计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首先应对行驶的汽车进行分析,包括汽车轮重与轴重的大小与特性;不同车型车轴的布置;设计期限内,汽车轴型的分布以及车辆通行量逐年变化的规律;汽车静态荷载与动态荷载特性比较等。

一、车辆的种类道路上通行的汽车车辆主要分为客车与货车两大类。

客车又分为小客车、中客车与大客车。

小客车自身重量与满载总重都比较轻,但车速高,一般可达120km/h,有的高档小车可达200km/h以上;中客车一般包括6个座位至20个座位的中型客车;大客车一般是指20个座位以上的大型客车(包括铰接车和双层客车),主要用于长途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

货车又分为整车、牵引式挂车和牵引式半挂车。

整车的货厢与汽车发动机为一整体;牵引式挂车的牵引车与挂车是分离的,牵引车提供动力,牵引后挂的挂车,有时可以拖挂两辆以上的挂车;牵引式半挂车的牵引车与挂车也是分离的,但是通过铰接相互连接,牵引车的后轴也担负部分货车的重量,货车厢的后部有轮轴系统,而前部通过铰接悬挂在牵引车上。

货车总的发展趋向是向大吨位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运输水陆联运业务开展之后,货车最大吨位已超过40—50t,汽车的总重量通过车轴与车轮传递给路面,所以路面结构的设计主要以轴重作为荷载标准。

在道路上行驶的多种车辆的组合中,重型货车与大客车起决定作用,轻型货车与中、小客车影响很小,有时可以不计。

但是在考虑路面表面特性要求时,如平整性、抗滑性等,以小汽车为主要对象,因为小车的行驶速度高,所以要求在高速行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平稳性与安全性。

二、汽车的轴型无论是客车还是货车,车身的全部重力都通过车轴上的轮子传给路面,因此,对于路面结构设计而言,更加重视汽车的轴重。

由于轴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路面结构的设计承载力与结构强度,为了统一设计标准和便于交通管理,各个国家对于轴重的最大限度均有明确的规定。

据国际道路联合会198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在141个成员国和地区中,轴限最大的为140kN,近40%执行l00kN轴限,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均以l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

通常认为我国的道路车辆轴限为100B.通常,整车形式的客、货车车轴分前轴和后轴。

绝大部分车辆的前轴为两个单轮组成的单轴,轴载约为汽车总重力的1/3。

极少数汽车的前轴由双轴单轮组成,双前轴的载重约为汽车总重的一半。

汽车的后轴有单轴、双轴和三轴三种,大部分汽车后轴由双轮组组成,只有少量轻型货车由单轮组成后轴。

每一根后轴的轴载大约为前轴轴载的两倍。

目前,在我国公路上行驶的货车的后轴轴载,一般在60—130kN范围内,大部分在l00kN以下。

由于汽车货运向大型重载方向发展,货车的总重有增加的趋势。

为了满足各个国家对汽车轴限的规定,趋向于增加轴数以提高汽车总重,因此出现了各种多轴货车。

有些运输专用设备的平板挂车,采用多轴多轮,以减轻对路面的压力。

各种不同轴型的货车如图2-1所示。

我国常用汽车路面设计参数如表2-1所示。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汽车对道路的作用可分为停驻状态和行驶状态。

当汽车处于停驻状态时,对路面的作用力为静态压力,主要是由轮胎传给路面的垂直压力p,它的大小受下述因素的影响。

(1)汽车轮胎的内压力p i;(2)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态;(3)轮载的大小。

货车轮胎的标准静内压力pi一般在0.4—0.7MPa范围内。

通常轮胎与路面接触面上的压力p略小于内压力pi,约为(0.8—0.9)pi。

车轮在行驶过程中,内压力会因轮胎充气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滚动的车轮接触压力也有所增加,达到(0.9—1.1)p i。

轮胎的刚度随轮胎的新旧程度而有不同,接触面的形态和轮胎的花纹也会影响接触压力的分布,一般情况下,接触面上的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

不过在路面设计中,通常忽略上述因素的影响。

而直接取内压力作为接触压力,并假定在接触面上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形状如图2—2所示,它的轮廓近似于椭圆形,因其长轴与短轴的差别不大,在工程设计中以圆形接触面积来表示。

将车轮荷载简化成当量的圆形均布荷载,并采用轮胎内压力作为轮胎接触压力p 。

当量圆的半径δ可以按式(2-1)确定。

πpP δ= 式中:P ——作用在车轮上的荷载(kN );p ——轮胎接触压力(kPa );δ——接触面当量圆半径(m )。

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一个圆表示,称为单圆荷载;如用二个圆表示,则称为双圆荷载(图2-2)。

双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 和单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 ,分别按式(2-2)、式(2-3)计算:πp P 4d = d 28D ==πp P 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Z —100的轮载P =100/4kN, p =700kPa,用式(2-2)、式(2-3)计算,可分别得到相应的当量直径为:302m .0D ,213m .0d ==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行驶状态的汽车除了施加给路面垂直静压力之外,还给路面施加水平力、振动力。

此外,由于汽车以较快的速度通过,这些动力影响还有瞬时性的特性。

汽车在道路上等速行驶,车轮受到路面给它的滚动摩阻力,路面也相应受到车轮施加于它的一个向后的水平力;汽车在上坡行驶,或者在加速行驶过程中,为了克服重力与惯性力,需要给路面施加向后的水平力,相应在下坡行驶或者在减速行驶过程,为了克服重力与惯性力的作用,需要给路面施加向前的水平力。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为了克服离心力,保护车身稳定不产生侧滑,需要给路面施加侧向水平力。

特别是在汽车起动和制动过程中,施加于路面的水平力相当大。

车轮施加于路面的各种水平力Q值与车轮的垂直压力P,以及路面与车轮之间的附着系数甲有关(图2-3),其最大值Q max不会超过P与ϕ的乘积,即:ϕ≤QPmax若以q和p分别表示接触面上的单位水平力和单位垂直接触压力,则最大水平力q~应满足:ϕp≤qmax表2-2所列的甲值为实地测量的资料。

由表列ϕ值可以看出,ϕ的最大值一般不超过0.7—0.8,同路面类型和湿度以及行车速度有关,相同的路面结构类型,干燥状态的ϕ值比潮湿状态高;路面结构类型干燥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车速越高,ϕ值越小。

路面表面必须保持足够的附着系数,这是保证正常行车的重要条件。

但是从路面结构本身来看,附着系数的大小直接关系结构层承受的水平力荷载。

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层产生复杂的应力状态,特别是面层结构,直接遭受水平荷载作用,若是抗剪强度不足,将会导致推挤、拥包、波浪、车辙等破坏现象。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由于车身自身的振动和路面的不平整,其车轮实际上是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在路面上跳动,作用在路面上的轮载时而大于静态轮载,时而小于静态轮载,呈波动状态,图2-4所示即为轴载波动的实例。

轮载的这种波动,可近似地看作为呈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标准离差与轮载静载之比)主要随下述三因素而变化:(1)行车速度:车速越高,变异系数越大;(2)路面的平整度:平整度越差,变异系数越大;(3)车辆的振动特性:轮胎的刚度低,减振装置的效果越好,变异系数越小。

正常情况下,变异系数一般均小于0.3。

振动轮载的最大峰值与静载之比称为冲击系数,在较平整的路面上,行车速度不超过50km/h时,冲击系数不超过1.30。

车速增加,或路面平整性不良,则冲击系数还要增大。

在设计路面时,有时以静轮载乘以冲击系数作为设计荷载。

行驶的汽车对路面施加的荷载有瞬时性,车轮通过路面上任一点,路面承受荷载的时间是很短的,大约只有0.01—0.10s左右。

在路面以下一定深度处,应力作用的持续时间略长一点,但仍然是十分短暂的。

由于路面结构中应力传递是通过相邻的颗粒来实成的,若应力出现的时间很短,则来不及传递分布,其变形特性便不能像静载那样呈现得那样完全。

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AASHO)试验路曾对不同车速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变形进行量测(图2—5),结果表明,当行车速度由3.2km/h提高到5km/h,沥青路面的总弯沉减小36%;当行车速度由3.2km/h提高到96.7km/h,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角和板边应变量减小29%左右。

动荷载作用下路面变形量的减小,可以理解为路面结构刚度的相对提高,或者是路面结构强度的相对增大。

汽车荷载对路面的多次重复作用也是一项重要的动态影响。

在行车繁密的道路上,路面结构每天将承受上千次,甚至数万次车轮荷载的作用,在路面的整个使用期限内,承受的轮载作用次数更为可观。

路面承受一次轮载作用和承受多次重复轮载作用的效果并不一样。

对于弹性材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呈现出材料的疲劳性质,也就是材料的强度将随荷载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对于弹塑性材料,如土基和柔性路面,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将呈现出变形的逐渐增大,称为变形的累积。

所以对于路面设计,不仅要重视轴重静力与动力的量值,道路通行的各类轴载的通行数量也是重要的因素。

五、交通分析道路上通行的车辆不仅具有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轴重,而且通行的车辆数目也是变化的。

路面结构设计中,要考虑设计年限内,车辆对路面的综合累计损伤作用,必须对现有的交通量、轴载组成以及增长规律进行调查和预估,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它们换算成当量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

1.交通量交通量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量。

可以通过现有的交通流量观测站的调查资料,得到该道路设计的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设站进行观测。

当然这种观测只是短期的,仅为若干天,而且每天也可能仅观测若干小时。

对此,可利用当地长期观测所得的时间分布规律,即月分布不均匀系数、日分布不均匀系数和小时分布换算系数,将临时观测结果按相应的换算系数换算成年平均日交通量。

对于路面结构设计,不仅要收集交通总量,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车型。

目前各地观测站进行交通量调查,将车辆分成11类:小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拖挂车、小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自行车、人力车和畜力车。

小型货车、小型客车、拖拉机和非机动车对路面结构损伤作用极其轻微,可忽略不计,这些车辆所占的比例应从总量中扣除。

其余各类列人统计范畴的车辆按轴型和轴载大小分类(如单后轴货车、双后轴货车、牵引拖挂车、牵引半拖挂车等)和分级统计。

还要通过目测大致估计这些货车的满载程度,以便确定空车数占货车总数的百分率。

有的交通量观测站配置有自动化的轴载仪直接记录通行车辆的轴数和轴载大小,然后按轴载大小分类统计累计轴载数,这种调查称为轴载谱的调查。

轴载谱调查与交通量的统计相互进行校核与补充。

道路路面承受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是逐年增长的,要确定路面设计年限内的总交通量,还需要预估该年限内交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