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知识梳理1.泡菜的制作:(1)发酵菌种:。
①菌种来源:附着在蔬菜上的。
②菌种类别:和。
(2)制作原理。
①发酵实质:在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
②反应式: C6H12O62C3H6O3(乳酸)。
(3)制作流程:①泡菜坛的选择:火候好、________、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②选择蔬菜并加工:选择________的蔬菜,冲洗干净并晾干,然后切断。
③制作泡菜盐水: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备用。
④加入调味料、装坛:形成发酵环境⑤发酵——前期:________发酵,形成无氧环境;后期:主要是厌氧发酵。
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确定最佳取食时机。
泡菜制作中发酵条件的控制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和。
(1)创造环境:选择合适的泡菜坛;装坛时要压实;泡菜液浸没菜体;泡制期间不宜开盖。
(2)控制适量的食盐。
①食盐的作用,一是,二是使蔬菜组织中水分,使成品质地柔韧、咀嚼感强。
②盐的用量宜控制在10%~15%,盐浓度过,乳酸发酵受抑制,泡菜会咸而不酸;盐浓度过,杂菌易繁殖,引起变质。
(3)控制适宜的温度:以18℃~20℃为宜,温度偏有害菌活动能力强,温度偏低不利于乳酸发酵。
2.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1)亚硝酸盐及其危害。
①亚硝酸盐的特点:白色粉末,易溶于,在食品加工中用作。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①检测方法:法。
②检测原理。
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色染料。
亚硝酸盐溶液的浓度高,颜色_____;溶液浓度___,颜色浅些。
(2)检测步骤:配制溶液→制备___________→制备样品处理液→_____。
判断方法: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
3.结果分析:如图表示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乳酸菌含量的变化规律为 (填序号)。
生物选修-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配置溶液
制备样品 处理液
比色
1.配置溶液: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0.4克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100ml体积分数为 20%的盐酸中,避光保存(4mg/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称取0.2克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 解于100ml的水中,避光保存(2mg/ml) ;
5ug/ml亚硝酸钠溶液:称取0.10克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小时的亚硝酸 钠,用水溶解至500ml,再转移5 ml溶液至200 ml容量瓶,定容至200ml; 提取剂:分别称取50克氯化镉、氯化钡,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用盐 酸调节pH至1; 氢氧化铝乳液和2.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利于提取; 加200ml蒸馏水、 100ml提取剂 振荡1h,加入40mlNaOH溶液 蒸馏水定容500ml后,过滤
60ml滤液移至容量瓶
过滤
4.比色
滤液透明
与标准显色液比较 记录对应的亚硝酸 钠含量,并计算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 二胺盐酸盐溶液 取40ml滤液 定容至50ml,混匀,静置
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
取样量(40ml滤液质量,kg)
结果分析与评价:
泡菜腌制质量;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是否进行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
微生物类 型
酵母菌, 醋酸菌, 真菌,兼 细菌,好 性厌氧 氧菌 酵母菌的 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 醋酸菌的 有氧呼吸 产生醋酸
毛霉,真 乳酸菌,细 菌,好氧 菌,厌氧菌 毛霉产生 蛋白酶和 脂肪酶 乳酸菌无 氧呼吸产 生乳酸
2. 配制标准液
50ml比色管 5组浓度梯度的亚硝酸钠 溶液及空白对照 加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时作业1: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3课时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基础过关知识点一乳酸菌的特点和亚硝酸盐的性质1.制作泡菜时,所用的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防止水分的蒸发B.防止菜叶萎蔫C.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D.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答案]C[解析]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进行的,而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密封菜坛子,以避免氧对其发酵作用的抑制。
2.泡菜制作过程中,下列对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初期并无乳酸菌的存在B.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含量会逐渐增多并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C.腌制后期乳酸菌含量会急剧下降D.腌制的全过程乳酸菌的含量不变,活性不同[答案]B[解析]泡菜的制作是利用蔬菜表面的乳酸菌的代谢,将糖类转化成乳酸,因此发酵初期就有乳酸菌存在;由于发酵条件的变化,乳酸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量后由于酸度过大,乳酸菌数量会下降。
3.膳食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含量不正确的是()A.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C.豆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可达10 mg/kg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左右[答案]D[解析]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不得超过2 mg/kg。
知识点二泡菜制作的实验设计4.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
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乳酸菌为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制作泡菜时,如果罐口封闭不严,氧气进入罐内,会抑制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同时进入的氧气促进了罐内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造成泡菜腐烂。
5.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 限时训练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生物试题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下列关于乳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C.乳酸菌与醋酸菌的细胞结构相似D.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答案 B解析乳酸菌属于细菌,其遗传物质是DNA;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乳酸菌与醋酸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二者细胞结构相似;泡菜制作主要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发酵过程。
2.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坛盖边沿的水槽中的水答案 D解析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维持稳定,A项错误;泡菜制作中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有乳酸菌和假丝酵母,B项错误;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将糖类分解为乳酸,C项错误。
3.下列关于泡菜制作过程中材料和泡菜坛的选择,错误的是( )A.泡菜坛要选择密封性好的坛子B.选择的材料应质地鲜嫩,无烂痕,无虫咬C.坛盖边沿的水槽应保持干燥,防止泡菜腐烂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应注满水答案 C解析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在新鲜蔬菜入坛后,要保证其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需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防止空气进入。
4.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峰,但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最后维持稳定。
5.泡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物,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因素是( )A.腌制时间B.环境温度C.食盐用量D.泡菜坛容积答案 D解析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泡菜的口味,A项错误;环境温度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水平,B项错误;食盐能够抑制杂菌生长,又影响泡菜的口味,C项错误;泡菜坛容积对泡菜的质量不产生影响,D项正确。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导航] 1.通过阅读教材P 9“基础知识”,掌握乳酸菌及亚硝酸盐的相关知识。
2.通过教材P 10~11“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掌握泡菜制作过程,并分析影响泡菜腌制的条件。
3.掌握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操作。
[重难点击] 1.尝试制作泡菜。
2.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泡菜的制作1.菌种——乳酸菌(1)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分布。
(2)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3)常见种类: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其中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2.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3.制作的流程原料加工⇒新鲜蔬菜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盐水配制⇒清水∶盐=4∶1,煮沸冷却 ↓装坛⇒蔬菜入坛,添加调味料,注入盐水,盖好坛盖,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 ↓⎭⎪⎬⎪⎫封坛发酵 ↓成品⇒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杂菌及乳酸含量的变化规律材料1 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较为活跃,发酵产物为乳酸、乙醇、醋酸和二氧化碳等。
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约为0.3%~0.4%,是泡菜初熟阶段,其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材料2 发酵中期: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 下降,无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这时乳酸的积累量可以达到0.6%~0.8%,pH 为3.5~3.8。
大肠杆菌、腐生菌、酵母菌、霉菌的活动受到抑制。
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且清香。
材料3 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
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乳酸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
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不协调。
1.泡菜发酵原理(1)试写出泡菜发酵过程反应式。
答案 C 6H 12O 6――→酶2C 3H 6O 3+能量。
高中生物 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不需要通气发酵。
2.在腌制泡菜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利于泡菜发酵及抑制有害菌繁殖的是()A.接入乳酸菌菌种B.适量加入盐和调料酒C.利用无氧环境抑制有害菌D.加入抗生素,接入乳酸菌菌种可以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使乳酸菌快速成为优势菌种,抑制有害菌繁殖;适量的盐和料酒可调节风味,也可抑制有害菌繁殖;无氧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型有害菌的繁殖;加入抗生素,不仅抑制杂菌繁殖,也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影响泡菜的正常发酵。
3.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乳酸的量不断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代谢被逐渐抑制,亚硝酸盐的产量减少。
同时亚硝酸盐的分解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发酵过程主要是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此外,还有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
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蔬菜保持脆嫩而不软化腐败。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4.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同时已生成的亚硝酸盐被降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逐渐下降。
5.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量少B.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6.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应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应在食品中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易溶于水,A项正确;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项正确;咸菜中亚硝酸盐较多,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可转变成致癌物,因此应尽量少吃咸菜,C项正确;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 g时会引起人死亡,D项错误。
专题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选修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泡菜的制作1.菌种来源:附着在蔬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原理: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____。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流程4.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a.检测原理NO-2+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反应物+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料。
b.亚硝酸盐溶液的浓度高,颜色深些;溶液浓度低,颜色浅些。
检测步骤:配制溶液→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样品处理液→_______________。
1.乳酸菌2.无氧乳酸C6H12O6→2C3H6O34.a.玫瑰红色b.标准显色液比色1.泡菜的制作(1)菌种来源:附着在蔬菜上的乳酸菌。
(2)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反应式:C6H12O6→2C3H6O3。
(3)制作流程2.泡菜制作的注意事项(1)材料的选择及用量①蔬菜应新鲜,若放置时间过长,蔬菜中的硝酸盐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②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4∶1,盐水要煮沸后冷却。
煮沸有两大作用,一是除去水中的氧气,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其他细菌。
(2)防止杂菌污染:每次取样用具要洗净,要迅速封口。
(3)氧气需求①泡菜坛要选择透气性差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止蔬菜腐烂。
②向泡菜坛坛盖边沿的水槽内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并注意在发酵过程中经常向水槽中补水。
(4)温度: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室温即可,温度过高则易滋生杂菌,温度过低则发酵时间延长。
1.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含量低B.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发生变化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及时检测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参考答案】D应及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而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般采取比色法。
教学设计8: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1.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2.2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一种以发酵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联系生活: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如果自己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致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易多吃。
思考: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1乳酸菌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
反应式为: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生产酸奶的是乳酸杆菌。
1.2泡菜的制作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4∶1 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香辛料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浸没全部菜料。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水密封发酵。
发酵时间受到温度影响。
2.1亚硝酸盐你知道亚硝酸盐吗?知道它的危害吗?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 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一)乳酸菌发酵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___________ ,这是一种__________ 细菌,在_________________ 下, 将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 。
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常见的乳酸菌有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两种,其中用于生产酸奶的是
(二)亚硝酸盐:
1、亚硝酸盐为___________ 色 ___________ 状,易___________ ,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_____
2、蔬菜,咸菜,豆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为(平均量) mg/kg .
_____________ m g/kg mg/kg
3、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____ mg/kg。
酱腌菜中不超过______ mg/kg ,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______ mg/kg 。
4、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总量达到g 是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
g会引起死亡。
5、体内的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物质具有
致癌作用,同时对动物具有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作用.
二.泡菜的制作
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_______ 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________ 密封发酵。
发酵时间受到_______________ 影响。
2.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_________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____ 发生 _____ 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 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 __________ 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三.发酵操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 、____ ,否
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3.2腌制时要控制腌制的 _____ 、 ____ 和______ 的用量。
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流程:
〖思考5〗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一般在腌制_____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
4 •结果分析与评价
4.1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1)需要配制的溶液有: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亚硝酸钠溶液、提取剂、
氢氧化铝乳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氯化镉和氯化钡。
(2)配制标准显色液的基本步骤是:
①用 _________________ 吸取体积......... 的__________ 溶液分别置于
比色管中,另取1支比色管为_____________
②向各管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分钟。
③向各管加入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_溶液。
④最后用 ________ 定容到50mL
(3)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步骤是:
①称取kg泡菜,粉碎榨汁,过滤得约200mL汁液。
②取100mL汁液倒入500mL容量瓶,添加200m ________ 和100mL _______ , 摇床振荡1h,再加40mL ______________ ,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并立刻—
___ 获得滤液。
③将滤液60mL移入100mL容量瓶,用 _________ 定容后过滤,获得 _的
滤液。
阅读“比色”,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4)比色的步骤是:
①将40mL滤液移入50mL比色管中,并编号。
②分别依次加入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并定容到50mL,混匀静置15min。
③观察颜色变化,并与 __________________ 匕较,记录亚硝酸盐含量。
④计算样品滤液(40mL中亚硝酸盐含量。
计算公式是:
亚硝酸盐含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mg / ________ (40ml滤液的质量,Kg) 4.2制作的泡菜一般在10天之后食用最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B 、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
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例2.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例3.乳酸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 、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乳酸菌的pH值 D 、葡萄糖不是乳酸菌的原料
例4.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长的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A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
B .醋酸菌、毛霉菌、毛霉菌丝
C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
D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例5•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它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以上体现出生物关系依次
A.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B .种内互助、种间斗争、种内斗争
C•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种内互助 D .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画出整个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