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中线距障碍物设计安全距离
卧底铺设轨道、浇筑排水沟及巷道底板硬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卧底铺设轨道、浇筑排水沟及巷道底板硬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为确保十六大巷整修期间的施工质量及安全,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望各单位认真执行。
具体内容如下:所有上岗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本措施。
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一、整修内容:十六大巷卧底铺设轨道、浇筑排水沟及巷道底板硬化。
二、轨道铺设时施工质量要求及标准:1、轨道铺设时,枕木中-中间距1000mm,枕木、岔枕的材质、规格、符合要求。
2、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3、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落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4、直线段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5、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6、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
道碴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要捣实。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7、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8、用钎子和锤拆除矸石掌钎人要戴防护手套,打锤人操作时不准戴手套,不准和掌钎人站在一条线上,防止走锤伤人,打锤人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意外。
9.捣固道床或卧底(拉底)时,前后间隔距离不得少于2000mm。
10.使用撬棍起道或起道钉时,不准手握半把,以防压手。
11.砸道钉时,必须手心向上栽道钉,用锤轻轻稳牢,随后再加力钉进去,防止砸手或道钉崩起伤人。
严禁在钢轨上或轨缝处调直道钉。
12.运送、装卸钢轨时应注意下列各项:①运送钢轨时使用专用车或平板车、材料车。
②装卸钢轨时要由一个喊号,一头先起或一头先放。
③运送钢轨的专车不准乘人,并有专人前后监护。
车速不得大于2m/s,严禁在曲线段落会车。
④在主要运输巷道人力推车运送钢轨时,必须事先与调度室联系,并在钢轨前50m外设专人探路,后面要有人手持红灯警诫。
交叉跨越(导线与地面或建筑物等障碍物跨越距离)

一、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数目、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间的距离,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2、计算上诉距离应计入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但不应计入由于电流、太阳辐射、覆冰不均匀等引起的弧垂增大;3、当架空电力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交叉,且架空电力线路的档距超过200m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为+70°C计算。
二、1、导线与地面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下表规定:线路经过区域最小距离线路电压3kV 3kV—10kV 35kV—66kV人口密集地区 6 6.5 7人口稀少地区 5 5.5 6交通困难地区 4 4.5 5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应符合下表规定:线路经过地区最小距离(m)线路电压3kV 3kV—10kV 35kV—66kV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 3 4.5 5 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岩石 1 1.5 33、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下表规定:线路电压3kV以下3kV—10kV 35kV 66kV距离(m) 3 3 4 54、架空线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城市多层建筑或城市规划建筑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以及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建筑物间的水平距离,在无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下表所列数值的50%。
边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m)线路电压3kV以下3kV—10kV 35kV 66kV距离(m) 1.0 1.5 3.0 4.05、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线路电压3kV以下3kV—10kV 35kV—66kV距离(m) 3 3 46、导线与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的树木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线路电压3kV以下3kV—10kV 35kV—66kV距离(m) 3 3 3.57、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或城市绿化灌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线路电压3kV以下3kV—10kV 35kV—66kV距离(m) 1.5 1.5 38、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检验情况最小距离(m)线路电压3kV 3kV—10kV 35kV—66kV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垂直距离 1.0 1.5 3.0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水平距离 1.0 2.0 3.5注:10kV及以下采用绝缘导线的架空电力线路,除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和重要交叉跨越距离之外,其他最小距离的规定,可结合地区进行经验确定。
铺轨安全施工作业指导书

铺轨安全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确保指挥部对施工过程的铺轨对人体伤害的有效控制,符合公司管理手册的要求,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全过程对铺轨安全防护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采用GB/T28001/2001标准及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4.职责4.1安全质量监察处负责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实施。
4.2指挥部、项目部负责对施工中的铺轨进行控制。
5.工作程序5.1工作准备5.1.1根据郑开城际铁路单线铺架的实际情况,选用铺设轨排。
5.1.2铺轨前,质检技术人员对线路底碴、中桩、枕木端头线以及线路障碍情况等进行检查,并接收线路,同时对线下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复核。
5.1.3并行地段线间距设计为4m,机械铺轨影响既有线行车,因此铺轨时,采取偏铺30cm进行铺轨。
轨枕端头线偏移布置。
5.1.4铺轨作业劳动组织5.2铺轨机组装作业5.2.1组装前应检查各联结处有无损伤变形,各联结部件(螺栓、销子等)有无脱落、丢失、损坏等情况以及各部位润滑情况,并实施补给。
5.2.2对一号车、二号车发电机、电气设备进行检查。
5.2.3对轨排起吊、走行拖拉钢丝绳进行检查。
5.2.4检查完毕后,必须进行下列试验:5.2.4.1摆臂试验。
5.2.4.2拖拉卷扬机、吊轨扁担的走行试验。
5.2.4.3一、二号车走行和大小闸制动试验。
5.3组立龙门吊试验5.3.1组立龙门吊时,底层应有碴厚20cm,并捣固严实,平整基础用三层枕木搭成,底层枕木密铺,二层枕木必须穿插到轨道下与轨道枕木齐平。
5.3.2组立龙门吊时,靠近既有线方立柱最外侧边缘距既有线轨道中心线距离不小于2.2m。
5.3.3两龙门吊之间距离为15m。
5.3.4龙门吊左右支腿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保持相等,其误差不得超过10mm,两支腿应安放在同一高度,其误差不得超过4mm。
5.3.5龙门吊组立后,应加固牢靠。
5.4龙门吊倒装轨排5.4.1倒装前,技术人员依据轨排表查对轨排号及配件。
地铁限界限界尺寸

地铁限界保障地铁安全运行,限制车辆断面尺寸、限制沿线设备安装尺寸及确定的建筑结构有效净空尺寸的图形称为限界。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别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一、设备限界直线地段与设备限界与车辆限界之间,应预留安全距离。
1、车体肩部横向间距应为100mm;车体下部梁横向间距应为30mm;车体下边梁向下间距为50mm;车下悬挂物向下应为50mm2、车体顶部向上应为60mm(含竖曲线偏移量);车顶与车体肩部的过渡线应相距60—100mm构成设备限界,转向架部分横向及竖向间距应为15—30mm。
转向架设备限界(轮对除外)最低点离轨面净距:A型车25mm、B型车15mm。
二、建筑限界1、直线地段车站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台至轨顶面高度A型车1030—1080mmB型车1000—1050mm2)有效站台范围内,站台边缘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的车辆限界之间的水平间隙不宜小于10mm,站台边缘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的车辆轮廓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00mm。
3)有效站台范围内的站台边缘设备限界的安全间隙不宜小于50mm,有效站台范围外可设过渡线,过渡线长度不应大于20m。
4)车站范围内有墙、柱处的建筑限界:当墙、柱上悬挂设备时,应按设备限界加400—500mm空隙确定;当墙、柱上不安装设备时,线路中心线至墙柱的建筑限界可按设备限界加200mm空隙确定;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100mm。
5)车站有效站台范围内的屏蔽门或栏杆与车辆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25mm。
6)曲线站台应按直线站台车辆限界加曲线偏移量及安全留量确定,曲线站台边缘至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180mm。
7)辅助线的水平曲线半径小于正线水平曲线最小半径时,其建筑限界应另行计算确定。
8)直线地段防淹门和人防隔断门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的横向间隙不应小于100mm,高度应与区间矩形隧道相同。
2、区间隧道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的空间,应考虑从设备与管线安装所需要的尺寸,并应预留安装误差值、测量误差值和变形量,所需的安全间隙宜为20—50mm。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铁路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安全步距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和高风险的工作情况,因此合理的安全步距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一、安全步距的定义安全步距是指在隧道内进行施工时,工人之间需要保持的安全距离。
这是为了防止施工人员在狭小空间中碰撞、跌倒、撞击等事故的发生而设立的。
二、安全步距的因素1. 施工人员数量:安全步距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任务和施工人员数量来确定。
施工人员数量越多,安全步距越大。
2. 施工工具和设备:在隧道施工中,会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
安全步距需要根据这些工具和设备的尺寸和操作需要来确定。
3. 施工环境:隧道施工环境复杂,有时会有管线、电缆等各类设施存在。
在进行施工时,需要保持安全步距以避免与这些设施发生冲突。
4. 施工工序:不同的施工工序对安全步距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在挖掘隧道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坍塌和堆积物倾倒等危险。
三、安全步距的具体要求1. 一般步距要求: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施工人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米。
这是为了确保工人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和移动。
2. 特殊情况下的步距要求:在进行一些危险作业时,需要增加安全步距。
比如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之间的距离应增加到5米以上,以防止墙壁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
3. 施工区域的划分:为了更好地管理施工区域内的安全步距,可以将隧道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程度设置不同的安全步距要求。
四、安全步距的实施措施1. 安全培训:施工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步距要求,并且能够正确地应用。
2. 强化监督管理:工地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步距要求。
3. 安全警示标识: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在需要保持安全步距的区域进行标识和提示。
4. 实施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施工现场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施工现场中的安全距离

一、公(水)路1. 现场道路跨越沟槽时应搭设牢固的便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人行便桥的宽度不得小于1m,手推车便桥的宽度不得小于1.5m,汽车便桥的宽度不得小于3.5m。
便桥的两侧应设有可靠的栏杆,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消防安全通道3.5m,独头通道要在尽头设车场。
2. 现场的机动车辆应限速行驶,行驶速度一般不得超过15km/h;机动车在特殊地点、路段或遇到特殊情况时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km/h;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限速标志。
3. 上下船使用的跳板应搭设稳固,应使用厚度50mm以上的木板,宽度不得小于250mm,并有防滑措施。
上下船应听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不能抢先,不得同时脚踏两只船。
船未停稳,不准人员上下船。
4. 涉水作业时,水深应小于1.2m,流速小于3m/s,并要做好安全监护措施。
5. 上下码头和跨越两船时,如高低相距0.5m以上者,应使用跳板或梯子。
二、运输搬运1. 人力运输的道路应事先清除障碍物;山区抬运笨重物件或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道路,其宽度不宜小于1.2m,坡度不宜大于1:4,如不满足要求,应采取有效的方案作业。
2. 用人工搬运或装卸重大物件而须搭跳板时,应使用厚50mm以上的木板,跳板中部应设有支持物,防止木板过度弯曲。
从斜跳板卸物件时,应用绳子将物件从后面拴住,作业人员应站在卸放重物的两侧,不准站在卸放重物的正面下边。
3. 用管子滚动搬运时,管子承受重物后两端各露出约300mm,以便调节转向。
手动调节管子时,应注意防止手指压伤。
三、材料堆放1. 器材堆放应遵守下列规定:1)器材堆放整齐稳固。
长、大件器材的堆放有防倾倒的措施。
2)器材距铁路轨道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5m。
3)钢筋混凝土电杆堆放的地面应平整、坚实,杆段下方应设支垫,两侧应掩牢,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 层。
4)钢管堆放的两侧应设立柱,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m,层间可加垫。
5)袋装水泥堆放的地面应垫平,架空垫起不小于0.3m,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0 包;临时露天堆放时,应用防雨篷布遮盖。
轨道中线距障碍物设计安全距离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
第7.1.12条工业企业铁路直线地段中心线至建筑物和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表7.1.12的规定。
在曲线地段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规定加宽。
线路中心线至建筑物和设备的距离表7.1.2
注:①建筑物和设备至铁路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在表中规定的高出轨面的距离范围以外,不应小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②道路边缘至铁路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750mm。
③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涵和渡槽等的墩、台、柱类,其边缘至梯线和牵出线经常有调车人员上下车作业一侧的线路中心线距离,不应小于3500mm。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

3. 缓和曲线 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 线线形。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曲线半径和地形条件 按表1.3合理选用,应选用(1)栏值,困难条件下可选用(2) 栏或(3)栏值。
4. 夹直线、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 相邻两曲线间的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最小长度应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世界首 座六线铁路大桥,目前世界上设 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大桥,京 沪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其 主跨336米的长度名列世界同类高 速铁路桥之首。大胜关长江大桥 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20km处, 是京沪高速铁路和沪汉蓉铁路一 越江通道,同时搭载双线地铁, 为六线铁路桥。大桥全长14.79km, 跨水面正桥长1615m,通航净高 32m,可以确保万吨级巨轮通过。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建设,代 表了中国目前桥梁建造的最高水 平,标志着中国桥梁建造技术跻 身于世界领先行列,创造了中国 世界记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 国之最。
2)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线 路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 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 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5.0m。 3)正线与既有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当两 线不等高或线间设置其它设备时,最小线间距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计算确 定。 4)隧道双洞地段两线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及防灾与救援要求, 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5. 双线、单线隧道衬砌内轮廓如图4.1~4.4所示。
图4.1 时速250km/h双线隧道 内轮廓(单位:cm)
线隧 路道 中中 线线
线
隧
线
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
第7.1.12条工业企业铁路直线地段中心线至建筑物和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表7.1.12的规定。
在曲线地段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规定加宽。
线路中心线至建筑物和设备的距离表7.1.2
注:①建筑物和设备至铁路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在表中规定的高出轨面的距离范围以外,不应小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②道路边缘至铁路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750mm。
③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涵和渡槽等的墩、台、柱类,其边缘至梯线和牵出线经常有调车人员上下车作业一侧的线路中心线距离,不应小于3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