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课件第一章5分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 (一)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 (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 原因
案例描述
❖ 早晨光杰入园时早饭还没有吃完就带到了教室 里面,吃完以后他就随手把塑料袋扔在了地上,我 马上提醒他让他捡起来,并且问他应该扔在哪里? 他很茫然的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牵着他把 垃圾袋捡起来之后来到了垃圾桶面前,让他把垃圾 扔进去,他才扔进去了。并且向全班的幼儿讲,垃 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里。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 日常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 规律和特征 v 自然实验法
v 实验法 v 实验室实验法
❖ 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 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
❖ 测量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的方法。
❖ (一)心理学 ❖ 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
的科学。
❖ 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 3、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复杂多样,通常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心理过程
直
基
接
影
础
响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v 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v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v 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2.生理成熟
❖ 定义: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 度或水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都有一定影响。
能力发展
基本能力
学前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社交等方面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如走、跑、跳、抓握、语言表达能力等。
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操作 阶段和符号阶段等。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刺激、教育训 练等。
情绪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 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 情绪的表达和反应,以适应环境
和社交需求。
情绪表达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
绪,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社会性发展
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愿意分享 自己的玩具和经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道德观念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 简单的规则和指令。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逐渐开始理解并接受性别角色的差异,模仿和学习与自己 性别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 的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 认可和赞扬,对批评和拒 绝也变得敏感。
自我评价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 己的能力和表现,对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有初步的认 识。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学前 儿童建立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游戏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前儿童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 互动模式,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团体疗法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社 交技能和同伴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 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 三种形式: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延缓抑制 a.消退抑制: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再受到非条件刺激
的强化,其信号作用就会逐渐丧失,而不再引起反射 行为。
例如:出生后严格按照作息制度生活的婴儿对喂奶时间 已经形成了条件发射,一到喂奶时间,便会产生食欲, 如果换个环境,每到吃奶时间,儿童吃不到奶,那么原
儿童就自动摆手。
(三)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4、言语强化的方式。 言语强化的方式总是和成人的表情、动作等其他因素 共同起作用。
例如,当儿童摇手表示再见时,成人常常高兴地 夸他“好宝宝”、“真聪明”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条件定向反射——对新生儿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当新刺激(如大的声音和鲜艳的物体)出 现时,儿童会把头朝向它,或停止正在进行的活 动,好像在探究“这是什么?”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 抓握反射
例如,用手指或小棍碰触新生儿的手心,儿 童的手就会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 可以将身体吊起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主讲人:陈凯莉
课程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 第三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 第四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 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七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第八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课程主要内容
•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第十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龄期
第二节 关键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发展与心理学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能力;3. 增进学生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认识,提高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阐述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章内容,分析一个具体案例,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答案:学生需结合所学理论,分析案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前沿动态。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儿童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深度和广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的调整、拓展阅读及实践结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PPT优秀课件

2021/6/3
12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学前儿童心 理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谈话法
2021/6/3
作品分析法
13
一、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
1、概念:就是通过感官和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 对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 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观察对象包括其语言、 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和特征的方法。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或临界期,指的是儿童各种心 理机能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如:3岁,语言敏感 期。
最近发展区:幼儿现有的心理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 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智力,个性,灵敏度···
2021/6/3
8
2021/6/3劳伦兹的“印刻现象”来自92021/6/3
20
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2021/6/3
21
暴力影视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实验研究
2021/6/3
22
三、问卷法
1、定义: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 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
2、评价: 优点: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资料易统计 缺点:问卷的编制和信度问题
缺点:强调自然活动条件下进行试验,难免出现不易控制 的因素。
2021/6/3
19
实验室实验法
1、定义: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 行心理研究的方法。
如:为了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图 片)。
2、评价: 优点:能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
学前心理学之一节绪论PPT课件

•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都可以是整体研究或分析研 究。纵向研究可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貌,也 可以研究某一个方面心理的发展。横断研究也可 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专题的。
• 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并非截然对立,而是 相辅相成的。
• (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题,较多集中于研究 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我们把这 种类型的研究称为差异研究。
• 二、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一)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 (二)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 (三)解释和测量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 差异
• (四)探究不同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影响
• (五)提出帮助和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具体方法
• 三、学前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 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 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 龄待点。
•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 分。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并且 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 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 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 通过这一类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年龄儿 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 时间及发展的关键年龄等。
• 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 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 系。
• 这一类研究有助于查明不同年龄儿童的心 理结构,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相关研究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不能说明关系的性质。
• 例如,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于1919年留学回 国后,就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他对 他的儿子陈一鸣从出生到大约三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作 了日记式的记录,而且还作了摄影记录[见陈鹤琴著《儿 童心理之研究》(1925)]。在他的影响下,以后有很多人 从事和这类似的研究,如葛承训的《一个女孩子的心理》 、费景瑚的《均一六个月心理的发展》等。
学前心理学全册课件

学前心理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绪论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伦理原则2. 第二章:儿童发展概述儿童发展的概念和特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3. 第三章: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的概念和过程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4. 第四章:情绪与社会发展情绪发展的概念和过程儿童情绪的特点和调节方式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过程情绪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5. 第五章:言语发展言语发展的概念和过程儿童言语的特点和阶段言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6. 第六章: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个性的概念和特点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自我意识发展的概念和阶段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研究方法和伦理原则。
2. 了解儿童发展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同发展理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3. 掌握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阶段,了解情绪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 理解言语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掌握言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
5. 理解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及其解释。
2.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情绪与社会发展,言语发展,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幼儿在公园玩耍的场景,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儿童在学前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2. 绪论: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回顾其发展历程,讲解研究方法和伦理原则。
3. 儿童发展概述:讲解儿童发展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不同发展理论,分析其影响因素。
4. 认知发展:讲解认知发展的概念和过程,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探讨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
5. 情绪与社会发展:讲解情绪发展的概念和过程,分析儿童情绪的特点和调节方式,介绍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心理学(绪论、第一章)ppt课件

•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心理学及学前儿童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 主要内容,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和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 【重点难点】 •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 • 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五、其它
• 调查法 • 作品分析法
16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概述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再次复习巩固人的心理的实质,
了解心理产生的条件、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等相关理论;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0
(二)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 1.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发展缓慢 2.外部注意为主,内部注意尚未发生 3.注意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1.总体特点: 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外部注意为主,内部注意形成并发展; 注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稳定性增强、分
配和转移能力形成并初步发展。 2.注意发展的年龄特点
14
三、测验法(measurement method)
•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 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 基本要求: – 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 – 效度:测验的有效性
• 优点: – 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
• 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15
四、个案法(case method)
• 对个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 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 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0--30 -
一、遗传与环境之争 (一)第一个时期——“是谁起决定作用”( 绝对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 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 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 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 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
- 31--31 -
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 决定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传 决定一样。 “遗传定律”,认为人的遗传性1/2来 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 母…… ——(英国)高尔顿(F.Galton)
- 7 -- 7 -
课程推荐阅读书目
• 4.陈鹤琴著;陈秀云、柯小卫选编,《儿童 心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5.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 • 6.(加拿大)詹妮特· 怀尔德· 奥斯汀顿著; 孙中欣译:《儿童的心智》,辽海出版社 ,2000 • 7.哈佛儿童发展译丛:《婴儿世界》《儿童 怎样解决问题》《爱心儿童》
- 8 -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 2.适当做笔记,全程参与课堂互动
- 9 -- 9 -
课程考核
• 平时成绩4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期末考试60%(教考分离,闭卷考试) • 课程分组:全班分成6组,每组7-8人,学 习委员下次课上交分组名单
- 10--10 -
- 48--48 -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见教材283页)
- 49 -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 50--50 -
3.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对心 理的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 22--22 -
- 23--23 -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 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 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 象就不再明显。
- 24--24 -
• (3)危机期: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 夫(Do tenor)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 ,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 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 抗成人的要求等。3、7、11——12岁,发 展的“危险年龄”。
- 6 -- 6 -
课程推荐阅读书目
• 1.(瑞士)J.皮亚杰 、B.英海尔德著:《儿 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80 • 2.(意)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 力的心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 3.(美)戴安• E• 帕普利、莎莉• W• 奥尔 兹著;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儿 童世界》翻译组译:《儿童世界》,人民 教育出版社,1981
- 32--32 -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美国)霍尔(G.Hall)
- 33--33 -
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 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
- 34--34 -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 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 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 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无论他 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 能、职业和种族……
- 41--41 -
二、内因与外因之争 (一)内因说(机体模型) 儿童是一个能动的个体,促进儿童心理 发展的真正原因是其内部矛盾的产生,是 其主动改造自然的结果。在儿童心理发展 过程中,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 用是微乎其微的。
- 42--42 -
(二)外因说(机械模型) 将儿童视为消极被动的个体,儿童 心理的发展要么是受外部环境所驱使 ,要么是被内部生物学因子所规定, 这中间,唯独没有儿童自我的力量。
学前心理学
(2014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尹坤萍
-1-
一位心理学家描绘他心目中的儿童:
• • • • • • 在儿童的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 儿童的执着,表现着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 儿童的烂漫,体现着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 儿童的率真,反映着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 在儿童清澈的眼眸中, 闪烁着科学家的敏锐、艺术家的热情和哲学家的 简洁。 • ……
- 51--51 -
• • • • •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自然物质前提 (1)遗传因素 (2)生理成熟
- 52--52 -
首尾方向
近远方向
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
- 2 -- 2 -
课程基本特性
• 专业必修课程 • 学位课程 • 特殊地位
- 3 -- 3 -
课程教学目的
•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 生学习其他学前儿童教育学科奠定坚实的 心理学理论基础,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儿童 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学前儿童 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 学前儿童,对学前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 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 36--36 -
• 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 现,也非单纯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是内在 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 • 两种因素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 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异。 • ——斯腾
- 37--37 -
• 格赛尔(A.Gesell)双生子爬梯实验
- 38--38 -
(三)第三个时期——“如何起作用”(相互 作用论) 相互作用论: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 龙(H.Wallon0)以及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 学派。
- 13--13 -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学
- 14 -
• 万能养育机 • 功能无比强大,足以提供各种条 件满足婴儿身体上的各种需要,里面 有花草树木、鸟声,透明的圆顶屋, 可以看到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天气的变 化,与真实世界相似,只是缺少其他 人类的存在。
- 15--15 -
一、与学前儿童心理学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发展
- 4 -- 4 -
课程内容简介
• 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 律和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 的全貌,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 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 现。
- 5 -- 5 -
课程框架
• • • • • •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第三章 学前儿童生理与动作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25--25 -
案例:
• 牛牛刚满3岁,妈妈发现牛牛不如从前那 么乖了,经常甩开妈妈的手,跟妈妈摇头 ,小嘴巴发出“不、不”……脾气急的妈 妈就要动用武力了,妈妈的手掌光顾宝宝 小屁股的机会多了起来,结果是妈妈叹气 ,牛牛哭泣。妈妈不明白,可爱的宝宝怎 么不听话了,怎么不讲道理了。
- 26--26 -
- 39--39 -
主要观点: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 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 限度的制约。 • 例: • 狼孩 • RH溶血病 • 对苯丙酮尿症的治疗
- 40--40 -
思考:美国两个家族命运的启示
• 美国有两个均繁衍了八代的家族。 • 一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一位治学严谨 、成就卓著的哲学家。他不仅本人勤奋好学、德高望 重,而且以良好的德行,潜移默化,培养和影响后代 。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 教授,60多位医生,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1 位大使和1位副总统。 •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马克斯·菜克,是臭名昭著 的酒鬼和赌徒,无德无才。他的后裔耳濡目染: 300 多个叫花子、流浪者,7个杀人犯,60多个诈骗、盗 窃犯,还有40多人伤残、死于酗酒。 • 《美国两个家族命运的启示》说明什么?
- 47--47 -
•
阶段性指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累积 到一定程度时,就取代了旧质要素而成为 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 了质的飞跃,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间断现象 。 • 连续性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 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 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 质。但在本阶段占优势地位的因素,体现 着本阶段的本质特征。
- 43--43 -
(三)相互作用论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内外因不断相互作用 的结果。
- 44--44 -
• 三、连续与阶段之争 • (一)连续论 • 认为发展是一个平稳而连续的过程, 不断地进行量的积累。 • 行为主义学派、社会学习学派是连续 论的代表,他们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 定的,认为发展是儿童习得行为不断增加 的过程。其理论核心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 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华生(J.B.Watson) (教育万能论 )
- 35--35 -
(二)第二个时期——“各起多少作用”(二 因素论) 二因素论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 混合体,认为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 同决定的,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其代 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斯腾(L.W.S tern)和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 。
• 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 (1)加速期: • 6岁之前第一个加速期,整个身心发展 非常迅速;青年期为第二加速期 。
- 21--21 -
• (2)关键期: •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K.Z.Lorenz )提出。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 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 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 45--45 -
• (二)阶段论 • 认为发展是突然发生的,由不连续的 阶段构成。 • 精神分析学派、认知结构学派都是阶 段论的代表,他们强调内部因素,生物学 因素对发展的制约作用。其理论核心在于 儿童心理的发展没有量变,只有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