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地缘战略
地缘政治形势和中国地缘战略思考

2.人口。人口里面还分人口素质,就是我们说的人口教育水平处于什么位置,一个国家,如果国家又大,人口素质又高,这个国家绝对成为一个大国,没资源也没关系,可以对外搞资源,做得到。
3.气候。现有世界大国有几个是在热带?印度。因此人们心存怀疑,印度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吗?印度称得上一个局部的,地区性南亚的大国,我们现在还认可,但是印度的发展潜力到底如何?我12月份去了印度,呆了一个星期,印度现在是什么水平呢?是我们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水平,包括整个新德里,我们访问了那里的大学,大学楼像我80年代读大学时候的教学楼一样,这就是印度。大家说了印度在发展,但是你要看看印度承受的压力有多大。首先是人口。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热带地区,到了印度也好,到南亚,稍微靠近热带的地方看一看,人个子不会太高,皮肤比较黑,这是热带的表现,在热带历史上存在的大国全消失了。比方说埃及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都是靠近热带的,历史上都消失了,这是气候。找一找现在世界上比较强的,真正成为世界霸主的都在温带地区,特别是北温带。南温带,澳大利亚有一部分也靠近热带了,南回归线附近了,真正世界性的大国在北温带,北温带地缘政治占优势的是欧亚大陆这一块儿,当然还有北美。
2. 海权论
100年前美国人马汉的海权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
中国地缘政治论心得体会100-200字

中国地缘政治论心得体会100-200字一.地缘政治的概念地缘政治学兴起于19世纪末,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西方列强的政治利益需要而产生和演变的。
由于时代和国家利益的差异,对地缘政治的涵义可以说是众所纷纭。
我国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门以地理分析为基础,专门研究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之间内在联系的学问”。
地缘政治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国家集团,研究的重点是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其理论核心是强调获取既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本国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即地理因素对国家权力的重要作用。
在地缘政治中,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利益为标准来区分敌友关系。
对国家利益有利的,就是地缘政治上的朋友,对国家利益不利的,就是地缘政治上的敌人。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1.有利条件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雄踞亚洲东海岸,位居远东的中间部分,具有漫长的属于中纬度的海岸线,辽阔的版图几乎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亚洲面积,这种地理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长、发展和壮大的优越条件。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以和平方式同大多数邻国解决了领土和领海争端,建立了多元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周边和平稳定的局面。
目前,在东北方向上,中国与韩国、日本明确了战略伙伴关系,而且还构建了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
在东南和西南方向上,中国和菲律宾、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此外,中国还与东南亚地区最大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在西北方向上,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这些战略伙伴关系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为中国维护周边国际和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防止与邻国发生地缘矛盾和冲突,起到了重要的缓和作用。
2.不利条件从地缘位置上看,中国被许多国家所包围,北面有老牌帝国俄罗斯,东北方向有令人揪心的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南边是正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国,此外,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守在我们的门口。
地缘政治学导论第七章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地缘邻国。
一方面,中日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另一方面,与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巨大反差的是 中日之间的政治交往跌宕起伏。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中国的核心地缘政治结构解析 四、中欧地缘政治关系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 系。 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的迅速 发展。 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冷战和冷战后时期影响世界秩序的根本表现可归结为三个方 面: (1)强调它作为大国的作用。 (2)尤其强调它的独立与主权。
(3)对外部世界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态度和强烈的反 霸倾向。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中国地缘政治现实
二﹑人口压力和它的“生存空间”
理论上讲,一个国家从它一开始形成起就一直追求生存空间。 中国追求更多生存空间的举措与它宣称的和平外交政策间没 有任何矛盾。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三节 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4)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成为国际体
系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5)参与维和行动,成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力量。 (6)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应对气候 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负责任一员。 (7)创造性地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国家年”活 动,成为推动世界文化和谐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中国地缘政治现实 一、基本的地理环境及其地缘心理
首先,中国呈现一种三级阶梯式的地形特点。 其次,中国大约全部面积的1/3是高地,26%是高原,10%是 山区,20%是盆地,只有12%的面积由平原构成。 最后,中国的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经济发展单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定位和战略

中国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定位和战略中国的地缘战略是绕不开东亚的,因为东亚是中国的邻居之一,也是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
中国以及周边国家都受到了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定位和战略,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
第一章: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人口国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拥有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东亚地区的领导力量之一,其国内发展、外交政策和向其他国家提供的援助等都对周边国家产生着影响。
在东亚地区,中国是一个大国。
它与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存在外交纠纷和安全威胁。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其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也对东亚地缘政治产生着影响。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
虽然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存在着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但是在某些领域中也存在着独立的、互不相信的态度。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策和对全球议程的立场也在发生变化。
第二章:中国的东亚地缘台阶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悠久且经济强盛的国家,其应对东亚地缘政治的策略和行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下面探讨一下中国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对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角色和地位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中国国内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内实现了持续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这些进步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为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扮演更大的角色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然而,中国的国内政治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中国的定位和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角色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一些矛盾可能可能在国内和周边国家之间产生,从而威胁中国的外交关系。
(二)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对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常对区域内的紧张局势和其他国家的安全造成影响。
近年来,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这也对周边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了挑战。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论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的提出及发展。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然而,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由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én)发展而来,他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地缘政治的雏形,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就已经很深入了,如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政策通过攻打占领自己周边的小国,并与远方强国修好的政策,一步步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回到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理论。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分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三个时间产生上并不一致的理论,当然他们的产生也源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海权论顾名思义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掌握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
海权论最著名的例子则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海上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战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绝对强者,控制了海上的交通命脉,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陆权论的核心则在于创建了欧亚大陆中心带位枢纽地带,控制了这个枢纽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
马其顿王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强大也证明了在陆权时代,心脏地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
论中国地缘政治战略思考

论中国地缘政治战略思考中国是一个独踞欧亚大陆东南隅的陆海复合国家,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靠蒙古高原和西部利亚,南邻印度支那半岛,西接中亚和南亚,东临太平洋与日本隔海相望。
数千年来中国的发展史几乎可以看做是中华与周边各游牧民族不断冲突与争夺的历史。
随着地缘政治学的发展,欧亚大陆日益呈现出在国际政治中地缘政治意义上的重要性。
早在20世纪初麦金德就将欧亚大陆和非洲视为“世界岛”,认为“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斯皮克曼以麦金德学说为基础,将欧亚大陆的沿海地区称为“边缘地带”,认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统治了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之命运”。
1997年,布热津斯基在其着作《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仍把欧亚大陆看做是决定国际胜负的关键地区,“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
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一超”的优势加紧推行其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全球地缘战略:在欧亚大陆西翼,坚持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对不屈从美国的南联盟施以无情的军事打击;在欧亚大陆南翼,发动阿富汗战争,武力打击占领伊拉克,与中亚五国加强军事关系并力图使之纳人北约体系,以控制中东一中亚能源供应带及欧亚交通枢纽和战略制高点;在欧亚大陆东翼,加强与日、韩、澳、菲、泰的五国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并力图使其向中国西南、西北方向延伸,开发部署TMD,意在对中国形成外线包围态势,削弱中国核威慑能力。
北约东扩至中亚国家,也有呼应美日同盟、对中国施行东压西挤的地缘战略意图。
时至现代,长久威胁着中原百姓甚至数度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仍然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但却更加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二战结束后,在国际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和第三世界国家三大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主导着东亚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军事冲突是这一阶段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周边甚至中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地区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如朝鲜战争,中印边境战争,中苏珍宝岛冲突,三次印巴战争,越南战争,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入侵阿富汗等。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_洪菊花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逝去年华(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变动时期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当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如何,未来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内涵出发,分析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关系,对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试图提出几点未来可行的发展战略,以期对我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字: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战略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急剧转换变动时期。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和战略资源正在逐步东移,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格局也从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的霸权主义向多极化方向演进,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地缘战略关系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
1.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研究丰富多样,方兴未艾。
许多学者都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其中陆大道院士提出:地缘政治,就是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地理空间和历史地理等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军事联合、结盟(政治和军事集团化) 或政治对立乃至遏制或者战争的相互关系态势及演变过程[1]。
地缘经济,就是指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因素形成的合作、联合(经济集团化) 或竞争、对立乃至遏制等经济关系[1]。
而张文木认为:地缘政治即地理和政治的关系。
而且地缘的关键是人缘,人缘即政治[2]。
认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缘政治就只能是纯物质的地理学。
沈伟烈在其《地缘政治学概论》中提出:“地缘政治是指在研究国内和国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地理(地缘)要素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达到国家利益目标所提出的思考方法和理论见解”[3]。
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社教研部
胡曾胜
地理是各国外交中的最基本的因素,部长们来去匆 地理是各国外交中的最基本的因素, 而山脉是始终不可动摇的。 匆,而山脉是始终不可动摇的。
主要内容
一、地缘政治概述 二、西方主要地缘政治理论介绍 三、中国的地缘环境现状 四、中国的地缘战略构想
一、地缘政治概述
(一)地缘政治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缘政治学是政治 中国大百科全书》 地理学的一个部分, 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 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 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 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 缘政治学把地缘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 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 关系理论所吸收, 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定有相当 的影响” 的影响”。
演示文稿1.ppt 演示文稿1.ppt
二、西方主要地缘政治理论介绍
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论( (一)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论(拉采尔 )
国家就象一个生物的有机体,随着实力的增强, 国家就象一个生物的有机体,随着实力的增强, 将使膨胀的力量超出现有疆域, 将使膨胀的力量超出现有疆域,从而注定要向 外扩张。 外扩张。 空间扩张是国家发展中的必然规律。 空间扩张是国家发展中的必然规律。 1901年拉采尔首创 生存空间”一词, 年拉采尔首创“ 1901年拉采尔首创“生存空间”一词,即“强 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空间” 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空间”。 “地缘政治学是公正地分割世界地表的生存空 呼吸空间的斗争手段” 豪斯浩弗) 间、呼吸空间的斗争手段”。(豪斯浩弗)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地缘政治是 “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政治相 互关系如何发生影响的分析研究。 互关系如何发生影响的分析研究。地缘政 治指出某些因素对决定国家政策的重要性, 治指出某些因素对决定国家政策的重要性, 诸如在获得国家利用,控制海上交通线, 诸如在获得国家利用,控制海上交通线, 据有战略要地等”。 据有战略要地等”
以色列的地理位置.ppt
ppt
(三)地缘政治的基本规律
1、富国强兵是地缘政治关系的第一要义 2、地缘政治中存在着明显的边际效应 地缘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 3、地缘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 永恒的敌人 4、地缘政治的重点会随着地缘经济的重 点和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而转移
5、追求大国的保护是小国在地缘政治 格局中的本能反应 边疆、边界、 6、边疆、边界、领土在地缘政治中是 重要因素 7、地缘政治格局的追求目标是地区的 实力均衡
欧亚大棋盘.ppt
三、中国的地缘环境现状
中国地缘政治的地区性
(一)当前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特征
邻国最多 强敌最多 纠纷最多 陆有劲敌 海有岛链 利弊参半 运筹帷幄
.ppt
(二)中国地缘政治大势
北线(2国) 西北线(6国) (6国 西南线(9国) (9国 东南线(9国) (9国
四、中国的地缘战略构想
陆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陆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论)
欧、亚、非大陆是 世界岛” “世界岛” 东欧和西伯利亚是 心脏地带” “心脏地带” “谁统治了东欧就统 治了心脏地带; 治了心脏地带;谁统 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 了世界岛; 了世界岛;谁统治了 世界岛就统治了整个 世界” 世界” 《历史的地 理枢纽》 理枢纽》
(一)背靠北线
背靠北线是中国地缘战略的.ppt 背靠北线是中国地缘战略的.ppt
(二)稳定西南 线 (三)高度重 视西北线高度重视西
稳定西南线是中国.ppt 稳定西南线是中国.ppt
北地缘这个新出现的.ppt 北地缘这个新出现的.ppt
(四)重点竞 争东争东-东南线
争 东南是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ppt 东南是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ppt
陆权论(斯皮克曼边缘地带论) 陆权论(斯皮克曼边缘地带论)
“谁控制了边缘地 带,谁就控制了欧 亚大陆; 亚大陆;谁控制了 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谁就控 制了世界命运《 制了世界命运《和 平地理学》 平地理学》
(三)海权论(马汉) 海权论(马汉)
美国将军马汉的海.ppt 美国将军马汉的海.ppt
(四)大棋局论(布热金斯基 ) 大棋局论(
思考题
根据我国的地缘形势, 根据我国的地缘形势,试分析我 国的地缘战略. 国的地缘战略.
(二)地缘政治的主要特征
地缘政治在范围上分三个层次:周边地缘政治; 1、地缘政治在范围上分三个层次:周边地缘政治; 区域主义地缘政治 ;世界地缘政治 . 地缘政治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地缘位置 地缘位置, 2、地缘政治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地缘位置,二 地缘环境. 地缘环境地缘环境 地缘环境地缘环境.二者历来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基本空间, 展的基本空间,是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客观基础和自 然条件 ,也是国际政治发展演变所依赖的必要的环 境基质 地缘政治的三个基本特征:天赋性、 3、地缘政治的三个基本特征:天赋性、致命性和可 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