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要做的30件事,做到了或许才能不悔此生吧

合集下载

死前要做的101件事

死前要做的101件事

死前要做的101件事买牛奶途中发现一本书《死前要做的101件事》,顿时此番世俗的买牛奶事件升华起来,好像人生有了终极目标,似乎寡淡的生活就此发射出万丈光芒。

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坐在厕所里看起来。

第1件事---写一本畅销书。

页面的底部写着,在做成这件事的同时,你还可以完成第3件事-赢得一个奖项、奖杯获奖金;第63件事-上国内报纸头版;第72件事-得到足够的钱去完成其他100件事。

的确是个光宗耀祖一本万利的开端,我想换作任何一个别人看到都有干一番的冲动,仿佛这件事成了人生就完美了。

按照书上的说法完成起来似乎也不难,它已经给你指明了最便利的途径-写博客,就像我现在干的,还有人人都有无数素材的自传等等。

为什么要写畅销书呢?理由就是页底列明的那几项。

说到这个,第3件事我早就已经完成了,早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已经得过一个本地作文大赛得第二名。

这在我爹看来绝对是到当时为止我家上上下下祖祖辈辈干过的最荣耀的事情,为此他一直念念不忘,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女儿文章写的好,得过奖呢”,这句话说了快20年,让行将中年的我时常觉得惭愧无比,仿佛应了那句老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最近随着他老人家的退休,他又有了新说辞“我的人生有无数的题材可以告诉你,如果你能写出来,一定是一部鸿篇巨制。

”此话又让我这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无比巨大的人生忽然又生出了万吨重的压力,好像如果我不写就难了老父夙愿,颇有不孝之嫌。

我想,如果我爹看到这101件事,他一定会跟我说“如果你写出来,一定是一部畅销书。

”从三岁看到老这个角度而言,我小时的荣耀仿佛也应该能照顾到20年后的现在,写些什么似乎也不会是什么特别大的难事。

从我爹的观点看来,人生又增加了20年,可慨可叹的事情又多了许多,应该不会太难写,好像提笔就能想起一段经历,落笔就能成就一番人生。

于是,在我惯常思考的逼仄的空间--厕所里,我又开始思考起究竟写什么了。

大学之前的人生,从我自己看来都是无比寡淡,甚至因为不成熟、不老练而常常显得有些尴尬,因此让人觉得没有下笔的欲望,一个平凡少女的惨淡经历写出来应该也不会有人要看。

盘点临终前的嘱托

盘点临终前的嘱托

盘点临终前的嘱托
1.家人朋友:在临终之际,很多人会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放在第一位,希望他们能够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也有人会提醒家人要相互关爱,不要忘记亲情。

2. 善良善行:有些人会在临终前嘱咐自己的家人要多做善事,
好好做人,不要伤害他人,要以善良和善行来换取幸福。

3. 遗产遗愿:有些人临终前会嘱咐家人如何处理遗产,希望自
己的遗愿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实现。

也有些人会嘱咐家人不要争夺遗产,要和平处理。

4. 心灵慰藉:有些人会在临终前嘱咐家人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
体和心灵,不要过度悲伤。

也有些人会嘱咐家人在自己离世后要好好地缅怀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存在。

5. 生命的意义:有些人会在临终前思考人生的意义,将自己的
人生经验和智慧传给家人和朋友,希望能够启发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6. 心灵的归宿:有些人会在临终前表达自己对信仰和宗教的看法,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得到安宁和归宿。

7. 未竟的心愿:有些人会在临终前表达自己的未竟之愿,希望
家人能够替自己完成。

也有些人会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为社会和人类做出一些贡献,留下美好的回忆。

- 1 -。

临终须知

临终须知

临终须知第一节:自救人救往生大事(法鼓山·佛化奠祭手册)一般人都是在死后依靠家属做佛事超荐救度,或以做佛事装点场面。

殊不知生前靠自己学佛修持,较之死后靠家属超荐,容易得多也保险得多。

所以要在临终之前,为自己作一切功德,令自己生欢喜心、虔诚心、忏悔心、念佛心,知道仗三宝加被之力得大利益,则容易济拔。

如果在身体健康时,自己能发心修行植福、念经、斋戒礼佛、发大愿,加上临终助念,相信必然‘往生有分’。

为了避免家人处理失当,妨碍往生大事,平日就应该将自己的意旨,明白嘱咐家人,交代清楚,千万不要认为谈临终事宜不吉祥而忌讳不提,须知事关临终前后的切身利害,不可不慎!若自知病重,应嘱咐家人,凡来探病问候者,皆请他们为‘我’念佛,不要闲谈杂话。

念佛功德不可思议,经云: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多劫生死重罪。

因此念佛能超荐鬼神亡灵、化解冤结、消除业障,使自己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第二节:南无阿弥陀佛释义太虚大师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句天竺国里的说话,变成我们中国话:‘南无’就是恭敬、皈依、信仰、服从;‘阿弥陀’就是没有边际的智光、与没有限量的福寿;‘佛’就是圣人、神人、天人、全人、至人、有道德的人、觉悟了的人、智慧才能最伟大的人等;合起来就是:‘敬从那无边无量智光福寿的圣人。

’这阿弥陀佛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头的,我们这个世界,唤做忍苦的世界。

在二千九百多年前,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为我们说了阿弥陀佛与那个极乐世界的历史状况,我们遂知道阿弥陀佛在未成佛、未有极乐世界以前的时候,本是一个皇帝,当时也有佛住世。

这皇帝极其信崇,后来也从佛出家作了僧人,修行不久,便成了罗汉。

重发大菩萨心,立愿要在将来由他及同著他发愿修行的人,修成一个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到那里便到那里,想有什么便有什么,一切的安宁快乐,无不完备;一切的危险苦恼,无不离脱;同住的人,统是好人。

既无恶人,亦无恶事。

自然骎骎乎日进于善,直至成佛,更无退转。

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亲人在临终前我们该怎样做才不会留下遗憾

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亲人在临终前我们该怎样做才不会留下遗憾

文/莫小米这篇文章从医学的角度告诉大家临终的过程,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帮助家人和自己坦然面对。

人们关于临终的认识普遍有很多误区,应该好好普及,不要给亲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

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

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

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那么,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

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

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

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

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

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感。

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等后果,使病人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

死前要做的30件事,做到了或许才能不悔此生吧

死前要做的30件事,做到了或许才能不悔此生吧

大多数愿望单都列着类似于'到远方展开一次冒险之旅'、'学习一门新语言言'或'买一辆梦寐以求的汽车'.虽然这些体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但我们探索这些活动的原因不止这么浅显。

在这些欲望的背后,是我们内心对归属和感受爱的渴望。

当我们做自己所爱的事情时,我们就成了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的幸福就会感染其他人。

在检查了自己的冒险清单--跳伞、与海豚游泳、在伯利兹攀登玛雅遗迹后,我发现我每完成一项活动,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就更强烈。

这促使我思考人类的渴望究竟可以带来什么改变以及如何完善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过上快乐精彩的生活。

但每个人达到这个目标都有不同的管道。

为了充分把握生命的每一刻,我重新修订了我死之前要做完的事情清单。

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

有人说,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

这30个想法或许可以帮助到你。

死前要做的30件事:1不要再担心你的负债2原谅你的前任恋人或伴侣3不要试图控制结果4要无条件地关爱自己5辞掉你讨厌做的工作6找到你的目标,全身心投入新生活7领养一只毛茸茸的宠物吧8度假长肉不要觉得惶恐9要相信一切好好的10去往一直都想去的地方旅游11每天尝试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东西12接受改变13放下过去14不要再试着改变他人15不要从外界找答案16不要总觉得你做错了事情17做怪异、疯狂、美丽的自己18追随你的心19为爱冒险20拒绝排斥感21将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美丽、安全且充满关爱的地方22平等看待每个人23 放弃对物质的眷恋24 明白旅途就是一种回报25遭遇困境仍要保持乐观26欢迎所有生命课程27看到每个挑战背后的机遇,不要轻言放弃28活出你的价值29 以身作则激励他人30 与世界玩乐。

死亡的安排如何提前规划自己的丧葬事宜

死亡的安排如何提前规划自己的丧葬事宜

死亡的安排如何提前规划自己的丧葬事宜在我们的生命中,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虽然这个话题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或沮丧,但提前规划个人的丧葬事宜是一种负责任且有意义的行为。

通过提前规划,我们可以减轻亲人的负担,确保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同时减少家庭纷争的可能性。

本文将讨论死亡的安排以及如何提前规划自己的丧葬事宜。

一、认识死亡的现实面对死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我们必须正视它并接受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死亡不仅仅是对生命的终结,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接受死亡的现实,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为将来做好准备。

二、提前规划的重要性提前规划个人的丧葬事宜对于我们和我们的家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这个过程确保我们的个人意愿得到尊重,并为我们的家人减轻压力。

此外,提前规划还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费用,并确保我们的经济责任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提前规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三、确定个人意愿在提前规划丧葬事宜之前,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和确定自己的个人意愿。

这涉及到一系列的决策,如葬礼类型(传统葬礼、火化或绿色葬礼)、安葬地点(墓地、骨灰安置处或散骨区)、葬礼仪式、悼词等。

我们还可以考虑是否捐赠器官或遗体,以及是否要为自己的葬礼安排一个提前预付计划。

只有通过仔细考虑这些问题并取得明确的决策,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的意愿得到满足。

四、与亲人讨论一旦我们确定了自己的个人意愿,下一步就是与我们的亲人进行讨论。

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我们的亲人应该知道我们的意愿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执行。

与亲人进行坦诚并开放的对话是关键,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决策背后的原因,并尊重我们的意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解释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经济问题或家庭纷争,并寻找共识和解决方案。

五、寻找专业支持在提前规划丧葬事宜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寻找专业支持。

葬礼筹备者、丧葬服务公司或律师都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法律和规定,并帮助我们制定可行的计划。

人死亡前的几个征兆

人死亡前的几个征兆

人死亡前的几个征兆太阳东升西落,人间有生有死。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最终的离别。

有句话叫“生死难熬”。

每个老人在临终前都是有迹可循的。

如果家人能够及时发现一些迹象,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老人痛苦,让他(她)平安离世,减少痛苦;也可以让活着的人减轻负担,减少一些无用的开支。

医学上所说的临终,是指病人在死亡前的一段时间,有的长达十天半个月,有的也就只有二十四小时。

老父亲从进入养老院到驾鹤西去只有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尤其是死亡前的三、四天时间里,我在父亲身上看到了许多父亲临终前的身体器官以及语音、行为的变化征兆,仿佛看到了死神在向他招手。

父亲离世前的三、四天时间里,养老院里好几个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员来看望我父亲。

他们根据自己的护理经验查看我父亲的各个器官以及我父亲的行为、神情、语言等,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还可以活十来天,有的说还至少可以活半个月等等。

我根据护理员们分享的“经验”,以及父亲死亡前的生体机能的变化,罗列了一些老人死亡前的一些征兆,给大家在茶余饭后增添一些谈资。

也可以为日后有自己的亲人老去前提前作一些一些准备,以减少亲人的痛苦。

1.喉咙鸣响父亲临终前,身体机能下降,靠挂蛋白和参脉维系生命。

他的行动变得迟缓,四肢无力,吞咽变得困难。

说话声音小且气息弱。

我还听见他有喉鸣的声响。

据说,这是身体机能在衰退,分泌物如痰等会堆积在喉咙部位,呼吸时分泌物引起的震动,从而出现的声音。

2.眼球发亮一般来说,老人在临终前,全身虚脱无力,眼皮耷拉。

但我走到我父亲床前,大声叫他时,他突然眼球发亮,眼睛突然瞪大,但没有视觉反射。

好像看到恐怖场景。

过了一会,他又闭上眼睛。

在场的医生说,这种现象出现,意味着即将离开人世。

3.耳廓向外突出,耳坠干瘪。

据有经验的护理员章阿姨介绍,人死亡前的耳廓会向外凸出,变成招风耳。

我特意仔细地观察临终前父亲的耳朵,确实和平时健康时的不一样。

人在临终前会做的几件事

人在临终前会做的几件事

人在临终前会做的几件事人在即将死亡之际,会做出一些与生命和自我有关的决定和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是出于对生命的终极反思,也可能是对人类生活和死亡的理解的深刻认识。

以下是人在临终前可能会做的几件事情:1. 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在面临死亡时,人们会变得敏感且富有感情。

他们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并试图告知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他们有多么重要。

此时,他们会通过表达思念和爱的方式,感谢周围的人给予了他们生命的意义。

2. 准备离开在面临生命的终结时,人们会意识到他们的生活即将结束。

他们会采取措施来准备离开,例如整理好家务事,确保亲人和朋友的福祉,以及做出安排,以确保他们的后事井然有序。

3. 接受死亡在临终期间,人们会接受他们即将面临的死亡,并准备好离开。

他们理解这是生命的必然过程,无法回避,也无法逃避。

他们会采取措施来缓解对死亡的恐惧、不安和担忧,包括寻求心理治疗和安宁。

4. 回顾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人们会回顾他们的一生,并询问自己是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他们会思考他们曾经取得的成就和遗憾,寻求有意义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他们在死亡之前的行动和决策。

5. 寻找信仰和意义在面对死亡时,人们会寻找信仰和意义,以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宗旨。

他们可能会根据他们的宗教信仰或人生价值观,寻找建立在希望和慈悲上的价值。

综上所述,人们在临终前会做出各种反应,他们可能会表达感激和爱,准备好离开,接受死亡,并回顾他们的生命经验,以及寻找信仰和意义。

这些行为与人类生活和死亡的本质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前要做的30件事,做到了或许才能不悔此生吧
大多数愿望单都列着类似于'到远方展开一次冒险之旅'、'学习一门新语言言'或'买一辆梦寐以求的汽车'.虽然这些体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但我们探索这些活动的原因不止这么浅显。

在这些欲望的背后,是我们内心对归属和感受爱的渴望。

当我们做自己所爱的事情时,我们就成了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的幸福就会感染其他人。

在检查了自己的冒险清单--跳伞、与海豚游泳、在伯利兹攀登玛雅遗迹后,我发现我每完成一项活动,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就更强烈。

这促使我思考人类的渴望究竟可以带来什么改变以及如何完善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过上快乐精彩的生活。

但每个人达到这个目标都有不同的管道。

为了充分把握生命的每一刻,我重新修订了我死之前要做完的事情清单。

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

有人说,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

这30个想法或许可以帮助到你。

死前要做的30件事:1不要再担心你的负债2原谅你的前任恋人或伴侣3不要试图控制结果4要无条件地关爱自己5辞掉你讨厌做的工作6找到你的目标,全身心投入新生活7
领养一只毛茸茸的宠物吧8度假长肉不要觉得惶恐9要相信一切好好的10去往一直都想去的地方旅游11每天尝试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东西12接受改变13放下过去14不要再试着改变他人15不要从外界找答案16不要总觉得你做错了事情17做怪异、疯狂、美丽的自己18追随你的心19为爱冒险20拒绝排斥感21将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美丽、安全且充满关爱的地方22平等看待每个人23 放弃对物质的眷恋24 明白旅途就是一种回报25遭遇困境仍要保持乐观26欢迎所有生命课程27看到每个挑战背后的机遇,不要轻言放弃28活出你的价值29 以身作则激励他人30 与世界玩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