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讲社会互动分析
社会互动

第五章社会互动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互动?⏹我们每天都会做许多不假思索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互动。
⏹日常生活中的互动看起来是琐碎的、微不足道的,对其加以仔细研究,就会表明并非如此,研究这些初看起来没有意义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的重要领域。
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微观社会学主要关心个体和小群体。
相比之下,宏观社会学则主要关心政治体制或经济制度这类大规模的社会系统(包括对长期变革过程的研究,如对资本主义为什么在西方产生问题的研究)。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有密切关系。
⏹如果我们要了解日常生活的制度背景,就需进行社会学的宏观分析。
人们的日常交往受较广泛的制度框架的影响。
⏹微观研究对于说明大的制度模式如何运行是很有必要的。
制度模式在人们的互动(相互作用)中显现出来,它“活”在人们的互动(相互作用)之中。
面对面的交往是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假设我们正在研究一个工商企业,我们通过观察面对面的行为,就能理解它如何运行的许多规则.⏹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的范畴,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的承接,是从微观层次理解社会结构的基础。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理论⏹一、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互作用。
⏹1、社会互动需要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必须发生相互依赖的社会行为才存在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可以面对面,也可以非面对面。
⏹5、总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
同一行为发生的情境不同则意义不同。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环境。
夫妻交流离婚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青少年问题⏹7、社会互动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遵从一定的行为模式)⏹二、社会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论1、符号:能够有意义的代表其它事物的事物。
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
⏹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米德常被视为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他以哲学家的身份而成为符号互动论之父。
第五讲 社会互动

本章要点
社会互动的概念
社会互动与情景的关系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集合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本章关键概念
社会互动 参照群体 社会戏剧 竞争 冲突 顺从
符号互动
社会交换 本土方法论 合作 强制 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是社会学基本的分析单位,是微观社会学的基本
问题。他是个体层次和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 个人走向群体乃至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
集合行为的理论
集合行为的 理论
基本条件说
模仿理论
感染理论
控制转让理 论
紧急规范理 论
匿名理论
基本条件说
◆ 代表人物 N.斯梅尔塞
◆ 主要内容 集合行为实质上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
的处境而进行的尝试。 集合行为的发生有六个“必要且充分”的基本条件(1)环境条件;(2)
结构性压力;(3)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4)诱发因素;
(5)行为动员;(6)社会控制能力。
模仿理论
◆ 代表人物 G.塔尔德
◆ 主要内容 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他们往往会处于丧失理智状态,失去自我控制
能力,出现哭泣、吼叫、模仿等简单的初级行为。这时他们便会本能地彼此 模仿,力求与在场的多数人的行为一致,由此导致集合行为的产生。
感染理论
◆ 代表人物 勒庞
社会互动类型
合作 1
顺从和顺应
5
2
竞争
强制
4
3
冲突
合作
◆ 概念 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 一处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 ◆ 主要内容
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目标一致。第二,对于如何达成目
社会学概论 第5讲 社会互动

日常谈话中许多词语没有确定的含义,依靠双 方的共同理解来界定。
科长阿呆上领导家拜年,呈上红包时,
领导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只是意思意思! 领导:都在一个单位的,你这样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承蒙您关照,真的是点小意思。 领导:哈哈!你这个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真没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哪里呢,是我不好意思啊!”
第1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 第2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3节 非语言沟通 第4节 社会互动的形式 第5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1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
1、定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 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性符号, 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互动可以是微观的,也可以是宏观的。
3、个人空间的其他体现
三、非语言沟通与性别
社会互动存在性别的维度,女性和男性对 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有不同的感知和表达。
电梯与陌生环境
第2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1、行动(act):指某个人在特定情境下 的全部反应,包括人的实际行为、对事物 和人的注意、以及感觉和想法。
人类行动的独特性:反应;思考回应甚至预演。
2、互动的三个阶段:
(1)甲方送出信号 (2)乙方接受信号,解读信号,并作出回应 (3)甲方根据乙方的回应,采取进一步的行
3、静态体语(posture):即人们的身体 或四肢保持某种状态的姿势。
二、个人空间
1、定义: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 环绕一个人四周的直接区域。
2、爱德华·T·霍尔:个人距离的四种类型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45cm以内;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122cm以内;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365cm以内; 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3.6m以外。
社会互动教案

社会互动教案引言: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展示的各种行为和态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体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社会互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份社会互动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互动,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和价值观。
第一部分: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互动的意识和能力;2.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接纳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互动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案内容与方法1. 学生互动游戏选择一款适合学生年龄的互动游戏,通过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游戏中有效地和他人进行互动。
2. 协作式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份社交礼仪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尊重他人、交流技巧、友善待人等方面。
通过项目的合作过程,学生将锻炼团队合作、沟通和分享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活动设计一系列社会互动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社交场景下的应对方式。
例如,假设学生们是一群新来的学生,与老生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角色扮演的提示,引导学生展示友好、尊重和耐心等品质。
4. 社会问题讨论提供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困等,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社会互动和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学生将了解到社会问题与个体互动的关系,以及积极参与社会互动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教案评估与反思1.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自己在课堂上展示的社会互动能力,包括合作、沟通、尊重他人等方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份评价表格,学生根据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2.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积极、消极互动行为,并针对性地给予反馈。
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互动习惯,为进一步指导提供依据。
《社会学概论》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的作用(地位、意义)
1. 有助于形成自我、完善自我 2. 社会互动是满足行动者需求的途径 3. 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基础
4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发生
1. 人对他人的反应(如行动或思考)不取 决于对方行动、事件即符号乃至场景 (situation )本身,而取决于人对它们 所作的理解、解释、判断。即取决于符 号定义(definition of symbol) 或情景定义 (definition of situation )
依据冲突发生的领域,冲突分为经济冲突、 政治冲突、文化冲突
医患冲突、 征地拆迁冲突
20
冲突功能
21
4,交换 旨在获取报酬或回报的交往。 回报的形式多样 回报的原则:互惠(reciprocity) 净收益:得到的回报减去成本。正向
的净收益使交换可能持续下去
22
第四节、 关于社会互动的几种观点
一、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1,代表人物 George H. Mead , W. I. Thomas, 情景定义 Charles C. Cooley, “glass self ”镜中我 Mannford Kuhn, Herbert Blumer(布鲁默)
17
2,竞争 定义:竞争是不同的人或群体为了各自 获得同一 个目标而进行的互动。 竞争的类型: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公开竞争和不公开竞争
18
3,冲突 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直接 的和公开的争斗,彼此之间表现出敌对 的态度或行为。某些竞争会演化为冲突。 冲突的方式多样。 (王,p.86)
19
依据冲突者,冲突分为人际冲突、群体间 的冲突、民族冲突、国家冲突
5
2,身体语言、空间距离可视为符号,在人际互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讲社会化

伊莎贝尔的案例对于研究学者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极少数 发现儿童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案例。 发现:人类没有自然的语言。被隔绝的孩子不会说话。 在社会上还有许多儿童缺乏社会关照的环境下成长的例子。 专家们日渐强调,早期社会化经验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现 在我们知道,只关心婴儿的生理需要是不够的,身为父母 亲必须关心孩子们的社会化发展。例如,孩子如果不被鼓 励和朋友交往,他将失去与同辈互动的机会。而这种互动 往往是建立情绪成长的重要关键。
奥斯卡与杰克的案例印证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多年来,明尼苏达双胞胎与领养研究的研究人员,一直试 着对许多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进行研究 ,找出他们是否在 个性\行为与资质上有类似之处.实验结果证明 ,基因因素与 社会化经验都会影响人类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的环境下抚 养,但一些特征如敏感度\声音模式以及紧张习惯等,都 很相似.这些被视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然后他们的生活态度\ 价值观\择偶条件.甚至喝酒习惯的不同,则是受到环境模 式影响.
哈洛实验:人工母亲 哈洛以“两种替代母亲”来抚养孤立的小猴子— —一个用布覆盖的模型,另一个是用线作成的模 型,并能供应牛奶。小猴子们会到绑线的“母亲” 那里取用牛奶,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却依附在较 象母猴的布模型身边。在危险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个实验印证了猴子比较重视能给予心理安慰的 人造猴子(以毛圈织布覆盖),而非只有提供食 物的模型。小猴子成长的发展,除了食物的提供 外,更需要社会接触所带来的温暖,尉籍与亲密。
9、香槟野女孩
香槟野女孩可能在被遗弃之前就学过说话,因为 她是兽孩中很罕见的能够连贯语言表达的例子。 她的食物包括鸟肉、青蛙、鱼、叶子、树枝和树 根等。如果给她一只兔子,她能很快将其剥皮并 生吃下去。据当地的目击者、著名科学家查尔斯. 玛丽表示,“她的手指,尤其是大拇指非常大, 能用拇指挖出树根,并能象猴子一样在树间荡来 荡去。”她跑得非常之快,视力也很好。1737年, 当时的法国女王之母、波兰女王占领了洛林公国 之后,她听说了这个野女孩的故事,就带她去打 猎,结果她跑得比兔子还快,能够徒手擒杀兔子。
第五讲 社会互动

29
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人际交往的功利性 人际交往的封闭性(沉迷于虚拟世界—宅 男) 人际交往的虚荣心(面子心理) 人际交往的被动性 人际交往的狭隘性 冲动心理强烈
30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策略
对人际交往要有清醒的认识 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 交往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 自己。 交往是有选择性的。 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交往过程中要相互信任。
甲沉默
甲背叛
二人同服 刑1年
乙服刑10 年,甲 即时获 释
甲服刑10 年,乙 二人同服 即时获 刑8年 释
10
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非面对面的
11
不同的情境,意义不同
拥抱的不同含义:
恋人的拥抱 兄弟的拥抱 就别重逢的家人的拥抱 战友的拥抱 ……
打人一巴掌呢?
21
22
身体语言
23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40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集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 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 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又 称大众行为、集合行为、集群行为。
群体性 非组织性 突发性
41
模仿理论:塔尔德1901年出版《模仿律》认为行为不 是发明就是模仿。 感染理论:1895年勒朋在《乌合之众》中,认为集合 行为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 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的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体 朝一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 动的倾向. 紧急规范论:突发事件时,人们的互动会产生紧急规 范,在场的人会仿效和遵从,从而产生集合行为。 匿名理论:集合行为中个体处于匿名状态,身份淹没, 会在没有明确个人标志的情况下发生越轨行为 控制转让理论:集合行为中行动者已经把对自身行动 42 的控制转让给他人。
05第五讲 社会互动

(二)符号互动论:米德 • 1、符号互动论 •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 物的事物。声音、语言、图画、手势、表 情、姿态等等都是符号,服饰、建筑、工 具、食物、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也常常 是符号。 • 社会互动是根据人们对符号的理解而进行 的。
• (1)符号在社会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 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本质上是符号的互动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互动要 以对意义的解读为前提。 • (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对意义的解 读要结合特定的背景和情境。 • (4)对意义的解读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 角色来实现。 • (5)互动中自我的呈现是通过“镜中我 ”设计和调整的。
– 亲密距离:45cm以内。在亲密的个人接触中保持的 距离 – 私人空间:45-122cm。与朋友和熟人交往时保持 的距离 – 社会距离区:122-365cm。用于正式场合,如会见 – 公共距离区:365cm以上。用于演讲、表演等公共 场合
• 第一,距离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人际关系 越是密切,相互间的距离越是接近。 • 第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间的人际距离是不同 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 的社会距离差异很大。 • 第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人际距离。地 位大致相当的人,人际距离较随便:地位越高的人 有着繁的礼仪和等级观念,交往十分讲究规矩,因 而人际距离较大。 • 第四,人的性别影响交往的距离。同性方面,男性 与男性的交往距离比女性与女性交往的距离大:异 性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接近对方。
1、符号互动论的渊源与发展 • 1.乔治· 米德的贡献 理论基础:关于“心智(mind) 的论述。他认为心智有以下能力:(1)运用符号 确定环境中客体的能力;(2)内在地考虑对这些 客体所能采取的行动途径的能力;(3)避免不适 当的行为以及选择一种合适的行动途径。 • 2.现代互动论:共同点与分歧 A 关于人的本质: 人类具有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并在许多情境能 将自己作为客体看待。 B 关于互动的本质(有三 点) C 社会组织的本质: 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 变革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是符号互动固定化的产物 。 D 社会学理论的本质:理论必须解释互动过程 ,并且应该努力分离出一般类型的行为与互动所发 生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度 广度
深度 频度
三、社会互动的符号
1、语言符号的使用 2、非语言的交流 肢体语言:
– 面部表情(通过正常社会化的个人都能理解,六种 基本表情:高兴、悲伤、愤怒、厌恶、恐惧、惊奇 )
– 姿势(与文化有关)
3、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 物理区域。人总是有意识地、无意识地运用 个人空间来表达某种意义,来控制相互交往 。(英国爱德华·赫尔):
强制
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其核 心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统治或制约。
• 情境定义:人类的行为与动物不同,他对外界 的刺激不能做出本能的反应,而是在行动之前 通常经历一个思考的阶段。通过思考人们可以 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状况、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 意义,从而确定自己所应采取的行动。---美国 心理学家托马斯称为情境定义
• 如:动作----一个耳光
二、社会互动的维度
• 1、向度:
• 竞争中的成功者,增强了信心,树立了更高的 奋斗目标
• 竞争中失败者往往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目 标行动方式,为进一步取胜打好基础
• 竞争有哪些积极和消极作用?
智猪博弈
•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 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 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石口就会落下少量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 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 ,大猪会在小猪跑到石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 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 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石槽,争吃到另一 半残羹。
第六章 社会互动
• 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每天都在以各 种形式和他人在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互 动。
参考文献
• [美]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 出版社1988
• [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8 • [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
出版社1989 •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花城出版社1986 •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
性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接近对方。
四、社会互动过程
• 1.接近与接触阶段 • 2.理解与了解阶段 • 3.调整与反应阶段
社会互动的过程
定向阶段
(情境辨识)
贝尔斯的 互动过程分析
控制阶段
(行为选择)
评价阶段
(态度确定)
五、社会互动的类型
• 按情感关系:友好的互动、敌意的互动及情感 无涉的互动
• 按地位关系:强制、服从、平等协商 • 按互动广度:单一角色互动、多重角色互动 • 按互动途径:直接互动、间接互动 • 按互动单位: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 两只猪会各采取什么策略?
冲突
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 而相互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方式与 过程 。
和竞争的区别
(1)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
(2)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
(3)冲突各方所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 性
(4)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的多,它往往 突破了规章、规则甚至法律的限制 。
• 按互动的性质:
– 交换 – 合作 – 互助 – 竞争 – 冲突 – 强制
课后作业:了解这些互动类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合作的意义:
远古时代——生产、安全 现代——发展、社会分工 • 成功合作具备条件:
目标一致 相互信任 行动配合 共事成果 其他条件:物质、知理论里的经典案例”
• 第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间的人际距离是不同 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 的社会距离差异很大。
• 第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人际距离。地 位大致相当的人,人际距离较随便:地位越高的人 有着繁的礼仪和等级观念,交往十分讲究规矩,因 而人际距离较大。
• 第四,人的性别影响交往的距离。同性方面,男性 与男性的交往距离比女性与女性交往的距离大:异
– 亲密距离:45cm以内。在亲密的个人接触中保持 的距离
– 私人空间:45-122cm。与朋友和熟人交往时保持 的距离
– 社会距离区:122-365cm。用于正式场合,如会 见
– 公共距离区:365cm以上。用于演讲、表演等公共 场合
• 第一,距离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人际关系 越是密切,相互间的距离越是接近。
• 它的模型是这样的:两个嫌疑犯(A和B),作 案后被警察抓住,被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 “抗拒从严,坦白从宽”,如果两个人都坦白 ,则各判刑8年,若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不坦白则 各判刑10年,若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 刑1年
• 竞争
• 科学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人只能发挥自己 潜能的20%-30%,而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亢奋 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 ,从而增强人的才干。
A
B
A
B
A
B
A
B
A
A
B
B
主要包括: (1)情感关系 (2)地位关系 (3)利益关系
2、深度
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 依赖的大小 。
双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 延续的时间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
3、广度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 领域的大小 。
4、频度 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 5、强度 强度反映在情感投入的社会互动的强弱,表明 互动双方交往时情感的强烈程度 。
社会互动的三个因素: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一人无法互动 ➢ 互动双方考虑到对行为意义的理解。如微笑、点
头、摇头等 ➢ 必须是双方采取相互配合的共同行动:语言的、
非语言的、直接面对面的和非面对面的
• 2、社会互动的特点 •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 • 相互依赖 • 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 以“定义”为前提 • 可以发生在不同空间 • 互动存在一定的模式
出版社2001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 一个男生日常的眨眼睛 行为
行动
• 一个男生对迎面走来的漂亮女生眨眼睛以引起对 方的注意,但女生可能因正在想问题,而没注意 到男生的挤眉弄眼
• 一个男生对迎面起来的漂亮女生眨眼互睛以动引起对
方的注意,女生反感地盯了男生一眼,然后加快 步伐
社会互动: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 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